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美術課件_第1頁
史前美術課件_第2頁
史前美術課件_第3頁
史前美術課件_第4頁
史前美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史前美術史前美術的概念是指沒有確切文字歷史記載之前的歷史,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空間。目前學術界較為通行的分類方法是將其劃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目前我國所知出土的有古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文化遺物的遺址大約有200多處。中國是人類的發(fā)祥地之一。中國的史前時代即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屬社會發(fā)展史上的原始社會。在舊石器時代,人們的主要勞動工具是打制的石器,從事采集和狩獵經濟活動。在漫長的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在打制石器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起造型技能,逐漸萌發(fā)出審美觀念。從距今約一萬年前開始,人類社會進入新石器時代,當時的主要勞動工具是造型規(guī)整的磨制石器,在工藝領域的突出成就是發(fā)明了陶器,此外還出現編織、紡織、玉雕、牙雕、髹漆等工藝門類。在經濟生活方面,除繼續(xù)從事直接向自然界索取的采集、狩獵、捕魚等活動之外,還發(fā)明了生產性的原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人類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顯著增強。當時的社會組織,由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階段進而發(fā)展為父系氏族公社,末期則進入軍事民主制階段。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造型藝術,在彩陶以及繪畫、陶塑和雕刻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1學習目標:

這一時期的美術是我國美術的起源和萌芽時期。通過這一章的學習,主要了解我國美術起源階段的特征,其重點是了解和學習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文化遺址分布及其文化特征,了解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造型及其紋飾特征,從而為更好地了解學習我國美術史的發(fā)展源流奠定基礎。學習建議:美術史的發(fā)展進程是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相同步的,所以在學習中首先要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歷史發(fā)展情況。對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分布可依據所掌握的地理知識,從整體上把握。在學習了解新石器時期的彩陶藝術以及遠古壁畫、地畫、巖畫等美術遺跡時,除了從感性上了解其器形、紋飾內容及各類繪畫的內容及造型特征外,還要結合當時的社會形態(tài)、早期宗教崇拜等文化現象加以理性認識。2第一節(jié)舊石器的造型與發(fā)展第二節(jié)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第三節(jié)新石器時代的藝術形式3第一節(jié)舊石器的造型與發(fā)展一、打制石器的造型特點

1.利用石塊打制的石核或行片,加工成一定形狀的石器。種類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是石器時代的主要工具或兵器。

2.從石料上打下來的叫石片,剩下的內核稱石核。石料上受擊力最大的點叫打擊點。

舊石器時代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時間最長的發(fā)展階段。舊石器時代的生產工具——打制的石器,是學習和研究中國造型藝術的起點。4

3.石器:是指以巖石為原料制作的工具,它是人類最初的主要生產工具,盛行于人類歷史的初期階段。從人類出現直到青銅器出現前,共經歷了二三百萬年,屬于原始社會時期。根據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又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也有人將新、舊石器時代之間列出一個過渡的中石器時代。56784.打制石器的命名根據用途命名

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根據形狀命名

尖狀器斧形器刀形器球狀器95.打制石器的分期早期:單向打擊法中期:器型開始對稱;原有的器型逐漸趨向穩(wěn)定晚期: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間接打擊開始被采用,形狀更為對稱,類型更豐富,加工越精致。10二、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打制石器示例1.西侯度遺址(距今約180萬年):

西侯度遺址位于山西省芮城縣西侯度村,為目前中國境內已知的最古老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石器出土數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巖為原料,類型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狀器。另外在文化層中還出土有若干燒骨,這是目前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112.云南元謀人遺址的石器(約170萬年前):元謀人發(fā)現于1965年5月,化石包括兩枚內側門齒,同時發(fā)現石器共7件,其石器特點多為不規(guī)則的刮削器。123.北京猿人遺址的石器(約60萬年前):

北京猿人,正式名稱為“中國猿人北京種”,現在在科學上常稱之為“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大約在60萬年前來到周口店,在這里斷斷續(xù)續(xù)地生活了近40萬年。到約20萬年前,北京猿人才離此而去。13

北京人的尖狀器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石核石器較少且多為小型。北京人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和石砧等多種類型。14154.山西襄汾縣丁村人遺址的石器(約20萬年前):在丁村人的石器分布在汾河兩岸,主要用角頁巖制成。一般石片角都較大,打擊點不集中,半錐體很大。石器中第二步加工的不多,加工方法用碰砧法或用錘擊法。石器一般都較大,代表性石器為大棱角尖狀器和石球。大棱尖狀器可能作挖掘植物根莖之用。石球制作頗為粗糙,被認為可能供投擲之用。

三棱大尖狀器是在丁村發(fā)現的最有特色的器物,因其顯著特點,故命名為丁村文化。我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主要以丁村文化為代表。1617石球185.山西陽高許家窯人遺址的石器(約10萬年前):位于大同城東北陽高縣古城鎮(zhèn)許家窯村南1.5公里處。屬舊石器時代中期。許家窯人是“北京人”的后裔,大約在10萬年前遷徙西行,遇“大同湖”相隔,遂在此定居。許家窯人文化以石制品和骨角器為代表,石制品類有1.4萬余件,其中有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石鉆、石球等多種形式。僅石球就發(fā)現1500多件,數量之多實屬罕見。其他石器均形小精細。1920許家窯大量的石球不僅反映了石器制造技術的進步,而且反映了當時狩獵業(yè)的迅速發(fā)展。21226.陜西大荔人遺址的石器(約20萬年前):大荔人遺址為舊石器時代從猿人到人過渡的一個代表,位于陜西渭南市的大荔縣段家鄉(xiāng)解放村附近的甜水溝,1978年發(fā)掘。在大荔人頭骨化石出土地點發(fā)現了數百件石制品,大多數是石片和石核,石器約占30%。石制品較小,長度一般不超過4厘米,重量小于20克。打片方法以錘擊法為主,偶爾用砸擊法23第二節(jié)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后一個階段。以使用磨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fā)展階段。年代大約從1.8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新石器時代有3個基本特征:

1.開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

2.發(fā)明了陶器

3.出現了農業(yè)、養(yǎng)畜業(yè)和手工業(yè)24可分為三大經濟文化區(qū):

1.旱地農業(yè)經濟文化區(qū),包括黃河中下游、遼河和海河流域等地,這里是粟、黍等旱作農業(yè)起源地,很早就飼養(yǎng)豬、狗,以后又養(yǎng)牛、羊等。有半坡遺址和大汶口遺址等。2.水田農業(yè)經濟文化區(qū),主要為長江中下游。嶺南地區(qū)農業(yè)則一直不發(fā)達,漁獵采集經濟占有較重要的地位,可劃為一個區(qū)。本區(qū)很早就種植水稻,是稻作農業(yè)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飼養(yǎng)豬、狗,以后陸續(xù)養(yǎng)水牛和羊。3.狩獵采集經濟文化區(qū),包括長城以北的東北大部、內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積大約占全國的2/3。這個區(qū)域除個別地方外基本上沒有農業(yè),細石器特別發(fā)達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發(fā)達2526一.黃河流域重要的文化遺址1.裴李崗文化(公元前5500-公元前4900年)裴李崗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發(fā)掘并認定而得名。從裴李崗遺址出土的文物內涵分析,考古學家認為中國的農業(yè)革命最早在這里發(fā)生,裴李崗居民已進入鋤耕農業(yè)階段,處于以原始農業(yè)、手工業(yè)為主,以家庭飼養(yǎng)和漁獵業(yè)為輔的母系氏族社會。27半地穴居:是一種掘地為穴的原始建筑和居住方式之一。半地穴居由于居室整體的大半或一半在地平線之下,地平線以上尚有與下穴連接的建筑部分,故其以此區(qū)別于地穴居。顯然,半地穴居是從地穴居形式直接發(fā)展演變而來的,其建于地面上的矮墻,即地穴的延長部分,已初具地面建筑的雛型,是中國人類住居發(fā)展史上最早地面建筑發(fā)軔之一。28制陶業(yè)已經具有一定規(guī)模。陶器有紅褐色砂質和泥質兩種,多碗、缽、鼎、壺等日用器具。29

2.磁山文化(距今約5500-6000年)磁山文化是中國華北地區(qū)的早期新石器文化,與農業(yè)起源,伏羲文化、周易發(fā)展演變、中國歷法的形成、制陶業(yè)的發(fā)展、數學、美學、建筑學等有著直接關系,是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之首,是中華文化和東方文明發(fā)祥地之一,在中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磁山遺址出土的陶器多為沙質陶器,少數為泥制陶器,均為手工制作,以素面為主,出土的陶器中有圓底缽、三足缽、缽形鼎等,其中陶盂和陶支架組成的陶器群,獨具特色,最有代表性。遺址中出土的石器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打磨兼制石器,主要器形有磨盤、磨棒、斧、鏟、鑿、錛、鐮等,其中磨盤和磨棒是糧食加工工具,有重大的考古價值。30磁山遺址的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質地粗糙,器表多素面。陶器表面紋飾有繩紋、紡織紋、蓖紋、乳釘紋等。31蓖紋乳釘紋323.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7000年):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qū)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仰韶村被發(fā)現,所以被稱為仰韶文化,它的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今天在中國已發(fā)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陜西省為最多,共計2040處,占全國的仰韶文化遺址數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藝相當成熟,器物規(guī)整精美,多為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其裝飾以彩繪為主。

紅陶器上常有彩繪的幾何形圖案或動物形花紋,是仰韶文化最明顯的特征,故也稱為彩陶文化。33鸛魚石斧紋彩陶缸敞口、圓唇、深腹,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沿下有四個對稱的鼻鈕34網紋彩陶船形壺35人面魚紋彩陶盆

人面魚紋彩陶是新石器時代陶器珍品。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紅黑赭白等色作畫后燒成,彩畫永不掉落。此盆由細泥紅陶制成,敞口卷唇,造型敦厚,簡潔樸實,盆內壁用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

人面概括成圓形,額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當時的文面習俗。眼睛細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態(tài)安詳,嘴旁分置兩個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加上兩耳旁相對的兩條小魚,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表現出豐富的想像力,人頭頂的尖狀角形物,可能是發(fā)髻,加上魚鰭形的裝飾,顯得威武華麗。364.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600年)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后期父系氏族社會的典型文化形態(tài)。以泰山地區(qū)為中心,東起黃海之濱,西到魯西平原東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帶,河南省也有少部分這類遺存的發(fā)現。因首先發(fā)現于大汶口,人們遂把以大汶口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命名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的發(fā)現,使黃河下游原始文化的歷史,由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向前推進了2000多年。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現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帶小孩的合葬,它標志著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會的結束,開始或已經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3738395.馬家窯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1923年首先發(fā)現于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故名。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fā)展的一種地方類型,出現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時間晚期,歷經了三千多年的發(fā)展。漩渦紋彩陶甕堆塑人形彩陶壺4041

龍山文化的分布6.龍山文化(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年):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流地區(qū)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是銅石并用時代文化,因發(fā)現于山東省章丘龍山鎮(zhèn)而得名。42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巔峰時期。43蛋殼陶

蛋殼陶是一種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雞蛋殼的高柄杯,為龍山文化的一種代表性器物,是一種專為禮儀用的器皿,多見于較大型的墓葬中。蛋殼陶的質料全部是細泥質的黑陶,不含任何雜質。薄陶胎是制作工藝上的一個重要特征,最薄部位在盤口部分,薄者0.3毫米,個別有薄至0.2毫米的,一般在0.5毫米左右。柄部和底座因要承托上部重量,陶胎略有增厚,但常見也不超過1-2毫米。器身高度不超過25厘米,重量多數為50-70克。447.齊家文化(距今4000年前后)

齊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內的黃河沿岸及其支流、陜西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和寧夏部分地方,其年代在距今四千年前后。此前,學術界公認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二,一是有一群獨具特征的陶器,二是出現了紅銅器和青銅器。

齊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向青銅器時代過渡的一種文化遺存。45464748二.長江流域重要的文化遺址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500年):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qū)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發(fā)現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流域氏族的情況。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遺址中發(fā)現大量干闌式建筑的遺跡。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較進步,有耜、魚鏢、鏃、哨、匕、錐、鋸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紋或雙頭連體鳥紋圖案,就像是精美絕倫的實用工藝品。在眾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發(fā)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作文化遺址。49河姆渡文化的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樁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欄式建筑。干欄式建筑是中國長江以南新石器時代以來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發(fā)現是為最早。505152三.北方地區(qū)重要的文化遺址紅山文化(公元前4900年—公元前2700年):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chuàng)造的農業(yè)文化。

紅山文化最早發(fā)現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郊的紅山后遺址而得名。其后,在鄰近地區(qū)發(fā)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諸多遺址,統(tǒng)稱為紅山文化。紅山文化的遺存以獨具特征的彩陶與“之”字玉共存,磨制石器與打制石器共存,是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53細石器工具發(fā)達,細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鏃等器物,小巧玲瓏,工藝精湛。陶器以壓印和篦點的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種類有罐、盆、甕、無底筒形器等。陶器中的泥質紅陶和夾砂褐陶的盆、缽、罐、甕等各有自身的裝飾紋樣,而橫“之”字形紋和直線紋是紅山文化具有特征的紋飾。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樸實。彩陶多飾渦紋、三角紋、鱗形紋和平行線紋。已出現結構進步的雙火膛連室陶窯。玉雕工藝水平較高,制作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54玉豬龍

這件紅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為岫巖軟玉雕琢而成,豬首龍身,通體呈雞骨白色,局部有黃色的土沁。龍體卷曲如C形,首尾相連,器體厚重,造型粗獷。豬首形象刻劃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闊嘴,吻部前突,口微張,獠牙外露,面部以陰刻表現眼圈、皺紋。中央的環(huán)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繩系掛的小孔。出土時位于死者胸部,專家猜其不僅為佩飾,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種等級和權力的祭禮器。55黑皮玉豬龍玉豬龍在紅山文化中多有發(fā)現,它的頭像豬首,整器似豬的胚胎。豬在紅山文化時期與遠古先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關系非常密切,它既代表財富,又顯示勇猛。上古豬的形象不像現在一樣是愚蠢、懶惰的象征,我們的祖先更喜歡野豬強悍的體形,敢與虎豹相搏的精神。豬首被安在龍的身上,說明豬的形象逐漸抽象和神化。56中國是龍的國度,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古代人們心目中的神。因此,紅山文化玉龍的發(fā)現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紅山文化玉龍已在多處發(fā)現,其中尤以內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龍刻劃的最為栩栩如生。這條玉龍墨綠色,高26厘米,完整無缺,體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彎曲,嘴緊閉,有對稱的雙鼻孔,雙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龍背有對稱的單孔,經試驗此孔用于懸掛,龍的頭尾恰好處于同一水平線上。被考古界譽為紅山文化象征的“中華第一龍".57紅山文化泥塑彩繪人面像58第三節(jié)新石器時代的藝術形式一.新石器時代的工藝和繪畫1.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中國是世界聞名的陶瓷古國,陶瓷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中最重要的工藝品種之一。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中國就已制作和使用陶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原始瓷器就已經出現。就工藝而言,陶和瓷是一種工藝的兩個不同發(fā)展階段,瓷是由陶發(fā)展而來的。兩者在原料、燒成溫度和物理特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區(qū)別。瓷器出現后,陶器并沒有終止生產,而是形成了兩個支流各自發(fā)展。59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杰出的工藝品種彩陶已經出現,此時的文化被稱為彩陶文化,因彩陶最早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fā)現,亦稱為仰韶文化。彩陶是一種紅褐色或棕黃色的陶器,繪有黑色、紅色的裝飾紋樣,造型優(yōu)美,裝飾精巧。彩陶的分布很廣,較為著名的有黃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黃河中下游和淮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6400年)、長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其中以仰韶文化最為發(fā)達。彩陶以裝飾見長,由于當時人們多將器皿置于地上,于是彩陶的裝飾帶往往偏上,并考慮了俯視、側看等不同的裝飾視角,以體現完整的效果?!段璧讣y彩陶盆》60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細柄高足鏤孔黑陶杯彩陶工藝衰落以后,黃河下游和東部沿海地區(qū)興起了以黑陶為特征的黑陶文化,它最早發(fā)現于山東歷城龍山縣,因此也稱為龍山文化。612.早期繪畫表現形式中國繪畫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繪畫是在古老特殊的文明環(huán)境中產生的,繪畫的起源直溯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脊虐l(fā)掘發(fā)現的中國最早繪畫形式有巖畫和刻繪、彩陶紋飾、地畫,壁畫與帛畫等。原始制陶人畫在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紋繪是最古老的繪畫創(chuàng)造。神秘的巖畫62稷神崇拜圖(江蘇連云港將軍崖)63船型彩陶壺現今存在的史前繪畫形式中,數量最多的首推彩陶器上描畫的各種圖紋。彩陶上圖紋既有寫實性的人物、禽鳥、魚蛙,也有抽象的紋飾。從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