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韶關樂昌市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2年廣東韶關樂昌市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2年廣東韶關樂昌市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2年廣東韶關樂昌市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2年廣東韶關樂昌市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年廣東韶關樂昌市七上期中生物試卷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長B繁殖C應激性D新陳代謝下列現(xiàn)象是生物所特有的 A石筍在慢慢長高B鐵釘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C飯來張口,衣來伸手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下列屬于生物的是 A蘑菇B珊瑚礁C機器人D采下的竹筍以下生物屬于單細胞的是 A海帶B杜鵑C杜鵑花D變形蟲以下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是 A細菌B真菌C大理石D炭疽病毒生物學家已發(fā)現(xiàn)、命名和記錄的生物有多少種 A 1500 B 200 萬C 150 萬D 50 萬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形態(tài)、結構、分布的因素稱為 A生態(tài)因素B環(huán)境因素C生物因素D非生物因素關于生物圈的范圍,正確的是 A整個水圈B大氣圈的下層C巖

2、石圈的上層D以上三項都是下列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A一條河B一只老鼠C一棵陰香樹D一座山中的所有的鳥不屬于生物多樣性含義的是 A基因的多樣性B物種多樣性C形態(tài)多樣性D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造成這一差異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B水C溫度D濕度到了寒冷的冬天,楓樹紛紛落葉,松樹卻郁郁蔥蔥,這表明 A它們都適應寒冷的環(huán)境B楓樹不適應寒冷的環(huán)境C松樹比楓樹更適應寒冷的環(huán)境D松樹和楓樹進行著相互斗爭“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直接說明了 A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B(tài)人為因素對生物的影響C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D環(huán)境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在裝片上寫有字母“p”,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在視野中看到的

3、物像是 A b B p C d D q 已知一臺顯微鏡,目鏡是 5,物鏡是 10,那么這臺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是 A 15 倍B 50 倍C 100 倍D 500 倍要想把視野的右下方的物象調到視野中央,應將標本向哪個方向移動 A左上方B右下方C左下方D右上方以下是某臺光學顯微鏡的鏡盒的鏡頭,物鏡是 A甲和乙B丙和丁C乙和丙D甲和丁之所以說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單位,原因是 A細胞與外界可以進行物質交換B細胞需要進行能量交換C細胞有控制整個生命活動的結構D以上三點均是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是 A各種生命現(xiàn)象B各種生物C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D生物的功能下列哪一項不屬于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A談話法B觀察法C實驗法D文

4、獻法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為人類生老病死揭開神秘面紗。沒有參與此計劃的國家有 A美國B中國C韓國D日本稱為生物學之父,創(chuàng)立了生物進化論,著作有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是 A林奈B拉馬克C達爾文D沃森和克里克如果要你設計一個“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實驗方案,設置的對照應該是 A溫度B溫暖和低溫C潮濕和干燥D光亮與黑暗響尾蛇是根據什么標記去追尋被其咬過的獵物呢? A良好的視力B自己眼下的感受熱的裝置C自己毒液的氣味D獵物逃走時的痕跡不管是動物細胞還是植物細胞,首先進行的是 A質分離B壁分離C膜分裂D核分裂下列生物中屬于競爭關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B貓和老鼠C人和豬D螞蟻和蚱蜢生物分類單位分別是:界、 綱、目

5、、 屬、 A科、門、種B門、種、科C門、科、種D種、科、門不屬細胞分裂的意義的是 A加快細胞成熟B生物體長大C形成新個體D細胞更新洋蔥表皮上撕下一小塊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標本用來臨時觀察,這種玻片標本稱作 A切片B永久裝片C涂片D臨時裝片下列營養(yǎng)成分中攜帶能量的是 A水B糖類C無機鹽D維生素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所以物種是不會消失的。 制作裝片所需的材料必須薄而透明。 科學家利用變形蟲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一個細胞失去了細胞核,仍然可以正常生長,產生新的變形蟲。 做完實驗后的小動物要放回大自然。 在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發(fā)現(xiàn)視野中有一個污點。轉動目鏡和移動裝片時,污點不動,由此可以判斷污點的位置是

6、在物鏡上。 生物既能受到環(huán)境的制約,也能影響環(huán)境。 細胞是有生命的,因此能無限次地進行細胞分裂,從而使生物體由小長大。 細胞會隨液泡的增加而長大。 細胞越小,表面積和體積比越大,越利于細胞進行物質交換。 進入實驗室不宜追逐打鬧,也不宜大聲喧嘩。 如圖是一部光學顯微鏡,它是我們生物學常用的儀器。請你看圖作答。(1) 取鏡時,握鏡和托鏡的部位分別是 和 。(2) 轉動時,使 升降范圍較小的是 。(3) 觀察時,轉動 使緩緩下降,直到 接近玻片標本 23mm (4) 光線較暗時,應轉動 調至大光圈,同時配合使用 的凹面鏡。如圖是小華制作馬鈴薯果肉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請回答下列問題:(1) 步驟

7、B 擦拭玻片所用的是 。(2) 圖 G 的操作名稱是 , 顏色的材料此步驟可忽略。(3) 小華在圖 D 和圖 G 所滴的液體分別是 和 。(4) 圖 E 的操作方法是:先讓 的一側 ,再緩緩地放下。(5) 在用低倍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時,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分別在視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圖所示,效果最好的是 同學。先完成下列探究過程,然后回答問題。有一次,李明同學買回來一袋黃豆芽,放在陽光下,下午打開一看,發(fā)現(xiàn)有許多黃豆芽變成了“綠豆芽”,他覺得奇怪,決定把這個問題搞清楚,請你和他們一起去探究。(1) 提出問題: (溫馨提示:記住要寫問號)。(2) 作出假設:太陽光能影響葉綠素的產生。設計實

8、驗方案:取一定數(shù)量的新鮮黃豆芽分成兩份,分別放在甲、乙兩個容器中;甲放在 處培養(yǎng),乙放在黑暗處培養(yǎng)。(3) 實驗預期效果:甲組的黃豆芽 綠,乙組的黃豆芽 綠(填寫“變”或“不變”)。(4) 得出結論:實驗證明 。(5) 實驗的變量只能是 個,該實驗的變量是 。(6) 做實驗時,甲、乙兩組黃豆芽要放置在不同的地方,目的是形成 。(7) 探究實驗還有許多步驟沒有呈現(xiàn)出來,請你補充完整。 、 、 。在如圖圖解中的字母后填上不同字母所代表的結構名稱。答案1. 【答案】D【解析】生物在表現(xiàn)為多樣性的同時也具有共性: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礎上生物才有生長、繁殖和應激性等生命特征,故D正確;故選

9、D。2. 【答案】C3. 【答案】A【解析】珊瑚礁、機器人、采下的竹筍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蘑菇屬于真菌,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故選A。4. 【答案】D【解析】單細胞生物的整個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如變形蟲等都屬于單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也能完成營養(yǎng)、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jié)等生命活動。而海帶、杜鵑、杜鵑花的身體由多個細胞構成的,是多細胞生物,故D正確;故選D。5. 【答案】D【解析】A選項,B選項:細菌是單細胞生物、真菌既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都有細胞結構,故AB錯誤;C選項:大理石不是生物,故C錯誤;D選項:炭疽病毒是動物病毒,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由

10、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所以,沒有細胞結構的是炭疽病毒,故D正確;故選D。6. 【答案】B【解析】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生命之樹”項目的統(tǒng)計,目前可能有 500 萬 1 億種生物生存在地球上,但科學家們能夠確定、命名和記錄的生物卻只有 200 萬種左右。故選B。7. 【答案】A【解析】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形態(tài)、結構、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tài)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故選A。8. 【答案】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huán)境形成的一個統(tǒng)一整體,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 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 20 千

11、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其中水圈幾乎到處都有生物。故選D。9. 【答案】A【解析】在一定區(qū)域內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環(huán)境就形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溫度等。A選項:一條河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故A正確;B選項,C選項,D選項:一只老鼠、一棵陰香樹、一座山中的所有的鳥都不能構成生態(tài)系統(tǒng),還需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BCD錯誤;故選A。10. 【答案】C【解析】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

12、性是指一定區(qū)域內生物種類的豐富性,如我國已知鳥類就有 1244 種之多,被子植物有 3000 種;基因的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基因變化,不同物種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同種生物之間的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組成了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態(tài)過程的多樣性,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差異、生態(tài)過程變化的多樣性等,故C不屬于生物多樣性,故C錯誤;故選C。11. 【答案】C【解析】“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環(huán)境影響生物的生長開花等,海拔每升高 1 千米氣溫下降 6C 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

13、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的晚。才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12. 【答案】A【解析】生物必須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冬季落葉主要原因是冬季干旱少雨,落葉可有效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騰作用,還可以減少因進行蒸騰作用的熱量散失,避免因溫度過低而凍傷甚至凍死,因此楓樹紛紛落葉,是植物對冬季寒冷缺水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松樹的葉細如針,葉的氣孔較少,而且氣孔深陷表皮下,葉的表面還有一層蠟質保護,因此蒸騰作用非常弱,可以減少水分散失和熱量散失,適應冬天寒冷的環(huán)境,故A正確;故選A。13. 【答案】C【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

14、是指環(huán)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常見有: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寄生關系等?!皞}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悲?!比赋约Z食屬于捕食關系,兔吃草,沒有草,兔子會餓死,狐也會因食物缺乏而死亡,體現(xiàn)了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的捕食關系,體現(xiàn)了生物對生物的影響。故選C。14. 【答案】C【解析】顯微鏡下看到的像是原物體的倒像。在一 張小紙上寫好一個“p”字后,旋轉 180 度后看到的是“d”。因此若在裝片上寫有字母“p”,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在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d。故選C。15. 【答案】B【解析】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shù) = 物鏡的最大放大倍數(shù) 目鏡的

15、最大放大倍數(shù) =510=50(倍)。因此已知一臺顯微鏡,目鏡是 5,物鏡是 10,那么這臺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是 50 倍。故選B。16. 【答案】B【解析】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因此要想把視野的右下方的物象調到視野中央,應將標本向右下方移動。故選B。17. 【答案】B【解析】通過分析題意可知:在用顯微鏡觀察物像時,要想使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最大,應選擇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目鏡和物鏡。目鏡沒有螺紋,物鏡有螺紋,所以甲、乙為目鏡,丙、丁為物鏡。故選B。18. 【答案】D【解析】病毒的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所以病毒這種生物不是由細胞構成的。除病毒

16、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物體的細胞有細胞膜,可以保護細胞,同時控制物質的進出,使之從結構上成為一個獨立的單位。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細胞質里有能量轉換器 - 線粒體,把有機物分解并釋放出能量供細胞生命活動利用,使之從功能上成為一個獨立的單位。因此從細胞的結構及功能的角度來看,細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故選D。19. 【答案】A【解析】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學科。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病毒,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們與環(huán)境的關系,還有我們人類自己的身體,都是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即研究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分類、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tài)的科學,故A正確;故選

17、A。20. 【答案】A【解析】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觀察、實驗、調查、分類等:(1)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茖W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茖W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2)實驗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般步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進講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3)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

18、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shù)學方法進行,統(tǒng)計。(4)文獻法也稱歷史文獻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xiàn)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方法,故A正確;故選A。21. 【答案】C【解析】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由美國科學家于 1985 年率先提出,于 1990 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蘭西共和國、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 30 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這六國中只有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故C正確;故選C。22. 【答案】C【解析】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在探究生物

19、進化奧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貢獻,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稱為生物學之父,創(chuàng)立了生物進化論,著作有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故選C。23. 【答案】B【解析】對照試驗所要探究的探究就是實驗的唯一變量,因此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實驗的變量是溫度,設置的對照應該是溫暖和低溫,故B正確;故選B。24. 【答案】C【解析】響尾蛇追尋中毒獵物是根據自己毒液的氣味,因此響尾蛇自己毒液的氣味為動物語言。25. 【答案】D【解析】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所以

20、不管是動物細胞還是植物細胞,首先進行的是細胞核分裂,故D正確;故選D。26. 【答案】A27. 【答案】C【解析】生物學家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我們對生物進行分類。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以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故選C。28. 【答案】A【解析】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細胞分裂導致細胞數(shù)目的增多,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的數(shù)量已經復制加倍,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所以,細胞分裂有利于生物體的生長、細胞的更新、形成新的個體。29. 【答案】D【解析】玻片根據保存時間的長短分為永久性的和臨時性的;根據取

21、材的不同分為切片、裝片和涂片,其中從生物體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從生物體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裝片;由生物體內的液體物質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所以從洋蔥表皮上撕下一小塊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標本用來臨時觀察,這種玻片標本稱作臨時裝片。故選擇D選項。30. 【答案】B【解析】無機物有水、無機鹽,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有機物有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和維生素,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主要從每天的食物中獲得。脂肪是備用能源,一般存儲在皮下備用。而蛋白質主要是與人體的生長發(fā)育以及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有關系,其次也能供部分能量。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它

22、的作用主要是參與機體代謝的調節(jié),故B正確。31. 【答案】錯誤32. 【答案】正確33. 【答案】錯誤34. 【答案】正確35. 【答案】正確36. 【答案】正確37. 【答案】錯誤38. 【答案】正確39. 【答案】正確40. 【答案】正確41. 【答案】(1) 鏡臂;鏡座(2) 鏡筒;細準焦螺旋(3) 粗準焦螺旋;物鏡(或低倍物鏡)(4) 遮光器;反光鏡【解析】(1) 取顯微鏡時的正確方法是:右手握著鏡臂,左手托著鏡座。(2) 轉動時,使鏡筒升降范圍較小的是細準焦螺旋,可以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3) 用手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同時兩眼從側面注視物鏡鏡頭,當物鏡鏡頭與載物臺的玻片相

23、距 23mm 時停止。用左眼向目鏡內注視(注意右眼應該同時睜著),并轉動粗準焦螺旋,使(4) 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jié):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jié);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jié)。如果光線較暗時,應轉動遮光器,調至大光圈,同時配合使用反光鏡的凹面鏡。42. 【答案】(1) 紗布(2) 染色;深(3) 清水;碘液(4) 蓋玻片;液滴(5) 乙【解析】(1) 步驟 B 表示擦拭玻片,即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其目的是擦去玻片上的雜質。(2) 圖 G 的操作名稱是用稀碘液進行染色,便于觀察。深顏色的材料此步驟可忽略。(3) 圖 D 表示滴加液體,滴加的液體是清水,目的是為了維持洋蔥鱗片

24、葉細胞的正常狀態(tài),圖 G 表示染色,用的液體應為碘液,目的是為了把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染成深色,便于觀察。(4) 在蓋蓋玻片時正確的方法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這樣載玻片上的水就可以慢慢的把蓋玻片下面的空氣趕走,蓋玻片下面就不會出現(xiàn)氣泡。所以圖 E 的操作方法是:先讓蓋玻片的一側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再緩緩地放下。(5) 甲、視野中的物像中,有許多非常規(guī)則的圓形且邊緣較粗的氣泡,氣泡的產生是蓋蓋玻片不當造成的,影響實驗的觀察;乙、視野中的物像顯示 5 個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分布均勻、清晰,效果非常好;丙、視野中的物像顯示的是 2 個口腔,上皮細胞,另外還有許多雜質,這可能是因為沒有擦凈載、蓋玻片,或者碘液中含有雜質所導致,效果不好。丁、視野中的物像顯示的是許多重疊的口腔上皮細胞,這是由于在實驗操作中沒有有涂抹所采集的口腔上皮細胞所致,效果不好。43. 【答案】(1) 太陽光能影響葉綠素的產生嗎?(2) 太陽光下(或光亮)(3) 變;不變(4) 太陽光能影響葉綠素的產生。(5) 1;光(6) 對照(7) 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實施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解析】(1)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