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態(tài)與書風之流變_第1頁
文化生態(tài)與書風之流變_第2頁
文化生態(tài)與書風之流變_第3頁
文化生態(tài)與書風之流變_第4頁
文化生態(tài)與書風之流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化生態(tài)與書風之流變本文來源

3edu教育網

論文摘要:由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改變和西方文化的沖擊,當下的文化生態(tài)趨于復雜化,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傳統文人賴以生存的社會背景為現代工業(yè)文明所替代,書法從而走下了精英文化的神壇,融入到了當代藝術的體系之中。當代書法由于展示方式的改變和現代評審機制的確立,其發(fā)展出現了兩個主要特征:一是風格的多元化,二是各種風格呈階段性流行。對流行書風的褒貶也不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身就具有一定意義,值得我們進行研究和探討。

論文關鍵詞:流行書風;藝術觀念;碑;帖

近百年來,中國本土藝術在西方現代藝術思潮的一次次撞擊下,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特別是20世紀后半葉“八五美術思潮”的興起,傳統藝術何去何從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中國畫末路論的拋出,引發(fā)了美術界關于中國畫危機的大討論,同時也刺激了中國畫在創(chuàng)作觀念和表現形式上的發(fā)展。書法雖與中國畫自古同源,但在面對西方強勢文化的時候卻呈現出不同的狀態(tài),它的超穩(wěn)定性發(fā)展與中國封建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文化生態(tài)結構有著重要的關系,雖然朝代廢興更替,但儒家學說和釋道思想卻相輔相承,影響著幾乎整個中國歷史。它不但是約束社會行為的道德規(guī)范,也左右著文人士子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盡管當下前衛(wèi)書法也曾不斷向傳統發(fā)起過挑戰(zhàn),但事實是傳統形態(tài)在書法這一領域依舊占據著強大的陣勢。作為中國古典藝術的代表,書法在它過去的歷程中承載了太多對自然、對生命的終極關懷與哲學思考,這也許正是古典書法的魅力和深度所在。

然而,由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根本改變以及外來文化的沖擊,當下的文化生態(tài)趨于復雜化,價值取向更趨多元化,傳統文人賴以生存的社會背景為現代工業(yè)文明所替代,書法已走下了精英文化的神壇。作為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矛盾統一體,其后者在信息時代失去了基本的意義,而書法的藝術表現性則更進步地從實用的規(guī)定性中脫離出來,從而為由文人墨客之雅玩進入到當代藝術體系提供了相應的發(fā)展平臺,同時它也由一種單一的價值載體逐步成為一種漢字的線性視覺圖式,催生這一轉化的首先是展示方式的改變與現代評審機制的確立。與古代書法那種在書齋中品味玩賞的方式所不同,當代書法其作品的展示是利用美術館、博物館、畫廊等場所進行的,具有開放性與專業(yè)化的特點,國展等大型書展則匯集了眾多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品。公開征稿的方式為每一個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相對均等的機會,但10多位評委要面對上萬件來稿其評選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即使我們完全相信評委的學術眼光與公正無私,也難免有遺珠之憾,藝術的品評從來就沒有絕對性而言。盡管如此,這種展覽模式與相應的評審機制的確立,使書法在創(chuàng)作思維和創(chuàng)作方式上都具備了當代藝術所共有的表征。

西方現代藝術近100年的發(fā)展所呈現出兩個重要的特征就是作品的實驗性和風格的多元化。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要想在藝術領域完全擺脫西方藝術觀念的影響是不可能的,書法藝術在確立它進入當代藝術體系之際便意味著它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這種影響,縱觀書法發(fā)展史,沒有哪個時代有當下如此眾多的風格取向,“手札體”、“中原書風”、“民間書風”你方唱罷我又登場,另有“學院派”、“書法主義”等等,整個書壇好不熱鬧。在熱鬧的表象下,一種新的書風悄然在書壇漫延開來,它既非純粹的二王書風,也非傳統意義上的碑學流派,它的清新質樸給我們帶來驚喜,它對原有的審美經驗所造成的沖擊也給一些人帶來困惑,這就是所謂的“流行書風”?!傲餍袝L”這四個字由于它指向的不確定性,在某種程度上還不能算是一個嚴格的學術概念,但寬泛的概念往往包含著約定俗成的意義。所謂流行書風,是建立在新的漢字審美趣味與視覺圖式上的民間俗體之雅化,即化大俗為大雅。民間書法是一座長期被湮沒的書法寶藏,其內容極為龐雜。在封建社會,文人士大夫階層控制著文化思想的主脈,那些出自民間書手匠人的作品是從來不登大雅之堂的,但這并不代表這些作品就不具有美學上的意義。與那些技巧純凈,風格典雅,符合文人士大夫審美標準的帖學書風相比,民間書法結字自然,用筆恣意,少有修飾,看似粗頭亂服,實質上饒有情趣,富有張力,充滿了野性與生機,有學者將民間書法并置于帖學碑學之后,雖有一定道理,但敝以為這樣會引出更多的歧義。根據梁披云先生主編的《中國書法大辭典》的辭條,帖學指崇尚法帖之書派,與之相對,碑學乃崇尚北碑之書派。但碑學巨擘康有為同樣對南碑推崇備至。碑學既包含了一些書家如朱義章、貝義淵、王遠、鄭道昭、寇謙等人的作品,也包含著大量不知名的民間書手工匠的作品;既有精整如《張猛龍》、《張黑女》,又有率意的如瓷刻、經卷、簡牘;既有官方碑刻,又有民間墓志、造像,可見碑學的外延是相當寬泛的。流行書風主要是對碑學中民間率意型書風的現代闡述。流行書風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是審美感知的需要,更是帖學與碑學交替發(fā)展的結果。特別是當代帖學體系的重建,為流行書風在碑帖結合過程中提供了技法上的參照。自北宋淳化年間第一部閣帖問世,法帖翻刻成風,以至徒具其形,精神皆失,與原帖相差甚遠。清人轉而師碑,然碑以真書為主要書體,學之愈久則愈遠離草法。近代雖不乏一些行草書大家,但帖學的整體復蘇是在文革以后?!拔幕锩笔箓鹘y文化遭遇到空前的浩劫,書法的發(fā)展也陷入了歷史的最低谷,文革后最急需的就是對書法“法度”的重建?,F代印刷出版業(yè)的高度發(fā)達使歷代名家墨跡得以影印再現與普及,博物館則提供了更多與古人真跡面對面的機會,使得今人在書法視覺審美經驗上遠比古人豐富。帖學興起的標志就是手札小行書的盛行,這種具有濃郁書卷氣的表現形式在早幾屆的中青展上幾乎壟斷了大獎。這種狀況在第五屆中青展上就被打破了,廣西現象占據了輿論的焦點,它的特點之一即取法民間書風,雖然因制作過甚被譏為偽古典,但卻向書壇發(fā)出了這樣一個訊息:經典不再是唯一。民間書風的流行便證明了這一點。當代流行書風的興起,使民間書法得以學術化,全面提升了民間書法的藝術地位,碑帖在結合過程中長期困擾探索者的技術性問題即生拼硬湊迎刃而解。清代書學由于在取法上的改變,加之古人向來視筆法為枕中秘笈,對魏碑書法技法的探索成為研究的中心,衍生出種種對筆法帶有個人主觀色彩的推斷,后學者極易誤入方法論的陷井,過于強調運筆的逆入平出??涤袨橥砟暌庾R到這種揚碑抑帖所造成的缺憾,欲以個人之力集北碑南帖之大成,后來的書家?guī)缀跷从胁患鎸W碑帖者,但學碑者多以篆隸為宗,意在以碑養(yǎng)帖,強其骨氣,真正能融匯貫通者鮮矣。蓋因碑帖在書寫技法與審美趣味上的巨大差異,如何將碑版的樸野與法帖的書卷氣融為一體,有待于傳統經典技法的突破和審美認知上的提高。早在明末清初,傅山就提出過“寧拙勿巧,寧丑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勿安排”的審美理想,只是在敦崇正學的封建文化土壤下無法生長,“平和中正”、“文質彬彬”的儒家美學觀左右著大多數人的思想,清初的文字獄更使無數學子只能于故紙堆中專事名物訓詁,哪敢有什么新思想新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清代碑學的興起,不是出于藝術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是在帖學已壞的前提下漢學之興的副產品,因而清代碑學的特點,整體上依然是順承性的,它以“充實之謂美”為美學宗旨,追求重、拙、大的藝術效果,其成就主要在秦篆漢隸上。與清代碑學所不同,當代流行書風選擇碑學體系中那些名聲并不顯赫的造像、墓志或磚刻瓷刻,放棄在造型和筆法上的生硬拼湊,將其與帖學各自所獨具的神韻進行現代意義上的揉合,使之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隨著書法在當代藝術體系中位置的確立,其傳統價值觀與當代藝術觀念之間不斷發(fā)生碰撞、滲透與交融,特別是后現代藝術,主張藝術家應當提供他獨特的視覺經驗,主張不全盤否定傳統,但可有多種選擇,沒有非此即彼的藝術風格。這種觀念無疑是對以王羲之、王獻之為最高典則的金字塔式的書法發(fā)展結構的解構。它為民間書法中樸實無華,甚至被“文人雅士”視為丑俗的作品走進當代書法藝術的殿堂提供了現代理論基礎,也使傅山“四寧四勿”的美學理想得以實現。從風格學的角度來看,流行書風在視覺上打破了千百年不變的傳統結字法則和用筆法則。它以民間書法為造型基礎,追求對漢字線性的自然表述而不是點劃上狹義的精到完美。它在漢字結構中尋找新的平衡點而不是墨守陳規(guī),一成不變。它使民間書法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書風。流行書風之所以流行,在于它代表著這個時代的審美情趣。

欣賞者在面對這種風格的時候同樣可以感受到古雅散逸的審美享受,也更適合當代文化敢于挑戰(zhàn)權威、追求自身價值、追求至真至誠的人文精神。

流行書風對民間書法的取尚在一定意義上是對傳統經典技法原則的消解,因而招致了一些非議,甚至言辭激烈的批評。流行書風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本身就具有一定意義,“批評家的任務,應是闡明作品的意義,而不是去分析意義的價值的大小或多少”。在當下的文藝批評中,意義價值的大小或多少仍然是批評家們爭論不休的問題,或總是以一種傳統既定的價值標準作為判斷當代藝術價值的標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創(chuàng)作觀念的多元化發(fā)展,而作為欣賞者通常是依照自己固有的審美經驗參與創(chuàng)作者的行為。但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總是不斷突破自身的審美經驗去探索新的視覺圖式。誠然,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兩方面的意義,任何風格下的作品也會有高低雅俗之分,流行書風在自身學術定位的過程中應嚴格將那些貌似率意實質上功力不足,或粗制濫造、品位低下的作品從嚴謹的高水平的作品中區(qū)分開來,實際上,流行書風的創(chuàng)作實踐,若沒有扎實的碑帖基本功,沒有對傳統深刻的理解和開放的藝術觀念,僅憑一些熱情想急功近利,只會弄巧成拙,流于膚淺。

受西方HYPERLINK"/cpro/ui/uijs.php?rs=1&u=http%3A%2F%2Flw%2E3edu%2Enet%2Fms%2Flw%5F180950%2Ehtml&p=baidu&c=news&n=10&t=tpclicked3_hc&q=p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