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車片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手冊【范文】_第1頁
剎車片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手冊【范文】_第2頁
剎車片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手冊【范文】_第3頁
剎車片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手冊【范文】_第4頁
剎車片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手冊【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泓域/剎車片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手冊剎車片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手冊目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0206158 一、 延長工作時間的概念 PAGEREF _Toc110206158 h 2 HYPERLINK l _Toc110206159 二、 勞動標準的含義 PAGEREF _Toc110206159 h 3 HYPERLINK l _Toc110206160 三、 工傷認定 PAGEREF _Toc110206160 h 6 HYPERLINK l _Toc110206161 四、 勞動能力鑒定 PAGEREF _Toc110206161 h 8 HY

2、PERLINK l _Toc110206162 五、 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的含義 PAGEREF _Toc110206162 h 13 HYPERLINK l _Toc110206163 六、 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的特點 PAGEREF _Toc110206163 h 14 HYPERLINK l _Toc110206164 七、 基于培訓需求分析的員工培訓項目設計 PAGEREF _Toc110206164 h 17 HYPERLINK l _Toc110206165 八、 培訓項目的設計與管理應關注的問題 PAGEREF _Toc110206165 h 24 HYPERLINK l _To

3、c110206166 九、 培訓教學設計程序與形成方案 PAGEREF _Toc110206166 h 25 HYPERLINK l _Toc110206167 十、 培訓課程設計的程序 PAGEREF _Toc110206167 h 30 HYPERLINK l _Toc110206168 十一、 起草與修訂培訓制度的要求 PAGEREF _Toc110206168 h 31 HYPERLINK l _Toc110206169 十二、 企業(yè)培訓制度的含義 PAGEREF _Toc110206169 h 32 HYPERLINK l _Toc110206170 十三、 基于不同維度的績效考評指

4、標設計 PAGEREF _Toc110206170 h 34 HYPERLINK l _Toc110206171 十四、 績效考評指標的類型 PAGEREF _Toc110206171 h 37 HYPERLINK l _Toc110206172 十五、 企業(yè)員工績效申訴的處理 PAGEREF _Toc110206172 h 40 HYPERLINK l _Toc110206173 十六、 績效考評周期及其影響因素 PAGEREF _Toc110206173 h 42 HYPERLINK l _Toc110206174 十七、 項目基本情況 PAGEREF _Toc110206174 h 45

5、 HYPERLINK l _Toc110206175 十八、 公司基本情況 PAGEREF _Toc110206175 h 48 HYPERLINK l _Toc110206176 十九、 法人治理 PAGEREF _Toc110206176 h 49 HYPERLINK l _Toc110206177 二十、 項目風險分析 PAGEREF _Toc110206177 h 66 HYPERLINK l _Toc110206178 項目風險對策 PAGEREF _Toc110206178 h 69 HYPERLINK l _Toc110206179 (一)加強項目建設及運營管理 PAGEREF

6、_Toc110206179 h 69 HYPERLINK l _Toc110206180 本項目的建設采用招標方式選擇工程設計承包商,在保證建設質量的同時,努力降低建設投資和設備采購成本。項目建設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招標選擇項目監(jiān)理,確保項目的建設質量、建設工期和降低項目造價。建成投入運營后,加強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構成較大的價格變動空間,以增強企業(yè)的市場競爭能力。 PAGEREF _Toc110206180 h 69延長工作時間的概念延長工作時間是指超過標準工作時間長度的工作時間。勞動者在法定節(jié)假日、公休日工作的稱為加班,超過日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稱為加點。為了保證勞動者的休息權、促進

7、就業(yè)和勞動者的全面發(fā)展,國家對延長工作時間是嚴格限制的。法律規(guī)定,允許延長工作時間的一般條件有以下幾個。1、發(fā)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fā)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3、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1)法定節(jié)假日、公休日內生產不能間斷的。(2)必須利用法定節(jié)假日、公休日的停產期間進行設備檢修、保養(yǎng)的。(3)完成國防緊急生產任務或其他關系到重大社會公共利益需要的緊急生產任務,商業(yè)、供銷企業(yè)在旺季完成收購、運輸、加工農副產品的緊急任務等。上述情形出現時,延長工作時間不受限制措施的約束勞動標準的含義

8、標準化和有關領域的通用術語第1部分基本術語(GB/T39351)關于標準的定義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統一規(guī)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為基礎,經過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的形式發(fā)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睒藴室钥茖W、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以及經過驗證正確的信息數據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的經濟效率和經濟效益為目的。標準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匯(GB/T200001)中對標準的定義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種規(guī)范性文件?!眹H標準化組織(ISO)的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TACO)以

9、.“指南”的形式給“標準”的定義作出統一規(guī)定:“標準是由一個公認的機構制定和批準的文件。它對活動或活動的結果規(guī)定了規(guī)則、導則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復使用,以實現在預定領域內最佳秩序的效果。將標準引入勞動關系領域,則為勞動標準,或稱勞動基準、勞工標準。所謂勞動標準,是指基于勞動領域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決定,或由有關方面批準,以多種形式發(fā)布的對勞動過程和勞動關系領域內的重復性事物、概念和行為所作的統一規(guī)定,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理解勞動標準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勞動標準是對勞動過程、勞動關系以及相關管理活動等方面的重復性事物、概念和行為作出的統一規(guī)定,

10、這里的“重復性”是指同一事物概念和行為反復多次出現的普遍性質;非重復性事物、概念和行為,如偶然出現的單一現象、事物或行為,即使作出某種規(guī)定,也不是勞動標準。因此,勞動標準是可以反復使用的,是針對重復性出現的同一類事物、概念和行為的共同規(guī)范。第二,勞動標準的制定主體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勞動標準所規(guī)范的對象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征,因而不能采用單一方式制定勞動標準,必須從勞動標準對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出發(fā),對不同類型的重復性事物、概念和行為采取不同的勞動標準制定方式。由國家機關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或其授權的機關制定,存在于各類勞動法律中的調整勞動關系和附隨勞動關系的各類規(guī)范性文件,包括勞動

11、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等,為國家勞動標準,即國家勞動立法均為勞動標準,作為勞動關系的當事人或關系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與此相聯系,國際勞動立法為國際勞動標準。由地方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勞動法規(guī)為地方性勞動標準;由勞動關系雙方協商制定并經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審核的集體合同,以及由用人單位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且公示的企業(yè)內部勞動規(guī)則為企業(yè)勞動標準。第三,勞動標準的制定以勞動領域的科學技術、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及其實踐經驗為基礎。第四,勞動標準的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的特征。由于勞動標準對象和勞動標準制定主體的多樣性,使勞動標準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以勞動標準文件的表現形式劃分,主要分為勞動法律、勞動行政法規(guī)(包括國務院勞

12、動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勞動行政法規(guī))、勞動規(guī)章、正式解釋(立法、司法、行政解釋)、集體合同、企業(yè)勞動規(guī)則等;以勞動標準制定技術劃分,主要分為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等。第五,勞動標準的作用方式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強制性與非強制性并存。勞動法律、法規(guī)中規(guī)定的強制性勞動標準,以及國家標準化機構批準的強制性勞動標準具有法律強制力,有關方面必須遵照執(zhí)行,不允許當事人變更;除強制性勞動標準外,還有非強制性勞動標準,如政府發(fā)布的工資指導線標準、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國家標準化機構推薦的勞動標準等不具有強制性,只提倡、鼓勵有關方面執(zhí)行或參考執(zhí)行。集體合同、企業(yè)內部勞動規(guī)則中規(guī)定的勞動標準,不具有法律強制力,但因其依法

13、制定,因而具有約束力,要求勞動關系的當事人及其關系人執(zhí)行。第六,勞動標準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級和效力范圍。國家勞動立法規(guī)定的標準為最低勞動標準,勞動標準規(guī)定的是用人單位必須保障勞動者享有的最低勞動權利、勞動待遇和勞動條件,對我國境內所有的用人單位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都適用,具有普遍遵守的法律強制性,政府負有保障其實施的義務。其他形式的勞動標準均不得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如集體合同、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中規(guī)定的勞動標準均不得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國家勞動標準在其適用范圍內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集體合同、企業(yè)內部勞動規(guī)則只在訂立和制定的企業(yè)內具有約束力。在各種形式的勞動標準中,國家勞動標準居于核心地位

14、。工傷認定1、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4)患職業(yè)病的。(5)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fā)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7)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2、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fā)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2)

15、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3)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zhàn)、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fā)的。3、職工雖然受到傷害或死亡,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1)故意犯罪的。(2)醉酒或者吸毒的。(3)自殘或者自殺的。勞動能力鑒定職工發(fā)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wěn)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勞動能力鑒定標準由國

16、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等制定。勞動能力鑒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并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yī)療的有關資料。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衛(wèi)生行政部門、工會組織、經辦機構代表以及用人單位代表組成。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建立醫(yī)療衛(wèi)生專家?guī)?。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后,應當從其建立的醫(yī)療衛(wèi)生專家?guī)熘须S機抽取3名或者5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由專家組提出鑒定意見。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根據專家組的鑒定意見作出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可以委托具備資格的醫(yī)療機構協助進行有關診斷。設區(qū)的市級勞動

17、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應當及時送達申請鑒定的單位和個人。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應當客觀、公正。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參加鑒定的專家與當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根據工傷保險制度的規(guī)定,我國工傷保險待遇分為工傷醫(yī)療待遇和工傷致殘待遇。(一)工傷醫(yī)

18、療待遇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yī)療的期間為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fā)原待遇,按照有關規(guī)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xù)享受工傷醫(yī)療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1、醫(yī)療待遇。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fā)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y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yī)療保險辦法處理。工傷職工到簽訂服

19、務協議的醫(yī)療機構進行康復性治療的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yè)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2、工傷津貼。在停工留薪期內,工傷職工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fā)給住院伙食補助費。經醫(y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qū)以外就醫(y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準報銷。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

20、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三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和30%。(二)工傷致殘待遇1、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2)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

21、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5S%。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3)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xù)后,停發(fā)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享受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攫B(yǎng)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yī)療保險費。2、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2)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

22、。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fā)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yè)補助金。3、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guī)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傷補助金。(1)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fā)給由因工死亡職衛(wèi)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

23、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yǎng)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衛(wèi)生前的工資。供養(yǎng)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guī)定。(3)一次性工傷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4)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上述待遇。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上述第項、第項規(guī)定的待遇。傷殘津貼、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4、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fā)生事故或者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fā)生當月起3

24、個月內照發(fā)工資,從第4個月起停發(fā)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yǎng)親屬按月支付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傷補助金的50%。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職工因工死亡的規(guī)定處理。5、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1)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2)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3)拒絕治療的。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的含義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是用人單位依據國家勞動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結合用人單位的實際,在本單位實施的,為協調勞動關系并使之穩(wěn)定運行,合理組織勞動,進行勞動管理而制定的辦法、規(guī)定的總稱。用人單位制定并實施內部勞動規(guī)則是其行使經營管理權和用工權的主要方式,發(fā)揮著用人單

25、位內部強制性規(guī)范的功能。按照我國公司法的有關規(guī)定,在現代企業(yè)制度中,制定重要的管理制度是公司的權力,是董事會和經理的職責。制定、實施內部勞動規(guī)則同時也是用人單位對國家和用人單位財產投資者的義務。在勞動關系的運行當中,勞動者處于被指揮和管理的從屬地位,其權利義務的實現受用人單位支配和約束。制定和實施內部勞動規(guī)則,并結合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履行,一方面可以使勞動者的權利義務明確、具體,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用人單位的管理行為規(guī)范化,從而限制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實現權利義務過程中的任意支配,特別是防止用人單位濫用懲戒權。此外,現代的勞動過程是一種聯合勞動,分工協作更為精細、周密,每一個勞動者的工作績效一般都與

26、其他勞動者的勞動有著緊密聯系,因而,每一個勞動者的權利義務都與其他勞動者的權利義務相互關聯。在實現各自的權利義務過程中,勞動者之間極有可能發(fā)生矛盾與沖突。制定與實施內部勞動規(guī)則,可以有效協調不同勞動者之間行使各自權利、履行各自義務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全體勞動者都能以優(yōu)化的秩序實現各自權利義務的格局。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的特點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是企業(yè)勞動關系調節(jié)的重要形式。在現代社會,勞動關系主體受到的規(guī)范約束主要有兩種:一是以主體雙方同意為條件的合同規(guī)范;二是并不以主體是否同意為條件,而是主體必須遵循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規(guī)范。因此,關于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的性質問題,應當從合同規(guī)范

27、和法律規(guī)范的兩個視角去理解。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具有合同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兼有的屬性。從合同規(guī)范的視角理解,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首先由用人單位單方面制定或變更,經過勞動者或勞動者團體(工會或職工代表)同意后才成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內容的一部分,進而具有約束力。規(guī)章制度可以是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組成部分,其之所以具有約束力,是因為其經過勞動者或其團體的同意成為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內容。對于不同意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內容的勞動者來說,勞動關系通常不能建立。在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對規(guī)章制度的同意,事實上多數表現為默示同意或概括性同意,正是在此基礎之上,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才可以作為勞動

28、合同的附件,規(guī)章制度對所有勞動者都具有約束力。在協商訂立集體合同或平等協商直接關系到勞動條件的內部勞動規(guī)則制定時,更是以協商雙方達成一致為成立的條件。從法律規(guī)范的視角理解,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在工作場所事實上發(fā)揮著行為規(guī)范的作用。從法理的角度觀察,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本身并不是法律規(guī)范,而是法律法規(guī)的延伸和具體化,它的強制力和約束力的基礎是法律的授予。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只是由于得到了勞動法的保護而被賦予了法律效力,因而應該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承認其法律規(guī)范性。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作為一種規(guī)范,具有對勞動關系運行實施規(guī)制的效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用

29、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guī)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及政策規(guī)定,并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是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的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點。1、制定主體的特定性。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以用人單位為制定主體以用人單位公開、正式的行政文件為表現形式,只在本單位范圍內適用。2、企業(yè)和勞動者共同的行為規(guī)范。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是規(guī)范在勞動過程中的企業(yè)和勞動者之間以及勞動者相互之間的關系。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所調整的行為是作為勞動過程組成部分的用工行為和勞動行為,既約束全體勞動者,又約束企業(yè)行政各職能部門和企業(yè)的各組成部分3、企業(yè)經

30、營權與職工民主管理權相結合的產物。用人單位內部勞動則的制定和實施是企業(yè)以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方法協調勞動關系,對勞動過程進行組織和管理的行為,是企業(yè)以經營權為基礎決定的行使用工權的形式和手段。制定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guī)則必須保證企業(yè)職工的參與。企業(yè)職工既有權參與相關制度的制定,又有權對制度的實施進行監(jiān)督?;谂嘤栃枨蠓治龅膯T工培訓項目設計(一)開展員工培訓需求分析的調查員工培訓是為了使員工按照統一的技術規(guī)范,實現標準化作業(yè),通過計劃目標的設定、知識和信息的傳遞、技能的熟練演練等現代信息化流程,讓員工通過一定的教育訓練,達到預期的技能操作水平。因此,在員工培訓之前,要對培訓崗位需求進行分析,而在進行系統

31、的員工培訓之前,這一需求的分析就必須落實到紙面上,因此需要撰寫培訓需求報告。培訓需求調查與分析包括兩個方面,即組織層面的培訓需求調查分析與員工層面的培訓調查分析。對于組織層面的培訓需求調查與分析,要使最終選擇的培訓內容既能著眼于當前所需新知識、新技術的傳授,又能著眼于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對于員工層面的培訓需求調查與分析,更多以問卷調查法和面談法為主,調查中應該采集的信息包括理想工作績效、實際工作績效、受訓人員對工作的各方面感受、受訓人員自認為產生績效問題的可能原因及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通過理想工作績效與實際工作績效的對比,以及崗位應有知識、技能、態(tài)度與員工現有知識、技能、態(tài)度的對比,找出其差距和產

32、生差距的原因,最終形成一份詳細的調查結果報告,交給最終負責培訓的主管人員。(二)分析整合培訓需求調查的結果在獲得員工培訓需求調查的所有結果之后,要對培訓需求調查的結果進行審核(審核其可靠性)、分類(對不同問題、不同結果進行分類)、編碼(對分類的結果進行編碼)、統計(對于可數字化的結果進行統計、加總)、制表、劃定百分比(使結果更為清晰、直接)、再次審核(檢查整合的過程中是否存在操作性錯誤)、打印、提交、存檔等。通過培訓需求分析,首先應當明確組織能力、員工素質技能與企業(yè)生產業(yè)務工作目標的差距,深入分析產生各種差距的根源及其解決方法,以及通過員工培訓可以縮短哪些差距,即分析通過員工培訓可以解決哪些現

33、存的問題。培訓主管人員在綜合企業(yè)和員工兩個層面的培訓需求調查結果之后,應根據企業(yè)戰(zhàn)略發(fā)展的要求,將提升企業(yè)整體素質和員工個人素質的目標和任務緊密結合在一起,再形成一份系統性、針對性和可行性的需求調查分析報告,提出切實可行的能解決現存問題的培訓實施方案。最后就是總結反饋,這一步驟也是很多企業(yè)在培訓時容易“省略”的環(huán)節(jié),似乎交了報告就一了百了,而不顧調研的真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三)清晰界定企業(yè)員工培訓的目標目標是期望的成果,這些成果可能是個人的、部門的或者整個企業(yè)的努力方向。企業(yè)在進行員工培訓項目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設定明確的培訓目標。但是,這里所謂的“目標”并不是一句大而空的口號,而是真正能夠成

34、為引導培訓者和受訓人員朝著正確方向努力學習、不斷奮進的指南。在完成員工培訓需求調查和分析之后,要對員工培訓目標作出清晰的男定。1、培訓目標應解決員工培訓要達到什么樣標準的問題。培訓的總目標是宏觀的、抽象的,需要不斷分層次細化,使其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要達到培訓目標,就要求員工通過培訓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即員工通過培訓后了解什么、能夠干什么、如何干、有哪些新的變化等。2、將培訓目標具體化、數量化、指標化和標準化。在設定培訓目標時,要用最清晰的、標準的、有指導性的語句。對合格、熟練、優(yōu)秀一類的詞語必須加以量化。具體化、數量化、指標化和標準化是制定培訓目標時不可或缺的要求。3、培訓目標要能有效指

35、導培訓者和受訓者。培訓資源可分為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內部資源包括組織的領導、具備特殊知識和技能的員工,外部資源是指專業(yè)培訓人員、學校、公開研討會或學術講座等。在眾多培訓資源中,選擇何種資源,最終要由培訓內容及可利用的資源來決定。由于企業(yè)期望的培訓結果只有一個,因此培訓的目標就必須清晰地讓不同的培訓者都意識到自己要做什么,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培訓者只有在準確的培訓目標指導下,才能知道自己的培訓要在哪個方面進行(如是操作能力還是思維方法)才能知道自己的培訓標準是什么??傊?,培訓目標是培訓方案實施的導航燈。(四)制訂培訓項目計劃和實施方案培訓項目計劃直接來源于培訓需求,企業(yè)應按照培訓需求的關鍵點

36、組織相應的培訓項目,一個培訓項目通常只能承擔某一特定的培訓需求,企圖通過一次培訓活動滿足多個培訓需求是相當困難的。因此,在擬訂培訓項目目標時,一方面要明確指出受訓者在接受培訓之后所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更關鍵的一點,應該指明受訓者在接受培訓之后,應取得什么樣的業(yè)績、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才是企業(yè)真正所期望的。培訓實施方案是對某一個或少數幾個培訓需求要點的操作性細化方案,反映了組織對該培訓項目的基本意圖與期望。培訓項目明確表達了組織對受訓者接受相關培訓之后,在行為表現和業(yè)績方面應該達到的成果。一個完整的培訓方案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培訓目標向受訓者傳達的意圖。項目目標就是要明確、具

37、體地闡述清楚受訓者在接受培訓后能夠做什么、在什么條件下去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包括受訓者在培訓后應該表現出的行為、受訓者經過培訓后應該表現出的工作業(yè)績、評價培訓后產生業(yè)績的標準等第二,組織對受訓者的希望。這些希望包括組織希望受訓者在培訓完成后能夠做什么、組織希望受訓者在哪些特定情況下表現出這些行為、組織希望受訓者業(yè)績達到什么標準等。第三,受訓者如何將培訓項目要求與自身情況相結合。確定培訓項目目標并準確表達出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培訓項目能否真正對受訓者的績效產生影響,與培訓項目的目標設置息息相關制訂培訓項目計劃和實施方案需要明確各培訓項目信息,具體的培訓項目信息包括:明確方案涉及的培訓項目;

38、評估現有的培訓資源,包括人員、資金、課程、師資等;確定培訓重點項目和常規(guī)項目,確定培訓工作的重點;確定培訓需進行的課程開發(fā)、師資培養(yǎng)、系統建設,確定培訓計劃和培訓預算。培訓項目計劃包含以下內容。1、培訓目的:說明員工為什么要進行培訓。2、培訓目標:解決員工培訓應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根據培訓目的,結合培訓資源配置的情況,將培訓目的具體化、數量化、指標化和標準化)。3、受訓人員和內容:明確培訓誰、培訓什么。4、培訓范圍:包括四個培訓層次,即個人、基層、部門、企業(yè)。5、培訓規(guī)模:培訓規(guī)模受人數、場地、培訓性質、工具及費用等影響。6、培訓時間:時間安排受培訓范圍、對象、內容、方式、費用及其他與培訓有關的

39、因素影響。7、培訓地點:學員接受培訓的所在地區(qū)和培訓場所。8、培訓費用:即培訓成本,是指企業(yè)在員工培訓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一切費用,包括直接培訓成本(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培訓者與受訓人員的一切費用總和)和間接培訓成本(在組織實施過程之外企業(yè)所支付的一切費用總和)。9、培訓方法:包括講授法、視聽技術法、討論法、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網絡培訓、自學等方法。10、培訓師:應根據培訓目的和要求,充分、全面考慮培訓師的選拔和任用問題。此時還應注意培訓學習的順序。在每項工作中都有很多技能需要學習,如何去確定科學的學習順序則顯得愈加重要。通常,排序依賴于對需求分析、任務說明結果的檢查和分析。這些結果能夠顯示出培訓項目中

40、各任務之間在層次和程序上的聯系。這些都是培訓排序的基本依據?;谶@些聯系,再考慮其他一些因素(如費用、后勤等)排序就能完成。(五)培訓項目計劃的溝通和確認首先,要獲得與培訓相關部門、管理者和員工的支持,以便落實培訓項目計劃。其次,要說明報告的內容,如培訓的出發(fā)點、培訓要解決的問題、培訓的方案和行動計劃、希望得到的支持等。良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當培訓計劃是在為企業(yè)經營和業(yè)務發(fā)展提供幫助,是在為管理者提高整體績效服務時,培訓將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部門級的培訓計劃要與各部門經理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各部門經理可能會提出增加培訓內容和培訓預算的建議。要嚴格控制培訓預算,但培訓內容可以增加,當然,主要是通

41、過內部培訓方式解決。另外,培訓主管要向部門主管講清楚,部門主管級培訓由培訓主管協助部門進行,而不是由培訓主管全權負責。否則,在培訓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培訓項目的設計與管理應關注的問題一是系統動態(tài)地對培訓需求進行分析。在考察培訓流程時,需求是從各個組織層次以不同的方式,如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需要、中層或員工的績效考察進一步分析其后面的素質和能力狀況而得出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用系統論的觀點來考察企業(yè)培訓需求,包括系統分析自身組織領域內各層次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情況下的培訓需求,系統分析管理者和員工的素質、能力、相互間作用及影響過程中的培訓需求,分析企業(yè)自身組織系統和外部環(huán)境關系下的企業(yè)

42、培訓需求。二是培訓項目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員工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最高需求是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實現。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訓,是對自我發(fā)展需求的肯定和滿足,培訓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同時也要與員工個入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相結合,實現員工素質與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的匹配。將員工個人發(fā)展納入企業(yè)發(fā)展的軌道,讓員工在服務企業(yè)推動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實現的同時,也能按照明確的職業(yè)發(fā)展目標,通過參加相應層次的培訓,實現個人的發(fā)展,獲取個人成就。另外,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也使員工認識到,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其在社會中立足的根本。有效的培訓需求分析體系應當肯定這一需求的正當

43、性并給予合理引導。培訓教學設計程序與形成方案(一)培訓教學設計程序由于培訓對象和培訓任務的不同,培訓教學設計的程序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培訓教學設計模式。1、肯普(J.E.Kemp)的培訓教學設計程序??掀盏呐嘤柦虒W設計程序是早期教學設計模型中步驟最明確的一個,其具體步驟如下。(1)寫出課題,確定每一課題的教學目的。(2)分析學員特點。(3)分析可能取顯學習成果的學習目標。(4)列出每一個學習目標的學科內容和大綱。(5)設計預測題。(6)選擇教與學的活動和教學資源。(7)協調所提供的輔助服務(如技術人員、經費、設備、儀器和進度表等)。(8)實施教學。(9)根據學員完成學習目標的情況來評

44、價教學活動,以便進行反饋和再修正。2、迪克和凱里的教學設計程序。這是迪克(W.Dick)和凱里(L.Carey)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所提出的教學設計程序,是一個偏重于行為主義的模型,強調對學習內容的分析和鑒別,強調從學生的角度收集數據以修改教學內容。(1)確定教學目標。該模型的第一步是確定學習者通過學習后能做什么。教學目標的來源雖然是多樣化的,但在這里,課程設計者所關心的僅僅是教學目標的明確化。(2)開展教學分析。即在培訓教學目標確定以后,剖析達到該教學目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3)分析教學對象。即分析教學對象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特點,測定他們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儲備,以便確定培訓教學內容的起點。

45、教學對象分析和教學分析同步進行,密不可分。(4)制定具體的行為目標。即根據教學分析和教學對象分析結果,制定出最終達到教學目的所要求的具體的、精確的行為目標。行為目標是對總的教學目標的分解。(5)設計標準參照測試。即以具體行為目標為依據,設計測試工具,被測試行為必須與行為目標所描述的行為相一致。(6)開發(fā)教學策略。即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行為目標要求等,設計相應的教學形式,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與有效的教學方法。(7)開發(fā)和選擇教材。即在確定教學策略以后,設計與制作教學組件,主要由學生用書、測試題、教師用書等幾部分組成。教學設計者要根據已有教學資源情況,或選擇教材,或開發(fā)新的教材。(8)設計和開展形成

46、性評價。當教學組件原型制作完畢以后,需要有個試用與修改的過程。形成性評價可分為個別評價、小組評價和實地評價。要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與角度評價學習與教學系統的效果,以達到進一步修改教學組件的目的。(9)修改教學內容。通過形成性評價發(fā)現問題、分析原因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等作相應修改,以逐漸實現教學活動最優(yōu)化。3、現代常用的教學設計程序。在中國的培訓教學中,流行一種比較簡單適用的教學設計程序。該程序既適用于一個教學單元的教學設計程序,又適用于一節(jié)課堂的教學設計,其主要步驟如下。(1)確定教學目的。(2)闡明教學目標。(3)分析教學對象的特征。(4)選擇教學策略。(5)選擇教學媒體。(6)實

47、施具體的教學計劃。(7)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修正。(二)形成培訓教學方案教學設計的目的和結果是形成具體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的形成一般要按照以下程序來進行。1、確定教學目的。確定教學整體的評價和重要性,明確制定教學中心和教學目的。2、確定教學名稱。題目最好能清楚明白并具有彈性。3、檢查培訓內容。要能包含培訓的全部內容,并將重點項目列出來。內容要以學習者能夠接受的程度為準,稍微簡單一些比較好。4、確定教學方法。確定具體采用哪種教學方法,可以選擇的教學方法很多,如小組討論法、案例教學法、講授法、角色扮演法等。5、選定教學工具。教學工具有傳統和現代之分,傳統教學工具如粉筆黑板、掛圖等,現代教學

48、工具如投影、幻燈、錄像、電影、計算機等。6、設計教學方式。這是整個教學方案的重心,包括教學一般技巧的使用、教學方法的采用及教學工具的具體使用等內容。實際上是將各種教學資源如何整合與利用的技巧與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重要,也很復雜,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考慮。7、分配教學時間。完成所有程序之后,還需要做的就是計算和分配時間。時間的分配要既能按時完成培訓的內容,又要保證各部分內容是有序而按主次進行的。這對達到培訓目標也很重要。在教學方案的每個項目都確定之后,把每個項目添入教學計劃書中,可以將計劃書看成教學筆記。其書寫通常有如下一些規(guī)律:項目欄里寫上項目名稱、培訓對象等;時間欄里寫上所需要的時間;形式

49、欄里寫上培訓的具體方法和形式;強調欄里寫上需要強調的內容;將培訓內容分類寫在相應的欄目里,并將各個部分內容所需花費的時間也寫上;在要強調的地方畫線;每個項目的事例寫在空欄里,講課時間多出來時可以利用這些事例來控制時間。培訓課程設計的程序(一)培訓課程設計的任務培訓課程設計的基本程序是:從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出發(fā),明確培訓課程目標,根據目標要求進行課程設計。設計包括安排課程內容、確定培訓模式、組織課程執(zhí)行者、準備培訓教材、選擇課程策略、做出課程評價方案、預設分組計劃、分配時間等。初步設計完成以后要進行論證,確定可行因素,否定不可行的部分。通過對培訓課程設計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分析,可以更清楚理解

50、培訓課程設計的全部過程。課程設計過程分為五個基本階段,各個階段都應強調一些基本問題。1、定位:確定培訓課程的基本性質和基本類別。2、目標:明確培訓課程的目標領域和目標層次3、策略:根據培訓目的與學習者的學習風格設置課程系列。4、模式:優(yōu)化培訓內容,調動培訓資源,遴選培訓方法。5、評價:檢測目標是否達到。(二)培訓課程設計的要素1、培訓課程目標:根據環(huán)境和需求而定。2、培訓課程內容:以實現培訓課程目標為出發(fā)點去選擇并組合。3、培訓課程模式:有效體現培訓內容,采用配套的組織與教學方法。4、培訓課程策略:培訓程序的選擇和資源的利用。5、培訓課程評價:對培訓課程目標與實施效果的評價。6、教材:切合學習

51、者情況,提供適當信息。7、學習者:學員的學習背景和學習能力、學員的類型、組織形式(個人、部門、組織、行業(yè)、跨行業(yè)等)、學員的規(guī)模等。8、執(zhí)行者:理解培訓課程設計思想的主持人與教師。9、時間:短、平、快,要求充分利用。10、空間:可超越教室的空間概念。起草與修訂培訓制度的要求根據企業(yè)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條件發(fā)生的變化,應當及時提出制度的修訂方案。起草或修訂企業(yè)培訓制度時,應體現以下三方面的要求。1、培訓制度的戰(zhàn)略性。培訓本身要從戰(zhàn)略的角度考慮,要以戰(zhàn)略的眼光去組織企業(yè)培訓,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個培訓項目或某一項培訓需求。因此,制定和修訂培訓制度時也要從戰(zhàn)略角度出發(fā),為企業(yè)人才培養(yǎng)建立-個完善、有效、權威的

52、指導性框架,使培訓與開發(fā)活動走向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2、培訓制度的長期性。培訓是一項人力資本投資活動,要正確認識人力資本投資與人才開發(fā)的長期性和持久性。要用“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和管理理念制定培訓制度,保證制度的穩(wěn)定性和連貫性。3、培訓制度的適用性。培訓制度是開展日常培訓工作的指導方針,因此,培訓制度應有明確、具體的內容或條款,充分體現管理與實施的需要。這些內容或條款針對培訓過程中某一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保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可以照章辦理。起草培訓制度草案或對某項具體培訓制度進行修訂時,不但要堅持以上三條原則,還應當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掌握各項培訓制度在制定前與制定后,以及在實施過程中

53、的變化,它解決了哪些問題,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還存在著哪些困難和問題亟待克服和解決。只有掌握真實全面的信息,才能“對癥下藥”,切實保證企業(yè)培訓制度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企業(yè)培訓制度的含義(一)企業(yè)培訓制度的內涵培訓制度是指能夠直接影響和作用于培訓系統及其活動的各種法律、規(guī)章、制度及政策的總和,主要包括培訓的法律和政令、培訓的具體制度和政策兩個方面。企業(yè)培訓的具體制度和政策是企業(yè)員工培訓健康發(fā)展的根本保證,是企業(yè)在開展培訓工作時要求員工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實施的規(guī)定、規(guī)則和規(guī)范。企業(yè)培訓制度的根本作用在于為培訓活動提供一種制度性框架和依據促使培訓沿著法制化、規(guī)范化軌道運行。企業(yè)培訓涉及兩個培訓主體-

54、企業(yè)和員工,這兩個培訓主體參與培訓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別。在一定的制度條件下,這種差別將導致培訓無法達到目的或效果很差。因此,要想提高培訓的效率,就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訓制度,通過制度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利益和責任,理順雙方的利益關系,使雙方的目標和利益盡量相容。由于培訓制度是由企業(yè)制定的,所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調動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同時也使企業(yè)的培訓活動系統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二)企業(yè)培訓制度的構成在企業(yè)員工培訓與開發(fā)的管理活動中,各類企業(yè)根據自己實踐經驗和形勢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的員工培訓管理制度,一般來說,包括培訓服務制度、入職培訓制度、培訓激勵制度、培訓考核評估制度、培訓獎懲制度和培

55、訓風險管理制度六項基本制度。除上述六項基本制度之外,還有培訓實施管理制度、培訓檔案管理制度、培訓資金管理制度等,從而給予培訓活動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制度支持?;诓煌S度的績效考評指標設計根據績效的內容,可以將績效考核指標分為能力指標、態(tài)度指標和業(yè)績指標,不同指標的來源和設計方法有所區(qū)別,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系統把握。(一)工作業(yè)績指標設計根據指標的來源及重要性程度,可以將業(yè)績類績效指標劃分為關鍵績效指標和崗位職責指標兩種類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設計。1、關鍵績效指標設計。關鍵績效指標來自組織戰(zhàn)略和經營規(guī)劃;是對企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的指標。這類指標的設計需要有高層管理者的參與根據組

56、織戰(zhàn)略逐級制定。常見的關鍵績效指標設計方法有目標管理、標桿管理、KPI和平衡計分卡。(1)目標管理。目標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是195年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提出的德魯克認為,企業(yè)的目的和任務都必須轉化為目標,而企業(yè)目標只有通過分解變成每個更小的目標后才能夠實現。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有了目標之后,根據目標確定每個人的工作。這種方法并沒有明確指出如何設計指標,而是提供了指標設計的思路,強調指標或目標的設計需要上下級共同協商制定,并且通過由上至下的目標體系進行管理和監(jiān)控。(2)標桿管理。標桿管理(Benchmarking)又稱

57、基準管理,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末。首先開辟標桿管理先河的是施樂公司,后由美國生產力與質量中心進行了系統化和規(guī)范化總結。具體而言,標桿管理是通過不斷尋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實踐,并以此為基準與本企業(yè)進行比較、分析、判斷,構建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的過程。通過標桿管理,企業(yè)能夠明確產品服務或流程方面的最高標準,然后進行必要的改進來達到這些標準。(3)KPI,KPI即關鍵績效指標(KeyPerformanceIndicator)它不同于指標的概念,是專指一種關鍵績效指標的設計方法。該方法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各類組織中的應用仍十分廣泛。具體而言,KPI是企業(yè)根據宏觀戰(zhàn)略目標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

58、戰(zhàn)術目標,并將其轉化為若干個考評指標,然后借用這些指標,從事前、事中和事后多個維度,對組織或員工個人的績效進行全面跟蹤、監(jiān)測和反饋。從其名稱和定義中可以看出,“關鍵二字是KPI的核心,也是指標體系選擇和確立的基礎。(4)平衡計分卡。平衡計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是由羅伯特卡普蘭與戴維諾頓于20世紀90年代共同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通過一個包含財務、客戶、內部業(yè)務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的框架,將組織戰(zhàn)略利用目標組合的形式予以逐層描述,繼而將目標轉化為具體的、相互平衡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并對這些指標的實現狀況進行監(jiān)控,從而為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執(zhí)行基礎。因此,發(fā)

59、展到今天,平衡計分卡已經成為一套“描述戰(zhàn)略、衡量戰(zhàn)略、管理戰(zhàn)略”的完整體系,被很多大中型企業(yè)應用。上述幾種關鍵績效指標的設計方法思路各異。目標管理理解起來比較簡單,即將戰(zhàn)略目標轉化成一系列的績效目標作為考評的依據,但對于如何走行轉化并沒有方法上的指導;標桿管理是在學習標桿企業(yè)先進標準的基礎上,通過考評和監(jiān)控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KPI是抓住關鍵,從組織戰(zhàn)略出發(fā),逐步明確關鍵績效領域、關鍵績效要素,最終確立關鍵績效指標,思路更加清晰,指標體系更加系統;平衡計分卡則不僅是一種績效指標設計方法,更是一項戰(zhàn)略管理工具,通過四個層面的目標將戰(zhàn)略逐層描述,然后轉北為可操作的績效指標體系,達到戰(zhàn)略衡量和監(jiān)控的

60、目的,但是這種方法在理解和操作上都比較復雜,對管理環(huán)境的要求也較高??傊?,幾種方法各有利弊,并無絕對的優(yōu)劣之分,并且在現實的管理實踐中日趨呈現出融合應用之勢。2、崗位職責指標設計。崗位職責指標主要是指根據部門和崗位工作說明書中的“崗位職責、工作內容”歸納提煉而成的指標。工作說明書是通過工作崗位調查與分析而獲得的有關部門及其崗位的各種相關信息,它反映了企業(yè)組織發(fā)展對該部門及其崗位的要求。如果崗位職責指標的內容與KPI指標的內容有相同、重疊的地方,則應該劃入KPI的范圍。工作說明書是組織對各類崗位的性質和特征(識別信息)、工作任務職責權限、崗位關系、勞動條件和環(huán)境,以及本崗位人員任職的資格條件等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