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高考復習最新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 氮族元素_第1頁
化學高考復習最新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 氮族元素_第2頁
化學高考復習最新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 氮族元素_第3頁
化學高考復習最新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 氮族元素_第4頁
化學高考復習最新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 氮族元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氮族元素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題薈萃2010年高考題(2010安徽卷)10.低脫硝技術可用于處理廢氣中的氮氧化物,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為:2NH2(g)+NO(g)+NH2(g)2H3(g)+3H2O(g)H<0在恒容的密閉容器中,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平衡時,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可使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增大B.平衡時,其他條件不變,增加NH3的濃度,廢氣中氮氧化物的轉化率減小2的物質(zhì)的量比為1∶2時,反應達到平衡D.其他條件不變,使用高效催化劑,廢氣中氮氧化物的轉化率增大答案:C解析:A選項,放熱反應升溫平衡常數(shù)減小,錯誤;增大一個反應物濃度另一反應物轉化率增大,B錯;使用催化劑平衡不移動,D錯。(2010全國卷1)12.一定條件下磷與干燥氯氣反應,若磷消耗掉314mL氯氣(標準狀況),則產(chǎn)物中PCl3與PCl5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接近于A.1:2B.2:3C.3:1D.5:3【解析】設n(PCl3)=Xmol,n(PCl5)=Ymol,由P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②【命題意圖】考查學生的基本化學計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問題,還涉及到過量問題等根據(jù)化學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點評】本題是個原題,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過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見的據(jù)元素守恒來解方程法,還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電子守恒等多種方法,此題不好?。?010上海卷)31.白磷(P4)是磷的單質(zhì)之一,易氧化,與鹵素單質(zhì)反應生成鹵化磷。鹵化磷通常有三鹵化磷或五鹵化磷,五鹵化磷分子結構(以PCl5為例)如右圖所示。該結構中氯原子有兩種不同位置。1)白磷在足量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氧化物,反應所消耗的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L。上述燃燒產(chǎn)物溶于水配成50.0mL磷酸(H3PO4)溶液,該磷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mol·L-1。2)含0.300molH3PO4的水溶液滴加到含0.500molCa(OH)2的懸浮液中,反應恰好完全,生成l種難溶鹽和H2O。該難溶鹽的化學式可表示為。3)白磷和氯、溴反應,生成混合鹵化磷(,且x為整數(shù))。如果某混合鹵化磷共有3種不同結構(分子中溴原子位置不完全相同的結構),該混合鹵化磷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4)磷腈化合物含有3種元素,且分子中原子總數(shù)小于20。0.10molPCl5和0.10molNH4Cl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氯化氫和0.030mol磷腈化合物。推算磷腈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提示:M>300)。答案:1)5.6;4.00;2)Ca5(PO4)3(OH);3)297.5或342;4)348或464。解析:此題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化學計算知識。1)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28,則其的物質(zhì)的量為:0.05mol,其完全燃燒消耗氧氣0.25mol,標準狀況下體積為;將這些白磷和水反應生成磷酸0.20mol,溶液體積為50mL,也就是,則磷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4.00mol/L;2)根據(jù)該水溶液中含有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和氫氧化鈣懸濁液中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可知該物質(zhì)中含有5個鈣離子和3個磷酸根離子,結合電荷守恒,必還含有1個氫氧根離子,寫作:Ca5(PO4)3(OH);3)根據(jù)題意x為整數(shù),其可能為:PCl4Br、PCl3Br2、PCl2Br3、PClBr4四種,要是有三種不同結構的話,結合PCl5的結構,其可能為:PCl3Br2或PCl2Br3,則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可能為:297.5或342;4)根據(jù)題意和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化合物提供的Cl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mol×mol×××4=0.4mol;則磷腈化合物中含有的Cl原子為:0.2mol、P原子為:、N原子為:,則該化合物的最簡式為:PNCl2;假設其分子式為(PNCl2)x,由其含有的碳原子總數(shù)小于20,則知:4x<20,故x<5;假設x=4,其分子式為:P4N4Cl8,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464;假設x=3,其分子式為:P3N3Cl6,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48;假設x=2,其分子式為:P2N2Cl4,相對分子質(zhì)量<300舍去。故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可能為:348或464。(2010重慶卷)27.(15分)某興趣小組用題27圖裝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氨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2)加熱玻璃管2一段時間后,擠壓1中打氣球鼓入空氣,觀察到2中物質(zhì)呈紅熱狀態(tài);停止加熱后仍能保持紅熱,該反應是_________反應(填“吸熱”或“放熱”).(3)為保證在裝置4中觀察到紅棕色氣體,裝置3應裝入_________;若取消3,在4中僅觀察到大量白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為實現(xiàn)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裝置5替換裝置_________(填裝置代號);化合物X為_________(只寫一種),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7.答案(15分)(1)4NH3+5O24NO+6H2O(2)放熱(3)濃H2SO4;生成的NO與O2反應生成NO2,NO2與水反應生成HNO3,NH3與HNO3反應生成了(4)I;與HCL反應生成氧氣(合理答案均給分)【解析】本題考查氨的催化氧化。(1)和氧化生成。(2)該反應為放熱,故不加熱后仍能保持紅熱狀態(tài)。(3)產(chǎn)物中有和,會被氧化生成,在于空氣中的水蒸氣反應生成,而與會產(chǎn)生白煙。(4)裝置5與1均產(chǎn)生科產(chǎn)生。加熱分解可得和HCL,而HCL與可生成。(2010浙江卷)25.(14分)洗車安全氣囊是德國安全的重要保障。當車輛發(fā)生碰撞的瞬間,安全裝置通電點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釋放出大量的氮氣形成氣囊,從而保護司機及乘客免受傷害。為研究安全氣囊工作的化學原理,取安全裝置中的粉末進行實驗。經(jīng)組成分析,確定該粉末僅Na、Fe、N、O四種元素。水溶性試驗表明,固體粉末部分溶解。經(jīng)檢測,可溶物為化合物甲;不溶物為紅棕色固體,可溶于鹽酸。取化合物甲,加熱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氣和單質(zhì)乙,生成的氮氣折合成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單質(zhì)乙在高溫隔絕空氣的條件下與不溶物紅棕色粉末反應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種單質(zhì)。化合物丙與空氣接觸可轉化為可溶性鹽。請回答下列問題:(1)甲的化學式為,丙的電子式為。(2)若丙在空氣中轉化為碳酸氫鹽,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單質(zhì)乙與紅棕色粉末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安全氣囊中紅棕色粉末的作用是。(4)以下物質(zhì)中,有可能作為安全氣囊中紅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A.KClB.KNO3C.Na2(5)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探究化合物丙與空氣接觸后生成可溶性鹽的成分(不考慮結晶水合物)。試題解析:本題知識載體很新鮮,很生活,很化學。簡答式的題目首先要進行分析,確定設計的物質(zhì)及反應才能完成各小題的內(nèi)容。題目關鍵詞:粉末分解釋放氮氣,粉末僅含Na、Fe、N、O,水溶性試驗部分溶解,可溶部分為化合物甲,不溶物紅棕色可溶于鹽酸。甲完全分解為N2和單質(zhì)乙,N2,單質(zhì)乙在高溫隔絕空氣的條件下與不溶物紅棕色粉末反應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種單質(zhì)?;衔锉c空氣接觸可轉化為可溶性鹽。解題分析:1、粉末由兩種物質(zhì)混合而成。2、紅棕色物質(zhì)可能為Fe2O3\Fe(OH)3等,根據(jù)題意只能是Fe2O3。3、甲只有兩種元素,且含N,必含Na。3、計算:N(6.72/22.4)*2*14=,則Na的物質(zhì)的量為:(13-8.4)/23=0.2mol,N與Na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0.6:0.2=3:1,則化合物甲為Na3N。4、在高溫下Na與Fe2O3反應的產(chǎn)物為Na2O2和Fe。答案:(1)Na3N,(2)2N2O2+4CO2+2H2O=4NaHCO3+O2(3)6Na+2Fe2O3=3Na2O2+4Fe,紅色粉末的作用是充當氧化劑,除去氮化鈉分解產(chǎn)生的金屬鈉(金屬鈉溶于水產(chǎn)生大量的熱和堿性有害物質(zhì)),提供大量的熱量用于氮化鈉的迅速分解。(4)從氧化性角度分析KNO3、CuO均可,但KNO3本身受熱分解,產(chǎn)生氧氣與氮氣反應。故選擇D.CuO。(5)實驗目的:檢驗Na2O2在空氣中與水或二氧化碳反應的產(chǎn)物,即檢驗NaOH和Na2CO3或NaHCO3。實驗設計一:實驗原理:定量分析法。步驟:1、稱量混合固體的質(zhì)量。2、將混合物加熱,并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無氣體則無NaHCO3,石灰水變渾濁則有NaHCO3無NaOH,稱量石灰水質(zhì)量變化量mg。3、加入過量鹽酸,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稱量石灰水質(zhì)量增加量ng。4、通過m與n的計算獲得最終結果。實驗設計二:實驗原理:測定鹽酸用量與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量的關系確定混合物成分。1、不產(chǎn)生二氧化碳則混合物只有NaOH。2、開始產(chǎn)生二氧化碳前,與開始產(chǎn)生二氧化碳直到最大量消耗的鹽酸的體積比為1:1則只有Na2CO3。大于1:1則為NaOH與Na2CO3的混合物。小于1:1則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即比較圖中a,b的大小。教與學提示:題型的難點1是通過定性和定量兩種方式確定物質(zhì)的化學成分,其中Na3N又是學生很不熟悉的。難點2是氧化還原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及氧化還原原理的應用。難點3是實驗設計,通過定量來定性。但,題目設計與問題設計都在平時的練習與討論中必然會涉及。比如實驗設計部分,在省市多次統(tǒng)考中均有有關碳酸鹽與酸反應定量問題出現(xiàn)過,或反復練習過。但,在簡答的環(huán)境中也還是有難度的。解題中要動用到平時知識的積累,決定成敗還是在平時。2009年高考題一、選擇題1.(09全國卷Ⅱ6)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5的鋅與稀硝酸反應,若硝酸被還原的產(chǎn)物為N2O,反應結束后鋅沒有剩余,則該反應中被還原的硝酸與未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A.1:4B.1:5C.2:3D.2:5答案A解析設2molZn參與反應,因Zn無剩余,則最終生成了2molZn(NO3)2,顯然含有4molNO,這部分是沒有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HNO3,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有:2×n(Zn)=n(HNO3)×4,則n(HNO3)=1mol,即有1molHNO3被還原。2.(09廣東理科基礎29)已知汽車尾氣無害化處理反應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升高溫度可使該反應的逆反應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劑可有效提高正反應速率C.反應達到平衡后,N0的反應速率保持恒定D.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CO和CO2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時,反應達到平衡答案A解析升溫,無論是正反應,還是逆反應,速率均加快,A項錯;催化劑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B項正確;達平衡后,各組分的速率保持不變,C項正確;由于CO和CO2的計量系數(shù)相等,故當兩者同時消耗的量相等時,反應即達平衡,D項正確。3.(09廣東化學15)取五等份NO2,分別加入溫度不同、容積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NO2(g)N2O4(g),ΔH<0反應相同時間后,分別測定體系中NO2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隨反應溫度(T)變化的關系圖。下列示意圖中,可能與實驗結果相符的是()答案BD解析在恒容狀態(tài)下,在五個相同的容器中同時通入等量的NO2,反應相同時間。那么則有兩種可能,一是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二是還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仍然在向正反應移動。若5個容器在反應相同時間下,均已達到平衡,因為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越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O2的百分含量隨溫度升高而升高,所以B正確。若5個容器中有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那么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大,會出現(xiàn)溫度高的NO2轉化得快,導致NO2的百分含量少的情況,在D圖中轉折點為平衡狀態(tài),轉折點左則為未平衡狀態(tài),右則為平衡狀態(tài),D正確。4.(09上海卷4)用濃氯化銨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其原因是()①幕布的著火點升高②幕布的質(zhì)量增加③氯化銨分解吸收熱量,降低了溫度④氯化銨分解產(chǎn)生的氣體隔絕了空氣A.①②B.③④C.③④D.②④答案B5.(09上海卷7)在下列變化①大氣固氮②硝酸銀分解③實驗室制取氨氣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還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還原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答案A6.(09上海卷20)對于常溫下pH為1的硝酸溶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溶液lmL稀釋至100mL后,pH等于3B.向該溶液中加入等體積、pH為13的氫氧化鋇溶液恰好完全中和C.該溶液中硝酸電離出的與水電離出的之比值為。D.該溶液中水電離出的是pH為3的硝酸中水電離出的的100倍答案AB7.(09寧夏卷7)將某氣態(tài)氮氧化合物與足量的灼熱銅粉完全反應后,氣體體積(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則該氮氧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NO22O2C.N2O答案A解析根據(jù)2NxOy+2yCu=2yCuO+xN2,以及題中數(shù)據(jù)反應后氣體體積為反應前氣體體積的一半,可以得到x=1,因此只有A選項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8.(09全國卷Ⅰ29)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與元素X相鄰。Y的最高化合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強酸。回答下列問題:(1)W與Q可以形成一種高溫結構陶瓷材料。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體結構,W的氧化物的晶體類型是;(2)Q的具有相同化合價且可以相互轉變的氧化物是;(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現(xiàn)最高化合價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4)這5個元素的氫化物分子中,①立體結構類型相同的氫化物的沸點從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學式),其原因是;②電子總數(shù)相同的氫化物的化學式和立體結構分別是;(5)W和Q所形成的結構陶瓷材料的一種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與Q的氫化物加熱反應,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氣體;W(QH2)4在高溫下分解生成Q的氫化物和該陶瓷材料。上述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各物質(zhì)用化學式表示)是。答案(1)原子晶體。(2)NO2和N2O4(3)As2S5。(4)①NH3>AsH3>PH3,因為前者中含有氫鍵,后兩者構型相同,分子間作用力不同;②電子數(shù)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結構分別為正四面體,三角錐和V形。(5)SiCl4+4NH3=Si(NH2)4+4HCl,3Si(NH2)4=8NH3+Si3N4解析本題可結合問題作答。W的氯化物為正四體型,則應為SiCl4或CCl4,又W與Q形成高溫陶瓷,故可推斷W為Si。(1)SiO2為原子晶體。(2)高溫陶瓷可聯(lián)想到Si3N4,Q為N,則有NO2與N2O4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3)Y的最高價氧化的的水化物為強酸,且與Si、N等相鄰,則只能是S。R為As,所以R的最高價化合物應為As2S5。(4)顯然x為P元素。①氫化物沸點順序為NH3>AsH3>PH3,因為前者中含有氫鍵后兩者構型相同,分子間作用力不同。②SiH4、PH3和H2S的電子數(shù)均為18。,結構分別為正四面體,三角錐和V形。(5)由題中所給出的含字母的化學式可以寫出具體的物質(zhì),然后配平即可。9.(09北京卷27)某學習小組探究濃、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對強弱的,按下圖裝置進行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實驗表明濃硝酸能將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濃硝酸的氧化性強于稀硝酸??蛇x藥品:濃硝酸、3mo/L稀硝酸、蒸餾水、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氫氧化鈉溶液不與反應,能與反應 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裝置③、④、⑥中乘放的藥品依次是滴加濃硝酸之前的操作時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加入藥品,打開彈簧夾后裝置①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裝置②的作用是,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該小組得出的結論依據(jù)的試驗現(xiàn)象是試驗結束后,同學們發(fā)現(xiàn)裝置①中溶液呈綠色,而不顯藍色。甲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硝酸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較高所致,而乙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氣體。同學們分別涉及了一下4個試驗來判斷兩種看法是否正確。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選填序號字母)加熱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加水稀釋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向該綠色溶液中通入氮氣,觀察顏色變化向飽和硝酸銅溶液中通入濃硝酸與銅反映產(chǎn)生的氣體,觀察顏色變化答案(1)3mol/L稀硝酸、濃硝酸、氫氧化鈉溶液(2)通入CO2一段時間,關閉彈簧夾,將裝置⑤中導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燒瓶內(nèi)(3)Cu+4HNO3(濃)=Cu(NO3)2+2NO2↑+2H2O(4)將NO2轉化為NO3NO2+H2O=2HNO3+NO(5)裝置③中液面上方氣體仍為無色,裝置④中液面上方氣體由無色變?yōu)榧t棕色(6)acd10.(09四川卷27)已知A-O分別代表一種物質(zhì),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反應條件略去)。A、B、H分別是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B與冷水緩慢反應,與沸水迅速反應,放出氫氣。D是一種離子化合物,其陰陽離子的個數(shù)比為2:3,且能與水反就應得到兩種堿。C為淡黃色固體化合物,O能與G的水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淀。請回答下列問題:組成B單質(zhì)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___族?;衔顲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的沸點比硒化氫(H2Se)的沸點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寫出I與H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A和J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寫出D與足量的N反應生成E和F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圖中,在同一反應里一種物質(zhì)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這樣的反應共有_______個。答案(1)三IIA(2)水分子之間存在氫鍵且比硒化氫的分子間作用力強(3)(4)(5)211.(09上海卷31)煙氣中是NO和的混合物(不含)。(1)根據(jù)廢氣排放標準,煙氣最高允許含400mg。若中NO質(zhì)量分數(shù)為0.85,則煙氣中最高允許含NO__________L(標準狀況,保留2位小數(shù))。水溶液(密度/mL)作為吸收劑,該碳酸鈉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__mol/L(保留2位小數(shù))。(3)已知:①②含2000mg的煙氣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0.150的碳酸鈉溶液吸收。若吸收率為80%,吸收后的煙氣_______排放標準(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4)加入硝酸可改變煙氣中NO和NO2的比,反應為:NO+2HNO3→3NO2+H2O當煙氣中時,吸收率最高。煙氣含2000mg,其中。計算:(i)為了達到最高吸收率,煙氣需用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保留3位小數(shù))。(ii)煙氣達到最高吸收率90%時,吸收后生成NaNO2的質(zhì)量(假設上述吸收反應中,反應①比反應②迅速。計算結果保留1位小數(shù))。答案(3)不符合因吸收后煙氣總體積減小,含量仍超過(4)(i)(ii)12.(09海南卷20)20-1.下列有關肥皂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肥皂與純堿的去污原理相同B.肥皂可以加速油污在水中的分散C.肥皂是油脂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的D.肥皂主要成分的分子中含有親油基團和親水基團20-2.下列使用化肥、農(nóng)藥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高溫多雨時比較適合施用鉀肥B.長期施用硫銨會造成土壤板結C.石硫合劑必須與硫酸混合后才能施用D.過磷酸鈣必須經(jīng)硫酸處理后才能施用20-3.下列有關硬水及其軟化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離子交換法可以軟化硬水B.硬水中含有較多Ca2+、Mg2+C.生產(chǎn)、生活使用的天然水必須經(jīng)軟化D.加熱可使暫時硬水中的Ca2+生成CaCO3沉淀20-4工業(yè)上常用氨氧化法生產(chǎn)硝酸,其過程包括氨的催化氧化(催化劑為鉑銠合金絲網(wǎng))、一氧化氮的氧化和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請回答下列問題:(1)氨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為:(2)原料氣中空氣必須過量,其主要原因是;(3)將鉑銠合金做成薄絲網(wǎng)的主要原因是;(4)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為放熱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為了提高水對二氧化氮的吸收率,可采取的措施為(答2項)答案20-1A20-2B20-3C20-4(2)提高氨的轉化率和一氧化氮的轉化率(3)增大單位質(zhì)量的催化劑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4)加壓降溫2005—2008年高考題一、選擇題1.(’08全國Ⅰ1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ΔH=-1025KJ/mol,該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若反應物起始物質(zhì)的量相同,下列關于該反應的示意圖不正確的是 ()答案C解析由于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左移,NO的含量降低,因此A正確、C錯;又由于該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左移,因此壓強越大,NO的含量越低,故B正確;而催化劑只能提高反應速率,不會引起平衡的移動,因此D正確。答案D解析人工合成氨利用了空氣中的N2,所以能實現(xiàn)人工固氮的是D。3.(’06上海16)將相同質(zhì)量的銅片分別和過量濃硝酸、稀硝酸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反應速率,兩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應生成氣體的顏色:前者淺,后者深D.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總數(shù):前者多,后者少答案B解析銅片與濃、稀HNO3的反應方程式分別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因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所以A錯;又因NO2為紅棕色,NO為無色,所以C錯;因兩種酸都過量,銅完全溶解,所以轉移電子數(shù)相等,D錯;由方程式不難看出,同質(zhì)量的銅消耗濃HNO3多,故選B。4.(’05上海3)據(jù)報道,科學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關N4的說法正確的是 ()4是N2的同素異形體4是N2的同分異構體4和N2所含原子個數(shù)比為1∶24的摩爾質(zhì)量是56g答案A解析本題是“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等基本概念的考查,以及“摩爾質(zhì)量”單位及其有關計算的考查,是考生應掌握的基礎知識。A項考查“同素異形體”概念: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zhì)之間的互稱,N4和N2都是氮元素形成的單質(zhì),故A正確;B項中N4和N2很顯然組成分子的原子的個數(shù)不同,故不可能是“同分子式”;C項中相同質(zhì)量的N4和N2中所含原子個數(shù)比應是:總質(zhì)量除以氮原子的摩爾質(zhì)量之比,因總質(zhì)量相同、摩爾質(zhì)量相同,故應是1∶1;D項中摩爾質(zhì)量的單位應是g·mol-1;故選A。5.(’04廣東2)上世紀80年代后期人們逐漸認識到,NO在人體內(nèi)起著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關于NO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答案D解析NO是由非金屬元素氮和氧通過極性共價鍵而形成的極性分子,NO是造成光化學煙霧的因素之一,它主要來源于煤和石油產(chǎn)品的燃燒、汽車尾氣及HNO3工廠廢氣等。1個NO分子所含電子的總數(shù)為7+8=15,故D選項不正確。二、非選擇題6.(’08北京理綜27)X、Y、Z、W為含有相同電子數(shù)的分子或離子,均由原子序數(shù)小于10的元素組成,X有5個原子核。通常狀況下,W為無色液體。已知:(1)Y的電子式是。(3)用圖示裝置制備NO并驗證其還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a.向廣口瓶內(nèi)注入足量熱NaOH溶液,將盛有銅片的小燒杯放入瓶中。b.關閉止水夾,點燃紅磷,伸入瓶中,塞好膠塞。c.待紅磷充分燃燒,一段時間后打開分液漏斗旋塞,向燒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①步驟c后還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②紅磷充分燃燒的產(chǎn)物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③步驟c滴入稀硝酸后燒杯中的現(xiàn)象是。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4)一定溫度下,將1molN2O4置于密閉容器中,保持壓強不變,升高溫度至T1的過程中,氣體由無色逐漸變?yōu)榧t棕色。溫度由T1繼續(xù)升高到T2的過程中,氣體逐漸變?yōu)闊o色。若保持T2,增大壓強,氣體逐漸變?yōu)榧t棕色。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n隨溫度T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①溫度在T1~T2之間,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②溫度在T2~T3之間,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保留1位小數(shù))。答案(1)(2)2NH3(l)NH-2+NH+4(3)①打開止水夾,通入少量氧氣②P2O5+6OH-=2PO+3H2O③Cu片逐漸溶解,有無色氣泡產(chǎn)生,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3Cu+8H++2NO3Cu2++2NO↑+4H2O(4)①2NO22NO+O2②解析由題目中X有5個原子核,W為無色液體(H2O)且發(fā)生了X+YZ+W的反應可知X為NH,Y為OH-,Z為NH3,W為H2O。(1)OH-電子式為。(2)2NH3(1)NH+NH(3)①因?qū)嶒災康闹幸篁炞CNO的還原性,而a、b、c三個步驟只是制NO并沒有完成該目的,故應該打開止水夾,通入少量空氣看是否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②因為適量紅磷、熱NaOH溶液過量,則反應產(chǎn)物為Na3PO4。可以先寫化學方程式:P2O5+3H2O2H3PO4 ①H3PO4+3NaOHNa3PO4+3H2O ②合寫可得:P2O5+6NaOH2Na3PO4+3H2O③氣、液、固的三方向變化要答全。3Cu+8H++2NNO3-3Cu2++2NO↑+4H2O(4)①據(jù)題圖分析:T1時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2mol,則必定是NO22mol,T2時刻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變?yōu)榱?mol,據(jù)所學知識只可能發(fā)生2NO22NO+O2的反應。②T2~T3之間無論反應與否,質(zhì)量為1molN2O4的質(zhì)量為92g,物質(zhì)的量為3mol,則平均摩爾質(zhì)量為M==30.7g·mol-1,故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0.7。7.(’08廣東24)科學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常溫、常壓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曾有實驗報道:在常溫、常壓、光照條件下,N2在催化劑(摻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與水發(fā)生反應,生成的主要產(chǎn)物為NH3。進一步研究NH3生成量與溫度的關系,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見下表(光照、N2×105Pa、反應時間3h):T/K303313323353NH3生成量/(10-6mol)2.0相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N2(g)+3H2O(l)2NH3(g)+O2(g)ΔH=+765.2kJ·mol-1回答下列問題:(1)請畫出上述反應在有催化劑與無催化劑兩種情況下反應過程中體系能量變化示意圖,并進行必要標注。(2)與目前廣泛使用的工業(yè)合成氨方法相比,該方法中固氮反應速率慢。請?zhí)岢隹商岣咂浞磻俾是以龃驨H3生成量的建議:。(3)工業(yè)合成氨的反應為N2(g)+3H2(g)2NH3(g)。設在容積為2.0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60molN2(g)和1.60molH2(g),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時,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NH3的物質(zhì)的量與反應體系中總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計算:①該條件下N2的平衡轉化率;②該條件下反應2NH3(g)N2(g)+3H2(g)的平衡常數(shù)。答案(1)(2)升溫、增大N2濃度、不斷移出生成物(3)①66.7%②×10-3mol2·L-2解析(1)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改變反應的歷程,使一個高能變過程變?yōu)閹讉€能量相對低的過程,使反應易發(fā)生。要點是有催化劑時能量低而過程階段多了。圖見答案。(2)加快反應速率且增大NH3生成量的方法是升溫、增大N2濃度、不斷移出生成物。(3)解:①設反應過程消耗xmolN2(g)。N2(g)+3H2(g)2NH3(g)起始物質(zhì)的量/mol0平衡物質(zhì)的量/mol0.60-xx2xx)x)+2x]x)molNH3(g)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2x÷x)=xN2的平衡轉化率=×100%=66.7%②設反應2NH3(g)N2(g)+3H2(g)的平衡常數(shù)為K。平衡時,c(NH3)=2×0.40mol÷2.0L=0.40mol·L-1c(N2)=(0.60-0.40)mol÷2.0L=0.10mol·L-1c(H2×0.40)mol÷2.0L=0.20mol·L-1K==[(0.10mol·L-1)×(0.20mol·L-1)3]÷(0.40mol·L-1)2×10-3mol2·L-28.(’08全國Ⅱ26)紅磷紅磷P(s)和Cl2(g)發(fā)生反應生成PCl3(g)和PCl5(g)。反應過程和能量關系如下圖所示(圖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產(chǎn)物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上圖回答下列問題:(1)P和Cl2反應生成PCl3的熱化學方程式是。(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熱化學方程式是。上述分解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溫度T1時,在密閉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應達到平衡時PCl5還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若反應溫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時PCl5的分解率為α2,α2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業(yè)上制備PCl5通常分兩步進行,先將P和Cl2反應生成中間產(chǎn)物PCl3,然后降溫,再和Cl2反應生成PCl5。原因是。(4)P和Cl2分兩步反應生成1molPCl5的ΔH3=,P和Cl2一步反應生成1molPCl5的ΔH4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PCl5與足量水充分反應,最終生成兩種酸,其化學方程式是。答案(1)Cl2(g)+P(s)PCl3(g);ΔH=-306kJ/mol(2)PCl5(g)PCl3(g)+Cl2(g);ΔH=93kJ/mol25%大于(3)兩步反應均為放熱反應,降溫有利于提高產(chǎn)率,防止產(chǎn)物分解(4)-399kJ/mol等于(5)PCl5+4H2OH3PO4+5HCl解析(1)產(chǎn)物的總能量減去反應物的總能量就等于反應熱,結合圖象可知,PCl3和反應物P和Cl2的能量差值為306kJ,因此該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P(s)+Cl2(g)PCl3(g);ΔH=-306kJ/mol。(2)根據(jù)圖象可知PCl5和PCl3之間的能量差值為:93kJ,因此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熱化學方程式為:PCl5(g)PCl3(g)+Cl2(g)ΔH=93kJ/mol,加入0.80molPCl5,剩余0.60mol,因此PCl5的分解率為:×100%=25%,由于該反應ΔH>0即為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平衡右移,故α2>α1。(3)由于兩個反應都是放熱反應,降低溫度有利于平衡右移,提高產(chǎn)率。同時由于PCl5受熱易分解,因此溫度低防止其分解。(4)根據(jù)蓋斯定律求得:ΔH3=-399kJ/mol。且ΔH3=ΔH4,與反應的途徑無關,只與起始物質(zhì)、終了物質(zhì)有關。(5)PCl5和水發(fā)生反應,生成兩種酸只能是H3PO4和HCl,其化學方程式是:PCl5+4H2OH3PO4+5HCl9.(’08重慶理綜26)N2O5是一種新型硝化劑,其性質(zhì)和制備受到人們的關注。(1)N2O5與苯發(fā)生硝化反應生成的硝基苯的結構簡式是。(2)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密閉容器中N2O5可發(fā)生下列反應:2N2O5(g)4NO2(g)+O2(g);ΔH>0①反應達平衡后,若再通入一定量氮氣,則N2O5的轉化率將。(填“增大”或“減小”、“不變”)②下表為反應在T1溫度下的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t/s05001000c(N2O5)/mol·L-1則500s內(nèi)N2O5的分解速率為。③在T3溫度下,反應1000s時測得NO2的濃度為4.98mol·L-1,則T2T1。(3)如上圖所示裝置可用于制備N2O5,則N2O5在電解池的區(qū)生成,其電極反應式為.答案

(1)(2)①不變②0.00296mol·L-1·s-1③<或小于(3)陽極N2O4+2HNO3-2e-=2N2O5+2H+解析(2)①因為恒容下充入N2,N2為非反應性氣體,所以平衡不移動,因而N2O5的轉化率不變。②v(N2O5)==0.00296mol·L-1·s-1。③T1溫度下c(NO2)求算:2N2O5(g)4NO2(g)+O2(g);ΔH>02 4c(NO2)c(NO2)=2×(5.00-2.48)mol·L-1=5.04mol·L-1>4.98mol·L-1,由于反應是吸熱反應,故溫度越高NO2的濃度越大,所以得到T2<T1。(3)由圖中給定兩極物質(zhì)可以判斷N2O5必是由N2O4氧化生成,所以N2O5在陽極產(chǎn)生。據(jù)電極反應離子放電順序可知:陰極發(fā)生2H++2e-→H2↑的反應,則陽極為N2O4+2HNO3-2e-→2N2O5+2H+。10.(’07江蘇21)工業(yè)上以硫鐵礦為原料制硫酸所產(chǎn)生的尾氣除了含有N2、O2外,還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霧。為了保護環(huán)境,同時提高硫酸工業(yè)的綜合經(jīng)濟效益,應盡可能將尾氣中的SO2轉化為有用的副產(chǎn)品。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將尾氣通入氨水中,能發(fā)生多個反應,寫出其中可能發(fā)生的兩個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在尾氣與氨水反應所得到的高濃度溶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氨水或碳酸氫銨,此時溶液的溫度會自行降低,并析出晶體。①導致溶液溫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②析出的晶體可用于造紙工業(yè),也可用于照相用顯影液的生產(chǎn)。已知該結晶水合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34,則其化學式為;③生產(chǎn)中往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對苯二酚或?qū)Ρ蕉返任镔|(zhì),其目的是。(3)能用于測定硫酸尾氣中SO2含量的是。(填字母)A.NaOH溶液、酚酞試液 4溶液、稀H2SO4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試液答案(1)2H2SO3+O22H2SO42(NH4)2SO3+O22(NH4)2SO42NH4HSO3+O22NH4HSO4(任填兩個)(2)①反應吸熱②(NH4)2SO3·H2O③防止亞硫酸銨被氧化(3)BC解析(1)本題要注意題目要求的是寫出兩個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見答案)。(2)①溶液溫度降低一定是反應吸熱所致;②析出的晶體用于造紙和顯影液,說明晶體中含有還原性+4價硫,因此推知晶體的主要成分為(NH4)2SO3,根據(jù)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34,可推出其化學式為(NH4)2SO3·H2O;③根據(jù)對苯二酚具有還原性(或+4價硫有還原性)推出加入對苯二酚和對苯二胺的目的(見答案)。(3)要測定尾氣中SO2的含量,則所選物質(zhì)的反應要較唯一,且反應后現(xiàn)象明顯,故選B、C。11.(’06江蘇21)稀薄燃燒是指汽油在較大空氣/燃比(空氣與燃油氣的體積比)條件下的燃燒。隨著全球能源危機的加劇,稀薄燃燒技術的研究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但稀薄燃燒時,常用的汽車尾氣凈化裝置不能有效地將NOx轉化為N2。不同空/燃比時汽車尾氣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變化如圖所示。(1)稀薄燃燒技術除能節(jié)約能源外,還具有的優(yōu)點是(填一項)。排放到大氣中的NOx會導致酸雨、等環(huán)境問題(填一項)。(2)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劑對NH3還原NO反應的催化性能。若控制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在催化反應器中裝載不同的催化劑,將經(jīng)催化反應后的混合氣體通入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體積、濃度均相同)。為比較不同催化劑的催化性能,需要測量并記錄的數(shù)據(jù)是。(3)若某一催化劑能同時催化NH3等還原性氣體與NOx的反應。將該催化劑分別用于催化還原含等物質(zhì)的量NOx的兩種氣體:①純NO氣體,②汽車尾氣。消耗NH3的物質(zhì)的量較多的可能是(填字母),原因是。A.① B.② 答案(1)減少CO和碳氫化合物的污染光化學煙霧或破壞臭氧層(2)溶液顯色所需要的時間(3)A汽車尾氣中含有一定量的CO和碳氫化合物,少消耗NH3或B汽車尾氣中含有一定量的NO2,多消耗NH3或C汽車尾氣中同時含有CO、碳氫化合物等還原性氣體和NO2等氧化性氣體,二者相對含量的不同可導致消耗NH3的增多或減少解析本題以燃油氣燃燒過程產(chǎn)生污染這一社會關注問題為背景,考查了環(huán)保知識和探究催化劑性能的過程及問題分析,這是一道開放性、探究性很好的試題,側重考查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平日要善于思考和分析,關注社會熱點,善于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1)因燃油氣燃燒過程中可產(chǎn)生對空氣有污染的CO、NOx、碳氫化合物等大氣污染物,結合“空/燃比”的含義和題圖可以推知,增大“空/燃比”可以減少CO、碳氫化合物的排放從而減少污染,根據(jù)課本知識可推出排放到大氣中的NOx可導致酸雨及光化學煙霧(或破壞臭氧層)而引起環(huán)境污染。(2)因?qū)嶒灥哪康氖翘骄看呋瘎┑拇呋?,而從所給的探究步驟中,有滴有酚酞的稀硫酸(該溶液為無色),所以肯定是利用NH3與硫酸的酚酞溶液作用顯紅色的快慢來檢測催化性能。只要記錄顯色所需時間即可。(3)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守恒原則可推知,若汽車尾氣中會有一定量的CO和碳氫化合物,因它們也可以還原NOx,則所消耗氨氣就少,若汽車尾氣中含NO2,則因NO2也可氧化NH3,則消耗的氨氣就多。12.(’06上海31)已知:4NO+3O2+2H2O4HNO3,請完成下列填空及計算:(1)amolNO完全轉化為HNO3需要氧氣mol。(2)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為一氧化氮,氨與空氣混合物中氨的體積分數(shù)為(保留2位小數(shù))。(3)20.0mol的NH3用空氣氧化,產(chǎn)生混合物的組成為NO18.0mol、O212.0mol、N2150.0mol和一定量的硝酸,以及其他成分。(高溫下NO和O2不反應)計算氨轉化為NO和HNO3的轉化率。(4)20.0mol的NH3和一定量空氣充分反應后,再轉化為HNO3。①在下圖中畫出HNO3的物質(zhì)的量n(A)和空氣的物質(zhì)的量n(B)關系的理論曲線。②寫出當125≤n(B)≤200時,n(A)和n(B)的關系式。答案(1)0.75a(2)0.14(3)97.5%(4)①②n(A)=解析(3)設生成HNO3的物質(zhì)的量為x。則4(2x+18.0mol×+12.0mol)=150.0mol解得x=1.5molNH3的轉化率=×100%=97.5%13.(’05天津理綜29)磷在氧氣中燃燒,可能生成兩種固態(tài)氧化物。3.1g的單質(zhì)磷(P)在3.2g的氧氣中燃燒,至反應物耗盡,并放出XkJ熱量。(1)通過計算確定反應產(chǎn)物的組成(用化學式表示)是,其相應的質(zhì)量(g)為。(2)已知單質(zhì)磷的燃燒熱為YkJ·mol-1,則1molP與O2反應生成固態(tài)P2O3的反應熱ΔH=。(3)寫出1molP與O2反應生成固態(tài)P2O3的熱化學方程式:。答案(1)P2O3、P2O5、(2)-(20X-Y)kJ·mol-1(3)P(s)+O2(g)P2O3(s)ΔH=-(20X-Y)kJ·mol-114.(’05上海31)硝酸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尾氣可用純堿溶液吸收,有關的化學反應為:2NO2+Na2CO3NaNO2+NaNO3+CO2 ①NO+NO2+Na2CO32NaNO2+CO2 ②(1)根據(jù)反應①,每產(chǎn)生22.4L(標準狀況下)CO2,吸收液質(zhì)量將增加g。(2)配制100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21.2%的純堿吸收液,需Na2CO3·10H2O克?(3)現(xiàn)有100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21.2%的純堿吸收液,吸收硝酸工業(yè)尾氣,每產(chǎn)生22.4L(標準狀況)CO2時,吸收液質(zhì)量就增加44g。①計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質(zhì)的量之比。②100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21.2%的純堿在20℃經(jīng)充分吸收硝酸工業(yè)尾氣后,蒸發(fā)掉688g水,冷卻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0℃時,NaNO2的溶解度為71.2g/100g水)答案(1)48(2)572(3)5∶3(4)101.3解析本題是考察學生綜合計算能力的考查題,既有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內(nèi)容,又有質(zhì)量分數(shù)和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內(nèi)容;既考查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考查了學生的計算方法,是一道典型的綜合計算題。(1)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①用差量法計算:2NO2+Na2CO3NaNO2+NaNO3+CO2Δm106g 69g 85g22.4L48g22.4L mm=48g(2)根據(jù)Na2CO3質(zhì)量守恒有:1000g×21.2%=m(Na2CO3·10H2O)·m(Na2CO3·10H2O)=572g(3)①2NO2+Na2CO3NaNO2+NaNO3+CO2Δm=48gNO+NO2+Na2CO32NaNO2+CO2Δm=32g設由NO2與純堿反應產(chǎn)生的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a,由NO和NO2與純堿反應產(chǎn)生的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ba=0.75molb=0.25moln(NaNO2)∶n(NaNO3)=5∶3②設生成的NaNO2的物質(zhì)的量為5x,NaNO3的物質(zhì)的量為3x,據(jù)Na+守恒:5x+3x=×2,解得x=0.5mol。m(NaNO2)=172.5g,m(H2O)=1000g×78.8%-688g=100g析出:m(最大)(NaNO2)=172.5g-71.2g=101.3g第二部分四年聯(lián)考題匯編2010年聯(lián)考題題組一一、選擇題1.(2010上海市十三校高三下學期聯(lián)考)和是大氣的污染物,可用潮溶液吸收,反應式:現(xiàn)有a升(其中還含有20%的)和b升的混合氣體,被200ml溶液完全吸收,則a/b的值可能是(氣體體積均已經(jīng)折算為標準狀況下)A.0.75 B.0.85 C.0.8 D.1答案BD2.(貴州省凱里一中2010屆高三第十模)取四等份NO2,分別加入溫度不同、容積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NO2(g)N2O4(g);△H<0在相同反應時間間隔內(nèi),分別測定不同容器中NO2的百分含量(NO2%)并作出其隨反應溫度(T)變化的關系圖,下列示意圖中,可能與實驗結果相符的是答案B25℃時,在20mL的鹽酸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氨水,溶液的pH與氨水體積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滴加前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1mol·L-1時間(s)n(mol)020406080100n(NO2)bn(N2O4)acdeB.B點的橫坐標a=10C.A、B間的任一點,溶液都有c(Cl-)>c(NH4+)>c(H+)>c(OH-)D.如果將氨水換為NaOH溶液,則滴加20mL時溶液的pH一定小于C點的pH答案A3.(2010年威海市高三二模)氮的多樣性主要體現(xiàn)在含氮化合物及其性質(zhì)的多樣性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Fe2+、Mg2+、Cl-、NO3-能大量共存于pH=0的溶液中B.1L濃度為lmol·L-1的NH4Cl溶液中含有NA個NH4+C.除去NO中混有的少量NO2,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水的洗氣瓶,再用排空氣法收集NOD.不論是濃硝酸還是稀硝酸,與銅反應均體現(xiàn)出硝酸的酸性和強氧化性答案D二、非選擇題4.(安徽省安慶市2010屆高三模擬題)合成氨工業(yè)的部分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催化劑高溫、高壓催化劑高溫、高壓N2、H2氮氣氫氣混合氣產(chǎn)品凈化循環(huán)氣體壓縮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N2(g)+O2(g)=2NO(g);△J·mol-14NH3(g)+5O2(g)=4NO(g)+6H2O(g);△H=–905kJ·mol-12H2(g)+O2(g)=2H2O(g);△H=–J·mol-1則N2(g)+3H2(g)2NH3(g)的△H=_________________。(2)改變下列條件,能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且平衡常數(shù)不變的是_________。A.增大壓強B.降低溫度C.使用催化劑D.增大反應物的濃度(3)在一定條件下,將2molN2與5molH2混合于一個10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情況如右圖所示:圖[來源:學*科*網(wǎng)]①求5min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v(NH3)=_______________②達到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shù)為___________%H2N2H2N2N2NH3H2H+SCY固體介質(zhì)鈀電極A鈀電極B請回答:鈀電極A是電解池的_______極(填“陽”或“陰”),該極上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J·mol-1[來源:Zxxk](2)AD(3)0.04mol/(L·min)40(4)陰;N2+6e-+6H+=2NH35.(河南省豫南九校2010年高考仿真模擬)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氨的性質(zhì)后討論:運用類比的思想,既然氨氣具有還原性,能否象H2那樣還原CuO呢?他們設計實驗制取氨氣并探究上述問題。請你參與活動并完成下列研究:(一)制取氨氣(1)實驗室制備氨氣,下列方法中適宜選用的是(填編號)①氯化銨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共熱;②固體氫氧化鈉中滴加濃氨水;③固態(tài)氯化銨加熱分解;④固態(tài)硝酸銨加熱分解;⑤固態(tài)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加熱。(2)寫出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二)實驗探究該小組成員設計實驗探究氨氣還原性及產(chǎn)物,提供實驗裝置如下:(1)請你根據(jù)提供的裝置從左至右連接接口序號()()()()()()(2)該裝置在設計上有一定的缺陷,為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你對該裝置的改進措施是?。(3)利用改進后的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CuO全部變?yōu)榧t色物質(zhì),無水CuSO4變藍,同時生成一種無污染的氣體。請寫出NH3與Cu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裝置B的作用是:。(三)提出并解決問題有同學認為:NH3與CuO反應生成的紅色物質(zhì)中可能含有Cu2O。已知Cu2O是紅色粉末,是一種堿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能自身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檢驗該紅色物質(zhì)中是否含有Cu2O:。答案(一)(1)②⑤(2分)(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分)(二)(1)g→ab→ef→d(3分)(2)在裝置C和A之間連接一個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2分)(3)3CuO+2NH3△3Cu+N2+3H2O(2分)(4)吸收尾氣,防止倒吸;隔絕空氣,防止空氣中水蒸氣進入D中(2分)(三)取少量樣品,加入稀H2SO4,若溶液出現(xiàn)藍色,說明紅色物質(zhì)中含有Cu2O,反之,則沒有。(3分)6.(安徽省安慶一中2010屆高三三模)氮的氧化物(用NOx表示)是大氣污染物,必須加以處理。(1)汽車尾氣中的CO、NOx采用催化轉化法處理,使它們相互反應生成參與大氣循環(huán)的無毒氣體。反應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2)工業(yè)尾氣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NH3和NOx反應生成無毒的物質(zhì)。某同學采用以下裝置(見下圖)和步驟模擬工業(yè)上氮的氧化物處理過程。Ⅰ.提供的裝置。Ⅱ.NH3的制取。①所提供的裝置中能快速、簡便制取NH3的裝置是:__________(填儀器序號)。②若采用C裝置制取氨氣(控制實驗條件相同),情況如表所示。實驗記錄試劑組合序號固體試劑/gNH3體積/mLaCa(OH)2(過量)NH4Cl2688bCa(OH)2(過量)(NH4)2SO42728cNaOH(過量)NH4Cl3136dNaOH(過量)(NH4)2SO43118eCaO(過量)NH4Cl3506fCaO(過量)(NH4)2SO43584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實驗室制NH3產(chǎn)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其他組合NH3產(chǎn)率不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Ⅲ.模擬尾氣的處理。選用上述部分裝置,按下列順序連接成模擬尾氣處理裝置:ADFEBADFEBC①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②D裝置作用除使氣體混合均勻和調(diào)節(jié)氣流速度以外,還有一個作用是_____________。③D裝置中的液體可換成_________(填序號)。4242SO4④該同學所設計的模擬尾氣處理實驗還存在的明顯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7.(2010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三5月質(zhì)檢)B原子P原子磷化硼(BP)和氮化硼(BN)是受到高度關注的耐磨涂料,它們的結構相似,右下圖為磷化硼晶體結構中最小的重復結構單元。磷化硼可由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在氫氣中高溫反應合成:BBr3+PBr3+3H2B原子P原子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基態(tài)磷原子的電子排布式(2)磷化硼的晶體類型是,B原子的雜化方式是。(3)電負性:NB(填“>”、“<”)(4)BP中每個B或P原子均形成4個共價鍵,其中有一個配位鍵,提供空軌道是原子。(5)BBr3分子中,B原子采取sp2雜化,則BBr3屬于(填“極性”或“非極性”)分子(6)氮化硼晶體的熔點要比磷化硼晶體高,其原因是。答案(1)1s22s22p63s23p3(2分)[來源:學_科_網(wǎng)](2)原子晶體;sp3(各2分,共4分)(3)>(2分)(4)B(1分)(5)非極性(2分)(6)磷原子的半徑比氮原子大,N—P共價鍵鍵長比B—P小,鍵能大(2分)

題組二一、選擇題1.(安徽省懷寧中學2010屆高三3月月考)對于可逆反應N2(g)+3H2(g)2NH3(g)+Q;Q>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圖相符的是 ( )ABCD研究目的壓強對反應的影響(P2>P1)溫度對反應的影響平衡體系增加N2對反應的影響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圖示答案C2.(安徽省懷寧中學2010屆高三3月月考)常溫時,將V1mLc1mol·L-1的氨水滴加到V2mLc2moL·L-1的鹽酸中,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若混合溶液的pH=7,則c1V1>c2V21=V2,c1=c2,則溶液中c(NH4+)c(Cl-)C.若混合溶液的pH=7,則溶液中c(NH4+)c(Cl-)1=V2,且混合液的pH<7,則可能有c1c2答案AD3.(湖北省荊門市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在室溫下,向一定量的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同的稀鹽酸,直至鹽酸過量。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B.當?shù)渭欲}酸至溶液pH=7時,此時溶液中,c(NH4+)=c(Cl-)C.當?shù)渭欲}酸至溶液pH<7時,此時溶液中可能只有一種溶質(zhì)后,溶液pH>7,則此時溶液中溶質(zhì)一定是NH4Cl和NH3·H2O答案A4.(安徽省懷寧中學2010屆高三3月月考)69%的濃HNO3(密度為/cm3)與mol·L-1HNO3的濃度相比 ( )A.是同一濃度的不同表示方法B.數(shù)值不同,也能換算為相同值C.不同濃度的兩種硝酸溶液D.無法比較其大小答案AB5.(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一高2010屆高三第一次月考)區(qū)別NO2和溴蒸氣應當選用的試劑是()A.淀粉碘化鉀試B.硝酸銀溶液C.石蕊試液D.酚酞試液答案B6.(吉林省通化一中2010屆高三月考)稀硝酸作為較強氧化劑在溶液中發(fā)生的反應是:2NO3—+8H++6e—=2NO↑+4H2O,下列離子能讓此反應過程發(fā)生的是①Fe2+;②Mg2+;③SO32-;④S2-;⑤I-;⑥ClO-。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⑥答案A7.(福建省龍巖市三校2010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用于凈化汽車尾氣的反應:2NO(g)+2CO(g)2CO2(g)+N2(g),已知該反應速率極慢,570K時平衡常數(shù)為1×105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裝有尾氣凈化裝置的汽車排出的氣體中不再含有NO或COB.提高尾氣凈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溫度C.提高尾氣凈化效率的最佳途徑是研制高效催化劑D.570K時該反應正向進行的程度很大,故使用催化劑并無實際意義答案C8.(湖北省荊門市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三氟化氮(NF3)是一種新型電子材料,它在潮濕的空氣中與水蒸氣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其反應的產(chǎn)物有:HF、NO和HNO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過程中,被氧化與被還原的元素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B.NF3在空氣中泄漏時不易被察覺3泄漏,可以用NaOH溶液噴淋的方法減少污染D.若反應中生成1.0molHNO3,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1023答案C二、非選擇題9.(北京市順義區(qū)2010屆高三一模)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學習小組欲制取氨氣并探究其性質(zhì)。請回答:(1)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是。(2)①右圖是進行氨氣噴泉實驗的裝置,引發(fā)噴泉的操作步驟是。②氨氣使燒杯中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電離方程式表示)。(3)該小組同學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部分夾持儀器未畫出),探究氨氣的還原性并檢驗產(chǎn)物。 ①實驗現(xiàn)象為:黑色CuO變?yōu)榧t色;白色無水CuSO4粉末變?yōu)樗{色;同時生成一種無色氣體,該氣體無污染。請寫出氨氣與Cu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②堿石灰的作用是。③該裝置存在明顯缺陷,請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4)有同學認為:NH3與CuO反應生成的紅色物質(zhì)中可能含有Cu2O。已知:Cu2O是一種堿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的穩(wěn)定性比Cu2+差(Cu+Cu+Cu2+)。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檢驗該紅色物質(zhì)中是否含有Cu2O。;(5)工業(yè)廢氣中的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為了治理污染,工業(yè)上常用氨氣與之發(fā)生反應:NOx+NH3→N2+H2O,使其轉化為無毒的N2。現(xiàn)有NO2和NO的混合氣體L,跟L(同溫同壓下)NH3反應,恰好使其全部轉化為氮氣,則原混合氣體中,NO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分)(2)①輕輕擠壓滴管,是少量水加入燒瓶,然后打開止水夾K。(2分)②NH3+H2ONH3·H2ONH4++OH-(2分)(3)①3CuO+2NH33Cu+N2+3H2O(2分)②吸收氨氣中混有的水蒸氣,防止干擾產(chǎn)物水的測定。(2分)③此裝置無有尾氣吸收裝置,NH3排入大氣,污染環(huán)境;(1分)連接一個吸收氨氣裝置如右圖所示:(合理即給分)。(1分)(4)取少許樣品于試管中,加入稀H2SO4,若溶液出現(xiàn)藍色,說明紅色物質(zhì)中含有Cu2O;反之則沒有(2分)(5)(2分)10.(安徽身六安市第二中學2010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在加熱條件下發(fā)生某一化學反應,現(xiàn)對反應體系內(nèi)的X、Y、Z、Q四種物質(zhì)進行測定,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物質(zhì)XYZQ反應前質(zhì)量/g反應后質(zhì)量/g待測數(shù)據(jù)

請回答下列問題:(1)上表中“待測數(shù)據(jù)”的數(shù)值是

,此密閉容器反應類型屬于________(填基本反應類型)。(2)若X是水,Y是氮的氧化物,且反應式的計量系數(shù)比n(X):n(Y):n(Z):

n(Q)==2:4:4:1,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3)反應結束后若將反應體系內(nèi)的Y物質(zhì)取出,在標準狀況下測得其體積小于11.2L,其原因是

。答案(1)23,分解反應(2)4HNO34NO2↑+O2↑+2H2O(3)因為2NO2

N2O4存在的平衡,有部分二氧化氮轉化為四氧化二氮使體積變小。11.(北京市東城區(qū)2010屆高三綜合練習)氮及其化合物與人們的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