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醫(yī)學專題-第六章呼吸生理_第1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第六章呼吸生理_第2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第六章呼吸生理_第3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第六章呼吸生理_第4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第六章呼吸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呼吸:動物在進行新陳代謝的過程中,不斷地消耗氧氣,同時把代謝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機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這種氣體交換過程稱為…(respiration)。2、呼吸過程包括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huánjié)⑴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

①肺通氣是指外界氣體與肺內(nèi)氣體的交換過程。

②肺換氣是指肺泡氣與肺泡壁毛細血管內(nèi)血液間的氣體交換過程。⑵氣體運輸:是指機體通過血液循環(huán)把肺攝取的氧運送到組織細胞,又把組織細胞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運送到肺的過程。⑶內(nèi)呼吸(組織呼吸):是指血液與組織細胞間的氣體交換,它包括組織細胞消耗O2和產(chǎn)生CO2的過程。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一頁,共六十六頁。圖4-1呼吸(hūxī)全過程示意圖4-1呼吸(hūxī)全過程示意圖第二頁,共六十六頁。第三頁,共六十六頁。第一節(jié)肺通氣一、肺通氣的結構基礎和功能(一)呼吸道1.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位于胸腔外的鼻、咽、喉、氣管稱為上呼吸道(shànghūxīdào);位于胸腔內(nèi)的氣管、支氣管及其在肺內(nèi)的分支稱為下呼吸道。

⑴上呼吸道對吸入的冷空氣和干燥的空氣有加溫和濕潤作用。

⑵下呼吸道粘膜有清潔和濾過空氣的作用。

⑶下呼吸道,尤其是細支氣管有極豐富的平滑肌,張縮改變通氣阻力。第六章呼吸生理第四頁,共六十六頁。第五頁,共六十六頁。第一節(jié)肺通氣一、肺通氣的結構基礎和功能(一)呼吸道2、呼吸道平滑肌活動的調(diào)節(jié)

⑴迷走神經(jīng)興奮,其末梢釋放乙酰膽堿,與氣管(qìguǎn)平滑肌細胞膜上的M受體結合,引起平滑肌收縮。

⑵交感神經(jīng)興奮,其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與β2受體結合,引起平滑肌舒張。

⑶體液中的組胺、5-羥色胺和緩激肽均可引起呼吸道平滑肌收縮。3、呼吸道粘膜對刺激非常敏感,喉、氣管、支氣管粘膜受到刺激常引起咳嗽反射,鼻粘膜受刺激引起噴嚏反射。第六章呼吸生理第六頁,共六十六頁。第一節(jié)肺通氣一、肺通氣的結構基礎和功能(二)肺泡1.功能單位:由呼吸性小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四個部分組成的功能單位,均具有(jùyǒu)交換氣體的功能,其中以肺泡為主。2.肺泡壁上皮細胞:分為2種,大多數(shù)為扁平上皮細胞(I型細胞),少數(shù)為較大的分泌上皮細胞(II型細胞)。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七頁,共六十六頁。圖4-2(1)肺單位(dānwèi)結構模式圖

圖4-2(1)

肺單位(dānwèi)

結構模式圖第八頁,共六十六頁。圖4-2(2)肺單位(dānwèi)結構模式圖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肺泡、肺泡囊、肺泡壁毛細血管、小支氣管、呼吸性細支氣管第九頁,共六十六頁。第一節(jié)肺通氣一、肺通氣的結構基礎和功能(二)肺泡3、呼吸膜:在肺泡氣與肺毛細血管血液之間,含有多層組織結構,組成呼吸膜,肺泡氣即經(jīng)過此膜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jiāohuàn)。⑴呼吸膜有6層:①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液體分子;

②肺泡上皮細胞③肺泡上皮基膜;④間質(zhì);

⑤毛細血管基膜;⑥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⑵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肺泡Ⅱ型細胞分泌的一種脂蛋白。分子的一端是非極性不溶于水;另一端極性溶于水。分子垂直排列于液—氣界面,極性端插入水中,非極性端伸入肺泡氣中,形成單分子層,并隨著肺泡的張縮而改變其密度。

第六章呼吸生理第十頁,共六十六頁。

圖4-3

呼吸(hūxī)膜結構示意圖

第十一頁,共六十六頁。第一節(jié)肺通氣一、肺通氣的結構基礎和功能(二)肺泡3、呼吸膜⑶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主要功能是:①降低(jiàngdī)肺泡的表面張力:肺泡內(nèi)表面的液體層與肺泡氣形成液—氣界面,由于液體分子間的吸引力而產(chǎn)生表面張力,力的方向指向肺泡中心,趨使肺泡回縮。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以單分子層覆蓋在肺泡液體層的表面,能使肺泡氣—液界面的表面張力降至原來的1/8~1/14。②維持肺泡內(nèi)壓的相對穩(wěn)定:肺內(nèi)有大小不同的肺泡,通過肺泡管互相連通。表面活性物質(zhì)降低表面張力的能力與其密度成正比,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濃度相對大,降低表面張力的作用相對較強;而大肺泡則相反。這使大小不一的肺泡具有大致相等的內(nèi)壓力,從而都保持容量相對的穩(wěn)定,使小肺泡不致萎縮,大肺泡不致膨大而脹破。③阻止肺泡積液:肺泡表面張力使肺泡回縮,有促使肺毛細血管內(nèi)液體進入肺泡形成水腫傾向,但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存在,降低了肺泡表面張力,阻止了肺毛細血管內(nèi)液體的濾出,保證了肺的良好換氣機能。第六章呼吸生理第十二頁,共六十六頁。第十三頁,共六十六頁。第一節(jié)肺通氣二、肺通氣原理(-)肺通氣的動力1.呼吸運動:呼吸機的收縮、舒張所造成(zàochénɡ)的胸廓擴大和縮小稱呼吸運動。使胸廓擴張產(chǎn)生吸氣動作的肌肉主要有肋間外肌和膈??;使胸廓縮小產(chǎn)生呼氣動作的肌肉主要有肋間內(nèi)肌和腹壁肌。(1)吸氣運動:平和呼吸時

①肋間外肌收縮,肋骨向前向外移動,胸廓上下左右徑增大。

②隔肌收縮,膈向后移動,胸廓前后徑增大。

③胸腔容積增大,肺被動牽引而擴張,肺容積增大,肺內(nèi)壓下降低于大氣壓,空氣趁虛而進入肺內(nèi),引起吸氣(2)呼氣運動:平和呼吸時

①吸氣終末,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肋和隔回位,胸腔容積減小,肺失去牽引力由自身的彈性和表面張力而回縮。

②肺容積減小,肺內(nèi)壓升高,高于大氣壓時,肺內(nèi)氣體壓出體外,引起呼氣。第六章呼吸生理第十四頁,共六十六頁。

平和呼吸時,吸氣運動是主動的,而呼氣運動是被動的。但在用力呼氣時,呼氣肌收縮(shōusuō),因而呼氣運動才轉為主動。

圖4-4肺通氣原理模式圖第十五頁,共六十六頁。第一節(jié)肺通氣二、肺通氣原理(-)肺通氣的動力2.呼吸頻率及呼吸式:⑴呼吸頻率:一分鐘內(nèi)呼或吸的次數(shù)為呼吸頻率(respiratoryfrequency)。⑵哺乳動物呼吸式有三種類型:

①吸氣時以肋間外肌收縮為主,胸壁起伏明顯,為胸式呼吸。

②吸氣時以隔肌收縮為主,腹部起伏明顯,為腹式呼吸。

③吸氣時肋間外肌與膈肌都參與(cānyù),胸壁和腹壁的運動都比較明顯,為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第六章呼吸生理第十六頁,共六十六頁。表4-1成年動物(dòngwù)的呼吸頻率(次/min)第十七頁,共六十六頁。第一節(jié)肺通氣二、肺通氣原理(-)肺通氣的動力3.肺內(nèi)壓與胸內(nèi)壓:⑴肺內(nèi)壓:是指肺泡內(nèi)的壓力。吸氣初,低于大氣壓,空氣進入肺泡;吸氣未,肺內(nèi)壓與大氣壓相等,氣流也就停止。呼氣初,超過大氣壓,肺內(nèi)氣體便流出肺;呼氣未,肺內(nèi)壓降至與大氣壓相等。⑵胸內(nèi)壓:胸膜腔內(nèi)壓力。胸膜腔內(nèi)壓比大氣壓低,為負壓(fùyā)。胸內(nèi)負壓(fùyā)值隨著呼氣與吸氣而變化著,吸氣時負值增大,呼氣時負值減小。第六章呼吸生理第十八頁,共六十六頁。圖4-5胸膜(xiōngmó)腔示意圖第十九頁,共六十六頁。圖4-6胸膜(xiōngmó)腔內(nèi)壓測定示意圖第二十頁,共六十六頁。第一節(jié)肺通氣二、肺通氣原理(-)肺通氣的動力3.肺內(nèi)壓與胸內(nèi)壓:⑶胸內(nèi)壓負壓的生理意義:A.胸內(nèi)負壓是肺擴張的重要條件,由于胸膜腔與大氣隔絕,處于密閉狀態(tài),因而對肺有牽拉作用,使肺泡保持充盈氣體的膨隆狀態(tài),能持續(xù)地與周圍血液進行氣體交換,不致于在呼氣之末肺泡塌閉無氣體而中斷氣體交換;B.吸氣時,胸內(nèi)壓降得更低,引起腔靜脈和胸導管擴張,促進靜脈血和淋巴回流。C.胸內(nèi)負壓還可使胸部食管擴張,食管內(nèi)壓下降(xiàjiàng),因此在嘔吐和反芻逆嘔時,均表現(xiàn)出強烈的吸氣動作?!锞C上所述:呼吸肌的舒縮是肺通氣的原動力;肺內(nèi)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差是肺通氣的直接動力;胸內(nèi)負壓是實現(xiàn)肺通氣的重要條件。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十一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一節(jié)肺通氣二、肺通氣原理(二)肺通氣的阻力肺通氣的阻力來自:1、彈性阻力:彈性組織在發(fā)生變形時,產(chǎn)生(chǎnshēng)阻止變形恢復原位的力。肺與胸廓的回位力。2、非彈性阻力:包括慣性阻力、粘滯阻力和氣道阻力。⑴慣性阻力:氣流在發(fā)動、變速、換向時因氣流和組織慣性所產(chǎn)生的阻止氣體流動的因素。平和呼吸時,慣性阻力小,可忽略不計。⑵粘滯阻力:呼吸時組織相對位移所發(fā)生的摩擦。⑶氣道阻力:氣體流經(jīng)呼吸道時,氣體分子之間以及氣體分子與氣道壁之間的摩擦,這是非彈性阻力的主要成分,約占80%~90%?!锓菑椥宰枇κ窃跉怏w流動時產(chǎn)生的,并隨氣流速度加快而增加。第二十二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一節(jié)肺通氣三、肺容量與肺通氣量(一)肺容量:指肺內(nèi)容納氣體的量,隨進出肺氣體量而變化。1、肺活量(vitalcapacity):用力吸氣后再用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⑴潮氣量:平靜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體量,為潮氣量。⑵補吸氣量:平和吸氣未,再盡力吸氣,多吸入的氣體量為…。⑶補呼氣量:平和呼氣末,再盡力呼氣,多呼出的氣體量為…。2、余氣量(qìliàng):補呼氣后肺內(nèi)殘留的氣體量為余氣量。3、機能余氣量:平和呼氣后肺內(nèi)殘留的氣體量。即補呼氣量與余氣量之和。機能余氣量的生理意義:每次從外界吸入或自肺循環(huán)進入肺泡的氣體,首先被機能余氣量稀釋,緩沖了肺泡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壓的急劇變化。4、肺總容量:肺所容納的最大氣體量為肺總容量。即肺活量與余氣量之和。第二十三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一節(jié)肺通氣三、肺容量與肺通氣量(二)肺通氣量:能更好地反映(fǎnyìng)肺通氣機能。1.每分通氣量:是指每分鐘進或出肺的氣體總量。每分通氣量=潮氣量×呼吸頻率⑴動物代謝水平增高,如運動或使役時,呼吸頻率和潮氣量都會增大,每分通氣量也增大。2.肺的最大通氣量:每分鐘肺能夠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氣體量,稱為…。健康動物的最大通氣量可比平和呼吸時的每分通氣量大10倍多。第二十四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馬的運動狀態(tài)每分通氣量在休息時35~45L平地步行80~150L負重時150~250L挽拽時300~450L第二十五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一節(jié)肺通氣三、肺容量與肺通氣量(二)肺通氣量3.肺泡通氣量:⑴生理無效腔:解剖無效腔與肺泡無效腔一起合稱為…。

①解剖無效腔或死腔:每次吸入的氣體,一部分停留在呼吸性細支氣管以上部位的呼吸道內(nèi),這部分氣體不能參與氣體交換,稱為…。

②肺泡無效腔:進入肺泡內(nèi)的氣體,可能由于血液在肺內(nèi)分布不均而未能與血液進行(jìnxíng)氣體交換。未能發(fā)生氣體交換的這部分肺泡容量稱…。⑵由于無效腔的存在,肺泡通氣量才是真正的有效通氣量。肺泡通氣量=(潮氣量-無效腔量)×呼吸頻率★從氣體交換效果看,淺而快的呼吸對機體不利,適當深而慢的呼吸有利于氣體交換。

第二十六頁,共六十六頁。表4-2每分通氣量與肺泡(fèipào)通氣量的比較第二十七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jiāohuàn)及運輸一、氣體交換(一)氣體交換原理:氣體分子不停地進行著無定向的運動,其結果是氣體分子從高分壓向低分壓擴散。第二十八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一、氣體交換(二)肺和組織內(nèi)的氣體交換1.肺換氣:⑴肺泡內(nèi)PO2高于肺毛細血管內(nèi)PO2,肺泡內(nèi)PCO2低于肺毛細血管內(nèi)PCO2,因此,肺泡氣中的O2透過呼吸(hūxī)膜擴散進入毛細血管內(nèi),而血中的CO2透過呼吸膜擴散進入肺泡內(nèi)。⑵O2與CO2的擴散極為迅速,僅需0.3s即可完成。通常情況下,血液流經(jīng)肺毛細血管的時間約0.7s,所以當血液流經(jīng)肺毛細血管全長約1/3時,已基本完成氣體交換。第二十九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

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一、氣體交換(二)肺和組織內(nèi)的氣體交換2.組織換氣:組織代謝(dàixiè)中不斷消耗O2,產(chǎn)生CO2,使組織中PO2低于體循環(huán)毛細血管中動脈血,而PCO2則高于動脈血。組織中的CO2進入血液,而血液中的O2進入組織?!锩氀苤械膭用}血,邊流動邊進行氣體交換,逐漸變成靜脈血。第三十頁,共六十六頁。圖4-7

氣體交換(jiāohuàn)示意圖

數(shù)字為氣體分壓(mmHg)第三十一頁,共六十六頁。O2CO2

氣體交換(jiāohuàn)過程

CO2O2

肺泡氣混合靜脈血動脈血組

織P

O213.65.3313.33.99P

CO25.336.135.336.66第三十二頁,共六十六頁。表4-3肺泡氣、血液(xuèyè)和組織中的

PO2與PCO2[KPa(mmHg)]第三十三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一、氣體交換(三)影響肺內(nèi)氣體交換的因素1.分壓差、溶解度和分子量:氣體擴散率與氣體分壓差、溶解度成正比,與分子量平方根成反比。⑴CO2的溶解度比O2的溶解度大得多(24:1);⑵同樣分壓下,CO2的擴散速度要比O2快得多,約為O2的20倍?!锿ǔG闆r下,肺換氣不足時往往缺O(jiān)2顯著,而CO2潴留不明顯。2.呼吸膜面積(miànjī)與厚度:單位時間內(nèi)氣體的擴散量與呼吸膜面積(miànjī)成正比,與厚度成反比。第三十四頁,共六十六頁。表4-4血中O2與CO2含量(hánliàng)(ml/100ml血)

第三十五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一、氣體交換(三)影響肺內(nèi)氣體交換的因素3.通氣/血流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氣量(VA)和每分肺血流量(Q)之間的比值(VA/Q)。⑴如比值增大,則表明部分肺泡不能與血液中氣體充分交換,即增大了肺泡無效腔。⑵比值減小,則表明通氣不良,血流過剩(guòshèng),部分血液未能成為動脈血就流回了心臟,猶如發(fā)生了動—靜脈短路一樣。⑶由此可見無論VA/Q增大,還是減小,兩者都妨礙了有效氣體交換,導致血液缺O(jiān)2或CO2潴留,尤其是缺O(jiān)2。第三十六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二、氣體運輸1.O2與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學結合兩種形式存在(cúnzài)于血液中,但以溶解形式存在(cúnzài)的極少,絕大部分呈化學結合形式。2.體內(nèi)血液中的O2和C02的物理溶解和化學結合狀態(tài)時刻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第三十七頁,共六十六頁。

圖4-8血中O2與CO2溶解(róngjiě)與結合示圖肺泡:O2→溶解O2→化學結合O2

→溶解O2→O2→組織組織:CO2→溶解CO2→化學結合CO2

→溶解CO2→CO2→肺泡第三十八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二、氣體運輸(-)氧的運輸:血液中的O2以氧合血紅蛋白(HbO2)的形式運輸,占98.4%;溶解(róngjiě)O2甚微,僅占1.6%。1.血紅蛋白(Hb)與O2的可逆結合:Hb是一種結合蛋白。1分子的Hb由1個珠蛋白和4個血紅素(又稱亞鐵原卟啉)組成。⑴Hb與O2結合有下列特征:

①反應快、可逆、不需酶催化。

②Hb與O2結合,其中鐵仍為二價,所以該反應不是氧化而是氧合。

③血紅素的Fe2+只有和珠蛋白的鏈結合的情況下,才具有運輸O2機能,單獨的血紅素不是有效的氧載體。

④l分子Hb可與4分子O2結合。⑵100ml血液中Hb所能結合的最大氧量稱Hb氧容量(血氧容量)。

100ml血液中Hb實際結合的O2量稱Hb的氧含量(血氧含量)。

100ml血液中Hb氧含量與氧容量的百分比為Hb氧飽和度。第三十九頁,共六十六頁。PO2↑(氧合)PO2↓(氧離)第四十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二、氣體運輸(-)氧的運輸2.氧分壓與氧離曲線:氧離曲線或氧合血紅蛋白解離曲線表示(biǎoshì)Hb氧結合量或Hb氧飽和度與PO2關系的曲線。⑴氧離曲線上段相當于PO2值8~13.33kPa范圍,這段曲線較平坦,表明PO2的變化對Hb氧飽和度影響不大,Hb氧飽和度在90%以上。在這個范疇內(nèi),即使PO2有所下降,只要PO2不低于8kPa,Hb氧飽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可攜帶足夠的氧,不致發(fā)生明顯的低O2癥。⑵氧離曲線下段相當于PO25.33~1.33kPa。這段曲線陡直,是HbO2釋放O2的部分,也即PO2稍有下降,Hb氧飽和度就會有較大幅度下降,有較多的O2釋放出來供組織活動需要。第四十一頁,共六十六頁。圖4-9氧離曲線及其影響(yǐngxiǎng)因素第四十二頁,共六十六頁。特征及生理意義1)上段:PO28.0~13.3kPa(60~100mmHg)

坡度較平坦(píngtǎn)。

表明:PO2變化對血氧飽和度影響小。

意義:保證低氧分壓時的高載氧能力。

上第四十三頁,共六十六頁。上中下2)中段(zhōnɡduàn):PO25.3~8.0kPa(40~60mmHg)

坡度較陡。

表明:PO2降低能促進大量氧離,血氧飽和度下降顯著。意義:維持正常時組織的供氧。

第四十四頁,共六十六頁。3)下段:PO22.0~5.3kPa(15~40mmHg)

坡度更陡。表明:PO2稍有下降,血氧飽和度就急劇下降。意義:維持活動時組織的氧供。因下段釋放(shìfàng)O2量為正常時的3倍(=O2儲備段)。上中下第四十五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二、氣體運輸(-)氧的運輸3.影響氧離曲線的因素:⑴pH值和CO2濃度:血液中pH值越低或PCO2越高,Hb氧飽和度下降(xiàjiàng)越明顯,氧離曲線右移;反之則氧飽和度升高。⑵溫度的影響:溫度增高可使氧離曲線右移。⑶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當血液的PO2降低時,紅細胞內(nèi)無氧酵解增強,致使2,3—DPG產(chǎn)生增多。2,3—DPG濃度升高,Hb和O2親和力下降,氧離曲線右移;反之2,3—DPG濃度降低,Hb和O2的親和力則增加,曲線左移。⑷Hb自身性質(zhì)的影響:當Hb中Fe2+氧化成Fe3+時,則會失去運輸氧氣的能力。第四十六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二、氣體運輸(二)二氧化碳的運輸:CO2在血中溶解形式占5%,化學(huàxué)結合形式占95%。CO2主要以碳酸氫鹽和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形式運輸,前者約占88%,后者約占7%。1.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形式:一部分CO2進入紅細胞內(nèi),與Hb的-NH2結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HbNHCOOH)。⑴這一反應迅速,可逆,無需酶參與。⑵HHb(還原血紅蛋白)結合CO2的能力大于HbO2。在組織毛細血管內(nèi),血紅蛋白釋放氧,HHb生成多,CO2與HHb結合形成HbNHCOOH。⑶血液流經(jīng)肺部時,Hb與O2結合,促使CO2釋放進入肺泡而排出體外。第四十七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二、氣體運輸(二)二氧化碳的運輸2.碳酸氫鹽形式:⑴組織中,紅細胞內(nèi)

PCO2高

CO2+H2O————→H2CO3—→H++HCO3-

碳酸酐酶

PO2低

KHbO2————→KHb+O2

KHb酸性﹤H2CO3,K+被H+所置換

KHb+H2CO3—→KHCO3+HHb

不斷地有CO2—→紅細胞—→H++HCO3-

紅細胞中超過血漿(xuèjiāng)濃度的HCO3-—→血液Na++HCO3-—→NaHCO3

血漿中Cl-—→紅細胞……氯轉移第四十八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二節(jié)氣體交換及運輸二、氣體運輸(二)二氧化碳的運輸2.碳酸氫鹽形式:⑴肺中,紅細胞內(nèi)

PO2高

HHb

+O2———→HHbO2

HHbO2酸性﹥H2CO3,H+被K+所置換

HHbO2+KHCO3—→KHbO2+H2CO3

PCO2低

H2CO3———→H2O+CO2

碳酸酐酶

CO2

擴散—→血漿—→肺泡排出(páichū)紅細胞中H2CO3降低血漿中NaHCO3—→

Na++HCO3-—→紅細胞紅細胞Cl-—→血液……逆向氯轉移第四十九頁,共六十六頁。第三節(jié)呼吸運動的調(diào)節(jié)一、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一)呼吸中樞:呼吸中樞是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產(chǎn)生和調(diào)節(jié)呼吸運動的神經(jīng)細胞(shénjīnɡxìbāo)群。分布在大腦皮質(zhì)、間腦、腦橋、延髓和脊髓等部位。1.脊髓:是呼吸運動的初級中樞,聯(lián)系上位呼吸中樞并通過位于腹角的運動神經(jīng)元,支配呼吸肌的運動。在呼吸反射活動中,脊髓也起某些整合作用。2.延髓:基本的呼吸節(jié)律產(chǎn)生于延髓-呼吸中樞。3.腦橋:腦橋上部呼吸神經(jīng)元的作用是限制吸氣,促使吸氣向呼氣轉換。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五十頁,共六十六頁。延髓(yánsuǐ)呼吸中樞結構第六章呼吸生理延髓腹側神經(jīng)核團腹側呼吸組(VRG)吸氣神經(jīng)元(IN)占優(yōu)勢多數(shù)軸突交叉到對側支配膈運動神經(jīng)元背側神經(jīng)核團背側呼吸組(DRG)呼氣神經(jīng)元(EN)①支配咽喉的呼吸輔助肌、肋間外肌、腹肌、膈運動神經(jīng)元,②并對背側呼吸組內(nèi)的吸氣神經(jīng)元形成抑制性聯(lián)系。第五十一頁,共六十六頁。呼吸(hūxī)中樞第五十二頁,共六十六頁。第三節(jié)呼吸運動的調(diào)節(jié)一、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二)呼吸節(jié)律形成的假說1.在延髓存在一個吸氣活動發(fā)生器和吸氣切斷機制。2.在吸氣活動發(fā)生器作用下,吸氣神經(jīng)元興奮,其興奮傳向三個方面:

⑴傳至脊髓吸氣肌運動神經(jīng)元,引起吸氣,肺擴張;

⑵傳至腦橋的PBKF核并加強其活動;

⑶傳至吸氣切斷機制,使吸氣切斷機制興奮。3.吸氣切斷機制則接受來自(láizì)吸氣神經(jīng)元、PBKF核群和肺擴張后牽張感受器的沖動。隨著吸氣相的進行,來自這三方面的沖動逐漸增強,當吸氣切斷機制興奮達到閾值時,吸氣切斷機制興奮,發(fā)出沖動到吸氣活動發(fā)生器或吸氣神經(jīng)元,以負反饋的形式終止其活動,從而使吸氣轉為呼氣。4.切斷迷走神經(jīng)或損毀臂旁內(nèi)側核或兩者同時具備,吸氣切斷機制興奮達到閾值所需時間延長,吸氣延長,呼吸變慢。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五十三頁,共六十六頁。圖4-10

呼吸節(jié)律(jiélǜ)形成機制

-假說

示意圖延髓脊髓腦橋肺迷走神經(jīng)第五十四頁,共六十六頁。第三節(jié)呼吸運動的調(diào)節(jié)一、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三)高位神經(jīng)中樞對呼吸的調(diào)節(jié)1.大腦皮質(zhì):能有意識地控制呼吸,能隨意暫停呼吸或加強、加快(jiākuài)呼吸。2.下位腦干的呼吸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是不隨意的自主節(jié)律呼吸系統(tǒng),例如情緒激動、血液溫度升高時,通過對邊緣系統(tǒng)和下丘腦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的刺激作用,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強加快。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五十五頁,共六十六頁。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五十六頁,共六十六頁。第三節(jié)呼吸運動的調(diào)節(jié)一、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四)呼吸的反射性調(diào)節(jié)1.肺牽張反射:由肺擴張或肺縮小引起的吸氣抑制或興奮的反射稱黑-伯二氏反射(Hering-Breuerreflex),又稱…。⑴肺擴張引起吸氣反射性抑制稱為肺擴張反射⑵肺縮小引起反射性吸氣稱為肺縮小反射。⑶發(fā)生的機理:

①肺擴張反射的牽張感受器位于(wèiyú)氣管到細支氣管平滑肌內(nèi)。

②感受器受吸氣或肺充氣刺激后,沖動沿迷走神經(jīng)傳入延髓,使吸氣切斷機制興奮,切斷吸氣,促進吸氣轉換為呼氣,從而加快了呼吸頻率。

③切斷兩側迷走神經(jīng),吸氣延長、加深,呼吸加深變慢。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五十七頁,共六十六頁。第三節(jié)呼吸運動的調(diào)節(jié)(tiáojié)一、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四)呼吸的反射性調(diào)節(jié)2.呼吸肌的本體感受性反射:呼吸肌的本體感受器肌梭受牽張刺激時,上傳沖動而引起呼吸肌反射性收縮加強。⑴當呼吸肌收縮時,其內(nèi)的本體感受器受到牽張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肌收縮增強,使呼吸運動達到一定的深度。⑵當呼吸道通氣阻力增大時,通過本體感受性反射增強呼吸肌的收縮力,克服通氣阻力,保持足夠的肺通氣量。第六章呼吸生理第五十八頁,共六十六頁。圖4-11

肋間外肌

本體(běntǐ)感受性反射第五十九頁,共六十六頁。第三節(jié)呼吸運動的調(diào)節(jié)一、神經(jīng)(shénjīng)調(diào)節(jié)(四)呼吸的反射性調(diào)節(jié)3.防御性呼吸反射:當鼻腔、咽、喉、氣管與支氣管的粘膜受到機械或化學刺激時,則會引起防御性反射。⑴作用:具有清除刺激物,以防異物進入肺泡的作用。⑵常見的呼吸性防御反射有咳嗽反射和噴嚏反射。

①機械刺激鼻腔粘膜感受器時,感受器興奮,沖動經(jīng)三叉神經(jīng)傳入延髓,引起噴嚏反射,排出鼻腔中的異物。

②機械或化學刺激喉、氣管和支氣管粘膜感受器時,感受器興奮,沖動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的傳入纖維傳到延髓,引起咳嗽反射,排出異物。第六章呼吸生理第六十頁,共六十六頁。第三節(jié)呼吸運動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