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談?wù)剼v史安陽第四講》習歸納總結(jié)_第1頁
2022年《談?wù)剼v史安陽第四講》習歸納總結(jié)_第2頁
2022年《談?wù)剼v史安陽第四講》習歸納總結(jié)_第3頁
2022年《談?wù)剼v史安陽第四講》習歸納總結(jié)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談?wù)剼v史安陽第四講 學習總結(jié) 1.課程名稱:談?wù)剼v史安陽第四講 2.課程講師:李發(fā)軍 3.講師簡介: 1951 年生,中共黨員,北京高校哲學系畢業(yè), 安陽師院兼職教授,領(lǐng)導科學理事會常務(wù)理事,中國楹聯(lián)學 會書法藝術(shù)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協(xié)會員;曾任中共河南省 委組織部爭論室主任,中共安陽市委副書記,安陽市第十二 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4.課程內(nèi)容:數(shù)百年來,整個華北地區(qū)包括我們安陽普遍流 傳著一個自己的祖先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的故事,現(xiàn)在就 讓我們回憶一下這段歷史的來龍去脈;本節(jié)課程介紹了明清 時期安陽史事與人物,主要人物有宋訥,張士隆,崔銑,許 三禮等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早期華夏 文明的中心之一,是目前有史可考的中國歷史上歲月最久遠 的都城之一; 安陽名人輩出, 歷史文化厚重, 華夏文化精髓; 在歷史上,涌現(xiàn)出了許多安陽歷史名人;本節(jié)課程介紹了明 清時期安陽史事與人物,主要人物有宋訥,張士隆,崔銑, 許三禮等 宋訥 13111390 ,字仲敏,號西隱;元末明初滑縣 今 屬河南滑縣牛屯鎮(zhèn)南宋林村 人;元至正進士;任鹽山府尹, 第 1 頁,共 4 頁后棄官歸隱;洪武初年應(yīng)征編禮,樂諸書,事竣,不仕歸; 后經(jīng)杜 薦,任國子助教;十五年超遷翰林學士,改文淵閣 高校士,再遷國子監(jiān)祭酒;訥為學嚴立學規(guī),治太學有績, 頗受明太祖賞識;年老告歸;宋訥曾應(yīng)詔陳邊事,提出 備 邊

3、在乎實兵, 實兵在尹屯田 的觀點, 認為設(shè)兵屯田, 布列要 害,遇敵就戰(zhàn),寇去就耕是長策,其言頗受重視;此幅宋訥 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歷刻三才圖會; 張士隆 1475-1525 ,字仲修,號西渠,河南安陽人; 明朝弘治十八年 1505 年 進士,歷任廣平推官,都察院監(jiān)察 御史, 先后巡按浙江, 遼東, 直隸等地, 忠義諫言秉直彈劾, 官至漢中守備副使,興修水利澆灌民田;是明朝中葉一位學 識淵博,辦事認真的封建官吏;成化乙未五月九日生 1475 年 6 月 12 日 ,嘉靖四年正月二十四日 卒于漢中任上,享年五十一; 1525 年 2 月 15 日 崔銑 14781541明代學者; 字子鐘, 又

4、字仲鳧, 號后渠, 又號洹野,世稱后渠先生,安陽市人;父崔升,曾任延安府 知府,四川右參政;弘治十八年 1505 進士,入翰林,任編 修;因得罪大宦官劉瑾,于正德四年 1509被外放為南京吏 部驗封司主事;翌年,劉瑾伏誅,召仍北京翰林院史館;正 德十二年 1517,引疾告歸;世宗即位后,于嘉靖元年 1522 被召入京;次年,擢升為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三年,因議 大禮 冒犯了世宗,罷職返鄉(xiāng),潛心于研治學問;十八年,重被起 第 2 頁,共 4 頁用,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后又升任南京禮部 右侍郎;不久,因病乞歸; 卒謚 文敏 ;著有洹詞 和彰 德府志; 許三禮 ,安陽人;早歲曾受業(yè)于著名學者

5、孫奇逢 世 稱夏峰先生,直隸容城人 門下,并苦讀于林慮山中;順治十 四年 1657 年 中舉,十八年登進士;康熙十二年 1673 年赴 京謁選,日以講學為事,與當時名士魏象樞,葉方藹等過從 甚密;這年夏天,他在京師寫成讀禮偶見 2 卷;同年, 許三禮蒞浙江海寧縣知縣;海寧 縣多朝貴 , 素號難治 , 他把 一切升沉得喪 置之度外 ,實行了許多堅決措施,整 飭縣政,興利除弊;他對于辦學頗為重視和熱心,到海寧的 其次年,便利用舊廟宇辦起了 正學書院 ;并拿出自己的部 分俸金,請了一些有學問的人到書院擔任塾師;來求學的生 員,如的確貧困,交不起束修的,也準許入院讀書;許三禮 仍創(chuàng)辦了 海昌講院 ,親自到講院授課,并延聘了一些知名 學者講學;康熙十五年 1676 年 ,黃宗羲應(yīng)許之邀,赴海寧 講學;此后,始終來回于余姚,海寧間,主持海寧講席達 5 年之久; 他們不僅僅是我們安陽人的驕傲,更是我們應(yīng)當學習的榜 樣;從他們身上吸取待人以德,與人為善的做人之道;吸取 赤膽忠肝,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吸取以人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