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 人教版 必修1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作業(yè)_第1頁
2022-2023學年 人教版 必修1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作業(yè)_第2頁
2022-2023學年 人教版 必修1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作業(yè)_第3頁
2022-2023學年 人教版 必修1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作業(yè)_第4頁
2022-2023學年 人教版 必修1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作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時作業(yè)10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對應學生用書第179頁 一、選擇題1如圖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據(jù)圖分析,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D)A是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B是染色質,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C是核膜,其上的核孔實現(xiàn)了核質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D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代謝和遺傳的中心解析:為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A正確;是染色質,染色質是細胞核內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結構,B正確;是核膜,核膜具有核孔,核孔實現(xiàn)了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C正確;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內,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D錯誤。故選D。2生物的正常體細胞能夠分裂的

2、次數(shù)都是有限的,衰老、死亡是細胞正常的生命現(xiàn)象,為研究決定細胞衰老的是細胞核還是細胞質,你認為正確的實驗方案應是(D)A取出細胞核,觀察單獨的核、質存活情況B核移植,并進行動物克隆,觀察克隆動物的生活年限C將完整的年輕和年老的細胞融合,觀察重組細胞衰老的情況D交換年幼和年老細胞的細胞核,觀察交換后細胞的衰老情況解析:取出細胞核,觀察單獨的核、質存活情況,破壞了細胞結構的完整性,A錯誤;核移植,并進行動物克隆,觀察克隆動物的生活年限,不能排除細胞質的影響,B錯誤;將完整的年幼和年老的細胞融合,觀察雜種細胞衰老的情況,不能確定細胞核和細胞質的作用,C錯誤;分離出年幼的和年老的細胞核,分別移植于去核

3、的年老的和年幼的細胞質中,觀察交換后細胞的衰老情況,D正確。故選D。3下列與細胞核相關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D)A將黑色美西螈胚胎細胞核移入白色美西螈去核的卵細胞中,最終發(fā)育成白色美西螈B比較橫縊后有核和無核蠑螈受精卵的分裂過程,說明細胞分裂受細胞質中遺傳物質的控制C變形蟲去除核后仍能消化已吞噬的食物,說明細胞核不影響細胞的代謝活動D傘藻嫁接和核移植的實驗,說明傘藻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取決于細胞核解析:將黑色美西螈胚胎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卵細胞中,植入核的卵細胞發(fā)育成的美西螈是黑色的,A錯誤;可通過比較橫縊后有核蠑螈和無核蠑螈受精卵的分裂,說明細胞分裂受細胞核的控制,但不能說明受細胞質中

4、遺傳物質控制,B錯誤;變形蟲去除細胞核后仍能消化已吞噬的食物,說明細胞質與細胞代謝有關,不能說明細胞核不會影響細胞質中物質的分解,C錯誤;傘藻嫁接實驗與傘藻核移植實驗的結果,說明傘藻形態(tài)的結構特點取決于細胞核,D正確。故選D。4為了探究傘藻的“帽”的形狀由細胞的哪一部分決定,科學家將乙傘藻的細胞核與“帽”去掉,將甲傘藻的細胞核移入乙傘藻的假根中,剪去第一次長出的介于傘形帽與菊花形之間的“帽”,第二次長出了菊花形帽(如下圖)。作為該實驗的單一變量對照及其第二次長出的“帽”應是(B)A將乙傘藻的細胞核移入去“帽”的甲傘藻的假根中,長出傘形帽B將乙傘藻的“帽”去掉(保留細胞核),長出傘形帽C將乙傘藻

5、的柄與甲傘藻的假根嫁接,長出菊花形帽D將甲傘藻的柄與乙傘藻的假根嫁接,長出傘形帽解析:結合題意分析可知,本實驗目的是探究傘藻的“帽”的形狀由細胞的哪一部分決定,據(jù)題干步驟可知,主要是探究細胞核保留與否,第一次實驗中將乙傘藻的細胞核與“帽”去掉,移入甲傘藻的細胞核,長出了與甲相同形狀的傘帽;故為進一步證明細胞核的決定作用,需要將乙傘藻的“帽”去掉(保留細胞核),預期結果是長出傘形帽。故選B。5核孔結構復雜,至少由50種蛋白質構成,稱為核孔復合體,結構如圖所示。大分子物質可與核孔復合體中的中央運輸?shù)鞍咨系氖荏w結合,從而實現(xiàn)“主動轉運”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細胞核內膜上可能有核糖體的附著B核

6、孔能讓離子、小分子及部分大分子物質通過,實現(xiàn)了核質間的信息交流C若中央運輸?shù)鞍椎目臻g結構發(fā)生改變,可能會影響RNA運出細胞核D大分子物質與中央運輸?shù)鞍椎淖R別與轉運,體現(xiàn)了核孔控制物質進出具有選擇性解析:細胞核外膜上有核糖體附著,細胞核內膜沒有核糖體附著,A錯誤;核孔能讓離子、小分子及部分大分子物質通過,控制物質進出,實現(xiàn)了核質間的信息交流,B正確;中央運輸?shù)鞍椎目臻g結構發(fā)生改變,會影響其功能,因此可能會影響RNA運出細胞核,C正確;核孔復合體中的中央運輸?shù)鞍咨系氖荏w具有特異性,大分子物質與中央運輸?shù)鞍椎淖R別與轉運,體現(xiàn)了核孔控制物質進出的選擇性,D正確。故選A。6對圖中各結構的判斷及描述,不正

7、確的是(B)A為核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由2層磷脂雙分子層構成B為核孔: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DNA分子可以自由進出C.為內質網(wǎng):具有較大的膜面積,是蛋白質加工場所和運輸?shù)耐ǖ繢為核糖體:由RNA和蛋白質構成,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解析:核膜是生物膜,生物膜都具有選擇透過性,核膜為雙層膜,由2層磷脂雙分子層構成,A正確;為核孔,核孔是蛋白質、RNA等大分子物質進出的通道,但核孔對物質的進出具有選擇性,如DNA分子不能出細胞核,B錯誤;為內質網(wǎng),內質網(wǎng)膜具有較大的膜面積,是蛋白質加工場所和運輸?shù)耐ǖ溃珻正確;為核糖體,核糖體由RNA和蛋白質構成,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D正確。故選B。7核小體是染

8、色體的結構單位,由一段長度為180200個堿基對的DNA纏繞在組蛋白上構成,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核小體的敘述,錯誤的是(C)A核小體的DNA含有PB組蛋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C大腸桿菌細胞中存在核小體D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核小體解析:DNA的主要組成元素是C、H、O、N、P,A正確;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組蛋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B正確;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沒有真正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C錯誤;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核小體,只能看到螺旋縮短變粗并且被堿性染料染色的染色體,D正確。故選C。8下圖表示某真核細胞三種具有雙層膜的結構(部分示意圖),有關分析錯誤的是(C)A圖a表示線粒體

9、,提供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大部分能量B圖b表示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C.圖c中的孔道是DNA、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進出的通道D圖a、b、c不同生物膜功能的差異主要取決于蛋白質種類與數(shù)量的差異解析:圖a表示線粒體,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約有95%來自線粒體,A正確;圖b表示葉綠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B正確;圖c表示細胞核,其中的孔道即核孔是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進出該結構的通道,DNA不能通過核孔,C錯誤;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不同生物膜功能的差異主要取決于蛋白質種類與數(shù)量的差異,D正確。故選C。9對染色質和染色體敘述錯誤的是(C)

10、A染色質是細胞核內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B染色質和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C染色質和染色體的形態(tài)結構完全相同D染色質高度螺旋化成為染色體解析:染色質是細胞核內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A正確;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B正確;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但兩者的形態(tài)結構不相同,前者呈絲狀,后者呈圓柱狀或桿狀,C錯誤;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形式,染色質高度螺旋化成為染色體,D正確。故選C。10完整的核糖體由大、小兩個亞基組成。如圖為真核細胞核糖體大、小亞基的合成、裝配及運輸過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D)A核糖體蛋白進出細胞核需通

11、過核膜B細胞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于rDNA中C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體蛋白的場所D核糖體亞基在細胞核中裝配完成后由核孔運出解析:核糖體蛋白為大分子物質,其進出細胞核需通過核孔,A錯誤;細胞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于核仁外的DNA(染色體DNA)中,B錯誤;合成核糖體蛋白的場所是核糖體,C錯誤;由題圖可以看出,核糖體亞基在細胞核中裝配完成后由核孔運出,D正確。故選D。11模型是人們?yōu)榱四撤N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做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這種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下列有關模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A拍攝洋蔥表皮細胞的照片,能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屬于物理模型B設計并制作細胞的三維結構模

12、型時,科學性、準確性比美觀與否更重要C畫概念圖是構建概念模型的一種方法,可以梳理所學知識,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D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shù)學模型等解析:拍攝洋蔥表皮細胞的顯微照片屬于實物,不屬于模型,A錯誤;設計并制作細胞模型時,準確性和科學性比美觀與否更重要,B正確;概念圖屬于概念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所學知識,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C正確;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shù)學模型等,D正確。故選A。12親核蛋白是在細胞質內合成,然后輸入細胞核中發(fā)揮作用的一類蛋白質。非洲爪蟾中有一種親核蛋白具有頭、尾兩個不同的部分。科學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對其輸入細胞核的過程進行了研究,過程如圖。下列說法

13、正確的是(D)A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親核蛋白與未標記的親核蛋白化學性質不同B實驗一和實驗二中的蛋白質結構不同,所以不能形成對照C.本實驗說明親核蛋白能否進入細胞核取決于分子的大小D本實驗可推測出親核蛋白的尾部能引導親核蛋白通過核孔解析:根據(jù)實驗設計的單一變量原則推測,同位素標記的親核蛋白和未標記的親核蛋白化學性質相同,A錯誤;實驗一是完整的親核蛋白,實驗二中只有親核蛋白的頭部,能形成對照,B錯誤;由實驗結果可知分子較大的親核蛋白和分子較小的蛋白尾部都能夠進入細胞核,但分子大小位于二者之間的頭部卻不行,故親核蛋白能否進入細胞核不是取決于分子的大小,C錯誤;實驗一、二、三表明能進入細胞核的物質有親核

14、蛋白和親核蛋白的尾部,實驗四將尾部結構包裹在膠體金顆粒上,再注入細胞質,也能在核內積累,這些實驗結果表明親核蛋白的尾部能引導親核蛋白通過核孔,D正確。故選D。二、非選擇題13圖甲為細胞中某一結構的模式圖,圖乙表示圖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級結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所示結構為細胞核(填細胞結構名稱),1所示結構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流動鑲嵌模型。(2)圖甲中3為染色質,與圖乙的相比僅凝聚程度/形態(tài)/形狀不同,二者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能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填標號)。(3)圖甲中4為核仁,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唾液腺細胞(分泌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質類酶)中該結構的代謝強度較強(填“強”或“

15、弱”)。解析:(1)圖甲可觀察到核膜、染色質、核仁等,是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核亞顯微結構;1核膜由雙層膜結構、4層磷脂分子構成,也屬于生物膜,符合流動鑲嵌模型。(2)圖甲中3所示結構是染色質,圖乙的是染色體,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能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的是染色體。(3)圖甲中4所示結構是核仁,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和核糖體的形成有關,故分泌比較旺盛的細胞如唾液腺細胞,其代謝較旺盛。14親核蛋白是指在細胞質內合成后,進入細胞核內發(fā)揮功能的一類蛋白質。科學家將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A蛋白注射到某細胞的細胞質中,一段時間后,放射自顯影檢測,放射性同位素出現(xiàn)在細胞

16、核中(如圖所示)。研究發(fā)現(xiàn),親核蛋白一般都含有核定位序列(NLS),NLS保證了整個蛋白質能夠通過核孔轉運到細胞核內。(1)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染色質或染色體;核膜由4層磷脂分子組成,核膜上有核孔,核孔的作用是實現(xiàn)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2)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方法,設計實驗確定A蛋白的NLS是位于其頭部還是尾部。實驗思路:將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A蛋白的頭部注射到細胞質中,標記為甲組;將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A蛋白的尾部注射到細胞質中,標記為乙組;一段時間后檢測甲、乙兩組細胞中放射性出現(xiàn)的部位。預期的實驗結果和結論:若甲組放射性出現(xiàn)在細胞核中,則A蛋白的NLS位于其頭部;若乙組放射性出現(xiàn)在細胞核中,則A蛋白的NLS位于其尾部。解析:(1)染色質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tài);核膜是雙層膜,每層膜有2層磷脂分子,共4層磷脂分子;核孔的作用是實現(xiàn)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