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技術操作規(guī)程_第1頁
隔離技術操作規(guī)程_第2頁
隔離技術操作規(guī)程_第3頁
隔離技術操作規(guī)程_第4頁
隔離技術操作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隔離技術操作規(guī)程隔離技術操作規(guī)程隔離技術操作規(guī)程xxx公司隔離技術操作規(guī)程文件編號:文件日期:修訂次數(shù):第1.0次更改批準審核制定方案設計,管理制度文件名稱 隔離技術操作規(guī)程初審日期文件編號GRB-ZD-00*-0*批準日期文件類別感染預防與控制執(zhí)行日期初審人審核人批準人回顧日期頁數(shù)91.目的指導本院醫(yī)務人員對醫(yī)院感染病人、特殊病原體感染病人及疑似傳染病病人科學地進行隔離,有效防止疾病的傳播。2.標準標準預防標準預防概念針對醫(yī)院所有患者和醫(y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包括手衛(wèi)生,根據(jù)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口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huán)境中污染物品與醫(yī)療器械。標準預防基于患者的血液、所有體液(汗液除外)、分泌物、非完整皮膚和黏液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選擇。標準預防的基本原理不論患者的原始診斷是否已經具有傳染性,只要是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不完整的皮膚或者黏膜組織時,都應遵守下列的基本防護措施。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包括:洗手:應遵循《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規(guī)范》的要求執(zhí)行。手套:應遵循本規(guī)范中手套使用的要求執(zhí)行??谡?、防護鏡、面罩:應遵循本規(guī)范中口罩、防護鏡、面罩實用的要求執(zhí)行。隔離衣:應遵循本規(guī)范中隔離衣使用的要求執(zhí)行,進行任何有血液或體液濺出的操作時,要加穿不透水的隔離衣、戴口罩、護目鏡或者面罩。病人診療設備:(a)小心處理有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病人物品、床單、衣物,防止其與皮膚黏膜接觸以及污染衣物。同事,應防止傳染其他病人及周圍環(huán)境。(b)可重復使用的儀器及用品按照規(guī)定進行消毒滅菌,在未妥善清洗及處理前,不得用于其他病人,避免與他人共用物品。(c)確保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療器材不可重復使用,使用后按照醫(yī)療廢物管理要求妥善處理。病人環(huán)境按照醫(yī)院相關消毒制度對病房環(huán)境如地面、床、床欄、床邊器具,以及其他經常接觸的表面進行消毒,相關人員能夠知道并遵守相關制度。被服接觸、運送及處理病人使用過,或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時,必須小心防止皮膚及黏膜接觸污染衣服,以及把微生物轉移給其他病人或地方,應按照《醫(yī)院洗衣房及醫(yī)院織物的感染管理制度》要求進行收集、轉運、清洗及消毒。職業(yè)安全及銳器傷預防(a)其他尖銳工具或裝置,或于診查治療后整理尖銳工具、清洗、消毒或丟棄用過的針頭過程中,必須小心防止受傷。(b)各種使用過的針頭、尖銳的工具或裝置,均嚴格禁止回套或進行以針頭向著身體部分的危險動作。(c)禁止用手卸除拋棄式針筒上得舊針頭,也不可以用手使之屈曲、折斷。(d)把所有用過的銳器、手術刀片及其他尖銳工具應放置于防穿破的銳器箱。(e)緊急情況下需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時,可使用口腔保護膜、復蘇囊或其他輔助呼吸裝置避免感染。病人安置(a)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應收治于隔離病房內,并根據(jù)疾病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傳播措施。(b)如果單間隔離病房不足,可將明確診斷的同種傳染病安置于一個房間。隔離預防的主要手段。設置隔離室。隔離標識??谡帧⒚弊?、護目鏡。手套。隔離衣。洗手。封閉污染物。小心利器(利器盒)。隔離原則。洗手(詳見《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制度》)負壓病房適合于嚴格隔離疾?。ㄈ绮幻髟蚍窝祝瑐魅拘苑堑湫头窝?,人感染好致敏性禽流感,鼠疫,霍亂,炭疽,水痘,麻疹,開放性肺結核)呼吸道隔離疾病及不明原因重癥感染性疾病等病人的隔離。單獨房間適用于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人及分離出流行性或多種耐藥性微生物(如MRSA,VRE等)的病人??谡值氖褂谩鶕?jù)不同的操作要求選用不同類型的口罩。一般診療活動,可佩戴紗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術室工作或護理免疫低下患者,進行體腔穿刺等操作時應戴外科口罩;接觸經空氣傳播或近距離接觸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應戴醫(yī)用防護口罩。紗布口罩應保持清潔,每天更換,清潔與消毒,遇污染時隨時更換。應正確佩戴口罩,戴口罩程序如下:(a)將有色的一面向外佩戴,鼻梁架(口罩上的鋁條)戴在鼻子上。(b)系帶法:松緊帶式口罩即將松緊帶于耳廓;系帶式口罩即將上端系帶在頭后或者耳后,下端系帶于頸后。拉下口罩下部遮蓋口和下巴。(c)將口罩調節(jié)至舒適的位置,將鼻梁架壓向鼻梁,使口罩邊緣緊貼面部(吸入的空氣經口罩吸入體內)。(d)特殊口罩如N95口罩等按使用說明書。護目鏡,防護面罩的使用。下列情況應使用護目鏡或防護面罩:(a)在進行診療,護理操作,可能發(fā)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b)近距離接觸經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時。(c)為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近距離操作,可能發(fā)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噴濺時,應使用全面型防護面罩。佩戴前應檢查有無破損'佩戴裝置有無松懈。每次使用后應清潔和消毒。具體使用方法可參照說明書要求。手套的使用。應根據(jù)不同操作的需要,選擇合適種類和規(guī)格的手套。.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清潔手套。.2進行手術等無菌操作,接觸患者破損皮膚,黏膜時,應戴無菌手套。應正確戴脫無菌手套。一次性手套應一次性使用。手套使用注意事項:(a)防止交叉污染。(b)已經被污染的手套不可直接接觸清潔物品及區(qū)域。(c)手套如有破損立即更換。(d)脫除和丟棄手套時,避免污染手和其他表面。(e)在每個病人之間必須更換手套,脫掉手套后立即洗手。脫缷手套四部曲:(a)將一手放在另一手套邊緣,在拇指幫助下,外翻。(b)外翻脫下手套,并握在手心。(c)脫去手套的手插戴有手套的手內側,外翻脫下手套,并包裹另一只手套,一起丟入污物桶。(d)立即洗手。隔離衣的使用。定義:用于保護醫(yī)務人員避免受到血液,體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質污染,或用于保護患者避免感染的防護用品。下列情況應穿隔離衣:(a)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傳染病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時。(b)對患者實行保護性隔離時,如大面積燒傷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診療,護理時。(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防護服的使用。定義:臨床醫(yī)務人員在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所穿的一次性防護用品。應具有良好的防水,防靜電,過濾效率和皮膚刺激性,穿脫方便,結合部嚴密,袖口,腳踝口應為彈性收口。下列情況應穿防護服:(a)臨床醫(yī)務人員在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b)接觸經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鞋套的使用。鞋套應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使用。從潛在污染區(qū)進入污染區(qū)時和從緩沖間進入負壓病室時應穿鞋套。應在規(guī)定區(qū)域內穿鞋套,離開該區(qū)域時應及時脫掉。發(fā)現(xiàn)破損時應及時更換。防水圍裙的使用。分為重復使用的圍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圍裙。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品噴濺、進行復用醫(yī)療器械的清洗時,應穿防水圍裙。重復使用的圍裙,每班使用后應及時清洗與消毒。遇有破損或滲透時,應及時更換。帽子的使用。分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進入污染區(qū)和清潔環(huán)境前、進行無菌操作等時應戴帽子。被患者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更換。一次性帽子應一次性使用。訪客。進入隔離病房前應向在班護士報告,經允許并經過知道采取適當?shù)母綦x措施后,才能探視患者。轉床、檢查或者手術時應先通知對方單位,注明所采取隔離適當?shù)母綦x措施。各類傳播途徑的隔離與預防。隔離原則。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jù)疾病的傳播途徑(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和其他途徑傳播),制訂相應的隔離與預防措施。一種疾病可能有多種傳播途徑時,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采取相應傳播途徑隔離和預防。隔離病室有隔離標識,并限制人員的出入。黃色為空氣傳播的隔離,粉色的為飛沫傳播的隔離,藍色為接觸傳播的隔離。傳染病患者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應安置在擔任隔離房間。接觸傳播預防措施。接觸隔離的疾病如:腸道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皮膚感染等的患者。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采取一下措施:(a)在進入隔離病房前后、接觸病人前后俊需立即洗手。(b)使用藍色“接觸隔離”標志。(c)盡量隔離于單間,同種病原菌的感染或攜帶者可共居一室。(d)進入隔離房間或接觸該患者時需戴手套,手上有破損時應戴雙層手套。(e)離開患者周圍環(huán)境前,需除去手套,并立即徹底洗手,并確保雙手沒有接觸可能受污染的表面或物品,以防感染播散。(f)進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扶抱、處理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時需穿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每天更換清洗與消毒。(g)脫手套、隔離衣后,須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劑擦手。(h)一般醫(yī)療器械如聽診器、體溫表或血壓計等應專用。(i)不能專用的物品如輪椅,在每次使用后須消毒。(j)該患者周圍物品、環(huán)境和醫(yī)療器械,須每天清潔消毒。(k)該患者如去其他部門檢查,應有工作人員陪同,并向接受方說明須使用接觸傳播預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設備需清潔消毒。(l)盡量限制探視人群,探視者應穿隔離衣并執(zhí)行嚴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m)連續(xù)3個標本(每次間隔>24小時)均未培養(yǎng)出多重耐藥菌,方可解除隔離。(n)生活垃圾應放入黃色垃圾袋,醫(yī)療垃圾應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收集。(o)使用后的被服、污衣,應置于黃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則。(p)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設備儀器時,應先浸泡消毒后清洗。(q)每日對物體表面用含有效500mg/L清潔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隨時進行消毒。(r)患者出院后,應對隔離房間里所有物體表面進行終末消毒。飛沫傳播預防措施。飛沫隔離的疾病,如:白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a)在進入隔離病房后、接觸病人前后均需立即洗手。(b)使用粉色“飛沫隔離”標志。(c)盡量隔離于單間,同種病原菌的感染或攜帶者可共居一室。(d)進入隔離房間或接觸該患者時須戴手套,手上有破損時應戴雙層手套。(e)離開患者周圍環(huán)境前,需除去手套,并立即徹底洗手,并確保雙手沒有接觸可能受污染的表面或物品,以防感染播散。(f)進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扶抱、處理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時需穿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每天更換清洗與消毒。(g)拖手套、隔離衣后,須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h)醫(yī)保醫(yī)療器械如聽診器、體溫表或血壓計等應專用。(i)不能專用的物品如輪椅,在每次使用后須消毒。(j)該患者周圍物品、環(huán)境和醫(yī)療器械,須每天清潔消毒。(k)該患者如去其他部門檢查,應有工作人員陪同,并向接受方說明須使用接觸傳播預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設備需清潔消毒。(l)盡量限制探視人群,探視者應穿隔離衣并執(zhí)行嚴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m)連續(xù)3個標本(每次間隔>24小時)均未培養(yǎng)出多重耐藥菌,方可接觸隔離。(n)生活垃圾應放入黃色垃圾袋,醫(yī)療垃圾應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收集。(o)使用后的被服、污衣,應置于黃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則。(p)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設備儀器時,應先浸泡消毒后清洗。(q)每日對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清潔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隨時進行消毒。(r)患者出院后,應對隔離房間里所有物體表面進行終末消毒。空氣傳播預防控制措施??諝飧綦x的疾病,如肺結核、水痘、麻疹等,在標準預防措施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a)進入隔離病房前后、接觸病人前后均需立即洗手。(b)使用黃色“空氣隔離”標志。(c)首選安置于負壓病房,房間的雙重門不能同時打開應嚴格空氣消毒。(d)也可將病人收治于經高效空氣(HEPA)過濾系統(tǒng)認證,每小時換氣12次的病房。(e)如果短期內無法使用負壓病房或HEPA過濾系統(tǒng)時,應盡快將患者轉診至相應的傳染病??漆t(yī)院,在患者未轉院期間應采取以下措施:(e1)應將病人隔離于單間,也可與相同病種、處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e2)室內空氣避免直接排出室外。(e3)每日進行1-2次空氣消毒。(e4)嚴格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暫停不必要的探視。(e5)確需探訪者的,探視者應戴醫(yī)用防護口罩,探視前后執(zhí)行嚴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e6)患者病情允許時,應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換;并限制其活動范圍。(e7)工作人員進入隔離病房時應戴帽子、醫(yī)用防護口罩;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戴護目鏡或防護口罩,穿防護服;當接觸患者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組織時應戴手套。(e8)患者需外出或檢查時,患者應戴外科口罩,醫(yī)務人員應戴醫(yī)用防護口罩。(e9)建議接觸嚴重開放性肺結核的醫(yī)務人員首先要進行結核感染的初步檢查,在此后3個月要復查。對于結核菌試驗由陰轉陽的醫(yī)務人員應進行胸部X線檢查,并進行預防治療。(e10)生活垃圾應放入黃色垃圾袋'醫(yī)療垃圾應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收集。(e11)使用后的被服、污衣,應置于黃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則。(e12)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設備儀器時,應先浸泡消毒后清洗。(e13)每日對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清潔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隨時進行消毒。(e14)患者出院或轉院后,應對房間里所有物體表面以及空氣進行終末消毒。其他傳播途徑的疾病的隔離,常見傳染病傳播途徑、隔離與預防要求。常見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隔離,參照醫(yī)院《多重耐藥菌預防與控制制度》有關隔離和防護措施執(zhí)行。急性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隔離。患者的隔離:(a)將患者安至于有效通風的隔離病房或隔離區(qū)域內,必要時置于負壓病房隔離。(b)嚴格限制探視者,如需探視,探視者應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并遵守手衛(wèi)生規(guī)定。(c)限制患者活動范圍,離開隔離病房或隔離區(qū)域時,應戴外科口罩。(d)應減少轉運,當需要轉運時,醫(yī)務人員應注意防護。醫(yī)務人員防護:(a)醫(yī)務人員行經過專門的培訓,掌握正確的防護技術,方可進入隔離病區(qū)工作。(b)應嚴格按防護規(guī)定著裝。不同區(qū)域應穿不同服裝,且服裝顏色應有區(qū)別或有明顯標志。醫(yī)務人員防護用品穿脫程序。.1穿戴防護用品應遵循程序:(a)清潔區(qū)進入潛在污染區(qū):洗手→戴帽子→戴醫(y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衣褲→換工作鞋后→進入潛在污染區(qū)。手部皮膚破損的戴乳膠手套。(b)潛在污染區(qū)進入污染區(qū):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面罩→戴手套→穿鞋套→進入污染區(qū)。(c)為患者進行吸痰、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體內物質噴濺的診療護理工作前,應戴防護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護器。.2脫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a)醫(yī)務人員離開污染區(qū)進入潛在污染區(qū)前:摘手套、消毒雙手→摘護目鏡/防護面罩→脫隔離衣或防護服→脫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進入潛在污染區(qū),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別置于專用污物容器內。(b)從潛在污染區(qū)進入清潔區(qū)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脫工作服→摘醫(yī)用防護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進入清潔區(qū)。(c)離開清潔區(qū):沐浴、更衣→離開清潔區(qū)。.3穿脫防護用品的注意事項:(a)醫(yī)用防護口罩的效能持續(xù)應用6-8小時,遇污染或潮濕應及時更換。(b)離開隔離區(qū)前應對佩戴的眼鏡進行消毒。(c)醫(yī)務人員接觸多個同類傳染病患者時,防護服可連續(xù)使用。(d)接觸疑似患者,防護服應在每個患者之間進行更換。(e)防護服被患者血液、體液、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