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11/6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遙感導論電子教案制作人:賈維花2022/11/2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遙感導論電子教案制作第2章電磁輻射與地物的光譜特征2.1電磁波譜與電磁輻射2.2太陽輻射及大氣對輻射的影響2.3地球的輻射與地物波譜
本章學習要求第2章電磁輻射與地物的光譜特征2.1電磁波譜與電磁輻射本章學習要求理解并掌握:
1.電磁波譜(特別是遙感常用的波段);
2.電磁輻射的定理(黑體輻射定理與實際物體輻射定理);
3.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影響及大氣窗口;
4.地物自身熱輻射與反射波譜特征。返回本章學習要求理解并掌握:返回2.1電磁波譜與電磁輻射1.電磁波與電磁波譜2.電磁輻射的度量
3.黑體輻射
4.實際物體的輻射返回2.1電磁波譜與電磁輻射1.電磁波與電磁波譜返回2.1.1電磁波與電磁波譜電磁波:當電磁場進入空間,變化的磁場激發(fā)渦旋電場,變化的電場又激發(fā)了渦旋磁場,使電磁振蕩在空間傳播。這叫電磁波。電磁波是典型的橫波,具有線偏振現象。
2.1.1電磁波與電磁波譜電磁波:當電磁場進入空間,變化的返回電磁波譜: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無線電波(微波、短波、中波和超長波等)在真空中按照波長或頻率遞增或遞減排列,則構成了電磁波譜。目前,遙感技術中通常采用的電磁波位于可見光、紅外和微波波譜區(qū)間。電磁波性質:
1.是橫波,真空中以光速傳播;2.滿足:f·λ=cE=h·f式中,E為能量。單位:J;f為頻率;h為普朗克常數,h=6.626×10-34J/s
λ為波長;c為光速,c=3×108m/s3.電磁輻射在傳播過程中具有波粒二象性。返回電磁波譜: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無線電2.1.3電磁輻射的度量
輻射源:任何物體都是輻射源。不僅能夠吸收其他物體對它的輻射,也能夠向外輻射。電磁波的傳播實際上就是電磁能量的傳遞。輻射測量的度量單位見下表:
2.1.3電磁輻射的度量輻射源:任何物體都是輻射源。不僅物理量定義描述度量單位計算公式備注輻射能量W電磁輻射的能量焦耳(J)
輻射通量Φ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面積的輻射能量瓦特W(J/s)Φ=dw/dt輻射通量是波長的函數,總通量應該是各譜段輻射通量之和或輻射通量的積分值輻射通量密度E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輻射能量W/m2E=dΦ/dSS為面積輻射通量密度又分別用輻照度和輻射出射度來表示輻照度I被輻射的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上的輻射通量W/m2I=dΦ/dSS為面積物體接收的輻射輻射出射度M輻射源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上的輻射通量W/m2M=dΦ/dsS為面積物體發(fā)出的輻射輻射亮度L假定有一輻射源呈面狀,向外輻射的強度隨輻射方向而不同,則L定義為輻射源在某一方向單位投影表面單位立體角內的輻射通量。W/(sr·m2)
L=dΦ∕(dωdS)S為面積物理量定義描述度量單位計算公式備注輻射能量W電磁輻射的能量焦返回輻射亮度朗伯源:輻射亮度與觀測角θ無關的輻射源。返回輻射亮度朗伯源:輻射亮度與觀測角θ無關的輻射源。電磁波譜返回電磁波譜返回2.1.4黑體輻射絕對黑體對于任何波長的電磁輻射都全部吸收。也是完全輻射體,是朗伯源,理想的輻射體。恒星和太陽輻射是接近黑體輻射的輻射源。黑體輻射規(guī)律普朗克公式斯忒藩-玻爾茲曼定律維恩位移定律2.1.4黑體輻射絕對黑體
c:真空中的光速k:玻爾茲曼常數,K=1.38×10-23J/Kh:普朗克常數,h=6.63×10-34JsMλ(λ,T):輻射出射度普朗克公式c:真空中的光速普朗克公式斯忒藩–玻耳茲曼ρ:斯忒藩-玻爾茲曼常數,ρ
=5.67×10-8W·m-2·K-4斯忒藩–玻耳茲曼ρ:斯忒藩-玻爾茲曼常數,ρ=5.67×維恩位移定律T/K300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λmax(um)9.665.802.901.450.970.720.580.480.41λmax·T=b
b為常數,b=2.898×10-3m·K返回維恩位移定律T/K300500100020003000400實際物體的輻射-基爾霍夫定律(Kirchhoff’sLaw)
表示實際物體輻射與黑體輻射之比:M=εM0
該定律揭示了物體的光譜輻射出射度Mi與同一溫度、同一波長絕對黑體輻射出射度的關系,ai為此條件下的吸收系數(率),有時也稱為比輻射率或發(fā)射率記作ε。
P22表2.3為常溫下,λ為8-14um自然物體的的比輻射率(或發(fā)射率)。返回發(fā)射率ε(比輻射率)的概念:物體(地物)的輻射出射度與同溫度下黑體的輻射出射度之比。物體的發(fā)射率等于該物體的吸收率:αλ=ελ
一般情況下,物體的發(fā)射率:0<ελ
<1
物體的發(fā)射率是溫度和波長的函數。物體的發(fā)射率與自身的性質、物理狀況(如粗糙度、顏色等)有關;物體的表面溫度受自身的比熱、熱慣量、熱導率、熱擴散率等影響較大。黑體的ελ=ε=1;灰體的ελ=ε=常數<1;
選擇性輻射體的ελ<1,且隨波長而變。實際物體的輻射-基爾霍夫定律(Kirchhoff’sLaw2.2太陽輻射及大氣對輻射的影響1太陽輻射2大氣的吸收與散射
3大氣折射、反射和透射
4大氣窗口
返回2.2太陽輻射及大氣對輻射的影響1太陽輻射返回2.2.1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指太陽發(fā)出的電磁波輻射,習慣上稱為太陽光。太陽是被動遙感的主要輻射源。在大氣上界和海平面測得的太陽輻射曲線如圖所示從太陽光譜曲線可以看出(…):太陽光譜相當于5800K的黑體輻射,太陽輻射的光譜是連續(xù)的光譜;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其中0.38~
0.76μm的可見光能量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43.5%,最大輻射強度位于波長0.47μm左右;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主要集中在0.3~
3.0μm波段,包括近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和中紅外;經過大氣層的太陽輻射有很大的衰減,其差異是由于地球大氣引起的;各波段的衰減是不均衡的。返回2.2.1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指太陽發(fā)出的電磁波輻射,習慣上太陽輻照度分布曲線返回印刷錯誤太陽輻照度分布曲線返回印刷錯誤2.2.2大氣的吸收與散射
大氣結構:大氣主要成分可分為二類:氣體分子(主要有氮氣和氧氣約占99%,其余的1%的是臭氧、二氧化碳、水汽等)和其他微粒(煙、塵埃、霧靄、小水滴及氣溶膠。
大氣吸收作用: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時,大氣分子對電磁波的某些波段有吸收作用,吸收作用使輻射能量變成分子的內能,引起這些波段的太陽輻射強度衰減。大氣的吸收譜(見圖)2.2.2大氣的吸收與散射大氣結構:2.2.2大氣的吸收與散射
散射:輻射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傳播方向改變,并向各個方向散開。散射對遙感數據的影響:對反射輻射成分的改變改變傳感器所接收的電磁波信息散射能量成為了疊加在目標地物上的噪聲,造成影像模糊。大氣散射集中于太陽輻射能量較強的可見光區(qū)2.2.2大氣的吸收與散射散射:輻射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小微粒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比波長小得多時發(fā)生。散射強度與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長越長,散射越弱。主要發(fā)生在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瑞利散射瑞利散射米氏散射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與輻射的波長相當時發(fā)生的散射。散射強度與波長的二次方成反比。具有明顯的方向性。主要由大氣中的微粒,如煙、塵埃、小水滴及氣溶膠等引起。對于大氣微粒引起的米氏散射從近紫外到紅外波段都有影響,當進入紅外波段后米氏散射的影響超過瑞利散射。米氏散射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與輻射的波長相當時發(fā)生的散射。無選擇性散射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比波長大得多時發(fā)生的散射。符合條件的波段中,任何波長的散射強度相同。返回無選擇性散射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比波長大得多時發(fā)生的散射。返回大氣結構從地面到大氣上界,大氣的結構分層為:對流層:高度在7~12km,溫度隨高度而降低,天氣變化頻繁,航空遙感主要在該層內。平流層:高度在12~80km,底部為同溫層(航空遙感活動層),同溫層以上,溫度由于臭氧層對紫外線的強吸收而逐漸升高。電離層:高度在80~1000km,大氣中的O2、N2受紫外線照射而電離,對遙感波段是透明的,是陸地衛(wèi)星活動空間在上部的散逸層(800~900km)。大氣外層:1000~35000km,空氣極稀薄,對衛(wèi)星基本上沒有影響。返回大氣結構返回大氣的吸收譜從中可看出:
H2O吸收帶主要有2.5~3.0um,5~7um,0.94um,1.13um,1.38um,1.86um,3.24um以及24um以上對微波的強吸收帶;CO2吸收峰主要:2.8um,4.3um;O3在10~40公里高度對0.2~0.32um有很強的吸收帶,0.6um,0.96um;O2主要吸收小于0.2um的輻射,0.6um,0.76um也有窄的吸收帶。此外大氣中的其他微粒雖也有吸收作用,但不起主導作用。返回大氣的吸收譜從中可看出:返回2.2.3大氣折射、反射和透射大氣折射現象:電磁波穿過大氣層時,除了吸收和散射兩種影響以外,還會產生傳播方向的改變,產生折射現象。大氣的折射率與大氣圈的大氣密度直接相關。密度大的折射率大。還與太陽的天頂距有關系。當太陽垂直入射時天頂距為0,折射值也為0,(早上看到的太陽圓面要比中午圓面大的原因)。大氣反射:電磁波傳播過程中,若通過兩種介質的交界面,還會出現反射現象。氣體、塵埃的作用很小,反射現象主要是發(fā)生在云層頂部,取決于云量,而且各波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消弱了電磁波到達地面的強度。因此,盡量選擇無云的天氣接收遙感信號。大氣透射現象:太陽電磁輻射經過大氣到達地面時,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電磁輻射被云層或其他粒子反射的比例約占30﹪,散射約占22﹪,大氣吸收占17﹪,透過大氣到達地面的能量僅占入射總能量的31﹪,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共同衰減了輻射強度,剩余部分即為透過的部分。對傳感器而言,透過率高的波段,才對遙感有意義。多數遙感選擇無云天氣觀測,這時大氣對太陽輻射的衰減就只考慮散射和吸收的影響。返回2.2.3大氣折射、反射和透射大氣折射現象:電磁波穿過大氣2.2.4大氣窗口概念:由于大氣層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陽輻射的各波段受到衰減的作用輕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們就把受到大氣衰減作用較輕、透射率較高的波段叫大氣窗口。大氣窗口波段透射率/%應用舉例紫外可見光近紅外0.3~1.3μm>90TM1-4、SPOT的HRV近紅外1.5~1.8μm80TM5近-中紅外2.0~3.5μm80TM7中紅外3.5~5.5μmNOAA的AVHRR遠紅外8~14μm60~70TM6微波0.8~2.5cm100Radarsat
返回2.2.4大氣窗口概念:由于大氣層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2.3地球的輻射與地物波譜1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2地表自身的熱輻射3地物反射波譜特征4幾種地物的反射波譜曲線5地物波譜特性的測量返回2.3地球的輻射與地物波譜1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2.3.1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
太陽和地表實際輻射的差異見圖:地球輻射的分段特征:
返回波段名稱可見光與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波長0.3~2.5um2.5~6um?6um輻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陽輻射為主地表反射太陽輻射和自身的熱輻射地表物體自身熱輻射為主2.3.1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太陽和地表實際輻射的差異太陽與地表輻射的電磁波太陽輻射主要集中在0.3~2.5um,在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區(qū)段。地球自身的輻射主要集中在長波,即6um以上的熱紅外區(qū)段。該區(qū)段的太陽輻射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只考慮地表物體自身的熱輻射。在圖中兩峰交叉之處是兩種輻射共同起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紅外波段,地球對太陽輻照的反射和地表物體自身的熱輻射都不能忽略。
返回太陽與地表輻射的電磁波太陽輻射主要集中在0.3~2.5um2.3.2地表自身的熱輻射絕對黑體:發(fā)射率=1,即對所有波長黑體發(fā)射率都是一個常數1(反射率=0,透射率=0)?;殷w:發(fā)射率=常數<1,即灰體的發(fā)射率始終小于1且不隨波長變化。選擇性輻射體:其發(fā)射率隨波長而變化(具有選擇性吸收),而且<1。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物體為灰體。地物自身的熱輻射:
2.3.2地表自身的熱輻射絕對黑體:發(fā)射率=1,即對所有地物的發(fā)射率隨波長變化的曲線叫發(fā)射波譜曲線。發(fā)射波譜曲線的形態(tài)反映物體本身的特性。地物的發(fā)射率與物體的組成、溫度、粗糙度、顏色等物理特性有關。表面粗糙、顏色暗,發(fā)射率高,反之發(fā)射率低。地物的輻射能量與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比熱、熱慣性大的地物,發(fā)射率大。如水體夜晚發(fā)射率大,白天就小。地物自身的熱輻射返回根據黑體輻射規(guī)律及基爾霍夫定律:M(λ,T)=εM0(λ,T)式中,ε為物體的比輻射率或發(fā)射率;
M為實際物體的出射度;
M0為黑體輻射的輻射出射度地物的發(fā)射率隨波長變化的曲線叫發(fā)射波譜曲線。發(fā)射波譜曲線的形2.3.3地物反射波譜特征返回從太陽和地表的相互作用上可得:地物的反射率鏡面反射漫反射地物的反射波譜曲線太陽輻射到達地表后,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射,即: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地表反射的太陽輻射成為遙感記錄的主要輻射能量。一般而言,絕大多數物體對可見光都不具備透射能力,而有些物體如水,對一定波長的電磁波則透射能力較強,特別是0.45~0.56μm的藍綠光波段。一般水體的透射深度可達10~20m,清澈水體可達100m的深度。反射率(ρ):地物的反射能量與入射總能量的比,即ρ=(Pρ/P
0)×100%。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是不同的。反射率是可以測定的。反射率也與地物的表面顏色、粗糙度和濕度等有關。地物的反射光譜曲線:反射率隨波長變化的曲線。除了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種地物在不同的內部和外部條件下反射率也不同。一般來說,反射率隨波長的變化,有規(guī)律可循,從而為遙感影象的解譯提供依據。
物體的反射滿足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有在反射波射出的方向才能探測到電磁波,水面是近似的鏡面反射,在遙感圖像上水面有時很亮,有時很暗,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不論入射方向如何,其反射出來的能量在各個方向是一致的。一般地物的反射近似漫反射,但各個方向反射的能量大小不同。朗伯面:對漫反射面,當入射輻照度是一定時,從任何角度觀測輻射面,其反射輻射亮度是一個常數,這種反射面叫朗伯面。自然界中真正的朗伯面很少,新鮮的氧化鎂、硫酸鋇、碳酸鎂表面,在反射天頂角θ≤45°時,可以近似看成朗伯面。實際物體的反射介于兩種理想模型之間返回2.3.3地物反射波譜特征返回從太陽和地表的相互作用上可得植物的光譜曲線從植物典型的波譜曲線來看,控制植物反射率的主要因素有植物葉子的顏色、葉子的細胞構造和植物的水分等。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植物的不同種類、灌溉、施肥、季節(jié)、氣候、病蟲害、土壤、地形等因素都對植物的光譜特征發(fā)生影響,使其光譜曲線的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植物的光譜曲線從植物典型的波譜曲線來看,控制植物反射率的主要不同植被反射波譜曲線的比較不同植被反射波譜曲線的比較植被病蟲害對其反射波譜曲線的影響植被病蟲害對其反射波譜曲線的影響水分含量對玉米葉子反射率的影響水分含量對玉米葉子反射率的影響土壤的光譜曲線土壤光譜曲線與土壤本身的顏色、質地的粗細、有機質和含水量等因素影響。土壤的光譜曲線土壤光譜曲線與土壤本身的顏色、質地的粗細、有機土質越細反射率越高,顏色越淺反射率越高。有機質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因土類和肥力狀況的不同而不同不同波譜段的遙感影像上區(qū)別不明顯土壤的反射波譜特征土質越細反射率越高,顏色越淺反射率越高。土壤的反射波譜特征水體的光譜曲線清水在可見光范圍:水體的反射率總體是比較低。不超過10%,一般為4~5%,并隨波長的增加而不斷減低,到了0.6um處大約為2~3%。過了0.75um,水體幾何成全吸收體。在近紅外波段清澈的水:為全吸收體,色調深,與地物有明顯的界線,可以區(qū)分水陸界線;熱紅外晚間成像水體呈淺色調;根據熱紅外傳感器的溫度定標,可在熱紅外影像上反演出水體的溫度。所以夜間的熱紅外影像可用于尋找泉水,特別是溫泉。水體在微波1mm~30cm范圍內的發(fā)射率較低,約為0.4%。平坦的水面,后向散射很弱,因此側視雷達影像上。水體呈黑色。雷達影像是確定洪水淹沒范圍的有效手段。水體的光譜曲線清水在可見光范圍:水體的反射率總體是比較低。不巖石的光譜曲線巖石的反射光譜特征與礦物成分、顏色、礦物含量、風化程度、含水狀況、顆粒的大小、表面的光滑程度等因素有關。巖石的光譜曲線巖石的反射光譜特征與礦物成分、顏色、礦物含量、常見地物的光譜曲線比較常見地物的光譜曲線比較常見地物的光譜曲線比較返回常見地物的光譜曲線比較返回謝謝??!謝謝?。?022/11/6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遙感導論電子教案制作人:賈維花2022/11/2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遙感導論電子教案制作第2章電磁輻射與地物的光譜特征2.1電磁波譜與電磁輻射2.2太陽輻射及大氣對輻射的影響2.3地球的輻射與地物波譜
本章學習要求第2章電磁輻射與地物的光譜特征2.1電磁波譜與電磁輻射本章學習要求理解并掌握:
1.電磁波譜(特別是遙感常用的波段);
2.電磁輻射的定理(黑體輻射定理與實際物體輻射定理);
3.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影響及大氣窗口;
4.地物自身熱輻射與反射波譜特征。返回本章學習要求理解并掌握:返回2.1電磁波譜與電磁輻射1.電磁波與電磁波譜2.電磁輻射的度量
3.黑體輻射
4.實際物體的輻射返回2.1電磁波譜與電磁輻射1.電磁波與電磁波譜返回2.1.1電磁波與電磁波譜電磁波:當電磁場進入空間,變化的磁場激發(fā)渦旋電場,變化的電場又激發(fā)了渦旋磁場,使電磁振蕩在空間傳播。這叫電磁波。電磁波是典型的橫波,具有線偏振現象。
2.1.1電磁波與電磁波譜電磁波:當電磁場進入空間,變化的返回電磁波譜: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無線電波(微波、短波、中波和超長波等)在真空中按照波長或頻率遞增或遞減排列,則構成了電磁波譜。目前,遙感技術中通常采用的電磁波位于可見光、紅外和微波波譜區(qū)間。電磁波性質:
1.是橫波,真空中以光速傳播;2.滿足:f·λ=cE=h·f式中,E為能量。單位:J;f為頻率;h為普朗克常數,h=6.626×10-34J/s
λ為波長;c為光速,c=3×108m/s3.電磁輻射在傳播過程中具有波粒二象性。返回電磁波譜: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無線電2.1.3電磁輻射的度量
輻射源:任何物體都是輻射源。不僅能夠吸收其他物體對它的輻射,也能夠向外輻射。電磁波的傳播實際上就是電磁能量的傳遞。輻射測量的度量單位見下表:
2.1.3電磁輻射的度量輻射源:任何物體都是輻射源。不僅物理量定義描述度量單位計算公式備注輻射能量W電磁輻射的能量焦耳(J)
輻射通量Φ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面積的輻射能量瓦特W(J/s)Φ=dw/dt輻射通量是波長的函數,總通量應該是各譜段輻射通量之和或輻射通量的積分值輻射通量密度E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輻射能量W/m2E=dΦ/dSS為面積輻射通量密度又分別用輻照度和輻射出射度來表示輻照度I被輻射的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上的輻射通量W/m2I=dΦ/dSS為面積物體接收的輻射輻射出射度M輻射源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上的輻射通量W/m2M=dΦ/dsS為面積物體發(fā)出的輻射輻射亮度L假定有一輻射源呈面狀,向外輻射的強度隨輻射方向而不同,則L定義為輻射源在某一方向單位投影表面單位立體角內的輻射通量。W/(sr·m2)
L=dΦ∕(dωdS)S為面積物理量定義描述度量單位計算公式備注輻射能量W電磁輻射的能量焦返回輻射亮度朗伯源:輻射亮度與觀測角θ無關的輻射源。返回輻射亮度朗伯源:輻射亮度與觀測角θ無關的輻射源。電磁波譜返回電磁波譜返回2.1.4黑體輻射絕對黑體對于任何波長的電磁輻射都全部吸收。也是完全輻射體,是朗伯源,理想的輻射體。恒星和太陽輻射是接近黑體輻射的輻射源。黑體輻射規(guī)律普朗克公式斯忒藩-玻爾茲曼定律維恩位移定律2.1.4黑體輻射絕對黑體
c:真空中的光速k:玻爾茲曼常數,K=1.38×10-23J/Kh:普朗克常數,h=6.63×10-34JsMλ(λ,T):輻射出射度普朗克公式c:真空中的光速普朗克公式斯忒藩–玻耳茲曼ρ:斯忒藩-玻爾茲曼常數,ρ
=5.67×10-8W·m-2·K-4斯忒藩–玻耳茲曼ρ:斯忒藩-玻爾茲曼常數,ρ=5.67×維恩位移定律T/K300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λmax(um)9.665.802.901.450.970.720.580.480.41λmax·T=b
b為常數,b=2.898×10-3m·K返回維恩位移定律T/K300500100020003000400實際物體的輻射-基爾霍夫定律(Kirchhoff’sLaw)
表示實際物體輻射與黑體輻射之比:M=εM0
該定律揭示了物體的光譜輻射出射度Mi與同一溫度、同一波長絕對黑體輻射出射度的關系,ai為此條件下的吸收系數(率),有時也稱為比輻射率或發(fā)射率記作ε。
P22表2.3為常溫下,λ為8-14um自然物體的的比輻射率(或發(fā)射率)。返回發(fā)射率ε(比輻射率)的概念:物體(地物)的輻射出射度與同溫度下黑體的輻射出射度之比。物體的發(fā)射率等于該物體的吸收率:αλ=ελ
一般情況下,物體的發(fā)射率:0<ελ
<1
物體的發(fā)射率是溫度和波長的函數。物體的發(fā)射率與自身的性質、物理狀況(如粗糙度、顏色等)有關;物體的表面溫度受自身的比熱、熱慣量、熱導率、熱擴散率等影響較大。黑體的ελ=ε=1;灰體的ελ=ε=常數<1;
選擇性輻射體的ελ<1,且隨波長而變。實際物體的輻射-基爾霍夫定律(Kirchhoff’sLaw2.2太陽輻射及大氣對輻射的影響1太陽輻射2大氣的吸收與散射
3大氣折射、反射和透射
4大氣窗口
返回2.2太陽輻射及大氣對輻射的影響1太陽輻射返回2.2.1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指太陽發(fā)出的電磁波輻射,習慣上稱為太陽光。太陽是被動遙感的主要輻射源。在大氣上界和海平面測得的太陽輻射曲線如圖所示從太陽光譜曲線可以看出(…):太陽光譜相當于5800K的黑體輻射,太陽輻射的光譜是連續(xù)的光譜;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其中0.38~
0.76μm的可見光能量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43.5%,最大輻射強度位于波長0.47μm左右;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主要集中在0.3~
3.0μm波段,包括近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和中紅外;經過大氣層的太陽輻射有很大的衰減,其差異是由于地球大氣引起的;各波段的衰減是不均衡的。返回2.2.1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指太陽發(fā)出的電磁波輻射,習慣上太陽輻照度分布曲線返回印刷錯誤太陽輻照度分布曲線返回印刷錯誤2.2.2大氣的吸收與散射
大氣結構:大氣主要成分可分為二類:氣體分子(主要有氮氣和氧氣約占99%,其余的1%的是臭氧、二氧化碳、水汽等)和其他微粒(煙、塵埃、霧靄、小水滴及氣溶膠。
大氣吸收作用: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時,大氣分子對電磁波的某些波段有吸收作用,吸收作用使輻射能量變成分子的內能,引起這些波段的太陽輻射強度衰減。大氣的吸收譜(見圖)2.2.2大氣的吸收與散射大氣結構:2.2.2大氣的吸收與散射
散射:輻射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傳播方向改變,并向各個方向散開。散射對遙感數據的影響:對反射輻射成分的改變改變傳感器所接收的電磁波信息散射能量成為了疊加在目標地物上的噪聲,造成影像模糊。大氣散射集中于太陽輻射能量較強的可見光區(qū)2.2.2大氣的吸收與散射散射:輻射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小微粒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比波長小得多時發(fā)生。散射強度與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長越長,散射越弱。主要發(fā)生在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瑞利散射瑞利散射米氏散射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與輻射的波長相當時發(fā)生的散射。散射強度與波長的二次方成反比。具有明顯的方向性。主要由大氣中的微粒,如煙、塵埃、小水滴及氣溶膠等引起。對于大氣微粒引起的米氏散射從近紫外到紅外波段都有影響,當進入紅外波段后米氏散射的影響超過瑞利散射。米氏散射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與輻射的波長相當時發(fā)生的散射。無選擇性散射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比波長大得多時發(fā)生的散射。符合條件的波段中,任何波長的散射強度相同。返回無選擇性散射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比波長大得多時發(fā)生的散射。返回大氣結構從地面到大氣上界,大氣的結構分層為:對流層:高度在7~12km,溫度隨高度而降低,天氣變化頻繁,航空遙感主要在該層內。平流層:高度在12~80km,底部為同溫層(航空遙感活動層),同溫層以上,溫度由于臭氧層對紫外線的強吸收而逐漸升高。電離層:高度在80~1000km,大氣中的O2、N2受紫外線照射而電離,對遙感波段是透明的,是陸地衛(wèi)星活動空間在上部的散逸層(800~900km)。大氣外層:1000~35000km,空氣極稀薄,對衛(wèi)星基本上沒有影響。返回大氣結構返回大氣的吸收譜從中可看出:
H2O吸收帶主要有2.5~3.0um,5~7um,0.94um,1.13um,1.38um,1.86um,3.24um以及24um以上對微波的強吸收帶;CO2吸收峰主要:2.8um,4.3um;O3在10~40公里高度對0.2~0.32um有很強的吸收帶,0.6um,0.96um;O2主要吸收小于0.2um的輻射,0.6um,0.76um也有窄的吸收帶。此外大氣中的其他微粒雖也有吸收作用,但不起主導作用。返回大氣的吸收譜從中可看出:返回2.2.3大氣折射、反射和透射大氣折射現象:電磁波穿過大氣層時,除了吸收和散射兩種影響以外,還會產生傳播方向的改變,產生折射現象。大氣的折射率與大氣圈的大氣密度直接相關。密度大的折射率大。還與太陽的天頂距有關系。當太陽垂直入射時天頂距為0,折射值也為0,(早上看到的太陽圓面要比中午圓面大的原因)。大氣反射:電磁波傳播過程中,若通過兩種介質的交界面,還會出現反射現象。氣體、塵埃的作用很小,反射現象主要是發(fā)生在云層頂部,取決于云量,而且各波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消弱了電磁波到達地面的強度。因此,盡量選擇無云的天氣接收遙感信號。大氣透射現象:太陽電磁輻射經過大氣到達地面時,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電磁輻射被云層或其他粒子反射的比例約占30﹪,散射約占22﹪,大氣吸收占17﹪,透過大氣到達地面的能量僅占入射總能量的31﹪,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共同衰減了輻射強度,剩余部分即為透過的部分。對傳感器而言,透過率高的波段,才對遙感有意義。多數遙感選擇無云天氣觀測,這時大氣對太陽輻射的衰減就只考慮散射和吸收的影響。返回2.2.3大氣折射、反射和透射大氣折射現象:電磁波穿過大氣2.2.4大氣窗口概念:由于大氣層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陽輻射的各波段受到衰減的作用輕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們就把受到大氣衰減作用較輕、透射率較高的波段叫大氣窗口。大氣窗口波段透射率/%應用舉例紫外可見光近紅外0.3~1.3μm>90TM1-4、SPOT的HRV近紅外1.5~1.8μm80TM5近-中紅外2.0~3.5μm80TM7中紅外3.5~5.5μmNOAA的AVHRR遠紅外8~14μm60~70TM6微波0.8~2.5cm100Radarsat
返回2.2.4大氣窗口概念:由于大氣層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2.3地球的輻射與地物波譜1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2地表自身的熱輻射3地物反射波譜特征4幾種地物的反射波譜曲線5地物波譜特性的測量返回2.3地球的輻射與地物波譜1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2.3.1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
太陽和地表實際輻射的差異見圖:地球輻射的分段特征:
返回波段名稱可見光與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波長0.3~2.5um2.5~6um?6um輻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陽輻射為主地表反射太陽輻射和自身的熱輻射地表物體自身熱輻射為主2.3.1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太陽和地表實際輻射的差異太陽與地表輻射的電磁波太陽輻射主要集中在0.3~2.5um,在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區(qū)段。地球自身的輻射主要集中在長波,即6um以上的熱紅外區(qū)段。該區(qū)段的太陽輻射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只考慮地表物體自身的熱輻射。在圖中兩峰交叉之處是兩種輻射共同起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紅外波段,地球對太陽輻照的反射和地表物體自身的熱輻射都不能忽略。
返回太陽與地表輻射的電磁波太陽輻射主要集中在0.3~2.5um2.3.2地表自身的熱輻射絕對黑體:發(fā)射率=1,即對所有波長黑體發(fā)射率都是一個常數1(反射率=0,透射率=0)?;殷w:發(fā)射率=常數<1,即灰體的發(fā)射率始終小于1且不隨波長變化。選擇性輻射體:其發(fā)射率隨波長而變化(具有選擇性吸收),而且<1。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物體為灰體。地物自身的熱輻射:
2.3.2地表自身的熱輻射絕對黑體:發(fā)射率=1,即對所有地物的發(fā)射率隨波長變化的曲線叫發(fā)射波譜曲線。發(fā)射波譜曲線的形態(tài)反映物體本身的特性。地物的發(fā)射率與物體的組成、溫度、粗糙度、顏色等物理特性有關。表面粗糙、顏色暗,發(fā)射率高,反之發(fā)射率低。地物的輻射能量與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比熱、熱慣性大的地物,發(fā)射率大。如水體夜晚發(fā)射率大,白天就小。地物自身的熱輻射返回根據黑體輻射規(guī)律及基爾霍夫定律:M(λ,T)=εM0(λ,T)式中,ε為物體的比輻射率或發(fā)射率;
M為實際物體的出射度;
M0為黑體輻射的輻射出射度地物的發(fā)射率隨波長變化的曲線叫發(fā)射波譜曲線。發(fā)射波譜曲線的形2.3.3地物反射波譜特征返回從太陽和地表的相互作用上可得:地物的反射率鏡面反射漫反射地物的反射波譜曲線太陽輻射到達地表后,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射,即: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地表反射的太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心血管介入擴張器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S227交通組織方案2023.7.6張海亮修改后
- 職業(yè)興趣測評服務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年常溫遠紅外陶瓷及制品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插拉刨床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5年初中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jié) 動物細胞 說課稿
- 歷史片讀后感6篇
- 籃球零基礎教案6篇
- 2024年度吉林省護師類之護士資格證考前自測題及答案
- 2024年度吉林省護師類之護師(初級)題庫與答案
- 19《牧場之國》第二課時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qū)九年級中考二模數學試題?。ㄔ戆?解析版)
- 思念混聲合唱簡譜
- 中和熱的測定公開課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
- 社會心理學(西安交通大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行政管理學#-形考任務4-國開(ZJ)-參考資料
- 2024中國餐飲加盟行業(yè)白皮書-ccfax美團-202404
- 國測省測四年級勞動質量檢測試卷
- 行政村兩委干部測評表樣本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中考一模語文試卷
- 換電式重卡換電站:消防安全設計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