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古文《六國論》原文與注解
古文《六國論》原文與注解
朝代:宋代
:蘇洵
原文: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剩寿T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輸贏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輸贏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六國的滅亡,不是(由于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莫非全部是由于賄賂秦國嗎?〞(回復)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由于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單獨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
兵:兵器。善:好。弊在賂秦:弊病在于賄賂秦國。賂,賄賂。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蛟唬河腥苏f。這是設問。下句的“曰〞是對該設問的回復。率:都,皆。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由于〞的意思。完:保全。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輸贏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秦國除了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得城池。對比秦國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實際多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國最想要的,與六國諸侯最擔憂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珍惜,全都拿來送給別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樣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穩(wěn)定覺。明天起床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的秦國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諸侯)送給他的越多,他侵擾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jīng)決定了。到了覆滅的地步,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這話說的很正確。
攻?。河霉?zhàn)(的方法)而奪取。?。盒稳菰~作名詞,小的地方。其實:它的實際數(shù)目。所大欲:所最想要的(東西),大,最。厥先祖父:泛指他們的先人祖輩,指列國的先公先王。厥,其。先,對去世的尊長的敬稱。祖父,祖輩與父輩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著霜露。和下文的斬荊棘,已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視:對待舉以予人:拿它(土地)來送給別人。實際是舉之以予人,省略了之,代土地。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厭:同“饜〞,滿足。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諸侯)送給秦的土地越多,(秦國)侵略諸侯也越急。奉:奉送。彌、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判:決定。至于:以至于。顛覆:滅亡。理固宜然:(依照)道理本來就應當這樣。事:侍奉?!耙缘厥虑亍鸩粶绋暎赫Z見《史記魏世家》和《戰(zhàn)國策魏策》。此言得之:這話對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說的道理。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輸贏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由于齊國)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是個小國,卻后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策略,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攻。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惋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畢竟。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潔凈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三國都珍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shù),假若與秦國相對比,可能還不簡單衡量(出高低來)呢。
終:最終。繼:跟著。遷滅:滅亡。古代滅人國家,同時遷其國寶、重器,故說“遷滅〞。與嬴:親附秦國。與,親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國。既:已經(jīng)。免:幸免。始有遠略:起初有長遠的謀略。義:名詞作動詞,堅持正義。斯:這始:才速:招致。再:兩次。連卻之:使退卻(動詞的使動用法)洎:及,等到。以:由于讒:小人的壞話。邯鄲為郡:秦滅趙之后,把趙國改為秦國的邯鄲郡。邯鄲,趙國的都城。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潔凈的時候。革,改變,除去。殆,幾乎,將要。智力:智謀和力量(國力)。向使:以前假使。輸贏之數(shù),存亡之理:輸贏存亡的命運。數(shù),天數(shù)。理,理數(shù)。皆指命運。當:同“倘〞,假如。易量:簡單判斷。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唉!(假如六國諸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生怕秦國人飯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每日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用。禮:禮待。名作動。食之不得下咽也:指寢食擔心,內心惶恐。下:向下。名作動。咽:吞咽。勢:優(yōu)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而,卻。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劫,脅迫,劫持。日削月割,以趨于亡:日,每天,名作狀。月,每月,名作狀。以,而。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脅迫啊!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zhàn)勝它的優(yōu)勢。假如依據(jù)偌大國家,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勢弱于秦。于:比。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梢裕嚎梢砸罁?jù)。茍以天下之大茍,假如。以,靠著。下:指在六國之后從:跟隨。故事:舊事,先例。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六國的滅亡,不是(由于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莫非全部是由于賄賂秦國嗎?〞(回復)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由于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單獨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
兵:兵器。善:好。弊在賂秦:弊病在于賄賂秦國。賂,賄賂。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蛟唬河腥苏f。這是設問。下句的“曰〞是對該設問的回復。率:都,皆。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由于〞的意思。完:保全。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輸贏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秦國除了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得城池。對比秦國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實際多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國最想要的,與六國諸侯最擔憂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珍惜,全都拿來送給別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樣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穩(wěn)定覺。明天起床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的秦國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諸侯)送給他的越多,他侵擾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jīng)決定了。到了覆滅的地步,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這話說的很正確。
攻取:用攻戰(zhàn)(的方法)而奪取。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地方。其實:它的實際數(shù)目。所大欲:所最想要的(東西),大,最。厥先祖父:泛指他們的先人祖輩,指列國的先公先王。厥,其。先,對去世的尊長的敬稱。祖父,祖輩與父輩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著霜露。和下文的斬荊棘,已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視:對待舉以予人:拿它(土地)來送給別人。實際是舉之以予人,省略了之,代土地。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厭:同“饜〞,滿足。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諸侯)送給秦的土地越多,(秦國)侵略諸侯也越急。奉:奉送。彌、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判:決定。至于:以至于。顛覆:滅亡。理固宜然:(依照)道理本來就應當這樣。事:侍奉?!耙缘厥虑亍鸩粶绋暎赫Z見《史記魏世家》和《戰(zhàn)國策魏策》。此言得之:這話對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說的道理。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輸贏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由于齊國)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是個小國,卻后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策略,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攻。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惋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畢竟。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潔凈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三國都珍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shù),假若與秦國相對比,可能還不簡單衡量(出高低來)呢。
終:最終。繼:跟著。遷滅:滅亡。古代滅人國家,同時遷其國寶、重器,故說“遷滅〞。與嬴:親附秦國。與,親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國。既:已經(jīng)。免:幸免。始有遠略:起初有長遠的謀略。義:名詞作動詞,堅持正義。斯:這始:才速:招致。再:兩次。連卻之:使退卻(動詞的使動用法)洎:及,等到。以:由于讒:小人的壞話。邯鄲為郡:秦滅趙之后,把趙國改為秦國的邯鄲郡。邯鄲,趙國的都城。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潔凈的時候。革,改變,除去。殆,幾乎,將要。智力:智謀和力量(國力)。向使:以前假使。輸贏之數(shù),存亡之理:輸贏存亡的命運。數(shù),天數(shù)。理,理數(shù)。皆指命運。當:同“倘〞,假如。易量:簡單判斷。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唉?。偃缌鶉T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生怕秦國人飯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每日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用。禮:禮待。名作動。食之不得下咽也:指寢食擔心,內心惶恐。下:向下。名作動。咽:吞咽。勢:優(yōu)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而,卻。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劫,脅迫,劫持。日削月割,以趨于亡:日,每天,名作狀。月,每月,名作狀。以,而。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脅迫??!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zhàn)勝它的優(yōu)勢。假如依據(jù)偌大國家,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勢弱于秦。于:比。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梢裕嚎梢砸罁?jù)。茍以天下之大茍,假如。以,靠著。下:指在六國之后從:跟隨。故事:舊事,先例。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剩寿T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六國的滅亡,不是(由于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莫非全部是由于賄賂秦國嗎?〞(回復)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由于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單獨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
兵:兵器。善:好。弊在賂秦:弊病在于賄賂秦國。賂,賄賂。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或曰:有人說。這是設問。下句的“曰〞是對該設問的回復。率:都,皆。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由于〞的意思。完:保全。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輸贏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秦國除了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得城池。對比秦國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實際多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國最想要的,與六國諸侯最擔憂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珍惜,全都拿來送給別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樣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穩(wěn)定覺。明天起床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的秦國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諸侯)送給他的越多,他侵擾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jīng)決定了。到了覆滅的地步,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這話說的很正確。
攻?。河霉?zhàn)(的方法)而奪取。?。盒稳菰~作名詞,小的地方。其實:它的實際數(shù)目。所大欲:所最想要的(東西),大,最。厥先祖父:泛指他們的先人祖輩,指列國的先公先王。厥,其。先,對去世的尊長的敬稱。祖父,祖輩與父輩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著霜露。和下文的斬荊棘,已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視:對待舉以予人:拿它(土地)來送給別人。實際是舉之以予人,省略了之,代土地。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厭:同“饜〞,滿足。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諸侯)送給秦的土地越多,(秦國)侵略諸侯也越急。奉:奉送。彌、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判:決定。至于:以至于。顛覆:滅亡。理固宜然:(依照)道理本來就應當這樣。事:侍奉。“以地事秦……火不滅〞:語見《史記魏世家》和《戰(zhàn)國策魏策》。此言得之:這話對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說的道理。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輸贏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由于齊國)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是個小國,卻后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策略,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攻。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惋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畢竟。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潔凈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三國都珍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shù),假若與秦國相對比,可能還不簡單衡量(出高低來)呢。
終:最終。繼:跟著。遷滅:滅亡。古代滅人國家,同時遷其國寶、重器,故說“遷滅〞。與嬴:親附秦國。與,親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國。既:已經(jīng)。免:幸免。始有遠略:起初有長遠的謀略。義:名詞作動詞,堅持正義。斯:這始:才速:招致。再:兩次。連卻之:使退卻(動詞的使動用法)洎:及,等到。以:由于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羽絨服飾行業(yè)美工設計心得
- 軟件開發(fā)行業(yè)安全生產工作總結
- 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qū)2023-2024年六年級上學期英語期末試卷
-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濰坊市高二(下)期中地理試卷
- 2024年廣東省云浮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1卷含答案
- 2022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2卷含答案
- 2021年吉林省長春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2卷含答案
- 2021年河南省安陽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2卷含答案
- 2024年透閃石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硬質合金噴焊粉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
- 語法辨析-中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遼寧版)(帶答案)
- 山西省晉中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化學 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電子駐車制動器(EPB)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趨勢研究報告
- 過程審核表(產品組評分矩陣評審提問表(評分))-2024年百度過
- 操作手冊模板【范本模板】
- 油氣管道泄漏事故應急處理方案
- 2025年湖北省武漢市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DB11∕T 353-2021 城市道路清掃保潔質量與作業(yè)要求
- 三方代收款委托協(xié)議書范文
- 2023-2024學年全國小學二年級上英語人教版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有機蔬菜市場營銷模式建議及供需渠道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