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含詳細答案_第1頁
高中高三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含詳細答案_第2頁
高中高三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含詳細答案_第3頁
高中高三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含詳細答案_第4頁
高中高三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含詳細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高三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含詳細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閱讀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丁元薦,字長孺,長興人。父應詔,江西僉事。元薦舉萬歷十四年進士。丁父憂,請告歸。家居八年,始謁選為中書舍人。甫期月上封事萬言極陳時弊言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饑民思亂也武備積弛也日本封貢也可浩嘆者七:征斂苛急也,賞罰不明也,忠賢廢錮也,輔臣妒嫉也,議論滋多也,士習敗壞也,褒功恤忠未備也。坐視而不可救藥者二,則紀綱、人心也。其所言專斥首輔王錫爵,元薦座主也。二十七年京察。元薦丁母憂家居,坐浮躁論調(diào)。閱十有二年,起廣東按察司經(jīng)歷,移禮部主事。甫抵官,值京察事竣,尚書孫丕揚力清邪黨,反為其黨所攻。副都御史許弘綱故共掌察,見群小橫甚,畏之,累疏請竣察典,語頗示異。群小借以攻丕揚。察疏猶未下,人情杌隉,慮事中變,然無敢言者。元薦乃上言弘綱持議不宜前卻,并盡發(fā)諸人隱狀。黨人惡之,交章論劾無虛日。元薦復再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其后邪黨愈熾,正人屏斥殆盡,至有以“《六經(jīng)》亂天下”語入鄉(xiāng)試策問者。元薦家居不勝憤,復馳疏闕下,極詆亂政之叛高皇、邪說之叛孔子者。疏雖不報,黨人益惡之。四十五年京察,遂復以不謹削籍。天啟初,大起遺佚。元薦格于例,獨不召。至四年,延臣交訟其冤,起刑部檢校,歷尚寶少卿。明年,朝事大變,復削其籍。元薦初學于許孚遠,已,從顧憲成游??犊摎?,遇事奮前,屢躓無少挫。通籍四十年,前后服官不滿一載。同郡沈淮召入閣,邀一見,謝不往。嘗過高攀龍,請與交歡,辭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遽別去。天啟五年去世,年六十五。(節(jié)選自《明史》)(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甫期月/上封事萬/言極陳時弊/言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饑民思亂也/武備積弛也/日本封貢也/甫期月/上封事萬言/極陳時弊言/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饑民思亂也/武備積弛也/日本封貢也/甫期月/上封事萬言/極陳時弊/言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饑民思亂也/武備積弛也/日本封貢也/甫期月/上封事萬言/極陳時弊/言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饑民思亂也/武備積弛也/日本封貢也/(2)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座主,唐宋時進士稱主試官為座主。至明清,舉人、進士亦稱其本科主考官或總裁官為座主,或稱師座?!读?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是指經(jīng)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城和地方所有官員的一種制度。明代一般六年舉行一次,清代改為三年,以“四格”、“八法”為升降標準。通籍,指做官。“籍”是二尺長的竹片,上寫官員的姓名、年齡、身份等,掛在官門外,以備出入時查對。(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丁元薦忠貞愛國,敢于痛陳時弊。他初居官位,就以萬言書上奏朝廷,抨擊令人寒心之三事,嘆息時政七事,以及不可救藥之二事。丁元薦正直不阿,因而卷入黨爭。當時朝臣結黨營私,在京察中肆意妄為。丁元薦上疏許弘綱應該堅持直議,于是遭眾黨憎惡。丁元薦孝順敬親,盡心為父母守孝。父親去世時,他尚未居官,但堅持為父守孝八年,之后又為母守孝十二年,為此主動中斷仕途。丁元薦不慕名利,不愿結交權貴。同郡人沈淮被召入內(nèi)閣,邀請他相見,但他辭謝不去。(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元薦家居不勝憤,復馳疏闕下,極詆亂政之叛高皇、邪說之叛孔子者。嘗過高攀龍,請與交歡,辭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答案】(1)D(2)C(3)C(4)①丁元薦此時正閑居在家,非常惱怒,于是再次向京城上疏,極力指責混亂的政治叛離高皇、邪惡的學說叛離孔子。②丁元薦曾拜訪高攀龍,高攀龍請求與他結交,但丁元薦推辭說:"我老了,不能涉足朝中顯要位置?!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本題中,“甫期月/上封事萬言/極陳時弊/言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饑民思亂也/武備積弛也/日本封貢也/”,意思是“剛剛滿一個月,就上了一封一萬多字的奏章,極力陳述當時社會的弊端。說如今的世事有三件令人寒心的:饑餓的百姓打算暴動,武器裝備長期松懈,對日本實行冊封和通貢互市”?!吧戏馐氯f言”“萬言”是詞組,萬言書,不能斷開,排除A項;"極陳時弊""時弊"是"陳"的內(nèi)容,之后斷開,排除B;“言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今日事勢可寒心者三”是“言”的內(nèi)容,之間不斷開,排除C。故選D。(2)C項,“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城和地方所有官員的一種制度”錯誤,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城官員的一種制度。故選Co(3)C項,“堅持為父守孝八年,之后又為母守孝十二年,為此主動中斷仕途”錯誤,丁元薦是因為發(fā)表浮躁的言論而獲罪,過了十二年才被起用。并非為了守孝而主動中斷仕途。故選Co(4)本題,①“安其身",保全自己;"去”,離職,辭官。②中省略主語"丁元薦",翻譯時補齊;“嘗”,曾經(jīng);“過”,拜訪;“交歡”,指結交;“辭”,推辭;“要津”,指朝中顯要位置;“不能涉嫌要津",不能涉足朝中顯要位置。故答案為:⑴D;⑵C;⑶C;⑷①丁元薦此時正閑居在家,非常惱怒,于是再次向京城上疏,極力指責混亂的政治叛離高皇、邪惡的學說叛離孔子。②丁元薦曾拜訪高攀龍,高攀龍請求與他結交,但丁元薦推辭說:“我老了,不能涉足朝中顯要位置?!军c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語段斷句,需要在通讀文意的基礎上,對不能斷開的字詞要研究前后語句的含義及聯(lián)系,看看斷在哪里語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聯(lián)系往往都有標志可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志,就可以輕松斷句,同時,需要掌握語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2)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時,應根據(jù)平時課內(nèi)對文化常識的知識積累與不斷復習,結合著具體語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斷。(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4)此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緟⒖甲g文】丁元薦,字長孺,長興人。父親接受皇帝的詔命,擔任江西僉事。丁元薦考中萬歷十四年的進士,遭遇喪父之痛,向朝廷請求回鄉(xiāng)。在家守孝八年,才被選拔為中書舍人。剛剛滿一個月,就上了一封一萬多字的奏章,極力陳述當時社會的弊端。說如今的世事有三件令人寒心的:饑餓的百姓打算暴動,武器裝備長期松懈,對日本實行冊封和通貢互市。值得長嘆的事情有七件:征收賦稅太嚴苛急迫,賞賜和懲罰的區(qū)別不清晰,忠誠賢良之臣被削職禁錮,輔佐的大臣有嫉妒之心,朝中的各種言論滋生過多,士人的習氣敗壞,褒獎功臣撫恤忠良的制度不夠完備。旁觀不理到了無法挽救地步的有兩者,是綱紀和人心。他的話其實是專門斥責當時擔任首輔的王錫爵,王錫爵曾是丁元薦的主考官。萬歷二十七年,適逢考核京官。丁元薦遭遇母親去世,閑居在家,因為發(fā)表浮躁的言論而獲罪。過了十二年,被起用為廣東按察司經(jīng)歷,改任禮部主事。剛剛到任,正值京察之事結束,尚書孫丕揚力清“邪黨”(宣黨、昆黨、楚黨、齊黨、浙黨等),但反而為眾朋黨集團所攻擊。時副都御史許弘綱因此與孫丕揚共同掌管京察事務,眼見小人橫行,恐懼諸黨威脅,數(shù)年間累上疏要求重新進行京察,言辭表現(xiàn)得很不平常。朋黨小人借此攻擊孫丕揚。有關京察奏疏的決議還未下發(fā),人心動搖不安,人們都擔心這件事會有變,然而沒有敢上奏的人。丁元薦卻上疏許弘綱不應因恐懼諸黨勢力而不敢直議,并且全部揭發(fā)了各黨派的罪狀。眾黨人憎惡他,交相上奏章彈劾他,沒有一天不彈劾的。丁元薦其后再次上疏,欲辨明事件,最終不能保全自身而離職。在此之后黨爭愈加激烈,朝中正臣幾乎被打垮盡了,以至于有把“《六經(jīng)》亂天下”這樣的話放進鄉(xiāng)試策問的情況。丁元薦此時正閑居在家,(聞黨爭互責互批之說)非常惱怒,于是再次向朝廷嚴詞上疏,極力指斥亂政背叛高皇、邪說背叛孔子。這份奏疏雖然沒能上報,其他朋黨成員更加憎惡他。萬歷四十五年,丁巳京察,丁元薦又因為不恭敬被削籍革職。天啟初年,朝廷大肆起用之前被棄用的官員,但唯獨丁元薦不合要求,沒有獲得召見。天啟四年(1624年),朝臣交相陳述丁元薦的冤情,丁元薦被起任刑部檢校,歷任尚寶司少卿。第二年,朝中國事大變,被朝廷再次削籍革職。丁元薦起初學于許孚遠,學成后又與顧憲成同游??犊ぐ撼錆M正氣,遇到事情奮勇向前,多次受阻遇到不少挫折。丁元薦進入朝廷滿四十年之時,前后服官亦未達一載。同郡人沈淮被召入內(nèi)閣,邀請他相見,但他辭謝不去。曾拜訪高攀龍,高攀龍請求與他結交,但丁元薦推辭說:“我老了,不能涉足朝中顯要位置?!闭f完后匆忙而去。丁元薦后于天啟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一)凡國有三制,有制人者,有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何以知其然?德盛義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眾兵強,而不以其國造難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國后。如此者,制人者也。德不盛,義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眾,兵不強,而好以其國造難生患:恃與國,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進亦進,人退亦退:人勞亦勞,人佚亦佚,進退勞佚,與人相胥①,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愛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故先王不以一過二,先王不獨舉,不擅功。先王不約束,不結紐②。約束則解,結紐則絕。故親不在約束、結紐。先王不貨交,不列地,以為天下。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時也,利也,士③為之也。余目不明,余耳不聰,是以能繼天子之容④。官職亦然。時者得天,義者得人。既時且義,故能得天與人。先王不以勇猛為邊竟,則邊竟安。邊竟安則鄰國親,鄰國親則舉當矣。(取材于《管子》)【注釋】①胥:從。②結紐:與別國結成同黨、締結聯(lián)盟。③士:事。④容:指天子圣德。(二)隨①以漢東諸侯叛楚。冬,楚斗穀於菟②帥師伐隨,取成而還。君子曰:"隨之見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宋襄公欲合諸侯,臧文仲聞之,曰:“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倍荒甏?,宋人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于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曰:“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幸而后敗?!鼻?,諸侯會宋公于盂。子魚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執(zhí)宋公以伐宋。冬,會于薄以釋之。子魚曰:“禍猶未也,未足以懲君?!保ㄈ〔挠凇蹲髠鳌罚咀⑨尅竣匐S:國名。②斗穀於菟:人名。(1)下列對句中加下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恃與國,幸名利與:結交B.人佚亦佚佚:安逸C.故先王貴當,貴周周:周密D.以為天下以為:認為(2)下列各組句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則邊竟安則知明而行無過矣B.隨之見伐哀吾生之須臾C.宋其亡乎其皆出于此乎D.會于薄以釋之而君幸于趙王(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德盛義尊,而不好加名于人有的國家德義尊盛,卻不喜歡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他國如此者,人之所制也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人制造出來的災難故先王不以一過二,先王不獨舉,不擅功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詞把一說成超過二,不獨自蠻干,不獨自占有功績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成敗是由自己,難道是由別人嗎(4)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時者得天,義者得人。既時且義,故能得天與人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5)依據(jù)短文(一)管子關于“三制”的論說,推斷短文(二)“楚人許之”的意圖。(6)請結合短文(一)解釋孔子這么說的理由??鬃釉凇墩撜Z》中稱贊管仲:"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①,如其仁。”又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薄咀⑨尅竣偃缙淙剩壕褪侨??!敬鸢浮浚?)D(2)D(3)B(4)答案示例:①合于天時能得到天的幫助,合于正義能得到人的擁護。既合天時又合正義,這樣就能把天時與正義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②國君的欲望太過分了,別人怎么受得了。(5)答案示例:楚人深諳管子“制國”之道,強大的楚國答應宋人為鹿上之盟的意圖是:“以其國后”而“后發(fā)制人”。首先,從后文“執(zhí)宋公以伐宋”的果斷行動來看,“許之”是為了“制人”;其次,公子目夷的評論指出小國爭盟必將帶來災禍,也從反面道出楚人“許之”的背后意圖。(6)答案示例:孔子的說法,不僅肯定了管仲的功績,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為相國幫助桓公稱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這個做法也體現(xiàn)在了管子的治國理念中,闡述三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獨舉,不擅功也好,強調(diào)舉當也好,都是一種仁義的做法,仁又是貫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夠得到孔子如此的贊賞?!窘馕觥俊痉治觥浚?)D選項,“以為:認為”錯誤,以為,以之為的省略,以此來治理。譯文為:以此來治理天下。故選Do(2)A選項,兩個“則”都是“副詞”,“那么”的意思。B選項,兩個“之”都是“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C選項,兩個"其"都是“副詞”,都表揣測,大概。D選項,第一個“于”,介詞,"在”的意思。第二個"于”,介詞,表被動,"被”的意思。故選Do(3)B選項,“如果是這樣的話”和“制造”錯誤,如此:像這樣的國家;制:被控制;譯文為:像這樣的國家,必然被他國控制。故選Bo(4)賦分點:①時,合于天時;義,合于正義;且,又。②欲,欲望;甚,過分;何以,賓語前置,以何;堪,忍受。(5)此題要求結合材料分析,"楚人許之"的意圖,結合“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國后。如此者,制人者也”等內(nèi)容可知強大的楚國答應宋人為鹿上之盟的意圖是:“以其國后”而“后發(fā)制人”。根據(jù)后文楚人的做法可以推測:“秋,諸侯會宋公于盂”“于是楚執(zhí)宋公以伐宋”。也可以根據(jù)目夷目夷的話反面論證:公子目夷曰:“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6)“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薄肮苤傧嗷腹灾T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這兩句話的意思分別為:“孔子說:‘齊桓公多次、聯(lián)合統(tǒng)一了諸侯,并不憑借戰(zhàn)爭,這是管仲的力量。這是仁,這是仁'”“管仲作了齊桓公的相國,使其稱霸于諸侯,天下的人都聽命于他,現(xiàn)在的人們都能得到他的恩賜。”孔子這么說的理由可以結合材料一中“三制”以及“不獨舉,不擅功”等內(nèi)容概括得出。故答案為:(1)D:⑵D;⑶B;⑷①合于天時能得到天的幫助,合于正義能得到人的擁護。既合天時又合正義,這樣就能把天時與正義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②國君的欲望太過分了,別人怎么受得了。⑸楚人深諳管子“制國"之道,強大的楚國答應宋人為鹿上之盟的意圖是:"以其國后"而“后發(fā)制人”。首先,從后文“執(zhí)宋公以伐宋”的果斷行動來看,“許之”是為了“制人”;其次,公子目夷的評論指出小國爭盟必將帶來災禍,也從反面道出楚人“許之”的背后意圖。⑹孔子的說法,不僅肯定了管仲的功績,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為相國幫助桓公稱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這個做法也體現(xiàn)在了管子的治國理念中,闡述三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獨舉,不擅功也好,強調(diào)舉當也好,都是一種仁義的做法,仁又是貫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夠得到孔子如此的贊賞?!军c評】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中重點詞語意義的能力。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居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⑵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根據(jù)平時的文言詞匯積累,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解釋。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虛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⑶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根據(jù)平時的文言詞匯積累,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解釋。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虛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⑷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⑸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⑹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求審清題干,確定答題的方向,通過分析題干確定試題的類型是局部信息篩選還是綜合信息篩選,局部信息篩選要鎖定區(qū)位,對段落進行簡單的劃分,分出層析,找到關鍵詞語,聯(lián)詞成句分條作答;綜合信息篩選要立足全文,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作答??鬃釉凇墩撜Z》中稱贊管仲:“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庇终f:“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笨鬃拥恼f法,不僅肯定了管仲的功績,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為相國幫助桓公稱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這個做法也體現(xiàn)在了管子的治國理念中,闡述三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獨舉,不擅功也好,強調(diào)舉當也好,都是一種仁義的做法,仁又是貫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夠得到孔子如此的贊賞?!緟⒖甲g文】(一)大凡國家之間有三種控制關系,或控制他國,或被他國控制,或不能控制他國也不被他國控制。怎么知道是這樣子呢?有的國家德義尊盛,卻不喜歡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他國;國家人口眾多、兵力強盛,卻不憑借本國的實力去(故意)制造危難、引發(fā)禍亂;一旦天下發(fā)生大的事變,喜歡讓自己的國家跟隨他國之后(行事而不當頭領)。這樣的國家,必然能夠控制他國。有的國家德義不尊盛,卻喜歡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他國;人口不多、兵力不強盛,卻喜歡讓自己的國家成為危難禍亂的制造者;依仗同盟,心存僥幸,措取名利。這樣的國家,必然被他國控制。他國前進,本國也前進,他國后退,本國也后退;他國勞作,本國也勞作,他國安逸,本國也安逸;前進、后退、勞作、安逸,與他國相從。這樣的國家,不能控制他國,他國也不能控制自己。非常喜歡一個人,也不能隨便給他利益;非常憎恨一個人,也不能無故加害于他。所以古代圣王處事貴在得當,貴在周密。所謂周密,就是話不輕易說出口,情不貿(mào)然形于色,就像是龍和蛇,一天之內(nèi)有五次變化,讓人無從猜透。所以,古代先王不夸大其詞,不把一說成超過二,不獨自蠻干,不獨自占有功績。古代圣王不結成同黨,不締結聯(lián)盟。同黨總會分解,聯(lián)盟總會斷絕,所以關系親密不在于結黨、聯(lián)盟。古代圣王也不用財貨進行邦交、不用割讓土地以示交好來治理天下。天下各國的格局雖不可改變,但可以用威勢武力來統(tǒng)治駕馭。符合天時,符合正義,這是必須去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眼睛不去看,耳朵不去聽,以此來承繼天子的圣德。官吏處理事情也應該這樣。符合天時,是說得到天的幫助,符合正義,是說得到人的擁護。既合天時又合正義,這樣就把天與人的力量都掌握了。古代圣王是不用武力解決邊境問題的,這樣邊境就會安定。邊境安定,鄰國相處就能和睦。鄰國相處和睦,做起事情來就會適宜得當。(取材于《管子》)(二)隨國率領漢水以東的諸侯國背叛楚國。冬,楚國的斗榖於菟率領軍隊攻打隨國,取得勝利并與隨國簽訂合約后班師回國。君子說:“隨國被討伐,是自己不自量力啊。度量自己的力量后再行動,它的過失就少了。成敗是由自己,難道是由別人嗎?《詩》里說‘哪里是不早點趕路,我是怕路上露水太多。'”宋襄公準備會合諸侯。臧文仲聽到后說道:“以自己的欲望去服從別人,可以;強迫別人服從自己的意愿,則很少能成功?!濒斮夜荒甏?,宋國人和諸侯舉行鹿上之盟,要求歸附楚國的諸侯敬奉自己為盟主,楚人答應了。公子目夷說:“小國爭當盟主,災禍啊。宋恐怕會亡國!如果戰(zhàn)敗了而不滅亡,那是幸運了?!鼻?,諸侯和宋襄公在盂會盟。子魚說:“禍患恐怕就在這里吧!國君的欲望太過分了,別人怎么受得了?”在這次盟會上,楚國抓住宋襄公并攻打宋國。冬,諸侯在薄地相會,(楚國)釋放了宋襄公。子魚說:“禍患還沒有完結啊,還不足以懲罰國君?!保ㄈ〔挠凇蹲髠鳌罚?.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伊尹論

蘇軾辦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節(jié)者也。立天下之大節(jié)者,狹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動其心,則天下之大節(jié)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辦者矣。今夫匹夫匹婦皆知潔廉忠信之為美也,使其果潔廉而忠信,則其智慮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爭者,止于簞食豆羹,而簞食豆羹足以動其心,則宜其智慮之不出乎此也。簞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則一鄉(xiāng)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鄉(xiāng)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辦一鄉(xiāng)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則其所辦者愈遠矣。讓天下與讓簞食豆羹,無以異也。治天下與治一鄉(xiāng),亦無以異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簞食豆羹之積也。天下之大,是一鄉(xiāng)之推也。非千金之子,不能運千金之資。販夫販婦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義也,雖祿之天下,弗受也?!狈蛱煜虏荒軇悠湫?,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臨大事而不亂。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茍求為異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將以自廣其心,使窮達利害不能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為耳。后之君子,蓋亦嘗有其志矣,得失亂其中,而榮辱奪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鬃訑劣谒?、禹、皋陶相讓之際,蓋未嘗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讓,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貴,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夫太甲之廢天下未嘗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為驚以臣放君天下不以為僭既放而復立太甲不以為專。何則?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視天下眇然不足以動其心,而豈忍以廢放其君求利也哉?后之君子,蹈常而習故,惴惴焉懼不免于天下,一為希闊之行,則天下群起而誚之。不知求其素,而以為古今之變時有所不可者,亦已過矣夫。(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廣選?新注?集評》蘇軾卷)(1)對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立天下之大節(jié)者,狹天下者也狹:使……狹小B.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蔽:蒙蔽C.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勞苦不息D.后之君子,蹈常而習故蹈:遵循(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動其心到則披草而坐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則天下群起而誚之士大夫之族以其全才而制天下君何以知燕王(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從儒家的倫理標準出發(fā),要求人們的行為應符合道德規(guī)范,并提出了“辦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節(jié)者也”的觀點。緊承首段提出的觀點,文章第二段通過對王公大人和匹夫匹婦的比較,說明不取者愈大,所辦者愈遠。文章第三、四段引述孟子和孔子的相關材料,就是為了證明“辦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節(jié)者也”,從而使文章行文更嚴謹。作者認為伊尹是符合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賢者,不以自己的得失而進退,不以自己的榮辱而喜憂,窮達利害都不能動搖其對精神本質,也即道義的追求。(4)用“/”給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夫太甲之廢天下未嘗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為驚以臣放君天下不以為僭既放而復立太甲不以為專(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義也,雖祿之天下,弗受也。彼其視天下眇然不足以動其心,而豈忍以廢放其君求利也哉?【答案】(1)A(2)D(3)C(4)夫太甲之廢/天下未嘗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為驚/以臣放君/天下不以為僭/既放而復立/太甲不以為專(5)①伊尹在有莘國的郊外耕作,倘若不合乎道,又不合乎義,就是拿整個天下作為他的俸祿,他也不接受。②伊尹看待天下,感到十分渺小,不足以打動他的心,難道忍心用廢黜放逐他的國君來求得好處嗎?【解析】【分析】(1)A項,"狹",應為意動用法,以??????為狹。使動用法:是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么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而是由賓語發(fā)出的。意動用法:是某些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時其動作屬于主觀上的感覺、看待或評價。該句釋義為“樹立了天下崇高節(jié)操的人,是把天下看得十分狹小的人”。故選A。(2)A項,前句“而”連詞,表轉折;后句“而”連詞,表修飾。B項,前句“于”介詞,在;后句“于”介詞,對。C項,前句“之”代詞,他;后句“之”代詞,這。D項,“以”都是介詞,憑借。故選D。(3)C項,文章第三段引述孟子的材料,為了表明“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茍求為異而已”;文章第四段引述孔子的材料,就是為了“彼其視天下眇然不足以動其心,而豈忍以廢放其君求利也哉?”故選項錯誤。故選C。(4)本句關鍵是三個句式工整的句子是解題的關鍵,“天下不以為驚”“天下不以為僭”“太甲不以為?!?,然后找出句中名詞代詞,“太甲”“天下”,然后根據(jù)語法、句式以及句意進行即可。句中“太甲”與“廢”是主謂結構,不要斷開;注意“是”為指示代詞,不要斷開。(5)此題注意,“耕于有莘之野”為狀語后置?!暗馈薄傲x”為名詞作動詞解釋為合乎道,合乎義?!绊鹑弧苯忉尀槊煨〉臉幼?。故答案為:(1)A;QD;⑶C;⑷夫太甲之廢/天下未嘗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為驚/以臣放君/天下不以為僭/既放而復立/太甲不以為專⑸①伊尹在有莘國的郊外耕作,倘若不合乎道,又不合乎義,就是拿整個天下作為他的俸祿,他也不接受。②伊尹看待天下,感到十分渺小,不足以打動他的心,難道忍心用廢黜放逐他的國君來求得好處嗎?【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2)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掌握文言18個虛詞的常規(guī)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lián)想等來推斷詞義。(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4)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5)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參考譯文】做天下大事業(yè)的人,是具備天下崇高節(jié)操的人;樹立了天下崇高節(jié)操的人,是把天下看得十分狹小的人。憑借著廣大的天下卻不足以打動他的心,那么,天下的崇高節(jié)操就有不夠他樹立的,天下的大事業(yè)也有不夠他做的了?,F(xiàn)今那些普通的男男女女,都知道廉潔、忠義、守信是美好的,如果他們果真廉潔、忠義、守信,那么他們的思慮、智慧未必趕不上王公大人們的所能。只是由于他們爭奪的不過是一竹筐飯、一盤肉湯,而一竹筐飯、一盤肉湯足以打動他們的心,那么他們的思慮、智慧,不超出這個就是應該的了。一竹筐飯、一盤肉湯,倘若不是通過正當?shù)耐緩骄筒蝗カ@取,那么一鄉(xiāng)的人,就沒有誰敢采用不正當?shù)氖侄蝸砻胺杆?。一鄉(xiāng)的人沒有誰敢采用不正當?shù)氖侄蝸砻胺杆瑓s不能辦好一鄉(xiāng)事情的人,從來沒有過。依照這個推論,他不拿取的東西越大,那么他能辦的事情也就越大了。把天下讓出去跟把一竹筐飯、一盤肉湯讓出去,沒有什么不一樣;治理天下跟治理一鄉(xiāng),也沒有什么不一樣。但是仍不能做到,是因為有蒙蔽他們的東西。天下的財富,是由一竹筐飯、一盤肉湯聚集起來的;天下這么廣大,是由一個鄉(xiāng)推演而來的。倘若不是擁有千金的富家子弟,就不能販運價值千金的資財。那些出售貨物的男女小商人,得到一金都不知道怎么放置,不是他們的智商不如富貴家子弟,而是由于他們處的地位十分卑下。孟子說:“伊尹在有莘國的郊外耕作,倘若不合乎道,又不合乎義,就是拿整個天下作為他的俸祿,他也不接受。”天下都不能打動他的心,所以他的品德完美了;憑借他完美的品德來執(zhí)掌天下,所以面臨大事而不惑亂。古時候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超出世人的品行,并不是貪求想跟一般人不同罷了。卿相這樣的高官顯位,價值千金的財富,也有所不顧,要用這個來使自己的心胸寬廣,使得困窘、得志、利益、禍害都不能成為他心中的芥蒂,來完善他的道德,想要有所作為罷了。后代有道德的人,大概也曾有過這樣的志向,但得與失在他心中擾亂,榮與辱在他身外糾纏,所以辛辛苦苦地直到老死也無暇顧及自己的志向,也夠可悲的了!孔子為《書經(jīng)》作序說到虞舜、夏禹、皋陶相互推讓天下的時候,未嘗不長長地嘆息。朝廷多么尊貴,可他們卻像普通人那樣將它推來讓去,孔子看中了他們的哪一點呢?孔子看中了他們對富貴不急切地追求,有用來使天下人的心完全折服的功效罷了。太甲被廢黜,天下未嘗有過這種做法,而伊尹開始推行它,天下的人不以為駭怪;以臣下的身份放逐國君,天下的人不以為僭越;已經(jīng)放逐又重新扶立,太甲不認為是獨斷專行。為什么呢?因為伊尹平常不屑一顧的東西,足夠用來取得天下人的信任。伊尹看待天下,感到十分渺小,不足以打動他的心,難道忍心用廢黜放逐他的國君來求得好處嗎?后代有道德的人,遵循常規(guī),習慣舊例,惴惴不安,害怕不被天下的人寬赦,一做出罕見的行為,天下的人就群起嘲諷他,不知道探求他平素的行為,卻認為古今是有變化的,現(xiàn)今就是有不能去做的事,這其實是大錯特錯了啊!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報孫會宗書①(漢)楊惲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②,幸賴先人余業(yè),得備宿衛(wèi)。遭遇時變,以獲爵位。終非其任,卒與禍會。足下哀其愚矇,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言鄙陋之愚心則若逆指而文過默而自守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總領從官,與聞政事。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與群僚同心并力,陪輔朝廷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遂遭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闕,妻子滿獄。當此之時,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豈意得全其首領,復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勝量。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竊自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長為農(nóng)夫以沒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chǎn),以給公上,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也。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炰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shù)人,酒后耳熱,仰天撫缶而呼嗚嗚。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惲幸有余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此賈豎之事,污辱之處,惲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栗。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董生③:不云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財利,??掷Хφ?,庶人之事也?!惫实啦煌幌酁橹\,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仆哉?夫西河魏土④,文侯所興,有段干木、田子方⑤之遺風,漂然皆有節(jié)概,知去就之分。頃者足下離舊土,臨安定。安定山谷之間,昆夷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當盛漢之隆,愿勉旃,無多談?!咀⑨尅竣賵髮O會宗書:楊惲的友人安定郡太守孫會宗曾寫信勸告他。②底(zh!):至。③董生:指董仲舒。④西河魏土:西河是戰(zhàn)國時魏所置郡。孫會宗為西河人。⑤段木干:魏文侯時人,守道不仕,文侯尊其為師。田子方:亦魏文侯師。對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文質無所底文質:文采B.不足以塞責塞:彌補C.有時而既既:盡,終D.明明求仁義明明:勉力,努力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賜書教督以所不及莫知計所出夫人情所不能止者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仆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今乃睹子之志矣今君乃亡趙走燕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楊惲在這封書信的開首即言明致書孫會宗的緣由,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示要向孫會宗說明自己的心意。作者陳述自己沐浴皇恩,不能有所建明,后遭遇變故,只好退而以小人自況。他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又因此遭世人譏議,令他深感不解和憤懣。文章結尾用段干木、田子方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要向他們學習,保持高潔的品性。通讀全文,作者不顧封建禮法、與世俗抗爭、傲然不羈的形象躍然紙上。用“/”給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言鄙陋之愚心則若逆指而文過默而自守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答案】(1)AAC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言鄙陋之愚心/則若逆指而文過/默而自守/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①君子研習大道,快樂得忘記憂愁;小人保全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過。②即使素來了解我的人,尚且隨風而倒(譏刺我),還哪里會有什么稱贊呢?【解析】【分析】(1)A項,"文質”,文采和本質,指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品質。句意:外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品質都未修養(yǎng)到家。故選A。A項,放在動詞或動短語前,組成名詞性短語,所字結構。B項,代詞,……的事情;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C項,介詞,用;介詞,因。D項,連詞,才;連詞,卻,竟然。故選A。C項,“意在表明自己要向他們學習,保持高潔的品性”錯誤。結合“漂然皆有節(jié)概,知去就之分。頃者足下離舊土,臨安定。安定山谷之間,昆夷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分析,可遺憾得很,不久之前,您忽而離開了這個美好的故鄉(xiāng),調(diào)到那塊荒僻的異地去做郡守?!鞍捕ㄉ焦戎g,昆夷舊壤,子弟貪鄙”,高尚人物未有所聞呢。這次您的“賜書”居然象上述那樣“教督以所不及”,這就不能不令人奇怪,“豈習俗之移人哉”,凜然節(jié)概消失了,"移"為貪鄙意念滋生了?用典是諷刺孫會宗為習俗所移。故選Co“深惟”的賓語為“其終始”,及事情的本末,不應該斷開,連詞“而”前面需要斷開;“鄙陋”,淺薄粗陋;“愚心”,愚昧的見解,作為“言”的賓語,應該為一個完整的句子,“則”前面可以斷開;結合虛詞“也”,連詞"則"“故"及句意等分析斷句。句意:但我私下卻怪你沒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輕率地表達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見。直說我淺陋的看法吧,那好象與你來信的宗旨唱反調(diào),在掩飾自己的過錯;沉默而不說吧,又恐怕違背了孔子提倡每人應當直說自己志向的原則。因此我才敢簡略地談談我的愚見,希望你能細看一下。(5)①“游道”,游于大道,即學習道義之事,浸身道義之中;"以”,連詞,而;"全”,保全;"說”,通"悅”,高興;"罪”,罪過。②"雖”,即使,即便;"雅”,向來;"猶”,尚且;"靡”,倒下;"尚”,還;“何稱譽之有”,有何稱譽(賓語前置句)。故答案為:⑴A;⑵A;⑶C;⑷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言鄙陋之愚心/則若逆指而文過/默而自守/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⑸①君子研習大道,快樂得忘記憂愁;小人保全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過。②即使素來了解我的人,尚且隨風而倒(譏刺我),還哪里會有什么稱贊呢?【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掌握文言18個虛詞的常規(guī)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lián)想等來推斷詞義。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4)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緟⒖甲g文】我才能低下,行為卑污,外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品質都未修養(yǎng)到家,幸而靠著先輩留下的功績,才得以充任宮中侍從官。又遭遇到非常事變,因而被封為侯爵,但終究未能稱職,結果遭了災禍。您哀憐我的愚昧,特地來信教導我做得不夠檢點的地方,懇切的情意甚為深厚。但我私下卻怪您沒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隨便地跟隨世俗眼光來加以批評。直說我淺陋的內(nèi)心想法吧,那好像違背了您的心意而在掩飾自己的過錯;沉默而自堅其操守吧,又恐怕違背了孔子提倡各人自言其志的原則。因此我才冒昧簡略地談談我愚蠢的見解,希望您能體察。我家正當興盛的時候,做大官乘坐朱輪車的有十人,我也備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總管宮內(nèi)的侍從官,參與國家大政。我卻不能在這樣的時候提出(有用的)建議主張,來宣揚皇帝的德政,又不能與同僚齊心協(xié)力,輔佐朝廷,補救缺失,已經(jīng)擔負著竊踞高位白食俸祿的罪責很久了。我貪戀祿位和權勢,不能自動退職,終于遭到意外的變故,意外遭遇口舌之禍(指被人告發(fā)),本人被囚禁在宮殿北面的樓觀內(nèi),妻子兒女全關押在監(jiān)獄里。在這個時候,自己覺得合族抄斬也不足以彌補罪責,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腦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墳墓呢?我俯伏在地,想著圣主的恩德真是無法計量。君子研習大道(君子沉浸在道義中),快樂得忘記憂愁;小人保全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過。我私下想自己罪過已大,行為已有虧損,打算長期做農(nóng)民來度過一生。因此親自率領妻子兒女,竭盡全力耕田種糧,植桑養(yǎng)蠶,灌溉果園,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用來向官府交納賦稅,想不到又因為這樣做而被人指責和非議。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貴的君王和最親近的父親,(臣子)為他們送終服喪,(至多三年)也有結束的時候。我得罪以來,已經(jīng)三年了。種田人家勞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臘日的祭祀,就燒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壺酒自我慰勞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演奏秦地的樂器。妻子是趙地的女子,平素擅長彈瑟。奴婢中也有幾個會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發(fā)熱,昂首向天,信手敲擊瓦缶,按著節(jié)拍嗚嗚呼唱。歌詞是:“在南山上種田,雜草多得沒法除清。種下了一頃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無用的豆莖。人生還是及時行樂吧,等享富貴誰知要到什么時辰!”碰上這樣的日子,我揮動衣袖十分高興,兩只袖子揮動得高高低低,兩腳蹬地任意起舞,的確是縱情玩樂而不加節(jié)制,但我不懂這有什么不對。我幸而還有積余的俸祿,正經(jīng)營著賤買貴賣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利潤。這是只有低賤的商人才干的事情,這備受輕視恥辱的職業(yè),我卻親自去做了。地位卑賤的人,是眾人誹謗的對象,我常因此不寒而栗。即使是素來了解我的人,尚且隨風而倒(譏刺我),還哪里還會有什么稱贊呢?董仲舒不是說過嗎:“努力追求仁義,常擔心不能感化百姓的,這是卿大夫的心意;努力追求財利,常擔心貧困匱乏的,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彼岳硐胗^念不同的人,互相之間沒有什么好商量的?,F(xiàn)在你還怎能用卿大夫的規(guī)格來要求我呢!西河魏地,是魏文侯興起的地方,那里有段干木、田子方留下來的風尚,(他們二位)都具有高尚的節(jié)操,懂得進退取舍的區(qū)別。近來你離開了故鄉(xiāng),到了安定郡。安定郡位于山谷中間,是昆夷的故鄉(xiāng),那里的人多是貪婪卑鄙,難道是當?shù)氐娘L俗習慣改變了你的品性嗎?到今天我才看清了你的志節(jié)!如今正當興旺的漢朝處于鼎盛的時期,望你努力,不要多談了。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重到沭陽圖記

袁枚古之人往往于舊治之所三致意焉。蓋賢者視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沐陽二年,乙丑,量移白下①。今戊申矣,感呂嶧亭觀察三札見招,十月五日渡黃河,宿錢君接三家。錢故當時東道主,其父鳴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與談乃父事,轉不甚曉。余離沭時,渠裁斷乳故也。夜闌置酒,聞車聲啍啍,則嶧亭遣使來迎。遲明行六十里,嶧亭延候于十字橋,彼此喜躍,駢轔同驅。食傾,望見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數(shù)十輩爭來扶車。大概昔時騎竹馬者,俱龍鐘杖藜矣。越翌日,入縣署游觀,到先人秩膳處,姊妹斗草處,昔會賓客治文卷處,緩步婆娑,凄然雪涕,雖一庖湢、一井匽,對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張、沈兩吏來,年俱八旬。說當時決某獄,入簾薦某卷,余全不省記。憬然重提,如理兒時舊書,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廣文工詩,吳中翰精鑒賞,解、陳二生善畫與棋,主人喜論史鑒,每漏盡,口猶瀾翻。余或飲,或吟,或弈,或寫小影,或評書畫,或上下古今,或招人來,或呼車往,無須臾閑。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居半月,冰霰漸飛,歲將終矣,不得已苦辭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處代為治筐篋束韁靷畢握手問曰何時再見先牛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平!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來乎?忍傷君而云不來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來舊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閑居,猶能念及五十年前之舊令尹,世之如呂君者更少矣。離而合,合而離,離可以復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別也,余不能學太上之忘情,故寫兩圖,一以付呂,一以自存,傳示子孫,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提筆記之,可以風世②,又不徒為區(qū)區(qū)友朋聚散之感也?!咀⑨尅竣侔紫拢耗暇┑膭e稱。②風世:勸勉世人。(選自《小倉山房詩文集》,有刪節(jié))(1)對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余宰沐陽二年宰:治理B.說當時決某獄決:打開C.代為治筐篋治:備辦D.朅來舊邦朅:離去(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往往于舊治之所于其身也,則恥師焉B.與談乃父事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C.身之老且衰彼且惡乎待哉D.離而合襟三江而帶五湖(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四品官員呂嶧亭在家閑居期間,連續(xù)寫信邀請老縣令舊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陽。當年袁枚離開沭陽時,錢接三才斷奶,因此談及其父錢鳴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八十多歲的張、沈兩吏是袁枚的老同事,還能依稀記得些許往事,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呂嶧亭在寒冬時節(jié)送客至十字橋,賓主作別時,袁枚覺得自己有牛之年很難再來了。(4)用“/”給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主人仍送至前所迎處代為治筐篋束韁靷畢握手問曰何時再見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5)把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遲明行六十里,嶧亭延候于十字橋,彼此喜躍,駢轔同驅。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答案】(1)B(2)A(3)C(4)主人仍送至前所迎處/代為治筐篋/束韁靷畢/握手問曰/何時再見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5)①天快亮的時候,行駛了六十里,呂嶧亭在十字橋迎接,兩人(見面)十分欣喜,便驅車一同前往。②伯夷、柳下惠那樣的高風,百代之后的人聽到,也能奮發(fā),更何況親受熏陶的人呢?【解析】【分析】(1)B項,“決:打開”錯誤,此句中“獄”同“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句中“獄”,應為“案件”。所以,句中的“決”當為“判決、裁決”。故選B。(2)A項,兩個“于”都是介詞,對于。B項,第一個“與”是介詞,和;第二個“與”是連詞,和。C項,第一個“且”是連詞,表遞進;第二個“且”,是副詞,還。D項,第一個“而”是連詞,表承接;第二個"而"連詞,表并列的。故選A。(3)C項,“張、沈兩吏是袁枚的老同事,還能依稀記得些許往事,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張冠李戴?!坝袕垺⑸騼衫魜?,年俱八旬。說當時決某獄,入簾薦某卷,余全不省記”,可見,“依稀記得些許往事,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的那個人是作者,而非張、沈兩吏。故選Co(4)主人是主語,仍送至是謂語動詞,前所迎處是賓語,結構完整,迎處后斷開。/代為治筐篋/后面的主語依然是“主人",“治"是謂語,"筐篋"是賓語,其后斷開?!笆\靷畢"是時間狀語,“畢”后斷開,“握手問曰”,“曰”后斷開,“何時再見先生”是個問句,語意完整,其后斷開,余不能答也,主謂結構,語意完整,"也"表示簡單的停頓,其后斷開。(5)本題中,第一句中,“遲明”,黎明”或“天快亮的時候”;“延候”,“迎接”;“嶧亭延候于十字橋",狀語后置句;"駢轔",“前往"或"前行"。第二句中,第一個“風",“風范,風度、高風”;"百世之下”,"百代之后””;"親炙”,"親身受到教益”。故答案為:⑴B;⑵A;⑶C;⑷主人仍送至前所迎處/代為治筐篋/束韁靷畢/握手問曰/何時再見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⑸①天快亮的時候,行駛了六十里,呂嶧亭在十字橋迎接,兩人(見面)十分欣喜,便驅車一同前往。②伯夷、柳下惠那樣的高風,百代之后的人聽到,也能奮發(fā),更何況親受熏陶的人呢?【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2)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掌握文言18個虛詞的常規(guī)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lián)想等來推斷詞義。(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4)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5)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緟⒖甲g文】重到沭陽圖記古代的人往往對于過去任職的地方再三表達眷戀之意。也許因為賢德的官員能把百姓看作自己的家人。做官而不能忘記自己的任職的地方的人,那里的百姓,也不會忘記他的。我治理沭陽兩年,乙丑年,遷職到江寧。如今已是戊申年。我被道員呂嶧亭多次來信邀請感動,就在十月五日渡過黃河,借宿在錢接三先生家中。錢氏是當時接待過我的主人,他的父親錢鳴和清瘦而留有胡子,接三相貌像父親,與他談及父親的事情,他卻不怎么知曉。(這是因為)我離開沭陽時,他才斷奶的緣故啊。(錢接三)深夜擺酒款待我,(我)聽到車聲轔轔,原來是呂嶧亭派人來迎接我。天剛亮的時候已經(jīng)走了六十多里,呂嶧亭在十字橋迎接,彼此(見面)十分欣喜,便兩車并排一同前行。一頓飯的功夫,望見很長的城墻遮擋住了道路,我知道這是新修筑的沭陽城。幾十名縉紳爭著來扶著車子。大體說來,以前騎著竹馬嬉戲的孩童,如今都老態(tài)龍鐘拄著拐杖了。第二天后,進入縣衙游逛觀覽,到了先人燒飯的地方,姊妹斗草嬉戲的地方,過去會見賓客研究公文的地方,慢慢行走盤桓,凄然流淚。即使是一間廚房一間浴室,一條排水溝,我也對它們產(chǎn)生深深的情感,自己也不理解其中什么緣故。有張姓和沈姓兩個小吏前來拜訪,年齡都八十多歲了。他們說起(我)當時判決某個案件,擔任閱卷官推薦某份考卷的情形,我全然記不起來了。往事重新提起我恍然醒悟,如同溫習兒時讀過的舊書,又好像失去的物件重新得到(一樣親切)。縣里朱廣文善于作詩,吳中翰精于欣賞品評,解、陳兩位書生善于作畫下棋,主人喜歡談論歷史典籍,常常夜深了口中還滔滔不絕。我有時飲酒,有時吟詩,有時下棋,有時給人畫像,有時品評書畫,有時縱論上下古今,有時是邀請人來,有時是吩咐備車前往,竟沒有片刻的空閑。于是就忘記了是在沭陽做客,同時也忘記了自己的衰老。過了半個月,冰雪漸至,一年即將結束,不得已我再三懇切地辭別主人。主人仍然把我送到之前迎接我的地方,幫我打點行裝,備好車馬后,握住我的手問道:“什么時候能再見到先生呢?”我不能回答。不是不回答,而是不忍心回答。哎!我今年七十三了,忍心欺騙您說我會再來嗎?忍心讓您傷心說我不會再來嗎?然而我作為五十年前的縣令,離開后重來舊地,世上像我一樣的人很少了;作為四品高官,奉養(yǎng)老母在家閑居,還能想到五十年前的舊任縣令,世上像呂嶧亭先生這樣的人更少了。分離后聚合,聚合后分離,離散后可以重新聚合,但人年老后不能再次年輕。對這一次分別,我不能做到超然無情,所以畫了兩幅畫,一幅贈給呂君,一幅自己保存。傳給子孫看,讓他們知道一個官員可以重新回到任職之地,這個官員(的為官)可以推想,迎接舊任官員如同現(xiàn)任官員一樣,這樣的主人(的為人)也可以推想。孟子說:伯夷、柳下惠那樣的高風,百代之后的人聽到,也能奮發(fā),更何況親受教育熏陶的人呢?我提筆寫下了這篇記,可以用來勸勉世人,而不只是為了表達一點微不足道的朋友聚散的感慨。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王審琦字仲寶,其先遼西人,后徙家洛陽。漢乾佑初,隸周祖帳下,性純謹,甚親任之。從平李守貞,以功署廳直左番副將。世宗召禁軍諸校宴射苑中,審琦連中的,世宗嘉之,賞赍有加。俄領勤州刺史。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及司超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獲鎧仗軍儲數(shù)十萬計。令圖既入城,審琦等遂救黃州,數(shù)日,令圖為舒人所逐。審琦選輕騎銜枚夜發(fā),信宿①至城下,大敗舒人,令圖得復還治所。從征李筠,為御營前洞屋都部署,為飛石所傷,車駕臨視。建?、诙辏鰹橹艺姽?jié)度。在鎮(zhèn)八年,為政寬簡。所部邑令以罪停其錄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請按之。審琦曰:"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h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nèi)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聞者嘆服。審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騎射。鎮(zhèn)壽春,歲得租課,量入為出,未嘗有所誅求。素不能飲,嘗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方與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祝畢,顧謂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試飲之,勿憚也。"審琦受詔,飲十杯無苦。自此侍宴常引滿,及歸私家即不能飲,或強飲輒病。開寶二年,從征太原,為御營四面都巡檢。三年,改鎮(zhèn)許州,賜甲第,留京師。太祖嘗召審琦宴射苑中,連中的,賜御馬、黃金鞍勒。六年,與高懷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審琦暴疾,不能語,帝親臨視,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慟。賜中書令,追封瑯琊郡王,賻贈加等。葬日,又為廢朝。(節(jié)選自《宋史?王審琦傳》,有刪改)【注釋】①信宿:連宿兩夜,也表示兩夜。②建?。罕彼嗡翁骈_國年號。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h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nèi)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h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nèi)/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h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nèi)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h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nèi)/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銜枚指古代行軍時,士卒口中銜著形狀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嘩,以免被發(fā)覺。出是指京官因獲罪被貶謫到地方任職,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布衣交,指貧賤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與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著。賻贈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親戚朋友拿出錢財幫助喪家辦理喪事的習俗。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審琦歷仕多朝,深受寵信。他曾經(jīng)先后在后漢、后周、北宋任職,多被委以重任。作戰(zhàn)受傷,皇上親自探望;去世時,皇上親臨其家吊唁。王審琦擅長騎射,不喜飲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請他表演射箭,他連連中的,受到豐厚賞賜;身為武將,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飲酒。王審琦能征善戰(zhàn),不避危險。他曾帶領精騎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師救援郭令圖,立下奇功;征討李筠時,他親自上陣,被飛石擊傷。D.王審琦為政寬簡,體恤百姓。他轄區(qū)內(nèi)的縣令不向他請示就擅自處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審琦不但不生氣反而嘉許;征收租稅從不過分,夠用即可。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世宗召禁軍諸校宴射苑中,審琦連中的,世宗嘉之,賞赍有加。俄領勤州刺史。初,審琦暴疾,不能語,帝親臨視,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慟?!敬鸢浮?1)C(2)B(3)B①世宗召集禁軍各位校官在園林中飲宴射獵,王審琦連連中的,世宗稱贊他,大加賞賜。不久兼任勤州刺史②當初,王審琦突患重病,不能說話,皇帝親自前來探望,等到王審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為他哭得很哀痛?!窘馕觥俊痉治觥?1)本題中,首先把句子放回文本,理解其大意?!拔宕詠碇T侯強橫令宰不得??h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nèi)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這句話的意思是,五代以來,諸侯強橫,縣令不能夠獨斷管理縣里的事?,F(xiàn)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鎮(zhèn),而我管轄的縣令能夠清除狡詐的官吏,確實是值得嘉獎的,為什么要查辦他呢?然后依據(jù)標志性的詞進行排除。畫線句子中,“令宰”是名詞,指縣令,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兩項。再比較C、D兩項,“藩維”是一個詞,是指邊防要地,這里指藩鎮(zhèn),在句中做"守”的賓語,故其后應斷開,排除D項。故選CoB項,“因獲罪被貶謫到地方任職”不正確?!俺觥笔蔷┕偻馊?,也特指出任,不一定是因獲罪被貶謫。故選BoB項,"他酒量很好"錯。從文中“素不能飲"“及歸私家即不能飲,或強飲輒病"可看出他酒量不好。故選Bo本題中,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①“宴射苑中”,狀語后置;“嘉",稱贊;"賞赍”賞賜;"俄”,不久;"領”,兼任。②"暴疾”,突患重病;"語”,說話;"幸”,皇帝到某處;"其”,代詞,他的;"第”,宅第;"之”,代詞,他;"慟”,哀痛。故答案為:⑴C;⑵B;⑶B;⑷①世宗召集禁軍各位校官在園林中飲宴射獵,王審琦連連中的,世宗稱贊他,大加賞賜。不久兼任勤州刺史②當初,王審琦突患重病,不能說話,皇帝親自前來探望,等到王審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為他哭得很哀痛。【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是翻譯的另一種形式,如果不能翻譯則采用文字標志斷句和語法斷句。一般來說名詞代詞常作主語或者賓語,因此出現(xiàn)名詞或代詞就在此前或后斷句,還有就是出現(xiàn)的一些虛詞,表示語氣常句尾,可在此后斷句,如果是發(fā)語詞,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斷句。(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識是一個高中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常識。復習中要注意突出重點,不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注意構建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和體系,建立知識樹,同時加強積累,注重歸納,分類記憶。(3)此題考查綜合分析的能力。綜合分析題,需要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對選項逐一排查,設誤常常有時間與發(fā)生的事與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學生在這些方面要注意;在選項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等文言現(xiàn)象。(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做翻譯題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遵循“信、達、雅”的三字原則,運用“留、刪、替、補、調(diào)”的五字方法進行翻譯。【參考譯文】王審琦字仲寶,他的祖先是遼西人,后來把家遷到洛陽。后漢乾祐初年,王審琦隸屬周太祖帳下,本性純良謹慎,(周太祖)很親近信任他。跟從太祖平定李守貞,因功暫任廳直左番副將。世宗召集禁軍各位校官在園林中飲宴射獵,王審琦連連中的,世宗稱贊他,大加賞賜。不久兼任勤州刺史?;实塾H自征伐淮南,舒州加固營壘攻不下來,下詔讓郭令圖兼任刺史,命王審琦率精銳的騎兵攻城,一晚上攻了下來,擒獲舒州刺史,獲得鎧甲武器軍需儲備數(shù)十萬。郭令圖入城后,王審琦等人就去救援黃州,幾天后,郭令圖被舒人驅逐。王審琦挑選輕裝的騎兵連夜銜枚出發(fā),兩夜行軍到達舒州城下,大敗舒人,郭令圖得以又回到治所。王審琦跟從皇帝征討李筠,任御營前洞屋都部署,被飛石擊傷,皇帝親自前來探視。建隆二年,出京任忠正軍節(jié)度使。在地方做官八年,為政寬和簡明。轄區(qū)內(nèi)縣令因犯罪而停了王審琦的錄事吏的職,幕僚報告說縣令不先征求府官意見,請求查辦縣令。王審琦說:“五代以來,諸侯強橫,縣令不能夠獨斷管理縣里的事。現(xiàn)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鎮(zhèn),而我管轄的縣令能夠清除狡詐的官吏,確實是值得嘉獎的,為什么要查辦他呢?”聽到這些話的人都贊嘆佩服。王審琦為人穩(wěn)重溫厚有謀略,尤其擅長騎射。鎮(zhèn)守壽春時,每年收得的租稅,量入為出,從未有過額外索求。王審琦一向不能飲酒,曾經(jīng)陪侍皇帝用宴,太祖酒酣后仰天禱告道:“酒,是天賜好禮;審琦,是我的布衣之交。正與我共享富貴,為什么吝惜不讓他飲酒呢?”禱告完畢,回頭對王審琦說:“上天一定會賜給你酒量,試著喝,不要怕?!蓖鯇忕邮茉t命,喝下十杯酒也不感到痛苦。從此陪宴常常斟滿酒杯,等到回到家里就不能喝了,有時勉強喝了就會生病。開寶二年,跟從宋太祖征討太原,任御營四面都巡檢。開寶三年,改為鎮(zhèn)守許州,皇上賜給他豪宅,留在京師。太祖曾經(jīng)召王審琦在園林中飲宴射獵,王審琦連連中的,皇上賜給他御馬和黃金裝飾的馬具。開寶六年,與高懷德一同加任同平章事。開寶七年,王審琦去世,終年五十歲。當初,王審琦突患重病,不能說話,太祖親自探望,等到王審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為他哭得很哀痛。賜中書令,追封為瑯琊郡王,賜錢辦喪事待遇加等。下葬那天,又為他取消朝會。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文學徐君家傳

[清]魏禧徐君諱謙尊,字玄初,吳縣附學生①,君天資英敏,讀書觀大略,慕古俠烈之士,好施與,矜然諾。里有爭,必造門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鄉(xiāng)望公②得與二三故舊歌嘯山水間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經(jīng)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剛卞,君事之彌謹。季讀書,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明末賦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條利弊上巡撫張公,公覽而擊節(jié)曰:"此真讀書人。"于是廣義田以資通區(qū),置役田給諸甲,至今猶食其利焉。崇禎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歲減廩食以資鄉(xiāng)里,又勸助有力之家,全活甚眾。妻兄弟有老而獨者養(yǎng)之二十年,沒葬而歲祀之,君友黃某父子死非所,遺二寡婦一女,君悉心護之,以其女字君從子,故黃氏終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黃之姻某喜豪舉,忽罹大禍,君營救之為破家。其教子以親賢友善為第一務。鼎革③初,州郡望人義士多辟地鄧尉山、太湖中,君為謀舍館資飲餼不倦,不復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間,群盜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聞盜則挺身出,糾里中壯士為守御。賊大恨,卒殺公。鄉(xiāng)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輩無所恃矣?!被蛟唬壕庞蝹b之流也。魏禧曰:游俠士以好義亂國,君以好義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潔己礪治以利其下,下盡職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其衰也,大吏貪縱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細民無所依倚。當是時,千家之鄉(xiāng),百室之聚,茍有巨室魁士,好義輕財利,能緩急一方者,則窮民饑寒有所資,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為盜賊。又或畏威懷德,不敢為非,不忍負其人。故鄉(xiāng)邑有好義士,足以補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幾于是者與?嗟乎,是非獨為徐氏言之也?!咀⑨尅竣俑綄W生:明清科舉生員名稱之一。②鄉(xiāng)望公:對徐謙尊父親的尊稱。③鼎革:指改朝換代。(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在句中的意思①糾里中壯士為守御②沒葬而歲祀之(2)為下列句中加下劃線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君一言折之()A.使……屈服B.指責C.使……折服D.證明全活甚眾()A.全、都B.保全C.成全D.整個(3)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民殣于道路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其庶幾于是者與爾其無忘乃父之志(4)翻譯以下句子明末賦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條利弊上巡撫張公,公覽而擊節(jié)曰:“此真讀書人?!保?)根據(jù)以下事例,概括出徐君的性格特點事例性格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君歲減廩食以資鄉(xiāng)里(6)文章最后一段提及“游俠士”的作用是?【答案】(1)聚集;通“歿”死亡,去世(2)C;B(3)A(4)明代末年,各種苛捐雜稅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經(jīng)常耗盡家產(chǎn),徐君逐條列舉了賦稅中的弊端呈給巡撫張公,張公看了打著拍子贊賞說:“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保?)孝順恭謹;重義輕財(6)結尾提及游俠士,由敘到議,表現(xiàn)游俠士之義與徐君之義不同,二者形成對比,游俠士之義是“亂國”,徐君之義是“庇民”,肯定了徐謙尊這類人在亂世中對國家的積極作用,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美?!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本題“糾”,屬于一詞多義現(xiàn)象,放在語境中應該釋為聚集;“沒”,通“歿”死亡,去世。(2)①折,在語境中應該是強調(diào)客觀使然,屬于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折服。故選Co②全,形容詞使動,使??????全,可以意譯為保全。故選Bo(3)A項,均解釋為介詞"因為”。意義和用法相同;B項,介詞,在/介詞,至I」。不同;C項,表因果,因而/表轉折,但是。不同。D項,代詞,他/助詞,一定。不同。故選Ao(4)本題賦分點有:首事者,主管其事的人;往往,經(jīng)常;破家,耗盡家產(chǎn);條,逐條列舉;上,向上級奏明,呈給上級;覽,看;而,承接關系,譯為然后;擊節(jié),打著拍子,表示贊賞;此真讀書人,判斷句。(5)本題要求從事件列中歸納人物特點。①“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意思是說“家境中落后,徐謙尊殷勤周至悉心奉養(yǎng)父親”,可以總結性格特點為:孝順長輩,恭敬謹慎,細膩周到,體貼入微;②“君歲減廩食以資鄉(xiāng)里",意思是說"徐謙尊每年拿出倉庫儲存的糧食來救濟鄉(xiāng)親”,從中可以歸結性格特點為:重義輕財、大公無私、關愛百姓、克己奉公、勇于奉獻、樂于犧牲、舍己為民。(6)從表達方式上看寫游俠士的部分屬于議論,而作為人物傳記,上文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由敘至議,突出表現(xiàn)人物之間的異同,對比中凸顯主要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從內(nèi)容主旨層面看崇尚俠義的人因為喜愛俠義使國家混亂,而徐謙尊憑借俠義來保護百姓,這是他們的行為產(chǎn)生的結果的不同之處,從而彰顯并肯定了徐謙尊對國家的積極作用,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美之情。故答案為:⑴聚集通"歿"死亡,去世(2)C;B;⑶A;⑷明代末年,各種苛捐雜稅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經(jīng)常耗盡家產(chǎn),徐君逐條列舉了賦稅中的弊端呈給巡撫張公,張公看了打著拍子贊賞說:“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雹尚㈨樄е擨重義輕財⑹結尾提及游俠士,由敘到議,表現(xiàn)游俠士之義與徐君之義不同,二者形成對比,游俠士之義是“亂國”,徐君之義是“庇民”,肯定了徐謙尊這類人在亂世中對國家的積極作用,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美。【點評】(1)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答題時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實詞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則對,不通則錯。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等。(2)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3)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掌握文言18個虛詞的常規(guī)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lián)想等來推斷詞義。(4)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5)本題考查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題主要著眼于與主要人物相關的事件、言行等。選項設計特點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質、特點,再結合材料中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6)此題考查把握重要詞語作用的能力。通讀文章,理解文意,從內(nèi)容和結構分析作用?!緟⒖甲g文】徐君名謙尊,字玄初,是吳縣的附學生(明清科舉生員名稱之一),徐謙尊天資聰明反應機敏,讀書只了解大概,仰慕古代剛直嚴正、見義勇為的人,樂于周濟別人,謹守諾言。街坊若有爭論,必定登門去驗證是非曲直,徐謙尊一句話就能使他們折服。家境中落后,徐謙尊殷勤周至悉心奉養(yǎng)父親,所以父親能夠與幾個舊友在山野中歌吟長嘯,過一種閑適自由自在的生活達二十多年。所有的徭役都是徐謙尊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