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訓(xùn)練第八課 助詞的用法及兼詞的意義_第1頁
高中語文文言文訓(xùn)練第八課 助詞的用法及兼詞的意義_第2頁
高中語文文言文訓(xùn)練第八課 助詞的用法及兼詞的意義_第3頁
高中語文文言文訓(xùn)練第八課 助詞的用法及兼詞的意義_第4頁
高中語文文言文訓(xùn)練第八課 助詞的用法及兼詞的意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八課助詞的用法及兼詞的意義【知識概說】一、助詞的用法1、結(jié)構(gòu)助詞“之”?!爸痹诠糯鷿h語中除經(jīng)常起指代作用外,另一重要的用法就是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中起標(biāo)志作用,具體是: (1)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dāng)于“的”,是修飾語的標(biāo)志;(2)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是取消句子 獨立性的標(biāo)志;(3)用在前置賓語和謂語之間,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4)用在時間副詞和形容詞之后,是 湊足音節(jié),舒緩語氣的標(biāo)志;(5)用在主語和介賓結(jié)構(gòu)之間,是加強語氣的標(biāo)志。例句可詳見圖表示意。2.發(fā)語詞“夫”?!胺颉痹诠糯鷿h語中經(jīng)常用在句子的開頭,表示要發(fā)議論,沒有實際意義,又稱發(fā)語詞,現(xiàn)代漢語沒 有對應(yīng)的詞,一般不必譯出。例如:(1)夫

2、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鴻門宴)3.詞尾助詞“然”、“假設(shè)”、“爾”、“如、“焉”。在古代漢語里,“然”、“假設(shè)”、“爾”、“如”、“焉”經(jīng)常粘附在形容詞或副詞后面,作形容詞 或副詞的詞尾,意思是“的樣子”或“地”。例如:(1)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一一汪然:淚汪汪的樣子。(2)桑之未落,其葉沃假設(shè)。(詩經(jīng)氓)沃假設(shè):肥潤的樣子。(3)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鏗爾:鏗的一聲。(4)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五柳先生傳)晏如:安然的樣子。(5)盤盤焉,困困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幾千萬落。(阿房宮賦)一一盤盤焉:回曲環(huán)繞的樣子; 國

3、困焉:曲折回旋的樣子。二、“者”與“所”的用法古代漢語里的“者”、“所”是兩個特殊的詞,它兼有助詞和代詞的特征,所以也有人把它們歸為特 指代詞。但從語法意義上講,助詞是主要功能,其指代義是在它們組成“者”字結(jié)構(gòu)或“所”字結(jié)構(gòu)后才 明確的。1、“者”字通常放在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或主謂短語后面,組成名詞性結(jié)構(gòu),這時“者”字具 有指代意義,可譯為“的人”、“的事”、”的東西”等,或者中心詞省略,簡單譯為“ 的”,在句中相當(dāng)于一個名詞的作用。例如屈原列傳:“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者”分 別與動賓短語“新沐”、“新浴”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就譯為“新洗過發(fā)的人” “新洗過澡的人”。在古代漢語里

4、,我們常常見到這樣一種句法,就是“者”字所指代的對象就出現(xiàn)在“者”字結(jié)構(gòu)的 前面,這種情況下,“者”字的助詞功能更為明顯,只起指示作用。例如荊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 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边@句里的“者”字指示的指代對象就是前面的“賓客”,“賓客知其事者” 就應(yīng)譯為“知道那件事的賓客”。值得注意的是,“者”字并不都具有特指意義,有的只是語氣助詞,起提示與停頓作用,如“北山愚 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假設(shè)用在時間詞后面,那就是舒緩音節(jié),如“今者” “近者”等。2. “所”字通常放在及物動詞前面,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也是名詞性結(jié)構(gòu)),這時“所”字指代動詞 所涉及的行為對象,可譯為“(所)西”

5、等,或簡單地譯為“(所)的”。有時候,“所”字所指代的動作行為的對象就出現(xiàn)在“所”字結(jié)構(gòu)后面,這時“所”字只起指示作用,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步步高之八7、文章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了伯夷、叔齊“積仁潔行”?請用自己的話概括。8、以下各項,不能夠表現(xiàn)伯夷、叔齊淡泊名利,堅持操守的一項為哪一項()A、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B、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C、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D、(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48、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1.B(1)驚訝,感到驚訝;(2)同“稀”,少;(3)拉住馬韁繩;(4)原為兵器名,此代指戰(zhàn)爭;(5)取代; (6)幫助(7)特別;(

6、8)(句譯為:連酒精谷糠一類的食物都吃不飽,因而在于過早地去世了).C.D. (1)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善于尊養(yǎng)老人,(心想)為什么不去前往歸附他呢?(2)神農(nóng)、虞舜、夏 禹的時代迅速地消失了,我將最終到哪里呢?(3)上天對于好人的報償,該是怎樣呢?.說明自己的看法和孔子的不一樣. (1)兄弟之間相互恭謙禮讓,相互推辭君位。(2)勸阻周武王討伐商紂。(3)隱居首陽山堅持節(jié)操, 不吃周朝的糧食。.B【圖表梳理】以結(jié)構(gòu)助詞、兼詞為主的常見虛詞詞詞類用 法可對譯的詞例句之兼詞相當(dāng)于“焉”在那里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笄之。(游褒禪山記)相當(dāng)于“諸”之于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伐檀)結(jié) 構(gòu)助 詞

7、用在定語和中心 語之間可譯為“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蹇叔之子與師。(秦晉肴殳之戰(zhàn))用在主語和謂語 之間。一般不譯鄰之薄,君之厚也。(燭之武退秦師)用在前置賓語和 謂語之間一般不譯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 說)/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用在主語和介賓 結(jié)構(gòu)之間可譯為“對于”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國 也)用在不及物動詞、時間副詞之后,湊足音節(jié), 起舒緩語氣作用。不必翻譯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信陵君竊符救趙)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陳涉世家)10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步步高之八11然結(jié)構(gòu)助詞作詞尾可譯為“地”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

8、蛇者說)與“假設(shè)” “如”呼應(yīng),表示比較像似的, 像一樣其人視端容寂,假設(shè)聽茶聲然。(核舟記)連詞表示轉(zhuǎn)折然而,但是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鐘山記)焉兼詞用在動詞或動賓 詞組后面,作補語相當(dāng)于“于是”、“于 之外永之人爭奔波焉。(在這件事上。捕蛇者說) 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向他們。論語)語 氣 助 詞陳述語氣用于句尾,帶有提示夸 張意味。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促織)疑問語氣用于句尾,表示反問, 譯為“呢”。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停頓語氣表示語氣舒緩,相當(dāng)于 “也J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秋水)結(jié) 助 構(gòu) 詞用在形容詞后面,作詞尾,相當(dāng)于“

9、然表示“的樣子”、 “地”盤盤扃,國國扃,蜂房水渦,矗不知幾千萬落。 (阿房宮賦)用于句中,表示兵*37 1 ,1 Z , CXX3語刖置不譯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左傳)為助詞表示反問或疑問 的語氣嗎,呢,讀w6i如今人方為刀姐,我為魚肉,何辭為?(鴻 門宴)夫發(fā)語詞用丁句首,4X小要 發(fā)議論一般不譯。讀代。夫戰(zhàn),勇氣也。(曹判論戰(zhàn))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鴻門宴)代詞用于句中,表示近 指或遠(yuǎn)指這,那。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以岳陽樓記扔 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語氣 助詞用丁句末,僅小感 嘆啊、呀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那么足以拒秦。 (阿房宮賦)嗟夫:唉呀用于句末,表示疑 問可譯

10、為“嗎”問者嘻曰:“不亦善夫?”(種樹郭聚駝傳)者結(jié) 構(gòu) 助 詞用在動詞后的人的事的東西的地方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勸學(xué))用在形容后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 納)用在動賓短語后假舟揖者,非利足也,而絕江河。(勸學(xué))用在所字結(jié)構(gòu)后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戰(zhàn)國策)用在主謂短語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用在數(shù)詞后五田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國也)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步步高之八和“如” “假設(shè)字 組成短語像樣子似的百之,貌假設(shè)甚戚者。(捕蛇者說)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黔之驢)氣助詞提頓語氣用在主1 口后,住小提示 和停頓。有蔣氏者,專其

11、利二世矣。(捕蛇者說)用在分句后面,表7F解 釋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用在分句后面,表示假 設(shè)的條件,翻譯應(yīng)在分 句前加“如果”。不者,假設(shè)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頓緩語氣用在時間詞后面,以舒 緩音節(jié)。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觸龍說趙太后)所結(jié) 構(gòu)助 詞用在動 詞前面代人沒有親近的人婦女無所幸。(鴻門宴)代事情聽說的事情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代地方在的地方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代物佩帶的玉玦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鴻門宴)用在動 賓短語 前代處所避風(fēng)雨的地方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fēng)雨也。(秦晉成之戰(zhàn)) 代對象缺乏的人民,有余的 土地殺所缺乏而爭所有余,小可謂智

12、。(公輸) 用在介 賓短語 前面代處所掉下去的地方是吾劍之所從墜。(察今) 代手段用來對付你的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后。(公輸) 代原因的原因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人與非常也。 (鴻門宴)代對象用來的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 12并使“所”字結(jié)構(gòu)帶有定語的性質(zhì)。例如荊軻刺秦王“取舞陽所持地圖”,“所持地圖”就應(yīng)譯成“所 拿的地圖”。三、兼詞的意義所謂兼詞,就是指古漢語里兼有兩個音節(jié)(詞)的意義的單音節(jié)詞,因為它是兼有兩個音節(jié)意義 的詞,所以也叫合音詞。較為常見的兼詞主要有“焉”和“諸”,還有“盎”。例如:(1)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勸學(xué))(2)(宰)乃賞成,獻諸撫軍。(促

13、織)(3)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4)那么盍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例 的“焉”兼有介詞“于”和代詞“之”兩個詞的意思,譯為“從那里”;例 的“諸”兼 有代詞“之”和介詞“于”兩個詞的意思,“獻諸”譯為“把它獻給”;例(3)的“諸”兼有介詞“之” 和語氣詞“乎”兩個詞的意思,“有諸”譯為“有這回事嗎”;例(4)的“盎”兼有代詞“何”和否認(rèn) 副詞“不”兩個詞的意思,句子翻譯為“那么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閱讀訓(xùn)練】43、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荀子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鬃訂栍谑貜R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 器?!笨鬃釉唬骸拔崧勫蹲髡?,虛那么欹,中那么

14、正,滿那么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 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鬃余叭欢鴩@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注】魯桓公:春秋時魯國國君。 廟:宗廟,這里指祭祀魯桓公的廟。 欹(qT):傾斜。欹器:傾斜易翻倒 的器皿。 宥坐:置于座右。宥,同”右二 挹(yl):舀??鬃拥届媵敾腹募缽R去參觀,看到了一種傾斜易覆的器具在那里??鬃訂柨词丶缽R的人說:“這是什么 器具? ”守廟的人說:“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邊來警戒自己的器具?!笨鬃诱f:“我聽說這種放在座位右 邊的器具,空著時就會傾斜,裝入一半水就會端正,而灌滿水就會翻倒?!笨鬃踊仡^對學(xué)生說:“往里面 灌水吧?!睂W(xué)生舀了水去灌它,倒了一半水

15、時敬器就端正了,裝滿了水后欲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傾 斜了??鬃痈锌卣f:“唉,哪里有裝滿了水而不翻倒的器皿呢?!?、依次說明文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1)之: (2)焉: (3)之:(4)者: (5)焉: (6)然:2、解釋以下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1)此蓋為宥坐之器()(2)孔子顧謂弟子曰() 3、以下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1)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3)弟子挹水而注之A、(1) (2)相同,(3) (4)相同C、(1) (2)不同,(3) (4)相同(1)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3)弟子挹水而注之A、(1) (2)相同,(3) (4)相同C、(1) (2)不同,(3)

16、(4)相同(2)孔子問于守廟者曰(4)惡有滿而不覆者哉B、(1) (2)相同,(3) (4)不同D、(1) (2)不同,(3) (4)不同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以下句子。(1)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2)惡有滿而不覆者哉!5、孔子讓弟子給宥坐之器注水,其寓意是什么?43、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結(jié)構(gòu)助詞,相當(dāng)于“的 (2)兼詞,在那里。于,在;之,代廟中 結(jié)構(gòu)助詞,相當(dāng)于“的” (4)結(jié)構(gòu)助詞,起提示與停頓作用(5)兼詞,往里面。于,往;之代欹器(6)形容詞尾的樣子. (1)大概(2)回頭.D. (1)空著就會傾斜,灌入一半水就會端正,灌滿水就會翻倒(2)哪里有裝滿了水而不翻倒的器皿呢!.人決不可以

17、驕傲自滿.但凡驕傲自滿的人,沒有不栽跟頭的。44、趙人養(yǎng)貓【明】劉基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與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 曰:“盍去諸? ”其父曰:“是非假設(shè)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那么竊吾食,毀吾衣,穿 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那么已耳,去饑寒猶遠(yuǎn),假設(shè)之何去夫 貓也? ”【注】中山: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小諸侯國。 垣墉:墻壁。 假設(shè)之何:為什么。44.趙人養(yǎng)貓有一個趙國人家里發(fā)生了鼠患,到中山去討貓。中山人給了他一只貓。這貓既善于捉老鼠和雞。過了一個 多月,老鼠少了,雞也沒有了。他的兒子很擔(dān)憂,對他父親說:

18、“為什么不把貓趕走呢? ”他父親說;“這 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沒有雞。有了老鼠,就會吃我的糧食,毀我的衣服,穿我的墻壁, 啃我的用具,我就會饑寒交迫,害處不是比沒有雞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離開饑寒交迫還 很遠(yuǎn),為什么要把那貓趕走呢? ”1、區(qū)分并說明以下各組加點的詞的用法和意思。(1)乞貓于中山()*(2)不在乎無雞()*(3)夫有鼠,那么竊吾食(2、解釋以下加點字的意思。(1)趙人患鼠() TOC o 1-5 h z 不病于無雞乎()不病于無雞乎()假設(shè)之何去夫貓也()(2)不病于無雞乎()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以下句子,并說明加點詞的助詞的用法。(1)盍去諸? (2

19、)是非假設(shè)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3)無雞者,弗食雞那么已耳,去饑寒猶遠(yuǎn),假設(shè)之何去夫貓也? 4、找出文中寫出老鼠禍害的句子,并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它的意思。句子是:意思是:5、趙人與其子在養(yǎng)貓問題上的看法是否一樣?各自的主張是什么? 6、讀了這那么語言故事,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4、趙人養(yǎng)貓. (1) a.介詞,表對象,向;b.介詞,表比較,比”于*表對象;b.語氣助詞,表反問語氣,嗎a.發(fā)語詞,不譯;b.指示代詞,那. (1)憂慮(2)更有害. (1)為什么不把貓趕走呢?(2)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憂患在鼠上,而不在于無雞上。(3)如果沒有雞,只是不吃雞罷了,距離挨餓受凍還遠(yuǎn)著呢,為

20、什么要趕走那只貓呢?.句子是:竊吾食,毀吾衣,穿吾桓墻,壞傷吾器用。意思是:偷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打穿我的 墻壁,破花我的器皿和用物。.不一樣。趙人贊成養(yǎng)貓,認(rèn)為是“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主張把貓趕走。趙人之子那么反對養(yǎng)貓, 認(rèn)為是“盍去諸”,要把貓趕走.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但凡有利必有弊。做事要從實際出發(fā),抓住主要矛盾和問題的主流,不能患得 患失,因小失大。45、宓子賤治亶父呂氏春秋宓子賤治亶父,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shù)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于魯君,與之俱至 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宓子賤為之怒。吏 甚患之,辭而請歸

21、。宓子賤日:“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矣?!倍魵w報于君,日:“宓子賤不可為書?!本眨骸昂喂剩俊睂θ眨骸板底淤v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 書惡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濒斁⒍鴩@日:“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人 之亂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shù),必數(shù)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幾過!”遂發(fā)所愛,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日:“自 今以來,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決為之矣。”【注】宓子賤:孔子的弟子,名不齊,字子賤。亶父:魯國地名。 有:同“又”。宓子賤治理亶父,擔(dān)憂魯君聽信小人讒言而使自己的政治主張得不到推行。將辭別而去時,(他)諸求魯 君派兩名身旁親近的人,和他一起到立亶父。(

22、到了亶父),當(dāng)?shù)毓賳T都來參見。宓子賤讓那兩人作記錄。 他們(每次)剛要寫時,宓子賤就從旁邊時不時地?fù)u動他們的手肘,他們書寫不好,宓子賤就對此很生氣。 那兩人對此很為難,請求辭職回去。宓子賤說:“你們的字寫得太差了,你們趕緊回去吧!”兩個人回去 后向魯國國君匯報,說:“宓子賤不讓好好寫字。”魯君問;“怎么回事? 回答說:宓子賤讓我們作 記錄,卻又時常拽搖我們的手肘,書寫難看他就很生氣。那些官吏都笑話宓子賤,這就是我們要求辭別而 離開(他)的原因啊?!濒斁龂@息道:“宓子賤用這個方法來諷諫我的不是??!我擾亂他的治理工作,讓 他不能夠推行他的治理方法,肯定有很屢次了。如果不是你們兩個人,我?guī)缀跻稿e誤

23、啊!”于是派出親 信,到亶父去傳達旨意,告訴宓子賤說:“從現(xiàn)在開始,亶父不是我國君所管,歸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方法,你自己決定實施吧。”1、對以下句中“之”的用法屬于同一類的一項為哪一項(1)恐魯君之聽讒人*(4)子之書甚不善A、(1) (4) (6) B、(1)(2)宓子賤為之怒(5)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日(4) (6)C、(3)(6)(5)而時掣搖臣之肘亶父非寡人之有也*D、 (1) (3) (5) (6)2、寫出以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子勉歸矣(4)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1)而令己不得行其術(shù)也(3)子之書甚不善()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以下句子。(1)微二人,寡人幾過!(2)便于亶父者,子

24、決為之矣。4、二吏書寫時,“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賤”,其原因是()A、宓子賤對待魯君派給他的“二吏”心存不滿,故意戲弄,使其出丑B、宓子賤故意為難魯君的“二吏、是為了發(fā)泄他對魯君的不滿C、宓子賤對“二吏掣肘,是為了向魯君提意見,批評魯君用人的過錯D、宓子賤對“二吏掣肘,是為了挖苦魯君,讓魯君從中悟出道理5、讀了本篇“宓子賤掣肘”的故事后,給人的啟示是什么? 45、宓子賤治亶父.A(1)實施(2)盡力,盡快(3)難看(4)不賢,不才(1)如果不是你們兩個人,我?guī)缀跻稿e誤?。?2)有利于亶父的治理方法,你自己決定實施吧。.D.領(lǐng)導(dǎo)者任用部下,應(yīng)該充分信任,放手讓他工作,不要過多地干預(yù)。46、農(nóng)夫

25、與行者【明】張獅道旁有甫田,農(nóng)夫耕之,數(shù)息而后一鋤。行者見而日:“甚矣,農(nóng)之惰也!田且甫矣,數(shù)息而后一鋤,將終歲無能為乎!”農(nóng)夫聞之,招行者日:“余將老于農(nóng)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盍示我以耕之道乎? ” 行者于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數(shù)鋤,一鋤盡一身之力。未及移時,而氣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聲,且仆于田。徐謂農(nóng)夫日:“今而后知耕之難也! ”農(nóng)夫日:“耕曷難乎?子之速耕者,殆難也。夫子 一息而數(shù)鋤,那么作者常少,而輟者常多;余數(shù)息而一鋤,那么作者常多,而輟者常少。以其所常多者,較其 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較其所常多者,孰為速而孰為遲乎?孰為逸而孰為勞乎? “行者服而退。【注】甫田:大田。 移時

26、:一個時辰(2小時)道路旁有一大塊田,有個農(nóng)民在田里耕種,他喘幾口氣才揮一下鋤頭。有個過路人見到農(nóng)民就說:“你 這個農(nóng)民啊太懶了!田地這么大,你喘幾口氣才刨一下,就是到了年終也干不完呀! ”農(nóng)民聽了,揚手招 呼過路的人說:“我一輩子種地,快要老死在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樣種地,你何不給我做個1、樣子教我耕種的方法呢? ”過路人于是脫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氣連刨幾下,每鋤一下都 使出全身力氣。干不到一個時辰,他的力氣用盡,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氣,連 話也說不出來,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對農(nóng)民說:“從今往后,我算知道種田的難處了!”農(nóng)夫說:“種 田有什么難

27、的呢?不過像你這樣快速地耕種,大概是顯得難了吧。你喘一口氣連刨幾鋤頭,這樣干下去, 干活時間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來休息的時間卻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幾口氣刨一鋤頭,干活時間常常是很 多的,而停下來休息的時間常常是很少的。用你所常常多的來比我常常少的,再用你所常常少的來比我常 常多的,哪一個快哪一個慢呢?哪一個輕松哪一個疲勞呢? ”過路人心悅誠服地離開了這地方?!罢摺弊鳛橹~,有時兼有指代意義。以下“者”字用法判斷正確的兩項是()()行者 子之速耕者 作者行者 子之速耕者 作者2、A、都兼有指代意義,指代人 C、是結(jié)構(gòu)助詞,表提頓 說明以下句中加點字的用法。(1)子盍示我以耕之道乎( (3)喘喘焉,

28、不能作聲(輟者 所常多者所常少者B、兼有指代義,且只有指代人D、不兼指代義,兼指代義,且指代人(2)(4)忙忙然,一息而數(shù)鋤(今而后知耕之難也3、寫出以下加點字的意思。(1)數(shù)息而后一鋤(3)且仆于田(5)耕曷難乎((2)(4)(6)而莫知所以耕( 徐謂農(nóng)夫日(4、F列句中的“而”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子之速耕者,陽難也()A、數(shù)息而后一鋤(而:才)C、一息而數(shù)鋤(而:就)A、數(shù)息而后一鋤(而:才)C、一息而數(shù)鋤(而:就)B、而莫知所以耕(而:可是)D、行者服而退(而:去Q5、按下面要求,從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句子,然后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找出一個主謂倒裝句:譯文:(2)找出一個判斷句:譯

29、文:(3)找出一個選擇疑問句:譯文:6、這那么語言告訴我們:46、農(nóng)夫與行者1.B C. (1)兼詞,何不(2)詞尾助詞,的樣子 (3)詞尾助詞,地 (4)結(jié)構(gòu)助詞,相當(dāng)于“的”.(1)喘息 (2)的方法,怎樣 (3)倒下 (4)慢慢地 (5)同“何 什么 (6)大概,恐怕.D. (1)甚矣,農(nóng)夫之情也!你這個農(nóng)民啊太懶了?。?)子之速拼者,殆難也。像你這樣快速地耕種,大概是顯得難了吧。(3)孰為速而孰為遲乎?孰為逸而孰為勞乎?哪一個快哪一個慢呢?哪一個輕松哪一個疲勞呢?.做事一定要親身實踐,不能跟高手低。47、唐太宗論治天下【宋】司馬光上御翠微殿,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久

30、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 諭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 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假設(shè)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zhèn)?,朕常棄?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那么欲真諸懷,退不肖,那么欲推諸壑;朕見賢者那么敬之,不肖者那么憐之, 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zé) 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膚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咀ⅰ看湮⒌睿禾拼湮⒌钫龑m。戎狄: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西稱戎,北稱狄。踐祚:登上帝位。種落:

31、 種族部落。唐太宗駕臨翠微殿,問陪侍在身邊的臣下說:“自古帝王雖然平定了中原華夏,卻不能降服周邊戎狄。我 的才能趕不上古人,成就的功業(yè)卻超過古人,我自己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大家各自隨便按實際想法談?wù)?吧”。群臣都稱“皇上功德大如天地、多如萬物,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太宗說:“不對!我能成就這些 功業(yè),只是憑借了以下五方面而已:自古帝王多妒忌別人超過自己;我見到別人的優(yōu)點,就像自己也有了 這個優(yōu)點。人的品行,能干和不能干兼而有之,我常常舍棄人的短處,擇取人的長處。(自古)國君往往 進用賢人就想把他放置懷里,斥退不賢的人就想把他推到山谷中去,而我看見賢能的人就敬重他,不賢的 人便憐憫他,賢人和不賢的

32、人能各自獲得他們適當(dāng)?shù)奈恢?。(自古)國君多厭惡正直之士,或明或暗地誅 殺無辜,沒有哪個朝代不是這樣。我即位以來,正直之士并肩立于朝廷,不曾貶退、責(zé)罰一人。自古君主 都推重華夏,輕視夷狄;獨獨我一視同仁予以保護,所以各個種族部落都像對待父母那樣歸依我。這五方 面就是我成就今日功業(yè)的原因呀?!?、具體說明文中的“諸”和“者”字的用法和意義。(2)置諸杯:.(2)疾勝己者(4)此五者(3)推諸壑諸:(1)諸公: 者:(1)能及此者 (3)朕見賢者2、以下句中的“之二在用法上不同于其他項的是()A、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C、朕見賢者那么敬之3、寫出以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1)不能眼戎狄()(3)自不諭其故

33、()(5)人主多群正直()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A、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C、朕見賢者那么敬之3、寫出以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1)不能眼戎狄()(3)自不諭其故()(5)人主多群正直()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B、朕見人之善D、陰誅顯戮,無代無之(2)朕才不逮古人(4)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6)正直之士,比肩于朝()5、對“萬物不得而名言”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天下萬物都不能得到陛下的名言B、天下所有的人都無法用語言表達C、天下所有的人都得不到這一名言D、天下萬物都不能說清陛下的名言6、這段文字,唐太宗論治國之道的五條經(jīng)驗,概括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棡槟囊豁棧ǎ〢、謙

34、虛謹(jǐn)慎 取人之長 善用人才 唯偏正直 保護少數(shù)民族B、謙虛謹(jǐn)慎仁賢容眾用人唯賢不帶偏見保護少數(shù)民族C、心胸開闊 用人所長 善用人才 不帶偏見 注意民族團結(jié)D、心胸開闊取人之長用人唯賢唯偏正直注意民族團結(jié)47、唐太宗論治天下1.諸(1)代詞,眾,各位(2)兼詞,之于(3)兼詞,之于。者(1)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動賓短語后,功 績(2)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動賓短語后,的人(3)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形容詞后,的人(4)結(jié)構(gòu)助 詞,用在數(shù)詞后,條2.B.(1)使歸順(2)及,比得上;(3)明白;(4)妒忌;(5)之于;(6)并。.自古以來都是以漢族為貴,歧視少數(shù)民族。而我獨一視同仁加以保護,所以少數(shù)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

35、母一樣。5.B6.C48、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漢】司馬遷孔子日:“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尸“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 異焉。其傳日: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日:“父命也?!彼焯尤?。 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 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日:“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 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日:“此義人也?!胺龆ブ?。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 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日:登

36、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 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閑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 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或日:“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奔僭O(shè)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 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xué)。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 其何如哉?【注】是用:因此。 孤竹:古國名。 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時為西方諸侯之長,故稱。 木主:牌位。 上書死者姓名,以供祭祀。 爰:就;及:發(fā)動。 宗周:尊奉周王室為宗主國。 于(xu)嗟:嘆詞。表示悲嘆。 徂:同殂 死亡。 七十子:指孔子門下弟子??鬃邮芡饺В囌咂呤?。七十,是舉其成數(shù)。 回也屢 空:回:顏回,孔子的門徒;屢空:經(jīng)常貧困。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記舊仇,因此很少怨恨?!庇终f(他們)“追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怨恨什 么呢? 我悲憐伯夷的心意,讀到流傳民間的佚詩而感到孔子說的是令人奇怪的。他們的傳記里寫道: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步步高之八伯夷、叔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