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析_第1頁
河北易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析_第2頁
河北易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析_第3頁
河北易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析_第4頁
河北易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北省易縣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分析班 級:09 土管四班組 別:第三小組組 員:孔吉吉周濤許超姜偉楊彬張琪陳琳徐鑫何旭平曹佳滕吳思遠穆航飛王登吉張小龍王東升指導教師:高彩云 完成時間:2012年6月6日摘要一、易縣概況1,地理環(huán)境.行政區(qū)域3,交通狀況.地形地貌條件.氣候條件. 土壤條件二、土地利用現(xiàn)狀介紹與分析. 土地資源特點. 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土地利用程度及潛力分析.水資源分析.林業(yè)資源分析.旅游資源分析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四、土地利用優(yōu)化的措施摘要:本文主要從地理環(huán)境、行政區(qū)域、交通狀況、地質地貌、氣候水 位等方面介紹了河北易縣的概況,著重介紹了該區(qū)域土地利用現(xiàn)狀保括土地 資源特點、

2、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土地利用程度、水資源、林業(yè)資源、旅游 資源的情況并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yōu)化建議。關鍵字:易縣 土地利用現(xiàn)狀 土地利用結構 土地優(yōu)化措施、易縣概況 1,地理環(huán)境易縣,古稱易州,西倚太行山脈,東臨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中西部, 保定市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4 51,115 37,北緯 39 02, -39 35。東西跨公里,南北越公里,總面積2534平方公里。以縣城為中心,南距保定市區(qū)87公里,東北距北京 123公里,東距天津190公里,西南距省會石家莊公里,東與深水、定興相鄰,西與沫源接壤,北與深水毗鄰,東南與徐水接壤、南與滿城為鄰、西南一小部分與順平縣相接

3、,過境的京原鐵路和 112國道、京贊線、易定線、易保線組成境內主 體交通網(wǎng)??h境地處太行山區(qū)向華北平原過渡傾斜地帶,十分之七為山地,與定興縣相鄰的高陌鄉(xiāng)是全縣唯一平原鄉(xiāng),平均海拔324米,地勢由西向東下降明顯,流水落差大,易患水災;山體多為侵蝕、剝蝕、巖溶地貌。主要山峰有摩天嶺、平頂山、五峰寨、云蒙山、狼牙山等。最高山峰摩天嶺位于蔡家峪鄉(xiāng)與深水縣交界處,海拔米。境內主要河流有北、中、南三條易水河和漕河、拒馬河,均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河流總流程216公里,年徑流量億立方米,正常泄洪能力1580立方米/秒,主要水庫 7個。屬溫帶季風氣候區(qū),春秋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嚴寒少雪, 四季分明。2

4、.行政區(qū)域易縣轄8個鎮(zhèn)、18個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易州鎮(zhèn)、梁格莊鎮(zhèn)、西陵鎮(zhèn)、裴山鎮(zhèn)、塘湖鎮(zhèn)、狼牙山鎮(zhèn)、良崗鎮(zhèn)、紫荊關鎮(zhèn)、橋頭鄉(xiāng)、白馬鄉(xiāng)、流井 鄉(xiāng)、高村鎮(zhèn)、高陌鄉(xiāng)、大龍華鄉(xiāng)、安格莊鄉(xiāng)、凌云冊回族滿族鄉(xiāng)、西山北 鄉(xiāng)、尉都鄉(xiāng)、獨樂鄉(xiāng)、七峪鄉(xiāng)、富崗鄉(xiāng)、坡倉鄉(xiāng)、牛崗鄉(xiāng)、橋家河鄉(xiāng)、甘 河凈鄉(xiāng)、蔡家峪鄉(xiāng)、南城司鄉(xiāng)。(現(xiàn)高村鄉(xiāng)已撤鄉(xiāng)建鎮(zhèn)。)共469個行政村。3,交通狀況易縣雖屬山區(qū),但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鐵路、公路齊備,京源鐵路從 北部穿過,高易鐵路與京廣鐵路相連。公路四通八達,京廣西線、津同、 易保、易定、泥嶺、良川等主要干線交匯于縣城,鄉(xiāng)村公路縱橫交錯。另外張石高速已于2008年底建成通車。張石高速第二通道正在

5、建設中。.地形地貌條件易縣地勢西高東低,自西而東海拔變化幅度為 181332米,山地、盆地、 丘陵、平原等地貌類型齊全。其分布特征為:西部群山起伏,海拔 3001813 米,面積145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為中部丘陵相連,海拔100300 米,面積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為東部地勢平坦,為平原地貌,面積平方 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 為 是縣內主要耕作區(qū)。?全縣境內具有海拔高差大、 地貌類型全的地勢特點,排列整齊有序,地貌界限清晰。海拔高差達1781m山系呈西南至東北方向排列,有摩天嶺、別湖嶺、云蒙山、五回嶺、五峰寨、 狼牙山六大山脈。西部山區(qū)地質年代屬前震旦紀古老片麻巖及震旦紀白云巖、片麻巖,

6、以 角閃斜長及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為主,并有火成巖侵入巖脈、巖層,剝蝕嚴重, 呈風化裂隙發(fā)育。礦藏種類較多,花崗巖、大理石、金、鐵、玄武巖等蘊藏 豐富。丘陵區(qū)域屬震旦紀和寒武紀,基巖主要為白云巖和頁巖,石灰?guī)r、金、 天然板巖、玄武巖等礦藏儲量可觀。東部平原屬第四紀,覆蓋層以黃土、中 粗砂為主?;鶐r為奧陶紀灰?guī)r、寒武紀頁巖,局部為火成巖體。石灰、砂子、 石子等三類建材儲量較大。.氣候條件易縣氣候屬于季風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原為半干旱氣候,山區(qū)為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山區(qū),平原,無霜期為 160天,90麻證率為141天。 全年日照時數(shù)平原小時,山區(qū)委小時,日照率分別為 59御58%全年的太陽 輻射總

7、量為千卡/cm2,全年降水量在570mm-670m班間。. 土壤條件易縣境內因地理位置、氣候、地形、母質、地下水、植被等差異,成土過程不同,故土壤類型繁多。有 6個土類,13個亞類,41個土屬,114個土 種。棕壤土類分布在西部 700米以上地區(qū),褐土類分布在山地腳下,潮土類 分布在中易水、北易水兩岸低洼處,草甸土類分布在山間河谷地帶,水稻土 類分布在北易河、中易河沿岸洼地,風沙土類分布在中易水、北易水及拒馬 河沿岸。二、土地利用現(xiàn)狀及分析土地資源特點土地類型多樣,利用空間結構基本合理,全縣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平原、 盆地、丘陵、山地、水域等均有分布,為土地利用類型的多樣化提供了物質 條件,有利

8、于農、林、果、木、漁等多種經濟綜合開發(fā)。自然區(qū)位特點和長 期開發(fā)利用已形成了較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間結構,即東部平原區(qū)的糧、果、 菜區(qū);中部丘陵區(qū)的糧、果、林區(qū);西部淺山區(qū)的林、礦、農開發(fā)基地區(qū)和 西北部深山區(qū)的林業(yè)基地區(qū)。山區(qū)中的水庫坑塘等雨夜得到了發(fā)展。旅游資源豐富,全縣旅游資源種類多,內容豐富,秀麗的山川,眾多的 自然、文景點的開發(fā)利用為全縣經驗發(fā)展提供了獨特地物質條件。相對集中 分布的有西陵鎮(zhèn)的清皇陵墓群,以安格莊鄉(xiāng)為主的南湖風景區(qū),以易州鎮(zhèn)及 縣城區(qū)周圍鄉(xiāng)鎮(zhèn)為主的燕下都,荊軻塔,以獨樂鄉(xiāng)為主的“狼牙山五勇士紀 念碑”等,各集中區(qū)外圍又散布者各種景點,形成集中于分散相結合的分布, 為旅游用

9、地綜合型城區(qū)開發(fā)利用打下基礎。土地墾殖率及人均占有量地區(qū)之間差異大。本縣墾殖率為 %1略高于河北 省太行山區(qū)各山區(qū)各縣平均水平(衿,更高于深山區(qū)的阜平(衿,但縣內地 區(qū)差異大,東部平原區(qū)墾殖率高達 中部丘陵區(qū)為西部淺山區(qū)僅西部 深山區(qū)為即淺山區(qū)和人口區(qū)耕地很少,以林地為主。人口密度與墾殖率呈 正相關,即墾殖率愈高人口密度愈大,墾殖率低,則人口密度亦低,這種人 地比例關系反映了人口發(fā)展與土地質量優(yōu)劣程度呈正向變化的規(guī)律。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全縣總面積公頃,其中耕地公頃,占 園地萬公頃,占林地萬公頃, 占其他農用地公頃,占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公頃,占交通水利用地公頃, 占%其他建設用地公頃,占其他土地公頃,

10、占水域公頃,占自然 保留地公頃,占% (如圖一)在總面積中,山地面積萬公頃,占 丘陵萬公頃,占平原萬公頃, 占 (如圖二)在耕地面積中,水田公頃,占水澆地公頃,占旱地萬公頃,占% (如圖三)圖一土地利用現(xiàn)狀結構圖單位:公頃單位:公頃圖二地形結構圖水澆地多分布在東部平原區(qū)域,約占水澆地總面積的75%水田集中分布 在中易水河兩岸的高村、裴山和上陳驛坡下的一些地段。旱地則廣泛分布于 地域廣闊的山區(qū)和丘陵區(qū)域。在林地面積中,有林地占地公頃,占 灌木林地占地公頃,占其他 林地占地公頃,占% (如圖四)單位:公頃在城鄉(xiāng)建設用地中,建制鎮(zhèn)占地公頃,占 農村居民占地公頃,占 工礦占地公頃,占% (如圖五)單位

11、:公頃圖四林地結構圖在交通水利占地中,鐵路公頃,占 公路1066公頃,占水庫水面公 頃,占 水工建筑占地公頃,占在其他建設占地中,風景名勝設施公頃,占 100%在水域占地中,河流 水面公頃,占灘涂用地犍揪,蹶絢民工礦用地在自然保留地中,荒草地公頃,占。沙地公頃,占裸地公頃,占%土地利用程度及潛力分析全縣未利用土地公頃,根據(jù)適宜性評價結果,可開發(fā)利用潛力公頃占未 利用土地總面積的%其中可用于大農業(yè)(耕、園、村)用地潛力公頃,占可 開發(fā)潛力的用戶與各項建設用地的潛力公頃,占可開發(fā)潛力的%全縣灘涂面積公頃開發(fā)利用以耕地為主,可開發(fā)耕地潛力我公頃占灘涂 面積的0%城鎮(zhèn)居民點內部整理潛力為公頃其中以城鎮(zhèn)

12、村居民點建設內部調節(jié)用地為主,可整理為耕地公頃占整理潛力的 磚瓦窯復墾潛力公頃,其中可復墾為耕地公頃,占復墾面積的 復墾為 城鎮(zhèn)建設用地公頃占復墾面積的全縣中,低產田公頃,進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強管理,提高土地質量, 逐漸形成“兩高一優(yōu)”農田。4,水資源介紹與分析水資源總量全縣水資源總量等于地上水資源量加地下水資源量減重復量 (萬m3,為 萬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772m3在常水年份為萬m3枯水年為萬m3豐水 年為萬m3水資源可利用總量,常水年份為萬 m3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在可利用 總量中,地表水(萬m3占%地下水(萬m3占%枯水年為萬m3分別占 相應年份水資源量的 %常水年可利用量占資源總量

13、(均值)的 在理論 水資源總量萬m3 (包括重復量)中,地表水(萬 m3占%地下水(萬 m3 占人均占有理論水資源量,人均占有地表水,地下水。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全縣需水總量,常水年為萬 m3其中農業(yè)需水量萬 m3占%工業(yè)需水 量萬m3占%人畜需水量萬m3占平原區(qū)域是水資源消耗“大戶”,其 農業(yè)、工業(yè)、人畜需水量分別占全縣相應水資源消耗項目的 % %平原區(qū) 域需水總量(萬 m3占全縣需水總量的%全縣需水總量已超出可供水量萬 m3,占可供水量的供需比。在常水年平原區(qū)域略有余量(萬 m3。其原因 是平原區(qū)域地下水有一定量的井灌回歸可供循環(huán)利用。除平原區(qū)域外,其它 區(qū)域均呈嚴重缺水狀態(tài),以北部山區(qū)最嚴

14、重,如北一區(qū)(紫荊關、南城司、 蔡家峪)缺水量高達可供水量的倍,供需比為。在枯水年,全縣缺水量達萬m3超過可供水量的67%供需比。全縣不同區(qū)域均呈嚴重缺水狀態(tài),平原區(qū) 域缺南部山區(qū)缺%北區(qū)缺%P等。水資源評價水資源供需矛盾日趨突出。伴隨工農業(yè)和生活用水的不斷增加,加之多 年連續(xù)干旱少雨,使得水資源供需矛盾日趨突出。農業(yè)是需水大戶,從某種 意義上講,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就是農業(yè)生產與水資源間的矛盾。顯然,這種 局面將對農業(yè)產生嚴重制約作用。在水資源量一定的情況下,做好農業(yè)節(jié)水 這篇文章則是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一個重要途徑。水資源浪費嚴重。在生活用水方面,由于有相當數(shù)量的人群節(jié)水意識淡 薄,“跑、冒、

15、滴、漏”現(xiàn)象很普遍。工業(yè)用水重復利用率低,導致大量水 源源不斷地流失。農業(yè)用水灌溉方式落后,大水漫灌,使大量的水因滲漏不 能被有效利用;渠道防滲能力差,滲漏嚴重。致使農業(yè)用水的利用系數(shù)最大 只有。水庫、塘壩、截潛流等,其底和壩均存在嚴重滲漏問題,使其水資源 可利用量遠低于興利庫容。目前服務業(yè)興起的洗車業(yè)也已構成了水資源的一 個新的浪費點源。加強水資源管理和用、輸水設備的維護,利用好水價這個 杠桿,以減少或杜絕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水資源污染嚴重。隨著工業(yè)尤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水資源污染越來 越嚴重。全縣5條河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地污染。近年來河流上游鐵、金礦 開采過熱,進一步加重了水資源的污染程

16、度。水資源污染不是點而是面,是 整條河流,甚至滲漏污染地下水。被污染的水人畜不能飲用,農業(yè)不能灌溉, 使原本短缺的水資源雪上加霜。根治污染源是解決水污染的根本之策。水資源開采結構不合理。機井布局不合理,沖積扇第四紀地下水層打井 過深,水資源開采過量;溝谷第四季底層布井多,除本層直接開采外,還將 影響平原地下水的補充,如遇枯水年本層水將有枯竭的危險;震旦基地層在我縣分布面積廣,是嚴重缺水的干旱地區(qū),因其地層構造為裂隙發(fā)育,地下 水資源充足,因受地質條件的影響,打井困難,未能使該層地下水得到有效 開采。合理布局機井,科學開采地下水,方可確保水資源利用的平衡性。5,林業(yè)資源介紹與分析全縣宜林宜牧山地

17、面積16萬公頃,其中專用牧場4萬公頃,宜林山地12 萬公頃。林業(yè)用地總面積萬公頃,按土地類型分,宜林山地12萬公頃,宜林沙荒地萬公頃;按植被覆蓋程度分,有林面積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萬公頃, 宜林荒山萬公頃,宜林沙荒公頃。森林覆蓋率 (含灌木林和疏林地)。若除 去灌木林和疏林地,則森林覆蓋率為 在有林面積中,按林種分,防護林萬公頃(灌木林萬公頃),占%經濟林萬公頃,占%用材林萬公頃,薪炭林萬公頃,疏林地萬公頃,特用林萬公 頃。按土地類型分,山地林地面積萬公頃,平原區(qū)域林地面積(四旁樹)萬 公頃。按植被類型分,人工林萬公頃,天然林萬公頃。按所有性質分,國營 林萬公頃,其中人工林萬公頃,天然林萬公頃

18、;集體林萬公頃,其中人工林 萬公頃,天然林萬公頃。按林齡分,過熟林萬公頃,成熟林萬公頃,近熟林 萬公頃,中齡林萬公頃,幼齡林萬公頃。在經濟林中,干果面積2980公頃,其中核桃公頃,板栗公頃,杏扁 2000公 頃;鮮果面積13940公頃,其中柿樹9000公頃,蘋果公頃,梨80公頃,桃 1620公頃,棗公頃,李子1000公頃,紅果公頃,杏公頃,葡萄 40公頃;花 椒80公頃。(如圖六)經濟林中,果園面積公頃,其中蘋果園公頃,梨園公頃,桃園1620公頃, 葡萄園40公頃。干鮮果品總產量90000噸,其中干果產量1030噸,鮮果88970噸。在干 果產量中,核桃320噸,板栗80噸,杏扁600噸。在鮮

19、果產量中,柿子70000噸,蘋果3000噸,梨1000噸,桃6500噸,棗200噸,紅果600噸,杏1770 噸,葡萄120噸,李子5500噸。(如圖七)單位:公頃圖六 經濟林結構所單位:噸圖七 果類產量圖果樹栽培以丘陵山區(qū)分布較多,在全縣果樹中以柿子栽培規(guī)模最大,面積14萬畝,產量占果品總產量的易縣磨盤柿栽培歷史悠久,曾作為皇宮 貢品而遠近聞名。尤以井爾峪的柿子品質最優(yōu),皮薄個大汁多口感好,為柿 中之佳品。柿樹多呈零散分布,成片的不多,多散栽在山坡地玲、階地展沿 處。集中分布在管頭、梁格莊、西陵、獨樂、西山北、高村等丘陵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蘋果、桃、杏、梨栽培較多,分布廣泛,山區(qū)丘陵平原皆有。紅果主要

20、分布 在蔡家峪、紫荊關一帶。其它水果如葡萄等主要分布在丘陵平原地帶。干果 中核桃、板栗、杏扁集中分布在紫荊關、南城司一帶。有利因素林業(yè)資源豐富。我縣是山區(qū)林業(yè)大縣,占全縣國土總面積 呢勺山地丘陵面 積為發(fā)展林果業(yè)提供了客觀的自然地理條件。在山地、丘陵、平原多地形地 貌自然環(huán)境中既孕育了林業(yè)資源類型的多樣性,又為實現(xiàn)林業(yè)生產的多元化 經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林產品資源種類多,生產規(guī)模大。豐富的林業(yè)資源 既為改善全縣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了必要條件,也為山區(qū)農民致富造就了基礎。氣候條件適宜。處于半干旱、半濕潤區(qū),其氣候條件能滿足多種林木生長。林木可生長季,初日2月16日,終日12月10日,共255298天,可

21、供 利用總熱量為千卡,太陽總輻射量千卡/cm2(林木正常需要為千卡/cm2)及 的常年降水量完全能滿足林木生長和果品生產的需要。障礙因子立地條件差。重點是西北部山區(qū),山高坡陡,土層薄,裸巖多,加之過 去多年對植被的人為破壞,水土流失仍在繼續(xù),山地表層沙化嚴重,尤其在 非雨季節(jié)干旱缺水,嚴重影響著植被的生長與成活。這是導致出現(xiàn)“年年植 樹不見樹”現(xiàn)象的客觀因素。采取生物和工程技術措施是改善立地條件的根 本途徑。林業(yè)結構亟待調整。林業(yè)產業(yè)結構應適應生態(tài)建設與經濟同步發(fā)展的要 求。西部山區(qū)的生態(tài)林建設仍較薄弱,比重低,植被覆蓋度低,不能有效阻 止水土流失的勢頭。伴隨木材深加工龍頭企業(yè)加工能力的不斷提

22、高,目前用 材林的比例就顯得與之不相適應。加快用材林生產基地建設是確保林木產業(yè)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保障。果品品種結構單一,大陸普通品種多,名特優(yōu)品種 少,市場競爭力差,難以形成市場優(yōu)勢。標準化生產程度地。標準化生產是確保林果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我縣果品標準化生產只在少數(shù)地方剛處于起步階段,絕大部分仍處在自然生 產之中。盲目施肥,濫施農藥的現(xiàn)象甚為普遍。既有產品藥物殘留之嫌,又 有污染環(huán)境之害,是無公害綠色果品生產之大敵。不能通過無公害產品質量 認證,也就難以獲得北京等大中城市市場準入資格。嚴格實行林果標準化生 產是實現(xiàn)我縣林果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關鍵性的技術措施。6.旅游資源介紹與分析易縣古稱易

23、州,因易水而得名??偯娣e 2534平方公里,總人口 57萬, 是河北省旅游資源大縣、全省19個特色休閑縣市之一。易縣文化源遠流長。有8000年的人類活動史、5000年的炎黃奮斗史、2400 年的慷慨悲歌史、1400年的置州管縣史、280年的皇陵史。2005年,易縣被 聯(lián)合國命名為“千年古縣”。200多處古文化遺存遍布全縣,有世界文化遺產 1處,國家、省、縣文物保護單位 40處。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一幕幕悲壯的歷史,鐫刻下一張張鮮活的面容。燕國一躍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燕 都遺址至今清晰可辨,而“黃金臺”的故事則伴隨著悠悠易水千古傳誦。狼牙山現(xiàn)為國家AAA/S景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愛國主義

24、教育基地、 全國百處經典紅色景區(qū)之一。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為中國明清皇家 陵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1月9日,被評為國家AAAA 級景區(qū)。易州古燕文化與邯鄲趙文化共同構成聞名全國的“燕趙文化”。這里是著 名的革命老區(qū),境內有革命紀念地 10多處,至今還保留著聶榮臻、楊成武等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戎馬俊健的戰(zhàn)斗足跡,侵華日軍中將“阿部規(guī)秀”就 是在易縣西部山區(qū)黃土嶺上被擊斃。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的千古絕唱的就發(fā)生在這里,與狼牙山五勇士抗擊日寇英勇跳崖的英雄壯舉, 勾勒出“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歷史畫面,高標著中華兒女舍生取義 的精神風骨。易縣旅游資

25、源豐富,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云蒙山、千佛山、洪崖 山、北福地史前遺址、老子道德經幢、燕下都、荊軻塔、紫荊關等景區(qū)(點) 集“山水古跡”于一身。拒馬河、易水河縱橫交錯,17座水庫星羅棋布。全縣林木覆蓋率達,被國家林業(yè)局評定為“易州國家級森林公園”。三、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分析.人多耕地少,后備資源利用難度大全縣2009年耕地面積公頃,人均耕地畝,人多地少。在后備資源中,未 利用土地公頃,其中裸巖礫地公頃不能被利用;灘涂公頃,大部分處在行洪 區(qū)內,易受洪水沖刷,利用不穩(wěn)定。未利用土地多分布在丘陵山區(qū),適合進 行林、果、牧業(yè)發(fā)展,不利農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產率低,限制因素多在全縣公頃耕地中,中、低產田約有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產量低而不穩(wěn)。平原區(qū)高產農田糧食畝產可達公斤/畝但由于受水源限制,保產,高產 田少;丘陵山區(qū)由于水土流失、光照、熱量及耕地面積規(guī)模等限制因素的存 在,低產田多,穩(wěn)產田少。, 土地資源利用不充分在全縣地貌類型中,山地、丘陵、平原各有分布土地資源種類多,但重 點利用、科技投入量較大的是耕地資源,而山區(qū)、丘陵區(qū)資源利用不充分。 果林地適生面積大,但成林成果面積小,一些資源處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