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法學課程案例教學法實施探析獲獎科研報告_第1頁
本科法學課程案例教學法實施探析獲獎科研報告_第2頁
本科法學課程案例教學法實施探析獲獎科研報告_第3頁
本科法學課程案例教學法實施探析獲獎科研報告_第4頁
本科法學課程案例教學法實施探析獲獎科研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科法學課程案例教學法實施探析獲獎科研報告摘要:“案例教學法”是法學教學中的有益嘗試和成功經驗,其在我國并未取得全面成效,可歸因于我國法學學科體系及方法論的決定作用,以及現(xiàn)行教育體制及教學目標的影響。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對法學本科教育具有非常顯著的積極作用,為擴大其影響力并推動其發(fā)展,我們可從有選擇地開設課程,先行開展法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提升師生素質,編輯出版代表性教材等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講授法方法論

近年來,“案例式”教學作為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受到我國法學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然而,這一教學方法在我國能否較好地實現(xiàn)倡導者的初衷,有效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仍眾說紛紜,本文擬就這一問題展開探討。

一、法學“案例教學法”的由來與發(fā)展

目前,學界公認的“案例教學法”鼻祖為美國哈佛大學有著律師背景的前校長朗代爾,他在19世紀20年代將案例教學法引入課堂,并一直沿用至今,當然,這一模式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在應用之初,這一教學方法便受到了各方質疑。20世紀60年代,耶魯大學發(fā)展出一種新興的、經實踐證明有著旺盛生命力的“法律診所”教學模式。這兩者均從具體的案件事實出發(fā),通過歸納的方法,讓學生在真實的案情中掌握“先例”中的法律原則和判決意見。后者更進一步將學習的場所由課堂搬到了解決具體糾紛的現(xiàn)場,讓學生如同醫(yī)科學生一般面對真實的“病況”。

20世紀80年代后期“案例教學法”引入我國的法學教育,并逐漸受到重視①,各大院校進行了不同方向的探索。目前較成規(guī)模的有如浙江大學法律診所、北京大學法律診所、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診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診所、人民大學法律診所、西北政法大學法律診所、武漢大學法學院社區(qū)法律賦能診所等。另外,可見學者田士永關于“個案全過程教學法”的實踐探索②。

二、我國高校法學教育嘗試“案例教學法”的若干問題

(一)傳統(tǒng)的“講授法”在教學中主體地位與弊端同時呈現(xiàn)。

傳統(tǒng)習慣及經驗做法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法學教育,其基本的素材是一系列成文的法律規(guī)定與成部的學術理論著作,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掌握其中的知識,然后通過各種考試。面對這樣系統(tǒng)性的知識體系,“集中講授法”可以說是最便捷的教學方式。教師將教材上的知識進一步體系化、口語化,然后通過口授的方式向學生講述,優(yōu)點是觀點確定,系統(tǒng)性、條理性強,知識點全面,容易控制進度;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如知識抽象,理解難度大,平鋪直敘,注重知識的灌輸而缺少方法的傳授,教師的一套講稿可以多年講解,授課過程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對于學生來說,“講授法”有利于形成對學科的系統(tǒng)印象,迅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但同時可能會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興趣及探索精神,喪失法學方法的傳承。

(二)知識特點及方法論決定了“案例教學法”的邊緣地位。

我國承內地法系之傳統(tǒng),“成文法”的基本特征及與之相匹配的“三段論”的邏輯工具,注定了對于法律及其運用的學習須首先從“大前提”,即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出發(fā)?!胺▽W”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是從研究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開始,在大學講堂上也就自然形成了以闡釋法律為主要內容的實證主義的教學方法,亦即“講授法”。我國30余年的法學教育發(fā)展中,其一的目標便是構建法律人共同的話語體系,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基本方法便是統(tǒng)一教學的內容及方法。而案例教學法體現(xiàn)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及個性,難以迎合這一趨勢。

反觀“案例教學法”,首先自美國的法學院展開,一大歷史背景是美國律師教育最初的“學徒制”的形式,其以能力的養(yǎng)成為基本目標,構建“法學”學科并不是其終極目的。通過“學徒制”的教育過程,“學徒”們未必能夠稱得上是“法學家”,但是在自己的領域內至少可以成為一名稱職的“法律人”。在方法上,美國的“判例法”傳統(tǒng),導致其法律規(guī)范是雜亂的,依附于眾多的先例,法官及律師辦案的基本思路及方法是從“先例”中尋找依據,這與“成文法”可以系統(tǒng)地尋找“請求權基礎”的方法有著天壤之別。兩者相較,前者須優(yōu)先尋找的是在先的具體事實,而后者須優(yōu)先尋找的則是生效的明文規(guī)定。前者更關注法律“原則”,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較大,后者更關心“規(guī)則”,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很小。前者討論、妥協(xié)、平衡的可能性更大,后者討論、妥協(xié)的余地較小,更多的是關心結果的確定性,所謂“依法裁判”。這兩種法律思維及對應基本方法的差別,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案例式教學”在美國得到了長足發(fā)展,而在我國的發(fā)展目前僅處于“輔助性”地位。

(三)“案例教學法”受制于現(xiàn)行法學教育目標及體制。

目前,我國各高校法學教育自本科、專科即開設,法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更多停留在“通識”教育的層面。這種教育層次和目標,注定了此階段的教學更多關注知識涵攝的廣度,同時限制著知識內容的深度?!鞍咐健苯虒W的基本規(guī)律就是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探索達至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思考,兩者在出發(fā)點就存在沖突。另外,根據眾多法學院人才培養(yǎng)方案來看,法學專業(yè)本科學分基數大多為140—180學分③不等,除用于準備升學及就業(yè)的時間,學生用于集中學習的時間多為7學期。按本校每門課程平均2.5學分,每取得1學分須16學時,每學期授課16周的標準計算,學生每學期須上8-10門課程,每周課時數平均20-25學時,每天4-5學時。按中國政法大學田士永副教授的調查,采取“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后,為完成一節(jié)課的內容,48%的學生用于課下準備的時間需2-4小時,26%要超過4個小時④。設每學期有5門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則近半數學生僅僅用于準備的時間每周即須10-20小時,若以1學時45分鐘標準計算,得13-27學時,每天平均2.3-5學時,加上培養(yǎng)方案安排的學時數,平均每天6.3-10學時,總學時較長。同時,法科學生基本上以高中基礎進入大學,知識與經驗的儲備能否滿足案例教學法的需要尚存疑問。

三、“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本科法學專業(yè)教學中的具體實現(xiàn)據嘗試過“案例教學法”的法學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其效果在學習當時未必全面體現(xiàn),而在之后的發(fā)展中,經過“案例式”教學法訓練的學生往往能夠取得更好的表現(xiàn)⑤?;谶@些成功經驗,針對目前法學教育中該方法運用的不足,筆者提出以下幾點解決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應根據學科性質,有選擇開設。

學生法律基礎知識的積累與法律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本科法學課程開設的順序相應的也應有邏輯連貫性的考慮,一般遵循基礎理論到部門法學、實體法到程序法、國內法到國際法的開設順序?!鞍咐虒W法”是基于一定知識儲備的更高層次的能力培養(yǎng)教育,在學生不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的情況下,強行開展難以實現(xiàn)預定教學目標。同時“案例教學法”與課程知識及方法論有關,強調在“模擬”的實踐中習得法律知識,因此,“案例教學法”應更多地運用于“應用法學”的領域,做到有選擇開設。

(二)在“案例教學法”實施前,先行開展法律查明、法律分析方法教學。

“案例教學法”的重心不在于傳授具體知識,而在于方法之習得。其一方面近于實戰(zhàn),另一方面依屬學習過程。根據“案例教學法”的基本要求,學生應當自行閱讀案件材料,自行發(fā)現(xiàn)事實,自行查找法律依據,自行進行分析,自行形成可靠性判斷,自行報告案件分析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否在教師的設計與引導下,通過自身努力獲取知識,與學生是否掌握行之有效的基礎方法密切相關,如果學生不具備開展“案例教學法”的基本素質,即使教師的準備非常充分和優(yōu)質,也無法實現(xiàn)預定的教學目標。因此,“案例教學法”的開展應當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法律科學中基本思維及實踐方法的基礎上。目前,我國法學教育基本上偏重于理論知識基礎的培養(yǎng),而方法的訓練與傳授多停留在理念層面,在法學本科具體的課程設計上較少體現(xiàn)。這一點,可以通過專門開設法學方法類課程,或者部門法授課教師在課程中辟專門章節(jié)予以彌補,配合“案例教學法”實現(xiàn)既定教學目標。

(三)“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須提升教師與學生素質。

與傳統(tǒng)的“講授法”相比,“案例教學法”對學生及教師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師層面,首先,對基本理論應當了然于胸,具有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與經驗,同時要有從眾多同類案例中選取代表性案例的能力,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教師須擺脫傳統(tǒng)的“滿堂灌”,而是在課前嚴格的提出各項要求與指標,明確問題,做教學進程的“導演”與設計者;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總結,引導學生解決疑難問題,適時制造不同情境中的新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思考及解決問題。對于學生而言,首先,需具備基本的法律思維方法,其次,應花費必要的時間研讀案例并撰寫各類法律文書,再次,“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將是一個嚴格的考驗,須兼顧不同學生的特殊狀況。因此,“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實施過程更加復雜、更加困難的教學方法,教師看似輕松,實則在課下須進行更加大量的準備工作,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及效果的考核,應與傳統(tǒng)教學法不同,對于學生課下進行的準備工作,也應有相應的考核標準予以確認,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應偏重能力方面。

(四)成功的“案例教學法”,最終應形成代表性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媒介,是教育者之間交流的平臺,法學教育者之間應建立便于交流的話語體系?!鞍咐虒W法”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具體性與個別性,我國非“判例法”國家,較少有權威案例,這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案例選取的得當與否可能會影響到方法的運用、問題的解決、知識體系的精確性。目前,關于法學“案例教學法”,國內權威性教材較少,經驗交流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該教學方法的廣泛實施。嘗試“案例教學法”并取得一定效果的教師,應當適時總結并推廣經驗,形成行業(yè)間具參考價值的代表性教材。

四、結語

目前,“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本科法學教育中尚未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法學教育本身應緊跟時代需要,自學生真實需求出發(fā),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與變革。傳統(tǒng)“講授法”為主體的教學,遠不能滿足“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鞍咐虒W法”雖經多年發(fā)展,在我國法學教育中仍屬新生事物,并未廣泛開展。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模式對法學教育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故法學教育者應盡力克服困難,發(fā)揚其優(yōu)勢,使“案例教學法”能在我國高校法學教育中發(fā)揮最大效用。

注釋:

①劉燕.法學教學方法的問題與完善途徑.中國大學教學,2013年第7期。

②田士永.民法學案例研習的教學實踐與思考.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③如根據吉林大學法學院現(xiàn)行《法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