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實習日志部分插_第1頁
工程地質實習日志部分插_第2頁
工程地質實習日志部分插_第3頁
工程地質實習日志部分插_第4頁
工程地質實習日志部分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院 系:鐵道工程技術學院 專 業(yè):鐵道工程技術 年 級:2011級 姓 名: 日 期: 指導教師: 目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949 0緒論 PAGEREF _Toc949 2 HYPERLINK l _Toc26106 0.1實習時間及內容安排 PAGEREF _Toc26106 2 HYPERLINK l _Toc3679 0.2地點概況 PAGEREF _Toc3679 3 HYPERLINK l _Toc32641 0.3實習內容 PAGEREF _Toc32641 3 HYPERLINK l _Toc9563 0.4實習目

2、的 PAGEREF _Toc9563 4 HYPERLINK l _Toc24447 0.5實習方式 PAGEREF _Toc24447 4 HYPERLINK l _Toc10154 1.實習日志 PAGEREF _Toc10154 5 HYPERLINK l _Toc15954 1.1第一日實習日志 PAGEREF _Toc15954 5 HYPERLINK l _Toc29714 1.2第二日實習日志 PAGEREF _Toc29714 16 HYPERLINK l _Toc20506 1.3第三日實習日志 PAGEREF _Toc20506 19 HYPERLINK l _Toc176

3、24 2.地層巖性分析 PAGEREF _Toc17624 21 HYPERLINK l _Toc2571 2.1河口地區(qū)地層簡述 PAGEREF _Toc2571 21 HYPERLINK l _Toc22109 3.地質構造分析 PAGEREF _Toc22109 23 HYPERLINK l _Toc19217 3.1巖層 PAGEREF _Toc19217 23 HYPERLINK l _Toc6056 3.2褶皺 PAGEREF _Toc6056 23 HYPERLINK l _Toc19136 3.3斷裂 PAGEREF _Toc19136 24 HYPERLINK l _Toc2

4、3573 4.地貌分析 PAGEREF _Toc23573 25 HYPERLINK l _Toc2220 4.1河谷地貌 PAGEREF _Toc2220 25 HYPERLINK l _Toc32719 4.2黃土地貌 PAGEREF _Toc32719 25 HYPERLINK l _Toc1951 4.3沖溝地貌 PAGEREF _Toc1951 25 HYPERLINK l _Toc15545 5.不良地質現(xiàn)象及其防護措施 PAGEREF _Toc15545 26 HYPERLINK l _Toc15164 5.1不良地質現(xiàn)象 PAGEREF _Toc15164 26 HYPERLI

5、NK l _Toc7149 5.2不良地質整治措施 PAGEREF _Toc7149 28 HYPERLINK l _Toc1050 6.結束語 PAGEREF _Toc1050 30 HYPERLINK l _Toc4101 附錄一:羅盤及巖層產狀的測量 PAGEREF _Toc4101 31 HYPERLINK l _Toc13660 1.羅盤儀 PAGEREF _Toc13660 31 HYPERLINK l _Toc26304 2.巖層產狀的測量 PAGEREF _Toc26304 31 HYPERLINK l _Toc14409 3.記錄 PAGEREF _Toc14409 320緒

6、論工程地質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習地質就要走出實驗室,接觸野外,觀察地質現(xiàn)象、探究地質奧秘。通過實習不但可以將課堂延伸至課外,加深學者對地質作用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者野外獨立工作的能力。0.1實習時間及內容安排(1)時間:2013年6月24日-2013年6月26日。(2)內容安排:2013/6/24 蘭青鐵路K2+850青石關山頂蘭青鐵路隧道入口2013/6/25 鹽溝溝口109國道K1+7812013/6/26 莊浪河入黃河口地帶蘭新鐵路黃河大橋橋頭處2013/6/26-2013/6/30 完成實習報告及相關事宜0.2地點概況實習地點為蘭州市西固區(qū)河口地區(qū),實習基地為把盤峽水電站。實習

7、范圍在東起莊浪河、西至蘭青鐵路K5+200處,沿黃河兩岸長約5Km,寬約2Km的地形帶內。河口地區(qū)書蘭州市西固區(qū)所轄,位于蘭州市西約47km處。本地區(qū)為一河流盆地,主要河流有黃河和莊浪河。因本區(qū)為莊浪河匯入黃河的入河口地帶,故名曰“河口”。在黃河河莊浪河兩岸,發(fā)育有多級階地。實習區(qū)在地質條件方面有以下特點:(1)區(qū)內沉積巖、變質巖,第四季松散沉積層均有出露。(2)鐵路公路沿線及黃河岸邊的地質剖面露頭連續(xù)、明顯,便于填圖與分析。(3)有較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崩塌、黃土陷穴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且均有工程治理措施。(4)有典型的褶皺、斷裂、不整合接觸等地質構造現(xiàn)象。(5)有典型的友由黃河、莊浪河所形成的

8、河谷地貌和黃土地貌。0.3實習內容(1)觀察河口地區(qū)的地層巖性。(2)觀察河口地區(qū)的地質構造及其特點。(3)觀察河口地區(qū)的水文條件。(4)觀察研究河口地區(qū)不良地質現(xiàn)象及其防治措施。0.4實習目的(1)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和準確清晰的表達能力。(2)了解工程地質野外實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服從管理、團結合作的精神。0.5實習方式野外地質實習方式是在學習區(qū)布置觀測線路,觀測線路上布置觀測點,教學內容安排在觀測點上進行的。在每個觀測點上,先由教師簡要介紹觀測點的內容和要求,再由學生進行實地觀測,必要時可借助簡單的地質儀器和工具,測量巖層產

9、狀、做素描圖、信手剖面圖等。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由教師開展討論,分析觀察結果,最后由教師總結、歸納、講解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和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注意誘導學生在宏觀上和微觀上、時間和空間上等方面思考問題,活躍思維。實習以組為單位進行,每五人一組。1.實習日志1.1第一日實習日志2013/6/24 星期一 晴實習線路:蘭青鐵路K2+850青石關山頂蘭青鐵路隧道入口點 號:NO.1點 性:滑坡點 位: 蘭青鐵路K5+100此觀測點的滑坡,發(fā)生在20世紀90年代,是一個比較新的滑坡,滑坡的各種要素保存完好,且有完整的治理措施,是進行滑坡教學的一個很好的實際范例。該滑坡大約位于蘭青鐵路K5+100處

10、,滑坡處最寬處約200m,縱向長約500m,估計厚度約10-15m,為一大型、中深層滑坡。整個滑坡體由三大塊組成,滑坡體上中間的一部分滑動的最遠,為主滑帶,主滑方向朝向西北,西北的部分為牽引帶,滑坡周界清晰,左右周界現(xiàn)已發(fā)育為沖溝?;潞蟊诮谥绷ⅲ呒s10m,閉上有明顯的擦痕和摩擦鏡面?;律嘤捎谘由斓借F路上,治理時已清除了。如圖1-1-1為滑坡通常的一些組成及名稱1-滑坡體2滑動面3滑坡床4滑坡周界5滑坡壁6滑坡臺階7滑坡舌8張裂隙9主裂隙10剪裂隙11鼓脹裂隙12扁形裂隙圖1-1-1滑坡要素立體示意圖點 號:NO.2點 性: 泥石流點 位: 蘭青鐵路K3+233此處的泥石流正好發(fā)育在滑坡

11、的周界處,按其地貌特征來說為山坡行泥石流。該泥石流溝的形成區(qū)、流通區(qū)均在滑坡體上,形成區(qū)為半圓形寬闊地段,周圍山坡陡峻,坡度在60左右、流通區(qū)均在滑坡體上坡體基巖裸露,植被稀少,有利于匯集山坡上的水流和固體物質。流通區(qū)為狹窄而深切的沖溝,形似頸狀,縱坡降較大。排泄區(qū)為黃河,泥石流流入黃河被河水帶走。泥石流具有典型的三個區(qū):形成區(qū)、流通區(qū)、排泄區(qū)。形成區(qū)三面環(huán)山,一面出口呈瓢形地帶,此處山坡較陡,坡度大于50度,坡體由硅質、鐵質砂巖和泥巖互層組成,表面巖石強風化,呈碎屑狀,山坡上風化的巖石碎屑正好是泥石流的物質來源,由于碎屑物質主要是砂粒,土粒較少,此處的泥石流應屬水石流。它的匯水面積較少,水量

12、不大,故該處泥石流的規(guī)模不大。但它正好在鐵路的旁邊,對鐵路線路造成一定威脅,為了消除它的危害,采取了排道的工程措施,在泥石流的流通區(qū)修建了排洪溝,再結合穿越鐵路的涵洞將泥石流排到線路另一側的莊浪河中去了。典型泥石流流域如圖1-1-2所示。圖1-1-2泥石流流域分區(qū)示意圖點 號:NO.3點 性:滑坡群點 位: 蘭青鐵路K2+900-K3+233此觀測點的滑坡群有大小不等的三個滑坡組成,其中兩個小的滑坡為兩個大的滑坡牽引所致。大的這個滑坡位于鐵路K3+170- K3+233一段,為主滑坡。該滑坡提橫向最寬處約為60m,縱向長約400m,估計厚度約15-20m,為一大型、中深層滑坡?;麦w主滑方向朝

13、向北方,基本上垂直于黃河河道?;轮芙缜逦?,右邊周界現(xiàn)已發(fā)育為觀察點2的泥石流溝?;潞蟊诮谥绷?、高約6m,壁上有明顯的擦痕?;律嗖恳蜒由斓近S河中部物質已被黃河水沖走,有蘭青鐵路和鄉(xiāng)村公路從滑坡舌部通過?;麦w主要為中厚層鈣質膠結的砂巖夾薄層泥巖組成,基巖上覆蓋有第四季黃土也隨滑坡體一起滑下,散亂的分布在滑坡體表層,滑坡體的滑動與巖層傾向基本一致,故為順層巖土體滑坡。整個滑坡體成臺階狀,有3個大平臺,部分地方有洼地、鼓包存在?;麦w表面巖土體松散,已有雜草生長?;麦w上滑坡裂隙眾多,在滑坡體上部,分布有與滑動方向垂直的,呈弧形的張拉裂隙,大的裂隙張開7-8cm;在古堡處分布有鼓張裂隙,其延

14、伸方向大體與滑動方向垂直。點 號:NO.4點 性:逆斷層點 位: 蘭青鐵路隧道出口青石關逆斷層青石關地區(qū)的變質巖是前震旦系(AnZ)形成的一套深度變質的深灰色、暗綠色的角閃石片巖、黑云母片巖、綠泥角閃石英片巖,風化后呈灰綠色。礦物成分以角閃石、云母、綠泥石和石英為主。變晶結構,片狀結構。在裂隙內充填有粗細不均等的次生方解石脈。青石關斷層的斷層面是一寬度大約為2m的斷層破碎帶,破碎帶的巖體呈糜棱狀,已嚴重風化,巖石中的部分礦物如長石已風化為粘土礦物,其產狀是N34E36SE;斷層線為曲線,其走向為N34E;斷層面以東是上盤,斷層面以西是下盤。如圖1-1-3所示。圖1-1-3青石關斷層剖面圖點 號

15、:NO.5點 性:背斜點 位: 黃河右岸對面八盤村背斜構造八盤村背斜的巖層對稱重復出現(xiàn),故為褶曲,巖層傾斜相背,故為背斜。組成背斜的巖層為下白堊紀(k1)中部的褐紅色砂、葉巖,夾雜色葉巖和泥葉巖。砂巖為巨厚層至厚層,中、粗粒,磨圓度好,膠結物質為鈣質、鐵質;砂巖致密堅硬,不易風化。葉巖及泥灰?guī)r為薄層,含粘土礦物,易風化,節(jié)理發(fā)育,有的填充有方解石細脈,層理清楚,層面上有泥裂、蟲孔、交錯層及波痕。沿途用地質羅盤儀測量巖層兩翼產狀,按褶曲軸面產狀及兩翼巖層產狀特點進行分類為傾斜褶曲,觀察褶曲軸面產狀近于水平、兩翼巖層走向基本平行,故為水平褶曲。綜合來看,這是一個水平的傾斜背斜。如圖1-1-4所示是

16、一個水平褶皺圖,圖1-1-5是褶皺要素圖(a)(b)圖1-1-4水平褶皺圖1-1-5褶皺要素點 號:NO.6點 性:崩塌點 位: 青石關山腰處此觀測點低洼平臺處的黃土是周圍的黃土經流水二次搬運而生成的此生黃土,屬于新進堆積的黃土。在次發(fā)育有黃土地貌的黃土井、黃土柱(如圖1-1-6)和天生橋(如圖1-1-7)。黃土陷穴向下發(fā)展,形成深度大于寬度若干倍的黃土陷井,稱為黃土井。在黃土陷穴區(qū)崩塌之后,殘余的洞頂即構成黃土天生橋。若言垂直節(jié)理進一步坍塌,就形成黃土柱。在干燥情況下,黃土橋、黃土柱較穩(wěn)定,若遇久雨則易于崩塌。圖1-1-6黃土柱圖1-1-7黃土天生橋點 號:NO.7點 性:褶曲點 位:青石關

17、頂部如圖1-1-8圖1-1-8青石關頂鞍部點 號:NO.8點 性:小臺點 位: 青石關小臺地貌此觀測點的小臺是黃河兩岸抬升后形成的階地,在小臺上見到的黃土其顏色從下到上由黃紅色逐漸變?yōu)榛尹S色,黃土邊坡上緩下陡;上部黃土結構屬于中密、表層較松散、土質較均勻,大孔發(fā)育,具有垂直節(jié)理,有蟲孔及植物根孔、已形成陷穴,上部屬于新黃土;下部黃土較密實,有少量大孔,具柱狀節(jié)理,抗侵蝕力強,土質較均勻,下部屬于老黃土。在上山的途中,可以觀察到黃土潛蝕地貌中的黃土井、黃土柱、黃土天生橋;在小臺可以觀察到黃土高原地貌中的黃土梁、黃土侵蝕地貌中的沖溝、黃土潛蝕地貌中的黃土碟、黃土陷穴、黃土井等。點 號:NO.9點

18、性:泥石流點 位: 東溝溝口處此點位堆積有紫色砂葉巖和第四級松散堆積物,易于形成泥石流,屬于黃河第階地。此處的泥石流不同于NO.2處的泥石流,點NO.2的泥石流是由于處于滑坡周邊邊界上形成的,而此處是由于大量第四季堆積物所致形成的!點 號:NO.10點 性:正斷層點 位:車水溝如圖1-1-9所示為正斷層及其要素圖,其產狀要素的測量見附錄一。圖1-1-9正斷層點 號:NO.11點 性:不良地質點點 位: 隧道入口處高邊坡(如圖1-1-10)圖1-1-10青石關隧道入口處漿砌片石護坡1.2第二日實習日志2013/6/25 星期二 晴線路:鹽溝溝口109國道K1+781點 號:NO.1點 性:褶曲點

19、 位:黃河岸邊鹽溝溝口褶曲發(fā)育出在此觀測點,鹽溝以東觀測到的巖層產狀為1626,是緩傾巖層,巖層有中厚的硅質膠結的粉砂巖,也有薄層的泥巖;在巖溝以西觀測到的巖層產狀為3444,是陡峭巖層,巖層有厚層的硅質膠結的細砂巖、中厚層的鈣質膠結的粉砂巖,也有薄層的泥巖。巖溝斷層的斷層面是一寬度大約為30m的斷層破碎帶,其產狀是N34E44SE;斷層線為曲線,其走向為N34E,從溝口直線距離約300m處有一派生斷層語言夠斷層交匯,形成“Y”字形;巖溝以東是上盤,巖溝以西是下盤。點 號:NO.2點 性:巖性點 位:巖溝中段西(構右)邊坡處在該點見到的沉積巖主要是:下白堊紀(k1)的“河口群”中、上部巖層。鹽

20、溝以西為中部的褐紅色砂、葉巖,夾雜色葉巖及泥灰?guī)r。砂巖為厚層,風化后呈土黃色,中、粗粒,磨圓度好,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及少量云母;膠結物為鈣質、鐵質,砂巖致密堅硬,不易風化。葉巖及泥灰?guī)r為薄層,含粘土礦物、易風化,節(jié)理發(fā)育、有的充填有方解石細脈。鹽溝以東為上部的紫紅色泥葉巖夾砂巖。泥葉巖主要由黏土礦物組成,砂巖主要為細砂巖和粉砂巖,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鈣質膠結,節(jié)理發(fā)育,有的還填充有次生方解石細脈。點 號:NO.3點 性:斷層點 位: 巖溝西溝“Y”形交匯東支溝頭電桿該斷層的斷層面產生在泥巖中,表面已嚴重風化,產狀為34378,其上部為紫紅色細砂巖、泥巖互層,在斷層面附近巖層破碎,節(jié)

21、理發(fā)育,并伴有彎曲現(xiàn)象,較遠處產狀為34726;其下盤為灰綠色葉巖夾粉砂巖,產狀為2919。從上盤巖層的彎曲方向和破碎方向可看出該斷層的上盤為下降盤且為主動盤,故該斷層為正斷層。該斷層上覆最老地層為第四系地層,且切割了下白堊紀地層,依據以上兩條可以確定該斷層形成于早白堊紀至第四紀這段地質時期。點 號:NO.4點 性:巖性點 位:國道109公路K1+781里程碑處該觀測點處基巖為下白堊紀地層,其上覆為第四系地層,他們之間為角度不整合接觸,信手剖面圖如圖1-2-1所示,下白堊紀地層主要為褐紅色的中厚層砂層、泥巖互層;第四系地層的沉積順序首先是一層3-5m的砂卵石層,其直徑大約為30cm,曉得幾毫米

22、,大小混雜,結構松散,無層理現(xiàn)象,顆粒磨圓度較高、基本為圓形或橢圓形顆粒,顆粒之間多無膠結、個別處為接觸式土質膠結。然后其上為30-50cm厚的黃土層,黃土的顏色從下到上由紅色逐漸變?yōu)辄S色;形成時代上老下新;黃土邊坡上緩下陡,表明黃土結構上部較松散、下部較密實。圖1-2-1不整合接觸關系示意圖1.3第三日實習日志2013/6/26 星期二 晴線路:莊浪河入黃河口地帶蘭新鐵路黃河大橋橋頭處點 號:NO.1點 性:水文點 位: 莊浪河入黃河口地帶該點河漫灘之上黃河旁為黃河級階地、莊浪河旁為莊浪河級階地,二者在同一高程上,其上有村莊和道路分布。此處(在黃河左岸)即為莊浪河匯入黃河的入河口地帶。該地帶

23、平面上呈扇形。扇形前部延伸到黃河里面,在扇形中部莊浪河河道中央有個別洪水季節(jié)搬運而至的大石塊;扇形兩邊與黃河河漫灘相連,顆粒主要為砂礫石,磨圓度高、分選性好、無層理、基本上不含土顆粒,越靠近黃河邊顆粒越細。如圖1-3-1為河谷要素圖圖1-3-1為河谷要素圖點 號:NO.2點 性:水文點 位:莊浪河河口右岸原蘭新鐵路路基上(1)觀察半填半挖鐵路路基兩面的邊坡防護工程類型該點處于線路由黃河河流階地轉為莊浪河和劉姐弟的一個轉彎點,右邊靠近莊浪河、左邊靠山,地勢狹窄,切鐵路下方邊坡上還有一地方鄉(xiāng)村公路通過,鐵路和公路只能以半填半挖的方式通過該處。由于地勢限制,靠山一側鐵路路塹邊坡很陡、該處巖石為淺綠色

24、、褐紅色中厚層硅質、鐵質砂巖和泥巖互層,兩種演示抗風化能力截然不同,由于差異性風化作用使得泥巖的地方凹陷、砂巖的地方突出懸空;另外該處巖體內卸荷節(jié)理和風化節(jié)理發(fā)育,使得巖體破碎,因此該處巖體極易發(fā)生落石、崩塌等不良現(xiàn)象。為了防止這些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挖方邊坡一側修建了一段高約5m、長約60m的漿砌片石擋土墻,墻頂后邊修了一道梯形的截水溝,墻腳前也修了一道梯形的排水溝。對邊坡上凸出的巖石還采用了支柱、支垛等工程措施。(2)觀察鐵路下方莊浪河邊的鄉(xiāng)村公路的邊坡防護工程,進一步認識河流的地質作用公路的挖方邊坡正是鐵路的填方邊坡,采用了漿砌片石擋墻和種草植樹的邊坡防護措施。公路的另一面邊坡正是莊浪

25、河河岸,為了防止河流的侵蝕作用,在河岸邊采用了拋石防護、石籠防護、漿砌片石護坡和浸水擋土墻等多種防護措施。(3)觀察莊浪河階地類型莊浪河在這一段有三級階地,級階地為堆積階地,、級階地均為基座階地。級階地和級階地在此處發(fā)育較小,級階地較發(fā)育。從階地的斜坡上可以看出,級階地由厚約1m的沖積層組成,與河床的相對高程為2m左右;級階地由上部厚1-2m的沖積層和下部厚4-6m的褐紅色砂巖兩部分組成,與河床的相對高程為7m左右,沖積層上面均被黃土覆蓋,、級階地的下部砂巖裸露部分已嚴重分化,呈松散狀態(tài)。在本區(qū),莊浪河的階地在西岸比較發(fā)育。2.地層巖性分析2.1河口地區(qū)地層簡述河口地區(qū)出露的地層有前震旦系變質

26、巖,中生界白堊系砂、葉巖、新生界第三系砂、泥巖和第四級松散沉積物。河口地區(qū)出露的地層由老到新簡述如下:(1)前震旦系(Anz):是一套深度變質的深灰色、暗綠色的角閃片石巖、黑云母片巖、綠泥角閃石英片石,風化后呈灰綠色。礦物成分以角閃石、云母、綠泥石和石英為主。變晶結構,片狀構造。在裂隙內填充有粗細不等的次生方解石脈。在河口地區(qū),本套巖層見于黃河南岸的青石山一帶。(2)下白堊紀(k1):分布很廣但典型剖面見于河口南岸的巖溝,命名為“河口群”,共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為紫紅色,灰綠色砂、礫巖。厚層至中厚層、礫石成分主要是石英、長石和一些巖屑,磨圓度好,膠結物成分以鈣質為主,膠結牢固。砂礫狀結構,

27、塊狀結構;層理清楚,節(jié)理發(fā)育。主要分布在八盤村一帶的黃河左岸邊小溝以西。中部為褐色砂、葉巖,夾雜色葉巖及泥灰?guī)r。砂巖為巨厚層至厚層,分化后呈黃色,中粗粒,磨圓度好;主要礦物成分為鈣質、鐵質;砂巖致密堅硬,不易分化。葉巖及泥巖為薄層,含粘土礦物,易風化,節(jié)理發(fā)育。有的填充有方解石細脈,層理清楚,層面上有泥裂、蟲孔、交錯層及波痕。主要分布在八盤村后的小溝至巖溝一代。上部主要為紫色泥葉巖夾砂巖。下白堊紀與下伏之前震旦系在本區(qū)為斷層接觸,下白堊紀的上、中、下三部分之間為整合接觸。(3)第三系(R):河口地區(qū)第三系見于黃河鐵橋以北的大溝以東,主要為暗紅色礫巖、砂巖和泥巖,巖性大致同河口群。主要特點是富含

28、石膏,泥巖中富含粘土礦物和鐵質結構。第三系和下伏之下白堊紀為角度不整合接觸。(4)第四系(Q):下部為松散巖石、砂,未膠結成巖,顆粒大小混雜,分選性差,但磨圓度好,中部為褐黃色黃土,層理清楚,有粘聚性,含有鈣質結核。上部為土黃色黃土,由粉砂和粘土顆粒組成,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具濕陷性,黃土落水洞、陷穴等遍布其中。典型剖面見于八盤寸頭巖溝一帶。第四系與下伏第三系或下白堊紀為角度不整合接觸。3.地質構造分析河口地區(qū)的斷層、節(jié)理和褶皺構造十分發(fā)育,其主要構造及其特征概述如下:3.1巖層河口地區(qū)的沉積巖層基本上均為傾斜巖層,巖性主要為沉積巖中的砂巖、泥巖和葉巖,地質時代為白堊紀和第二紀;此外在青石關一帶出露

29、有震旦紀的變質巖,主要是角閃片石巖、黑云母片巖、綠泥角閃石英片巖,成塊狀構造。3.2褶皺在黃河左岸地層出露斷面上有明顯的褶皺出現(xiàn),其中如八盤村背斜、小溝向斜位于黃河左岸的八盤村腳下的河岸陡崖一帶,主要有下白堊紀的砂巖、泥巖組成。3.3斷裂(1)斷層由于受到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在教學實習區(qū)內發(fā)育有眾多斷層,其中較典型的有:小溝斷層,位于黃河左岸,從黃河岸邊一直延伸到八盤村的高階地陡崖中,是一正斷層,上下盤均為白堊紀紫紅色砂巖。巖溝斷層,位于黃河左岸八盤村頭的巖溝內,是一正斷層。在巖溝的上游,并有一向北分叉的逆斷層,受此兩條斷層交匯的影響,巖溝在此發(fā)育成“Y”形。青石關斷層。車水溝斷層。(2)節(jié)理

30、河口地區(qū)發(fā)育有許多原生節(jié)理、構造節(jié)理和表生節(jié)理。典型的構造節(jié)理位于黃河左岸巖溝至八盤水壩一帶,發(fā)育有一組張性的構造節(jié)理,切割巖體深,延伸遠;還有眾多雜亂無章的風化節(jié)理、卸荷節(jié)理發(fā)育在高邊坡、河岸等地,將完整巖體分割成支離破碎的小塊。4.地貌分析4.1河谷地貌本區(qū)的主要河流黃河和莊浪河,在黃河兩岸不對稱的分布六級階地,其中、級階地發(fā)育,、級階地不發(fā)育,而、級階地僅有個別參丘狀平臺存在。除級階地為堆積階地外,其余各級階地均為基座階地。在莊浪河兩岸,也分布有不對稱的三級階地,除級為堆積階地,、級階地均為基座階地。4.2黃土地貌本區(qū)除個別地方,如青石山一帶,其余地方均被黃土覆蓋,厚度幾米到幾十米不等,

31、形成了大的黃土原、黃土茆、黃土梁等。在黃土覆蓋層內,因黃土的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和具濕陷性,由形成很多落水洞、陷穴、天生橋、黃土柱、漏斗、沖溝等黃土地貌。4.3沖溝地貌在黃河與莊浪河兩岸的山麓,垂直河流分布著許多沖溝、黃河南岸更為普遍,而青石關隧道與八盤峽水庫之間的這一段,就有十幾條沖溝口堆積有第四系洪積物。5.不良地質現(xiàn)象及其防護措施5.1不良地質現(xiàn)象(1)滑坡群,如圖5-1-1圖5-1-1 滑坡群(2)泥石流,如圖1-1-2(3)崩塌,如圖5-1-2和5-1-3堅硬巖石崩塌圖5-1-2 軟硬巖性互層局部崩塌圖 5-1-3 沿黃土垂直節(jié)理土體墜落5.2不良地質整治措施(1)滑坡的整治與防護排除地表水,如圖5-2-1排除地下水,如圖5-2-2和5-2-3刷方減載,如圖5-2-4如圖5-2-4 刷方減載 修建支擋工程,如圖5-2-5、5-2-6和5-2-7土質改良和防御繞避(2)泥石流的防護措施泥石流的防護是一項艱難而持久的工作,根據被整治對象的具體情況,考慮泥石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