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件_第1頁
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件_第2頁
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件_第3頁
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件_第4頁
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標要求:

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標要求:

列舉從漢到元政1一、法令出一——皇帝制二、君權與相權三、中國古代王朝的監(jiān)察體制四、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五、行省的設置一、法令出一——皇帝制2二、君權和相權二、君權和相權3

材料一:漢景帝時期,竇太后想封其兄王信為侯,景帝不敢獨自做主,“請得與丞相計之”。而丞相周亞夫說:“高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罷。

材料二:丞相有權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員,有權舉薦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級官員。田蚡為相時舉薦的官員超過了兩千石的品秩。問:丞相的地位如何?

漢初丞相位尊權重,實際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實權的總理大臣。材料一:漢景帝時期,竇太后想封其兄王信為侯,景帝不4漢代至宋代抑制相權的主要措施(1)漢代漢武帝頻繁更換丞相;形成“中朝”和“外朝”。(2)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相權一分為三。二、君權和相權漢代至宋代抑制相權的主要措施(1)漢代漢武帝頻繁更換丞相;(5(3)宋代設中書門下(習稱政事堂),長官稱“同平章事”;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設樞密院,管軍事,長官為樞密使;設三司總理財政,長官為三司使。調整相權的目的:防范宰相擅權(皇權與相權矛盾加?。?/p>

力求加強統(tǒng)治,提高行政效率;彌補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3)宋代設中書門下(習稱政事堂),長官稱“同平章事”;調整6漢武帝時期丞相任職離職情況表:姓名離職原因任職時間竇嬰免職1年又2月許昌免職3年又8月田蚡去世3年又9月薛澤免職7年又6月公孫弘去世2年又4月李蔡畏罪自殺3年嚴青翟畏罪自殺2年又10月趙周下獄死2年又7月石慶去世8年又3月公孫賀下獄死12年又2月劉屈氂下獄腰斬1年又2月田千秋(漢昭帝時去世)2年漢武帝在位54年間,先后用相13人.其中除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之外,有4人被免職,2人畏罪自殺,3人被下獄處死.頻繁更換丞相漢武帝時期丞相任職離職情況表:姓名離職原因任職時間竇嬰7決策機構執(zhí)行機構漢武帝設“中朝”(內朝)抗“外朝”皇帝尚書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中朝(內朝)外朝相權一分為二決策機構執(zhí)行機構漢武帝設“中朝”(內朝)抗“外朝”皇帝尚8皇帝(皇權至上)尚書省

執(zhí)行機構中書省

制定決策

門下省

封駁審議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凡軍國大事,必由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后始付尚書省頒布執(zhí)行

1、集體宰相制,相權一分為三2、相互牽制,互為補充,避免權臣大權獨攬,利于加強皇權3、分工明確、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君主專制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約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皇帝(皇權至上)尚書省

執(zhí)行機構中書省

制定決策門下省

9度支鹽鐵戶部中書門下(政事堂)樞密院皇帝財政行政軍事三司宋朝二府三司制度鹽戶中書門下(政事堂)樞密院皇帝財政行政軍事三司宋朝二府10秦、漢初漢武帝隋唐宋元明在中央設丞相,實質是掌握行政實權的總理大臣相權很大設中朝(內朝,決策機構)抗外朝(執(zhí)行機構)相權一分為二相權一分為三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浚ɡ?、戶、禮、兵、刑、工)制(門下省設三省宰相共同議政場所——政事堂)二府三司制行政:中書門下(政事堂),宰相為同平章事,副相為參知政事軍事:樞密院,長官為樞密使財政:三司,長官為三司使相權進一步分割中書省,長官行相權廢丞相制相權廢除趨勢: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被廢除。秦、漢武帝隋唐宋元明在中央設丞相,實質是掌握行政實權的總理大11史料一: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竭見皇帝時,皇帝起立,賜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還要親自去探視。隋唐時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質等人向宋太祖奏事,開始大臣還坐著,宋太祖說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讓他們站到自己面前,指給他看。待范質等人回到原處,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議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規(guī)定“大朝議”須“眾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于大臣們都備有特別的護膝。史料一: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竭見皇12古代中國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的精神》中寫道:“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經(jīng)驗,防止濫用權力的辦法,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三、中國古代王朝的監(jiān)察制度古代中國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孟德斯鳩在其13秦朝:中央:地方:西漢: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監(jiān)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臺明初至清末:唐:提點刑獄司都察院歷代監(jiān)察機構的設置:宋:元:御史臺(監(jiān)察御史)秦朝:中央:地方:西漢: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監(jiān)御史御史大夫(14如何評價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制?進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監(jiān)督官員規(guī)范執(zhí)政,防止官員貪污腐敗。局限:1、監(jiān)察體制的實際效能有限(封建專制的本質決定的),未能對皇權作出制約。2、監(jiān)察官員和監(jiān)察機構貪臟枉法的情形司空見慣。如何評價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制?進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監(jiān)督官員規(guī)范15皇帝的煩惱之選官取才選官制度隋唐戰(zhàn)國魏晉漢朝西周世卿世祿:血緣科舉取士:才能九品中正:門第軍功授爵:軍功察舉征辟:孝廉特點:標準越來越科學、公正、客觀。皇帝的煩惱之選官取才選官制度隋唐戰(zhàn)國魏晉漢朝西周世卿世祿:血16四、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選官制度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實行時間先秦時期秦漢至魏晉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時期依據(jù)(選才標準)世襲才能、品德到門第考試成績(學識和才能)特點官位世襲,下層人士一般沒有參政的機會(官職被限定在貴族范圍內)由官吏察訪合適人才,至魏晉南北朝發(fā)展為九品中正制。是一種考試選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為中下層知識分子提供了參政機會。四、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選官制度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實行時間先秦17材料3

《后漢書·許荊傳》所記荊之祖八武被舉孝廉,欲令兩弟成名,便“共割財產(chǎn),以為三分,自取肥田廣宅奴婢強者”。這樣,他的兩個弟弟以克讓之名并得選舉。其后武(八武)遂會宗親,當眾宣布使兩個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產(chǎn)所增三倍于前”的財產(chǎn),“悉以推二弟,一無所留”,于是也就獲得更大的聲譽。問:如何評價察舉制?①它具有封閉性;②以官舉士,權操于上,百姓不得參與,民意無從體現(xiàn),不利于真正選拔人才。材料3

《后漢書·許荊傳》所記荊之祖八武被舉孝廉,欲令兩弟18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件19如何評價科舉制?利: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②保證了專制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提高了行政效率。③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有益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④以嚴格的考試作為選官方式,相對公開、公平、公正。弊:①考試科目及內容,大都不出儒學經(jīng)義,特別是明清八股取士,缺乏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不利真正人才的培養(yǎng)和科技發(fā)展;②實質是為皇權服務。如何評價科舉制?利: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有利于加20秦漢---元朝地方行政的設置概況五、行省的設置縣州府路行省元縣州路宋縣州道唐縣郡秦漢地方行政體制朝代秦—閩中郡唐—江南東道宋—福建路元—江浙行省秦漢---元朝地方行政的設置概況五、行省的設置縣州府路行省元21元朝行中書省(行省、?。┑膭?chuàng)立1、設置①全國設10行?、谥袝≈陛牎案估铩保?、晉、魯、蒙等部分地區(qū))③宣政院轄區(qū):藏和川、青部分地區(qū)④省下行政區(qū):路、府、州、縣2、行省受中央節(jié)制①民政——中書省②軍政——樞密院③定期覲見制④監(jiān)察制⑤省官互遷制元朝行中書?。ㄐ惺 ⑹。┑膭?chuàng)立1、設置①全國設10行省②中書223、行省設置的意義

行省的設置,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對于加強中央集權,特別是調整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②它是我國省制的開端,也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影響深遠。3、行省設置的意義①行省的設置,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23從漢到元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建包括哪些制度?其演變特點如何?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制度: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選官制度、行省制。特點:(1)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分散削弱。(2)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3)為強化統(tǒng)治,歷代不斷調整變革監(jiān)察體制和選官制度。從漢到元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建包括哪些制度?其演變特點如何?24元代的行省臺灣:澎湖巡檢司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趨勢元代的行省臺灣:澎湖巡檢司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25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標要求:

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標要求:

列舉從漢到元政26一、法令出一——皇帝制二、君權與相權三、中國古代王朝的監(jiān)察體制四、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五、行省的設置一、法令出一——皇帝制27二、君權和相權二、君權和相權28

材料一:漢景帝時期,竇太后想封其兄王信為侯,景帝不敢獨自做主,“請得與丞相計之”。而丞相周亞夫說:“高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罷。

材料二:丞相有權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員,有權舉薦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級官員。田蚡為相時舉薦的官員超過了兩千石的品秩。問:丞相的地位如何?

漢初丞相位尊權重,實際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實權的總理大臣。材料一:漢景帝時期,竇太后想封其兄王信為侯,景帝不29漢代至宋代抑制相權的主要措施(1)漢代漢武帝頻繁更換丞相;形成“中朝”和“外朝”。(2)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相權一分為三。二、君權和相權漢代至宋代抑制相權的主要措施(1)漢代漢武帝頻繁更換丞相;(30(3)宋代設中書門下(習稱政事堂),長官稱“同平章事”;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設樞密院,管軍事,長官為樞密使;設三司總理財政,長官為三司使。調整相權的目的:防范宰相擅權(皇權與相權矛盾加?。?/p>

力求加強統(tǒng)治,提高行政效率;彌補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3)宋代設中書門下(習稱政事堂),長官稱“同平章事”;調整31漢武帝時期丞相任職離職情況表:姓名離職原因任職時間竇嬰免職1年又2月許昌免職3年又8月田蚡去世3年又9月薛澤免職7年又6月公孫弘去世2年又4月李蔡畏罪自殺3年嚴青翟畏罪自殺2年又10月趙周下獄死2年又7月石慶去世8年又3月公孫賀下獄死12年又2月劉屈氂下獄腰斬1年又2月田千秋(漢昭帝時去世)2年漢武帝在位54年間,先后用相13人.其中除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之外,有4人被免職,2人畏罪自殺,3人被下獄處死.頻繁更換丞相漢武帝時期丞相任職離職情況表:姓名離職原因任職時間竇嬰32決策機構執(zhí)行機構漢武帝設“中朝”(內朝)抗“外朝”皇帝尚書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中朝(內朝)外朝相權一分為二決策機構執(zhí)行機構漢武帝設“中朝”(內朝)抗“外朝”皇帝尚33皇帝(皇權至上)尚書省

執(zhí)行機構中書省

制定決策

門下省

封駁審議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凡軍國大事,必由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后始付尚書省頒布執(zhí)行

1、集體宰相制,相權一分為三2、相互牽制,互為補充,避免權臣大權獨攬,利于加強皇權3、分工明確、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君主專制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約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皇帝(皇權至上)尚書省

執(zhí)行機構中書省

制定決策門下省

34度支鹽鐵戶部中書門下(政事堂)樞密院皇帝財政行政軍事三司宋朝二府三司制度鹽戶中書門下(政事堂)樞密院皇帝財政行政軍事三司宋朝二府35秦、漢初漢武帝隋唐宋元明在中央設丞相,實質是掌握行政實權的總理大臣相權很大設中朝(內朝,決策機構)抗外朝(執(zhí)行機構)相權一分為二相權一分為三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浚ɡ?、戶、禮、兵、刑、工)制(門下省設三省宰相共同議政場所——政事堂)二府三司制行政:中書門下(政事堂),宰相為同平章事,副相為參知政事軍事:樞密院,長官為樞密使財政:三司,長官為三司使相權進一步分割中書省,長官行相權廢丞相制相權廢除趨勢: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被廢除。秦、漢武帝隋唐宋元明在中央設丞相,實質是掌握行政實權的總理大36史料一: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竭見皇帝時,皇帝起立,賜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還要親自去探視。隋唐時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質等人向宋太祖奏事,開始大臣還坐著,宋太祖說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讓他們站到自己面前,指給他看。待范質等人回到原處,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議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規(guī)定“大朝議”須“眾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于大臣們都備有特別的護膝。史料一: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竭見皇37古代中國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的精神》中寫道:“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經(jīng)驗,防止濫用權力的辦法,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三、中國古代王朝的監(jiān)察制度古代中國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孟德斯鳩在其38秦朝:中央:地方:西漢: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監(jiān)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臺明初至清末:唐:提點刑獄司都察院歷代監(jiān)察機構的設置:宋:元:御史臺(監(jiān)察御史)秦朝:中央:地方:西漢: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監(jiān)御史御史大夫(39如何評價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制?進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監(jiān)督官員規(guī)范執(zhí)政,防止官員貪污腐敗。局限:1、監(jiān)察體制的實際效能有限(封建專制的本質決定的),未能對皇權作出制約。2、監(jiān)察官員和監(jiān)察機構貪臟枉法的情形司空見慣。如何評價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制?進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監(jiān)督官員規(guī)范40皇帝的煩惱之選官取才選官制度隋唐戰(zhàn)國魏晉漢朝西周世卿世祿:血緣科舉取士:才能九品中正:門第軍功授爵:軍功察舉征辟:孝廉特點:標準越來越科學、公正、客觀。皇帝的煩惱之選官取才選官制度隋唐戰(zhàn)國魏晉漢朝西周世卿世祿:血41四、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選官制度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實行時間先秦時期秦漢至魏晉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時期依據(jù)(選才標準)世襲才能、品德到門第考試成績(學識和才能)特點官位世襲,下層人士一般沒有參政的機會(官職被限定在貴族范圍內)由官吏察訪合適人才,至魏晉南北朝發(fā)展為九品中正制。是一種考試選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為中下層知識分子提供了參政機會。四、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選官制度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實行時間先秦42材料3

《后漢書·許荊傳》所記荊之祖八武被舉孝廉,欲令兩弟成名,便“共割財產(chǎn),以為三分,自取肥田廣宅奴婢強者”。這樣,他的兩個弟弟以克讓之名并得選舉。其后武(八武)遂會宗親,當眾宣布使兩個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產(chǎn)所增三倍于前”的財產(chǎn),“悉以推二弟,一無所留”,于是也就獲得更大的聲譽。問:如何評價察舉制?①它具有封閉性;②以官舉士,權操于上,百姓不得參與,民意無從體現(xiàn),不利于真正選拔人才。材料3

《后漢書·許荊傳》所記荊之祖八武被舉孝廉,欲令兩弟43第三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課件44如何評價科舉制?利: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②保證了專制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提高了行政效率。③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有益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④以嚴格的考試作為選官方式,相對公開、公平、公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