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12第38講現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課時作業(yè)版【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bd9dc80a50f23dba05270b15310818/dfbd9dc80a50f23dba05270b153108181.gif)
![2022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12第38講現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課時作業(yè)版【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bd9dc80a50f23dba05270b15310818/dfbd9dc80a50f23dba05270b153108182.gif)
![2022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12第38講現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課時作業(yè)版【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bd9dc80a50f23dba05270b15310818/dfbd9dc80a50f23dba05270b153108183.gif)
![2022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12第38講現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課時作業(yè)版【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bd9dc80a50f23dba05270b15310818/dfbd9dc80a50f23dba05270b153108184.gif)
![2022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12第38講現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課時作業(yè)版【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fbd9dc80a50f23dba05270b15310818/dfbd9dc80a50f23dba05270b1531081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2一、選擇題1.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際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人類戰(zhàn)爭形態(tài)也發(fā)生著重大變化。在蘇聯領導人眼中,以人力、兵力為主要戰(zhàn)斗力的中國軍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魯曉夫說:“民兵,對于有現代化武器的我們來說,這不是軍隊,這是一堆肉?!睘榇宋覈?)A.發(fā)展“兩彈一星”計劃,應對大國挑戰(zhàn)B.研制高性能計算機,增強軍事實力C.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提升綜合國力D.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打贏現代戰(zhàn)爭解析:發(fā)展“兩彈一星”計劃,應對大國挑戰(zhàn),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故A項正確;研制高性能計算機,增強軍事實力,是在改革開放后,故B項錯誤;“科教興國”戰(zhàn)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C項錯誤;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是在20世紀末,故D項錯誤。答案:A2.(山東聊城一模)英國一位科學家在1965年訪問中國時報道說:過去,農民們把莊稼得病看作是天禍,對得病的莊稼不采取任何措施?,F在,在我所訪問的公社里,每個生產隊都對社員進行了訓練,讓他們認識最普通的蟲害和各種類型的作物病害,并讓他們懂得在發(fā)現病蟲害時該采取什么補救措施。這表明()A.中、英已經建立正式外交關系B.“左”傾錯誤影響基本消除C.政府科技普及工作初見成效D.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社員的農業(yè)知識素養(yǎng)提升,政府科技普及工作初見成效,故選C項;材料僅涉及英國科學家的報道,未涉及中、英兩國的外交關系,排除A項;“基本消除”說法絕對化,排除B項;根據材料“讓他們認識最普通的蟲害和各種類型的作物病害,并讓他們懂得在發(fā)現病蟲害時該采取什么補救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社員的農業(yè)知識素養(yǎng)提升,并非“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排除D項。答案:C3.在談到“”時期科技成就時,一位老工程師回憶到:不管是什么樣的研究機構,無論是他們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紙介紹信到,他們所有的最新成果都會無條件地呈現給你,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這在任何國家都做不到。這說明“”時期的科研優(yōu)勢是()A.全國技術力量的無成本合作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C.科技文化工作者受到廣泛尊重D.“左”傾思潮沒有影響科技領域解析:A項與材料“所有的最新成果都會無條件地呈現給你,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相符,正確;材料中“最新成果”未明確是否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故B項錯誤;“”時期知識分子的地位不高,故C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左”傾思潮的影響,故D項錯誤。答案:A4.(江西撫州質量檢測)在20世紀50年代的“新民歌運動”中,呼和浩特市決定在3到5年內收集50萬首民歌;山西省提出一年要產生30萬個“李有才”,30萬個“郭蘭英”,實現“村村要有李有才,社社要有王老九,縣縣要有郭沫若”。由此可知()A.人民群眾文學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B.基層民眾文化素養(yǎng)顯著提高C.國民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D.國民經濟建設遭遇重大挫折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新民歌運動”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體現了人民群眾文學創(chuàng)作熱情的高漲,故選A項;題干只反映了人民群眾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品數量,不能直接得出基層民眾文化素養(yǎng)顯著提高的結論,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是文化建設的目標,不能說明國民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排除C項;“新民歌運動”主要反映的是文化建設的內容,與經濟建設無關,排除D項。答案:A5.(山東威海一模)1956—1957年,《文藝報》先后介紹了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印度詩人迦梨陀娑、奧地利鋼琴家莫扎特、保加利亞藝術家瑪依斯捷爾等人的作品。這得益于()A.外交領域的巨大成就 B.“雙百”方針的正確指導C.“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D.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解析:材料中《文藝報》介紹的文藝作品來源廣泛且具有多樣性,體現了對1956年提出的“雙百”方針的貫徹,故選B項;材料所列為文藝作品,對這些作品的介紹與外交無關,排除A項;“求同存異”方針是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為解決與會國的矛盾和分歧以及一些國家對新中國的誤解和疑懼而提出來的,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中的作品并不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無法體現是受到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影響,排除D項。答案:B6.(烏魯木齊一模)1978年8月盧新華的短篇小說《傷痕》發(fā)表,這部小說以悲劇的藝術力量,震動了文壇,作品中對人性的描寫,突破了長期以來文藝的清規(guī)戒律,形成了新時期第一個文學思潮“傷痕文學”。這類作品()A.遵循了寫實風格 B.抒發(fā)了浪漫情懷C.突出了理性思考 D.表達了幻滅反叛解析:由材料“以悲劇的藝術力量,震動了文壇,作品中對人性的描寫,突破了長期以來文藝的清規(guī)戒律,形成了新時期第一個文學思潮‘傷痕文學’”可知為以反思過去為主題的現實主義文學,故選A項;材料強調“悲劇”“傷痕文學”可知為現實主義,排除B項;突出理性思考是歐洲文學的特點,材料強調的是中國文學,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具有反思的傷痕文學,而非具有科幻反叛的現代主義文學,排除D項。答案:A7.(福建南平三模)某一時期中國出現了與西方文藝作品具有相似特征的、“意識流”小說、先鋒派話劇以及現代舞、“新音樂”等文化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緣于()A.救國圖強,民族復興的時代要求B.“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C.科技文化藝術政府獎項設立的推動D.文藝領域撥亂反正沖破思想的禁錮解析:據材料“、‘意識流’小說、先鋒派話劇以及現代舞、‘新音樂’”結合所學現代文藝的特點說明這些文藝作品都有反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的傾向,結合所學1978年以后文藝領域撥亂反正帶來文藝的革新得出文藝領域撥亂反正沖破思想的禁錮,故選D項。答案:D8.下表所列史實說明()1949年以前部分學者主張“體育救國”“體育強國”1952年6月毛澤東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20世紀50年代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反對國際奧委會制造“兩個中國”的錯誤做法,甚至不惜退會A.體育往往被賦予特殊意義B.發(fā)展體育可以張揚國威C.人民體育體制的逐步確立D.體育的教育功能被挖掘解析:根據新中國成立前后“體育救國”“體育強國”“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等口號以及利用體育運動維護國家統(tǒng)一可知,體育被賦予了增強國家實力、維護國家權益等特殊意義,故選A項;題干說明體育運動是國家命運的一種反映,并不是利用體育來張揚國威,排除B項;題干沒有反映人民體育體制的信息,排除C項;題干挖掘的是體育的象征意義,不是教育功能,排除D項。答案:A9.(河南洛陽一模)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公布了《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把技術學校、??茖W校列入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系統(tǒng)。同時對高等學校的院系也進行了調整,特別是加強了高等工業(yè)院校。這一學制的調整()A.確保了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B.構建了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C.適應了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D.推動了教育的全面改革完善解析:新中國成立初期對“技術學?!I(yè)院?!钡闹匾暦蠂议_展經濟建設對技術人才的需要,故選C項;確保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教育法的基本原則,排除A項;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是在1965年左右建立的,時間不符,排除B項;該措施是對教育的改革完善,但不能體現“全面”,排除D項。答案:C10.(北京石景山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到2022年,我國德智體美勞育人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將進一步健全?;仡櫺轮袊闪⒁詠斫逃l(fā)展歷程,其中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確定是在()A.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B.“”結束后C.現代化建設新時期D.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解析: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確定了新中國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指1956—1966年,故選D項;過渡時期指1949—1956年,排除A項;1976年,結束“”,排除B項;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指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排除C項。答案:D11.下表是1949—1990年中國掃盲情況統(tǒng)計表。對此解讀正確的是()年份全國人口總數(萬人)15歲以上人口文盲總數(萬人)文盲率(%)194954167—80.001964723972332738.1019822358222.8119901800315.88A.“左”傾導致“”后教育受挫B.義務教育使文盲率快速下降C.制度變遷影響教育普及程度D.市場經濟體制推動教育發(fā)展解析:“中國掃盲情況統(tǒng)計表”中,從1949—1990年,文盲率大幅度降低,說明教育普及程度提高,故選C項;中國掃盲情況統(tǒng)計表中,從1964—1982年是“”后的情況,文盲率卻在降低,無法說明教育的落后,排除A項;中國掃盲情況統(tǒng)計表只反映了1990年以前的教育發(fā)展,義務教育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才有的政策,排除B項;中國掃盲情況統(tǒng)計表無法看出教育制度的內容,排除D項。答案:C12.(河南九師聯盟聯考)1979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成立。外研社發(fā)展至今,出版圖書中除英、法、日等大語種外,還有越南、老撾等小語種,更有一些“世人罕聞”的非洲部族語,如僧伽羅語、斯瓦希里語和豪薩語等。外研社的發(fā)展反映了()A.中國的外語教育已經處于世界先進的行列B.改革開放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C.外語人才基本滿足了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D.中國人走向世界、尋求發(fā)展的渴望與嘗試解析:據材料可知,1979年外研社成立之后,出版了多種語言的圖書,語種的豐富反映了中國人走向世界、尋求發(fā)展的渴望與嘗試,故選D項;材料只是反映外研社的發(fā)展,沒有體現在世界中的地位,排除A項;僅從外語出版不能全面反映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排除B項;材料反映是外語出版物而非外語人才的培養(yǎng),排除C項。答案:D二、非選擇題13.(西南名校聯盟四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明末的西學東漸中,來華的會傳教士利瑪竇占據著核心地位。他于1583年進入廣東,通過摸索,制定了一套頗具示范性的、適應中國社會文化的傳教策略,并因此而使得西學在中國的傳播成為可能。同時,利瑪竇留下了一系列的科學著作,其中有在明末一刻再刻的《山海輿地全圖》,更有中外學者交相稱贊的《幾何原本》(與徐光啟合譯)。在科學的傳播方面,西洋歷法是利瑪竇等人賴以在中國立足的重要工具,借助于這些傳教士而得以傳播西學,可以說這是一次全方位的、和平平等的西學東漸?!幾栽婿吨腥A文明史》材料二19世紀中葉前后開始,西學再度開始進入中國,并且其速度之忽、力度之烈、勢頭之猛、影響之巨,在中華文化對外交往史上,都是空前的。明末清初,傳教士是中西文化之間的唯一媒介。而這一次,政府官員開始出使、考察,翻譯機構的設立促使大量西學書籍的出版,新式學堂聘用大量中外籍教員,并且開始派遣留學生。另外,這一時期傳入的西學,舉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術、科學理論、民主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俗、信仰信仰……總之,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所有組成成分,統(tǒng)統(tǒng)展示在中國人面前,并且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心態(tài)文化的不同層次全面地沖擊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物質外殼與精神內核?!幾择T天瑜《中華文化史》(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次西學東漸的區(qū)別。解析:(1)提取材料信息,從兩次西學東漸的傳播媒介、主要內容、接受群體及如何參與等角度回答。答案:(1)第一次西學東漸時中國為主動接受,第二次西學東漸為被動打開國門后的結果;第一次西學東漸時的傳播媒介主要是傳教士,第二次西學東漸時的傳播渠道增加;第一次西學東漸的內容以信仰神學、天文學、古典數學為主,第二次西學東漸內容更加廣泛;第一次西學東漸的影響僅限于統(tǒng)治階層,第二次西學東漸在中國社會各階層、各領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第二次西學東漸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解析:(2)從材料二中“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所有組成成分,統(tǒng)統(tǒng)展示在中國人面前,并且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心態(tài)文化的不同層次全面地沖擊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物質外殼與精神內核”入手,聯系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社會變遷、教育發(fā)展等知識回答。(2)推動了中國改革和革命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以及新興知識分子群體的出現;推動了近代教育的出現和發(fā)展,大量中國留學生走出國門;推動了社會習俗的變遷,中西雜糅,土洋并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道德體系受到一定程度沖擊。(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當今西學東傳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解析:(3)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主動吸收外國優(yōu)秀文化、保證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注重本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等角度回答。(3)由被動轉為主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證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14.(安徽皖江名校聯盟高三第六次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創(chuàng)新政策的演進歷程——引自黃茂興等《新中國成立60年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發(fā)展成就與政策前瞻》結合上圖和新中國的相關知識,圍繞“科技創(chuàng)新與實踐”自行擬定論題(任意一個或整體),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并談談你的認識)解析:據材料“中國創(chuàng)新政策的演進歷程”,可知本題考查新中國創(chuàng)新政策與科技成就的關系。可以選取其中一段并提取論題,如“向科學進軍”推動了“兩彈一星”技術的發(fā)展。然后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提出“兩彈一星”規(guī)劃和“向科學進軍”號召的原因、過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響,然后根據新中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提出自己的認識,主要從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視程度、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等幾方面進行。答案:論題:“向科學進軍”推動了“兩彈一星”技術的發(fā)展。論述:新中國成立初期,現代科技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代物流信息系統(tǒng)建設中的標準化問題
- 掛繩高空作業(yè)施工方案
- 拆除臨時用電施工方案
- 生態(tài)文明教育在校園的實踐與推廣
- 現代企業(yè)綜合管理能力提升及領導力培訓方案研究報告
- 國慶節(jié)營銷活動方案模板
- 2023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習作:猜猜他是誰說課稿 新人教版
- Unit 2 AnimaIs Lesson 1 Enjoy the story(說課稿)-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上冊
- 2024秋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章 機械運動 第2節(jié) 運動的描述說課稿2(新版)新人教版
- 2025仿石漆施工合同
- 口腔種植術單病種質控查檢表
- 中日勞務合同范本
- 白宮-人工智能行業(yè):美國人工智能權利法案藍圖(英譯中)
- 營口市大學生??紝U锌荚囌骖}2022
- 典范英語8-15Here comes trouble原文翻譯
- 六安市葉集化工園區(qū)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一期工程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一章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概述
- 固體廢棄物檢查記錄
- 工程設計費取費標準
- 2023年遼寧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學)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CAPP教學講解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