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老子五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稱為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相當于國家圖書館館長)。 他博學多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gòu)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主張是“無為而治” 。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并與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內(nèi)核。 道教出現(xiàn)后,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
2、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哲學的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關(guān)于老子 老子 又稱老子五千文 、道德經(jīng)或道德真經(jīng)。 原為先秦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為道教奉為主要經(jīng)典。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是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函谷)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缘赖轮?,五千余言而去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聃允諾,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 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稱
3、道經(jīng)。 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人稱為德經(jīng),合 稱道德經(jīng)。 道經(jīng)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 下篇德經(jīng),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shù),蘊長生久視之道。 上世紀80年代,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fā)行量最大的是圣經(jīng),其次就是道德經(jīng)。 美國紐約時報將道德經(jīng)列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如果)能夠說出來,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夠叫得出來
4、,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們)用“無”來命名天地萬物之始,用“有”來命名萬物之母。所以從永恒的“無”中,可以觀察宇宙的微妙之處;從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萬物的極限。這兩者是同一個來源卻各有不同的名稱,它們都可以說是玄妙的道理。玄妙啊玄妙,這是探求一切奧妙的門徑譯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道”具有不可言說性,精深玄妙;古道西風瘦馬 。兵者,詭道也。 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選自南懷謹老子他說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一章(2)“道”是萬物的根
5、源和初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德經(jīng)04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原文: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翻譯:大“道”空虛無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diào)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譯文 生養(yǎng)天地萬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產(chǎn)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它就
6、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老子在這一章里繼續(xù)說明“道”的特征。他所運用的方法仍是比喻、借代。他用“谷”象征“道”,說明“道”既是空虛的又是實在的;他用“神”比喻“道”,說明“道”生萬物,綿延不斷;他用“玄牝之門”比喻“道”是產(chǎn)生萬事萬物根源,等等。他想說明“道”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從時間而言,它歷久不衰,天長地久。從空間而言,它無處不在、無窮無盡。它孕育著宇宙萬物而生生不息。 老子是中國古代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認為天地萬物大的本原為“道”,全書即圍繞“道”這一范疇展開,“道”是“無”,是一切存在的根源,“無”生“有,萬物由此產(chǎn)生。“道”永遠存在,運行不息。可以說“道是中
7、國古典哲學無可爭議的最高范疇,道論則可稱為中國哲學的縮影”。 陳鼓應(yīng)等老子評傳 老子的道論是中國哲學本體論的開始。 張岱年道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1)“道”具有不可言說性,精深玄妙;(2)“道”是萬物的根源和初始。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設(shè)立“道”這一個最高范疇,主要是為了方便 闡述其政治哲學和人生哲學而已。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
8、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東西是美好的,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怎樣才算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惡了。所以,有無由互相對立而產(chǎn)生,難易互由互相對立而形成,長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xiàn),高下由互相對立而存在,音聲由互相對立而諧和,前后由互相對立而出現(xiàn)。因此,圣人用“無為”去處事,用不言去教導,任憑萬事萬物生長變化,而不開創(chuàng)它。生養(yǎng)了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推動了萬物(的發(fā)展),而不以為恩澤在己,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才永遠不會失去。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
9、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道是絕對的、永恒的,但是自然界的一切現(xiàn)象和事物都是相對的、變動的。 老子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二章我有三寶,持而有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六十七章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二十二章“無為”是不妄為,讓萬事萬物都順著自然之性萌生、發(fā)展。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二章圣人治國應(yīng)順其自然,不恃功而驕。出自道德經(jīng)老子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10、;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tu)籥(yu)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譯文: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也是沒有仁愛的,對待百姓也如同對待芻狗一般,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1我們?nèi)绾慰创献拥摹盁o為”思想? 明確:人有思慮,有知識,有情欲,有作為,“有為”,本就是人類生活之自然趨勢,而有意去思慮,去知識,去情欲,去作為,實在違反人類生活的自然趨勢,去“人為”以返回“自然”,卻正是最大的“不自
11、然”。道家的思想,對過去國人生活的萎靡不振,實應(yīng)負一定的責任。 但是讓人減低欲望保養(yǎng)自身,反對無止境地追求物質(zhì)的滿足,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對以人為的方式扭曲,主張體法自然,從某種層面上可以說正是化解今日危機的良丹妙藥。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自然萬物相對的、變動的。圣人治國應(yīng)順其自然,不恃功而驕?!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
12、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十九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十八章 老子以為智巧謀慮的產(chǎn)生就意味著純真本性的迷失,所以我們要防止智巧謀慮,恢復自然本真的狀態(tài),見素抱樸。人們只有改變占有的觀念,擺脫貪欲的困擾,恢復本真,順應(yīng)自然,這樣才能恬然安適。 譯文:放棄聰明和智慧,百姓才會有百倍的利益;拋棄了“仁”和“義” ,百姓才能回到孝慈。放棄追逐巧利,盜賊就會消失。以上三條光作為原則(文治法度)提出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的認識有所從屬:表現(xiàn)單純、持守樸素,減少私心,降低欲望,放棄學問,沒有憂愁。2.老子認為要想使社會風
13、氣淳厚清正,人民得到百倍的好處,必須拋棄聰明智慧,對此你有何認識? 明確:老子的主張顯然是片面的。時代要前進,社會要發(fā)展,人類的聰明才智總要提高,這是主流。當然,聰明才智在某些人物身上也會帶來負面效應(yīng)從自私自利到智慧犯罪,但這絕不是知識、智慧本身的罪過。老子關(guān)心并希望社會穩(wěn)定,希望恢復人的自然本性,有積極作用,但作為給社會開出的藥方,卻是錯誤的。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主。正言若反。 譯文: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什么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
14、么能夠改變它柔弱的本性。弱能戰(zhàn)勝強,柔能勝剛,(這道理)天下無人不知,(但卻)沒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說:能承受國家的恥辱,才算是國家的君主;能承擔國家的禍難,才算是天下人的君王。正面的話聽起來像是反話。 道德經(jīng)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1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恪守信用,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
15、夠善于發(fā)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不會埋怨他人。在上一章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來喻人、教人。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yīng)該具有這種心態(tài)與行為,不但做有利于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愿意去眾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別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
16、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水的特性:弱能勝強、柔能克剛 七十八章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主。正言若反。 治國的“柔”性:老子用水做喻,就是告訴我們“圣人”謙卑治國?!耙云洳粻?,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八十章“小國寡民”最理想的的社會“無為而治” 治國方略 人們順天任勢,自然無為,不謀于
17、占有,不為于“益生”,無互相攀比的觀念,知足知止,不為“人為”的欲望而奔波,沒有因貪婪而產(chǎn)生的追求,沒有為名利而發(fā)生的爭奪,從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人的一種理想的境界。譯文: 國家小,人民少。(即使)有各種器具卻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險,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只車輛,卻沒有必要去乘坐。雖然有鎧甲武器,卻沒有地方陳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結(jié)繩記事的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適,過得習慣。鄰國之間可以互相看見,雞鳴狗吠的聲音可以互相聽聞,但鄰里間從生到死,卻互不往來。 引語 這是老子理想中的“國家”的一幅美好藍圖,也是一幅充滿田園氣息的農(nóng)村歡樂圖。老子用理想的筆墨,著力描繪了“小國寡
18、民”的農(nóng)村社會生活情景,表達了他的社會政治理想。這個“國家”很小,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個村莊,沒有欺騙和狡詐的惡行,民風淳樸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們用結(jié)繩的方式記事,不會攻心斗智,也就沒有必要冒著生命危險遠徒謀生。老子的這種設(shè)想,當然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你是怎樣看待老子“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的?在老子看來,“小國寡民”社會是經(jīng)過長期的“無為之治”和“不言之教”使人類的傳統(tǒng)觀念根本轉(zhuǎn)變了的社會,是國家已經(jīng)衰亡了的沒有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德治社會。在今天我們看來,老子實際上是主張回到遠古的時代去,并停滯在那個階段不再向前發(fā)展;雖然這是對他所在的那個爾虞我詐、“率善食
19、人”的時代的深惡痛絕,但這種徹底地取消階級、拋棄技術(shù)與知識的理想社會,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根本就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 如果說中國文化是一種智謀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頁,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頁,佛家智慧是最超脫的一頁,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頁,道家智慧是最聰明的一頁。 冷金成著讀史有智慧 我們?nèi)绻逊e極的人生觀念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度地配起來,我們便能得到一種和諧的中庸哲學,介于動作和靜止之間,介于塵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現(xiàn)實人生之間;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學中,這一種可說是人類生活上最健全最完美的理想了。 林語堂 儒家思想糧店道家思想藥店 研讀探討: 儒道互補體現(xiàn)在何處? 儒家: 孔子:道德
20、上主張“仁”,政治上主張“禮治” 孟子:主張“仁政” 道家: 老子:強調(diào)“道”,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主張無為而治 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yīng)自然,安時而處 順 儒家: A、偏重社會倫理,思考“人與人”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強調(diào)積極進取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 B、側(cè)重人道,但同時具有積極用世和超然通達心態(tài); C、古代知識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蘇軾、李白、陶淵明) D、古代帝王同用儒道思想治國 道家: A、偏重哲學問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突出寧靜和諧與超越世俗的觀念; B、側(cè)重天道,但同時具有積極用世和超然通達心態(tài); C、古代知識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蘇軾、李白、陶淵明) D、古代帝王同用儒道思想治國儒家論“天道”: 荀子的思想里,也明顯吸收了道家思想,如荀子天論篇言: “天行有常,不為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施工項目合同糾紛處理制度
- 施工日志填寫樣本建筑物消防設(shè)施工程
- 教師招聘語文面試唐詩三首教學設(shè)計
- 兩位好友合作經(jīng)營店鋪合同模板
- 個人與個人借款合同范本
- 中外合資企業(yè)采購合同中英文對照
- 中外合資經(jīng)營企業(yè)合同(適用于零售連鎖業(yè)務(wù))
- 個人二手房交易合同擔保協(xié)議書
- 專利交易合同協(xié)議
- 個人向企業(yè)借款合同樣板
- 2025集團公司內(nèi)部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山西地質(zhì)集團社會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四川省綿陽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思想政治試題(含答案)
- 2023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說苑》練習題(含答案解析)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語聽力試題及答案(含MP3+錄音原文)
- HI-IPDV10芯片產(chǎn)品開發(fā)流程V10宣課件
- 房產(chǎn)抵押注銷申請表
- 【課件】第三課 蒙娜麗莎 課件高中美術(shù)湘美版美術(shù)鑒賞
- 象數(shù)療法好療效
- A320系列飛行訓練課程:電子飛行儀表系統(tǒng)概況
- 2020新版?zhèn)€人征信報告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