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油藏巖石的物理性質_第1頁
3油藏巖石的物理性質_第2頁
3油藏巖石的物理性質_第3頁
3油藏巖石的物理性質_第4頁
3油藏巖石的物理性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油藏巖石的物理性質巖石孔隙裂縫溶洞儲集空間滲流通道油氣儲集層(油藏)儲集油氣的巖石儲集其中的流體為油氣提供孔隙性滲透性巖石沉積巖如碎屑巖、碳酸鹽巖等巖漿巖如花崗巖、玄武巖等如大理巖、片麻巖等變質巖(世界99%以上)沉積巖層碎屑巖儲集層碳酸鹽巖儲集層我國大部分油田波斯灣盆地華北古潛山油田決定于碳酸鹽巖的結構組分及其組合或結合關系決定于碎屑顆粒的大小及其組合或結合關系碎屑巖的孔滲特性碳酸鹽巖的孔滲特性第一節(jié) 砂巖的骨架性質 砂粒的大小、形狀、排列方式、膠結物的數(shù)量、性質及其膠結方式都將影響到巖石的孔滲特性。性質不同、形狀各異、大小不等巖石的骨架砂粒膠結物孔隙:砂粒間未被膠結物或固體物質充填

2、的空間 砂巖的粒度組成:構成砂巖的各種顆粒的相對含量。描述巖石顆粒大小的均勻程度。 粒度組成分析結果的表示方法:粒度頻率分布曲線(或直方圖),粒度組成累計曲線粒度組成概率曲線 粒度評價指標:不均勻系數(shù)分選系數(shù)泥質粘土礦物(遇水膨脹)灰質碳酸鹽類礦物(遇酸反應)硫酸鹽石膏和硬石膏(高溫脫水)硅質硅酸鹽(膠結最結實) 巖石的膠結物: 膠結類型:基底膠結孔隙膠結接觸膠結雜亂膠結第二節(jié) 油藏巖石的孔隙性一、儲層巖石的孔隙和孔隙結構1、孔隙巖石中未被碎屑顆粒、膠結物或其它固體物質充填的空間。裂隙(縫)孔隙空洞空隙砂巖的孔隙大小和形態(tài)取決于砂粒的相互接觸關系、后來的成巖后生作用引起的變化以及膠結狀況孔隙2

3、、孔隙結構:巖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幾何形狀、大小、分布及其相互連通關系 孔隙結構對巖石儲集性能和滲透能力有影響。 巖石的孔隙結構與顆粒的大小、分選性質、顆粒接觸方式等密切相關。二、儲層巖石的孔隙度或:單位巖石體積中孔隙體積所占的比例。1.定義:巖石孔隙體積與巖石外表體積之比;2. 孔隙度的分類(1)絕對孔隙度(2)有效孔隙度巖石總孔隙體積或絕對孔隙體積巖石外表體積或視體積被油、氣、水飽和且連通的孔隙體積巖石外表體積或視體積儲層巖石(砂巖)孔隙度評價巖石流動孔隙度與作用壓差大小有關:壓差越大,巖石孔隙中發(fā)生流動的流體體積越大,則流動孔隙度越大。(3)流動孔隙度與可動流體體積相當?shù)哪遣糠挚紫扼w積巖石外

4、表體積或視體積三種孔隙度的關系:礦場資料和文獻上不特別標明的孔隙度均指有效孔隙度。三、碳酸鹽巖儲層孔隙度f 次生孔隙度(裂縫或孔洞孔隙度),小數(shù)。p 原生孔隙度,小數(shù);t 總孔隙度,小數(shù);第三節(jié) 油藏流體飽和度一、油藏流體飽和度單位孔隙體積中流體所占的比例。(同一油藏)二、束縛水飽和度分布和殘存在巖石顆粒接觸處角隅和微細孔隙中或吸附在巖石骨架顆粒表面,不可流動的水1、束縛水單位孔隙體積中束縛水所占的比例2、束縛水飽和度Swc3、束縛水飽和度影響因素分析:巖石的孔隙結構巖石中泥質含量巖石的潤濕性巖石孔隙小,連通性差,束縛水飽和度大。隨巖石親水性的增強,束縛水飽和度增加。泥質含量增加,束縛水飽和度

5、增大。油藏的原始含油飽和度4、儲量計算油藏的地質儲量三、殘余油飽和度1、殘余油被工作劑驅洗過的地層中被滯留或閉鎖在巖石孔隙中的油。殘余油占儲層的孔隙體積的比例。2、殘余油飽和度第四節(jié) 油藏巖石的壓縮系數(shù)一、油藏巖石的壓縮系數(shù)Cp以巖石的孔隙體積為基數(shù)的壓縮系數(shù),1/MPa;礦場常用:油藏壓力每變化單位壓降時巖石孔隙體積的變化率。二、油藏的綜合壓縮系數(shù)計算油藏的彈性可采儲量:第五節(jié) 油藏巖石的滲透性巖石的滲透性:在一定的壓差作用下,儲層巖石讓流體在其中流動的性質。其大小用滲透率表示。一、達西定律1856年、法國人、享利達西未膠結砂充填模型水流滲濾試驗達西實驗裝置達西方程:滲透率絕對滲透率:滲透率

6、是油藏巖石的性能參數(shù),其大小只取決于巖石本身,而與實驗流體無關。二、氣測滲透率在巖石長度L的每一斷面的壓力不同,氣體體積流量在巖石內各點上是變化的,是沿著壓力下降的方向不斷膨脹。玻義爾馬略特定律則:分離變量并積分,則:氣測滲透率的計算公式:液體在孔道中心的液體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靠近孔壁表面的氣體分子與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幾乎沒有什么差別。氣體氣體滲透率大于液體滲透率的根本原因Klinkenberg效應滑動效應或三、克林肯柏格效應同一巖石,氣測滲透率總比液測滲透率高。實踐發(fā)現(xiàn):氣體滑動效應示意圖a-孔道中的液體流動;b-同一孔道中氣體流動Kl

7、inkenbeger實驗結果(1)不同平均壓力下測得的氣體滲透率不同;(2)不同氣體測得的滲透率不同;(3)不同氣體測得滲透率和平均壓力的直線關系,當平均壓力趨于無窮大時,交縱坐標于一點。等價液體滲透率Klinkenberg滲透率或Klinkenberg滲透率:K Klinbenberg滲透率,m2;式中Kg 在平均壓力和流量下測得的氣體滲透率,m2;b 與巖石孔隙結構及氣體分子平均自由程有關的系數(shù),亦稱Klinkenberg系數(shù)。c 比例系數(shù); 氣體分子平均自由程;r 巖石孔隙半徑; 平均氣體壓力。四、油藏巖石滲透率的評價五、影響滲透率的因素1、沉積作用對滲透率的影響砂巖的粒度分布范圍越廣,

8、顆粒分選性越差,膠結物質含量越多,其滲透率就越低。(1)巖石結構和構造特征對滲透率的影響式中C 常系數(shù),具體數(shù)值與巖石粒度有關;d 巖石平均顆粒直徑,m;a 巖石顆粒的標準偏差;K 巖石滲透率,10-3m2。滲透率與平均顆粒直徑的平方成正比,與顆粒的分選性成反比。(2)巖石孔隙結構對滲透率的影響式中: 巖石孔隙度,小數(shù);r 孔喉半徑,m;迂曲度,表示孔道的曲折程度,=1.55.5。2、成巖作用對巖石滲透率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壓實作用,膠結作用和溶蝕作用等方面(1)壓實作用:滲透率隨上覆壓力增加而降低(2)膠結作用:膠結物質的沉淀和膠結作用都會使巖石的孔隙通道變小,喉道變細,孔隙曲折性增加,孔隙內表

9、面粗糙度增大,因而引起巖石滲透率顯著降低。(3)溶蝕作用:溶蝕作用對巖石滲透率有影響,一般使其變大。3、構造(地應力)作用對滲透率的影響儲層巖石在地下應力場的作用下,會形成斷裂和微裂縫,裂縫對巖石滲透率的影響是巨大的:式中Kf 裂縫滲透率,m2;b 裂縫寬度,m;r 裂縫孔隙度,小數(shù)。低滲、特低滲儲層,若在構造(地應力)作用產生或存在微裂縫時極有可能變成具有中高滲透率的儲層。4、流體巖石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對滲透率的影響流體和巖石接觸以后或多或少地發(fā)生物理和物理化學作用水粘土礦物懸浮物沉淀膠質、瀝青質和石蠟吸附流體流速過大造成微粒剝落運移滲透率下降六、有效滲透率和相對滲透率1、有效滲透率(1)定義:

10、多相流體共存時,巖石允許每一相流體通過的能力。(2)有效滲透率與絕對滲透率之間的關系2、相對滲透率(2)相對滲透率的大小(1)定義:多相流體共存時,每一相的有效滲透率與巖石絕對滲透率的比值。多相流體共存時,各相流體相對滲透率之和總是小于1。3、相對滲透率曲線(1)定義:相對滲透率與流體飽和度關系曲線(2)典型的相對滲透率曲線油水相對滲透率A區(qū): SwSwi;B區(qū): SwiSw1-Sor;C區(qū): Sw1-Sor;(3)相對滲透率曲線的應用預測水驅油藏的最終采收率最終采收率計算含水率=第六節(jié) 油藏巖石潤濕性和油水微觀分布潤濕現(xiàn)象:干凈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水迅速散成薄薄的一層干凈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銀水銀聚攏形成球狀在銅片上滴一滴水銀水銀呈饅頭狀一、巖石的潤濕性1、潤濕的定義液體在表面分子力作用下在固體表面的流散現(xiàn)象。2、衡量潤濕性的參數(shù)潤濕角過氣液固或液液固三相交點對液滴表面所作的切線與液固表面所夾的角。定義:油水對固體表面的潤濕平衡1水 2油 3固體(從極性大的一端算起)所以由于潤濕的實質是三相界面張力作用的結果。3固體1水2油油水對固體表面的潤濕平衡3、潤濕性的判斷90巖石表面親油0巖石表面完全水濕巖石表面完全油濕=180天然巖石的表面性質(礦物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