拔罐療法在臨床中的運用_第1頁
拔罐療法在臨床中的運用_第2頁
拔罐療法在臨床中的運用_第3頁
拔罐療法在臨床中的運用_第4頁
拔罐療法在臨床中的運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拔罐療法(lio f)在基層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臨床運用 登封市中醫(yī)院王莉紅共二十一頁拔罐療法是祖國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yī)常用外治法之一,古稱“ 吸筒療法”,又稱“角法”。拔罐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氣等方法排除罐內(nèi)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于腧穴(shxu)或應拔部位的體表,使局部充血、淤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具有通經(jīng)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祛風散寒的作用。共二十一頁適應癥: 1.風寒濕痹、頸肩腰腿痛、軟組織損傷、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腹痛。 2.癰腫(yn zhn)瘡瘍及毒蛇咬傷的急性排毒。共二十一頁一、罐的種類(zhngli) 1、玻璃罐:是臨床(ln chun)中最

2、為常用的拔罐工具,優(yōu)點可以觀察罐內(nèi)情況。2、竹罐:多用藥水煮后使用。3、抽氣罐:操作方便,適用于兒童及家庭保健。4、陶罐:易碎,已不常使用。共二十一頁二、罐的吸附(xf)方法 火吸法:閃火法、投火法、貼棉法、滴酒法水吸法:將竹罐放在鍋內(nèi),加入藥水煮沸,將罐口朝下用鑷子夾出,迅速用涼毛巾緊捫罐口,立即將罐扣在應拔部位。抽氣吸法:現(xiàn)在常用的真空罐。拔罐時掌握(zhngw)負壓的大小,是拔罐的關鍵,應根據(jù)患者的體質(zhì)、年齡、性別、病情選擇負壓的大小,一般通過火種在罐內(nèi)的停留時間來掌握(zhngw)負壓的大小。共二十一頁三、拔罐方法(fngf) 是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治療效果(xiogu)。 留罐法

3、:將罐吸附在體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術(shù)部位10-15分鐘,然后將罐起下,常用的一種方法,一般疾病均可應用,單罐、多罐均可使用走罐法: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上涂一層凡士林或精油,再將罐拔住,用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動。適用于面積較大、肌肉豐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部位。共二十一頁3、閃罐法:將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復多次地拔住起下,直至皮膚潮紅。如面癱時在面部閃罐治療。4、血罐法:又稱刺血拔罐法,在所拔部位或穴位上點刺放血(fngxu),再將罐吸拔于點刺部位,使之出血。刺血后拔罐10-15分鐘。多用于治療丹毒、扭傷、發(fā)熱、疼痛等。如大椎穴點刺放血(fngxu)拔罐治療發(fā)熱。5、針罐法:即

4、在針刺留針時,將罐拔在以針為中心的部位,約5-10分鐘,待皮膚紅潤、充血時,將罐起下,然后將針起出。如呃逆時在膈俞穴采用針罐法治療。共二十一頁四、拔罐的治病原理(yunl)根據(jù)(gnj)現(xiàn)代臨床研究,拔罐可使局部組織處于高供氧低消耗狀態(tài),促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缺氧狀態(tài),增強血管的通透性和白細胞吞噬能力。共二十一頁五、注意事項1、拔罐可使局部出現(xiàn)一些局部反應,陽證,熱證、實證,多呈鮮紅色淤斑反應;陰證、寒證,血瘀多呈紫紅色、暗紅色瘀斑反應;寒證、濕證多呈水泡 水珠;虛證多呈潮紅、淡紅色;局部無淤血(yxu)反應,或雖有潮紅現(xiàn)象,起罐后立即消失,提示病邪較輕,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2、拔罐的禁忌

5、癥:皮膚有潰瘍,水腫,高熱抽搐及凝血功能障礙者不宜拔罐,孕婦的腹部及腰骶部亦不宜拔罐。3、避風,室溫適宜,合理體位,選擇肌肉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發(fā)較多處不宜拔罐。4、治療時應檢查罐口是否光滑,有無裂痕,棉球濕度適宜,防止燙傷皮膚。共二十一頁六、常見疾病的拔罐方法(fngf)1、感冒:外感風寒、風熱邪氣、邪傷肺衛(wèi)所致。外感風寒取穴:大椎、肺俞、身柱、大杼。使用留罐法,留罐1015分鐘,咽癢、咳嗽加天突(tin t)、膻中穴。外感風熱取穴:大椎、風門、身柱、肺俞,采用刺血拔罐法,刺血隔日一次,拔罐每日一次,退熱效果明顯;2、哮喘、素痰內(nèi)伏于肺,復加外感風寒,飲食不當,生氣著急,痰氣交阻,氣

6、道不利而導致。取穴:定喘、肺俞、脾俞、腎俞、豐隆、膻中、天突;使用留罐法,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每次留罐1015分鐘。共二十一頁3、面神經(jīng)麻痹:中醫(yī)學認為機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風寒或風熱邪氣乘虛而入中面部(min b)經(jīng)絡,致氣血痹阻,經(jīng)筋功能失調(diào),出現(xiàn)僻。第一步:地倉、頰車、顴髎、太陽、陽白,按順序依次閃罐56次,至皮膚潮紅為度。第二步:患側(cè)完骨、肩井、大椎刺血拔罐,留罐510分鐘;第三步:用閃火法吸拔肺俞、脾俞、腎俞,留罐10分鐘。急性期每日一次,后改為隔日一次,可配合針刺治療。頑固性面癱根據(jù)久病多瘀的理論,采用刺血拔罐法,在太陽、陽白、頰車采用血罐法,五日一次。共二十一頁4、痛證:

7、“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多由外感風寒濕熱邪氣,或外傷勞損,或姿勢不當,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痹阻不通而痛,或年老體虛,經(jīng)脈失養(yǎng)而痛。取穴:局部阿是穴,病變局部腧穴為主,實證采用刺血拔罐法,虛證加灸。頸椎病:取穴:頸部夾脊穴、肩井、肩外俞、大椎、天宗肩髃、手三里。采用留罐法,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疼痛甚者者,夾脊穴、阿是穴刺血拔罐,約出血(ch xi)35ml,多收立竿見影之效。腰椎間盤突出癥,取穴:腎俞、大腸俞、環(huán)跳、委中、承山,留罐法,每日一次。疼痛甚者選椎間盤突出相應節(jié)段夾脊穴及委中穴三棱針點刺放血,針后加拔罐,約出血3-5ML,疼痛立減。共二十一頁肩周炎的拔罐治療,取穴:肩髃、肩貞、天宗

8、、曲池,采用留罐法,留罐510分鐘,每日一次。容易出現(xiàn)腫賬現(xiàn)象,不易消退,注意掌握拔罐時負壓的大小,虛證不宜頻繁拔罐,可隔日一次,肩部腫脹疼痛明顯(mngxin)而瘀阻淺表者用皮膚針叩刺,使局部皮膚微滲血,再加拔火罐,瘀阻較深者用三棱針點刺2-3針,再加拔火罐,使淤血外出,每周兩次。風濕性疾病多采用藥罐法,加入祛風活血藥物(羌活、獨活、當歸、紅花、麻黃、艾葉、木瓜、川椒、川烏、草烏)與竹罐同煮,吸拔在穴位上。共二十一頁5、中風后遺癥:中風的病機雖然復雜,但不外乎本虛標實,本虛指氣虛、肝腎陰虛,標實指風、火、痰、氣、瘀五個方面。取穴:大椎、肝俞、脾俞、腎俞、關元俞、督脈經(jīng)穴、手足三陽經(jīng)穴。方法:

9、沿督脈由上向下走罐5-6次,以皮膚潮紅為度。背俞穴及三陽經(jīng)穴坐罐10-15分鐘,每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liochng)。注意:肢體出現(xiàn)硬癱,肌張力高時,上肢拔伸肌部位腧穴,下肢拔屈肌部位腧穴。共二十一頁6、失眠、慢性疲勞綜合癥:病理機制主要在于勞逸過度,情志內(nèi)傷或復感外邪,致肝、脾、腎功能失調(diào),陰陽失衡。采用平衡拔罐法進行治療。拔罐部位:背部督脈及兩側(cè)膀胱經(jīng),腎俞。具體操作方法:(1)、閃罐法:在背部兩側(cè)膀胱經(jīng)分別閃罐三個來回,一個從上往下,一個從下往上,將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復多次地拔住起下,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瘀血為度。(2)、滾罐法:閃罐至火罐(hu un)溫熱時,將火罐(hu

10、un)沿督脈及膀胱經(jīng)走向來回滾動三次。(3)、走罐法:亦稱推罐法。先在所拔的皮膚上涂一層刮痧油,再將罐拔住,吸力適中,沿背部督脈及膀胱經(jīng)向上下部位往返推動,順序先中間后兩邊,以皮膚起紅為度。(4)、抖罐法:沿背部兩側(cè)及膀胱經(jīng)來回抖罐三個來回。直至出現(xiàn)皮膚潮紅、充血。搽靜背部。(5)、坐罐法:根據(jù)不同的病種在大椎穴及背部坐罐5分鐘,可取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等。操作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病情,詢問患者感覺。共二十一頁7、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腸中積熱、損傷津液;情志不遂,氣機郁滯;血虛津枯,大便失潤;久病氣虛,排便無力(wl)。取穴:肺俞、脾俞、肝俞、腎俞、大腸俞留罐或走罐治療,

11、手陽明大腸經(jīng)在前臂的循行線上,足陽明胃經(jīng)在小腿部位的循行線上,走罐治療。共二十一頁8、神闕穴拔罐治療濕疹、蕁麻疹主穴:神闕、大椎、血海配穴:背俞穴及發(fā)病部位阿是穴。神闕穴先用大號火罐拔罐5分鐘,中間起罐一次,再拔5分鐘,如此反復拔3次,也可用閃罐法反復拔罐至穴位局部充血。大椎、血海留罐10-15分鐘。治療期間禁食發(fā)物及刺激性食物,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休息(xi xi)23天,神闕穴拔罐具有調(diào)氣的功能,尤其降氣作用突出,用于肝胃氣機上逆所致呃逆和急性胃腸炎的治療,效果甚佳。方法:用閃罐法和留罐法(35分鐘)交替使用,直至皮膚潮紅充血為度,大約需要1030分鐘。共二十一頁9、帶狀皰疹:急性期在皰

12、疹頭、尾部用三棱針點刺出血,皰疹帶用皮膚針叩刺出血,然后加拔火罐,以使熱毒外泄,一般1-2次即可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在局部用皮膚針叩刺出血后拔罐,3-5日治療一次。10、痤瘡:多由肺經(jīng)血熱郁于肌表,或脾胃濕熱上蒸頭面(tu mian)、脊背而成。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胃俞,每次選2穴,用三棱針快速點刺穴位處的絡脈,使自然出血,待血色轉(zhuǎn)淡后,再以閃火法拔罐,2-3日一次。共二十一頁11、扭傷:采用刺絡拔罐法,取扭傷部位相應腧穴或阿是穴,先用三棱針點刺或皮膚針重叩出血,然后再加拔火罐。適用于新傷局部血腫明顯;陳傷淤血久留(jili),寒邪襲絡。12、落枕:多由睡眠姿勢不當,或枕頭高低不適,引起頸部氣血不和,筋脈拘急而致。取穴:大椎、肩外俞、天宗、阿是穴方法:疼痛輕者直接拔罐,留罐10-15分鐘。疼痛較重者可采用刺血拔罐法或走罐法。共二十一頁謝謝(xi xie)!共二十一頁內(nèi)容摘要拔罐療法在基層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臨床運用(ynyng)。1.風寒濕痹、頸肩腰腿痛、軟組織損傷、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腹痛?;鹞ǎ洪W火法、投火法、貼棉法、滴酒法。多用于治療丹毒、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