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_第1頁
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_第2頁
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_第3頁
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_第4頁
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鞏固主題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主題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鞏固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鞏固主題二【要旨點撥】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開始。2.抗美援朝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為新中國的發(fā)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3.我國的封建土地制度確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廢除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運動。4.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yōu)檗r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的私有制沒變,不過是由地主私有變?yōu)檗r民私有?!疽键c撥】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主題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主題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主題二【要旨點撥】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xiàn)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2.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不顧客觀經濟規(guī)律,片面強調“快”,導致了“左”的錯誤在全國泛濫。3.1956—1966年是我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征是正確與失誤、成就和挫折錯綜交織。4.“文化大革命”是“左”的錯誤在思想文化領域發(fā)展的結果,使我國的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了嚴重破壞,科教文化事業(yè)遭到摧殘,拉大了與發(fā)達國家的距離?!疽键c撥】1.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社會性質發(fā)生的三次變化1.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社會性質發(fā)生的三次變化【拓展歸納】(1)鴉片戰(zhàn)爭后,我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形態(tài)。在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中,雖然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居于領導地位,但非公有制經濟仍占有很大的比重。(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把個體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4)“文化大革命”是“左”的錯誤在思想文化領域發(fā)展的結果,使我國的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了嚴重破壞,科教文化事業(yè)遭到摧殘,拉大了與發(fā)達國家的距離。【拓展歸納】(1)鴉片戰(zhàn)爭后,我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主題一偉大的歷史轉折

主題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

主題三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主題一時間會議名稱內容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目標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992年初南方談話強調必須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方針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時間會議名稱內容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要旨點撥】1.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2.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能及時總結經驗,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成功,中國共產黨有強大的生命力。3.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徹底改變了人民公社吃“大鍋飯”的弊端,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但沒有改變土地公有制的性質,農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權。4.馬克思主義傳入我國后,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鄧小平理論。【要旨點撥】1.20世紀中國人民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變(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三大改造的完成,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3)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走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拓展歸納】三次歷史性巨變告訴我們,只有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民主,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1.20世紀中國人民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變2.20世紀50—70年代中國農村的土地政策(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2)農業(yè)合作化運動:1953-1956年,完成了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3)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于1958年,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yè)生產遭到嚴重破壞。(4)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漸推行,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2.20世紀50—70年代中國農村的土地政策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tǒng)一主題一民族團結

主題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tǒng)一

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tǒng)一主題二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科技教育與文化和社會生活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主題一國防建設

1.海軍:1949年4月,建立了華東軍區(qū)海軍,人民海軍從此誕生。新中國成立后,又先后建立了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2.空軍: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成立。在抗美援朝的作戰(zhàn)中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績。人民空軍已發(fā)展成共和國的“空中保護神”。3.導彈部隊:1966年7月建立,現(xiàn)已形成近、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的裝備系列,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反對霸權主義的斗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主題一國防建設主題二

外交成就

主題二1.新中國的外交成就時間外交成就20世紀50年代1953年,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20世紀70年代1971年,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世紀90年代1997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21世紀初2001年,承辦上海APEC會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新中國的外交成就時間外交成就20世紀50年代1953年主題三科技成就

主題四教育和文體事業(yè)

主題五社會生活

主題三科技成就主題四教育和文體事業(yè)【要旨點撥】1.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與中國能夠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國力日益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必然會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2.“863”計劃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決策,它著眼于世界的新形勢及科技競爭的新特點,瞄準世界的科技前沿,跟蹤新科技發(fā)展的進程,為21世紀我國經濟更繁榮、戰(zhàn)略更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3.新中國成立后,文體事業(yè)之所以得到發(fā)展,一是黨和國家的重視;二是文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與拼搏;三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提供了物質保障。4.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內容的豐富,其原因除了改革開放政策以外,還與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以民為本的思想、全國人民的辛勤努力及和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有關?!疽键c撥】1.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與中國能夠在國際1.如何認識中美關系?(1)中美兩國是世界上的兩個大國,中美關系的友好發(fā)展有利于促進亞太地區(qū)與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因此兩國需要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團結與合作,共同發(fā)展,從而互利雙贏。(2)中美兩國間因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等方面的不同,必然存在矛盾和分歧、摩擦,但這些差異和分歧并不妨礙中美發(fā)展積極合作全面的雙邊關系。中美關系在曲折中發(fā)展。(3)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中美有著更廣闊的合作前景,在美國政府遵守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承諾的原則下,全方位發(fā)展中美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促進兩國共同發(fā)展,為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1.如何認識中美關系?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鞏固主題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主題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鞏固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鞏固主題二【要旨點撥】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開始。2.抗美援朝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為新中國的發(fā)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3.我國的封建土地制度確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廢除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運動。4.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yōu)檗r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的私有制沒變,不過是由地主私有變?yōu)檗r民私有。【要旨點撥】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主題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主題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主題二【要旨點撥】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xiàn)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2.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不顧客觀經濟規(guī)律,片面強調“快”,導致了“左”的錯誤在全國泛濫。3.1956—1966年是我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征是正確與失誤、成就和挫折錯綜交織。4.“文化大革命”是“左”的錯誤在思想文化領域發(fā)展的結果,使我國的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了嚴重破壞,科教文化事業(yè)遭到摧殘,拉大了與發(fā)達國家的距離?!疽键c撥】1.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社會性質發(fā)生的三次變化1.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社會性質發(fā)生的三次變化【拓展歸納】(1)鴉片戰(zhàn)爭后,我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形態(tài)。在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中,雖然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居于領導地位,但非公有制經濟仍占有很大的比重。(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把個體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4)“文化大革命”是“左”的錯誤在思想文化領域發(fā)展的結果,使我國的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了嚴重破壞,科教文化事業(yè)遭到摧殘,拉大了與發(fā)達國家的距離?!就卣箽w納】(1)鴉片戰(zhàn)爭后,我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主題一偉大的歷史轉折

主題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

主題三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主題一時間會議名稱內容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目標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992年初南方談話強調必須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方針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時間會議名稱內容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要旨點撥】1.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2.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能及時總結經驗,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成功,中國共產黨有強大的生命力。3.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徹底改變了人民公社吃“大鍋飯”的弊端,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但沒有改變土地公有制的性質,農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權。4.馬克思主義傳入我國后,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鄧小平理論。【要旨點撥】1.20世紀中國人民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變(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三大改造的完成,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3)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走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就卣箽w納】三次歷史性巨變告訴我們,只有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民主,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1.20世紀中國人民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變2.20世紀50—70年代中國農村的土地政策(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2)農業(yè)合作化運動:1953-1956年,完成了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3)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于1958年,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yè)生產遭到嚴重破壞。(4)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漸推行,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2.20世紀50—70年代中國農村的土地政策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tǒng)一主題一民族團結

主題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tǒng)一

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tǒng)一主題二中國現(xiàn)代史復習-課件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科技教育與文化和社會生活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主題一國防建設

1.海軍:1949年4月,建立了華東軍區(qū)海軍,人民海軍從此誕生。新中國成立后,又先后建立了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2.空軍: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成立。在抗美援朝的作戰(zhàn)中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績。人民空軍已發(fā)展成共和國的“空中保護神”。3.導彈部隊:1966年7月建立,現(xiàn)已形成近、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的裝備系列,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反對霸權主義的斗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主題一國防建設主題二

外交成就

主題二1.新中國的外交成就時間外交成就20世紀50年代1953年,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20世紀70年代1971年,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世紀90年代1997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21世紀初2001年,承辦上海APEC會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新中國的外交成就時間外交成就20世紀50年代1953年主題三科技成就

主題四教育和文體事業(yè)

主題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