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對學生心理指導的內容與途徑課件_第1頁
班主任對學生心理指導的內容與途徑課件_第2頁
班主任對學生心理指導的內容與途徑課件_第3頁
班主任對學生心理指導的內容與途徑課件_第4頁
班主任對學生心理指導的內容與途徑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班主任對學生心理指導的內容與途徑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務、具體要求二、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文山市第三小學邵建萍班主任如何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指導四、案例培訓課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具體說。心理健康教育有兩種目標。其消極的目標是預防和治療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僅針對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積極的、也是更重要的目標是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自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絕大多數(shù)是正常學生。我們要堅持正面教育,使學生積極向上。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堅持預防為主和使每個學生充分發(fā)展的原則。一旦個別的學生出現(xiàn)問題又要堅持積極治療的原則。總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堅持預防、治療和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必須堅持以教育為最終的最高的目標,促進全體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1、心理預防和心理衛(wèi)生心理預防,即預防學生在學習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行為問題,以使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順利完成作業(yè)。在心理衛(wèi)生方面,應堅持的原則有:要使學生勞逸結合,保持身體健康,要按照不同年級或年齡安排好生活節(jié)奏;要正面教育,引導學生情緒良性發(fā)展;要積極開展青春期衛(wèi)生教育;要根據(jù)學生氣質、性格和能力方面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要防止意外傷亡事故的發(fā)生,特別加強中小學銜接階段和心理發(fā)展的美鍵期或轉折期(如小學三、四年級,初中二年級)的心理保健措施。心理預防和心理衛(wèi)生問題,主要依靠常規(gu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來解決。2、心理咨詢心理咨詢的原意是指對人們,特別是對有心理問題的人,通過心理商談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對自己和環(huán)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改變其態(tài)度和行為,并對社會生話有良好的適應。咨詢者盡管有心理正常的人,但一般以心理不太健康或有心理問題者為主。心理問題,有輕度的和重度的,機能性的和機體性的之分。心理咨詢以輕度的、屬于機能性心理問題為主要范圍。學校開展心理咨詢。主要對象是學生,特別是那些“問題”兒童、青少年。其次是家長和教師。當然,學校要辦好心理咨詢室或咨詢中心,咨詢人員必須遵循如下原則:針對情況,給予教育。啟發(fā)對方,解除負擔;以友相待,尊重信任;絕對保密,維護德性;預防為主,促進健康。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心理咨詢工作順利展開。3、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是指根據(jù)一定的理論和標準,以使用心理學的方法和工具為主,對學生和個性或群體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異常或障礙,以及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進行描述分析、歸類、鑒別、評估的過程。診斷性評價是一個包括確定目的、觀察現(xiàn)象、收集資料、查詢原則、實施測量、綜合評估等在內的完整過程。心理診斷是一項專業(yè)技術較高的工作,所以在開展中應做到:尊重客觀心理事實,堅持科學嚴肅的態(tài)度;講究系統(tǒng)整體性:從發(fā)展的角度對待診斷對象;注重保密;以教育為最終目標。4、行為矯正行為矯正,指對個別的不同年級學生在語言、認知、行為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心理學干預,具體地幫助道德越軌、學習困難、情緒挫折和社會性發(fā)展不適的學生獲得正常的發(fā)展。一、小學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與教育

小學階段的時間跨度約六年之久,兒童的具體成長過程在不同的年級及年齡階段具有明顯的差異,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是三個具有相對獨立特征的階段。(一)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征與教育剛入學的兒童雖然已經步入學校,卻不可避免地延續(xù)著幼兒時期的一些心理發(fā)展特征,他們依然很喜歡游戲,同伴交往、社會性發(fā)展都在游戲中繼續(xù)發(fā)展著。此時的兒童對是非、善惡的判斷還處在以成人標準為標準的階段,對成人的依賴開始從對父母的同一轉向對教師的同一,明顯地表現(xiàn)為對老師權威的服從,最典型的特色就是“打小報告”。教師要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這些心理特點加以引導,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做好幼小銜接的入學教育工作。低年級的兒童還保留著幼兒期“口語時代”自我中心的特征,他們在傾聽或與別人對話時,總會拼命地講自己想說的話,卻不大關心對方所講的內容。他們的思維有時顯得很散,回答問題常會答非所問,或者說許多不相關的話,課堂上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大約二年級時起,兒童自我中心言語在逐漸減少、弱化。剛入學的兒童正經歷著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的轉化,最初在進行書寫訓練時常費勁而又沒有把握,因此學齡之初的孩子會有一段“橡皮時代”。如果教育者能深刻地理解兒童的這些內心世界,就不會覺得孩子的這些行為令人費解、“無聊”和“徒勞”了。(二)小學中年級兒童的發(fā)展與教育

小學中年級的兒童已經完全脫離了幼兒時期的發(fā)展特點,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校集體生活中,他們一邊繼續(xù)服從著教師的權威,一邊開始重視伙伴之間的真誠與法則,伙伴規(guī)則時代悄然而至。這一時期的兒童對成人的意見或命令不再那么唯命是從,而是試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家里他們總是試圖擺脫父母的管束,開始討厭保護和命令,喜歡獨立,進入了“不聽話時代”、“歪理時代”。其實這正是兒童“見解形成期”的典型特征,這種“見解”并不像青春期那樣完全獨立,而主要是情感方面的獨立。對這一時期兒童的教育指導,要關注他們情緒、情感發(fā)展的特點,而不能簡單地濫用權威;應允許兒童適當?shù)貓猿肿约汉侠硇缘摹耙娊狻?,當然也不能讓不合理的“見解”肆意擴張,畢竟此階段孩子的“見解”還不夠成熟。小學中年級兒童正處在對成人的認同向對朋友的認同的轉化期,進入了伙伴規(guī)則時代,他們內心渴望與同齡伙伴交往,開始形成小團體,團體內的人際關系既凝聚又排他,在某些情況下同伙的規(guī)則比父母和教師更有控制力。在此階段,學校應不斷增加集體生活,鼓勵同伴之間的交往,不斷增強團體氣氛,為兒童今后社會化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三)小學高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與教育

高年級小學生從發(fā)展的總體上看還處于兒童期,但其中一些年齡偏高的兒童已處于兒童向少年的過渡期。這一時期的兒童有了向更高層次學習的認識基礎,有些孩子生理發(fā)育開始趨于成熟,尤其性成熟,使他們開始關注男女之間的差異,社會化發(fā)展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高年級的孩子對各種事物都懷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帶著開放、探究的心態(tài)顯示出他們廣泛的愛好。在這種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下,他們的判斷力開始理智地發(fā)展,對成人尤其是老師的批判精神開始萌生。與中年級充滿反抗、逆反情緒的“見解”不同的是,他們相對顯示出一些穩(wěn)定與成熟,批判的目的更多是想弄清是非,或表明他們的公正。對性別角色差異的認識,其實早在中年級就已經步入了快速的發(fā)展時期,如男生會時常對女生惡作劇,會在女生游戲時滋事擾亂,而女生則喜歡頻頻向老師告狀,男女同桌時會畫出分界線。到了高年級,由于青春期的開始,男女兒童對各自所屬的性別意識在強化,有些兒童會出現(xiàn)疏遠異性的現(xiàn)象,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心理發(fā)展正開始一個嶄新的質的飛躍。這些情況會一直延續(xù)到青年初期。(二)小學兒童自我意識與社會認知的發(fā)展

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在兒童社會化方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兒童具備了相互角色采擇能力時,就會對他人的感受和心態(tài)變得敏感起來,能夠依據(jù)自己的經驗猜測別人的需求和喜怒哀樂,兒童就能夠產生同情與共鳴,能夠設身處地去關注和體貼別人。另一方面,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兒童隨之形成了對自尊威脅的預感,面對這種威脅兒童最常用的自我防衛(wèi)的方式就是隱瞞和蒙騙。成人常會感覺到兒童的撒謊行為帶有自欺欺人的味道。其實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糅合了兩種自我防衛(wèi)機制:一種是“否認”,一種是“反向”。由于兒童對他人反應理解的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對他人反應的預感有點過于敏感和夸張,常會出現(xiàn)自我防衛(wèi)過度的現(xiàn)象,有時還會表現(xiàn)出“機關算盡”的味道,常令大人又好氣又好笑。此階段的欺騙行為在性質上與道德上所不容的欺騙行經是不同的,兒童的撒謊行為是對他們想象中可怕現(xiàn)實的回避和否認。

自我的本質是進行自我調節(jié),而自我調節(jié)的內在動力則是個體的內部需要——自尊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在小學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體驗:小學低年級兒童以得到老師的需要為得意,在課堂上由于舉手發(fā)言最容易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表揚,他們會積極爭取這樣的機會,常會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爭著舉手發(fā)言,被老師請到后,卻不知說什么。也有的小朋友一心專注于舉手以贏得老師的關注,把本已想好的答案給忘了。對他們來說舉手并不是準備好發(fā)言的標志,而是為了取得老師的關注和嘉獎,是獲得自尊需要滿足的一種手段。隨著年級的升高,一些學生即使能夠回答問題,也不會輕易舉手了,他們會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反應:像學業(yè)成績好的學生,對于容易的問題常會表現(xiàn)得不屑一顧,以免被別人認為能力平平。雖然低年級兒童和高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不同,但都體現(xiàn)了維護自我價值和滿足自尊的需要。正處在自我發(fā)展中的小學生,不可能所有的行為都“壞透了”或一直“全優(yōu)”,好學生不能或不會犯錯誤與差生沒有優(yōu)點的觀點,是既不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也不利于學生成長的。教師只有深刻地理解學生的這些發(fā)展特點,才能給予學生真正需要的支持和幫助,以促進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兒童的道德定向基本上仍是個人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使學生養(yǎng)成“共享”的心理,就能使學生的眼光從自身移向他人,逐步形成在集體生活中,人人快樂我快樂,別人進步我高興的心理定勢。2.誠實、正直心理以誠為貴,以實為美,真誠、真實乃是健全人格必備的心理品質。據(jù)調查,目前有些兒童說話不誠實,在兒童不誠實行為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進行誠實心理的培養(yǎng),是使學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良好品質形成的有利時機。教育學生要說真話,做錯事要承認,不掩飾過錯。3.開朗、合群心理兒童有合群的心理需要,怕被同齡兒童所摒棄。因此要注重培養(yǎng)兒童活潑開朗的性格,熱情待人,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小主人;同時在集體中不任性,服從集體紀律,通過自我約束,形成某些等待或忍耐的習慣,克服自我為中心和孤獨感;不輕視,不欺負人;能原諒他人的無意過失,樂于幫助伙伴。

4.頑強、上進心理。兒童都迫切希望成為班級中的佼佼者,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又存在著害怕失敗的心理。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經常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主動積極地適應學習、勞動、生活環(huán)境。要求學生做到做事不依賴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即使失敗也不怕,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的挫折可以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力。5.勇敢、堅韌心理。小學生的情緒表現(xiàn)為外露、易變、沖動和膚淺四大特點,我們要求學生要經常保持良好的情緒,這就要求學生正確對待一切不愉快的事,情緒反應要適度,既不壓抑,也不失去控制。如遇家庭、學習中的不幸或挫折,要經受住考驗。

(二)心理指導的途徑

小學生的心理具有流動性和無節(jié)制的特點。他們的自我意識尚未充分發(fā)展,所以班主任要運用科學知識,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針對他們面臨的各種心理矛盾,給以釋疑解惑,提供正確的建議和途徑,使他們取得心理平衡,并促使他們在智力、情感、性格、能力、品質等方面和諧發(fā)展。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具有漸進性和累積性。因此,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一般認為,良好的輔導關系必須具備三要素:真誠、理解、尊重。班主任通過循循善誘使學生自己感受和體驗輔導內容,學會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排除障礙。方法要有情趣,內容要具體,指導要細致,對孩子的轉變要有耐心。不要讓學生過多地嘗試失敗。興奮過度或抑制過度,都不利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在個體社會化的進程中形成的。因此,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必須依托具有社會意義的具體情景,讓學生多接納各種有教育意義的環(huán)境,給予學生更多的活動機會,讓他們多為集體做一些事。班主任要有教育的敏感性,在心理品質養(yǎng)成教育中做到有意培養(yǎng)和隨機引導相結合。主要途徑有:

1.課堂教學。

這是良好心理品質養(yǎng)成的主要途徑。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教材,結合教學要求培養(yǎng)學生肯動腦、不怕困難的心理品質。教學形式力求多樣,講求情趣,使學生樂學并經常嘗試成功的滋味。2.專題性活動。

專題活動具有較強的導向意識,目的明確,是學生心理品質養(yǎng)成的必經途徑。如培養(yǎng)學生誠實心理,可組織“說真話”專題活動,引導學生在老師、家長和同學面前說真話,并讓學生進行角色演示。如:明明把一支新的活動鉛筆弄丟了。他對媽媽說,筆借給了強強。你認為明明說的是真話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明明,該怎么辦?通過活動使學生樹立“好孩子說真話,說真話的孩子人人喜歡”的觀點。3.課外合作游戲。

交往與游戲是培育學生同情心與合群心理的最好途徑。由于合作游戲貼近學生的生活,這種情景下的心理品質養(yǎng)成痕跡淡化了,心靈卻被深深地感化了。例:在“誰也離不開誰”的合作游戲中,讓學生體驗“大家動作一樣才能獲得勝利”等,促成學生合群、協(xié)作行為的產生。

4.班主任自身心理品質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班主任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身教重于言教。一個成功的班主任,應既有淵博的學識和優(yōu)良的教學技能,還應有健全的人格,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地發(fā)展。但也有這樣一些班主任,由于他們自身教育素養(yǎng)不高,教育方法不當,傷害了學生,甚至造成了學生的心理障礙。因此,作為班主任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表率。

5.運用一定的技術,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心理問題。(1)解決問題技術。在輔導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提出一些問題要求教師幫助解決。解決問題就是把學生的問題和目前有利條件有系統(tǒng)地加以組織排列,以找出有效的行動步驟。(2)疏導技術。指教師對學生阻塞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疏通引導。疏導的基本工具是語言,教師的疏導語言必須符合三個要求:正確,即符合當時當?shù)卣Z言的規(guī)范;準確,即符合說話者的原意,切中要害;明確,即讓聽者聽得明白,從而使學生從悲傷憂愁中來,在喜笑松快中去。

(3)沉默處理技術。學生沉默現(xiàn)象在輔導中常有發(fā)生,不容忽視。沉默中仍有信息傳遞,教師應區(qū)分學生是積極的沉默還是消極的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