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一次函數(shù)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方法總結(jié)_第1頁
專題一一次函數(shù)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方法總結(jié)_第2頁
專題一一次函數(shù)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方法總結(jié)_第3頁
專題一一次函數(shù)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方法總結(jié)_第4頁
專題一一次函數(shù)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方法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專題一:一次函數(shù)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方法總結(jié) 類型一、等腰三角形以A( x , y ) A A、B ( x , y ) B B為三角形的邊,在 x 軸上找一點(diǎn) P 使 eq oac(,得)PAB為等腰三角形(二定一動(dòng))一.找法:畫圓和作垂直平分線以 A 為圓心,線段 AB 為半徑畫圓,與 x 軸交點(diǎn)即為P1、P2點(diǎn);(AB=AP)以 B 為圓心,線段 AB 為半徑畫圓,與 x 軸交點(diǎn)即為 P 、 P 點(diǎn);(AB=BP)3 4作線段 AB 的垂直平分線,與 x 軸交點(diǎn)即為 P 點(diǎn);(AP=BP)5二、算法:利用兩點(diǎn)距離公式進(jìn)行計(jì)算公式:AB ( x x ) A B2 ( y y ) 2 A B

2、,設(shè)P ( x , y ) p p,分三種情況:AB=AP 時(shí)( x x ) A B2( y y ) A B2 ( x x ) A P2( y y ) A P2可得P1、P2,(特殊情況可能是一個(gè)點(diǎn),例如P2與B重合)AB=BP 時(shí)( x x ) 2 ( y y ) 2 ( x x ) 2 ( y y ) A B A B B P B P2可得P3、P4,(特殊情況可能是一個(gè)點(diǎn),例如P3與A重合)AP=BP 時(shí)( x x ) A P2( y y ) A P2 ( x x ) B P2( y y ) B P2可得 P 、51 2 2 1 2 1 3 3 例題 1、已知,如圖直線l : y 112x

3、 1分別與 x、y 軸交于點(diǎn) A、B.將直線l 平移后過點(diǎn)C(4,0)得到直線l ,點(diǎn) D 在y 軸的正半軸,且直線l 交直線 AD 于點(diǎn) E,交 y 軸于點(diǎn) F,且EA = EC(1)求直線l2的解析式;(2)在 x 軸上是否存在點(diǎn) M,使得以點(diǎn) A、B、M 為頂點(diǎn)的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diǎn)M 的坐標(biāo),若 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 直線l 平移過點(diǎn)C(4,0)得到直線l ,設(shè)直線l2的解析式為y = 12x + b點(diǎn)C(4,0)在直線l2, 0 = 4 + b, 2 b = 2,直線l2的解析式為y = 12x + 2(2)令x = 0,則y = 1, B(0, 1

4、) AB = (0 + 2)2 + (1 0)2 = 5 設(shè)點(diǎn) M 的坐標(biāo)為(a, 0),令y = 0,則0 = 12x 1, x = 2, A(2,0)當(dāng)AM = BM時(shí) eq oac(,,) eq oac(, )ABM是等腰三角形,則(2 a)2 = (a 0) 2 + (0 + 1)2,即4 + 4a + a2 = a2 + 1,解得a = ,4即點(diǎn)M( , 0)4當(dāng)AM = AB時(shí) eq oac(,,) eq oac(, )ABM是等腰三角形, 則(a + 2)2 = 5,整理得a2+ 4a 1 = 0, 3 a =452解得a1= 2 + 5,a = 2 5,2即點(diǎn)M(2 + 5,

5、0)或(2 5, 0) 當(dāng)BM = AB時(shí) eq oac(,,) eq oac(, )ABM是等腰三角形,則5 = (a 0)2 + (0 + 1)2,即5 = a2+ 1,解得a = 2,當(dāng)A = 2時(shí)與點(diǎn) A 重合,此時(shí)不符合題意,故a = 2舍去即點(diǎn)M(2,0)綜上所述,點(diǎn) M 的坐標(biāo)為( , 0)或(2 + 5, 0)或(2 5, 0)或(2,0)4練習(xí):1.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過點(diǎn) A 的兩條直線分別交 y 軸與 B(0,3),C(0,-1)兩點(diǎn),且ABC 30,ACAB 于點(diǎn) A.(1)求線段 AO 的長,及直線 AC 的解析式;(2)若點(diǎn) D 在直線 AC 上,且 DB=D

6、C,求點(diǎn) D 的坐標(biāo);(3)在(2)的條件下,直線 BD 上是否存在點(diǎn) P,使得 P、A、B 三點(diǎn)為定點(diǎn)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直接 寫出 P 點(diǎn)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AO 3,A( 3,0),AC 解析式:y 33x 1(2)B (0,3) D ( 2 3,1)(3)BD 解析式:y 33x 3AB=AP(以 A 為圓心,AB 為半徑畫圓與直線 BD 交點(diǎn)即為 P ( 3 3,0)1P1)AB=BP(以 B 為圓心,AB 為半徑畫圓與直線 BD 交點(diǎn)即為 P ( 3,3 3) , P (3,3 3)2 3P 、P2 3)AP=BP(作 AB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交直線

7、BD 與點(diǎn) P ( 3,2)4P4)4練習(xí)2:如圖,直線y=kx-4與x軸、y軸分別交于B,C兩點(diǎn),且 (1)求 B 點(diǎn)的坐標(biāo)和 k 的值OC 4OB 3(2)若點(diǎn) A(x,y)是第一象限內(nèi)的直線 y=kx-4 上的一個(gè)動(dòng)點(diǎn),則當(dāng)點(diǎn) A 運(yùn)動(dòng)到什么位置時(shí) eq oac(,,)AOB 的面積是 6?(3)在(2)成立的情況下,x 軸上是否存在點(diǎn) P,使POA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點(diǎn) P 的坐標(biāo);若不存 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C (0, 4),B (3,0),k 43解析式:y 43x 4(2)設(shè) A 的縱坐標(biāo)為 hSAOB1 OB h=62,解得 h=4代入直線 BC 解析式:y 4

8、3x 4A(6, 4)OA 2 13(3)A0=0P(以 0 為圓心,A0 為半徑畫圓與 x 軸交點(diǎn)即為P、P1 2)P ( 2 13,0) 1、P (2 13,0)2A0=AP(以 1 為圓心,A0 為半徑畫圓與 x 軸交點(diǎn)即為 P )3P (12,0)3AP=OP(作 A0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交 x 軸與點(diǎn) 13P ( ,0)3P4)練習(xí) 3:如圖,在直角坐標(biāo)系中,一次函數(shù)y 33x 2的圖象與 x 軸交于點(diǎn) A,與 y 軸交于點(diǎn) B(1)已知 OCAB 于 C,求 C 點(diǎn)坐標(biāo);(2)在 x 軸上是否存在點(diǎn) P,使PAB 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diǎn) P 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9、答案】(1)A( 2 3,0) , B (0, 2) ,在ABC 中,OCAB 于 C則AO2AC AB,解得AC 3利用等面積法可得:3 3, )D ( 則2 2CD 32、AD 3 32AB 4(2)AB=AP(以 A 為圓心,AB 為半徑畫圓與直線 BD 交點(diǎn)即為 P (42 3,0) 、P (4 2 3,0)1 2P、P1 2)AB=BP(以 B 為圓心,AB 為半徑畫圓與直線 BD 交點(diǎn)即為 P )3P (2 3,0)3AP=BP(作 AB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交直線 BD 與點(diǎn)P4)P ( 42 33,0)練習(xí) 4:.如圖,一次函數(shù)y 3 x 3的函數(shù)圖象與 x 軸、y 軸分別交于點(diǎn)

10、A,B,以線段 AB 為直角邊在第一象限內(nèi)作 eq oac(,Rt)ABC,且使ABC=30 (1)求ABC 的面積;(2)如果在第二象限內(nèi)有一點(diǎn) P(m,32),試用含 m 的代數(shù)式表示APB 的面積,并求當(dāng)APB 與ABC 面積相等時(shí) m 的值;(3)在坐標(biāo)軸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 Q,使Q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diǎn) Q 所有可能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 請說明理由【答案】(1)A(1,0),B (0, 3),AB 2設(shè)AC x,則BC 2 x由勾股定理得:4 x2x24 ,解得: x 2 33SABC1 2 3 2 3 2 2 3 3過 P 作 PDx 軸,垂足為 DSAPBS梯形 ODPBSAOBSAPD3 3 2 3m 2 4 35m 解得:6(3)AB 2AB=AQ(以 A 為圓心,AB 為半徑畫圓與直線 BD 交點(diǎn)即為Q 、Q 、Q 1 45)Q ( ,0) 、Q (3,0)、Q (0, 3)1 4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