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調研報告_第1頁
淺議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調研報告_第2頁
淺議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調研報告_第3頁
淺議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調研報告_第4頁
淺議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調研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議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調研報告關鍵詞:征信體系 信用缺失 社會信用體系一、引言在博弈論中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叫做“囚徒困境”博弈,我 們把它運用于經濟生活中,建立一個簡單的關于合同雙方行為選 擇的博弈模型。假定甲乙兩方簽訂了一項合同,如果雙方均遵 守合同,每人的收益為10萬元;如果一方履行合同而另一方違 約,則履約的一方損失5萬元,而違約的一方卻能獲利12萬元; 如果雙方都違約,沒有發(fā)生交易,任何一方的收益都為0。這些 假設可以用下面的博弈收益矩陣圖來表示,每個方格中有兩個數(shù) 字,分別代表甲方和乙方的收益或損失。乙方履約違約甲方 履約10,10 -5,12違約12,-5 0,0顯然,從總體的角

2、度來 看,雙方都選擇履約是最有利的,但是,在雙方對對方都不太了 解的情況下,自利行為卻使雙方都更傾向于選擇違約,為什么 呢?因為任何一方都會做這樣的考慮:如果設想對方履約,那么 自己履約的收益為10萬元,自己違約的收益為12萬,在此情況 下,他更傾向于選擇違約;如果設想對方違約,那么自己違約的 收益為0,但是自己若遵守合約反將產生5萬元的損失,這時他 還會選擇違約。所以,無論對方采取哪種行動,對自己最有利的 戰(zhàn)略選擇都是違約。這時沒有交易發(fā)生,雙方的收益均為0,與 交易順利完成的情況相比,雙方各減少收益10萬元?,F(xiàn)在我們 設想雙方對交易對手的信息掌握得越來越多,并且越來越確信對 方不會違約,那

3、么,雙方都履約的可能性會不斷提高。最理想的 情況是,如果甲確切知道乙從未違約過,乙對甲也有著同樣的認 識,這個博弈的結局就是雙贏,交易完成每一方都獲得10萬元 的收益。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況遠比這個博弈模型復雜的多, 它往往涉及到多方,而且各方的收益或是成本具有很強的不確定 性。更重要的是,所謂信息的完全對稱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信息 的不對稱和不完全卻是生活中的常態(tài)?,F(xiàn)實中,由于獲取信息 的成本太高,博弈的各方不可能完全地了解其他方。而且,對于 已獲取的信息,還存在信息質量的問題。設想一下,如果信息是 由交易的關聯(lián)方發(fā)布的,那么信息就會缺乏可信度,因為信息發(fā) 布者會從他自己的利益出發(fā),選擇性地公布

4、信息甚至發(fā)布假信 息,損害信息獲取者的利益。中國證券市場的銀廣廈、中科系等 事件,就是很典型也很沉重的,投資方獲取的關于籌資方的信息, 幾乎全部來自于籌資方或其關聯(lián)方(比如會計師事務所等),而 這些信息往往很難保證其公正性。二、建立征信體系的必要性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交易中,信息的獲取是必要 的,如果交易雙方對對方一無所知,結果很可能是雙方都選擇違 約;同時,如何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客觀性,更是關系 重大,因為錯誤的信息必然導致錯誤的決策,信息接收方因此受 損,造成社會不公平地分配。所以,市場中必須要有一個獨立的第三方參與,交易的成功與否對他的利益沒有影響,他只扮演信 息收集者和

5、傳遞者的角色,比如說定期發(fā)布信用評級報告,記錄 交易各方的信用歷史,交易者就可以根據(jù)這個評級報告估計對方 的毀約概率,并選擇自己的最優(yōu)策略。這里的第三方,就是社會 信用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征信體系。征信體系可以協(xié)助 建立和維護一個有信譽的市場,違約者將會受到懲罰,當然懲罰 不一定由具體的征信機構執(zhí)行,畢竟他不是執(zhí)法者。然而,正因 為違約者的不良行為會被記錄在案,在今后的交易活動中,這個 違約者可能不會獲得任何合同,他的經濟利益將受到損失,如果 這種損失大于違約所帶來的好處,那么市場中的每一個人就會自 覺維護信譽,執(zhí)行合同的概率上升。這才是建立征信體系的深遠 意義所在:它使守信者光榮,使違約者羞

6、恥甚至膽寒,最終使人 們自覺地堅守“誠信”,經濟得以健康發(fā)展。三、我國的現(xiàn)狀(一)信用缺失的表現(xiàn)及危害 客觀地說,目前我國的信用 缺失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履約率極低; 債務人大量逃廢債務;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毒米毒酒等惡性 案件不斷發(fā)生;企業(yè)進行虛假披露,包裝上市圈錢等行為屢見不 鮮;“有償新聞”、“虛假廣告”、虛假“財務報告”和“黑嘴股市 分析”滿天飛;以萬億元計的銀行的不良貸款積累;盜竊知識產 權,等等。這些狀況給經濟運行帶來了嚴重的后果。首先,它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已成為國民經濟健康 肌體上的毒瘤。一些信用不佳的企業(yè)在市場交易過程中,利用交 易雙方處于信息不對

7、稱的狀況大量進行信用交易,結果造成合同 違約、惡性拖欠等問題。因為沒有有效的懲戒機制,失信行為所 獲得的收益要遠遠超過其所付出的成本,這必然又造成全社會范 圍內失信行為的蔓延和信用環(huán)境的日趨惡化,從而進一步加劇市 場秩序的紊亂。第二,信用的嚴重缺失導致市場交易成本上升,資源配置效 率下降。因為失信行為的頻繁發(fā)生,使交易者不得不非常謹慎。 有些企業(yè)甚至寧愿放棄大量訂單,也不肯采用客戶提出的信用結 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現(xiàn)金交易、以貨易貨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 大大提高了市場交易的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經濟的活力,造 成資源配置效率下降。第三,信用缺失加大了金融風險。大量數(shù)據(jù)顯示,很多企業(yè) 以改制、破產

8、等理由,故意逃廢銀行貸款本息,造成商業(yè)銀行不 良貸款比例升高,增大了銀行的運營風險。(二)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 近幾年,全國有些地方和部門已經開 始探索建設信用體系。在這方面,上海起步比較早。上海已經從 1999年開始對個人的信用體系進行了試點,2000年7月1日, 上海市個人信用聯(lián)合征信數(shù)據(jù)庫初步建成,并出具了我國大陸第 一份個人信用報告。到2002年7月,個人信用聯(lián)合征信體系的 網站已經開通,當年年底,其覆蓋人群已經達到293萬。個人誠 信報告被推廣到人才交流、二手房租賃等領域。2002年3月28 日,上海市又開通運行了國內第一個以企業(yè)信用信息為專門采集 內容的企業(yè)聯(lián)合征信系統(tǒng),這也是目前上海地區(qū)

9、規(guī)模最大、信息 采集跨度最全面的綜合性企業(yè)征信系統(tǒng)。目前這些系統(tǒng)運作良 好,但是,也遇到了諸如法律不健全等問題。此外,北京市也開 通了企業(yè)不良行為警示系統(tǒng),廣東汕頭社會信用信息網也已載入 全市10萬多家企業(yè)的信用信息。近期,央行提出將加快全國統(tǒng) 一的企業(yè)和個人基礎信用信息數(shù)據(jù)庫建設,形成覆蓋全國的基礎 信用信息查詢網絡。系統(tǒng)建成后將首先為銀行提供信貸征信查詢 服務,并依法逐步向其他具備合格資質的征信機構和其他具有合 法使用目的的機構開放。與此同時,央行將加強征信法制建設, 包括征信業(yè)管理法規(guī)和關于政務、企業(yè)信息披露及個人隱私保護 的法規(guī)。同時央行還將加強征信行業(yè)標準化建設工作,目的是為 各征信

10、系統(tǒng)建設提供支持與服務,為各部門建立的信息系統(tǒng)實現(xiàn) 互聯(lián)互通、信息共享及信息安全奠定基礎。總體來說,我國在 這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了解發(fā)達國家信用制度的實踐, 將為我國建立與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提供有益的經驗。四、國外的做法從一些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看,一般 都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信用制度,這些國家在社會信用體系 建設的基本內涵方面沒有根本的區(qū)別,但各國國情 和立法傳統(tǒng) 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模 式,另一種是以歐洲大陸國家為代表的模式。由于美國是世界 信用交易額最高的國家,也是信用管理行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所以, 對美國的社會信用體系框架進行分析有助于我們認識

11、成熟的社 會信用制度的基本狀況。(一)相關法律體系的建立是信用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基礎。第 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美國信用交易的規(guī)模不 斷擴大,伴隨著信用交易的增長和信用管理行業(yè)的發(fā)展,征信數(shù) 據(jù)和服務方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問題,諸如公平授 信、正確報告消費者信用狀況、誠實放貸等問題,其中特別敏感 的是保護消費者隱私權問題。鑒于信用市場的發(fā)展狀況,有關方 面對國會出臺信用管理相關法律提出了強烈要求,于是,在20 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期間,美國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規(guī) 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與信用管理相關的法律,經過不斷完善, 目前已形成了以公平信用報告法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這

12、些 法律構成了美國國家信用管理體系正常運轉的法律環(huán)境,而且?guī)?乎每一項法律都隨著經濟發(fā)展狀況的變化進行了若干次修改。在 美國生效的信用管理相關的基本法律中,直接規(guī)范的目標都集中 在規(guī)范授信、平等授信、保護個人隱私等方面。因此,商業(yè)銀行、 金融機構、房產、消費者資信調查、商賬追收等行業(yè)受到了直接 和明確的法律規(guī)范與約束,而對征信行業(yè)中企業(yè)資信調查和市場 調查行業(yè)則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公平信用報告法是規(guī)范信用報告行業(yè)的基本法。該法所規(guī)范的主體是“消 費者報告機構”和“消費者信用報告的使用者”。該法規(guī)定,消 費者有權充分了解任何一家信用局對自己信用狀況的評價及依據(jù),消費者具有對不實負面信息的申

13、訴權利。對于消費者資信調 查機構,最重要的規(guī)范是限制了消費者資信調查報告使用和傳播的范圍。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有權取得自身的資信調查報告和復本, 其他合法使用消費者資信調查報告的機構或個人必須符合下列 條件,否則即使當事人同意也屬違法行為:(1)與信用交易有關; 為雇傭目的;(3)承做保險;(4)與合法業(yè)務需要有關;(5) 奉法院的命令或有聯(lián)邦大陪審團的傳票。對于消費者資信調查報 告中的負面信用信息,法律規(guī)定在指定的年限后,可以在資信調 查機構的調查報告中予以刪除。該法案對負面信用信息保存年限 的規(guī)定是:破產記錄保存年限為10年,其他信息(偷漏稅和刑事 訴訟記錄等)保存7年。對信用狀況判別的主要依

14、據(jù)是一系列的信用信息記錄,因此,建立有效的信用制度首先需要有充 分客觀的信用信息。美國的法律對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特 別是對有關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使用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這在公平 信用報告法和格雷姆一里奇一比利雷法等法律中有比較詳 盡的描述。其中1999年格雷姆一里奇一比利雷法的頒布, 改變了對信息共享的要求,這將對信用行業(yè)的發(fā)展產生很大影 響。該項法律規(guī)定,金融機構必須向消費者告知它想同第三方共 享的有關消費者的信用信息;讓消費者決定該信息是否可以共 享,如果在30天內,消費者沒有表示不同意共享,則金融機構 有權將消費者的信息同第三方共享或向第三方機構“出售”消費 者的個人金融信息。格雷姆一里奇

15、一比利雷法的頒布意味著信息共享的范圍會比以前更廣泛,效率也更高(以前金融機構的信息若同第三方共享,必須取得消費者的同意),但同時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共享范圍也開始主要由消費者個人決定。(二)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在信用體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完善的信用制度 必須有健全的信用服務機構作為組織保障。美國有許多專門從事 征信、信用評級、商賬追收、信用管理等業(yè)務的信用中介服務機 構。在個人資信服務領域,全國有1000多家當?shù)鼗虻貐^(qū)的信用 局(credit bureau)為消費者服務,但這些信用局中的絕大多數(shù) 或者附屬于Equifax,Expefian/ TRW和Trans Union等三家全 國最為主要的信用報告服

16、務機構,或者與這三家公司保持業(yè)務上 的聯(lián)系,這三家公司都建有覆蓋全國范圍的數(shù)據(jù)庫,包含超過 1.7億消費者的信用記錄。信用局每年會提供5億份以上的信用 報告,典型的信用報告一般包括4部分內容:個人信息(如姓名、 住址、社會保障號碼、工作狀況)、信用歷史、查詢情況(放款人、 保險人等其他機構的查詢情況)和公共記錄(來自法院的破產情 況等);在企業(yè)征信領域,鄧白氏(Dun&Bradstreet)是全世界最 大、歷史最悠久和最有影響的公司,在很多國家建立了辦事處或 附屬機構。鄧白氏建有自己的數(shù)據(jù)庫,該數(shù)據(jù)庫涵蓋了超過全球 5700萬家企業(yè)的信息;在資信評級行業(yè),目前美國國內主要有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

17、(Moody)、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and poor s)、菲奇公司(Fitch)和達夫公司(Duff&Phelps),它們基 本上主宰了美國的資信評級市場。穆迪和標準普爾兩家公司在資信評級業(yè)的歷史最為悠久、實力也最雄厚,在國際上的聲譽也最 好,其他國家在建立本國的評級制度和評級機構時大多受到他們 的影響。美國的信用市場之所以在全球最為發(fā)達,而且并未因信 用交易額的擴大帶來更多的信用風險,發(fā)達的信用中介服務機構 在其中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美國的信用中介機構都是由私人部門所有,一般來說,提供個人資信信息和企業(yè)資信 信息的信用局是分別建立的。每一家信用中介機構都是以一種核 心業(yè)務

18、(如消費者信用報告、資信評級、商賬追收劄為主,同時 提供咨詢和增值信息服務。在信用中介機構的發(fā)展過程中,隨著 當?shù)匦庞檬袌霰趬镜南徒陙硇畔⒓夹g的快速發(fā)展,信用中 介機構的集中化趨勢不斷增強,機構數(shù)量在不斷減少,規(guī)模越來 越大。美國信用行業(yè)幾乎每一個特定市場都已被少數(shù)幾家機構壟 斷。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信用中介服務機構開始向用戶提供在線服務,消費者的信用報告已經可以在網 上獲取。由于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信息的傳遞與交流變得更加方便, 信用數(shù)據(jù)的記錄與更新也更加容易,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的影響也 日益擴大。 (三)市場主體較強的信用意識促進了信用體 系的發(fā)展。在美國,信用交易十分普遍,缺乏信用記錄或信用記 錄歷史很差的企業(yè)很難在業(yè)界生存和發(fā)展,而信用記錄差的個人 在信用消費、求職等諸多方面都會受到很大制約。因此,不論是 企業(yè)還是普通的消費者,都有很強的信用意識。美國的企業(yè)中普 遍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在較大的企業(yè)中都有專門的信用管理部 門,為有效防范風險,企業(yè)一般不愿與沒有資信記錄的客戶打交 道。由于信用交易與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美國的消費者都 十分注重自身的信用狀況,并會定期向信用信息局查詢自己的信 用報告,盡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