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的兩個半外交家姓名:李帥奇學號: 201321020474美國學者唐德剛說, 中國自有外交以來, 出現(xiàn)過兩個半外交家, 周恩來和李鴻章哥算一 個,顧維鈞因未有決策權,只能算半個外交家。一、風度翩翩的周恩來 周恩來是新中國的第一任外交部長,也是聞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 26 年的外交生 涯中。 形成了一套具有用恩來特色的外交理論體系。 本文從周恩來的民間外交、 經(jīng)濟外交和 文化外交三個方面, 深刻闡述了周恩來的外交理論及其對新中國外交事業(yè)作出的杰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后, 我國外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周恩來是新中國外交的重要開拓 者和奠基人, 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杰出外交家。 被譽為中華人
2、民共和國的 “外交之父 ”、“外交之 魂”。作為新中國第一任外交部長,周恩來主持外交工作長達 26 年之久。在外交活動中。他 一人身兼決策人、指揮者、實踐家三種身份。充分運用其異乎常人的精力、才能和智慧,同 毛澤東一起,運籌帷幄、 破舊立新。 為新中國制定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外交路線、方 針和政策。 同時。作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周恩來善于吸取別國外交經(jīng)驗用于本國實踐;善 于把握形勢,提出適合的外交政策; 善于調(diào)查研究,勇于創(chuàng)新,提出了適合我國實際并且能 夠促進世界外交理論發(fā)展的外交理論。 在長期的外交實踐中, 最終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周恩來 特色的外交理論體系。1、 周恩來的民間外交思想 作為
3、新中國外交事業(yè)的領軍人物,周恩來不僅直接領導和參加了所有的官方外交活動, 還十分關注民間的外交活動。 并且大力推崇民間自發(fā)的有利于雙邊國家關系發(fā)展的民間交往。 憑著這份熱情。在長期的領導和從事民間外交的實際中,周恩來不斷調(diào)查研究。總結經(jīng)驗, 提出了許多有中國特色同時也具有他個人特色的民間外交思想。周恩來認為民間外交的范疇很廣, 在政治、 經(jīng)濟、 文化甚至軍事方面的非官方的外交工 作都屬于民間外交的內(nèi)容。諸如國際經(jīng)濟、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衛(wèi)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交流以及和平團體 (組織 )、紅十字會、救濟團體的活動等?,F(xiàn)在我國民間外交的實踐活動正 是這些內(nèi)容的生動體現(xiàn)。周恩來認為民間外交的主體是
4、廣大人民群眾。 作為一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周恩來堅信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 正如周恩來指出的, 發(fā)展兩國人民 之間的關系不能單靠職業(yè)外交家去進行, 更多地應該依賴兩國人民直接來進行。 中國人民的 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人民外交是新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上世紀 50 年代中期,周恩來就強調(diào)。在我們這個時代里,國際關系的一個特點,就是人民外交的 不斷開展。 各國人民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 雖然并非政府間的外交關系, 但是 可以發(fā)展人民之間的友誼。 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 成為國際問反對戰(zhàn)爭、 維護和平的重 要因素。以中日關系為例。周恩來
5、曾指出: “中日兩國人民在兩國政府尚未來往和簽訂協(xié)議 的時候,直接辦起外交來。解決了許多問題,對雙方都有利。 ”周恩來作為中共代表曾廣泛同各國政要、 知名人士、 新聞記者進行交往。 他們都被周恩 來的個人智慧、 才能、氣質和風度所折服。在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xiàn)后。 中共獲準在國統(tǒng)區(qū)派 駐機構,但是國民黨并不允許中共開展獨立的外交活動, 并且嚴密監(jiān)視中共派駐機構的活動。 周恩來作為中共中央派駐國統(tǒng)區(qū)的主要負責人。 在如此嚴峻的條件下, 仍然高度重視并親自 領導了中共代表團、 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 新華日報社等合法機構以及這些機構掩護下的秘 密機構。 如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下屬秘密機構長江局設立國際宣傳
6、組, 積極開展對外宣傳工 作。周恩來曾特別指示國際宣傳組: “對武漢的 40 多名外國記者要保持經(jīng)常聯(lián)系, 凡中共代 表團舉行記者招待會時都邀請他們參加; 同在武漢的國際機構建立聯(lián)系; 對國民黨接待的外 國友好人士和進步團體也要盡可能參加接待。 ”國際宣傳組的活動甚至被稱為是 “史無前例的 民間外交的新局面 ”。也為新中國建立后民間外交活動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通過長期的民間外交實踐, 周恩來同毛澤東一起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民間外交的方針 政策,指導著民間的外交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第一、 民間先于政府自發(fā)組織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活動,從而促進官方的外交活動。 以中日民間往來的實踐為例,周恩來
7、指出: “要打破恢復中日邦交的困難局面應該采取什么步驟 呢? 我們的想法是, 先從中日兩國人民進行國民外交。 再從國民外交發(fā)展到半官方外交, 這樣來突破美國對日本的控制。 ”在我們兩國政府能夠進行直接接觸之前,兩國人民團體之 間多多來往, 是很有利于兩國政府關系的改善的。 所以日本朋友來得越多 就越能為中日 兩國的友好和建立外交關系鋪平道路。 就照國民外交的方式做下去,日本團體來得更多, 我們的團體也多去, 把兩國間要做的事情都做了, 最后就只剩下兩國外交部長簽字, 喝香檳 酒,實現(xiàn)邦交正常化了。 ”第二、 民間和政府雙管齊下,官方提供有利條件更加促進民間交往。周恩來指出,民間外交與政府外交是
8、互相補充的。 只有民間外交繼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才能使政府外交基礎更加牢固; 反之, 官方外交開展了, 又可以為民間外交提供更為有利的方便條件。周恩來指出,發(fā)展人民之間的關系。 單靠職業(yè)外交家去進行是不夠的。 而是應該更多地依賴兩國人民直接去交流。我們應該雙管齊下。 政府間的交流要進行, 相成的。 周恩來民間外交思想是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 發(fā)展正是周恩來民間外交思想的成功體現(xiàn)。民間交流也要進行。 民間外交與官方外交是相輔是民間外交實際工作的重要指南。 中日關系的同時,周恩來關于民間外交的重要論述及其對民間外交實踐的高度重視, 不僅豐富了外交思想和實踐的基本內(nèi)涵。 而且拓寬了外交活動的領 域與范圍。為新中
9、國的外交作出了重要貢獻。2、 周恩來的經(jīng)濟外交思想國家外交是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問題, 有政治、 經(jīng)濟、 文化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經(jīng)濟外 交是國家外交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它關乎著本國的切實經(jīng)濟利益。 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任外交 部長,周恩來把中國的外交政策稱為 “鳥之雙翼 ”,把鳥的身體稱之為建立國與國之間關系的 “框架”,一翼代表文化關系,一翼代表經(jīng)濟關系。在實際的外交實踐中,他也高度重視國與 國之間經(jīng)濟關系的交往。新中國成立后。 國家外交問題成了首要問題之一。 周恩來在指導外交工作時明確提出要 正確處理好內(nèi)外關系問題,并指出:要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通過外交(包括外貿(mào)和援外 )爭取創(chuàng)造一
10、個和平穩(wěn)定、內(nèi)外交流、互通有無的國際環(huán)境。以促進我國的經(jīng)濟 發(fā)展并盡快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四個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自力更生, 是我國在革命時期一直堅持的方針。 這個方針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 并且成功地帶領我們實現(xiàn)了民族革命的勝利。 周恩來認為, 在處理對外交往關系中, 我們同 樣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要正確處理好自力更生與國際經(jīng)濟合作的關系。第一,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決不是說拒絕外援。 關于自力更生與爭取外援的關系,周恩來在 1949 年 4 月 17 日關于和平談判問題的報告 中,就有較為完整的論述: “我 們要自力更生。然后才能爭取外援。外援如有利于中
11、國。當然要。但不能依賴。即使對于蘇 聯(lián)及各人民民主國家,我們也不能有依賴之心。 ”他認為依賴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危險 的。他很贊賞以 “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已有的科技成果為輔 ”發(fā)展我國經(jīng) 濟的方針。他認為我們積極爭取一切可能的外援,并不是要造成對他國的依賴。 1956 年 10 月 11 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關于蘇聯(lián)援助我國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設項目談判情況的 報告時。周恩來又指出。 我們可以爭取蘇聯(lián)的援助, 但是不能有依賴思想。 如果蘇聯(lián)有困難, 或在某些方面還有所保留, 那就要求我們自己想辦法, 所以還是要自力更生。 我們要努力把 “外國一切好的經(jīng)驗,好的技術,都要吸
12、收過來,為我所用 ”,增強我們自力更生的能力。周 恩來認為。 各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一方面要靠自己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要靠國際合作。 在科技日 新月異的時代, 我們這些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國家。 更需要發(fā)達國家的技術和設備。因此,我們要 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第二、 國際合作要互助互利。 周恩來指出: “各國人民之間的援助, 從來不是單方面的, 而是互助互利的。 那種以 經(jīng)濟互助 為名,把別國的經(jīng)濟變成附庸。 是大國沙文主義的做法。 國際合作必須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 一個國家只有自力更生地進行建設, 才能更有力量 去支援別國。而在援助別國的時候,又必須促進受援國實現(xiàn)自力更生。 ”在外貿(mào)十四條 中
13、,周恩來又強調(diào)指出。 我們應該看到兄弟國家對我們的幫助是很大的。 我們當然也應該幫 助兄弟國家。我們和兄弟國家要合作互助,共同發(fā)展。對民族主義國家的政策是平等互利, 努力幫助他們的民族經(jīng)濟逐步地向獨立方面發(fā)展。周恩來關于自力更生和國際合作的經(jīng)濟思想對我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社會主義建 設中, 我們既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本國資源,同時也要努力發(fā)展對外經(jīng)濟關系。因 此,我們既要堅持自力更生。 獨立自主的方針。 同時又要實行對外開放。 發(fā)展對外經(jīng)濟關系。新中國成立之初, 周恩來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積極發(fā)展與各國平等互 利的經(jīng)濟關系。周恩來在起草共同綱領)的 “外交政策 ”中
14、,就明確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各國的政府和人民恢復并發(fā)展通商貿(mào)易關系”。1955 年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闡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后又指出: “我們亞非國家需要在經(jīng)濟上和文化上合作。以 便有助于消除我們在殖民主義的長期掠奪和壓迫下所造成的經(jīng)濟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狀態(tài)。 我 們亞非國家之間的合作應該以平等為基礎, 而不應該附有任何特權和條件, 我們互相之問的 貿(mào)易往來和經(jīng)濟合作應該以促進各國獨立經(jīng)濟發(fā)展為目的。 而不應該使任何一方單純地成為 原料產(chǎn)地和消費品的銷售市場。 ”在周恩來這種平等經(jīng)濟外交理論的指導下,我國開始了對 各民主國家和兄弟國家的援助工作,逐漸形成一種平等的對外經(jīng)濟技
15、術援助的思想。第三, 我國對外經(jīng)濟援助是平等互利的, 決不干涉別國內(nèi)政。 周恩來明確指出,各國在 國際上的地位都是獨立平等的。 我們要肅清那些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 我國的對外經(jīng)濟援助是不帶任何附加條件的。 我們決不能把我們對別國的援助當做是對別國的恩賜, 要防止大國 主義的傾向。同時,周恩來還說: “一切援助都是互相支持的,都應該完全符合平等互利和 互不干涉內(nèi)政的原則,決不允許利用援助進行控制掠奪干涉甚至顛覆。 ”第四,我國的對外經(jīng)濟援助計劃是根據(jù)受援國實際需求制定的,并且是有利于促進受援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 中國的對外經(jīng)濟援助項且一般都是以中小型項目為主,這是根據(jù)我國實際以及受援國本國資源的各方面
16、因素決定的。 1958 年 12 月。周恩來在一次援外工作會議上指 出。對這些國家的援助應該按照受援國的具體情況采取因地制宜。以中小項目為主的方法, 幫助他們建設。 周恩來認為中國的目的是要幫助這些國家發(fā)展本國經(jīng)濟, 鞏固政治獨立的基 礎,不是通過犧牲別人來發(fā)展自己。我們必須認清這一點。第五、 我國的對外經(jīng)濟援助是在我國實際經(jīng)濟能力基礎上量力而行的,對于受援國只是一種輔助作用。 新中國剛剛成立, 我們的經(jīng)濟基礎還比較弱。 我們不能無限制的對外國進行 援助, 不能只為別人而犧牲自己。周恩來主張我們要以經(jīng)濟為手段,通過經(jīng)貿(mào)往來,打開兩 國的交往大門。 周恩來多次強調(diào), 我們發(fā)展中國家要互相幫助,
17、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自 己的力量,不能依賴于別國的援助,要以自力更生為主,外援為輔。周恩來的經(jīng)濟外交思想對推動新型國際經(jīng)濟關系的建立,起了積極作用。他提出的 “和 平經(jīng)濟政策,建立新型國際經(jīng)濟關系及對外經(jīng)濟技術援助的八項原則 ”。是建立新型國際經(jīng) 濟關系所必須采取的步驟和措施。 任何一個國家, 只要遵循它, 都會推動和促進新型國際經(jīng) 濟關系的建立和發(fā)展。三、周恩來的文化外交思想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 新中國成立了。 但是國際上很多國家并沒有立即認同新中國, 甚至存在許多影響中國大國形象的負面論調(diào)。 作為新中國首任外交部長, 周恩來創(chuàng)造性地運 用多樣化的文化載體。開展卓有成效的文化外交, 為
18、塑造新中國形象、 改善國際輿論、 打開 新中國外交局面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關于文化外交的概念。 學術界目前還沒有形成權威性的定論。 本文認為文化外交就是 “圍 繞國家對外關系的工作格局與部署, 為達到特定的目的, 以文化表現(xiàn)形式為載體和手段, 在 特定時期、針對特定對象開展的國家或國際間公關活動 ”,并強調(diào)把文化作為一種手段和載 體來促進國家間友好關系的發(fā)展。 因此。 周恩來文化外交即指為了增進國際社會對新中國的 了解和好感。 進而促進雙邊政治關系, 在周恩來領導下的或者由其親身實踐的。 以文化為載體和手段開展的對外交往活動。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向外國展示中國文化, 以促進他們對新中國的認同和友
19、善。 周恩來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電影、外交駐地的布置以及請客送禮等作為文化外交的載體,這些實踐都具有極強的個人特色。第一,電影 文化外交的特殊載體。 周恩來對電影有著特別的愛好和鑒賞力, 并創(chuàng)造性地將之作為一種特殊的載體用于文化外交。 1954 年日內(nèi)瓦會議期間。周恩來將上年剛剛 拍攝完成的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梁山伯與祝英臺 作為中國代表團招待客人的固定節(jié)目。 當觀眾看完了這部中國式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 之后, 立即對有著如此凄美動人愛情故事的 中國產(chǎn)生了好感。第二, 別具匠心,布置有中國特色的外交場館。根據(jù)已經(jīng)解密的外交檔案,在出席日內(nèi) 瓦會議前夕,中國代表團向故宮博物院借用了 12 件陳列文物。用
20、來布置代表團的會客室等 重要場所。 周恩來特意指示選擇這些國寶級文物萬里迢迢運往日內(nèi)瓦, 就是要讓這些工藝精 湛、寓意深刻的稀世珍品。 向世界展現(xiàn)璀燦的中華文明以及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生活的 無限熱愛?;谶@一目的,周恩來在 “花山別墅 ”會客室的布置可謂獨具匠心。大到國寶級文 物 中國的宮燈屏風, 小至茶幾上擺放的飛天神話造型的煙灰缸。 整個客廳充滿了濃郁的 中華民族文化氣息, 向來賓昭示著古老而厚重的中華文明, 以及中國人民向往幸福、 和平的 深邃內(nèi)涵。在這里。周恩來會見了幾十位重要的外國賓客。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多次到 “花山 別墅 ”做客,他在回憶錄中特別提到了這些文物。他說。當他就某一
21、問題跟周恩來爭執(zhí)不下 的時候, 周恩來就會請他來到陳列文物的古董架前, 一邊欣賞這些稀世珍品一邊交談。 在艾 登看來。周恩來此舉寓意深刻,他通過這些文物所傳遞出的是主人深深的自信,讓人感到, 一個有著厚重文化底蘊的國家和人民是不容忽視的。第三, 文明古國,禮儀天下。作為文化外交的載體之一, 請客送禮也被周恩來用以彰顯 文明古國禮儀天下的風范。 在日內(nèi)瓦會議期間, 凡是重要的宴請活動, 周恩來都必請外國客 人品嘗烤鴨和茅臺。此外,周恩來還非常注意適時 “送禮 ”。如會見日本友人中島健藏,當周 恩來得知中島是日本有名的集郵家時。便立即指示送他一套新中國郵票。又如 1972 年尼克 松訪華時,周恩來
22、向尼克松夫人表示要送大熊貓給美國人民。一下子就征服了美國人民的 心。周恩來在對外交往中的言行舉止無不散發(fā)著千年文明古國的氣度和風范。 尼克松在評論 周恩來時指出, 作為一位革命家和領導者, 周恩來的品格中有著明顯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印跡。 周恩來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中國人的性格, 是從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發(fā)展、 千錘百煉中得來的。周恩來文化外交在新中國外交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它讓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 了一個真實的新中國。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 塑造新中國形象。 日內(nèi)瓦會議上周恩來精彩的文化外交使西方國家了解到一個儒 雅的周恩來以及他所代表的中國。第二, 改善國際輿論。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
23、出色文化外交, 成功化解了亞非民族主義 國家對新中國的疑慮、誤解。不再認為中國的領導人是像 “希特勒那樣的人,會拍著桌子高 喊”。第三, 打開外交局面。 如為了開創(chuàng)和拉丁美洲的建交, 周恩來曾指示到拉丁美洲去做友 好工作,民間外交先行,從文化人手,從貿(mào)易人手。廣交朋友。不忙談建交。正是由于周恩 來出色的文化外交。才使拉丁美洲人民認識到中國的特色,看到了古老中國的藝術。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周恩來關于民間外交的重要論述及其對民間外交實踐的高度重 視,不僅豐富了外交思想和實踐的基本內(nèi)涵, 而且拓寬了外交活動的領域與范圍; 他的經(jīng)濟 外交理論對加強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經(jīng)濟中的地位, 沖破舊的經(jīng)濟秩序,
24、建立新的經(jīng)濟秩序起 了巨大的作用; 而他的文化外交實踐。對提升中國形象、 改善國際輿論、打開新中國外交局 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周恩來具有個人特色的外交理論對我國現(xiàn)在的外交實踐工作仍具有重要 的指導意義。 我們應該在周恩來已經(jīng)奠定的中國化外交的基礎上。 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進 行科學化、 系統(tǒng)化地整理, 使中國化外交學得到更多的充實和更重大的發(fā)展, 成為一整套具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二、生不逢時的李鴻章1、李鴻章外交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活動 鑒于遠交近攻的合縱連橫之術, 李鴻章為了維持中外相安的局面, 以致力于對內(nèi)自強的 洋務運動,他采用了林則徐、魏源早已提出的“以夷制夷”思想。這一外交
25、策略日后則成為 李鴻章外交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耙砸闹埔摹弊鳛橐环N處理對外關系的策略, 起源于春秋時代。鴉片戰(zhàn)爭期間,這一策 略又被重新提了出來。 李鴻章在同光年間根據(jù)列強雖有聯(lián)合但也有競爭這一復雜的國際形勢, 也積極采取“以夷制夷”思想。他深知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要想在國際社會中站穩(wěn)腳跟, 就必須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戰(zhàn)略, 因此他鑒于此種情況, 就竭力想利用各國矛盾, 來達到“以 夷制夷”進而以求自存的目的。李鴻章運用這個方法最得意的一招就是處理與英國有關云南馬嘉理案的交涉。 由于英國 侵略緬甸, 法國侵略越南,中國西南邊疆出現(xiàn)嚴重危機, 云南直接受到威脅。英法兩國力圖 分別從緬甸、 越南開辟一條
26、經(jīng)云南至我國內(nèi)地的捷徑。 1874 年,英國派軍官柏郎率領近 200 人的武裝“遠征隊” 從緬甸出發(fā),到我國云南探測路線, 英國駐北京使館派翻譯官瑪嘉理從 北京經(jīng)云南入緬接應。 1875 年 2 月,馬嘉理帶領探路隊擅自入境。因于當?shù)芈噬秸邦H 族群眾發(fā)生沖突,馬嘉理被打死,此即“嘉理案” 。英國政府利用此案向清政府提出了廣泛 的侵略要求。 在談判中, 英國公使威妥瑪以絕交、 戰(zhàn)爭相恐嚇。 李鴻章故意將談判與修改 天 津條約中的通商條款問題結合起來,用來吸引各國政府對中英談判的注意。當時俄、德、 美、法、日、奧六國公使都在煙臺觀看海軍操練。李鴻章通過赫德的調(diào)停,把威妥瑪接到煙 臺會晤,并對此
27、次會談“故示整暇,往來談宴” ,表示不急于商談此事。在清皇帝萬壽節(jié)那 天,請各國公使及提督等赴宴慶賀。 各國公使議論紛紛, 覺得馬嘉理一案中,滇撫岑毓英下 令殺人一事并沒有確鑿證據(jù),不應該提岑來京問罪。次日,李鴻章與威妥瑪會談時,威妥瑪 取消了這一要求。 李鴻章通過此次談判的勝利, 被外國人視為外交能手, 他本人亦對此次談 判之結果甚為滿意,也對“以夷制夷”的效果感到很高興。李鴻章還積極向朝鮮輸出他“以夷制夷”的高見。 1876 年初,日本以武力迫使朝鮮簽 訂日韓江華條約 ,為其吞并朝鮮奠定了基礎。 1879 年 8 月 26 日,身為直隸總督的李鴻 章在致朝鮮原任太師李裕元書中說: “為今之
28、計,似宜用以毒攻毒,以敵制敵之策,乘機次 第亦與泰西各國立約, 藉以牽制日本然日本之所畏服者泰西也, 以朝鮮之力制日本, 或 虞其不足,以統(tǒng)與泰西通商制日本,則綽乎有余” 。甲午戰(zhàn)爭之后, 李鴻章把遏制日本侵略野心的希望寄托在列強身上。 尤其是后來發(fā)生的 還遼事件使他對俄國政府的“誠意”深信不疑。就連西太后也主張“一意聯(lián)絡俄人” ,以牽 制其他列強。于是,李鴻章前期“以夷制夷”的聯(lián)英策略轉變?yōu)橐灰饴?lián)俄。 1896 年 6 月,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將舉行加冕典禮, 于是事前通知清政府派專使參加。 最終李鴻章被任命 為“欽差頭等出使大臣”赴俄。在清政府的授意下, 5月 3日李鴻章與俄財政大臣維特、
29、外 交大臣羅拔諾夫開始秘密談判。并于6 月 3 日簽訂中俄御敵互相援助條約 ,即中俄密約。主要內(nèi)容是中國承認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利益,以使其牽制日本。至此,他以為找到了 一個真心幫助中國,又足以牽制日本侵略野心的盟友。在他回國途中,對自己“聯(lián)俄制日” 的成果沾沾自喜,并在上海時對黃遵憲說: “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 。在四面環(huán)敵,且國力無以對抗的情況下, 運用外交手段, 努力爭取和平局面,并利用中 外相安的局面加緊變法自強,以圖擺脫任人宰割的命運,這種 “外須和戎”的思想成為李鴻章外交思想中又一個重要的策略方針。在李鴻章看來,弱國與列強打交道應盡力避免戰(zhàn)爭, 即使暫時承認他們的既得利益,或者擴大部
30、分利益,只要能夠保全和局,也應該忍痛為之, 并相信中國總會有強盛的一天。 因此,李鴻章在遇到中外沖突時, 總是盡量避免戰(zhàn)爭, 主張 “釁非自我開” ,力求“息事寧人” 。但是,李鴻章為達到“外須和戎”的目的,可以不問是非曲直,甚至可以置國家主權和 領土完整于不顧。 1874 年,日本借口琉球人被殺而侵犯臺灣。當時日軍在臺灣受到臺灣人 民的頑強抵抗, 損兵折將,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依照兩國的實際情況, 中國不但處于有 理的一方, 而且有力量把日本侵略者趕出臺灣。 當時清政府已派船政大臣沈葆楨為辦理臺灣 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 會同福建將軍文煜、 閩浙總督李鶴年等籌劃設防事宜。 而李鴻 章卻
31、懼怕開釁,他認為在福建設防并不是要用武力,而是“統(tǒng)籌大局,不能不姑示羈縻。 ” 就連總理衙門也懼怕日本鋌而走險。 日本方面摸透了李鴻章和總理衙門的心思, 就此要挾中 國。李鴻章的目的只是日本撤軍,保全和局, 為此甚至不問是非曲直, 竟然承認日本所為是 “保民義舉” ,并接受日本提出的賠償 50 萬兩軍費這一荒唐要求。中法戰(zhàn)爭中,李鴻章“息事寧人” 、“外須和戎”的思想暴露得更為徹底。他在 1883 年 奉命督辦越南事宜, 統(tǒng)率兩廣云南軍隊時, 既不去前線布置防務, 又不贊成抵抗法軍的挑釁。 他說:“若與法人開釁,彼必分遣兵船擾我???,顧彼失此,尤與根本大局有防” 。在中國軍 隊在北越戰(zhàn)場上潰敗
32、后, 法國提出讓中國放棄越南, 并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等四項條款, 并委托前天津稅務司德璀琳帶至天津交于李鴻章。李鴻章接信后認為機會難得,遂于 1884 年4月 20日將信報送總理衙門,“似將來此事收束, 亦只能辦到如此地步與其兵連禍結, 日久不解,待至中國餉源匱絕,兵心民心動搖,或更生他變,似不若隨機因應,早圖收束之 有裨全局矣” 。李鴻章還在增派援兵問題上從中作梗,以致清軍遺失戰(zhàn)機。法國艦隊侵犯基隆失敗后, 清政府命南北洋大臣撥調(diào)兵艦增援福建水師, 而北洋大臣李鴻章卻拒絕派援, 并且自棄信心 道:“開釁即不可收拾,與之戰(zhàn),法始必負,繼必勝,終必款。 ”就連其親信劉銘傳在臺灣被 法艦封鎖而
33、向李鴻章電請派援時,李鴻章仍然按兵不動,回電: “毀閩船不過數(shù)刻,難與之 敵”。最終在李鴻章“力保和局”這一大局的目標之下,中國不敗而敗,與法國簽訂了喪權 辱國的中法新約 。2、對李鴻章外交思想及其活動的評析 過去史學界認為李鴻章辦外交是一貫地妥協(xié)投降, 其實他在對外交涉中也進行過努力的 抗爭,以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這種既妥協(xié)投降又積極抗爭的特點就是其外交 思想的二重性。 妥協(xié)投降的一面, 前文已有敘述, 積極抗爭的一面在他幾次主要的對外交涉 中也都有具體體現(xiàn)。在中日馬關談判中, 張蔭恒、 邵友鐮被日本趕回國后, 李鴻章被清政府授予和談全權大 臣。在赴日談判前夕,李鴻章進行了一系
34、列外交活動,企圖憑借“以夷制夷,聯(lián)夷制日”的 外交手段阻止日本割地、賠款的要求。李鴻章請求美國駐華公使田貝調(diào)停,田貝卻說: “他 的行動是應當背向歐洲列強面向日本完全放棄企圖獲得干涉的想法。 ”李鴻章又請求俄、 英、德等國公使調(diào)停, 均遭拒絕。 李鴻章煞費苦心地尋求列強出面干涉日本的目的是為阻止 日本索地賠款, 盡管目的未能實現(xiàn), 但他的這些活動,卻給日本造成了威協(xié)。致使日本也積 極開展外交活動,特別是獲得英、俄兩國好感,從而加緊了與列強之間的勾結。當時日本提 出了非割地賠款即不能罷休的要求,李鴻章對此極其憤怒,他說: “割地之說,不敢擔承, 假如占地索銀, 亦殊難揩, 戶部恐無此款竊以為中國
35、壤地固難輕以與人但能爭回一 分,即少一分之害,伏念之行,本系萬不得已之舉” 。李鴻章到日本后,在與伊滕博文等人談判時,其態(tài)度也是“敵所已據(jù)處,爭回一分是一分,其所未據(jù)處,絲毫斷不放松也。 ” 他 被日本浪人刺傷后,憤然地說 :“國步艱難,和局之成刻不容緩,予焉能廷宕誤國乎?我寧可無割,此血以報國也舍予命而有蓋于國亦有所不辭! ”這至少可以說明李鴻章并非把主權、 賠款隨意送給日本。 在談判中, 李鴻章還抓住日本庫存銀以及日本報界所揭露的此 次軍費只花八千萬兩的情況, 極力與日本交涉, 要求日方減少賠款數(shù)目。 日方開始提出賠款 三萬萬兩, 后經(jīng)李鴻章力爭減至二萬萬兩。 此后, 他仍數(shù)次請求日本再減
36、少五千萬或二千萬 兩,然而日方卻仍“一毛不拔” 。關于割讓臺灣。三月十七日,李鴻章致總理衙門電說: “惟臺灣倭兵未到,即欲相讓, 無理已極,斷難輕允。 ”次日,總理衙門復電說: “為今之計,或允其割臺之半,以近澎臺南 之地與之?!笔湃?,李鴻章回電說: “即使會晤,再行磋磨,割臺之半,亦不必允。 ”二十 日,總理衡門復電“即遵前旨與之訂約” 。由此可見,李鴻章在賠款、割地問題上,在赴日 前后都進行過抗爭,最后同意割讓遼東、臺、澎,也是遵循清廷的旨意辦事的。1873-1875 年中國同秘魯訂約時關于華工問題的談判也顯示了李鴻章的這一面。第一 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 許多華工被騙往秘魯做苦力, 在繁重的
37、體力勞動中又備受虐待直至大量死 亡。 1873 年秘魯遣使來華談判通商條約,李鴻章對秘魯虐待華工情況表示強烈抗議,并說如這個問題未能得到正當解決 ,就不與之立約。 1874 年中秘再次談判后簽訂了商約 ,作了禁止拐 騙掠賣華工的規(guī)定, 同時訂立調(diào)查華工境況的專條。 當時駐美副公使容閎奉李鴻章所派前往 秘魯進行了 3 個月的調(diào)查,取得華工仍然遭受迫害的證據(jù)。1875 年秘魯遣使換約時,李鴻章即以這些證據(jù)使對方無法狡辯,不得不通過照會的形式再次作出維護華工權益的保證。 雖然腐朽的晚清并不能使保護海外華工的問題得到真正解決 但總使秘魯華工情況有所改善??傊?李鴻章“以夷制夷” 的外交手段確實取得了
38、一定效果,使貧弱的中國在夾縫之中 能有一個立足之地而不至于亡國滅種,并且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中國所遭受的損失。 “外須和 戎”的方法也使中國能有一個較為緩和的外部環(huán)境來進行洋務運動, 增強國力。 他的這種既 抗爭又妥協(xié)的外交手段對當時內(nèi)政外交困窘的清政府來說,無異于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 這就是李鴻章對近代外交和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李鴻章之所以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位值得濃墨重筆的人物, 與他主持的洋務運動和外交 是分不開的, 這兩個方面構成了他政治生涯中的全部內(nèi)容。 然而他的外交也像洋務運動一樣 歸于失敗。 其原因固然眾多, 根本的還是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一個封建專制帝國絕不可能戰(zhàn) 勝先進的資本主義
39、國家,這是歷史大勢所趨。單從個人方面講, 當時朝廷中能夠對國際局勢認識較為深刻的, 李鴻章算一個, 他認識 到中國正處于“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中,在此種情況下,中國必須要變。但是,李鴻章 的國際意識和知識相對于當時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來說則是明顯地稍遜一籌。 這主要體 現(xiàn)在他把“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奉為不二法門。雖然,他曾經(jīng)利用這個策略,成功地解決 了“滇案”。但是,這只是個例,在很多情況下,這個策略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他在所有 的對外交涉中都對某幾個或某一個列強抱有很大的希望, 則明顯是錯誤的, 因為他們在中國 都有共同的利益, 這個共同的利益能夠使列強之間暫時把矛盾擱置起來。 正是由于
40、李鴻章沒 有認識到這個根本的問題, 以至于他在中法戰(zhàn)爭和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是步步失誤, 最后導致了 難以挽回的局面。從當時的國際局勢來看,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 只有靠自己的真正強大, 才能在世 界中爭得一席之地。 而當時的中國恰好與此相反, 整個國家積貧積弱, 在對外交往中根本就 不被看重。 尤其是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帝國主義掀起了新一輪的瓜分狂潮, 列強們隨時都準 備獨霸中國, 中國面臨著亡國之危。 這些是當時國際形勢的顯著特點, 而中國的外交正是處 于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之中,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有說,李鴻章的外交, 有可取之處,也對近代中國做出過一定的貢獻,但最終還是歸 于失敗,
41、 固然有個人因素, 但是最大的原因還是由于當時腐朽沒落的清政府沒有能跟上時代 發(fā)展的潮流。三、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顧維鈞,字少川, 1888年 1月 29日生于上海。三歲時他進了私塾讀書,教書先生寬松 的教學方法使他在學習中愉快地渡過了童年。 但是顧維鈞做官的父親為了讓兒子應付科舉考 試,在他十歲時將他送入學館。 顧維鈞受不了那位只會晃著腦袋讀四書五經(jīng)的先生, 用罷課 的方式表示了他的不滿。 也許為國家爭取權利就是從為自己爭取權利開始的, 他的斗爭取得 了勝利,在基督教衛(wèi)理公會辦的英華書院,他開始了新的生活。 1901 年,顧維鈞考入圣約 翰書院。1904 年,顧維鈞這一年 16 歲,他冒險剪
42、掉了拖在腦后的辮子,然后遠離父母,赴美求學。 在庫克學院讀預科時, 顧維鈞面臨著專業(yè)的選擇。 他立志成為一名外交家, 但是他的同學們 卻強調(diào)“弱國無外交”,勸他學工程技術,以實業(yè)救國。迷惘的顧維鈞幸運的遇到了一位老 師- 詹克斯教授,在他的指點下,顧維鈞毅然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國際政治和外交專業(yè)。 這是他為自己做的選擇, 也是為中國做的選擇。 如果失去了作為外交家的顧維鈞, 中國近現(xiàn) 代外交史便缺少了燦爛的一筆。有大師的地方, 才能稱之為大學。此時的哥倫比亞大學確實大師云集。 在這里,顧維鈞 結識了憲法學者伯吉斯、 歐洲史學者羅賓遜、 社會學家吉丁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際法和 外交學的著名學
43、者穆爾教授,他寫的國際仲裁和國際法匯編是公認的經(jīng)典著作,他 還曾擔任過美國代理國務卿。 在這些優(yōu)秀教師的指點下, 本來就頗具天分的顧維鈞打下了深 厚的國際法和相關學科功底,這為他以后折沖樽俎、力爭國權奠定了基礎。1912 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終于推翻了滿清王朝, 建立了中華民國。 就在這一年, 顧維鈞提前完成了論文, 獲得了博士學位。 之后他毅然回國任職。 走上了一條鋪滿了荊棘與 坎坷,又充滿了光榮與夢想的人生之路。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共有 5 位代表,陸徵祥、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顧 維鈞。 陸是外交總長, 王是南方政府代表, 駐英公使施肇基和外交部秘書長魏宸組是外交前 輩,
44、顧最年輕,只有 31 歲,資歷也最淺,時任中國駐美公使。日本先發(fā)制人,率先在5 個大國的“十人會”上提出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應直接由日本繼承。英、法、意等國在一戰(zhàn)中跟 日本簽約承認過此問題, 此時站在日本一邊。 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請中國代表出面時, 陸徵祥稱 病無法赴會,王正廷、施肇基稱對山東不熟而推由顧維鈞代表中國發(fā)言。顧維鈞沒有退讓。事實上顧維鈞為了這一天已經(jīng)做足了準備。 在一戰(zhàn)結束前, 他就在駐美使館內(nèi)成立小組, 專門研究與戰(zhàn)后和會相關的問題, 并將研究報告送交國內(nèi), 主張應向和會提出收回德國強占 山東的權益。在前往巴黎參加和會的前夕,他更是整天埋頭于準備工作,搜集資料,擬定計 劃。這是顧維鈞第
45、一次在國際講壇上發(fā)表長篇演說 , “初似發(fā)言稍顫,既乃侃侃而談”。他 就山東問題代表中國發(fā)言, 與日本代表團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在辯論中,顧維鈞不用發(fā)言稿, 出口成章, 英語流利, 用詞正確。 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 顧維鈞以他特有的機智、 幽默, 巧取日本全權代表牧野的一塊金懷表, 激怒牧野,牧野斥之為盜賊, 這正落入顧維鈞的圈套。 顧維鈞反詰: “日本掠奪了中國的山東省, 是不是世界的盜賊呢?一塊懷表引起牧野如此憤 怒,那么山東三千六百萬百姓丟失山東該不該憤怒, 四萬萬中國人民該不該憤怒呢?” 繼而, 他從歷史、 人文、主權、經(jīng)濟等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 發(fā)言獲得全世界的
46、一致稱贊, 而日本代表的強詞奪理卻受到普遍的譴責。 日本做夢也沒有想到中國對山東問題 態(tài)度如此強硬, 處心積慮地計劃吃掉山東,卻遭到如此大的阻力。 顧維鈞要求“根據(jù)和會承 認的民族主義和領土完整的原則,中國有權收回(山東被占的)那些領土?!苯Y果, “全場 鼎沸,掌聲如雷”。在這次會議中, 他的很多話成為名言。 “中國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穌, 中國不能失去山 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边@句話被費加羅報等多家重要報紙爭相引用,可見西 方人看了是如何的震撼! 美國國務卿藍辛在自己的會議筆記中說: “顧的論點完全壓倒了日 本人。 ”法國總理克雷孟梭則評論道: “顧之對付日本, 有如貓之弄鼠, 盡其擒
47、縱之技能。 ” 北京政府曾電令出席和會的中國代表團: “對于此項草約,大體應行簽字, 惟山東問題應聲 明另行保留,以為挽救地步”。當保留簽字的要求被拒絕之后,北京政府再次訓令: “如保 留實難辦到,只能簽字?!钡櫨S鈞在稱病住院的陸徵祥支持下,違抗北京政府訓令,拒絕 出席 6 月 28 日對德和約簽字儀式。顧維鈞的女兒顧菊珍若干年后自豪地說:“中國現(xiàn)代史 表明,先父顧維鈞是在國際會議上對列強說不的第一人?!庇辛税屠韬蜁系耐饨怀晒?,顧維鈞不失時機地向國聯(lián)大會提交廢除“二十一條” 、歸 還山東權益的“魯案”。日本表示,只要日中開始單獨商議,愿意歸還山東權益。顧維鈞再 次說“不”,他拒絕有條件地歸
48、還,拒絕單獨開議。1921 年 11 月 12 日由美國發(fā)起華盛頓會議,中國在會議上提出廢除“二十一條”的要求,日本迫于美、英壓力,終于在1922 年2月 4 日與中國簽訂中日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強調(diào)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 給予中國以自行發(fā)展的機遇。顧維鈞說“不”是建立在理性、和平的外交基礎上,他改變了 弱國任人欺凌、 弱國無外交等等似是而非的命題。 如果說,李鴻章式的外交,是努力使國家 和民族的損失降到最低地步,那么, 到了顧維鈞這里,中國外交開始參與國際事務。從顧維鈞起, 一批在美國、 歐洲留學的專業(yè)人士進入外交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外交開始了。顧維鈞用畢生的精力打破了“弱國無外交”的定律,他向世界證明了越是“弱國”,越需要出色 的外交家。他的生命化作了一座豐碑,一座也許是后人無法超越的豐碑?;仡櫄v史, 1919 年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對我國主權的維護,為我們留下了濃墨重彩的 一筆,也告訴我們一個談判者應具有的素質。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TR 23975:2025 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Priority list of single herbal medicines for developing standards
- 2025年度店鋪轉租雙方責任劃分合同
- 2025年度房地產(chǎn)項目風險評估合同模板
- 2025年度財務合同簽訂與履行管理合同
- 2025年度鑄件研發(fā)與生產(chǎn)承包協(xié)議
- 2025年度員工敬業(yè)度提升與企業(yè)文化融合合同
- 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組織與管理計劃
- 現(xiàn)代青年財務觀念調(diào)查計劃
- 財務內(nèi)控體系的構建與完善計劃
- 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規(guī)劃計劃
- 2024新版《藥品管理法》培訓課件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陸上風電場工程設計概算編制規(guī)定及費用標準》(NB-T 31011-2019)
- 2024初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測試題(含答案)精華版
- 人文關懷與優(yōu)質護理課件
- 知識圖譜可視化-Neo4j(windows)
- 光伏電站作業(yè)危險點分析及預控措施手冊
- 水文流量測驗
- 第二講共振理論、有機酸堿理論
- 研究性學習課題——有趣對聯(lián)
- 電鍍工業(yè)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用于立項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