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分析讀后感_第1頁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讀后感_第2頁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讀后感_第3頁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讀后感_第4頁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讀后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z中國古典園林分析讀后感一、前言縱觀中國園林的開展軌跡,從殷周苑囿、漢唐雄風、晉六朝、宋元明清到現(xiàn)代園林,已有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經過繪畫、工藝美術、建筑、詩詞等多種藝術綜合,長期相互交融滲透后開展出來的一門體系完備的藝術門類,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多姿屢次,個性特征鮮明。還特別由于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成為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最,在歷史長河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跡,也為世界文化遺產寶庫增添了一顆璀璨奪目的文明之珠。介紹中國園林的史論專著及影音資料多以華美優(yōu)美的詞藻贊美古典園林的形式與意境的精妙,雖引人入勝,卻較少提醒產生這種精妙的原因。一剛先生撰寫的中國古典園林分析這本經典著作,從中國古

2、典園林歷史開展、總體特征、中西方造園手法比照入手,聯(lián)系中國古代的哲學和美學觀點,突出強調其藝術地再現(xiàn)自然山水,將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結合為一體的特點。作者運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文字,精巧的鋼筆畫,清晰直觀的照片和分析圖,從建筑構圖及空間理論的角度對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系統(tǒng)而深入地進展了分析研究。反復閱讀書中各章節(jié)后,讓我對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認識。本文結合自己本科實習時所見到的明清江南私家園林實例,就感受較深的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二、江南私家園林的造園要素園林造園成熟于明清時期, 其造園的規(guī)模、技術、藝術等方面都比前人有很大的提高, 成為我國古典園林開展的鼎盛時期。而江南以它得天獨厚的

3、自然條件,以及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園林史上有著非凡的成就。江南所建園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園,是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園林。唐朝杜茍鶴的詩君到姑見,人家皆枕河,姑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反映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面貌,所以江南園林的特點:妙在小,精在景,貴在變,長在情,上下曲折隨人意,好處多從假字來。這也是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精華所在。私家園林以明清建造的江南園林為主要代表,如拙政園、寄暢園、留園、滄浪亭等,它們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均沿襲唐宋時期的創(chuàng)作源泉,從審美觀到園林意境的創(chuàng)造都是以小中見大、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自然觀、寫意、詩情畫意在創(chuàng)作中居于

4、主導地位。江南私家園林的造園意境到達了自然美、建筑美、繪畫美和文學藝術的有機統(tǒng)一。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組成的綜合藝術品,既再現(xiàn)了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且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筑山、理水、植物、建筑是其造園核心的四大要素。筑山明清時期,隨著寫意山水園的不斷開展,堆山置石之風更為盛行,到達了無石不園之地步。園林中的山石是對自然山石的藝術摹寫,它不僅師法自然,還凝聚著造園家的藝術創(chuàng)造。園林中的山石除了兼?zhèn)渥匀簧绞男紊裢猓€可以具有傳情的作用。園冶中所說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這個意思。中國園林受到繪畫的啟迪,常借助疊石起*種象征或抒情作用。圖四宋代著名山水畫家郭熙林泉高致中對山石的描繪:春山

5、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如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很能說明寄情于物的移情作用。無獨有偶,個園也有山石為景分別象征春夏秋冬,以石為主材營造出個園的四季不同的假山, 以石筍代表春山, 湖石代表夏山, 代表秋山, 宣石代表冬山, 可謂別具一格。如圖1-4所示:圖1 春石圖2 夏石圖3 秋石圖4 冬石雖然山石具有傳情的作用,但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對于山石的欣賞還限于它的形式美,其作用頗像近代流行的抽象雕塑。由于江南私家園林院落空間較小空間有限,所以稍有玲瓏石塊,而不宜搞得復雜擁塞。因而要少而精,上大下小,似有飛舞勢,講究透、漏、瘦、皺,突出重點和主題。這種掇山的手法又稱為特置。特置的山石常因形象生動

6、、優(yōu)美、突出而成為主題。例如留園冠云峰如圖5。圖5 留園冠云峰借堆山疊石,不僅從外部看可以藝術地再現(xiàn)自然界的峰巒峭壁,并使之有咫尺山林的野趣,而且從部講還可以形成虛空的溝澗洞壑,從而造成撲朔迷離的幻覺。例如的環(huán)秀山莊圖6,其規(guī)模并不大,然而在有限的空間里巧妙的使山池縈繞,特別是峽谷、溝澗縱橫交織和洞澗的曲折蜿蜒。圖6 環(huán)秀山莊山石可作為分景、隔景的手段和借景的對象。借助自然起伏的山勢或人工堆疊的山石,與建筑相配合,以不著痕跡的手法圍合空間,營造出虛實相生的意境。復在其浮生六記中說:假設夫園亭樓閣,套室回廊,疊石成山,栽花取勢,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實中

7、有虛者,開門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實無也。在有限的空間,對石巧妙布局設置,營造出豐富的游覽路線,可以增加情趣和氣氛, 并拓展出豐富的園林空間。另外園林中的水池多以山石做成駁岸,既可加固岸基,又能呈現(xiàn)犬牙交織形態(tài)的自然過渡,而不致產生生硬突兀的感覺,例如網師園駁岸處理,以砌筑的池岸既曲折又參過失落,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極富自然情趣圖7。圖7 網師園理水在傳統(tǒng)山水造園中,素有無水不成園的說法。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水起著基底作用、系帶作用和焦點作用。水具有多種情態(tài)且可塑性較大, 其形態(tài)取決于池岸的形狀。關于古典園林中水面的布局, 大體可以分為集中與分散兩種處理手法池水以聚為主,以分為輔,小園聚勝于分

8、,大園雖可分,但須賓主清楚。江南園林中理水,大園以拙政園為佳例,小園則推網師園最有特色。拙政園為了充分利用水面,中部景區(qū)以聚水為主,如遠香堂前水面給人以開闊之感;以分水為輔,如池中二山之間的小溪、倚虹橋和小飛虹處水面,都是分水,曲折引人入勝。網師園的池水面積不大,水面集中,僅于池的東南、西北部收成二條小溪,說明水的來龍去脈。中國古典園林的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種:1掩。以建筑和綠化,將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臨水建筑,除主要廳堂前的平臺,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管亭、廊、閣、,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猶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邊的視線局限;或臨水布蒲葦岸、雜木迷離,造成池水無邊的視角印象。例如:網師園的月到

9、風來亭,一面與岸相連,三面臨空,突出于水面之上,戧角高翹,翼然欲飛如圖8;拙政園小飛虹則跨水而成,猶如彩虹,映臥于水面;有時會把水引入建筑庭院空間,如拙政園中部池水,自倚玉軒分出一支向南展延至住宅墻邊,小飛虹與小滄浪在東西方向橫跨水上,與兩側亭廊組成一個閑靜的水院如圖9。圖8 網師園月到風來亭圖9 拙政園小飛虹2隔?;蛑虣M斷于水面,或隔水凈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橋,或涉水點以步石,正如計成在園冶中所說,疏水假設為無盡,斷處通橋。如此則可增加景深和空間層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例如:網師園引靜橋可以說是古典園林小橋處理的典,它靜立于彩霞池東南溪澗上,做工精致,長不到三米,寬缺乏一米,成人三步可

10、逾,俗稱三步橋。為突出放情山水、扁舟獨釣的漁隱主題,造園者將咫尺山林的文人畫畫理應用于此,溪澗雖小,寬僅尺許,但小橋度澗,卻形成下臨無地的意境。站在彩霞池西北岸觀望,水面小中見大。同時,引靜橋的存在也暗示出彩霞池水的源頭所在如圖10。3破。水面很小時,如曲溪絕澗、清泉小池,可用亂石為岸,怪石縱橫、犬牙交齒,并植配以細竹野藤、朱魚翠藻,則雖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風致的審美感覺。例如:網師園彩霞池的池崖全以疊砌,無一處不曲,且上下參差,變化無窮,用石則下直上橫,以橫石挑出形成各種洞窟窩凹,曲折錯落,頗為生動,石突于水面是為磯,磯側縮進形成灣,石磯有高有低,有廣有窄,水灣有大有小,有深有淺如

11、圖11。庭園理水的根本手法可概括為開合聚放,通過合理布局,可豐富景觀層次,擴大庭園空間,創(chuàng)造出風格各異的景致,從這些理水手法中我們能吸取中國山水美學思想的精華。圖10 網師園引靜橋圖11 網師園彩霞池植物中國古典園林講究移步異景和四時皆有景,植物作為四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在時間序列上的變化自然是最為豐富的。許多景觀的形與植物有直接的聯(lián)系。江南園林也是如此。如拙政園中的枇杷園、遠香堂、海棠春塢、聽雨軒等,有的以直接欣賞植物為主題,有的則借植物而間接抒發(fā)情趣。中國園林不單是一種視覺藝術,還涉及到聽覺、嗅覺等感官。春夏秋冬等時令變化,雨雪陰晴等氣候變化都會改變空間意境而影響到人的感受,這些因素

12、往往又是借助植物作為媒介而間接發(fā)揮作用。植物在交替與變化中其色彩、形態(tài)和生氣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這極豐富了園林的景觀。1植物的選擇標準:姿美:樹冠的形態(tài)、樹技的疏密曲直、樹皮的質感、樹葉的形狀,都追求自然優(yōu)美;色美:樹葉、樹干、花都要求有各種自然的色彩美,如紅色的楓葉,青翠的竹葉、白皮松,斑駁的糧榆,白色廣玉蘭,紫色的紫薇等;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四季常有綠,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臘梅最為淡雅、蘭花最為清幽。有意境:花木往往和園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關。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氣節(jié)高尚,松柏象征堅強和長壽,蓮花象征干凈無暇,蘭花象征幽居隱士,玉蘭、牡丹、桂花象征榮華富貴,石榴象征多子多,紫薇象征高官

13、厚祿等。在中國園林中這些都能化為詩的意境而感染人。2植物的種植形式:孤植是古典園林中采用較多的一種形式,它能充分發(fā)揮單株花木色、香、姿的特點,并常作為庭院欣賞的主題。于庭院角隅,廊之轉角,入口等處零星點綴布置植物,且慣與其他小品如石筍、石峰等配合,形成園林小景如圖12。如拙政園玉蘭堂的白玉蘭,網師園小山叢桂軒西側的蓑衣槭等;有的還利用*些樹干的盤曲,樹冠的扶疏,孤植于山崖,以襯托絕壁的險峻,如環(huán)秀山莊假山上的紫薇;或植以池畔,以增加水面的倒影,如網師園池畔的黑松;還有那建筑物的附近、橋頭、路口等處亦常孤植以姿態(tài)優(yōu)美的植物,以豐富構圖,象網師園橋頭的白皮松。點種。由于受到用地的限制,江南私家園林

14、占地面積一般都不大。而為了增加面積的使用效率,會劃分出許多小空間。孤植難免會缺乏以庇蔭整個空間,因此往往會點植兩、三株植物,起到襯托陪襯建筑物,點綴空間的作用如圖13。例如留園的花步小筑和古木交柯,前者點綴的是攀緣植物,后者則以喬木作為點綴。而對于稍大一些的庭院,一般采取一大一小,各偏一角的種植方式。如獅子林的古五松園庭院,呈凸字形平面,有桂花、柏樹各一株,一據(jù)院北,一據(jù)東南,前者婀娜多姿,后者蒼勁挺拔。叢植。古典園林中的叢植有兩種情況:第一,用一種欣賞價值較高的樹植之成林,發(fā)揮和強調*種花木的自然特性,以表達群體美如圖14。象松林、楓林、梅林、桃林、竹林、牡丹園、芍藥園、枇杷園等。如留園聞木

15、樨香軒前植桂花,入秋芳香四溢。這些或以芳香見長,或以欣賞取勝,或用色香姿三者俱全而形成園中引人入勝的風光。第二,用數(shù)種花木成叢栽植;這種配置一般規(guī)模較大,常與其他造園要素如建筑、山、水、石等密切配合,其配置猶如作畫構圖一般。要求使山水得草木而華,使寸石生情,做到好花須映好樓臺,創(chuàng)造出妙極自然的園林意境。栽植時注意樹的方向及地的上下是否適宜于樹性,樹葉色彩的調和比照,常綠樹與落葉樹的多少,開花季節(jié)的先后,樹葉形態(tài),樹的姿態(tài),樹與石的關系等等。成叢栽植的植物,或與山石配合,形成欣賞景致;或以粉墻作底,猶如一白紙作圖繪畫,富于詩情畫意;或將植物栽于竹叢、灌木之上,似有野致深郁之感如圖15。圖12 孤

16、植一株,置于庭院一角圖13 點種兩三株,各偏一角圖14 以自然方式密植成林圖15 用數(shù)種花木成叢栽植植物配置程式:園林中的植物配置雖無定式,但多注重追求景觀的深、奧、幽, 從而起到豐富空間層次變化和加大景深的作用。從許多園林的景況來看,這方面似乎也有一些規(guī)律性做法。山姿雄渾,植蒼松翠柏,山更顯得蒼潤挺拔;水態(tài)輕盈,池中放蓮,岸邊植柳,柳間桃,方顯得柔和恬靜;懸崖峭壁倒掛三五根老藤,或者在山腰間橫出一棵古樹老枝,給人的感覺則是山更高崇壯美,峰尤非凡;窗前月下假設見梅花含笑,竹影搖曳,這樣也更富有詩意畫情。可見,高山栽松、岸邊植柳、山中掛藤、水上放蓮、修竹千竿、雙桐相映、槐蔭當庭、移竹當窗、栽梅繞

17、屋等,是我國古典園林植物配置的常用手法,饒有審美趣味。安排一石一木都寄托了豐富的情感:要見花影須考慮到粉墻;假設想聽風要考慮到松;要想聽雨需有荷葉;要見月色需想到柳梢;假設見斜陽要考慮到梅竹。建筑園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可行、可觀、可居、可游,一方面起著點景、隔景的作用,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以小見大,又使園林顯得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特別是私家庭園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潑,裝飾性強,因地而置,因景而成。中國自然式園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樣,有堂、廳、樓、閣、館、軒、齋、榭、航、亭、廊、橋、墻等。1建筑形體:江南私家園林建筑從外觀造型,立面形式到細部裝飾處理,遠比北方的輕巧,纖細,玲

18、瓏剔透,其建筑空間既滿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為感情生發(fā)和延續(xù)場所,布置按風水風骨,量體裁衣,烘云托日去提高自然山水的藝術感染。諸如虛心高節(jié)的修竹,疏影橫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為襯托主題和寄托情感而設。2建筑色彩:江南私家園林淡雅樸素,幾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墻、青灰瓦、深棕色或深綠的木構裝修組成,與北方形成鮮明比照。這與地方氣候密切相關,灰瓦白墻配以周圍的山水綠化,給人以清新幽雅,涼爽寧靜的感覺,在心理上減弱了炎熱導致的不適。三、江南私家園林的藝術手法江南私家園林是以開池筑山為主的自然式風景山水園林,以其獨特性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最具藝術性的園林類型。在園林布置和造園的藝術手法上是

19、對自然之景的高度概括、提煉,形成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鮮明風格,其中很多手法值得我們借鑒學習。1.看與被看園林建筑,既無軸線引導,又不講求平衡、對稱或對位關系,乍看起來一切假設似任意擺布,純屬偶然、但實際卻又深刻、含蓄的受到視覺關系的制約。處于園林之中的建筑或景觀,位置選擇一般需同時滿足兩方面的要求:一是看作為欣賞點,能攝取園外各方向的優(yōu)美風光;二是被看作為被欣賞對象,從哪個角度看它都能獲得良好的景觀效果。例如拙政園中扇面亭。從被看的角度來說,亭的位置選擇極其巧妙。別有洞天進園后,它首當其沖成為人們捕捉到的第一個景觀對象。成功地起到了點景的作用。當然,還必須考慮到從另外假設干比擬關鍵的部位來看

20、的景觀效果。無論從通往留聽閣的曲橋或通往倒影樓的水廊中看都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從看得角度來講,扇面亭的位置選擇和處理也十分有趣,不僅正面臨水開朗,而且其他三面通過門洞、窗口均有景可對如圖16。由于遵循看與被看的原則,景與景之間處于一種無形的視覺關系的制約之中。圖16 拙政園中扇面亭看與被看的關系2.主從與重點由于中國園林走再現(xiàn)自然的路子,而自然本身并不處處都明顯地呈現(xiàn)出孰主孰從的差異,因而主從清楚、重點突出這一構圖原則在中國園林常都是比擬含蓄隱晦的方式來表現(xiàn)的。例如寄暢園秉禮堂庭院。雖規(guī)模極小,但卻自成一體,主要景區(qū)位于堂前,其他各附屬空間起襯托陪襯作用,主從關系較為清楚。其主要景區(qū)不僅面積大,

21、又處于秉禮堂之前,而且以水為中心,綴以山石,花木,既充實又富有變化,為園中最引人入目的一局部。園西北角小院,由游廊轉折而成,呈方形,極小,植臘梅一株。這個小院對主要景區(qū)起極好的襯托作用。其西側小院,呈長方形,本身平淡無奇,但通過門洞卻可窺見主要景區(qū),也系依附于主景區(qū)的附屬小院。其后院,極狹長,與主景區(qū)無直接聯(lián)系,但通過秉禮堂可與之相互滲透(如圖17)。小型的園林以豐富重點來突出,而對于大型的園林,不僅要設置重點景區(qū),還要設置重中之重,而再大的規(guī)模就需要設置制高點來控制重點,但這種設置難免沖淡園子的自然情趣,如果為了求得樸素淡雅情趣,也可摒棄制高點,但也要做好重點的營造,否則會使得游人在園中迷失

22、,使整個園的設置失去控制。圖17 寄暢園主從與重點關系3.空間的比照江南的*些私家園林并不對外開放,處理好住宅通往院各個入口的空間關系就顯得格外重要。造園時常巧妙的利用小中見大、欲揚先抑的手法,為在有限的狹小的庭院中讓人也能感到寬闊,在前路設置逼仄擁擠的道路引導,把具有顯著差異的兩個空間毗鄰地安排在一起;空間比照手法的運用,不僅限于園的對外入口局部的空間處理,在住宅與園林主景區(qū)之間還會插進一些較小的院落或曲折的游廊作為過渡性空間,使人的視野由收束突然開放,產生意想不到的情緒。通過不同空間的比照可以更加明顯的突出各自的特點,從而獲得良好的景觀效果。例如留園,它的入口既曲折狹長,又十分封閉,但由于

23、處理的巧妙,不僅不使人感到沉悶、單調,相反正式由于充分利用它的狹長、曲折封閉使之與園主要空間構成強烈的比照,從而有效的突出了園主要空間,使人進入時頓覺豁然開朗。4.巧于因借巧于因借是古典造園藝術的根本指導思想。通過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儼然。設置門洞或漏窗可使園外或遠或近的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給有限的空間以無限延仰。有時也會用園中有園,大園包小園的方法,造成空間多變,層次豐富,常在曲徑通幽處,讓你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時卻又柳暗花明又一村,從而產生迂回不盡致,云水相忘之樂。有時遠借他之物、之景,為我所有,豐富園景。借景方法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因時而借等。遠借是較遠距離的借對,我國園林

24、十分注意遠借,。但有些城市園林為了鬧中取靜,往往筑有較高的圍墻,這給遠借帶來了困難,于是就要設立具有一定高度的欣賞點,以便遠借廊外青山,天外流水。如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留園的遠翠閣等。鄰借指較近距離的借景。拙政園西部的宜兩亭,是鄰借的例。此亭建在緊靠中部別有洞天的假山上,因為原來該亭兩邊分屬兩個園主,不能相通,為了借入中部的湖山風光,便建造了高踞山巔的小亭,宜兩的題名便點出了造園家的目的坐于亭中,圍墻兩邊的美景均可獻于眼前,為我所賞。仰借時利用高、低處景物的自然高差形成的景觀層次和人們抬頭仰望的視覺特性,使高處的景物成為低處空間風光的借景,反之,則為俯借。因時因地而借,是根據(jù)時間、空間、地物風

25、情、氣象及意境構思的不同,借助中國畫的繪畫表現(xiàn)技法,表達變幻莫測而富有詩意的景象意趣,是一種借助自然、地物與天候特質的構景方式。如同春借桃紅柳綠,夏借荷塘蓮香,秋借楓葉菊崢,冬借傲霜飛雪,通過增加景物的風、聲、光、色、時間及陰影變幻的自然性,使景物充滿活力,表現(xiàn)出風光的流動感。5.空間序列空間序列組織是關系到園的整體構造和布局的全局性的問題。園林本身是實實在在的空間藝術,它不僅可以從*些點上看到良好的靜觀效果,而且從行進的過程中看又能把個別的景連貫成完整的序列。進而獲得良好的動觀效果。因此影響空間序列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欣賞路線的組織。有什么樣的欣賞路線,就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空間序列形式。最簡單

26、的就是成閉合的、環(huán)形的路線,明清江南園林一般是較小的私家園林,其主體通常為一個單一的大空間,建筑多沿園的四周布置,最常見的就是形成閉合的、環(huán)形的路線。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它也講究開場引導高潮尾聲的序列。暢園就是典型的代表。暢園是一個宅旁小園,自入口進園是序列的開場,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桐華書屋前院,這是一個既小又方正的天井,可收束視野;經曲廊引導入園至廳堂形成高潮,空間豁然開朗,氣氛截然不同。穿插于曲廊之中有兩處觀景點延輝成趣亭及方亭,可窺視西側園景。接著來到主要廳堂留云山房前的露臺,又頓覺開朗,并可一覽全園;再往后轉入園的西側至待月亭,可居高臨下俯瞰園景,繼而轉入序列的尾聲。6.滲透與層次追求意的

27、幽雅和境的深邃是江南私家園林的重要特點之一,庭院深深深幾許就是對這種意境發(fā)自心的感受。然而園林空間的滲透和層次變化,主要是通過對空間的分割與聯(lián)系的關系處理所造成的。如果一個大的空間,果不加以分割,就不會有層次變化,但完全隔絕也不會有滲透現(xiàn)象發(fā)生,只有在分割之后又使之有適當?shù)倪B通,才能使人的視線從一個空間穿透至另一個空間,從而使兩個空間互相滲透,這時才能顯現(xiàn)出空間的層次變化。例如在拙政園中,造園者通過大量設置完全透空的門洞、窗口而使被分割的空間互相連通、滲透,其景觀效果十分卓著。如圖18中是西園中的一條長廊,該廊子是一條單廊,一面開敞一面封閉,但是在封閉的一側開了許多的花窗,通過這些窗洞口可以很

28、容易的看到另一側景觀;圖19是別有洞天,只是把花窗換成了門洞,也是同樣的道理。圖18 拙政園中西園長廊圖19 拙政園別有洞天被分割的空間本來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但一經連通之后,隨著相互之間的滲透,假設似各自都延伸到對方中去,所以便打破了原先的靜止狀態(tài)而產生一種流動的感覺。這也可說是步移景異或是園林中常用的對景和框景。7.藏與露、疏與密、虛與實人在游園時自由隨意行走,仿佛是無目的性的,但為了能系統(tǒng)的感知整個園中情感和美景的表達,往往都是在被暗示中走上正確的、較為統(tǒng)一的道路。但人往往會趨向于吸引他們的東西,因此藏與露在園中的設置就如同魔法師安設的迷宮,無論怎么走都能有規(guī)則的游玩整個園子。藏是為了更好的

29、露,而露的本身便帶有暗示作用。欲露而先藏,欲顯而先隱的手法使得江南私家園林的意境追求含蓄。主要園景一般都置于庭院的縱深處,正是為了求得藏的深遠,而廊便是借助于空間的組織與導向性來起到暗示的作用。如果沒有這種引導,人們往往置身其中而茫然不知所去。除了游廊外,其他如道路、踏步、鋪面、橋、墻垣等,也可以通過處理使之起到引導與暗示的作用,所謂曲徑通幽正是說的這個道理。疏與密的控制往往能使空間產生變化從而形成*種韻律節(jié)奏感而不失生動。疏密的比照常用對象,即建筑、山石、水、植物上,并不僅僅在平面格局的經營上用到,對于立面處理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密集緊湊的景物布置,步移景異,應接不暇可使得人的心理情緒隨之

30、緊興奮;而系數(shù)平淡的空間可以讓人心情自然恬靜而舒適。一個好的布局應該是弛有度的,過緊使人疲乏,過松又讓人乏味。造園時最常見的手法就是留白,給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觸,空白的控制能使人有遐想的余地而寄托不盡的意趣。虛與實的運用也是一種常用的造園手法。所謂虛,也可以說是清空、空靈;所謂實,就是實在、質實。它們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的,在園林建筑中,山為實水為虛,通過山水的配置可到達虛實比照的效果。其中也有陰陽之感,山為陽水為陰,這種和諧統(tǒng)一的配置最讓人心曠神怡。以建筑自身來講,虛就是空間,實就是體形,實有賴于空間的曲折和變化,而空間又是借助實在的體形所形成的。在虛與實的配比上,我們應該防止虛實各半、平分秋色,力求互相交織穿插,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這也恰好反映了江南私家園林主次清楚,趨于自然的特點。四、江南私家園林與北方造園風格比擬作為一個北方人,在參觀游覽了南北的許多著名園林后,可以體會的江南私家園林與北方園林在造園的風格上是存在較大區(qū)別的,通過比照總結,我認為造成其差異的原因可歸為三個方面:1、效勞對象不同。北方多為皇室;南方多為私人2、規(guī)模及其所處環(huán)境不同。北方多項選擇址于自然風景優(yōu)美處且規(guī)模宏大;南方則多在市井之中,規(guī)模較小。3、氣候條件不同。北方寒冷枯燥;南方溫暖潮濕。而兩者之間風格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