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五單元總體說明-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課文詳解+教案設計_第1頁
(17)第五單元總體說明-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課文詳解+教案設計_第2頁
(17)第五單元總體說明-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課文詳解+教案設計_第3頁
(17)第五單元總體說明-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課文詳解+教案設計_第4頁
(17)第五單元總體說明-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課文詳解+教案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第五單元總體說明一、單元目標1.體會作品中體現出的時代洪流與個人志向、人生選擇之間的深切聯系,理解文中展現出的革命偉人和仁人志士的精神品質和人生價值,激發(fā)對祖國前途命運和當下社會現實的關切之情,思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具有的抱負和將承擔的使命,培養(yǎng)觀察社會現象、思考社會問題、把握時代特征的能力。2.通過文本細讀、專題研討等方式,梳理文章內容和結構,注意分析文章語句特別是一些表意復雜的長句所蘊含的深層意蘊,把握作者對各自所處時代使命的深刻理解,感受作者思想的光輝和表達的力量。注意結合歷史、思想政治等學科的學習內容來理解本單元課文。3.把握課文各自的文體特點,體會文章的實用性、針對性,感受作者在態(tài)度、語氣、敘述策略、表達方式、語體風格等方面的差異。4.進一步學習演講稿的寫作,注意準確、充分地發(fā)表見解,闡發(fā)主張,明確立場,抒發(fā)情感,特別要注意突出演講的針對性。二、編寫意圖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抱負與使命”,意在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時代精神,關注時代發(fā)展,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yǎng)擔當精神,從而達成“提高社會責任感,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的課程目標。本單元屬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同屬這一任務群的還有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和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這三個單元涵蓋了課程標準要求的三類實用性文本:必修上冊第二單元以新聞傳媒類作品為主,必修下冊第三單元以知識性讀物為主,本單元則包含了互動性較強的社會交往類文本。本單元共有四篇選文,分為兩課。第10課由《在〈人民報〉創(chuàng)刊紀念會上的演說》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組成,兩篇都是革命導師的著名演講詞,且都為譯作。第11課由《諫逐客書》與《與妻書》組成,同為文言文且都是寫給特定對象、有特定表達目的的文章。單元四篇文章皆為名家名作,兼顧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要求和文本的經典性。這些文章在寫作之初,都是為了滿足實用性用途,“意”是其表達的目的,“文”是其外在承載形式;與此同時,憑借“意”之高遠與“文”之高妙,它們也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從實用性文本閱讀和經典篇章解讀兩個維度把握課文。所謂“實用性”,主要指的是文章有具體、實際的寫作目的,并能起到相應的作用,其寫法一般也是非虛構的。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一樣,出色的實用文同樣可以是文章中的經典,具有豐富的內容、深刻的思想、飽滿的感情、多元的表達方式、富有特點的語言,值得仔細賞析,反復品味。《在〈人民報〉創(chuàng)刊紀念會上的演說》是馬克思的一篇著名演講詞。馬克思在演講中犀利地指出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并分析了其成因,宣告了無產階級解決社會矛盾、終結資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贊頌了無產階級走上社會革命舞臺的偉大意義和即將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從內容上來說,馬克思精準地把握了時代特征,透徹剖析了當時的社會問題,體現了對社會、歷史的洞察與辯證法的思想光芒;從形式上來說,演講詞的結構安排嚴謹而巧妙,語言精練概括而又形象生動,寓深刻的思想性于具體化的、形象化的表達中,且極具鼓動性。教學中要提示學生注意演講詞切于實用、富于針對性的特點,學習馬克思分析現象、提煉觀點、闡發(fā)主張的方法?!对隈R克思墓前的講話》是恩格斯在馬克思葬禮上所致的悼詞,作者深情滿滿地哀悼自己的親密戰(zhàn)友,總結概括了他的一生及其為人類社會作出的偉大貢獻,字里行間充滿了敬意和不舍。悼詞短短一千多字,言簡、意豐、情盛,語言優(yōu)美典雅,極具感染力。相較于一般演講,悼詞有更進一步的實用性要求,如概述人物功績、表達哀悼之情、語言準確、語氣莊重等,教學中應有所關注。這兩篇演講詞內容深奧,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可利用相關資料,以輔助、闡析、比對、聯系等多種方式搭建支架,幫助學生細讀文章。兩篇文章均結構嚴謹,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教學中可以此為抓手,通過提示背景、梳理結構、理清邏輯等方式,幫助學生把握內容,理解主題,感受兩位革命導師的思想光輝。從實用性閱讀角度,還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站在聽眾的立場,以回溯語境的方式感受演講的表達效果,體會演講詞獨特的魅力?!吨G逐客書》是李斯寫給秦王的奏疏,從“跨海內、制諸侯”,完成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的角度來分析闡明逐客之害,勸諫秦王撤銷逐客令。文章勸諫角度巧妙,站位高遠,其中體現的廣納人才、任人唯賢等政治主張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就論證而言,文章既以例證、喻證來支撐觀點,是為“立”,又用類比之法來指出逐客之謬,是為“破”,論辯有力,說理透辟;就結構而言,整體嚴謹有序,局部又不乏起伏跌宕,曲折多變;就語言而言,辭藻華美,筆法靈活,大量排比句和對偶句的使用使文章氣勢雄渾,瀟灑奔放,帶有明顯的策士之風?!杜c妻書》是烈士林覺民參加起義前寫給妻子的遺書。信中對革命的忠誠與熱忱、對妻子的深愛與不舍交織輝映,催人淚下;烈士舍棄摯愛與生命,為革命獻身的生死抉擇更是令人動容。說明“吾至愛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原因,是作者寫這封遺書的主要目的,書信圍繞這一點反復傾訴,于恣肆流淌的情感表達中敘寫往昔共同生活的回憶,論述個人幸福與國家前途命運的關系以及革命需要高于親人之愛的道理,將事、情、理融為一體,表達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兩篇文章一為奏疏,一為家信,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書信,都有明確的寫作對象和寫作目的,但寫法各有特點?!吨G逐客書》闡述政見,雄辯滔滔,側重以理服人,《與妻書》申明理想,抒寫真情,偏向以情動人;《諫逐客書》是寫給君王的奏疏,立場鮮明,講究策略,斟酌語氣,《與妻書》是寫給至親的絕筆書信,心懷袒露,情感飽滿。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讀,感受文章的不同風格。三個“單元學習任務”均圍繞“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強調的“實用性文本的獨立閱讀與理解,日常社會生活需要的口頭與書面的表達交流”設計展開:任務一中的進一步研讀課文,思考“抱負與使命”這一話題,任務二中的梳理文章結構,理解作者觀點,體會文中情感,任務三中的長難句分析均指向實用性文本的閱讀與理解;任務一中的寫演講稿,則是指向實用性的表達與交流。由于單元課文經典性強,內容主題頗有深度,因此單元學習任務的設計更偏重對課文的解析與鑒賞,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三、教學指導本單元在“抱負與使命”的人文主題統(tǒng)攝下,選取四篇實用性文章組織單元教學內容。這四篇文章都涉及較復雜的歷史、社會背景,其中既有文言文,又有翻譯作品,特別是馬克思、恩格斯這兩位革命導師的作品,閱讀難度較大。由于文章閱讀難度較高,無論設計什么樣的“大情境、大任務”教學,首先都要把文章讀到位,否則就有可能把語文學科的核心內容架空,把語文教學變成浮泛的研討與空洞的訴說。在學生理解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以下策略:1.立足文本內部,抽絲剝繭,節(jié)節(jié)讀之。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思想深刻,表達又很凝練;李斯的奏疏層層深入,思路嚴整;林覺民的家信百轉千回,敘事、說理、抒情融為一體,情意綿長。這些文章都需要細讀細品,把握思路,明確層次,徐徐理解或體會。一篇文章,其中難讀之處常常就在一些層次較多的段落或較長、表意較豐富的句子上,因此在閱讀時不僅要關注文章的意思,還要關注段落、長句的層次、結構、關系等。教材在單元學習任務中設置長句閱讀的任務,其意圖也就在此。2.引入背景資料及相關學科的知識輔助閱讀。這四篇文章的內容都與社會、歷史事件密切相關,如《在〈人民報〉創(chuàng)刊紀念會上的演說》與工業(yè)革命以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興起、無產階級作為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走上歷史舞臺相關;《諫逐客書》則與秦國統(tǒng)一六國過程中的一個突發(fā)事件(及其引發(fā)的利益爭奪和政策轉向)相關;林覺民對妻子所說的“今日事勢”則與當時中國命運和道路的艱難抉擇相關。了解相關背景,則可以去滯澀入通達,破膚淺成深入,變籠統(tǒng)為細致。此外,馬克思、恩格斯的兩篇文章,不僅涉及西方歷史,也包含兩位革命導師對生產力與社會關系、現代技術與人的異化、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等問題的思考。這就需要在閱讀過程中引入歷史、思想政治等學科的內容,輔助閱讀課文。3.可以采用對讀或群文閱讀的方法輔助閱讀。與上一個策略相呼應,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選擇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對比閱讀,以促進對課文的理解。而組織得法的對讀、群文閱讀,本身就可以被用作單元的整體教學任務。例如,可以用馬克思《給工人議會的信》與《在〈人民報〉創(chuàng)刊紀念會上的演說》對讀,用恩格斯《卡爾·馬克思》、李卜克內西《在馬克思墓前發(fā)表的悼詞》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組合閱讀,用《史記·李斯列傳》(特別是其中保存的李斯《行督責書》)輔助《諫逐客書》的閱讀,用林覺民《稟父書》與《與妻書》對讀,并引入一些傳記資料幫助學生加深對林覺民的認識。教師既可以挖掘教材內部的文本間性(如馬克思、恩格斯的兩篇文章之間有很多相通、呼應之處),也可以基于此組織更大規(guī)模的群文閱讀。例如,《諫逐客書》屬于勸諫類的奏疏,《出師表》也有勸諫之意,《鄒忌諷齊王納諫》雖不是奏疏,也是勸諫,這就可以組合閱讀;進而還可以引入司馬相如《上書諫獵》、韓愈《論佛骨表》、海瑞《治安疏》等勇于進諫而寫法各有特點的奏疏,進行帶有一定研究性的整合閱讀。4.注意文章的針對性(特別是寫作意圖和目的),把握實用文的特點。本單元的課文都有明確的寫作意圖和具體、實際的作用,其結構安排、內容選擇、語言運用等都與其寫作意圖和實際作用密切相關。以語言而論,馬克思《在〈人民報〉創(chuàng)刊紀念會上的演說》意在號召英國工人進一步投入革命、解放自己,所以多處使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典故,多用比喻,將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論用充滿激情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極具鼓動性和感召力。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一篇悼詞,意在致哀并總結逝者一生的貢獻,把精要的概述、精辟的評論與深情的贊美融為一體,語言鄭重而富有感染力。李斯《諫逐客書》意在批駁錯誤政見,勸諫秦王收回驅逐客卿的政令。文章多用對偶、排比,夸飾的手法,氣勢酣暢,有不容辯駁的力量;行文中注意“設彩”,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林覺民《與妻書》是一封家書,也是一份遺囑。文章語氣急切,句式多變。運用感嘆句、反詰句、對偶、排比等句式,把“愛汝一念”與對國家民族之愛融為一體的感情表現得既哀婉凄惻,又正氣浩然。在閱讀實性文章時,應盡量減少架空的、一般意義上的賞析,而應把賞析與對文章針對性(特別是交互性和情境性)的關注結合起來?!懊恳淮硕忌钤谔囟ǖ臅r代,時代賦予每一代人特定的使命?!蔽覀兘虒W這個單元,應啟發(fā)引導學生深入思索: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應當具有怎樣的抱負,承擔怎樣的使命?這個宏大的人文目標,需要由貫通性、整合性較強的教學任務來實現。在設計這樣一個教學任務時,重要的是找出課文之間具有一定深度的關聯點,以此作為整個教學設計的主線。本單元的四篇文章都體現出作者對時代發(fā)展趨勢的深刻認識。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看到資產階級革命的勃興,更看出了這種革命其實只是更大規(guī)模社會革命的前兆,而后者應該是以無產階級為主力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抗和摧毀。李斯一方面看到了天下歸秦的歷史大勢,另一方面也透徹地看出六國尚有余力,秦國應繼續(xù)廣占人才資源,不能自亂陣腳的當前形勢。林覺民對妻子分析的“今日事勢”,在于積貧積弱之國必須有人起來革命,才能避免舉國皆為死地、人人面臨絕境的慘禍。這些認識都是合乎當時的現實,也合乎歷史發(fā)展趨勢的。只有對時代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對自己的時代使命有準確的把握,也才能確立順乎時代發(fā)展潮流的個人抱負。所以,在尋找教學設計主線時,應特別注意四篇課文體現了作者對時代的哪些認識,又是怎樣體現這種認識的。不妨將主線具體化為一些值得思考的貫串性的問題,如作者所處的時代有什么特點?作者看到了哪些社會現象和問題?作者在作品中對這些問題是怎樣表述的?面對那個時代作者有怎樣的抱負與使命?等等?;?/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