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呼吸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傳送氣體的管道,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人體在生命活動中總是不斷地消耗氧氣并產生二氧化碳;人體攝入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過程稱為呼吸。呼吸運動必須依靠呼吸系統(tǒng)才能實現。一、呼吸道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主支氣管。臨床上將鼻、咽、喉稱為上呼吸道,氣管、主支氣管稱為下呼吸道。(一)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氣體出入人體的主要通道。它具有凈化空氣,調節(jié)空氣溫度、濕度,感受嗅覺以及對發(fā)音起共鳴等作用。鼻分外鼻、鼻腔和鼻旁竇三部分。2.鼻腔鼻腔是以骨和軟骨為支架,內襯粘膜和皮膚而成。前借鼻前孔通外界,后借鼻后孔通咽。中間被鼻中隔分為左右兩部。每側又分鼻前庭和固有鼻腔。固有鼻腔外側壁上有上、中、下三個鼻甲,三個鼻甲下方分別為上、中、下三個鼻道。下鼻道前份有鼻淚管的開口。鼻腔粘膜分區(qū)為:(1)嗅區(qū)分布于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略呈淺黃色。(2)呼吸區(qū)嗅區(qū)以外的粘膜,呈淡紅色。其中位于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血管豐富,稱易出血區(qū)。3.鼻旁竇鼻旁竇由骨性鼻旁竇內襯粘膜構成,它們與鼻腔共同參與溫暖和濕潤空氣,并對發(fā)音起共鳴作用。4.少兒鼻特點新生兒鼻部的發(fā)育與面部的發(fā)育相適應。由于少兒面部顱骨發(fā)育不足,外鼻比成年人的鼻短,較扁而相對較寬,鼻根很低,鼻梁不明顯,鼻尖分不清,鼻前孔呈斜卵圓形,到2歲時鼻梁、鼻尖和鼻翼可明顯分辨出。一直到7~8歲時鼻外形接近成年人狀態(tài)。少兒鼻腔相對地狹小,鼻道狹窄,初生數月的少兒幾乎沒有下鼻道。到4歲時下鼻道才完全成形,乳兒的鼻道很窄小,呼吸時一般只能利用總鼻道,到7歲時,各鼻道在呼吸時才能完全被利用。乳兒鼻腔沒有鼻毛,成人則有稀疏的鼻毛。(二)喉1.位置喉位于頸前部正中,5~6頸椎高度,上連舌骨,下續(xù)氣管。2.結構喉是以軟骨為支架,附以喉肌,內襯粘膜而成。3.少兒喉特點新生兒的喉位置較高,與舌很近,環(huán)狀軟骨下緣平3~4頸椎間盤,比成年人高約3個椎體,以后喉的位置逐漸下降,到青春期與成年人相仿,平6~7頸椎間盤。大約從4歲開始可以辨認出喉結,10歲時看的更清楚一些,青春期時男性更加突出,而顯出性別之差。少兒咽喉腔較成人狹窄且長、初呈漏斗形,以后呈圓柱形,喉軟骨柔軟細弱,缺乏彈性組織,喉腔黏膜柔嫩,富于血管和淋巴組織,黏膜下層組織松弛,因此輕微的炎癥或急性的咽喉炎即可發(fā)生充血水腫,引起喉頭狹窄、呼吸困難,甚至引起喉部阻塞而危及生命。(三)氣管1.位置氣管位于頸前正中,食管前方。于第六頸椎體下緣平面續(xù)接于喉的環(huán)狀軟骨。2.構成氣管是由16~20個“C”形氣管軟骨環(huán)借結締組織和平滑肌連結而成。3.分部氣管以胸骨的頸靜脈切跡為界分為頸部和胸部。(1)氣管頸部2~4氣管軟骨環(huán)前方有甲狀腺峽,臨床氣管切開常選3~4或4~5氣管軟骨環(huán)處。(2)氣管胸部于胸骨角平面分支為左、右主支氣管。(四)主支氣管1.形態(tài)特點左主支氣管細長、近水平。右主支氣管粗短、近垂直。2.意義氣管異物墜落多入右主支氣管。(三)肺內支氣管主支氣管入肺后依次分為肺葉支氣管、肺段支氣管、小支氣管、細支氣管、終末支氣管。恰似一棵倒立的大樹,也稱支氣管樹。(四)少兒肺的特點出生時第一次呼吸前,肺泡內完全沒有空氣,肺比較柔韌,表面平滑。肺形態(tài)較矮、窄扁平,前緣和下緣銳利,膈面只是稍凹陷。第一次呼吸后,肺內充滿空氣,比較柔軟,放在水里,浮于水面,比呼吸前的肺,顯得比較高、寬和前后較飽滿。少兒肺的基本組成單位與成人大致相同,但2歲以內少兒肺葉的結構仍較多地保留著單房囊的原始狀態(tài),6~7歲時,結構近似成人,7~12歲時肺小葉發(fā)育完善。由出生到生長完全停止,肺的重量約增加20倍,支氣管直徑6歲時增加1倍,毛細支氣管及氣管約在15歲時增加1倍,由出生到成年肺容積約增加20倍。二、喉(一)喉的位置位于頸前部正中。既是呼吸道,又是發(fā)音器官。相當于第4至第6頸椎高度。毗鄰:上界:會厭軟骨上緣。下界:環(huán)狀軟骨下緣。前方:皮膚、頸筋膜和舌骨下肌。后方:喉咽(不是食管)。兩側:頸血管、神經和甲狀腺側葉。(二)喉的結構1、喉的軟骨(1)甲狀軟骨:甲殼狀,1塊。前方——前角、喉結。后方——上角、下角。(2)環(huán)狀軟骨:似帶印章的戒指,1塊。前部——環(huán)狀軟骨弓。后方——環(huán)狀軟骨板。(3)杓狀軟骨:呈杓狀,2塊。尖——朝上。底——朝下,有聲帶突。甲狀軟骨環(huán)狀軟骨會厭軟骨杓狀軟骨(4)會厭軟骨:呈樹葉狀,1塊。上端——寬闊,游離,吞咽時,封閉喉口。下端——狹細,附著于甲狀軟骨前角后面。2.喉連結環(huán)甲關節(jié):調節(jié)聲帶緊張度環(huán)杓關節(jié):開大或縮小聲門彈性圓錐:聲韌帶、環(huán)甲正中韌帶甲狀舌骨膜:位于舌骨與甲狀軟骨間聲帶:聲韌帶、聲帶肌、粘膜喉的后面觀喉的前面觀3.喉肌:均為細小的橫紋肌,它們運動喉的關節(jié),以緊張或松弛聲帶,開大或縮小喉口。環(huán)甲肌甲杓肌環(huán)杓側肌環(huán)杓后肌杓橫肌杓斜肌4.喉腔(1)兩襞前庭襞:上方一對聲襞:下方一對(聲襞+聲韌帶+聲帶肌=聲帶)(2)兩裂前庭裂:兩前庭襞之間聲門裂:兩聲襞及杓狀軟骨之間。(3)聲門裂分部膜間部:前3/5,好發(fā)喉癌骨間部:后2/5好發(fā)喉結核喉口喉腔(4)分部喉前庭:前庭裂以上。喉中間腔:兩裂之間,側方有喉室。聲門下腔:聲門裂以下。三、氣管和支氣管由16--20“C”形的軟骨環(huán)構成氣管杈、氣管隆嵴(一)氣管位置:結構:分部:分頸、胸二部
氣管切開術通常在第3--5氣管軟骨環(huán)進行。位于食管前方,上起環(huán)狀軟骨,下至胸骨角平面(平對第4胸椎體下緣)分為左、右主支氣管(二)支氣管右主支氣管:粗短直,異物易于落入右主支氣管、右肺內。左主支氣管:細長斜由內向外分為三層結構:
粘膜粘膜下層外膜(三)氣管與主支氣管壁的微細結構1.粘膜上皮: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杯狀細胞多固有層:結締組織,彈性纖維多,含較多淋巴組織粘膜層光鏡圖杯狀細胞纖毛纖毛細胞杯狀細胞刷細胞2.粘膜下層:疏松CT,內有氣管腺、血管、神經、彌散的淋巴組織和淋巴小結漿細胞IgA腺細胞分泌片
SIgA
氣管腔(免疫防御)粘膜下層3.外膜—疏松結締組織+“C”形透明軟骨環(huán)缺口處有彈性纖維和平滑肌束相連,氣管腺第二節(jié)肺一、肺的位置和形態(tài)(一)肺的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分居膈之上方和縱隔兩側,肺尖高出胸廓上口。(二)形態(tài)半圓錐形一尖:一底:二面三緣鎖骨內1/3上方2-3cm膈面肋面縱隔面:前緣后緣下緣分葉左肺:二葉右肺:三葉肺門肺根左肺心切跡左肺小舌水平裂斜裂肺門:肺內側面中部的凹陷,是主支氣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出入處。。肺根:出入肺門并被結締組織包繞的結構肺的內側面二、肺的微細結構實質:肺內各級支氣管與肺泡間質:被膜、肺內結締組織及血管、淋巴管、神經等支氣管樹:左右主支氣管入肺后反復分支形成的樹枝狀結構。支氣管的各級分支葉支氣管段支氣管小支氣管細支氣管呼吸性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實質導氣部呼吸部肺大葉:每個葉支氣管及其各級分支和肺泡肺小葉:每個細支氣管及其各級分支和肺泡肺導氣部結構—變化規(guī)律
分支漸多管徑漸細自上而下管壁漸薄
結構簡單三個減少二個增多
杯狀細胞漸減少→消失腺體漸減少→消失軟骨塊漸減少→消失平滑肌漸增多→完整的一層粘膜皺襞漸出現→明顯(一)肺導氣部小支氣管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1.呼吸性細支氣管(2~3個分支)可進行氣體交換管壁上出現肺泡開口上皮由柱狀→立方內有平滑肌光鏡圖(二)肺呼吸部
呼吸性細支氣管2.肺泡管
肺泡開口增多;管壁少,呈結節(jié)狀:表面為單層立方或扁平上皮;
內有平滑肌。3.肺泡囊
幾個肺泡共同開口處;肺泡開口間無管壁。肺泡管肺泡囊II型細胞I型細胞肺泡隔肺泡孔4.肺泡
多面形薄壁囊泡,內表面覆蓋肺泡上皮與基膜相鄰肺泡之間有肺泡孔相通氣體交換細胞扁平,很薄
Ⅰ型肺泡細胞形態(tài)功能數量多Ⅱ型肺泡細胞圓或立方形少降低肺泡表面張力分泌表面活性物質穩(wěn)定肺泡形態(tài)肺泡上皮由Ⅰ型肺泡細胞和Ⅱ型肺泡細胞組成I型細胞II型細胞
定義—相鄰肺泡之間的薄層結締組織豐富的毛細血管(連續(xù)型)成份—較多的彈性纖維(肺泡有彈性,炎癥、年齡增加使彈性下降)
肺巨噬細胞(塵細胞、心力衰竭細胞)5.肺泡隔塵細胞定義:肺泡與肺泡隔毛細血管中血液進行氣體交換所經過的結構
結構肺泡表面液體層Ⅰ型肺泡細胞與基膜薄層結締組織(可無)毛細血管基膜與內皮
功能:薄,利于氣體交換氣血屏障紅細胞I型上皮細胞肺泡隔毛細血管CO2O2肺泡腔從心臟來的靜脈血輸送到心臟的動脈血氣血屏障第三節(jié)胸膜與縱隔一、胸膜pleura(一)胸腔、胸膜與胸膜腔的概念胸腔:由胸廓與膈圍成的腔。胸膜:是一層薄而光滑的漿膜,分臟胸膜和壁胸膜。胸膜腔:臟、壁兩層胸膜在肺根處相互移行,形成潛在性的密閉的腔隙。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內呈負壓
臟胸膜壁胸膜肋胸膜膈胸膜縱隔胸膜胸膜頂(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隱窩胸膜隱窩:壁胸膜的各部相互移行轉折之處,即使在深吸氣時,肺緣也不能充滿的空間。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是肋膈隱窩。肋隔隱窩:肋胸膜與膈胸膜相互轉折處,即使在深吸氣時,肺下緣也不能充滿其內,是胸膜腔的最低處,胸膜腔積液首先積聚于此。(三)胸膜和肺的體表投影胸膜前界體表投影:胸腺區(qū):在第4胸肋關節(jié)平面以下,兩側胸膜前返折線之間,位于胸骨體下分的左半和左第4--6肋軟骨后方的區(qū)域。心包區(qū):在第4胸肋關節(jié)平面以下,兩側胸膜前返折線之間,位于胸骨體下分的左半和左第4--6肋軟骨后方的區(qū)域。肺前界體表投影同胸膜前界體表投影肺下緣和胸膜下界的體表投影二、縱隔mediastinum概念:左右縱隔胸膜間全部器官、結構的總稱前界:胸骨后界:脊柱胸段兩側:縱隔胸膜上:下:胸廓上口膈四分法胸骨角平面上縱隔下縱隔境界分區(qū)三分法前縱隔,下縱隔,后縱隔前縱隔中縱隔下縱隔上縱隔內的主要結構胸腺、左右頭臂靜脈及上腔靜脈、左右膈神經、迷走神經、喉返神經、主動脈弓及其三大分支、食管、氣管、胸導管及淋巴結。前縱隔位于胸骨與心包之間,內有胸腺的下部、部分縱隔前淋巴結及疏松結締組織。中縱隔位于前、后縱隔之間,內含心包、心和大血管、奇靜脈弓、膈神經、心包膈血管及淋巴結。后縱隔位于心包與脊柱之間,內含主支氣管、食管、胸導管、奇靜脈、半奇靜脈、迷走神經、胸交感
干和淋巴結。檢測題1、鼻可分為___、___和____三部分。上呼吸道是指____、_____和_____。2、喉腔的分____、____、___三部.最狹窄處是____。3、喉軟骨支架中,惟一完整的軟骨環(huán)是()A.會厭軟骨B.甲狀軟骨C.杓狀軟骨D.環(huán)狀軟骨4、.肺下界在鎖骨中線處相交于()A.第6肋B.第7肋C.第8肋D.第9肋E.第10肋。5、何謂肺門、肺小葉、氣血屏障、縱隔?6、異物易墜入哪側支氣管?為什么?7、胸膜腔的最低位位于何處?目的要求掌握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掌握呼吸道各段的位置、形態(tài)及主要結構。掌握肺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及肺的微細結構。掌握胸膜、胸膜腔、胸膜隱窩的概念。了解縱隔的概念及分部。第一節(jié)呼吸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1a - 1c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
- 2023一年級數學下冊 4 100以內數的認識練習課(1-2)配套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10 雨點兒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 第十課 法律伴我們成長 第一框《法律為我們護航》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15 搭船的鳥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一單元 成長的節(jié)拍 第二課 學習新天地 第1框 學習伴成長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2文言文二則《書戴嵩畫?!罚ń虒W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
-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四單元 家是最溫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記憶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
- 2023六年級數學下冊 二 圓柱與圓錐(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
- 2024二年級語文下冊 第6單元 16.雷雨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麻醉護理的現狀與展望
- 2024年高考一輪復習精細講義第25講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原卷版+解析)
- 畢業(yè)設計論文《10t單梁橋式起重機的設計》
- 化工及相關行業(yè)廢鹽資源化用于氯堿行業(yè)技術規(guī)范
- 《標準工時培訓》課件
- 區(qū)域軌道交通協(xié)同運輸與服務應用體系及實踐
- 貪心算法 思政案例
- 危巖穩(wěn)定性計算表格-滑移式-傾倒式-墜落式-完整版
- 2023年廣州市小升初數學真題
- 領導力的文化建設
- 【劇本】欽差大臣〔俄國〕果戈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