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東北鐵路通道登莊段工務工程設計工作總結報告X_第1頁
東北東北鐵路通道登莊段工務工程設計工作總結報告X_第2頁
東北東北鐵路通道登莊段工務工程設計工作總結報告X_第3頁
東北東北鐵路通道登莊段工務工程設計工作總結報告X_第4頁
東北東北鐵路通道登莊段工務工程設計工作總結報告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改建鐵路東北東部鐵路通道登沙河至莊河段改造工程花園口(含)至莊河西(不含)設計工作總結報告(工務工程)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七月目錄工務工程設計工作總結報告主要設計依據項目建議書批復2010年 3月,原鐵道部、遼寧省關于東北東部鐵路通道登沙河至莊河段改造工程 項目建議書的批復 (鐵計函 2010303 號)??尚行匝芯繄蟾媾鷱?010年 3月,原鐵道部、遼寧省關于東北東部鐵路通道登沙河至莊河段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 (鐵計函 20101343 號)。初步設計批復2010年 12 月,原鐵道部、遼寧省關于東北東部鐵路通道登沙河至莊河段改造工 程初步設計的批復 (鐵鑒函 2

2、0101781 號)。主要技術標準原鐵道部、遼寧?。ㄨF鑒函 20101781 號)對登沙河至莊河段改造工程初步設計批 復的主要技術標準為:鐵路等級: I 級。正線數目:雙線。最小曲線半徑:區(qū)間一般地段 3500米,困難地段 2800 米。限制坡度: 6。牽引種類:電力。機車類型:動車組、 SS9,HXD系列。到發(fā)線有效長度: 850 米、部分 1050 米。閉塞方式:自動閉塞主要工程內容及設計說明驗收范圍及主要工程內容丹大 K126+090K151+538,全長 25.448 公里區(qū)段范圍內工務工程。線路的地理位置和徑路登沙河至莊河段改造工程 K126+090K151+538 位于遼寧省東南部

3、花園口經濟開發(fā) 區(qū)及莊河市境內。線路起自花園口站前,經花園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及莊河止于莊河西站 前,正線全長 25.448km。自然特征地形地貌線路位于遼寧南部地區(qū),穿越遼東半島,地貌單元可分為剝蝕丘陵、沖洪積平原, 地形北高南低,微向海岸傾斜。丘陵區(qū)沖溝發(fā)育,多呈雞爪形,丘陵多為渾圓狀低丘, 呈孤狀巖島,植被茂密;山前沖積平原谷寬、平坦開闊。其中K126+090 K128+700為剝蝕丘陵, K128+700K136+400 丘前沖洪積平原, K136+400DK142+000剝蝕丘陵, K142+000 K145+700丘前沖洪積平原, K145+700DK151+538剝蝕丘陵。河流水系沿

4、線暖濕多雨, 水量充沛, 水力資源豐富。 沿線河流較多, 遼南主要河流有登沙河、 水河、沙河、碧流河、莊河等,均單獨入黃海,受季節(jié)性控制,平時河水流量不大,雨 季流量較大。氣象特征線路所經地區(qū)屬暖溫帶,區(qū)內降雨較多,氣候濕潤,冬冷夏熱、少嚴寒、無酷暑, 冬春兩季多風,蒸發(fā)量大。按對鐵路工程影響的氣候分區(qū):莊河屬于寒冷地區(qū)地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18306-2001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及地震安 全性評價報告,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具體劃分如下:K126+090K139+0000.10g(度)K139+000K151+5380.05g(度)地層巖性及地質構造沿線出露有新生界 (Kz) 、中生

5、界(Mz) 、古生界(Pz) 、元古界(Pt) 、太古界(Ar) 的地 層,局部侵入燕山期( 5)花崗巖。新建鐵路所在的大地構造位置, 位于一級構造單元中朝準地臺的南部之膠遼臺隆之 復州臺陷城子坦斷塊內,區(qū)域內總體較穩(wěn)定,區(qū)內褶皺不發(fā)育,但斷裂構造十分發(fā)育, 特別是北東、北北東向、東西向、南北向的斷裂較密集。自印支運動晚期開始,地臺區(qū)進入了重新活動時期,印支運動使地臺蓋層發(fā)生褶皺 形成了臺褶帶。在此基礎上,早白堊世末期的燕山運動,使臺褶帶進一步復雜化,形成 了一系列北北東北東向的斷裂和斷陷盆地。與此同時,伴隨有大量的火山噴發(fā)和酸性 巖侵入,形成了隆、坳相間的構造格局。自始新世起,裂陷作用使原來

6、已有的斷裂重新 活動和解體,從而進入了強烈斷塊差異分化的構造演化時期。線路線路平面設計曲線半徑設計線路平面的曲線半徑應因地制宜合理選用, 曲線半徑宜采用下列數值: 12000 、 10000、8000、7000、6500、6000、5000m、4500、4000、3500、3000、2800,必要時也 可采用上列半徑間 100m整倍數的曲線半徑。正線共設置 * 曲線,曲線總長度為 * km,占線路長度的 * ,展線系數為 *表 3.5.1-1 正線曲線半徑統(tǒng)計分析表曲線半徑( m)曲線個數(個)曲線長度( km)占全部曲線長 度的比重()占線路長度的比重()2800R550068.71077.

7、4234.235500 R 22.54022.589.9812000R=120000000合計811.2510044.21緩和曲線線型及長度的選用標準直線與圓曲線間應采用緩和曲線連接。緩和曲線應采用三次拋物線型。區(qū)間正線緩和曲線長度應根據曲線半徑、行車速度,結合地形條件、工程情況分別 按下列標準選用,有條件時宜選用表中推薦長度的緩和曲線表 3.5.1-2 緩和曲線長度表曲線半徑一般長度最小長度120005050100007060800090807000908060001201005000160140450018016040002001803500250220300029026028003202

8、803.5.1.3 線間距區(qū)間正線線路一般按線間距不變的并行雙線設計,曲線地段以左線(下行線)為基 準,右線設計為左線的同心圓。區(qū)間正線按 4.4m線間距設計, 曲線地段線間距考慮加寬, 橋梁、隧道同 區(qū)間正線線間距。站內正線間距一般為 5m;特殊情況根據車站布置確定。本線與新建普速鐵路、既有鐵路并行地段線間距不應小于 5.3m。當線間 設置接觸網桿柱等設備時,最小線間距應根據有關技術條件綜合研究確定。夾直線和圓曲線最小長度兩相鄰曲線間夾直線和兩緩和曲線間圓曲線宜采用較長的長度,困難條件下,最小 長度不得小于 140m;特殊困難條件下,經技術經濟比選后方可采用不小于 100m的最小 長度。區(qū)間

9、正線上道岔兩端基本軌的接頭以外的直線段長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區(qū)間渡線及聯(lián)絡線等出岔地段,一般不應小于 100m,困難條件下不宜小 于 70m。車站兩端不宜小于 70m,困難條件下不得小于 30m。其它地段平面設計采用連續(xù)梁、鋼梁及較大跨度橋梁宜設在直線上,困難條件下,經技術 經濟比選,也可設在曲線上,但宜采用較大的曲線半徑。車站應設在直線上。困難條件下,經技術經濟比選,可設在曲線上,但 站內正線最小曲線半徑應結合設計速度合理確定。本次設計花園口車站位于直線上。線路縱斷面設計線路最大坡度登沙河至莊河區(qū)間客貨共線地段正線限制坡度采用 6。正線縱斷面坡度使用情況 詳見下表。表 3.5.2-1 正線坡度

10、統(tǒng)計表坡度段落0i44i 66i處數5130長度( km)6.99418.4540占總長百分比27.4872.520最小坡段長度區(qū)間正線宜設計為較長的坡段,最小坡段長度一般不小于 600 m,個別 最小坡段長度不應小于 400m。跨線列車聯(lián)絡線最小坡段長度,根據其設計速度,參照相應速度標準 的設計規(guī)范或暫行規(guī)定執(zhí)行。3.5.2.3 相鄰坡段最大坡度差正線相鄰坡段坡度差一般不大于 10,困難條件下不大于 12。豎曲線的設置豎曲線的設置條件(1)區(qū)間正線設計速度 160V200km/h 區(qū)段,當相鄰坡段坡度差大于或等于 1 時采用豎曲線連接。(2)豎曲線與豎曲線、緩和曲線、道岔均不重疊設置。(3)

11、豎曲線與平面圓曲線不宜重疊設置,困難條件下,豎曲線可與常用半徑的圓 曲線重疊設置,特殊困難條件下經技術經濟比選,豎曲線可與最小半徑的圓曲線重疊設 置。豎曲線類型及半徑的選用原則正線豎曲線采用圓曲線型豎曲線,最小豎曲線半徑 15000m。坡度折減正線、跨線列車聯(lián)絡線平面曲線阻力和隧道阻力的坡度折減按現(xiàn)行標準鐵路線路 設計規(guī)范(GB50090-2006)第 3.2.5 條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平立交道設置要求及沿線路肩控制高程區(qū)間正線全線采用全封閉,凡與本線交叉的公(道)路均按立交設計。本線跨既有電氣化鐵路按照既有線的設計速度及性質確定, 跨一般鐵路及遠期有電 化可能的鐵路凈高一般按 6.55m?設計;

12、跨時速 160km/h 以上鐵路凈高一般按 7.25m?設 計;跨遠期有雙層集裝箱規(guī)劃的鐵路凈高一般按 7.56m?設計,時速為 200km/h的按 7.96m 考慮。遠期無電化可能的鐵路按 5.5m 設計。等級公路行車道部分立交凈高一般為 4.0 5.0m;鄉(xiāng)村道路立交凈高不宜低于 3.0 4.0m??缭奖揪€的鐵路或公(道)路,凈高一般不小于 7.5m,困難情況下需經檢算確定 利用既有立交橋(高速線在下)的困難條件下,經技術經濟比選和審查批準,可采用較 低凈高。全線控制高程要求跨越排洪河道的特大橋和大中橋的橋頭路基,水庫和濱河地段,行洪、滯洪區(qū)的浸 水路堤,其路肩高程應按現(xiàn)行設計規(guī)范結合國家

13、防洪標準設計。其它縱斷面設計說明一般橋梁及高架線路上縱斷面標準同一般線路標準。采用連續(xù)梁、鋼梁 及較大跨度橋梁上線路縱斷面設計應滿足橋梁設計技術要求。 跨越通航河流的橋梁地段 縱斷面設計除滿足水文條件、橋梁結構要求外,還應滿足通航凈空的要求。路塹地段線路縱坡不宜小于 2。正線兩線并行在共同路基上時,兩線軌面高程應按等高設計。鐵路防護樁當公(道)路與鐵路并行且公(道)路路面標高高于鐵路或低于鐵路但在 1.5m 以 內時,在公(道)路、鐵路之間適宜位置設置剛性防護設施;當公路跨越鐵路時,應在 跨線橋兩端設置延長剛性防護設施,延長長度應自軌道中心向外 40m以上。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qū)根據鐵路安全管理條

14、例鐵路兩側設安全保護區(qū),埋設安全保護區(qū)標樁并按規(guī)定 設置安全保護標志。安全保護區(qū)范圍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qū)的范圍從鐵路路堤坡腳、 路塹坡頂或橋梁外側起向外的距離分 別為:城市市區(qū)不少于 10 米;城市郊區(qū)居民居住區(qū)不少于 12米;村鎮(zhèn)居民居住區(qū)不少 于 15 米;其他地區(qū)不少于 20 米。安全保護區(qū)標樁鐵路安全保護區(qū)標樁分為 A、B 兩種類型。A 型標樁(基本型),沿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qū)邊界每 200m左右設置一個,標樁應在 鐵路線路兩側按規(guī)定距離相錯設置。B型標樁(輔助型),適用于人員活動頻繁地段道口、公鐵立交橋附近醒目地點、民 居附近和人身傷害事故多發(fā)地段的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qū)邊界設置。安全保護區(qū)

15、標志鐵路沿線應按規(guī)定設置線路安全保護標志。 安全保護標志按每 500m左右設置一處, 并于線路兩側交錯設置。防護柵欄全線路基地段、隧道出入口、橋頭椎體、涵洞以及橋梁墩高小于 3.0m 易攀爬的低 矮橋墩采用 2.2m 高鋼筋混凝土防護柵欄加 0.5m 刺絲滾籠防護柵欄進行封閉。平原微丘及村鎮(zhèn)附近橋梁墩高大于 3m地段旱橋橋下采用 1.8m 高鋼筋混凝土立柱金 屬網片防護柵欄進行封閉。3.6 軌道軌道類型及鋪設精度軌道類型 正線軌道按重型有砟軌道標準設計,一次鋪設跨區(qū)間無縫線路。軌道鋪設精度(1)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應符合表 3-2-1 的規(guī)定。表 3-2-1 焊接接頭平直度( mm/m)項目正線

16、( =200km/h)相關線( 120km/h)軌頂面+0.3/0+0.3/0軌頭內側工作面+0.3/0+0.3/-0.3軌底面+0.3/0+0.5/02)軌道鋪設精度標準符合表表 3-2-2 的規(guī)定表 3-2-2 線路有砟軌道靜態(tài)平順度( mm)項目高低(mm)軌向(mm)水平(mm)扭曲(基長 6.25m)(mm)軌距(mm)正線( =200km/h)3333+2/-2測量弦長( m)103)道床狀態(tài)參數指標符合表 3-2-3 的規(guī)定表 3-2-3 道床狀態(tài)參數指標(平均值)速度及枕型指標V=200km/hV120km/hIIIIIIII道床橫向阻力 (KN/枕)10109道床縱向阻力(

17、KN/枕)121210枕下道床支撐剛度( KN/mm)10010070枕下道床密度( g/cm3)1.71.71.73.6.2 軌道采用標準鋼軌正線采用 60kg/m、 100m定尺長 U75V無螺栓孔新軌(圖號: TB2341.3-93 ),跨區(qū)間 無縫線路。按信號專業(yè)要求設置膠接絕緣鋼軌,膠接絕緣鋼軌與相鄰鋼軌同軌型、同鋼種,此 外還應滿足膠接絕緣鋼軌技術條件 (TB/T2975)的規(guī)定。軌枕及扣件(1)區(qū)間正線上鋪設 2.6m長的 a 型有擋肩混凝土軌枕(圖號:專線 3393),每 公里鋪設 1667根。橋梁地段采用新型有擋肩混凝土橋枕(圖號: 專線 3448),每公里 鋪設 1667根

18、。鋪設小阻力扣件地段采用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橋枕 (圖號:專線 3542)(2)采用 ZPW-2000自動閉塞地段,每一補償電容處根據信號專業(yè)要求采用 1 根電 容枕;每一電氣絕緣節(jié)處采用 3 根電氣絕緣節(jié)專用枕。絕緣接頭地段采用 a型電容枕 (代碼 aD)和 a 型電氣絕緣節(jié)專用枕(代碼 aZ)。(3)扣件采用彈條型扣件(圖號:專線 3351),連續(xù)梁經檢算需設小阻力扣件地 段,采用彈條 V 型小阻力扣件(圖號:研線 0602),X3型彈條和復合墊板。小阻力扣件 設置地段見下表 3-3-1 :表 3-3-1 小阻力扣件鋪設地段表橋名連續(xù)梁 (m)小阻力扣件始點小阻力扣件終點設置長度(m)花園

19、口一號路特大橋40.8+64+40.8改DK133+046.43改 DK133+110.4364注:小阻力扣件為彈條型扣件 ( 圖號:研線 0602) ,其配套軌枕為 qc 型預應力混凝 土橋枕 ( 圖號:專線 3452)。(4)軌下采用 60-10-17 型橡膠墊板,靜剛度為 5580kN/mm。道床(1)道床材料:正線軌道采用單層碎石道床,道砟材料應符合鐵路碎石道砟 (TB/T2140)中一級道砟標準。道砟上道前必須清洗,清潔度應符合有關要求。(2)道床寬度及厚度:土質路基道床厚 30cm;硬質巖石路基、橋梁、隧道內道床 厚 35cm。單線道床頂面寬度為 3.5m,曲線半徑小于 800m,

20、曲線外側道床頂面寬度應增 加 0.1m。(3)道床邊坡:軌道道床邊坡坡度采用 1:1.75 ,無縫線路軌道砟肩應使用碎石道 砟,堆高 15cm,堆高道砟邊坡坡度應采用 1:1.75 。(4)橋上線路兩側砟肩至擋砟墻間以道砟填平。隧道內道床砟肩至邊墻間以道砟 填平。(5)道床頂面與軌枕中部頂面平齊;橋枕地段道床頂面低于軌枕承軌面3cm。軌道結構高度軌道結構設計高度如下表 3-3-2 (內軌軌頂面至支承層底面) 。表 3-3-2 正線重型軌道標準及高度序號 項 目類型高 度( m)土質路堤土質路塹硬質巖石路塹、橋梁、隧雙線道內1鋼軌60kg/m0.1760.1762墊板橡膠墊板0.0100.010

21、3軌枕IIIa 型有擋肩0.23230.23234道床單層0.3000.3505路拱0.18400.18806軌道0.90230.95633.6.3 軌道附屬設備和常備材料軌道附屬設備(1)防爬設備鋪設鋼筋混凝土軌枕地段采用彈性扣件,不安裝防爬設備。(2)線路標志1)線路基樁正線設置線路基樁, 直線地段 100m、曲線地段 20m,曲線上的直緩、 緩圓、曲中、 圓緩、緩直點、變坡點、豎曲線起終點均增設一個。其中豎曲線與平面曲線重合地段不 重疊設置。線路基樁設置在列車運行方向左側路肩上,距鋼軌頭部外側的距離不得小于 2.5m?;鶚兜臏y設精度與線路的測量精度相同。2)位移觀測樁線路區(qū)間按單元軌節(jié)設

22、置位移觀測樁,設置方式如下:跨區(qū)間無縫線路按單元軌節(jié)等距離設置位移觀測樁,樁間距離不宜大于500m; 表示位移觀測樁, 表示單元軌節(jié)始端或是終端 當單元軌節(jié)長度不足 500m整數倍時,可適當調整樁間距離。單元軌節(jié)位移觀測樁可按 圖 3-4-1 設置。圖 3-4-1 單元軌節(jié)位移觀測樁的設置圖跨區(qū)間無縫線路每組道岔應設置 5 對位移觀測樁,在道岔前、道岔后、限位器、 距離道岔前后 50m處各設 1 對位移觀測樁。多組焊聯(lián)道岔位移觀測樁位置與單組道岔基 本相同。位移觀測樁可按圖 3-4-2 及圖 3-4-3 設置。圖 3-4-2 單組道岔位移觀測樁的設置圖圖 3-4-3 多組道岔位移觀測樁的設置圖

23、跨區(qū)間無縫線路及普通無縫線路應在長軌條起始點、距離起始點100m位置各設 置 1 對位移觀測樁。普通無縫線路軌條長度不大于 1200m時,應設置 5 對觀測樁,觀測樁可按圖 3-4-4 設置。軌條長度大于 1200m時,應適當增設位移觀測樁,但樁間距離不應大于 500m。單元軌節(jié)長度L單位:m圖 3-4-3 普通無縫線路位移觀測樁的設置圖位移觀測樁應牢固穩(wěn)定,有條件時可與線路基樁合并設置,或設置在線路兩側的 固定構筑物上。3)線路標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設置下列線路標志:公里標,半公里標,平面曲線標,圓曲線、緩和曲線標,橋 梁標,坡度標,用地界標、領工區(qū)及養(yǎng)路工區(qū)界標等。線路標志的有關規(guī)定 線路標

24、志(用地界標、位移觀測樁除外)應設在線路計算里程方向的左側。 線路標志設在距鋼軌頭部外側不小于 2m 處。高度不超過鋼軌頂面的標志,設在 距鋼軌頭部外側不小于 1.35m 處。 用地界標應設在鐵路兩側用地界上,直線上每 200m、曲線上每 40m、地界轉角 處及緩和曲線起訖點相應處均應埋設用地界標。 線路標志采用反光標志,并符合線路及信號標志 ( TB/T2493)的規(guī)定。標志 的種類及安裝辦法按鐵路線路標志圖集通線( 2010)8024-I 辦理。常備材料(1)正線及相關線軌道常備材料數量按表 3-4-2 執(zhí)行:表 3-4-2 有砟軌道常備材料數量序號材料名稱備料數量1混凝土枕(橋枕單列)每

25、單線千米 2 根2電容枕每工區(qū) 4 根3扣件及其墊板每單線千米 5 套4斷軌急救器每工區(qū) 6 套,每套含急救器 6 個、臌包夾板1對525m無孔軌每工區(qū) 6 根66m有孔短軌每工區(qū) 2 根76.25m有孔膠接絕緣軌每工區(qū) 2 根8現(xiàn)場膠接絕緣夾板及絕緣材料每工區(qū) 2 套9接頭螺栓及墊圈每工區(qū) 36 套10接頭夾板每工區(qū) 24 塊11絕緣軌距桿每工區(qū) 50 套3.7 路基路基工程概況路基長度 16.93km。路基工點 32 個,路基個別設計工點主要類型有軟土及松軟地基 路堤 4 處, 3.16km;浸水及軟土路基 4 處,4.88km;路堤坡面防護 12處,5.45km;路 塹坡面防護 11 處

26、,3.39km;低路堤 1 處,0.05km。主要特點為: K127+000K140+000段中上部地層廣泛地分布了淤泥質黏性土。 軟土 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壓縮性等特性,并且分布范圍較大,局部軟土無硬殼。路基一般設計原則路基標準橫斷面形式路基面設計為三角形,由路基面中心向兩側設 4的橫向排水坡。曲線加寬時,路 基面仍保持三角形。路基面寬度丹大正線路基面寬度直線地段標準路基面寬度 (m)設計速度( km/h)雙線土質路堤路塹石質路塹V=200線間距 4.4m線間距 5m線間距 4.4m線間距 5m12.112.712.312.93.7.2.3 曲線地段路基面加寬區(qū)間單、雙線曲線地段的路基

27、面寬度,在曲線外側按表 2-3-4 的數值加寬,加寬值 在緩和曲線范圍內線性遞減。曲線地段路基面加寬值( m)行車速度曲線半徑 R ( m)路基面外側加寬值( m)80km/hR5000.5500mR6000.3600mR 18000.21800mR0.1100km/h600R8000.4800mR12000.31200mR40000.2R40000.1120km/hR8000.5800R12000.41200R16000.31600R50000.2R50000.1200km/h2800R35000.53500R60000.2路基邊坡路堤邊坡坡度填料類別邊坡高度 (m)邊坡坡度邊坡形式全部高度

28、上部高度下部高度全部坡度上部坡度下部坡度細粒土、易風化的軟塊石土20812-1:1.51:1.75折線型粗粒土(細砂、粉砂除外)、 漂石土、卵石土、碎石土、 不易風化的軟塊石土20128-1:1.51:1.75折線型路塹地段邊坡坡度根據工程地質、 水文地質條件、 土的性質、邊坡高度、 排水措施、 施工方法,結合自然穩(wěn)定山坡和人工邊坡及力學分析綜合確定?;步Y構型式、填料規(guī)格及壓實標準路堤基床結構形式基床厚度為 2.5m,其中基床表層厚度 0.6m;基床底層厚度 1.9m。基床填料規(guī)格及壓實標準路基基床表層采用級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層采用 A、B 組填料或改良土,其中基床 表層底面以下至凍結深度范

29、圍內,填筑非凍脹性 A、B 組填料(非凍脹填料要求細顆粒 含量小于 15,細砂不可用作路基填料) 。填料的最大粒徑在基床底層內不得大于 10cm?;脖韺討捎眉壟渌槭?,其材料規(guī)格及壓實標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碎石粒徑、級配及品質應符合鐵路碎石道床底碴 (TB/T2897)的有關規(guī)定。與上部道床道碴及下部填土之間的顆粒級配均應滿足 D154d85的要求。當級配碎石與填土之間不能滿足第 II 項要求時,基床表層可采用顆粒級配不 同的雙層結構,或在基床底層表面鋪設土工合成材料。當下部填土為化學改良土時,可不受 II 項規(guī)定限制。基床表層厚度及壓實標準填料厚度(m)壓實指標適用范圍地 基 系 數 K30

30、( Mpa/m)孔隙 率 n(%)級配砂礫石或級配碎石0.619018路堤級配砂礫石0.619018軟質巖、強風化硬質巖及土質路塹級配碎石0.519018軟質巖、強風化硬質巖及土質路塹中粗砂0.113018基床底層應采用 A、B 組填料或改良土,其中基床表層底面以下至凍結深度范圍內, 填筑非凍脹性 A,B 組填料(非凍脹填料要求細顆粒含量小于 15,細砂不可用作路基填 料。)填料的最大粒徑在基床底層內不得大于 10cm。基床底層壓實標準填料厚度(m)壓實指標細粒土砂類土、細礫土碎石類、粗礫土A、B組土及1.9地 基 系 數 K30(MPa/m)110120150改良土壓實系數 K0.95孔隙率

31、 n( %)2828注: K為重型擊實標準基床以下部位填料及壓實標準基床以下路堤填料應采用 A、B、C組填料或改良土,填料的最大粒徑在基床以下路 堤內不得大于 15cm。其壓實標準應符合表 2-3-9 的規(guī)定。當選用 C組填料中的細粒土、 粉砂和軟塊石時應采取隔水或加強邊坡防護等措施。填料及壓實標準填料壓實標準細粒土砂類土、細礫土碎石類、粗礫土A、B、C組填地基系數 K30(MPa/m)90110130料或改良土壓實系數 K0.9孔隙率 n(%)3131路基基床條件高度小于 2.5m的低路堤 , 其基床表層厚度范圍內天然地基的土質及其密 實度應滿足基床表層的要求。基床底層厚度范圍內天然地基的靜

32、力觸探比貫入阻力 Ps 值:正線及聯(lián)絡線級鐵路不得小于 1.5MPa;聯(lián)絡線級鐵路不得小于 1.2MPa;或天 然地基承載力 0: 正線及聯(lián)絡線級鐵路不得小于 0.18MPa;聯(lián)絡線級鐵路不得小于 0.15MPa,否則應翻挖碾壓、換填或改良、加固處理。路塹基床表層為不易風化硬質巖時不換填,巖石表面采用 C25混凝土找 平;對于易風化的軟質巖、強風化硬質巖及土質路塹,其基床表層應換填并滿足規(guī)范要 求,表層以下地基表面應作成向兩側 4%的排水坡, 基床底層厚度范圍內天然地基的靜力 觸探比貫入阻力 Ps 值:正線不得小于 1.5MPa;聯(lián)絡線級鐵路不得小于 1.2MPa;聯(lián)絡 線級鐵路不得小于 1.

33、0MPa;或天然地基承載力 0:正線不得小于 0.18MPa;聯(lián)絡線 級鐵路不得小于 0.15MPa;聯(lián)絡線級鐵路不得小于 0.12MPa,否則應翻挖碾壓、換 填或改良、加固處理。半填半挖路基,可通過調整挖方部分換填厚度減少與填方部分的強度及 剛度差異,換填厚度宜根據填方部分高度及地基條件確定。地基處理穩(wěn)定斜坡地面橫坡緩于 1:5時,清除草皮及植物根莖等腐殖物 , 旱地地表清除種植 土 0.3m,水田清表 0.5m。地面橫坡為 1: 5 1:2.5 時,原地面挖臺階,臺階寬度不小 于 2m;地面橫坡陡于 1:2.5 地段的陡坡路堤,其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不得小于 1.25 。否 則設置支擋結構或挖

34、大臺階等措施保證穩(wěn)定。路基穩(wěn)定及沉降控制標準路基考慮軌道及列車荷載時穩(wěn)定安全系數不小于 1.25 。正線路基的工后沉降量一般地段不大于 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 4cm/年橋臺臺尾過渡段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 8cm。護道寬度路堤坡腳外應設置不小于 2m寬的天然護道。過渡段設計路堤與橋臺連接處、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連接處、路塹與隧道連接處、路堤與路塹連 接處、半堤半塹地段由于路基剛度差異較大,均設置過渡段,以保證軌道平順過渡。路 橋、路涵過渡段采用倒梯形,并滿足防凍設計要求。過渡段地基需要加固時應考慮與相 鄰地段協(xié)調漸變。路橋過渡段過渡段路基基床表層摻入 5%水泥,基床表層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層填筑摻入

35、3%水泥 的級配碎石, 基床表層以下壓實標準應滿足地基系數 K30150MPa/m、動態(tài)變形模量 Evd 50MPa,孔隙率 n28。過渡段總長度 L=a+(H-h) n 且 20m式中 L 過渡段長度 (m) ;H 臺后路堤高度 (m) ;h 基床表層厚度 (m) ;a 常數(取 5m);n 采用常數 25。h級配碎石摻 5% 水泥基床表層基床底層 級配碎石摻 3% 水泥1:n基床以下路堤aLH路基面寬b4基床表層4基床底層11.0基床底層基床以下路堤基床以下路堤級配碎石摻 3% 水泥 - b= (路基面寬度 -線間距 -軌枕寬 -2) /2路橋過渡段示意圖路基與涵洞過渡段路堤與橫向結構物

36、(立交框構、 箱涵等)連接處,采用沿線路縱向倒梯形過渡形式, 過渡段設置應充分考慮與橫向結構物接觸區(qū)凍結影響范圍填料的防凍。 橫向結構物頂面 填土厚度不大于 1.0m 時,橫向結構物及兩側 20m范圍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應摻加 5%水泥 基床表層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層填筑摻入 3%水泥的級配碎石,壓實標準應滿足地基系數 K30150MPa/m、動態(tài)變形模量 Evd50MPa,孔隙率 n28。注:圖中 t 為最大凍結厚度,當 t11.0m)過渡段示意圖路堤與橫向結構物( h1.0m)過渡段示意圖路堤與路塹過渡段基床表層均為級配碎石填 5%水泥當路堤與路塹連接處為硬質巖石路塹時,在路塹一側沿原地面縱向設計

37、臺階,臺 階高度為 0.6m 左右。并應在路堤一側設置過渡段,如下示意圖,填料采用級配碎石摻入 3%水泥當路堤與路塹連接處為軟質巖石或土質路塹時,應先沿原地面縱向挖成1: 1.5的坡面后,再在 1:1.5 的坡面上設置臺階,臺階高度為 0.6m 左右,如下示意圖。開挖 回填部分的填料及壓實標準與路堤相同。半填半挖過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在靠山側的路基根據巖層情況換填 1.0 2.3m。過渡段的設置類似于 路堤路塹過渡段,硬質巖半填半挖過渡段采用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 摻 3%水泥填筑;土 質 及軟質巖路塹連接處過渡段采用縱橫向挖臺階回填與路堤相同填料設置。土質及軟質巖半填半挖路基橫斷面示意圖硬質巖半填半

38、挖路基橫斷面示意圖(地面線無風化層)路塹與隧道連接處隧道與土質、全風化與強風化巖石路塹間應在路塹基床范圍內設置過渡段,采用摻3水泥級配碎石漸變過渡、 長度不小于 20m,當路塹長度短于 20m時,按照實際長度設 置,并與路堤路塹過渡段相連。.4.0度 高 拱 仰 道 隧 同級配碎石摻 3水泥基床底層5.015.0兩橋之間、橋隧之間、兩隧之間的短路基宜采取適宜措施,平順過渡: 長度小于 40m時,表層以下填筑級配碎石摻 3%水泥;長度為 40 120m時,兩個倒梯形 相接,倒梯形范圍內填筑級配碎石摻 3%水泥。路塹側溝平臺的設計原則軟質巖層硬質巖層及土質路塹均應設置側溝平臺, 平臺寬度為 2.0

39、m。在土石分界處、 透水和不透水層交界面處,都應設置邊坡平臺,平臺寬度為2.0m。路基抗震設計對于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 0.1 g 路段,按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111-2006)進行設計。地震區(qū)的路堤填料符合下列規(guī)定I 優(yōu)先選用抗震穩(wěn)定性較好的填料,不采用粉砂、細砂作填料。II 路堤浸水部分的填料,選用水穩(wěn)性較好的滲水性土。不采用粉砂、細砂、中砂 作填料。在巖石和非液化土、非軟土地基上的路堤,邊坡高度大于表 2-3-10 規(guī) 定時,應將其邊坡坡率按現(xiàn)行鐵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放緩一級或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等加筋措施加固邊坡。路堤邊坡采取抗震措施的高度鐵路等級填料高速鐵路、聯(lián)絡線、級鐵

40、路0.2g用不易風化的塊石土及 C 組細粒土 填筑12m用巨粒土(不易風化的塊石土除外) 、粗粒土(粉砂、細砂、中砂除外)填筑6m3.7.2.13.3 路基為半填半挖和路堤修筑在地面橫坡大于 1:5 的穩(wěn)定斜坡上時,原 地面挖臺階,臺階寬度 2.5m,并做好排水工程。必要時,采取設置支擋構筑物等防滑措 施。路堤地基中存在液化土層時, 進行抗震穩(wěn)定性驗算。 若穩(wěn)定系數小于允 許值,采取加固地基土或設置反壓護道等措施。路基附屬設施路基內及路肩上各種附屬構筑物,包括電纜槽、接觸網立柱、聲屏障基礎、綜合接 地線、電纜過軌鋼管等設備, 一般要求與路基填筑同步施工, 或在路基施工完成后施工。 必須確保不得

41、因附屬設施的施工影響路基排水及降低路基的穩(wěn)定性,或損壞路基工程。3.7.3 個別路基工點的類型及設計說明路基工點類型主要包括:路堤坡面防護,浸水路堤、軟土及松軟土路基、塹坡防護 及深路塹、地下水路塹、擋土墻等。路堤坡面防護(1)路堤高度小于等于 3m時,一般采用正六邊形空心塊內種紫穗槐防護。于兩側 路肩設 0.5m寬厚 0.3m漿砌片石護肩。,每隔 1520m設一處寬 0.6m,厚 0.3m的 M7.5 漿砌片石肋。坡腳設條形基礎,基礎埋深 1.0m。(2)路堤邊坡高度大于 3m時,坡面采用 M7.5 水泥砂漿砌片石帶截水槽拱型骨架, 骨架內種紫穗槐防護,骨架設條形基礎,基礎埋深 1.0m。路

42、堤邊坡高度大于 5m時于邊 坡水平寬度 3.0m 范圍內,自坡腳至基床表層下每隔 0.6m鋪設一層雙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柵( TGSG303)0。并于適當位置設 M7.5 漿砌片石踏步當路堤設有邊坡平臺時, 于平臺上加設骨架護坡基礎, 埋深 1.0m。于平臺上設置截 水槽與骨架截水槽對應并設置排水溝,將水流引入線路兩側的邊溝排出。截水槽采用 C30混凝土預制,混凝土預制塊寬 0.3m,壁厚 0.1m,高 0.25m。2 浸水路堤( 1)防護高程:設計水位 +波浪侵襲高 +壅水高 +0.5m??犹猎O計水位按滿塘考慮。(2)填料:防護高程以下填滲水土,以上填筑滿足路堤相應部位要求的填料。(3)護道:于

43、防護高程處設護道,護道寬度 2.0m。(4)邊坡坡度:防護高程以上 1:1.5 ;以下 1:1.75 。(5)防護高程以下邊坡采用 M7.5 漿砌片石護坡防護,厚 0.3m,勺形基礎,底寬 0.6m,埋深 1.0m,護坡下設 0.15m 厚的碎石墊層。每隔 23m交錯設置泄水孔,泄水孔 采用 0.1mPVC管,并設向外不小于 4的排水坡,泄水孔進水口采用 400g/m2 透水土 工布包裹。(6)浸水路堤防護高程以上部分邊坡的坡面防護工程措施見“路堤坡面防護”設 計原則。3 塹坡防護及深路塹: 路塹邊坡均設置坡面防護工程。坡面防護工程原則上在保證邊坡穩(wěn)定的前提下,盡 量采用放緩邊坡結合綠色植物防

44、護。(1)土質及全風化地層和極軟巖路塹邊坡高度小于等于 3m時(連續(xù)較長段落時), 一般采用正六邊形空心塊內種紫穗槐防護;其余邊坡高度小于3m 段落采用客土種紫穗槐防護,客土厚度不小于 0.45m。土質及全風化地層和極軟巖路塹邊坡高度大于 3m時邊 坡采用拱形骨架護坡,骨架內種紫穗槐防護,骨架基礎埋深1.0m。(2)強風化至未風化軟質巖和硬質巖路塹邊坡采用拱形骨架護坡防護,骨架內客 土并平鋪 C25六邊型空心塊種紫穗槐,客土厚度不小于 0.3m。骨架采用 M7.5 水泥砂漿 砌片石砌筑,厚 0.6m,施工時嵌入基巖內深度 0.3m,骨架基礎埋深 1.0m。(3)巖體較完整的硬質巖路塹施工時應進

45、行光面爆破。(4)路塹采用路堤式路塹,路堤高度為基床表層厚度,于兩側路肩設0.5m 寬,厚0.3m漿砌片石護肩, 以下邊坡采用正六邊形混凝土空心塊內客土種紫穗槐防護。 路塹兩 側設置 C35鋼筋混凝土矩形側溝,底寬 0.6m,深 0.8m,側溝壁厚 0.2m,排水溝的出口 要將水引排至路基以外,防止沖刷路基。微風化弱風化硬質巖路塹基床表層不換填, 巖石表面采用 C25混凝土找平; 強風化及全風化硬質巖及弱風化軟質巖路塹基床表層換 填級配碎石;強風化全風化軟質巖及土質路塹基床范圍全部換填合格填料。對土質路 塹、軟質巖路塹及強風化至全風化硬質巖路塹基床表層下鋪設兩布一膜不透水土工布, 土工布上下各

46、鋪設 0.1m 厚中粗砂。(5)土質及全風化地層和極軟巖路塹邊坡每 6m一級,其余路塹邊坡每 8m一級, 兩級邊坡之間設 2.0m 的平臺,平臺上靠近上邊坡側設置截水溝。截水溝采用 C30混凝 土澆注。4 擋土墻花園口站設線下式站房,為收回路堤坡腳設置路肩擋土墻。(1)擋土墻設計荷載采用值 ZK活載并考慮運架梁車等施工臨時特殊荷載的影響。(2)擋土墻采用鋼筋混凝土扶壁式擋土墻。(3)擋土墻設計考慮與雨棚柱基礎設計的結合。5 地基處理(1)當軟土及松軟土位于地表 3.0m 范圍內,采用換填合格填料或加強碾壓處理。 松軟土層埋深小于 6.0m 時采用水泥攪拌樁加固,樁徑 0.5m,三角形布置,樁頂

47、設 0.5m 厚碎石墊層,墊層內夾鋪一層抗拉強度 120kN/m 高強度土工格柵;松軟土層埋深大于6.0m時采用 CFG樁加固處理。 樁徑 0.4m,正方形布置。樁頂設高 0.5m,直徑 1.1m樁帽, 樁帽采用 C30混凝土現(xiàn)澆。帽頂設碎石墊層, 厚 0.6m,墊層內鋪設兩層土工格柵,底層 土工格柵抗拉強度 260kN/m單向高強度土工格柵, 上層為縱向 120kN/m單向高強度土工 格柵。樁長及間距根據計算確定,原則上須穿透軟弱層至硬底。(2)對于軟土厚度較大、且物理力學性質嚴重不良的地段,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 管樁進行加固,樁徑 0.4m,正方形布置,樁長、樁間距根據計算確定,原則上須穿透

48、軟 弱層至硬底。樁頂設高 0.4m,直徑 1.5m 樁帽,樁帽采用 C35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帽頂設 0.6m厚碎石墊層, 墊層內鋪設兩層土工格柵, 底層土工格柵抗拉強度 260kN/m單向高強 度土工格柵,上層為縱向 120kN/m單向高強度土工格柵。(3)路橋、路涵過渡段加固區(qū)一般采用與其相鄰地基相同的處理形式,適當提高 置換率,樁間距向相鄰路基過渡,過渡區(qū)長度不少于過渡段長度 , 以保證路基沉降沿縱 向漸變。(4)不同加固措施或同一種加固措施不同樁長之間漸變過渡。(5)地震液化地段路基,松軟或軟土地段存在地震液化層時,采用地基處理措施 應考慮地震液化情況,其深度滿足地震液化處理深度要求時,不

49、再考慮地震液化工程處 理措施。(6)對軟土及松軟土地段路基,設置沉降觀測橫斷面,軟土路基地段觀測斷面沿 線路方向間距不大于 100m,松軟土路基地段觀測斷面沿線路方向間距不大于 200m,路 橋及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連接處均設沉降觀測斷面。路基排水排水系統(tǒng)設計原則路基地段應有良好、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排水設備應布置合理,并與橋涵、車站、隧 道等排水設備銜接配合,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排水工程應結合具體條件,適當加強路 基的橫向排水設施,并及時實施,防止在施工期間因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侵入而造成路基 松軟和坡面坍塌。排水系統(tǒng)的設置,應與水土保持及農田水利的綜合利用相結合。路堤排水設計原則排水溝的設計要滿足因地

50、制宜、經濟適用的原則,盡量選擇在地形、地質較好的地 段通過,以降低加固工程投資。排水溝的出水口盡可能引接至天然溝河,不能直接使水流入農田,損 害農業(yè)生產。地面橫坡不明顯時,于路堤兩側設置排水溝。排水溝平面應盡量采用 直線,如必需轉彎時,其半徑不宜小于 5m,單面排水溝的長度不宜大于 400m,必要時 增設橫向排水設施引入天然溝渠或涵洞。排水溝的縱坡,不應小于 2。排水溝橫斷面應按 1 50 洪水頻率的流量進行計算,排水溝最小尺寸為 0606m,邊坡 1: 1。排水溝正線排水溝采用厚 0.2m的 C30混凝土澆筑,布設單層 6鋼筋網,鋼筋采用 HPB235。 排水溝每 5 10m設伸縮縫一道。邊

51、坡骨架的排水槽與路堤坡腳排水溝之間應設置連接排水槽,避免邊坡 集中水流沖刷路堤坡腳。路基與橋臺銜接處的排水溝應與天然溝槽銜接,避免沖刷橋臺錐坡。排 水溝與涵洞銜接處的溝底高程不應低于涵洞流水面高程。路塹地面排水設計原則路塹地段縱坡不宜小于 2。路塹塹頂邊緣以外 5m設置單側或雙側天溝。 天溝橫斷面應按 150 洪 水頻率的流量進行計算,一般采用梯形溝,個別施做梯形溝困難的陡坡地段,可采用矩 形溝,梯形溝與矩形溝間過渡段長度不小于 5.0m,梯形溝最小尺寸底寬 0.6m,溝深 0.6m, 內、外側邊坡坡率 1:1,矩形溝最小尺寸底寬 0.8m,溝深 0.6m。正線天溝、截水溝的 加固形式同排水溝

52、采用厚 0.2m的 C30混凝土澆筑。由不同地層組成的深路塹,宜在邊坡中部或不同地層分界處設置的平 臺上設置截水溝。截水溝橫斷面應按 150 洪水頻率的流量進行計算。正線路塹側溝底寬 0.6m,深 0.8m,采用 C35鋼筋混凝土澆注;側溝采 用現(xiàn)澆方法施工,每 20m設伸縮縫一道,縫寬 0.02m,其內填塞瀝青麻筋。側溝與梯形 排水溝要順接,順接長度不小于 5.0m。天溝不應向路塹側溝排水,受地形限制需排入側溝時,設急流槽,并 根據天溝流量調整下游側溝截面尺寸。邊坡平臺截水溝必須引入相鄰排水設施。排入自然溝、渠的天溝、排水溝,其末端應設置消能沉淀設施,避免 集中水流對地表沖蝕。3.8 橋涵橋

53、涵分布概況本段正線特大橋共 4座, 8498.22m,其中 32+48+32m連續(xù)梁 1 聯(lián)、 40+64+40m連續(xù) 梁 1 聯(lián);框構橋 6 座,旅客地道 1 座,涵洞 51 座。采用洪水頻率橋梁: 1/100 ,涵洞: 1/100 。設計活載采用“中活載”。通航(含流筏)凈空、立交凈空及建筑限界本線建筑限界執(zhí)行電氣化鐵路國家標準限界“建限 1”??缭街饕?、城鄉(xiāng)道路采用“城市道路設計規(guī)范”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或根據與地方主管部門簽訂的協(xié)議辦理。本線跨越的石油、天然氣管道,按原油、天然氣長輸管道與鐵路相互關 系的若干規(guī)定及管道主管部門要求辦理。跨越擬開行雙層集裝箱列車

54、的線路時橋下凈空按鐵道部 2004年 3月 25日發(fā)布的鐵 科技函 157 號關于鐵路雙層集裝箱運輸裝載限界(暫行) 和200km/h客貨共線鐵路 雙層集裝箱運輸建筑限界(暫行) 執(zhí)行。即一般橋下 7.96m。鐵路橋梁跨越油、氣管道時,梁底至橋下自然地面距離不得小于2.0m。管頂至頂板底不小于 0.5m,涵洞內自頂板底至天然地面高度應不小于 1.8m。本線無通航河道。設計原則一般原則為了滿足列車安全運行和旅客乘坐舒適度的要求,鐵路橋梁結構應具有安全舒適, 構造簡潔,設計標準化,便于施工架設和養(yǎng)護維修的特性,并須具有足夠的耐久性和良 好的動力性能。基于上述基本要求,橋梁上部結構一般采用預應力混凝

55、土結構,下部結 構一般采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結構。橋跨結構及標準跨度橋跨結構一般采用 16m、20m、24m、32m的預應力混凝土 T 梁,分片預制架橋機架 設??缍刃∮?16m的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構,現(xiàn)澆施工。大跨度橋梁結構,常用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有(以下簡稱雙線連續(xù)箱梁) : 32+48+32m , 40+64+40m , 48+80+48m 。必要時參考采用的大跨度橋梁結構有:如 60+100+60m連續(xù)箱梁。 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一般采用懸臂灌注法施工。 跨越等級 道路并控制線路高程的大跨梁采用簡支系桿拱橋,一般采用門式支架現(xiàn)澆施工, 道路預留上下各二車道。本線梁型一般采用預應力

56、混凝土 T 梁。根據技術條件跨度小于 20m的可采用鋼筋混 凝土框構橋。正線無聲屏障時橋梁采用“通橋( 2012)2201”,有聲屏障時采用“通橋 (2012)2209”。跨越高速公路、等級道路及市區(qū)內道路用一般梁跨難以跨越時采用大 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跨越。墩臺及基礎設計3.8.5.3.1 墩臺墩型的選用結合橋梁的地形、 地勢、水文條件、 立交條件及橋高等具體情況選用。 本線采用雙線圓端形橋墩。特殊橋梁結構橋墩結合工點情況進行設計,橋墩造型設計要 有特色,滿足使用及美觀要求。采用墩臺類型分為圓端形實體墩、圓端形空心墩等。全墩高(含頂帽)20.5m 以下采用圓端形實體墩,超過 20.5m 采

57、用圓端形空心墩。常年流水河流墩臺考慮冰壓力及 破冰設施,全橋的墩形盡量采用同一種類型。橋臺采用 T 臺。當鐵路跨公路立交的橋墩臺有可能受到汽車的撞擊時,考慮設置防撞墩。橋涵基礎橋梁基礎類型一般采用明挖基礎和樁基礎, 當巖石、 碎石、塊石、砂類土(旱橋) 等工后沉降量較小的土層埋深小于 6m時,采用明挖基礎,基礎施工時如遇較強水流時, 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水降水措施。當承載力較高的地層埋藏較深時采用樁基礎,樁徑一般采用 1.0 m , 1.25m, 大跨橋梁設計需要時采用 1.5m,2.0m 等樁徑。軟土地基設計樁基礎要考慮負摩阻力, 確定樁長。鉆孔灌注摩擦樁的中心距不應小于 2.5 倍成孔直徑,鉆

58、孔灌注柱樁的中心距 不應小于 2 倍成孔直徑?;A埋置深度根據沖刷深度、地形、水文、地質條件研究確定平原區(qū)旱橋基頂一般應低于地面 0.3m 以下;有水河流樁基承臺底面一般在一般沖 刷線以下。山區(qū)地面坡度較陡時,注意基礎和山體的穩(wěn)定性,考慮巖層節(jié)理、傾角、風化等 因素,基礎置于穩(wěn)定基巖上,避免墩臺設置在堆積層上?;淄饩壦骄€至山坡線的距 離滿足水平安全距離要求?;A設置應考慮縱橫兩向地面坡度,避免局部埋深不夠。同一基礎底面不可置于性質不同的地基上,避免基礎出現(xiàn)軟硬不均?;A襟邊剛性角一般滿足鐵路橋涵地基和基礎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不滿足時采用 承臺加臺方式進行調整。涵洞基礎一般采用整體式基礎,根據地質

59、情況可采用分離式基礎?;壮休d力不 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基底采用換填及水泥攪拌樁加固地基。正線涵頂至軌底的填土高度不應小于 1.2m??紤]列車的動力作用進行檢算, 加強過 渡段處理。樁基檢測均計列無損檢測數量。 樁徑小于等于 1.5m 的樁基礎, 樁長小于等于 40m 時,利用低應變反射波法進行檢測,樁長大于 40m時,利用聲波透射法進行檢測;對重 要結構橋梁和樁徑大于 2.0m 的樁基應采用聲波投射法進行檢測。框構框構橋板頂宜與路肩平齊, 斜交法向夾角不超過 45??紤]斜交的影響, 最大跨度 不大于 20m。涵洞(1)排洪橋涵以洪水流量確定橋涵孔徑,并根據流域特征及河床情況盡量保持天 然水流狀

60、態(tài),適當加大了孔徑,避免橋涵前積水過高沖毀農田破壞附近生態(tài)環(huán)境。(2)鐵路與公路、道路交叉時按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設立交橋 涵。并根據水文情況對流量小、地形、地質條件允許的季節(jié)性排洪橋涵兼作立交使用。(3)涵洞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涵、鋼筋混凝土蓋板箱涵,涵洞一般采用單、雙孔 涵洞。(4)接長涵洞原則上按原孔徑對應修建,拆除原涵洞錐體和鋪砌,孔徑不足者按 橋規(guī)規(guī)定予以放大。新舊涵洞相接處留 3cm沉降縫。建筑材料:橋涵結構混凝土等級橋梁部位鋼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所處環(huán)境混凝土標號橋墩上部鋼筋混凝土T2一般室外C35橋墩下部鋼筋混凝土T2一般室外C35T3水位變動區(qū)C40H1處于侵蝕性河水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