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魏晉至唐復習資料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魏晉至唐復習資料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魏晉至唐復習資料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魏晉至唐復習資料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魏晉至唐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曹操的詩歌創(chuàng)作,今存詩20余首。兼有四言、五言與雜言,且全用樂府古題。詩作反映內容:一部分詩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和百姓的苦難。如蒿里行 。 一部分詩抒發(fā)了他的人生抱負、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和深刻的思想矛盾。如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藝術特色:其重要詩作多為政治抒情詩,善將敘事、描寫和抒情融為一體,具有鮮明的抒情性和時代感。形式自由,語言質樸自然,蒼勁有力,兼有濃郁的民歌情味。境界開闊,氣象雄渾,表現(xiàn)了一個杰出政治家的心胸與氣魄。曹操創(chuàng)造性地用樂府古題寫時事。曹丕:

2、現(xiàn)存詩約40首,形式多樣,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無所不備,以五言、七言成就為高。多為對人生感慨的抒發(f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主要分為三類:A 宴游詩B 抒情言志之作。C 表現(xiàn)游子行役思親懷鄉(xiāng)、征人思婦相思離別居多。與曹操比,曹丕的詩表現(xiàn)出新的變化:(1)更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fā);(2)文人化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使用與藝術風格的形成,這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 的工麗綺練和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造上陳思王植子建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為界,前期內容:A反映戰(zhàn)爭和動亂,情調悲涼B抒發(fā)理想和抱負,呈現(xiàn)出一種豪邁氣概,洋溢著樂觀和浪漫的情調。富于進取精神和自負自信的少年意氣。白 馬 篇后期詩歌主要抒寫自己遭

3、遣被棄的悲憤不平: 1、抒發(fā)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憤懣野田黃雀行2、 傳統(tǒng)的閨怨題材,借思婦、棄婦的怨嘆,表白自己的心跡【七哀詩】3、直抒胸臆,述懷言志雜詩其五4、游仙詩代表作:仙人篇、五游篇、游仙篇、遠游篇、升天行等。藝術成就:1.對詩歌的題材和內容進行了多方面開拓,藝術上注重聲色的描繪和技巧的琢磨,富于創(chuàng)造,大大豐富了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力。2.散文抒情言志文辭剴切,敘事論理簡練有 序,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引經據(jù)典,仿佛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四、曹植詩作受推崇的的主要原因:1. 曹植文采富麗2. 曹植對五言詩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影響。3. 曹植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認同。建安七子: 孔融、陳琳、王粲“

4、七子之冠冕”代表作七哀詩三首感情深沉,慷慨悲涼 “自傷”、徐干、阮瑀、應瑒、劉楨七位詩人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建安風骨”。所謂“建安風骨”,即建安文學(“三曹”、“七子”的詩歌創(chuàng)作)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風格、氣骨。其內涵是1、政治理想的高揚。2、人生短暫的哀嘆。3、強烈的個性表現(xiàn)。4、濃郁的悲劇色彩。建安時期文學的基本特點是:1.內容上:真實地反映現(xiàn)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的情感,2.在藝術精神上:繼承漢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形式上亦帶有鮮明的民歌風調。文學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齊王曹芳的年

5、號(240249),文學史上所說的正始文學,還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晉立國(265)這一時期的文學。竹林七賢” 魏晉之際文學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賢”。其名稱始見于世說新語任誕:陳留阮籍,代表作:詠懷82首??傤}為“詠懷1)阮籍詩的風格隱約曲折。(2)阮籍是建安以來第一個全力寫作五言詩的人,阮籍的詠懷詩首創(chuàng)了我國五古抒情組詩的體例、譙郡嵇康嵇康詩文兼善,現(xiàn)存詩50多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雜言,而以四言成就較高。主要抒寫世路險惡,人生憂患。代表作是贈秀才入軍18首,是一組各自成篇而又相互勾連的四言詩。嵇康四言詩作特點:1)嵇康的四言詩,形象鮮明,意境深 遠,在形式上改變了此前四言體多用虛字和單音詞的

6、句式,采用賦體大量運用雙音詞的對偶句式。(2)語言精練清新,更加靈活自由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瑯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正始文學的基本特點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fā)豪情壯志的作品減少了,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體現(xiàn)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銳的人生悲哀。太康詩風“太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文學史上所說的“太康文學”,是指從“泰始”(晉武帝司馬炎年號,公元264年)到“元康”(晉惠帝司馬衷年號,公元299年)約30多年間的文學。 陸機潘岳(安)是西晉詩壇的代表,太康詩風就是指以陸機、潘岳為代表的西晉詩風。陸機(261-30

7、0) 1、簡介:字士衡,出身江東大世族。曾任平原內史,人稱“陸平原”。今存詩一百多 篇,被譽為“太康詩人之首”。2、詩作特點:內容多為擬古。文辭繁縟。語言華美典雅,多用排偶3、代表作赴洛道中作二首。太康詩風總的特點 :繁縟,主要體現(xiàn)(1)語言由樸素古直趨向華麗藻飾。(2)描寫由簡單趨向繁復。(3)句式由散行趨向駢偶。左思(250-305)1、簡介:字太沖,出身寒素家庭。今存詩僅14首。2、代表作:三都賦詠史八首。劉琨(271-318)字越石,出身士族。早年好老莊,喜清談,后詩風呈現(xiàn)出格調悲壯、剛勁清拔的特色。劉琨存詩僅3首,答盧諶、重贈盧諶和扶風歌游仙詩分類:1、不得志,借此以寫胸中之牢落。

8、代表作:曹植的五游詠、遠游篇仙人篇、游仙篇2、求仙訪藥,追求長生不老。代表作:漢樂府吟嘆曲王子喬 董逃行、長歌行郭璞(276-324)字景純,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博物學家,好陰陽卜筮之術。代表作游仙詩14首“乃是坎壈詠懷,非列仙之趣也”。 -詩品 王羲之字逸少“王右軍”玄學 “玄言詩” 一種以闡釋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容的詩歌。玄言詩是的詩歌流派,約起于西晉之末而盛行于東晉。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庚亮、等;其特點是玄理入詩,以詩為哲學的說教和注解,嚴重脫離社會生活。陶淵明:田園詩分類:1、描寫恬美靜穆的田園風光,抒發(fā)詩人閑適自得心情的。【歸園田居詩五首】少無適俗韻飲酒 2、歌詠農業(yè)勞動,表達自己

9、對勞動和勞動人民的認識和感情。歸園田居其二(種豆南山下)3、反映農村經濟的凋蔽和農民生活貧困的。歸園田居其四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詠懷詩與詠史詩,詩作特點:陶的詠懷詩有些是以組詩的形式寫成。 詠史詩所用的對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內容主要寫他的出仕與歸隱的矛盾。讀山海經行役詩:1、主題:悲嘆行役的辛苦,表達對仕宦的厭倦,反復訴說對田園的思念和歸隱的決心代表作: 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曲阿作“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其二)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伊余何為者,勉勵從茲役”贈答詩陶淵明贈答詩特點: 以其真摯的感情、家

10、常的內容、雋永的意味、既不火熱也不冷淡的語調,塑造了一位仁厚長者的形象。形影神贈答詩散文代表作: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辭賦代表作歸去來兮辭閑情賦陶淵明作品的藝術成就及其影響一平淡質直,自然流露,不假雕飾,渾然天成。二、塑造生動優(yōu)美的形象,達到情景融合的境地。三、以白描的手法、平凡的素材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意境和情趣,深入淺出,淳厚有味。四、講究篇章的有機結構,有整體美:藝術風格多樣化。南朝民歌的分類: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清商曲辭里,主要有吳歌與西曲兩類南朝民歌的特點: 1、體制小巧,多為五言四句。2、語言清新自然,大量運用雙關語。南朝民歌的發(fā)展階段 年代 代 表 作 家 備 注山水

11、詩始于東晉末年謝靈運、顏延之、鮑照七言詩、雜言詩在此時有了新的發(fā)展永明體齊及梁初沈約、謝眺四聲八病廣泛運用宮體詩梁中葉至陳蕭綱、蕭統(tǒng)、庾信宮體詩北朝民歌的主要內容: 1、描寫了北方的壯麗山川和游牧生活。2、表現(xiàn)了北方民族粗獷豪邁的個性和豪俠尚武的精神。3、反映了北方頻繁的戰(zhàn)爭以及由此給人民帶來的離鄉(xiāng)背井、流離失所的痛苦。4、反映了婚姻愛情生活。北朝民歌的主要特點:1、北朝樂府民歌語言質樸剛健,風格粗獷豪放,自然清新。2、多雜言格式而以五言為主。一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二折楊柳歌辭 其五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蹕跋黃塵下,然后別雌雄。瑯琊王

12、歌辭其一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劇于十五女。三隴頭歌三首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朝發(fā)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舌卷入喉。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四折楊柳枝歌其二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地驅歌樂辭其二驅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木蘭辭劉宋時期山水詩興盛的原因:1、受魏晉之后隱逸之風的影響。2、文人生活環(huán)境變遷的影響。3、玄學的影響。4、自然審美意識的濃厚、山水繪畫及理論的產生 。5、五言詩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寫自然景物的藝術經驗。謝靈運“謝康樂”襲封康樂公謝詩的特點1、以富麗精工的語言、生動鮮明的辭采,致逼真地刻畫

13、了自然景色,表現(xiàn)了山水的絢麗多姿。2、 謝靈運山水詩多按游覽順序寫來,以移步換景法將沿途所見景物收入詩中。3、謝靈運山水詩美中不足的是詩歌結構比較單調。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過始寧墅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登江中孤嶼曉霜楓葉丹,夕曛嵐氣陰晚出西射堂南朝山水詩人還有:謝惠連、顏延之、鮑照 、謝朓,王融、沈約、何遜、陰鏗山水詩的文學價值:1、山水詩的產生,標志著人對自然美的認 識加深了,標志著人與自然進一步的溝通與和諧,2、山水詩的出現(xiàn),改變了“詩言志”的傳統(tǒng)。鮑參軍,謝靈運、顏延之并稱為“元嘉三大家”,而且被推舉為劉宋時代成就最高的作家。鮑照詩的藝術特色與貢獻(一)特色1、繼承和發(fā)揚了漢魏樂府和建

14、安風骨的傳統(tǒng)精神,用詩歌來反映現(xiàn)實,抒情言志,代表了詩歌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對詩體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鮑照詩感情強烈,大起大落,氣勢飽滿,富于動感,聲調抑揚頓挫,句式長短不齊,形成獨特的雄恣奔放的風格。(二)貢獻:1、對邊塞詩的開創(chuàng)。2、對七言體的創(chuàng)制。3、開創(chuàng)了雜言式七言歌行。4、模仿南朝樂府的小詩對唐人五絕的形成也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永明體:永明是南朝齊武帝蕭賾的年號(483493)。永明年間,沈約、謝朓、王融、周颙等詩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跟古體詩不同的新體詩,史稱“永明體”。其主要特征是講究聲律和對偶。永明體的興起與聲律的追求有關。沈約(441513)簡介:字休文。吳興武康人。為“竟陵八友”之一

15、,是齊代和梁代前期文壇領袖,對齊梁詩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貢獻:創(chuàng)立聲律論和倡導新體詩。創(chuàng)作實踐上:有意識地實踐他的理論主張,詩歌結構更加嚴密勻稱,修辭更為工整簡練謝脁(464-499),簡介:字玄暉,與謝靈運是同族,又都以山水詩見長,所以并稱“大小謝”。他曾任宣城(即今安徽宣城縣)太守,人稱“謝宣城”。為“竟陵八友”之一。小謝的成就一是發(fā)展了山水詩。二是他所代表的新體詩為唐代近體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謝眺詩作特點:1著重表現(xiàn)了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象。這一成功的嘗試使山水詩從登臨游賞擴大到羈旅行役送別等日常生活范圍,為后世山水詩開出一個極為廣闊的天地。2在寫景方面突破了大謝全面鋪寫的格局,精心選

16、擇和剪裁景物,真切細致地表現(xiàn)出景物的特征、動態(tài)和情趣。3在景物描寫中自然融進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含蓄凝練,思致工巧的特點。宮體詩:1、內容:主要是以宮廷生活為描寫對象,具體題材是寫男女之情,以及女子的容貌、舉止、情態(tài)、服飾乃至生活環(huán)境、所使用的器物等。2、語言:辭采濃艷、描寫細膩、注重對偶,音律諧和,在格律化方面比永明體有進一步的發(fā)展。3、代表人物:蕭衍(梁武帝)、蕭綱(梁簡帝)、蕭繹(梁元帝)父子外,還有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及陳后主等。 1、“小說”的最早出處與本義。2、中國小說的起源:3、中國小說的分類4、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突出成就一、志怪小說: 記述神仙方術、鬼魅妖怪、殊

17、方異物、佛法靈異。志怪小說興盛的背景:宗教迷信思想盛行。3、分類:4、代表作:干寶搜神記二、志人小說:1、“志人”,就是記錄人物的軼聞瑣事。2、志人小說興盛的背景:士族文人之間品評人物和崇尚清談風氣盛行。3、志人小說的內容:笑話;野史;遺聞軼事。4、代表作:劉義慶世說新語魏晉南北朝小說的特色和影響:特色:魏晉南北朝小說篇幅短小,敘事簡單,沒有藝術的想象力和細節(jié)的描寫。雖有人物性格的刻畫,但還不能展開。所以還只是初具小說的規(guī)模,而不是成熟的小說。影響:在小說的發(fā)展史上,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在人物刻畫、細節(jié)描寫,以及敘事語言的運用等方面,都為唐傳奇的寫作積累了經驗。一些

18、唐傳奇的故事就取自這個時期的小說。唐代文學繁榮和發(fā)展的原因一、唐統(tǒng)治者采取一系列比較開明的措施 緩和矛盾,發(fā)展經濟,安定人民生活。二、漫游、入幕、讀書山林和貶謫生活對文學的影響。三、唐立國者對外來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四、“安史之亂”的爆發(fā)。五、文學從宮廷和貴族的壟斷轉到中下層地主階級和知識分子手中, 這是唐代文學得以發(fā)展 的一個直接原因。六、唐代文學的繁榮發(fā)展取決于它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七、佛道二家對唐文化的影響。佛教對唐文學的影響:1、主要通過影響士人的人生理想。2、唐代出現(xiàn)了大量的詩僧。3、士人與佛教的廣泛聯(lián)系,與僧人的廣泛交 往也大量反映到詩中。道教對唐文學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神仙思想上。作

19、用:豐富想象力, 使情節(jié)富有浪漫色彩。初唐詩歌是沿著三條路線發(fā)展的:1、沖破六朝詩歌的狹窄題材, 使詩歌表現(xiàn)廣闊的社會生活和重大的政治問題。2、擯棄輕浮綺靡的詩風,建立剛健有力的新詩風。3、確立律詩,發(fā)展七言歌行。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學合流并向唐過渡的階段上官體:上官儀的五言詩,“綺錯婉媚”,講究對仗,追求詩歌的聲辭之美,體物圖貌,筆法精細,把六朝以來的對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對”、“八對”等名目。時人謂之“上官體”。上官體代表當時宮廷詩人創(chuàng)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內容仍局限于宮廷文學應制詠物的范圍之內,生活面較窄。 王績:字無功,自號東皋子,今山西人,時人號為“斗酒學士”,存東皋子集三卷。

20、思想: 王績以道家思想對抗封建禮教,鄙棄功名富貴,代表作:五斗先生傳、自撰墓志過酒家其二。貢獻:他的詩沒有沾染宮體詩的脂粉氣以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xiàn)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淡泊而又純樸疏野的意境。代表作野望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初唐四杰:楊炯、任盈川縣令世稱楊盈川。楊盈川集原三十卷,僅存十卷。詩30余首,全是五言。他的成就主要在五律方面。他用五律寫的邊塞詩很有氣魄,如從軍行。王勃、字子安,王績的侄孫王子安集十六卷擅長五律、五絕,這兩部分占其全部詩的大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可算是當時最好的一首五律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

21、子。幽州范陽人幽憂子集七卷。今存詩96首,以七言歌行最好。代表作長安古意、行路難駱賓王討武氏檄擅長七言歌行,代表作帝京篇在獄詠蟬四杰貢獻:變革文風,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A題材上“由宮廷走向市井”,“從臺閣移至江山與塞漠”,舉凡離別、懷鄉(xiāng)、邊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詩,內容上代表了當 時文學革新的方向;B風格上與宮體詩的綺靡不同,而是真實情感的抒發(fā),或開朗豪放、積極進取,或悲涼雄放、鋪張揚勵,C形式上王、楊長五律,盧、駱長于七言歌行杜審言、李嶠、蘇味道、崔融并稱“文章四友”。 四人中,以杜審言最有詩才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超過了楊炯,使五律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沈佺期宋之問(五律定型

22、):高宗、武則天時期的宮庭詩人。主要貢獻:總結了六朝以來的聲律方面的創(chuàng)作經驗,進一步將趨于成熟的律詩形式固定下來,最終確立律詩的形式。他們的作品格律形式完整,為歷代批評家所推崇。沈: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為成熟的七律,被后人稱為初唐七律的樣板。宋:度大庾嶺為成熟的五律。張若虛與賀之章、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山水田園詩興盛的原因 1、 從初唐到盛唐近百年來社會基本安定,經濟繁榮,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隱居田園的物質條件。2、 佛、道的興盛和知識分子漫游隱逸的風氣是文人描寫山水田園的直接原因。3、 文學自身發(fā)展的結果。邊塞詩興盛的原因 (1)邊境戰(zhàn)爭的頻繁,疆土的擴大以及民族經濟、文化的

23、交流。(2)人們對邊塞生活的關心以及邊塞知識的豐富。(3)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邊塞當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王維(701-761)1、簡介: 字摩詰,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少時既有才名,開元九年中進士。今存詩四百余首。以天寶初為界:前期有政治熱情,詩多慷慨英發(fā)之氣,風格雄渾博大。后期則消極避世,隱逸山林,多山水田園詩,風格幽邃空靜,多禪趣。四類山水、田園詩, 游俠、邊塞詩,鄉(xiāng)情、友情、愛情詩,政治感遇詩,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特色:王維抒寫隱逸情懷的山水田園詩奠定他在唐詩史上大師的地位。王維精通音樂,又擅長繪畫,在他的山水田園詩中,創(chuàng)造出“詩中有畫”的靜逸明秀詩境,興象玲瓏而難以句詮。王維的山水詩多

24、半寫在后期,這些詩往往滲透著佛家的虛無冷寂的情調。王維的山水詩體現(xiàn)的內容:(1)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幽靜恬適之美,審美趣味較高。如山居秋暝、鳥鳴澗、山中(2)意境開闊,氣魄雄偉的山水詩。如終南山等。3)意境空虛,感情寂寞的山水詩。如竹里館、鹿柴等。5、對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看法逃避現(xiàn)實、粉飾太平、引導人們追求清靜孤寂生活。6、王維創(chuàng)作的藝術技巧敘事詩往往從大處落墨,簡約而閎深。描寫山水時,不求詞藻華美,只需淡淡數(shù)筆就能勾出一個畫面,表現(xiàn)一個境界。注重運用細致的語言技巧,表現(xiàn)完整的感受和精巧的構思。孟浩然襄陽人,早年在家鄉(xiāng)隱居讀書并曾游歷長江上下。四十歲入長安應進士不第,此后便漫游吳越,寫了很多山水詩。與

25、王維齊名而同樣以寫自然山水見長有孟浩然集四卷。孟浩然的詩歌創(chuàng):山水隱逸詩:自然高遠 無堆砌之感。田園詩:清新秀麗。如過故人莊、春曉山水隱逸詩特點常在山水描寫中融入游子漂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不免染上一層冷清的色彩。如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和宿建德江。有些寫得很豪壯。如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寫自己幽棲的生活,潔身自好的情趣,以及懷才不遇的苦悶。如秋登萬山寄張五和夜歸鹿門歌等。孟浩然詩總評一、隱逸田園詩沒有突破個人的小天地。二、風格恬淡寡情。三、與初唐詩相比,題材擴大了,語言純凈了,格調提高了。以王、孟為中心,還有一批詩風與他們相近的詩人,如裴迪、儲光羲、張子容、常建等。禪宗思想對詩歌感情格調的影響:

26、王維等山水詩的創(chuàng)作,從觀物方式到感情格調,都帶有受禪宗思想影響的文化意蘊,饒有禪意和禪趣。王維山水詩獨具特色的寧靜之美和空靈禪境,奠定了他在中國山水田園詩發(fā)展史上他人難以企及的正宗地位。王昌齡、崔顥和創(chuàng)造清剛勁健之美的詩人 王昌齡字少伯,京兆萬年人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王昌齡的詩歌創(chuàng)作邊塞詩講究立意構思,風格蒼涼悲壯,清剛勁健,帶有透視歷史的厚重感;宮怨、閨情詩善于細節(jié)描寫、心理刻劃和藝術概括。贈別詩。從軍行 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七絕的藝術特色總體來看,王昌齡的詩意境高遠而情致深長,語言婉曲含蓄,風格偏于清逸明麗,纏綿婉轉,但仍有一種清剛爽朗的基

27、調。第一,王昌齡善于運用七絕表現(xiàn)剎那間的感觸。第二,王昌齡對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處理,沒有閑筆。首 句打開聲勢第二句平緩第三句另辟新境結 句或實在、肯定或含蓄故意蕩開,余音裊裊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崔顥黃鶴樓李頎以邊塞詩著稱,長于律詩和七言歌行,代表作為古從軍行,唱響了反戰(zhàn)的聲音,風格蒼涼悲壯。高適、岑參和 創(chuàng)造慷慨奇?zhèn)ブ赖脑娙烁哌m字達夫。前期生活孤貧,仕途坎坷;后期日漸通達,官至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進封渤??h侯,是盛唐詩人中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高適詩歌主要內容:第一,反映他個人早年的坎坷遭遇。如別韋參軍、宋中十首、薊中作 第二,反映人民疾苦的詩。封丘縣、自淇涉黃河途中作的第九首、

28、東平路中遇大水苦雨寄房四昆季 第三,邊塞詩。如塞上聽吹笛、塞下曲、五古塞下曲以及寫邊塞生活風貌的如營州歌。高適的邊塞詩的特色:高適的邊塞詩的特色卻不表現(xiàn)在反映征人思婦的感情,他的特色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深刻,揭示邊防政策的弊端,以政論的筆調表示自己對戰(zhàn)爭的意見,同時流露出對士兵的同情。 將敘事、描寫與議論、抒情熔為一爐,尚質主理,兼有氣骨,風格凝重深沉,雄渾悲壯?!斑m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唐殷皤河岳英靈集卷上岑參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色)1、 善于以濃重的色調描繪西北邊疆的奇異景色以及將士英勇報國不畏艱苦的精神。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2、

29、 描寫戰(zhàn)爭場面悲壯有力。如輪臺歌。3、 感情熾熱,這些詩融會了山水、游俠、贈答等各種詩歌的特色,形成奇?zhèn)ズ犒悺鈩莅蹴绲娘L格。4、岑參喜歡用奇特的想象造成鮮明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5、少數(shù)詩揭露了軍中苦樂不均的現(xiàn)象,對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表示不滿。如玉門關蓋將軍歌等。岑參邊塞詩評價1、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tǒng)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描寫題材和內容范圍。2、藝術表現(xiàn)上,借鑒了高適等人七言歌行縱橫跌宕、舒卷自如的體式而加以創(chuàng)新,形式接近樂府,但完全不用樂府古題而自立新題3、用韻十分靈活,不僅

30、意奇、語奇,還兼有調奇之美。4、岑參的詩想象豐富,奇情壯采,節(jié)奏多變。5、語言瑰奇壯麗;風格奇麗雄放,富有浪謾氣息。概言之,岑詩以“奇才奇氣”寫“奇情奇景”,妙在一“奇”岑參與高適邊塞詩比較相似:悲壯。特色:高適在悲壯中現(xiàn)深沉;岑參在悲壯之外綺麗峭拔;高適的邊塞詩多夾敘夾議,直抒胸臆,岑參詩歌景色奇麗,感情熾熱,想象奇特,充滿浪漫氣息。王之渙字季凌,曾寓居薊門,故被稱為薊門人。開元中,他與高適、王昌齡交往唱和,三人齊名。今存詩絕句六首,全是精品。登鸛鵲樓、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為名作。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李白青少年時期所

31、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道家,縱橫家,儒家2、李白的思想:儒、道、俠、縱橫家思想的雜糅,以道家思想為主。3、李白的人格:理想化、自信自負、豁達、狂放不羈、飄逸灑脫李白的樂府古題樂府在李白手中得到了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借古題寫時事,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如出自薊北們行、丁都護歌、上之回、俠客行等。二是用古題抒己懷。如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等李白的歌行創(chuàng)作成就比樂府高,但兩者之間的界限不容易界定,一般將李白古詩中以歌、行、吟、謠等為題的縱情長歌作為其歌行的代表。主要作品襄陽歌、扶風豪士歌、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少年行、古朗月行、江上吟、玉壺吟、梁園吟、夢游天姥吟留別、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等。李白歌

32、行的特點:第一、抒情意味更濃,以主觀情感和意向為 軸心展開篇章。第二、飛騰想象,虛實相間,筆勢大開大合。第三、打破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筆法多變。第四、以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音節(jié)的錯落顯示其回旋振蕩的節(jié)奏旋律,突出詩的氣勢、力度,呈現(xiàn)豪邁飄逸的詩風。李白歌行的價值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詩歌氣來、神來、情來而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具有壯大奇?zhèn)サ年杽傊览畎捉^句共159首,其中五絕79首,七絕80首,而李白絕句受樂府民歌影響極為明顯,擬樂府民歌的作品約45首,占了近三分之一,其中有很多是膾炙人口制作。如靜夜思。明人胡應麟說:“太白五七言絕,字字神境,篇篇神物?!保ㄔ娝拑染幘砹?。李白絕句的特色:多寫詩人在大自然懷抱和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審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屬興到神會、一揮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第一,李白的絕句,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做到了既自然又含蓄,真實簡練而蘊涵豐富。(絕句的最高境界)第二,李白的絕句境界清新,而內蘊飄逸灑脫,具有一氣流貫的俊逸風神和爽朗情韻。第三,李白絕句所表現(xiàn)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極富生活情趣,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第四,李白絕句受樂府民歌的影響極為明顯,特別是七言絕句,帶有以古入律、自由發(fā)揮的特點,融入了樂府歌行開合隨意而以氣貫穿的表現(xiàn)手法。第五,李白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