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連接器公司質量管理方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ab00163bfb88e756faa4cfe833ccdc/c1ab00163bfb88e756faa4cfe833ccdc1.gif)
![智能連接器公司質量管理方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ab00163bfb88e756faa4cfe833ccdc/c1ab00163bfb88e756faa4cfe833ccdc2.gif)
![智能連接器公司質量管理方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ab00163bfb88e756faa4cfe833ccdc/c1ab00163bfb88e756faa4cfe833ccdc3.gif)
![智能連接器公司質量管理方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ab00163bfb88e756faa4cfe833ccdc/c1ab00163bfb88e756faa4cfe833ccdc4.gif)
![智能連接器公司質量管理方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ab00163bfb88e756faa4cfe833ccdc/c1ab00163bfb88e756faa4cfe833ccd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智能連接器公司質量管理方案目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1768268 一、 質量管理相關術語 PAGEREF _Toc111768268 h 3 HYPERLINK l _Toc111768269 二、 質量管理之理論觀 PAGEREF _Toc111768269 h 9 HYPERLINK l _Toc111768270 三、 標準化工作 PAGEREF _Toc111768270 h 20 HYPERLINK l _Toc111768271 四、 質量教育與培訓 PAGEREF _Toc111768271 h 28 HYPERLINK l _T
2、oc111768272 五、 服務與服務業(yè) PAGEREF _Toc111768272 h 32 HYPERLINK l _Toc111768273 六、 服務質量要素 PAGEREF _Toc111768273 h 43 HYPERLINK l _Toc111768274 七、 顧客滿意度測評 PAGEREF _Toc111768274 h 49 HYPERLINK l _Toc111768275 八、 顧客滿意質量管理 PAGEREF _Toc111768275 h 54 HYPERLINK l _Toc111768276 九、 服務質量差距模型 PAGEREF _Toc111768276
3、 h 61 HYPERLINK l _Toc111768277 十、 服務接觸系統(tǒng) PAGEREF _Toc111768277 h 67 HYPERLINK l _Toc111768278 十一、 質量改進的一般步驟 PAGEREF _Toc111768278 h 76 HYPERLINK l _Toc111768279 十二、 質量改進的PDCA循環(huán)法 PAGEREF _Toc111768279 h 79 HYPERLINK l _Toc111768280 十三、 質量改進工作的管理 PAGEREF _Toc111768280 h 85 HYPERLINK l _Toc111768281 十
4、四、 質量改進的內涵 PAGEREF _Toc111768281 h 88 HYPERLINK l _Toc111768282 十五、 常用的質量改進工具 PAGEREF _Toc111768282 h 98 HYPERLINK l _Toc111768283 十六、 質量改進工具概述 PAGEREF _Toc111768283 h 115 HYPERLINK l _Toc111768284 十七、 過程能力的計算和評價 PAGEREF _Toc111768284 h 118 HYPERLINK l _Toc111768285 十八、 過程能力 PAGEREF _Toc111768285 h
5、120 HYPERLINK l _Toc111768286 十九、 控制圖應用的程序 PAGEREF _Toc111768286 h 121 HYPERLINK l _Toc111768287 二十、 控制圖的觀察與分析 PAGEREF _Toc111768287 h 124 HYPERLINK l _Toc111768288 二十一、 公司簡介 PAGEREF _Toc111768288 h 125 HYPERLINK l _Toc111768289 二十二、 項目簡介 PAGEREF _Toc111768289 h 127 HYPERLINK l _Toc111768290 二十三、 產業(yè)
6、環(huán)境分析 PAGEREF _Toc111768290 h 132 HYPERLINK l _Toc111768291 二十四、 行業(yè)發(fā)展趨勢 PAGEREF _Toc111768291 h 133 HYPERLINK l _Toc111768292 二十五、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1768292 h 135 HYPERLINK l _Toc111768293 二十六、 組織機構、人力資源分析 PAGEREF _Toc111768293 h 135 HYPERLINK l _Toc111768294 勞動定員一覽表 PAGEREF _Toc111768294 h 136 HYP
7、ERLINK l _Toc111768295 二十七、 法人治理結構 PAGEREF _Toc111768295 h 137 HYPERLINK l _Toc111768296 二十八、 SWOT分析 PAGEREF _Toc111768296 h 152質量管理相關術語當今社會,知識已經成為生產力要素中最具活力、最富能量的要素,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核心和基礎。企業(yè)發(fā)展不再是簡單的有形資產的擴張,而是在深刻的知識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把知識轉化為財富。因而,質量管理的理念得到進一步提升,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ISO/TC176)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等理念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其
8、IS09000;2005質量管理基礎與術語標準在世界范圍內,統(tǒng)一了對質量管理及其相關術語的認識。1、質量管理質量管理是“指導和控制組織的關于質量的相互協(xié)調的活動”。注:關于質量的指導和控制活動通常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及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質量管理是組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圍繞著質量而開展的各種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xié)調等所有管理活動的總和。質量管理必須與組織其他方面的管理如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緊密結合,才能在實現(xiàn)組織經營目標的同時實現(xiàn)質量目標。質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及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等活動。(1)質量管理是通
9、過建立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并為實現(xiàn)規(guī)定的質量目標進行質量策劃,實施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開展質量改進等活動予以實現(xiàn)的。(2)組織在整個生產和經營過程中,需要對諸如質量、計劃、勞動、人事、設備、財務和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進行有序的管理。由于組織的基本任務是向市場提供符合顧客和其他相關方要求的產品,圍繞著產品質量形成的全過程實施質量管理是組織的各項管理的主線。(3)質量管理涉及組織的各個方面,是否有效地實施質量管理關系到組織的興衰。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正式發(fā)布本組織的質量方針,在確立質量目標的基礎上,按照質量管理的基本原則,運用管理的系統(tǒng)方法來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為實現(xiàn)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配備必要的人力和物質資
10、源,開展各項相關的質量活動,這也是各級管理者的職責。所以,組織應采取激勵措施激發(fā)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干和工作熱情,造就人人爭做貢獻的工作環(huán)境,確保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活動順利地進行。2、質量方針與質量目標質量方針是“由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發(fā)布的該組織總的質量意圖和質量方向”。注1:通常質量方針與組織的總方針相一致并為制定質量目標提供框架。注2:本標準中提出的質量管理原則可以作為制定質量方針的基礎。質量方針是企業(yè)經營總方針的組成部分,是企業(yè)管理者對質量的指導思想和承諾。企業(yè)最高管理者應確定質量方針并形成文件,質量方針的基本要求應包括各方的組織目標和顧客的期望和需求
11、,也是各方質量行為的準則。質量目標是“關于質量所追求的目的”。注1:質量目標通常建立在組織的質量方針基礎上。注2:通常對組織的各相關職能和層次分別規(guī)定質量目標。質量目標是組織在質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組織質量方針的具體體現(xiàn),目標既要先進,又要可行,便于實施和檢查。其通常依據組織的質量方針制定。為了使質量總目標落到實處,就必須按照系統(tǒng)的要求,將質量目標自上而下層層分解,使之落實到各個部門、各個崗位。3、質量策劃質量策劃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質量目標并規(guī)定必要作業(yè)過程和相關資源以實現(xiàn)質量目標”。注:編制質量計劃可以是質量策劃的一部分。質量策劃的目的在于制定并實現(xiàn)組織的質量目標。組織可以在
12、質量方針制定的基礎上,依據質量方針所確定的框架,在不同的層次進一步細化制定出質量目標,同時確定為實現(xiàn)質量目標所需的措施(必要的運行過程)和必要條件(相關資源)。為實現(xiàn)組織的質量目標,策劃應從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入手,策劃的結果會形成管理方面的文件,如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為實現(xiàn)產品的質量目標,策劃應從產品的實現(xiàn)過程入手,策劃的結果可能會形成質量計劃。應該認識到,質量策劃強調的是一系列活動,而質量計劃只是質量策劃的結果之一,通常是一種書面的文件。4、質量控制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滿足質量要求”。質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確保產品的質量能滿足顧客、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所提出的質量要求(如適用性、可靠性、
13、安全性等)。質量控制是以預防為主。作為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質量控制適用于對組織任何質量的控制,不僅僅限于生產領域,還適用于產品的設計、生產原料的采購、服務的提供、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的配置,涉及組織內幾乎所有的活動。質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證質量,滿足要求。為此,要解決要求(標準)是什么、如何實現(xiàn)(過程)、需要對哪些項目進行控制等問題。質量控制是一個設定標準(根據質量要求)、測量結果,判定是否達到了預期要求,對質量問題采取措施進行補救并防止再發(fā)生的過程,質量控制不是檢驗。在生產前對生產過程進行評審和評價的過程也是質量控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傊?,質量控制是一個確保生產出來的產品滿足要求的過程。例如,為了控制
14、采購過程的質量,采取的控制措施可以有:確定采購文件(規(guī)定采購的產品及其質量要求),通過評定選擇合格的供貨單位,規(guī)定對進貨質量的驗證方法,做好相關質量記錄的保管并定期進行業(yè)績分析。為了選擇合格的供貨單位而采用的評定方法可以有:評價候選供貨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檢驗其產品樣品、小批試用、考察其業(yè)績等。再如,某一工序的質量,可以通過作業(yè)指導書規(guī)定生產該工序使用的設備、工藝裝備、加工方法、檢驗方法等,對特殊過程或關鍵工序還可以采取控制圖法監(jiān)視其質量的波動情況。5、質量保證信任質量保證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能滿足質量要求的信任”。質量保證定義的關鍵詞是“信任”,對達到預期質量要求的能力提供足夠的
15、信任。這種信任是在訂貨前建立起來的,如果顧客對供方沒有這種信任則不會與之訂貨。質量保證不是買到不合格產品以后保修、保換、保退。保證質量、滿足要求是質量保證的基礎和前提,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因為質量管理體系對所有影響質量的因素,包括技術、管理和人員方面的,都采取了有效的方法進行控制,因而具有減少、消除,特別是預防不合格的機制。組織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包括產品的、過程的和體系的要求,必須完全反映顧客的需求,才能給顧客以足夠的信任。因此,質量保證要求,即顧客對供方的質量體系要求往往需要證實,以使顧客具有足夠的信任。證實的方法可包括:供方的合格聲明;提供形成文件的基本證據(如質量
16、手冊、第三方的型式檢驗報告);提供由其他顧客認定的證據;顧客親自審核;由第三方進行審核;提供經國家認可的認證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據(如質量體系認證證書或名錄)。質量保證是在有兩方的情況下才存在,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信任。由于兩方的具體情況不同,質量保證分為內部和外部兩種,內部質量保證是組織向自己的管理者提供信任;外部質量保證是組織向顧客或其他方提供信任。6、質量改進質量改進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強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注:要求可以是有關任何方面的,如有效性、效率性或可追溯性。作為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質量改進的目的在于增強組織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由于要求可以是任何方面的,因此,改進的內容非常廣泛
17、,凡是“致力于增強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的質量管理活動均在質量改進之列??梢允钱a品、過程或體系,也可以是組織管理中的任何部分。質量改進與質量控制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對質量要求是“提升性”的滿足,它提供一種“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核心理念是要探索增強滿足程度的新途徑。因此它要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新的質量水平,實現(xiàn)質量水平的新提升、新突破。質量改進以有效性和效率為活動準則,這意味著質量改進是以提高效益和效率為宗旨,組織應注意識別需改進的項目和關鍵質量要求,考慮改進所需的過程,應考核其業(yè)績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性作為質量改進活動時的一個鮮明的成功標志和業(yè)績記錄。質量改進活動是質量管理的永久目標。質量改進的動力就
18、在于發(fā)揚永不滿足的精神。質量管理之理論觀在現(xiàn)代質量管理的實踐活動中,質量管理專家中的核心人物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正是這些著名質量管理專家,如戴明、朱蘭、石川馨等,使人們對質量及質量管理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質量管理專家們的觀點及其理論對質量管理的發(fā)展和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1、統(tǒng)計質量控制(SQC)之父:休哈特1891年休哈特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新坎頓,1917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菜分校的物理學博士學位。1924年5月,世界上第一張控制圖由他提出。他認為,產品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而是生產出來的,質量的控制重點應放在制造階段,從而將質量管理從事后把關提前到事前控制。休哈特重要的著作是產品生產的質量經濟
19、控制,1931年出版后被公認為質量基本原理的起源。本書對質量管理作出重大貢獻。休哈特宣稱“變異”存在于生產過程的每個方面,但是可以通過使用簡單的統(tǒng)計工具如抽樣和概率分析來了解變異,他的很多著作在貝爾實驗室內部發(fā)行。1939年休哈特完成質量控制中的統(tǒng)計方法一書,并在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大量文章。休哈特的計劃執(zhí)行檢查行動循環(huán)的觀點被戴明和其他人廣泛應用,進行質量改進項目的管理。此循環(huán)包括計劃你想要做的事、執(zhí)行計劃、研究結果、進行糾正,然后再開始新的循環(huán)。2、現(xiàn)代質量改進之父:戴明戴明1900年出生于美國衣阿華州。1928年獲耶魯大學數學物理學博士。1950年,戴明前往日本工業(yè)界擔任講師和顧問,對于日本的
20、質量管理作出了巨大貢獻。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質獎”,至今仍是日本品質管理的最高榮譽。1980年,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名為“日本可以,為什么我們不能”節(jié)目播出后,戴明便成為美國在質量方面的著名人物。戴明最早總結了旨在加強組織管理的戴明14條。14條建立在一個“博大的知識體系”之上。這個體系包括四個部分:系統(tǒng)方法、了解統(tǒng)計變異、知識的本質和范圍、了解人類行為的心理學。1987年8月在美國召開的戴明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戴明博士以“迎接挑戰(zhàn),擺脫危機”為題,對著名的14條質量管理要點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1)要使產品具有競爭力并占領市場,應該把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作為長期目標。(2)提倡新的質量
21、觀念(新的哲學)不能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產品和松散的服務。(3)消除依賴大量檢查來保證質量檢驗的滯后性,理解檢驗的目的在于改進流程并降低成本。(4)采購、交易不應該只注重價格要有一個最小成本的全面考慮。(5)持續(xù)不斷地改善生產和服務系統(tǒng)無論是采購、運輸、工程、維修、銷售、財務、人事、顧客服務及生產制造,都必須降低浪費和提高質量。(6)實行更全面、更好地在職教育和培訓培訓必須是有計劃的,且必須是建立在可接受的工作標準之上,必須使用統(tǒng)計方法來衡量培訓工作是否奏效。(7)建立現(xiàn)代的督導方法督導人員必須要讓高層管理者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當知道之后,管理者必須采取行動。(8)排除恐懼,讓
22、每個人都能有效工作所有員工必須有膽量發(fā)問,提出問題或表達意見。消除恐懼,建立信任,營造創(chuàng)新的氛圍。(9)拆除部門壁壘每一部門都不應該只獨善其身,而需要發(fā)揮團隊精神,跨部門的質量圈活動有助于改善設計、服務、質量及成本,同時可以激發(fā)小組、團隊和員工之間的努力。(10)不搞流于形式的質量運動取消主觀的計量化目標。(11)取消工作標準和數量化的定額定額把焦點放在數量,而非質量上。(12)排除人們?yōu)槠涔ぷ鞒晒院赖恼系K任何導致員工失去工作尊嚴的因素必須消除。消除障礙,使員工找回以工作為自豪的權力。(13)鼓勵自我改進,實施有力的繼續(xù)教育和培訓計劃由于質量和生產力的改善會導致部分工作崗位數目的改變,因此
23、所有員工都要不斷接受訓練及再培訓。一切訓練都應該包括統(tǒng)計技巧的運用,并且教育員工學會自我提高。(14)采取積極的行動推動組織的變革一創(chuàng)造一個能推動以上13項的管理結構。3、質量領域的首席建筑師:朱蘭朱蘭1904年12月出生于羅馬尼亞的布勒伊拉。朱蘭質量管理強調平衡使用管理、統(tǒng)計和技術概念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質量管理理論、原則和方法,形成了質量管理理論體系。朱蘭質量管理理論體系對整個世界質量管理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朱蘭質量管理理論體系中,有許多理論至今看來仍稱得上是“不朽”的真理或真知灼見。他提出了質量管理過程的三部曲:質量策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并用一個質量螺旋模型闡述了產品質量從產
24、生、形成到實現(xiàn)的過程。管理突破及質量計劃兩本書是他的經典之著。他在1951出版的質量控制手冊,到1998年已發(fā)行到第五版,改名為朱蘭質量手冊,被稱為當今世界質量控制科學的名著。為奠定全面質量管理(TQM)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方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79年建立了朱蘭學院,該學院如今已成為世界上領先的質量管理咨詢公司。朱蘭是一個明確地把質量與高層管理人員的責任聯(lián)系在一起的質量管理大師,他認為質量是高層管理人員的責任。包括以下內容。(1)所有的管理人員都必須強制性地接受有關質量的培訓。(2)持續(xù)的質量改進不是一個相關的計劃而應形成一種企業(yè)文化。(3)所有的技術人員都要接受使用統(tǒng)計工具的培訓。(4)通過
25、質量管理循環(huán)(QCC)并以可維護的方式使員工系統(tǒng)地投入到質量管理活動中。(5)質量改進目標應該融入企業(yè)績效目標,并能夠通過質量戰(zhàn)略規(guī)劃實現(xiàn)。朱蘭認為高層管理者對質量的責任是無法授權他人代理的,實施質量革命,任何首席執(zhí)行官都必須按照以下7個步驟進行。(1)首席執(zhí)行官們必須建立監(jiān)督委員會或質量委員會,并且要親自擔任主席一職。(2)首席執(zhí)行官們必須意識到質量管理是企業(yè)的經營管理,因此在企業(yè)的計劃中必須包括明確的質量目標。(3)他們應該鼓勵全組織的質量教育和培訓,這樣才能使人們相信質量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的活動。(4)首席執(zhí)行官不能僅僅關注財務指標,還應該開發(fā)質量測量方法。(5)必須連續(xù)地估
26、量質量改進的成果,務必使之超過公司的既定目標。(6)在質量改進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與革新的重要性。(7)獎勵機制要符合顧客的最優(yōu)質量標準,而不是生產力標準和“努力工作”。顧客的最優(yōu)質量標準會經常性發(fā)生變化,這就要求高層管理人員必須要勇于革新。朱蘭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提出:只有通過一系列不斷累積的貢獻和顧客供應商價值鏈的創(chuàng)造才能夠提高質量。他認為每個員工既是供應商也是顧客,認為任何活動都是與顧客和供應商相關的過程。4、全面質量控制之父:阿曼德,菲根堡姆阿曼德菲根堡姆1920年出生于紐約市,1951年畢業(yè)于麻省理工學院,獲工程博士學位。菲根堡姆是全面質量控制的創(chuàng)始人。他主張用系統(tǒng)或者全
27、面的方法管理質量,在質量控制過程中要求所有職能部門參與,而不局限于生產部門,強調對組織內部所有職能部門進行全面質量控制的概念。1961年,菲根堡姆在其全面質量管理一書中首次提出“全面質量控制”概念(TQC),并被世界廣泛接受和運用。認為全面質量控制的基本原理與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別在于,它強調為了取得真正的經濟效益,管理必須始于識別顧客的質量要求,終于顧客對他手中的產品感到滿意。全面質量控制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指導人、機器、信息的協(xié)調活動。1998年菲根堡姆在第三屆上海國際質量研討會上發(fā)表了“未來屬于全面質量領先者”的演講,把全面質量的發(fā)展歸結為10項全面質量準則。(1)質量是全公司范圍的過程。
28、(2)質量是由顧客來評價的。(3)質量和成本是相合的和統(tǒng)一的,而不是相斥的和矛盾的。(4)質量成功要求個人和團隊的熱情和協(xié)作精神。(5)質量是一種管理方法。(6)質量與創(chuàng)新相互依賴。(7)全面質量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8)質量要求不斷地改進。(9)全面質量是提高生產率最有效的貢獻者。(10)質量是聯(lián)系顧客和供方的全面體系來實現(xiàn)的。菲根堡姆認為,這10項準則不是均等的,在某個階段,其中的某幾項是特別重要的。對于組織實踐,全面質量的成功在于系統(tǒng)地管理。離開系統(tǒng)的方法,組織難以取得持續(xù)的成功。全面質量的有效在于“知識,在得到正確地應用的時候,才有力量”。5、零缺陷之父:菲利普克羅斯比菲利普克羅斯比192
29、6年出生于西弗吉尼亞的惠靈??肆_斯比提出“零缺陷管理”的管理觀念,并因此于1964年獲得美國國防部的獎章,進而影響了世界的零缺陷管理運動?!傲闳毕莨芾怼被颉叭秉c預防”是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這里所指的零缺陷并不是說絕對沒有缺點,或缺陷絕對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為最終目標,每個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職責范圍內努力做到無缺陷。采用這種管理方法,可以促使管理達到最佳程度。該管理方法的主要做法如下。(1)建立質量檢查制度。(2)DIRFT,即每一個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3)開展零缺陷工作日競賽。1979年他在佛羅里達創(chuàng)立了PCA公司和克羅斯比質量學院,并把它發(fā)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質量管理與教育機構
30、。引發(fā)了全球源于生產制造業(yè)、繼而擴大到工商業(yè)所有領域的質量運動,創(chuàng)造了其獨有的詞匯,其中包括“零缺陷”,“符合要求”的質量定義及“不符合要求的代價”等,克羅斯比認為,培訓、紀律、榜樣和領導可以產生預防,管理層必須下決心持續(xù)地致力于營造以預防為導向的工作環(huán)境。1979年他出版了質量免費確定質量的藝術之作,把波及全球的質量革命運動推向新的階段。提出作為工作哲學的質量管理的四項基本原則。(1)什么是質量。質量的定義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2)質量是怎樣產生的。產生質量的系統(tǒng)是預防,而不是檢驗。(3)什么是工作標準。工作標準必須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4)怎樣衡量質量。質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
31、代價來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數。6、QC小組奠基人:石川馨石川馨1915年出生于日本,1939年畢業(yè)于東京大學工程系,主修應用化學。石川馨的突出貢獻是一直致力于日本全面質量管理方法的研究,開發(fā)出石川圖(因果分析圖)。作為日本質量管理小組(QC小組)的莫基人之一,他是將國外先進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與本國實踐相結合的一位專家。20世紀50年代,石川馨提倡這樣一種理念,即“下一個過程是你的顧客”,他認為這是解決部門間沖突及鼓勵團隊合作的關鍵所在。1968年,石川馨出版了一本為QC小組成員準備的非技術質量分析課本質量控制指南,帶動和培養(yǎng)了日本質量管理理論與實踐人才。1981年,他在紀念日本第1000個QC小
32、組大會的演講中,描述了他的工作是如何將他引入這一領域的?!拔业某踔允窍胱尰鶎庸ぷ魅藛T最好地理解和運用質量控制,具體說是想教育在全國所有工廠工作的員工;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的要求過高了,因此,我想到首先對工廠里的領班或現(xiàn)場負責人員進行教育”。石川馨認為日本企業(yè)能夠成功地支配世界市場的原因就在于日本人的質量意識和在質量管理方面所做的貢獻,使人們意識到全面質量管理和QC理念的基本特征。石川馨堅信任何組織只要想讓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參與市場競爭就必須控制質量,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他常常強調“全面質量管理包括做任何應當做的事”。(1)一切活動都是一個過程,因此了解誰是顧客,誰是供應商,并正確判斷他們的需求是至關重要
33、的。(2)質量管理需要系統(tǒng)的方法,必須把成本、產品本身的質量、生產率及可靠的分銷渠道都考慮在內。(3)質量管理是一個包括所有職能在內的橫向管理過程。因此,要改進質量的所有關鍵領域必須通過協(xié)作共同完成質量循環(huán)。(4)QC關鍵在于態(tài)度和行為,而不是一些工具和技術。因此,有效的質量管理離不開持續(xù)的教育和培訓。(5)質量循環(huán)是一種真正的改進質量的方法,也是一種表現(xiàn)對人的尊重及利用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革新力的有效方法。7、創(chuàng)新質量觀念的大師:田口原一日本工程師田口原一因為提出轟動的質量改進概念“穩(wěn)健設計”而出名。穩(wěn)健設計(田口法)是質量工程學所取得的重大進展,也使節(jié)省成本的設計能力迅速提高。田口損失函數將質量
34、特性與成本聯(lián)系起來,認為質量損失是產品差異及產品使用中所帶來的有害副作用造成的,每次偏差都會導致經濟損失按幾何級數上升。田口原一的線上和線下質量法采用一種獨特方式減少產品差異。其線上方法指在生產環(huán)境中保持目標價值和有關該目標變量的技巧,其中包括統(tǒng)計控制圖表等方法。線下質控法包括市場調查、產品開發(fā)和流程開發(fā)。這是田口法的獨到之處。認真抓好這個方面最能提高產品質量,因為最終產品的質量主要取決于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流程。田口原一的質量觀涉及整個生產職能,共有以下5個要點。(1)在競爭性市場環(huán)境下,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削減成本是企業(yè)的生存之道。(2)衡量成品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是產品對社會造成的一切損失。(3
35、)改變產前實驗的程序。從一次改變一個因素到同時改變多個因素,提高產品和流程的質量。(4)改變質量定義。由“達到產品規(guī)格”改為“達到目標要求和盡量減少產品變異”。(5)通過檢查各種因素或參數對產品性能特色的非線性影響,可以減少產品性能(或服務質量)的變化。任何對目標要求的偏離都會導致質量的下降。標準化工作標準是一種特殊文件,是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成果和生產實踐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來自生產實踐反過來又為發(fā)展生產服務,標準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的發(fā)展不斷完善提高。而標準化是一種活動,主要是指制定標準、宣傳貫徹標準、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jiān)督管理、根據標準實施情況修訂標準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
36、、不斷提高、不斷發(fā)展的運動過程。1、標準與標準化的含義標準是指為取得全面的最佳效果,依據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在充分協(xié)商的基礎上,對經濟、技術和管理等活動中具有多樣性、相關性特征的重復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頒發(fā)的統(tǒng)一規(guī)定。標準化則是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活動中,對重復性事物或概念,通過制定、發(fā)布和實施標準,獲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動過程。ISO/IEC指南2標準化與相關活動的基本術語及其定義對標準與標準化分別給予了科學的定義?!皹藴适怯梢粋€公認的機構制定和批準的文件。它對活動或活動的結果規(guī)定了規(guī)則、準則或特征值,供共同和反復使用,以實現(xiàn)在預定領域內的最佳秩序和效益?!?/p>
37、“標準化是對實際與潛在的問題作出統(tǒng)一規(guī)定,供共同和反復使用,以在預定的領域內獲取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動?!庇缮鲜龆x可見,標準是質量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標準化的活動貫穿于質量管理的始終,質量管理是貫徹執(zhí)行標準的保證。標準與質量在循環(huán)過程中互相推動,共同提高。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是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它要求一切具有多樣性、相關性特征的重復事物都要制定標準,并且實行標準化、規(guī)范化。加強標準化工作,對于加強質量管理,高產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生產技術的發(fā)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標準化工作在質量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每個企業(yè),要推行和加強質量管理,都必須認真做好這項基礎工作。2、標準的分類依據標準制定
38、和執(zhí)行的范圍,將標準劃分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yè)標準。國際標準是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制定的標準,以及國際標準化組織確認并公布的其他國際組織制定的標準。如CAC(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ECSS(歐洲航空標準化協(xié)作組織)、EN(歐洲標準)、EC(歐盟法規(guī))、ETSI(歐洲電信聯(lián)盟)等。國際標準在世界范圍內統(tǒng)一使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將標準劃分為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yè)標準等4個層次。各層次之間有一定的依從關系和內在聯(lián)系,形成一個覆蓋全國又層次分明的標準體系。國家標準是各國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
39、。如ANSI(美國國家標準)、BSI(英國標準)、NF(法國標準)、JSA(日本標準)、BIS(印度標準)和GB(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的年限一般為5年,過了年限后,國家標準就要被修訂或重新制定。此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需要制定新的標準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標準是一種動態(tài)信息。國家標準分為強制性國家標準(GB)和推薦性國家標準(GB/T)。強制性國家標準是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和法律及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強制執(zhí)行的國家標準;推薦性國家標準是指生產、交換、使用等方面,通過經濟手段或市場調節(jié)而自愿采用的國家標準。但推薦性國家標準一經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
40、定同意納入經濟合同中,就成為各方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行業(yè)標準是指行業(yè)的標準化主管部門批準發(fā)布的,在行業(yè)范圍內統(tǒng)一的標準。行業(yè)標準是對沒有國家標準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yè)范圍內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所制定的標準。行業(yè)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當同一內容的國家標準公布后,則該內容的行業(yè)標準即行廢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法的規(guī)定,由我國各主管部、委(局)批準發(fā)布,在該部門范圍內統(tǒng)一使用的標準,稱為行業(yè)標準。例如,機械、電子、建筑、化工、冶金、輕工、紡織、交通、能源、農業(yè)、林業(yè)、水利等,都制定有行業(yè)標準。行業(yè)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
41、。地方標準是對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范圍內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標準(含標準樣品的制作)。在公布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之后,該地方標準即行廢止。企業(yè)標準為我國四級標準的最低級的一層標準。企業(yè)標準是對企業(yè)范圍內需要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標準。企業(yè)標準由企業(yè)制定,由企業(yè)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權的主管領導批準、發(fā)布。一般以“Q”作為企業(yè)標準的開頭,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企業(yè)的產品標準須報當地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已有國家標準或者行業(yè)標準的,國家鼓勵企業(yè)制定嚴于國家標準或者行業(yè)標準的企業(yè)標準,在企業(yè)內部適用。依據標準化的對象,
42、一般分成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三類。(1)技術標準是針對技術活動中需要統(tǒng)一協(xié)調的“物”所制定的技術準則。這是根據不同時期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實踐經驗。針對具有普遍性和重復出現(xiàn)的技術問題提出的最佳解決方案。它的對象既可以是“有形”的物(如產品、材料、工具),也可以是“無形”的物(如程序、方法、符號、圖形)。(2)管理標準是針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xié)調統(tǒng)一的管理事項所制定的標準。它的對象是管理技術事項,即“事”。它是為合理地組織、利用和發(fā)展生產力,正確處理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中的相互關系,以及行政和經濟管理機構行使其計劃、監(jiān)督、指揮控制等管理職能而制定的準則。它是組織和管理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和
43、手段。(3)工作標準是針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xié)調統(tǒng)一的工作事項所制定的標準。它的對象是“人”的工作、作業(yè)、操作或服務程序和方法。由于工作標準是“人”的行為準則和工作質量的基本依據,目前主要由企事業(yè)自行制定,它包括管理、操作和服務崗位職工的崗位職責、工作程序、工作內容與要求、工作質量考核等方面的標準。體現(xiàn)了某一工作崗位上相應的技術要求和管理要求。當然,在企業(yè)標準體系中技術標準是企業(yè)標準體系的主體。3、企業(yè)標準化所謂企業(yè)標準化是指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以搞好生產、管理、技術和營銷等各項工作為主要內容,制定、貫徹實施和管理維護標準的一種有組織的活動。企業(yè)標準化是一切標準化的支柱和基礎,搞好企業(yè)標準化對
44、于提高企業(yè)質量管理水平也有重要意義。日本的全面質量管理和標準化專家石川馨教授等人根據日本多年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經驗教訓,明確地提出:企業(yè)要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首先就要搞好企業(yè)標準化。原蘇聯(lián)質量管理專家杜亞爾紐克等人也認為,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制定的企業(yè)標準質量。企業(yè)標準化是質量管理的支柱,沒有標準化這個堅實的基礎,質量管理大廈是絕對不可能建立起來的。(1)企業(yè)技術標準。企業(yè)技術標準是對企業(yè)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技術事項所制定的標準。企業(yè)技術標準體系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與質量有關的技術標準,包括原材料、產品設計、工藝、設備、檢驗等技術標準,另一部分是安全、衛(wèi)生、能
45、源、環(huán)保定額等技術標準。企業(yè)技術標準的表現(xiàn)形式有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工藝卡、工序卡、守則、操作卡、作用指導書等。(2)企業(yè)管理標準。企業(yè)管理標準是企業(yè)標準化中需要協(xié)調統(tǒng)一的管理事項所制定的標準。企業(yè)管理標準主要針對營銷、設計、采購、工藝、生產、檢驗、能源、安全、衛(wèi)生、環(huán)保等管理中的與實施技術標準有關的管理事項。企業(yè)管理標準的表現(xiàn)形式有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管理規(guī)范及管理制度等。(3)企業(yè)工作標準。企業(yè)工作標準是按崗位制定的有關工作質量的標準。企業(yè)應該把每個工作崗位上一些穩(wěn)定的重復工作事項制定成工作標準。編寫企業(yè)崗位標準時,要充分體現(xiàn)崗位上應實施的基礎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及管理制度,并作出明確的
46、規(guī)定。企業(yè)標準化工作是企業(yè)科學管理的基礎,其基本任務是執(zhí)行國家有關標準化的法律、法規(guī),實施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和地方標準,制定和實施企業(yè)標準,建立和健全企業(yè)標準體系并使之正常、有效運行。對各種標準的貫徹實施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F(xiàn)代質量管理更加強調標準化管理。例如,日本的全面質量管理,實質上就是企業(yè)的全面標準化管理,產品的質量標準即產品的性能、壽命、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指標就是企業(yè)管理目標在質量方面的具體化和定量化。它為企業(yè)的技術管理、生產管理、物資管理、設備管理等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可靠的有法律效力的依據,同時也為質量管理提供了目標。原材料、燃料、動力、配套產品、外購件、工藝工裝標準等是對企業(yè)產品質
47、量的穩(wěn)定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它們的標準化,使企業(yè)內各分系統(tǒng)之間建立了技術統(tǒng)一性,保證了整個企業(yè)質量管理系統(tǒng)的功能最佳。至于企業(yè)內各種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的實施,既是為了確保企業(yè)的工作質量,也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標準的順利實施。因此,只有當企業(yè)的標準化系統(tǒng)處于穩(wěn)定運行時,企業(yè)的質量保證體系才可能建立和穩(wěn)定。因為企業(yè)標準化在縱向上,把原材料一生產一銷售服務的整個質量管理程序銜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橫向上,把計劃、技術、生產、物資管理方面工作協(xié)調在一起,確保產品質量目標的實現(xiàn)。質量教育與培訓質量人才的形成絕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靠堅持不懈的質量培訓與教育。如美國質量管理協(xié)會設有一個專門從事質
48、量教育培訓的機構教育培訓學院。這個教育培訓學院經常與各高等院校及高級中學合作,利用學校作基地,開展各類培訓班,從質量管理的基礎理論到提高質量技巧的培養(yǎng)及可靠性理論等,廣泛開展質量教育。社會上還有各種培訓與咨詢公司也開展質量管理培訓教育,從而組成一個縱橫交錯、多層次的質量教育網,為美國質量管理工作的廣泛深入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日本更是始終抓住質量教育不放。在日本企業(y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時,首先是從對全體經營者及管理干部進行質量管理教育,接著是對現(xiàn)場職工進行質量教育。這種以質量管理教育為主的管理技術教育,是日本產品暢銷世界的重要原因。另外,日本規(guī)格協(xié)會每年舉辦的標準化培訓班,也同時講授了質量管理課程
49、,使標準化教育與質量管理教育有機結合,融為一體。1、質量教育與培訓的主要內容全面質量管理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推行全面質量管理,自始至終要進行質量教育工作,通過教育做好三個方面的質量教育工作。首先,是“質量第一”的質量意識教育和質量法制教育;其次,是質量管理技術知識的普及宣傳和教育;再次,是崗位業(yè)務技能教育與培訓。三者都能有效地推行質量管理,是保證與提高產品質量所必不可少的基礎。(1)質量意識教育。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首先要強化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使員工對質量活動有積極的態(tài)度。領導的質量意識直接關系到企業(yè)質量管理的成敗,最高管理者應理解質量對提高公司效益的重要意義,并了解如何通過身體力行的領導創(chuàng)造使員
50、工積極參與的工作環(huán)境,提高公司的效率和效益;員工應明確本職工作對質量的影響和貢獻,知道如何為實現(xiàn)質量目標而工作。質量意識教育的內容包括質量的概念,質量法律、法規(guī),質量對組織、員工和社會的意義和作用,質量責任等。(2)質量管理知識與方法培訓。知識培訓是質量管理培訓內容的主體,組織應在識別培訓需要的基礎上,本著分層施教的原則,對所有從事與質量有關工作的員工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質量管理知識,包括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質量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等的培訓。如對最高管理層培訓內容應以質量法律法規(guī)、經營理念,決策方法等為主,使其重點掌握質量管理理論和原則,了解領導責任和質量管理各職能的活動,以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協(xié)調;管理
51、人員和技術人員培訓內容應注重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使其掌握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提高質量領域的工作效率,通過改進質量提高經濟效益;而一線員工培訓內容重點則以本崗位開展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活動所需的質量管理技術知識為主。(3)專業(yè)技能培訓。專業(yè)技能是指直接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所需的專業(yè)技術和操作技能。由于各崗位人員的技術與技能水平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因此,專業(yè)技能培訓是質量管理培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技術人員,主要應進行專業(yè)技術的更新和補充,學習新方法,掌握新技術;對一線工人,應加強基礎技術訓練,熟悉產品特性和工藝,不斷提高操作水平;對于領導人員,除了應熟悉專業(yè)技術外,還應掌握管理技能
52、。從而全體員工不斷提高業(yè)務工作能力,保證與提高產品質量。2、質量教育和培訓的基本要求要做好質量教育和培訓工作,除了最高管理者真正認識到質量教育和培訓的重要意義并給予足夠的重視之外,還必須注意識別培訓需要、提供適宜的培訓方法和評價培訓有效性等。(1)培訓需求的識別。識別培訓需求可從三個方面入手。領導者的目標并不僅僅是找出并記錄員工的失誤和錯誤,更重要的是找出出錯的原因并加以解決,以幫助員工比較輕松且更好地完成工作。這就是高級管理層人員的任務。如果不能很清楚地理解高級管理層人員對質量的要求、所制定的目標及所做的努力,那么該組織也很難成為一個以質量為主的組織。培訓中級管理人員,讓他們明白怎樣實施質量
53、保障程序,中級管理層人員需要接受培訓的一個方面就是培養(yǎng)團隊意識。這就意味著中級管理者應該學會如何分配有一定項目的團隊的任務及與他們一起合作,來提高工藝過程或者是解決問題。應該培訓中級管理者,讓他們知道如何當一個教練、推進者及有效利用信息資源,而不是讓他們成為質量進程的直接監(jiān)督者。質量由做實際工作的員工來實施,管理者就有可能需要提供方法、條件和設備,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對質量保證作出貢獻。質量保證始于生產第一線的員工。對于操作人員,為了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重要的是擁有必要的工具、培訓的機會及充實自己的信念來充分認識到自己要完成的任務。(2)提供適宜的培訓方法。質量教育培訓的對象是組織全體人員,質量意
54、識教育對于各種層次的對象都是一項長期性的、經常性的教育內容。此外,由于行業(yè)不同,各類人員的工作性質不同,除集中培訓、課堂教學外,還可以有帶教實習、專題討論、現(xiàn)場觀摩等多種形式。培訓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如到教育機構尋求幫助,參加專業(yè)協(xié)會、培訓機構舉辦的培訓及會議、研討等活動,利用書刊、網絡自學等。(3)評價培訓效果的有效性。培訓的有效性體現(xiàn)在人員意識和能力的提高上。培訓實施過程或實施之后,應采取適當措施檢驗培訓效果。具體的評價方式有:參與培訓者的自我評價,培訓者的訓后評價,管理者的跟蹤評價等。人們從事質量活動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但其行為是要受環(huán)境條件和心理因素影響和制約的。俗話說:“近朱者赤
55、,近墨者黑”,這是說,人的思想與行為要受到環(huán)境條件的嚴重影響。又說:“身居鬧市,一塵不染”,這又是說,在同樣的“鬧市”環(huán)境中,由于個人的內在心理素質不同,可以產生不同的行為。心理素質好的人仍可保持“一塵不染”的高尚品格。因此,既要通過質量培訓與教育提高人的質量意識和質量技術水平,也要充分重視社會的和企業(yè)的質量文化建設,造就良好的質量工作氛圍。尤其在企業(yè),質量文化是企業(y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明確的“質量第一,服務第一,用戶第一”的質量精神和職業(yè)道德觀念,沒有先進的質量標準、嚴明的質量紀律和獎優(yōu)罰劣的質量制度,就絕不可能造就一流的企業(yè)、一流的產品。服務與服務業(yè)有關服務的概念最初源于經濟學領域。2
56、0世紀70年代初期,服務業(yè)的發(fā)展迫使學術界開始注重對服務的研究。由于服務的范圍太廣,很難精確界定其內容,本書采用被普遍接受的ISO9000族質量管理標準中的相關術語。1、服務的定義服務是在供方和顧客接觸面上需要完成的至少一項活動的結果,并且通常是無形的。服務的提供可涉及,例如:注1:在顧客提供的有形產品(如維修的汽車)上所完成的活動;注2:在顧客提供的無形產品(如對退稅準備所需的收入聲明)上所完成的活動;注3:無形產品的交付(如知識的傳授);注4:為顧客創(chuàng)造氛圍(如在賓館和飯店)??梢钥闯?,“服務”是不直接生產制成品的經濟活動。服務是伴隨著供方與顧客之間的接觸而產生的無形產品。服務可以是對屬于
57、顧客的有形或無形產品所施加的活動,如修理業(yè);也可以是有形產品或無形產品的提供,前者如運輸,后者如教育機構的培訓、教學;還可以是某種氣氛或感覺的創(chuàng)造,如賓館等。因此,理解服務的含義需要把握好如下幾個方面。(1)服務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顧客的需要。顧客的需要是指顧客對服務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包括當前的和期望達到的需求。顧客的需要處在不斷地變化和發(fā)展之中,所以,應不斷地改善服務,以適應和滿足顧客的需要。(2)服務的條件是必須與顧客接觸。這是服務和其他類型產品之間最顯著、最本質的區(qū)別。供方與顧客之間的接觸,可以是人員的,也可以是貨物的。按接觸對象的不同,可以將供方與顧客的接觸形式分為:人與人的接觸服
58、務,如商場里的銷售過程、律師的咨詢過程等;人與物的接觸服務,如家用電器的修理過程;物與人的接觸過程,如銀行的自動柜員機服務、自動售貨機販賣服務等;物與物的接觸過程,如使用自動洗車裝置洗車的過程。在服務的定義中強調了服務的實質和基礎就在于與顧客的互動活動過程,其內涵就是說服務是針對顧客的需要來說的,服務必須以顧客為核心。在理解服務的定義時必須樹立顧客至上的觀念。(3)服務的內容就是供方與顧客接觸的活動和所產生的結果。供方內部的活動是指供方內部的經營管理活動,通常又被稱為“服務提供”(提供某項服務所必需的供方活動)。服務產生于人、設備、機器與顧客之間互動關系的有機聯(lián)系,并由此形成一定的活動過程,這
59、就是服務。如營業(yè)員與顧客之間買賣貨物這樣一個過程,是由迎客、接待、成交、送客各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的,這樣的活動即體現(xiàn)為服務。結果是活動的體現(xiàn),是過程的體現(xiàn)。因此,服務不僅是最終的結果,而且包括提供服務的活動或提供服務的過程。(4)服務有時是與有形產品的制造和供應結合在一起、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有形產品是指物質狀態(tài)的產品,如電冰箱、食品、洗滌劑等。如果仔細思考一下“服務”這種特殊的產品,就會發(fā)現(xiàn)它一般是和有形部分產品相聯(lián)系的。如就醫(yī)院而言,病人要求醫(yī)院治好病,這是醫(yī)院提供服務的無形部分,而治病時藥物、手術等方面的開銷當然就是所說的有形部分。同樣,在學校上課,學生獲得知識(無形產品的交付),這是學校提供服務的無
60、形部分,而其支持部分,即在教課過程中提供的課本、教室、桌椅等教學用具,則是有形物。此外,如果你在餐館就餐,那么餐館提供的“廚藝”、歡快和諧的氣氛等就屬于無形部分(為顧客創(chuàng)造氛圍),而飯菜則是服務的有形部分支持部分,存在一個“生產”飯菜的烹調過程。一方面,有形產品產出組織的銷售及售后服務本身就是一種服務,從商品流通角度來看產出組織、服務組織和顧客形成了一個大的循環(huán)。另一方面,服務組織本身常常需要有形產品的支持來達到服務的目的,如商場所采購的商品的質量、品種、檔次、價格在商場的服務提供中是占據絕對重要的位置的,能否讓顧客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是衡量商場服務水平的首要標準。2、服務的特征與硬件和流程性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股權抵押借款合同樣本
- 產品授權代理合同實施細則
- 2025年別墅設計與建造合作協(xié)議模板
- 上海市新車購銷合同模板
- 2025年倉儲設施融資租賃合同
- 個人租住合同提前終止范本
- 個人墊付貨款合同書模板
- 中小企業(yè)互惠借款合同
- 個人二手房交易合同范本詳解
- 銀行業(yè)務能力提升委托培訓協(xié)議
- 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 含答案)
- Unit 1 Nice boys and girls【知識精研】-一年級英語下學期(人教PEP版一起)
- 2024年高考數學(理)試卷(全國甲卷)(空白卷)
- 2024版CSCO胰腺癌診療指南解讀課件
- 《應急管理行政執(zhí)法人員依法履職管理規(guī)定》知識培訓
- 2024年黑龍江農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
- 合同簽訂執(zhí)行風險管控培訓
- DB43-T 3022-2024黃柏栽培技術規(guī)程
- 【壓縮式落葉清掃機設計(論文)6900字】
- 水利水電工程工地試驗室建設導則(征求意見稿)
- 成人失禁相關性皮炎的預防與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