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阿霉素紅細胞膜殼聚糖靶向納米粒的制備及評_第1頁
載阿霉素紅細胞膜殼聚糖靶向納米粒的制備及評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載阿霉素紅細胞膜殼聚糖靶向納米粒的制備及評洪偉勇 周旭暉 金陳浩 王金明 郭鈁元 楊根生關鍵詞紅細胞膜;納米粒;葉酸受體;靶向給藥系統(tǒng);抗腫瘤惡性腫瘤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化學藥物治療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最常用的化學治療藥物,對乳腺癌、肺癌、膀胱癌等具有較明顯的抗腫瘤作用,是多種腫瘤的一線化療藥物;但其具有骨髓抑制、心臟毒性、耐藥性等缺點,從而限制了其臨床應用1。紅細胞是血液中數(shù)量最多、壽命最長的細胞,也是運送氧氣的主要媒介2;其作為內(nèi)源性物質(zhì),具有極強的流動可塑性、高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超長的半衰期和低免疫原性等優(yōu)點3 - 6;通過修飾還可

2、以將其構建成靶向腫瘤的藥物遞送系統(tǒng)7-9,現(xiàn)已成為抗腫瘤藥物研發(fā)的一個新熱點。葉酸(folic acid,F(xiàn)A)受體是公認的腫瘤細胞生物標志物,在大量腫瘤(特別是乳腺癌、宮頸癌、肝癌等多種實體瘤)中過表達7,10,而在正常細胞中很少表達,是理想的靶向藥物遞送受體11-12?;诖?,本研究以DOX為模型藥物,殼聚糖為載體材料,采用離子交換法制備載阿霉素殼聚糖納米粒(DOX-CS-NPs),將FA 和氨基聚乙二醇磷脂(NH2-PEG2000-DSPE)通過共價連接后修飾紅細胞膜(RBC),并構建靶向腫瘤細胞FA受體的載阿霉素紅細胞膜殼聚糖靶向納米粒(FA-RBC-DOX-CS-NPs),考察該納米

3、粒的理化性質(zhì)和體外釋藥特性,并評價其抗腫瘤活性,以期為DOX的新制劑開發(fā)提供參考。1 材料1.1 主要儀器本研究所用主要儀器有IL-161CT型CO2培養(yǎng)箱施都凱儀器設備(上海)有限公司,Malvern ZS90 型激光納米粒徑儀(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Nicolet 6700 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resco 21 型高速冷凍離心機(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ELx800 型酶標儀(美國BioTek 公司),UV-2102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Unocal 公司),LSM 900 型共聚焦顯微鏡(德國Carl Zeiss 公司),Xpert

4、PRO 型X 射線衍射儀(荷蘭PNAlytical 公司),AVANCE-型核磁共振波譜儀(德國Bruker公司)。1.2 主要藥品與試劑FA、殼聚糖和三聚磷酸鈉(批號分別為20220607、20221009、202212110)購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NH2-PEG2000-DSPE(批號20221022)購于上海凡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OX(批號20220809)購于武漢遠成共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DMEM 高糖培養(yǎng)基(批號19126245)購于美國Sigma 公司;MTT 試劑(批號2022316)購于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DAPI 染色液(批號20221116)購于上海穎心實驗室設

5、備有限公司;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亞胺鹽酸鹽(EDC,批號20220928)購于浙江普康化工有限公司;N-羥基琥珀酰亞胺(NHS,批號20220821)購于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試劑為實驗室常用規(guī)格,水為純凈水。1.3 細胞人乳腺癌MCF-7 細胞購于上海生命科學研究所細胞資源庫。1.4 動物本研究所用動物為健康雄性SD大鼠,共9 只,體質(zhì)量為180200 g,鼠齡為8 周,由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提供,動物生產(chǎn)許可證號為SCXK(浙)2022-0002。實驗期間正常光照,動物飼養(yǎng)室環(huán)境溫度為2022 ,相對濕度為55%60%,大鼠自由飲水采食。2 方法2.1 葉酸氨基聚乙

6、二醇磷脂的合成取7.94 mg FA溶于10 mL無水二甲基亞砜(DMSO)中,加入6.9 mg EDC和4.14 mg NHS,室溫避光活化4 h,加入30 mg NH2-PEG2000-DSPE,避光,室溫反應24 h(具體合成路線見圖1),然后置于去離子水中透析(透析袋截留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 000 Da)36 h,收集產(chǎn)物并凍干,即得葉酸氨基聚乙二醇磷脂(FA-PEG2000-DSPE)。采用核磁共振氫譜(1H-NMR)表征FA、NH2-PEG2000-DSPE和FA-PEG2000-DSPE的結構。2.2 RBC的制備取SD雄性大鼠血液,加入10 倍體積的1磷酸鹽緩沖液(PBS),于4

7、 下以4 500 r/min 離心10 min,取沉淀,以1PBS洗滌3 次,即得紅細胞。將紅細胞置于4 倍體積的0.25PBS 中,于4 下低滲處理40 min,以釋放紅細胞內(nèi)容物;再以8 000 r/min 離心15 min,取沉淀,以0.25PBS洗滌2 次,即得粉色的RBC,備用。2.3 FA修飾RBC的表征取“2.1”項下FA-PEG2000-DSPE 適量,以1PBS 配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50 g/mL 的溶液(2 mL),加至等體積RBC溶液中,置于37 、100 r/min 搖床上避光孵育1 h;再于4 條件下用1PBS洗滌離心(8 000 r/min)2 次,即得FA修飾的RBC

8、(FA-RBC)。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測定RBC和FA-RBC的結構。2.4 DOX-CS-NPs的制備與表征采用離子交聯(lián)法制備DOX-CS-NPs13。在25 、400 r/min 的磁力攪拌下,于殼聚糖醋酸溶液(pH6.0)中加入DOX溶液,緩慢滴加三聚磷酸鈉溶液至產(chǎn)生乳光,繼續(xù)磁力攪拌10 min 得納米?;鞈乙?將納米粒混懸液置于超濾管(100 kDa)中離心(4 000 r/min),即得DOX-CS-NPs。其中,DOX溶液、殼聚糖醋酸溶液、三聚磷酸鈉溶液的質(zhì)量濃度分別0.5、1.5、0.4 mg/mL,體積比為5 5 4。采用激光納米粒徑儀測定該納米粒的粒徑、多分散性指數(shù)(p

9、olydisepersity index,PDI)和Zeta電位。2.5 DOX-CS-NPs包封率和載藥量的測定取適量DOX(質(zhì)量記為M)按“2.4”項下方法制備納米?;鞈乙翰⒊瑸V,取下清液,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其中DOX 含量(記為M1)14。取超濾膜上納米粒,凍干,稱質(zhì)量(記為M2)。計算包封率和載藥量,具體公式如下:包封率(%)=(M-M1)/M100%,載藥量(%)=(M-M1)/M2100%。2.6 FA-RBC-DOX-CS-NPs的制備及表征采用細胞破碎儀處理FA-RBC(功率100 W,先破碎4 s,間隔5 s 后,再破碎5 s),將破碎后的FA-RBC 和DOX-CS

10、-NPs 經(jīng)400 nm 聚碳酸酯膜擠壓3 次后,再經(jīng)200 nm 聚碳酸酯膜擠壓5 次,即得FA-RBC-DOXCS-NPs。采用激光納米粒徑儀測定其粒徑、PDI 和Zeta電位。2.7 體外釋放特性考察分別取適量DOX、DOX-CS-NPs、FA-RBC-DOXCS-NPs 置于不同透析袋中,再將各透析袋分別置于pH7.4(模擬體循環(huán)環(huán)境)和pH6.5(模擬腫瘤微環(huán)境)的PBS溶液(釋放介質(zhì))中,于37 、100 r/min 搖床上進行透析。在預定的時間點(1、2、4、8、12、24、48、72 h),取出10 mL釋放介質(zhì)并補充等量新鮮介質(zhì),按“2.5”項下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取出的釋放介

11、質(zhì)中DOX的含量,并計算累積釋放率。2.8 體外抗腫瘤活性考察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MCF-7 細胞,以1104個/孔接種至96 孔板中,于37 、5%CO2條件下培養(yǎng)24 h 后,棄去原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含DOX、DOX-CS-NPs、FA-RBCDOX-CS-NPs 的培養(yǎng)基(以DOX計,質(zhì)量濃度均分別為0.001、0.010、0.100、0.500、1.000、5.000 g/mL),每孔100 L,各濃度平行5 份;另設對照組(只加細胞不加藥物)。培養(yǎng)48 h 后,加入10 L MTT(5 mg/mL),繼續(xù)培養(yǎng)4 h;吸出培養(yǎng)基,加入DMSO 150 L,采用酶標儀于570 nm波長處測定各孔

12、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并計算細胞存活率,細胞存活率(%)=(給藥組平均OD值/對照組平均OD值)100%。2.9 細胞攝取實驗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MCF-7 細胞,以1104個/孔接種至96 孔板中,于37 、5%CO2條件下培養(yǎng)24 h 后,棄去原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含DOX、FA-RBC-DOX-CS-NPs 和FA+FA-RBC-DOX-CS-NPs(游離FA用于封閉受體以驗證納米粒的入胞作用是否由FA受體介導)的新鮮培養(yǎng)基(以DOX計,質(zhì)量濃度均為5 g/mL);另設不加藥物的空白組。于培養(yǎng)1、4 h 時移除培養(yǎng)基,以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以PBS 洗滌后,用

13、10 g/mL 的DAPI 染色1 h,采用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攝取情況。3 結果與分析3.1 FA-PEG2000-DSPE的合成結果FA、NH2-PEG2000-DSPE 和FA-PEG2000-DSPE 的1H-NMR 如圖2 圖4 所示。對比圖譜可知,圖4 中7.737.55 ppm(e)和6.756.49 ppm(f)位置的2 個峰分別對應FA苯環(huán)上的H原子;8.11 ppm(d)和6.94 ppm(g)位置的2 個峰分別對應FA 上NH基團的H 原子;4.33 ppm(b)、4.49 ppm(h)、8.65 ppm(i)位置的峰也與FA的1H-NMR相符;3.51 ppm和1.2

14、4 ppm位置的峰分別屬于NH2-PEG2000-DSPE 中C17H35、OCH2CH2 基團上的H原子。由此表明,載體材料FA-PEG2000-DSPE合成成功。3.2 FA修飾RBC的表征結果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檢測結果(圖5)顯示,1 601.1 、1 451.4 cm-1為FA-RBC 中FA上苯環(huán)C=C的骨架振動峰;3 294.8 cm-1歸屬于FA上的羥基;864.5 cm-1為FA苯環(huán)對位二取代的振動峰;1 156.1 cm-1為NH振動峰。由此可知,F(xiàn)A已被成功修飾至RBC上。3.3 DOX-CS-NPs的表征結果DOX-CS-NPs 的載藥量為(15.091.36)%,包封

15、率為(60.990.92)%,平均粒徑為(152.5002.554)nm,PDI 為0.1240.042,Zeta 電位為(10.1000.216)mV,其中粒徑分布和Zeta 電位見圖6。由此可知,DOX-CSNPs的粒徑較小、分布均勻。3.4 FA-RBC-DOX-CS-NPs的表征結果FA-RBC-DOX-CS-NPs 的平均粒徑為(254.200 2.651)nm,PDI為0.1990.031,Zeta 電位為(-10.1000.213)mV,具體見圖7。由于RBC 本身帶負電,DOX-CS-NPs經(jīng)FA-RBC包被后由帶正電荷轉(zhuǎn)變?yōu)閹ж撾姾?,由此可知,F(xiàn)A-RBC-DOX-CS-NP

16、s 已被成功構建。3.5 體外釋放特性考察結果由體外釋放曲線(圖8)可知,在2 種釋放條件下,DOX 原藥均釋放最快,DOX-CS-NPs 次之,F(xiàn)A-RBCDOX-CS-NPs最慢。在pH7.4 的釋放介質(zhì)中,DOX在8 h左右釋放完全,DOX-CS-NPs 在72 h 左右釋放完全,F(xiàn)A-RBC-DOX-CS-NPs 在72 h 的累積釋放率約為90%。在pH6.5 的釋放介質(zhì)中,這3 種藥物(制劑)的釋放速率均比在pH7.4 的釋放介質(zhì)中快,DOX在2 h 左右釋放完全,DOX-CS-NPs 在12 h 內(nèi)釋放完全,F(xiàn)A-RBCDOX-CS-NPs 在36 h 內(nèi)釋放完全。由此可知,DO

17、X-CSNPs和FA-RBC-DOX-CS-NPs 在模擬腫瘤微環(huán)境(pH6.5)中的釋藥速率均快于生理條件(pH7.4),這一特性可以減少藥物在體循環(huán)中的釋放,增加藥物在腫瘤組織中的釋放,從而減少副作用,增強藥物抗腫瘤療效。Evans 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在生理條件(pH7.4)下,紅細胞發(fā)生溶血的概率不大,而腫瘤微環(huán)境(pH6.5)中,紅細胞會出現(xiàn)強烈溶血。筆者推測這可能是FA-RBC-DOX-CSNPs在腫瘤微環(huán)境(pH6.5)中釋放速率顯著增加的原因之一。3.6 體外抗腫瘤活性考察結果DOX、DOX-CS-NPs、FA-RBC-DOX-CS-NPs 對MCF-7細胞增殖活力的影響見圖9。由

18、圖9 可知,當DOX質(zhì)量濃度在0.5005.000 g/mL 范圍內(nèi),3 種藥物(制劑)對MCF-7 細胞的抑制作用均呈濃度依賴趨勢,MCF-7 細胞的增殖能力隨著DOX質(zhì)量濃度的升高而減弱。當DOX質(zhì)量濃度在0.0105.000 g/mL 范圍內(nèi)時,DOX-CSNPs和FA-RBC-DOX-CS-NPs 對MCF-7 細胞的抑制效果不如DOX明顯,這可能是由于上述2 種納米制劑將藥物包裹在納米粒內(nèi),使其釋放速率減慢,短時間內(nèi)無法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3.7 細胞攝取實驗結果在體外抗腫瘤活性結果的基礎上,為研究FA-RBCDOX-CS-NPs 對腫瘤細胞的靶向性和侵襲能力,考察了DOX 質(zhì)量濃度為5 g/mL 時,經(jīng)DOX、FA-RBC-DOXCS-NPs和FA+FA-RBC-DOX-CS-NPs 處理1、4 h 后DOX的入胞行為,結果見圖10。由圖10 可知,處理1 h 后,3種藥物(制劑)均被細胞攝取,但在細胞內(nèi)的濃度均較低,且差別不大。處理4 h 后,細胞內(nèi)3 種藥物(制劑)的熒光強度均增強,表明細胞對DOX的攝取隨作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其中FA-RBC-DOX-CS-NPs 處理后的細胞的熒光強度最強,DOX次之,F(xiàn)A+FA-RBC-DOX-CS-NPs 最弱。由此可知,F(xiàn)A-RBC-DOX-CS-NPs 能主動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FA 受體并特異性結合,從而提高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