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d58bb5c863ab80b2075259e36cc5f89/7d58bb5c863ab80b2075259e36cc5f891.gif)
![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d58bb5c863ab80b2075259e36cc5f89/7d58bb5c863ab80b2075259e36cc5f892.gif)
![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d58bb5c863ab80b2075259e36cc5f89/7d58bb5c863ab80b2075259e36cc5f893.gif)
![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d58bb5c863ab80b2075259e36cc5f89/7d58bb5c863ab80b2075259e36cc5f894.gif)
![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d58bb5c863ab80b2075259e36cc5f89/7d58bb5c863ab80b2075259e36cc5f8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章
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第15章
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第一節(jié)概述房屋建筑和構筑物系指一般房屋建筑、高層建筑、大型公用建筑、工業(yè)廠房及煙囪、水塔、電視電信塔等高聳構筑物?!睹裼媒ㄖO計通則》劃分確定:①住宅建筑按層數(shù)劃分:1?3層為低層,4?6層為多層,7?9層為中高層,10層以上為高層;②公共建筑及綜合性建筑高度超過24m為高層(不包括高度超過24m的單層主體建筑);③建筑高度超過100m時,不論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為超高層。工程地質手冊劃分為:我國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劃分標準第一節(jié)概述房屋建筑和構筑物系指一般房屋建筑、高層建筑、大主要巖土工程問題區(qū)域穩(wěn)定性問題新構造運動、地震是控制地區(qū)穩(wěn)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強震區(qū)興建房屋建筑與構筑物時,應著重于場地地震效應的分析與評價地基穩(wěn)定性問題地基的強度和變形斜坡穩(wěn)定性問題建筑物的配置問題合理的配置,保證整個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穩(wěn)定、經(jīng)濟合理和正常使用基礎的埋置深度持力層的選擇標準建筑場地分區(qū)場地水、土的腐蝕性問題地基的施工條件問題主要巖土工程問題區(qū)域穩(wěn)定性問題地基承載力確定地基承載力是指地基受荷后,塑性區(qū)(或破壞區(qū))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不致產(chǎn)生剪切破壞而喪失穩(wěn)定,且地基變形不超過允許值時的承載能力,以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表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指由載荷試驗測定的地基土壓力變形曲線線性變形段內規(guī)定的變形所對應的壓力值,其最大值為比例界限值。地基承載力不是一個單純的巖土力學指標,它不僅取決于巖土本身的性質,還受到基礎的尺寸與形狀、荷載傾斜與偏心、基礎的埋深、地下水位、下臥層性質、上部結構與基礎的剛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確定地基承載力時,應根據(jù)建筑物的重要性及其結構特點,對上述影響因素作具體分析并予以考慮。地基承載力確定地基承載力是指地基受荷后,塑性區(qū)(或破壞區(qū))地基極限承載力:使地基土發(fā)生剪切破壞而即將失去整體穩(wěn)定性時相應的最小基礎面壓力。地基容許承載力:要求作用在基底的壓應力不超過地基的極限承載力,并且有足夠的安全度,而且所引起的變形不能超過建筑物的容許變形,滿足以上兩項要求,地基單位面積上所能承受的荷載就定義為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地基極限承載力:使地基土發(fā)生剪切破壞而即將失去整體穩(wěn)定性時相確定地基承載力應考慮的因素地基土的性質基礎形狀的影響在用極限荷載理論公式計算地基承載力時是按條形基礎考慮的,對于非條形基礎應考慮形狀不同對地基承載力的影響。荷載傾斜與偏心的影響在用理論公式計算地基承載力時,均是按中心受荷考慮的。荷載的傾斜和偏心對地基承載力有影響覆蓋層抗剪強度的影響基底以上覆蓋層抗剪強度越高,地基承載力越高地下水位的影響地下水位上升會降低土的承載力。下臥層的影響基底傾斜、地面傾斜等確定地基承載力應考慮的因素地基土的性質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持力層及軟弱下臥層的地基承載力驗算。當高層建筑周邊的附屬建筑基礎處于超補償狀態(tài),且其與高層建筑不能形成剛性整體結構時,應考慮由此造成高層建筑基礎側限力的永久性削弱及其對地基承載力的影響。擬提高附屬建筑部分基底壓力,以加大其地基沉降、減少高低層建筑之間的差異沉降時,應同時驗算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及地基極限承載力,保證建議的地基承載力滿足強度控制的要求。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確定地基承載力的原則有兩條(1)保證地基不發(fā)生強度破壞而喪失穩(wěn)定性。(2)保證建筑物不產(chǎn)生影響其安全與正常使用而產(chǎn)生過大或不均勻的沉降。地基土的變形和強度硬塑的黏性土層及密實的砂土層,地基變形較小,其變形影響可忽略,主要是地基土的強度對確定地基承載力起控制作用;對于軟的黏性土及淤泥質的黏性土,中、小型建筑物大多無強度破壞的情況,主要是過大的沉降,特別是不均勻沉降造成建筑工程的事故發(fā)生確定地基承載力的原則有兩條確定地基承載力的基本方法一級建筑物應采用載荷試驗、理論計算及原位測試綜合確定;二級建筑物可按當?shù)匾?guī)范查表,或按照原位測試方法確定;有些建筑可按理論計算對三級建筑物可根據(jù)鄰近建筑物的建筑經(jīng)驗確定。確定地基承載力的基本方法一級建筑物應采用載荷試驗、理論計算及一、按理論公式計算地基土承載力(一)按塑性狀態(tài)計算fv塑性區(qū)開展深度為1/4基礎寬度時的壓力,《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當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礎底面寬度時,可作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γ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γ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d基礎埋置深度,對于建筑物基礎,一般自室外地面起算。在填方整平地區(qū),可從填土地面起算,但填土在上部結構施工后完成時,應以天然地面起算。對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礎或筏基時,基礎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起算,在其他情況下,應從室內地面起算(m);b基礎底面寬度(m),《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大于6m時按6m考慮,對于砂土,小于3m時按3m考慮,對于圓形或多邊形基礎,可按考慮,F(xiàn)為圓形或多邊形基礎面積一、按理論公式計算地基土承載力(一)按塑性狀態(tài)計算fv塑性區(qū)一、按理論公式計算地基土承載力(一)按塑性狀態(tài)計算fv塑性區(qū)開展深度為1/4基礎寬度時的壓力,《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當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礎底面寬度時,可作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γ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γ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d基礎埋置深度,對于建筑物基礎,一般自室外地面起算。在填方整平地區(qū),可從填土地面起算,但填土在上部結構施工后完成時,應以天然地面起算。對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礎或筏基時,基礎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起算,在其他情況下,應從室內地面起算(m);b基礎底面寬度(m),《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大于6m時按6m考慮,對于砂土,小于3m時按3m考慮,對于圓形或多邊形基礎,可按考慮,F(xiàn)為圓形或多邊形基礎面積一、按理論公式計算地基土承載力(一)按塑性狀態(tài)計算fv塑性區(qū)高層建筑fa由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r結構剛度系數(shù)Kb基礎寬度修正系數(shù)高層建筑fa由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一)按極限狀態(tài)計算極限承載力(kPa);承載力系數(shù),根據(jù)基礎底面以下土的內摩擦角標準值查表確定;基礎形狀系數(shù)基礎(包括箱形基礎或筏基)底面長度(一)按極限狀態(tài)計算極限承載力(kPa);承載力系數(shù),根據(jù)基按原位測試確定承載力查表法確定承載力巖石地基的承載力按原位測試確定承載力地基沉降變形計算建筑物的地基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地基變形允許值。地基變形特征可分為沉降量、沉降差、傾斜、局部傾斜。對于甲、乙級建筑物和部分丙級建筑物,應進行變形計算。地基沉降變形計算建筑物的地基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地基變形允建筑物沉降計算涉及到土體內的應力分布、土的應力應變關系、變形參數(shù)的選取、土體的側向變形、次固結變形、上部結構和基礎剛度及其與地基共同作用等復雜因素的影響??紤]最基本的狀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在做一系列假定簡化問題性質的條件下進行的。一般需用一個經(jīng)驗系數(shù)值來修正計算沉降量建筑物沉降計算涉及到土體內的應力分布、土的應力應變關系、變形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計算方法分層總和法利用平均附加應力系數(shù)和壓縮模量計算計算地基變形時,地基內的應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質線性變形體理論。采用壓縮指數(shù)和回彈指數(shù)以考慮應力固結歷史計算當?shù)鼗娠柡屯翆咏M成,次固結變形可以忽略不計時,可根據(jù)I級土樣的標準固結試驗結果,采用以下計算方法,預測超固結土、正常固結土和欠固結土的地基沉降,并結合地區(qū)經(jīng)驗進行修正和判斷。利用變形模量計算對于一般黏性土、軟土、飽和黃土和不能準確取得壓縮模量值的地基土,如花崗巖殘積土、碎石土、砂土、粉土等,可采用地方規(guī)范的方法或原位測試與壓縮模量的相關公式計算,也可采用變形模量計算計算方法分層總和法地基穩(wěn)定性計算地基穩(wěn)定性可采用圓弧滑動面法進行驗算。最危險的滑動面上諸力對滑動中心所產(chǎn)生的抗滑力矩與滑動力矩應符合下式要求:MR/MS≥1.2式中,Ms為滑動力矩;MR為抗滑力矩地基穩(wěn)定性計算地基穩(wěn)定性可采用圓弧滑動面法進行驗算。最危險樁基巖土工程問題樁基類型及持力層的選擇內容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樁基持力層選擇a.持力層宜選擇層位穩(wěn)定的壓縮性較低的可塑-堅硬狀態(tài)黏性土,中密以上的粉土、砂土、碎石土、殘積土及不同風化程度的基巖。b.樁基持力層厚度宜超過6~10倍的樁徑;擴底樁的持力層厚度宜超過3倍擴底直徑;且均不宜小于5m。c.持力層不應選擇在可液化土層濕陷性土層或軟土層中。d.對于打(壓)入樁,應考慮沉樁的可能性樁型選擇a.當持力層頂面起伏不大(坡度小于10%)、周圍環(huán)境允許且沉樁可能時,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樁。b.當荷載較大,樁較長或需穿越一定厚度的堅硬土層,且選用較重的錘,擊過程中可能使樁身產(chǎn)生較大錘擊應力時,宜采用預應力樁,或經(jīng)方案比;證明技術、經(jīng)濟合理可行時,也可采用鋼管樁。c當土層中有難以清除的孤石或有硬質夾層,巖溶地區(qū)及基巖面起伏,地層,均不宜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預應力樁和鋼樁,可采用混凝土灌注樁或鋼樁。d.當場地周圍環(huán)境保護要求較高,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或預應力樁難以控制沉樁擠土影響時,可采用混凝土灌注柱或鋼樁。e.當有可靠工程經(jīng)驗,經(jīng)技術充分論證,確保成樁質量時,也可采用其他有效樁型樁基巖土工程問題樁基類型及持力層的選擇內容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單樁承載力的確定單樁承載力應通過現(xiàn)場靜載荷試驗確定。估算單樁承載力時應結合地區(qū)的經(jīng)驗,根據(jù)靜力觸探試驗、標準貫入試驗或旁壓試驗等原位測試驗參數(shù)綜合確定。當以靜力觸探試驗(單橋、雙橋)確定預制樁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根據(jù)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確定預制樁、預應力管樁、沉管灌注粧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以及根據(jù)巖石風化程度、單軸極限抗壓強度和巖體完整程度估算嵌巖灌注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可參閱《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單樁承載力的確定深基坑開挖的巖土工程問題深基坑穩(wěn)定性基坑底卸荷回彈(隆起)危害控制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凍結法或在基坑開挖后立即澆鑄相等重量的混凝土基坑底滲透穩(wěn)定性基坑流砂問題基坑邊坡整體穩(wěn)定性深基坑開挖的巖土工程問題深基坑穩(wěn)定性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H型鋼+鋼筋砼內支撐H型鋼+鋼筋砼內支撐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鋼管撐鋼管撐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基坑支護及土壓力計算擋土結構的類型基坑支護及土壓力計算擋土結構的類型支撐體系的分類支撐體系的分類土壓力的分布圖土壓力的分布圖基坑穩(wěn)定性分析基坑底卸荷回彈(隆起)基坑底抗隆起穩(wěn)定性驗算基坑穩(wěn)定性分析基坑底抗隆起穩(wěn)定性驗算基坑底滲透穩(wěn)定性基坑底滲透穩(wěn)定性基坑流砂問題
當基坑底以上粘性土中夾有砂或粉土,且地下水位較高,基坑開挖揭露這些夾層時;或者當基坑底部為砂土或粉土、隨著基坑開挖加深,水力坡度加大,當動水壓力超過砂土或粉土顆粒自重使土顆粒懸浮時,砂或粉土與水一起涌于基坑中,便產(chǎn)生流砂現(xiàn)象?;恿魃皢栴}基坑邊坡整體穩(wěn)定性基坑邊坡整體穩(wěn)定性當坑內外有地下水位差時當坑內外有地下水位差時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為保證基坑的整體穩(wěn)定,一般要求γrs≥1.1一1.2,如果粘性土中不計滲流力作用時,應滿足≥1.40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為保證基坑的整體穩(wěn)定,一般要求γrs≥1.地下水控制地下水控制房屋建筑與構筑物勘察要點一、勘察的主要內容(1)查明場地和地基的穩(wěn)定性、地層結構、持力層和下臥層的工程特性、土的應力歷史和地下水以及不良地質作用等;如:1)大的斷裂構造的位置關系、規(guī)模、力學性質、與場地和地基利用的關系、活動性及其與區(qū)域和當?shù)氐卣鸹顒拥年P系。2)巖土層的種類、成分、厚度及坡度變化等,對巖土層特別是基礎下持力層(天然地基或樁基等人工地基)和下臥層的巖土工程性質,特別是黏性土層的巖土工程性質,宜從應力歷史的角度進行解釋與研究。3)在強震作用下場地與地棊巖土內可能產(chǎn)生的不利地震效應,如飽和砂土液化、松軟土震陷、斜坡滑坍、采空區(qū)地面塌陷等。4)潛水和承壓水層的分布、水位、水質、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lián)系,獲得必要的滲透系數(shù)等水文地質計算參數(shù)。房屋建筑與構筑物勘察要點一、勘察的主要內容5)滑坡或不穩(wěn)定斜坡的存在,可能的危害程度。6)巖溶作用的程度及其對地基可靠性的影響。7)人為的或天然的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破裂或塌陷的存在及其危害等。(2)提供滿足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shù),確定地基承載力,預測地基變形性狀。(3)提出地基基礎、基坑支護、工程降水和地基處理設計與施工方案的建議。(4)提出對建筑物有影響的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議。(5)對于抗震設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場地,進行場地與地基的地震效應評價。5)滑坡或不穩(wěn)定斜坡的存在,可能的危害程度。二、勘察階段的劃分及各階段任務要求房屋建筑與構筑物的巖土工程勘察階段一般劃分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與詳細勘察階段。場地條件復雜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進行施工勘察。場地較小且無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階段。當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經(jīng)確定,且場地或附近已有巖土工程資料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直接進行詳細勘察。二、勘察階段的劃分及各階段任務要求房屋建筑與構筑物的巖土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選址勘察目的:為了取得擬選場(廠)址的主要工程地質資料,對擬選場(廠)址的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做出巖土工程評價。巖土工程評價作為場(廠)址選擇的條件之一要列入選址報告可行性研究勘察——選址勘察目的:為了取得擬選場(廠)址的主要可行性研究勘察——選址勘察主要工作:選擇場(廠)址勘察一般采取搜集和分析研究有關資料與現(xiàn)場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擬選場地的主要工程地質條件提出評價意見可行性研究勘察——選址勘察主要工作:主要任務要求:1)搜集區(qū)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礦產(chǎn)、當?shù)氐墓こ痰刭|、巖土工程和建筑經(jīng)驗等資料。2)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踏勘了解場地地層、構造、巖性、不良地質作用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質條件。3)當擬建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已有資料不能滿足要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及必要的勘探工作。4)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擬建場地時,應進行比選分析主要任務要求:選址中一般應避開的地區(qū)或地段。在確定建筑場地時,在工程地質條件方面,宜避開下列地區(qū)或地段:1)不良地質作用發(fā)育且對場地穩(wěn)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潛在威脅,如有大型滑坡或滑坡群,強烈發(fā)育的巖溶、塌陷、泥石流等。2)地震基本烈度較高,可能存在有地震斷裂帶及地震時可能發(fā)生滑坡、山崩、地陷的場地,或有分布廣泛、厚度較大、埋藏淺的飽和粉細砂、粉土、淤泥和淤泥質土、沖填土、松軟的入工填土場地。3)洪水或地下水對建筑場地有嚴重不良影響。4)地下有未開采的有價值礦藏或未穩(wěn)定的地下采空區(qū)。選址中一般應避開的地區(qū)或地段。在確定建筑場地時,在工程地質條初步勘察任務與要求:初步勘察是在可行性勘察基礎上,根據(jù)已掌握的資料和實際需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以及勘探測試工作,對場地內各建筑地段的穩(wěn)定性做出評價,并為確定建筑物總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礎工程方案及對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工程提供資料和建議。.初步勘察任務與要求:初步勘察任務與要求:1)搜集擬建工程的有關文件、工程地質和巖土工程資料以及工程場地范圍的地形圖。2)初步查明地質構造、地層結構、巖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條件。3)查明場地不良地質作用的成因、分布、規(guī)模、發(fā)展趨勢,并對場地的穩(wěn)定性做出評價。4)對抗震設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場地,應對場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應做出初步評價。初步勘察任務與要求:5)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應調查場地土的標準凍土深度。6)初步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7)高層建筑初步勘察時,應對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礎類型、基坑開挖與支護、工程降水方案行初步分析評價。5)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應調查場地土的標準凍土深度。勘探工作初步勘察應在搜集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根據(jù)需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以及物探,然后進行勘探和測試工作。勘探工作初步勘察應在搜集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根據(jù)需要進行工1)勘探點、線布置要求。初步勘察的勘探點、線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勘探線應垂直地貌單元、地質構造和地層界線布置。每個地貌單元均應布置勘探點,在地貌單元交接部位和地層變化較大的地段,勘探點予以加密。在地形平坦地區(qū),可按格網(wǎng)布置勘探點。對巖質地基,勘探線和勘探點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應根據(jù)地質構造、巖體特征、風化情況等,按地方標準或當?shù)亟?jīng)驗確定。1)勘探點、線布置要求。初步勘察的勘探點、線布置應符合下列要2)勘探點、線間距的確定。對于土質地基,勘探點、線間距的確定可按下表確定,局部異常地段應予以加密。控制性勘探點宜占勘探點總數(shù)的1/5?1/3,且每個地貌單元均應有控制性勘探點
初步勘察勘探點、勘探線間距間距地基復雜程度等級勘探線間距/m勘探點間距/m一級(復雜)50?10030?50二級(中等復雜)75?15040?100三級(簡單)150?30075?2002)勘探點、線間距的確定。對于土質地基,勘探點、線間距的確定3)勘探孔深度的確定。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下表確定??碧娇装ㄣ@孔、探井和原位測試孔等
初步勘察勘探孔深度勘探孔類型工程重要性等級一般性勘探孔/m控制性勘探孔/m一級(重要工程)≥15≥30二級(一般工程)10~1515?30三級(次要工程)6~1010?203)勘探孔深度的確定。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下表確定??碧饺雍驮粶y試1)采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的勘探點應結合地貌單元、地層結構和土的工程性質布置,其數(shù)量可占勘探點總數(shù)的1/4?1/2。2)采取土試樣的數(shù)量和孔內原位測試的豎向間距,應按地層特點和土的均勾程度確定;每層土均應采取土試樣或進行原位測試,其數(shù)量不宜少于6個。取樣和原位測試1)采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的勘探點應結合地貌水文地質工作為初步查明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應進行下列水文地質工作:1)調查含水層的埋藏條件,地下水類型、補給排泄條件,各層地下水位,調查其變化幅度,必要時應設置長期觀測孔,監(jiān)測水位變化。2)當需繪制地下水等水位線圖時,應根據(jù)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和層位,統(tǒng)一量測地下水位。3)當?shù)叵滤赡芙窕A時,應采取水試樣進行腐蝕性評價。水文地質工作為初步查明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應進行下列水文地質詳細勘察(1)任務與要求。詳細勘察一般是在工程平面位置,地面整平標高,工程的性質、規(guī)模、結構特點已經(jīng)確定,基礎形式和埋深已有初步方案的情況下進行的,是各勘察階段中最重要的一次勘察。詳細勘察應按單體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詳細的巖土工程資料和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shù);對建筑地基做出巖土工程評價,并對地基類型、基礎形式、地基處理、基坑支護、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議。主要應進行下列工作:詳細勘察(1)任務與要求。詳細勘察一般是在工程平面位置,地1)搜集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筑總平面圖,場區(qū)的地面整平標高,建筑物的性質、規(guī)模、荷載、結構特點,基礎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許變形等資料。2)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fā)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3)查明建筑范圍內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wěn)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4)對需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變形計算參數(shù),預測建筑物的變形特征。1)搜集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筑總平面圖,場區(qū)的地面整平標高,建5)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7)在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提供場地土的標準凍結深度。8)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5)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勘探工作詳細勘察勘探點布置和勘探孔深度,應根據(jù)建筑物特性和巖土工程條件確定。對于巖質地基,應根據(jù)地質構造、巖體特性、風化情況等,結合建筑物對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標準或當?shù)亟?jīng)驗確定;對于土質地基,詳細勘察的勘探點間距可按下表確定。
詳細勘察勘探點的間距間距地基復雜程度等級勘探點間距/m一級(復雜)10?15二級(中等復雜)15?30三級(簡單)30?50勘探工作詳細勘察勘探點布置和勘探孔深度,應根據(jù)建筑物特性和巖對于高層建筑,根據(jù)其勘察等級,勘探點間距應控制在15?35m范圍內,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i)甲級宜取較小值,乙級可取較大值。ii)在暗溝、塘、浜、湖泊沉積地帶和沖溝地區(qū);在巖性差異顯著或基巖面起伏很大的基巖地區(qū);在斷裂破碎帶、地裂縫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勘探點間距宜取小值并可適當加密。iii)在淺層巖溶發(fā)育地區(qū),宜采用物探與鉆探相配合進行,采用淺層地震勘探和孔間地震CT或孔間電磁波CT測試,查明溶洞和土洞發(fā)育程度、范圍和連通性。鉆孔間距宜取小值或適當加密,溶洞、土洞密集時宜在每個柱基下布設勘探點。對于高層建筑,根據(jù)其勘察等級,勘探點間距應控制在15?35m1)勘探點的布置要求。詳細勘察的勘探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i)勘探點宜按建筑物周邊線和角點布置,對無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圍布置。ii)同一建筑范圍內的主要受力層或有影響的下臥層起伏較大時,應加密勘探點,查明其變化。iii)重大設備基礎應單獨布置勘探點;重大的動力機器基礎和高聳構筑物,勘探點不宜少于3個。1)勘探點的布置要求。詳細勘察的勘探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iv)勘探手段宜采用鉆探與觸探相配合,在復雜地質條件、濕陷性土、膨脹巖土、風化巖和殘積土地區(qū),宜布置適量探井。V)詳細勘察高層建筑勘探點的平面布設,應根據(jù)高層建筑平面形狀、荷載的分布情況進行,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iv)勘探手段宜采用鉆探與觸探相配合,在復雜地質條件、濕陷性當高層建筑平面為矩形時應按雙排布設,為不規(guī)則形狀時,應在凸出部位的角點和凹進的陰角布設勘探點;在高層建筑層數(shù)、荷載和建筑體形變異較大位置處,應布設勘探點;對勘察等級為甲級的高層建筑應在中心點或電梯井、核心筒部位布設勘探點;當高層建筑平面為矩形時應按雙排布設,為不規(guī)則形狀時,應在凸出單棟高層建筑的勘探點數(shù)量,對勘察等級為甲級的不應少于5個,乙級不應少于4個??刂菩钥碧近c的數(shù)量不應少于勘探點總數(shù)的1/3且不少于2個;高層建筑群可按建筑物并結合方格網(wǎng)布設勘探點。相鄰的高層建筑,勘探點可互相共用。單棟高層建筑的勘探點數(shù)量,對勘察等級為甲級的不應少于5個,乙勘探深度的要求詳細勘察階段勘探孔深度應按照地基設計原則確定。地基設計原則一般有按承載力計算的地基設計和按變形驗算進行的地基設計。因此,勘探深度也應分別考慮。詳細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礎底面算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勘探深度的要求詳細勘察階段勘探孔深度應按照地基設計原則確定。i)勘探孔深度應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層,當基礎底面寬度不大于5m時,勘探孔的深度對條形基礎不應小于基礎底面寬度的3倍,對單獨柱基不應小于1.5倍,且不應小于5m。ii)對高層建筑和需作變形計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高層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應達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礎寬度,并深入穩(wěn)定分布的地層。iii)對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層建筑的裙房,當不能滿足抗浮設計要求,需設置抗浮樁或錨桿時,勘探孔深度應滿足抗拔承載力評價的要求。i)勘探孔深度應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層,當基礎底面寬度不大于5iv)當有大面積地面堆載或軟弱下臥層時,應適當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V)在上述規(guī)定深度內當遇基巖或厚層碎石土等穩(wěn)定地層時,勘探孔深度應根據(jù)情況進行調整。iv)當有大面積地面堆載或軟弱下臥層時,應適當加深控制性勘探除此以外,詳細勘察的勘探深度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i)地基變形計算深度,對中、低壓縮性土可取附加壓力等于上覆土層有效自重壓力20%的深度;對于高壓縮性土層可取附加壓力等于上覆土層有效自重壓力10%的深度。ii)建筑總平面內的裙房或僅有地下室部分(或當基底附加壓力<0時)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適當減小,但應深入穩(wěn)定分布地層,且根據(jù)荷載和土質條件不宜少于基底下0.5?1.0倍基礎寬度。iii)當需進行地基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時,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應根據(jù)具體條件滿足驗算要求。除此以外,詳細勘察的勘探深度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iv)當需確定場地抗震類別而臨近無可靠的覆蓋層厚度資料時,應布置波速測試孔,其深度應滿足覆蓋層厚度的要求。V)大型設備基礎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礎底面寬度的2倍。VI)當需要進行地基處理時,勘探孔的深度應滿足地基處理設計與施工要求;當采用樁基時,勘探孔的深度應滿足下臥層驗算要求;對需驗算沉降的樁基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iv)當需確定場地抗震類別而臨近無可靠的覆蓋層厚度資料時,應取樣與測試詳細勘察時,取試樣和原位測試工作應符合下列要求:1)采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的勘探點數(shù)量,應根據(jù)地層結構、地基土的均勻性和設計要求確定,對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物每棟不應少于3個。2)每個場地每一主要土層的原狀土試樣或原位測試數(shù)據(jù)不應少于6件(組)。3)在地基主要受力層內,對厚度大于0.5m的夾層或透鏡體,應采取土試樣或進行原位測試。4)當土質不均勻時,應增加取土數(shù)量或原位測試工作量。取樣與測試詳細勘察時,取試樣和原位測試工作應符合下列要求:對于高層建筑,采取不擾動土試樣和原位測試勘探點的數(shù)量不宜少于全部勘探點總數(shù)的2/3,勘察等級為甲級的單幢高層建筑不宜少于4個。采取不擾動土試樣或進行原位測試的豎向間距,基礎底面下1.0倍基礎寬度內宜按1?2m,以下可根據(jù)土層變化情況適當加大距離。采取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對于高層建筑,采取不擾動土試樣和原位測試勘探點的數(shù)量不宜少于1)每幢高層建筑每一主要土層內采取不擾動土試樣的數(shù)量或進行原位測試的次數(shù)不應少于6件(組)次。2)在地基主要受力層內,對厚度大于0.5m的夾層或透鏡體,應采取不擾動土試樣或進行原位測試。3)當土層性質不均勻時,應增加取土數(shù)量或原位測試次數(shù)。4)巖石試樣的數(shù)量各層不應少于6件(組)。5)地下室側墻計算、基坑邊坡穩(wěn)定性計算或錨桿設計所需的抗剪強度試驗指標,各主要土層應采取不少于6件(組)的不擾動土試樣。6)對勘察等級為,甲級的高層建筑、或工程經(jīng)驗缺乏、或研究程度較差的地區(qū),宜布設載荷試驗確定天然地基持力層的承載力特征值和變形參數(shù)。1)每幢高層建筑每一主要土層內采取不擾動土試樣的數(shù)量或進行原地下水根據(jù)擬建建筑的工程需要,應采用調查與現(xiàn)場勘察方法,查明地下水的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提供地下水參數(shù);針對地基基礎形式、基坑支護形式、施工方法等情況分析評價地下水對地基基礎設計、施工和環(huán)境影響,預估可能產(chǎn)生的危害,提出預防和處理措施的建議。當已有豐富經(jīng)驗或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且有常年地下水監(jiān)測資料的地區(qū),地下水的勘察可通過調查方法拿握地下水的性質和規(guī)律;當?shù)叵滤淖兓蚝畬拥乃牡刭|特性對地基評價、地下室抗浮和工程降水有重大影響時,宜進行專門的地下水勘察地下水根據(jù)擬建建筑的工程需要,應采用調查與現(xiàn)場勘察方法,查明地下水勘察方法及要求勘察方法勘察要求地下水調查1.地下水的類型和主要含水層及其滲透性;2.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水力聯(lián)系;3.歷史最高地下水位、最低地下水位及近3?5年水位變化趨勢和主要影響因素;4.區(qū)域性氣象資料;5.有否地下水污染源專門的地下水勘察1.查明地下水類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2.與工程相關的含水層相互之間的補給關系;3.測定地層滲透系數(shù)等水文地質參數(shù);4.對缺乏常年地下水監(jiān)測資料的地區(qū),應在初步勘察階段設置長期觀測孔或孔隙水壓計;5.對與工程結構有關的含水層,應采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6.在巖溶地區(qū),應查明場地巖溶裂隙水的主要發(fā)育特征及其不均勻性地下水勘察方法及要求勘察方法勘察要求地下水調查1.地下水的類地下水位的量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遇地下水時應量測水位。2)穩(wěn)定水位應在初見水位后經(jīng)一定的穩(wěn)定時間后量測。3)對多層含水層的水位量測,應采取止水措施,將被測含水層與其他含水層隔開。4)《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規(guī)定:初見水位和穩(wěn)定水位可在鉆孔、探井的測壓管內直接量測,穩(wěn)定水位的間隔時間按地層的滲透性確定,對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0.5h,對粉土和黏性土不得少于8h,并宜在勘察結束后統(tǒng)一量測各孔(井)內水位。量測讀數(shù)至厘米,精度不得低于±2cm。5)測定地下水流向可用幾何法,量測點不應少于呈三角形分布的3個觀測孔,孔距50?100m,地下水流速的測定可用指示劑法或充電法。含水層滲透系數(shù)及導水系數(shù)等水文地質參數(shù)宜采用鉆孔或探井抽水試驗、注水試驗或壓水試驗求得地下水位的量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和影響應按下列內容評價:1)對基礎、地下結構應考慮在最不利組合情況下,地下水對結構的上浮作用。2)驗算邊坡穩(wěn)定時,應考慮地下水及其動水壓力對其的不利影響。3)采取降水措施時,在地下水位下降的影響范圍內,應考慮地面沉降及其對工程的危害。4)當?shù)叵滤换厣龝r,應考慮可能引起的回彈和附加的浮托力等。5)在有水頭壓差的粉細砂、粉土地層中,應評價產(chǎn)生潛蝕、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和影響應按下列內容評價:6)在地下水位下開挖基坑,應評價降水或截水措施的可行性及其對基坑穩(wěn)定和臨近工程的影響。7)對地下水以下的工程結構,應評價地下水對混凝土或金屬材料的腐蝕性。8)對軟質巖石、強風化巖石、殘積土、濕陷性土、膨脹土和鹽漬巖土,應評價地下水的聚集和散失所產(chǎn)生的軟化、崩解、濕陷、脹縮和潛蝕等有害作用。9)在凍土地區(qū),應評價地下水對土的凍脹和溶陷的影響。6)在地下水位下開挖基坑,應評價降水或截水措施的可行性及其對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應滿足下列要求:1)施工中地下水位應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0.5?1.5m。2)降水過程中應防止土顆粒的流失。3)防止深層承壓水引起的突涌,必要時應采取措施降低基坑下的承壓水頭。4)降水后對既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等設施的影響評價及防護措施。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應滿足下列要求:施工勘察施工勘察不是一個固定勘察階段,而是在一定的需要下進行的勘察工作,其目的是配合設計、施工單位,解決與施工有關的巖土工程問題,并提供相應的勘察資料。它不僅包括施工階段的勘察工作,還包括可能在施工完成后進行的勘察工作(如檢驗地基加固效果等)?;踊蚧坶_挖后,巖土條件與勘察資料不符或發(fā)現(xiàn)必須查明的異常情況時,應進行施工勘察;在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間,當?shù)鼗痢⑦吰麦w、地下水等發(fā)生未曾估計到的變化時,應進行監(jiān)測,并對工程和環(huán)境的影響進行分析評價。施工勘察施工勘察不是一個固定勘察階段,而是在一定的需要下進行(1)當有下列情況時應進行施工勘察:1)對較重要建筑物的復雜地基,需進行施工驗槽。2)基槽開挖后,地質條件與原勘察資料不符,有可能需做較大的設計修改時。3)深基礎施工設計及施工中需進行的測試工作。4)研究地基處理、加固方案,需進行設計和檢驗工作時。5)需進一步查明及處理地基中的不良地質作用,如溶洞或土洞發(fā)育,自重濕陷性黃土厚度較大且下限不清等。6)對施工中出現(xiàn)的邊坡失穩(wěn)等地質問題需進行觀察及處理等。(1)當有下列情況時應進行施工勘察:施工勘察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以下幾種:1)施工驗槽。系檢查核對原勘察資料,與設計、施工單位一起研究與處理地基問題。按具體情況,可進行基坑地質素描,劃分及實測地層界線,查明人工填土等對地基有較大影響的地層的分布及其均勻性,調查地下水位有無變化等情況,必要時應進行補充勘探測試工作。2)地基處理、加固的勘察。應根據(jù)地基處理、加固方法確定勘察內容。3)深基礎施工勘察。為深基礎施工進行的勘察,要根據(jù)不同的施工方法,確定勘察內容。施工勘察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以下幾種:第15章
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第15章
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第一節(jié)概述房屋建筑和構筑物系指一般房屋建筑、高層建筑、大型公用建筑、工業(yè)廠房及煙囪、水塔、電視電信塔等高聳構筑物。《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劃分確定:①住宅建筑按層數(shù)劃分:1?3層為低層,4?6層為多層,7?9層為中高層,10層以上為高層;②公共建筑及綜合性建筑高度超過24m為高層(不包括高度超過24m的單層主體建筑);③建筑高度超過100m時,不論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為超高層。工程地質手冊劃分為:我國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劃分標準第一節(jié)概述房屋建筑和構筑物系指一般房屋建筑、高層建筑、大主要巖土工程問題區(qū)域穩(wěn)定性問題新構造運動、地震是控制地區(qū)穩(wěn)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強震區(qū)興建房屋建筑與構筑物時,應著重于場地地震效應的分析與評價地基穩(wěn)定性問題地基的強度和變形斜坡穩(wěn)定性問題建筑物的配置問題合理的配置,保證整個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穩(wěn)定、經(jīng)濟合理和正常使用基礎的埋置深度持力層的選擇標準建筑場地分區(qū)場地水、土的腐蝕性問題地基的施工條件問題主要巖土工程問題區(qū)域穩(wěn)定性問題地基承載力確定地基承載力是指地基受荷后,塑性區(qū)(或破壞區(qū))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不致產(chǎn)生剪切破壞而喪失穩(wěn)定,且地基變形不超過允許值時的承載能力,以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表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指由載荷試驗測定的地基土壓力變形曲線線性變形段內規(guī)定的變形所對應的壓力值,其最大值為比例界限值。地基承載力不是一個單純的巖土力學指標,它不僅取決于巖土本身的性質,還受到基礎的尺寸與形狀、荷載傾斜與偏心、基礎的埋深、地下水位、下臥層性質、上部結構與基礎的剛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確定地基承載力時,應根據(jù)建筑物的重要性及其結構特點,對上述影響因素作具體分析并予以考慮。地基承載力確定地基承載力是指地基受荷后,塑性區(qū)(或破壞區(qū))地基極限承載力:使地基土發(fā)生剪切破壞而即將失去整體穩(wěn)定性時相應的最小基礎面壓力。地基容許承載力:要求作用在基底的壓應力不超過地基的極限承載力,并且有足夠的安全度,而且所引起的變形不能超過建筑物的容許變形,滿足以上兩項要求,地基單位面積上所能承受的荷載就定義為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地基極限承載力:使地基土發(fā)生剪切破壞而即將失去整體穩(wěn)定性時相確定地基承載力應考慮的因素地基土的性質基礎形狀的影響在用極限荷載理論公式計算地基承載力時是按條形基礎考慮的,對于非條形基礎應考慮形狀不同對地基承載力的影響。荷載傾斜與偏心的影響在用理論公式計算地基承載力時,均是按中心受荷考慮的。荷載的傾斜和偏心對地基承載力有影響覆蓋層抗剪強度的影響基底以上覆蓋層抗剪強度越高,地基承載力越高地下水位的影響地下水位上升會降低土的承載力。下臥層的影響基底傾斜、地面傾斜等確定地基承載力應考慮的因素地基土的性質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持力層及軟弱下臥層的地基承載力驗算。當高層建筑周邊的附屬建筑基礎處于超補償狀態(tài),且其與高層建筑不能形成剛性整體結構時,應考慮由此造成高層建筑基礎側限力的永久性削弱及其對地基承載力的影響。擬提高附屬建筑部分基底壓力,以加大其地基沉降、減少高低層建筑之間的差異沉降時,應同時驗算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及地基極限承載力,保證建議的地基承載力滿足強度控制的要求。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確定地基承載力的原則有兩條(1)保證地基不發(fā)生強度破壞而喪失穩(wěn)定性。(2)保證建筑物不產(chǎn)生影響其安全與正常使用而產(chǎn)生過大或不均勻的沉降。地基土的變形和強度硬塑的黏性土層及密實的砂土層,地基變形較小,其變形影響可忽略,主要是地基土的強度對確定地基承載力起控制作用;對于軟的黏性土及淤泥質的黏性土,中、小型建筑物大多無強度破壞的情況,主要是過大的沉降,特別是不均勻沉降造成建筑工程的事故發(fā)生確定地基承載力的原則有兩條確定地基承載力的基本方法一級建筑物應采用載荷試驗、理論計算及原位測試綜合確定;二級建筑物可按當?shù)匾?guī)范查表,或按照原位測試方法確定;有些建筑可按理論計算對三級建筑物可根據(jù)鄰近建筑物的建筑經(jīng)驗確定。確定地基承載力的基本方法一級建筑物應采用載荷試驗、理論計算及一、按理論公式計算地基土承載力(一)按塑性狀態(tài)計算fv塑性區(qū)開展深度為1/4基礎寬度時的壓力,《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當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礎底面寬度時,可作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γ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γ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d基礎埋置深度,對于建筑物基礎,一般自室外地面起算。在填方整平地區(qū),可從填土地面起算,但填土在上部結構施工后完成時,應以天然地面起算。對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礎或筏基時,基礎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起算,在其他情況下,應從室內地面起算(m);b基礎底面寬度(m),《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大于6m時按6m考慮,對于砂土,小于3m時按3m考慮,對于圓形或多邊形基礎,可按考慮,F(xiàn)為圓形或多邊形基礎面積一、按理論公式計算地基土承載力(一)按塑性狀態(tài)計算fv塑性區(qū)一、按理論公式計算地基土承載力(一)按塑性狀態(tài)計算fv塑性區(qū)開展深度為1/4基礎寬度時的壓力,《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當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礎底面寬度時,可作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γ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γ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d基礎埋置深度,對于建筑物基礎,一般自室外地面起算。在填方整平地區(qū),可從填土地面起算,但填土在上部結構施工后完成時,應以天然地面起算。對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礎或筏基時,基礎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起算,在其他情況下,應從室內地面起算(m);b基礎底面寬度(m),《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大于6m時按6m考慮,對于砂土,小于3m時按3m考慮,對于圓形或多邊形基礎,可按考慮,F(xiàn)為圓形或多邊形基礎面積一、按理論公式計算地基土承載力(一)按塑性狀態(tài)計算fv塑性區(qū)高層建筑fa由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r結構剛度系數(shù)Kb基礎寬度修正系數(shù)高層建筑fa由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一)按極限狀態(tài)計算極限承載力(kPa);承載力系數(shù),根據(jù)基礎底面以下土的內摩擦角標準值查表確定;基礎形狀系數(shù)基礎(包括箱形基礎或筏基)底面長度(一)按極限狀態(tài)計算極限承載力(kPa);承載力系數(shù),根據(jù)基按原位測試確定承載力查表法確定承載力巖石地基的承載力按原位測試確定承載力地基沉降變形計算建筑物的地基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地基變形允許值。地基變形特征可分為沉降量、沉降差、傾斜、局部傾斜。對于甲、乙級建筑物和部分丙級建筑物,應進行變形計算。地基沉降變形計算建筑物的地基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地基變形允建筑物沉降計算涉及到土體內的應力分布、土的應力應變關系、變形參數(shù)的選取、土體的側向變形、次固結變形、上部結構和基礎剛度及其與地基共同作用等復雜因素的影響??紤]最基本的狀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在做一系列假定簡化問題性質的條件下進行的。一般需用一個經(jīng)驗系數(shù)值來修正計算沉降量建筑物沉降計算涉及到土體內的應力分布、土的應力應變關系、變形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計算方法分層總和法利用平均附加應力系數(shù)和壓縮模量計算計算地基變形時,地基內的應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質線性變形體理論。采用壓縮指數(shù)和回彈指數(shù)以考慮應力固結歷史計算當?shù)鼗娠柡屯翆咏M成,次固結變形可以忽略不計時,可根據(jù)I級土樣的標準固結試驗結果,采用以下計算方法,預測超固結土、正常固結土和欠固結土的地基沉降,并結合地區(qū)經(jīng)驗進行修正和判斷。利用變形模量計算對于一般黏性土、軟土、飽和黃土和不能準確取得壓縮模量值的地基土,如花崗巖殘積土、碎石土、砂土、粉土等,可采用地方規(guī)范的方法或原位測試與壓縮模量的相關公式計算,也可采用變形模量計算計算方法分層總和法地基穩(wěn)定性計算地基穩(wěn)定性可采用圓弧滑動面法進行驗算。最危險的滑動面上諸力對滑動中心所產(chǎn)生的抗滑力矩與滑動力矩應符合下式要求:MR/MS≥1.2式中,Ms為滑動力矩;MR為抗滑力矩地基穩(wěn)定性計算地基穩(wěn)定性可采用圓弧滑動面法進行驗算。最危險樁基巖土工程問題樁基類型及持力層的選擇內容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樁基持力層選擇a.持力層宜選擇層位穩(wěn)定的壓縮性較低的可塑-堅硬狀態(tài)黏性土,中密以上的粉土、砂土、碎石土、殘積土及不同風化程度的基巖。b.樁基持力層厚度宜超過6~10倍的樁徑;擴底樁的持力層厚度宜超過3倍擴底直徑;且均不宜小于5m。c.持力層不應選擇在可液化土層濕陷性土層或軟土層中。d.對于打(壓)入樁,應考慮沉樁的可能性樁型選擇a.當持力層頂面起伏不大(坡度小于10%)、周圍環(huán)境允許且沉樁可能時,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樁。b.當荷載較大,樁較長或需穿越一定厚度的堅硬土層,且選用較重的錘,擊過程中可能使樁身產(chǎn)生較大錘擊應力時,宜采用預應力樁,或經(jīng)方案比;證明技術、經(jīng)濟合理可行時,也可采用鋼管樁。c當土層中有難以清除的孤石或有硬質夾層,巖溶地區(qū)及基巖面起伏,地層,均不宜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預應力樁和鋼樁,可采用混凝土灌注樁或鋼樁。d.當場地周圍環(huán)境保護要求較高,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或預應力樁難以控制沉樁擠土影響時,可采用混凝土灌注柱或鋼樁。e.當有可靠工程經(jīng)驗,經(jīng)技術充分論證,確保成樁質量時,也可采用其他有效樁型樁基巖土工程問題樁基類型及持力層的選擇內容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單樁承載力的確定單樁承載力應通過現(xiàn)場靜載荷試驗確定。估算單樁承載力時應結合地區(qū)的經(jīng)驗,根據(jù)靜力觸探試驗、標準貫入試驗或旁壓試驗等原位測試驗參數(shù)綜合確定。當以靜力觸探試驗(單橋、雙橋)確定預制樁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根據(jù)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確定預制樁、預應力管樁、沉管灌注粧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以及根據(jù)巖石風化程度、單軸極限抗壓強度和巖體完整程度估算嵌巖灌注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可參閱《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單樁承載力的確定深基坑開挖的巖土工程問題深基坑穩(wěn)定性基坑底卸荷回彈(隆起)危害控制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凍結法或在基坑開挖后立即澆鑄相等重量的混凝土基坑底滲透穩(wěn)定性基坑流砂問題基坑邊坡整體穩(wěn)定性深基坑開挖的巖土工程問題深基坑穩(wěn)定性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H型鋼+鋼筋砼內支撐H型鋼+鋼筋砼內支撐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鋼管撐鋼管撐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第15章房屋建筑和構筑物巖土工程勘察課件基坑支護及土壓力計算擋土結構的類型基坑支護及土壓力計算擋土結構的類型支撐體系的分類支撐體系的分類土壓力的分布圖土壓力的分布圖基坑穩(wěn)定性分析基坑底卸荷回彈(隆起)基坑底抗隆起穩(wěn)定性驗算基坑穩(wěn)定性分析基坑底抗隆起穩(wěn)定性驗算基坑底滲透穩(wěn)定性基坑底滲透穩(wěn)定性基坑流砂問題
當基坑底以上粘性土中夾有砂或粉土,且地下水位較高,基坑開挖揭露這些夾層時;或者當基坑底部為砂土或粉土、隨著基坑開挖加深,水力坡度加大,當動水壓力超過砂土或粉土顆粒自重使土顆粒懸浮時,砂或粉土與水一起涌于基坑中,便產(chǎn)生流砂現(xiàn)象。基坑流砂問題基坑邊坡整體穩(wěn)定性基坑邊坡整體穩(wěn)定性當坑內外有地下水位差時當坑內外有地下水位差時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為保證基坑的整體穩(wěn)定,一般要求γrs≥1.1一1.2,如果粘性土中不計滲流力作用時,應滿足≥1.40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為保證基坑的整體穩(wěn)定,一般要求γrs≥1.地下水控制地下水控制房屋建筑與構筑物勘察要點一、勘察的主要內容(1)查明場地和地基的穩(wěn)定性、地層結構、持力層和下臥層的工程特性、土的應力歷史和地下水以及不良地質作用等;如:1)大的斷裂構造的位置關系、規(guī)模、力學性質、與場地和地基利用的關系、活動性及其與區(qū)域和當?shù)氐卣鸹顒拥年P系。2)巖土層的種類、成分、厚度及坡度變化等,對巖土層特別是基礎下持力層(天然地基或樁基等人工地基)和下臥層的巖土工程性質,特別是黏性土層的巖土工程性質,宜從應力歷史的角度進行解釋與研究。3)在強震作用下場地與地棊巖土內可能產(chǎn)生的不利地震效應,如飽和砂土液化、松軟土震陷、斜坡滑坍、采空區(qū)地面塌陷等。4)潛水和承壓水層的分布、水位、水質、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lián)系,獲得必要的滲透系數(shù)等水文地質計算參數(shù)。房屋建筑與構筑物勘察要點一、勘察的主要內容5)滑坡或不穩(wěn)定斜坡的存在,可能的危害程度。6)巖溶作用的程度及其對地基可靠性的影響。7)人為的或天然的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破裂或塌陷的存在及其危害等。(2)提供滿足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shù),確定地基承載力,預測地基變形性狀。(3)提出地基基礎、基坑支護、工程降水和地基處理設計與施工方案的建議。(4)提出對建筑物有影響的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議。(5)對于抗震設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場地,進行場地與地基的地震效應評價。5)滑坡或不穩(wěn)定斜坡的存在,可能的危害程度。二、勘察階段的劃分及各階段任務要求房屋建筑與構筑物的巖土工程勘察階段一般劃分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與詳細勘察階段。場地條件復雜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進行施工勘察。場地較小且無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階段。當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經(jīng)確定,且場地或附近已有巖土工程資料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直接進行詳細勘察。二、勘察階段的劃分及各階段任務要求房屋建筑與構筑物的巖土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選址勘察目的:為了取得擬選場(廠)址的主要工程地質資料,對擬選場(廠)址的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做出巖土工程評價。巖土工程評價作為場(廠)址選擇的條件之一要列入選址報告可行性研究勘察——選址勘察目的:為了取得擬選場(廠)址的主要可行性研究勘察——選址勘察主要工作:選擇場(廠)址勘察一般采取搜集和分析研究有關資料與現(xiàn)場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擬選場地的主要工程地質條件提出評價意見可行性研究勘察——選址勘察主要工作:主要任務要求:1)搜集區(qū)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礦產(chǎn)、當?shù)氐墓こ痰刭|、巖土工程和建筑經(jīng)驗等資料。2)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踏勘了解場地地層、構造、巖性、不良地質作用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質條件。3)當擬建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已有資料不能滿足要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及必要的勘探工作。4)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擬建場地時,應進行比選分析主要任務要求:選址中一般應避開的地區(qū)或地段。在確定建筑場地時,在工程地質條件方面,宜避開下列地區(qū)或地段:1)不良地質作用發(fā)育且對場地穩(wěn)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潛在威脅,如有大型滑坡或滑坡群,強烈發(fā)育的巖溶、塌陷、泥石流等。2)地震基本烈度較高,可能存在有地震斷裂帶及地震時可能發(fā)生滑坡、山崩、地陷的場地,或有分布廣泛、厚度較大、埋藏淺的飽和粉細砂、粉土、淤泥和淤泥質土、沖填土、松軟的入工填土場地。3)洪水或地下水對建筑場地有嚴重不良影響。4)地下有未開采的有價值礦藏或未穩(wěn)定的地下采空區(qū)。選址中一般應避開的地區(qū)或地段。在確定建筑場地時,在工程地質條初步勘察任務與要求:初步勘察是在可行性勘察基礎上,根據(jù)已掌握的資料和實際需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以及勘探測試工作,對場地內各建筑地段的穩(wěn)定性做出評價,并為確定建筑物總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礎工程方案及對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工程提供資料和建議。.初步勘察任務與要求:初步勘察任務與要求:1)搜集擬建工程的有關文件、工程地質和巖土工程資料以及工程場地范圍的地形圖。2)初步查明地質構造、地層結構、巖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條件。3)查明場地不良地質作用的成因、分布、規(guī)模、發(fā)展趨勢,并對場地的穩(wěn)定性做出評價。4)對抗震設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場地,應對場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應做出初步評價。初步勘察任務與要求:5)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應調查場地土的標準凍土深度。6)初步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7)高層建筑初步勘察時,應對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礎類型、基坑開挖與支護、工程降水方案行初步分析評價。5)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應調查場地土的標準凍土深度。勘探工作初步勘察應在搜集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根據(jù)需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以及物探,然后進行勘探和測試工作??碧焦ぷ鞒醪娇辈鞈谒鸭治鲆延匈Y料的基礎上,根據(jù)需要進行工1)勘探點、線布置要求。初步勘察的勘探點、線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勘探線應垂直地貌單元、地質構造和地層界線布置。每個地貌單元均應布置勘探點,在地貌單元交接部位和地層變化較大的地段,勘探點予以加密。在地形平坦地區(qū),可按格網(wǎng)布置勘探點。對巖質地基,勘探線和勘探點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應根據(jù)地質構造、巖體特征、風化情況等,按地方標準或當?shù)亟?jīng)驗確定。1)勘探點、線布置要求。初步勘察的勘探點、線布置應符合下列要2)勘探點、線間距的確定。對于土質地基,勘探點、線間距的確定可按下表確定,局部異常地段應予以加密??刂菩钥碧近c宜占勘探點總數(shù)的1/5?1/3,且每個地貌單元均應有控制性勘探點
初步勘察勘探點、勘探線間距間距地基復雜程度等級勘探線間距/m勘探點間距/m一級(復雜)50?10030?50二級(中等復雜)75?15040?100三級(簡單)150?30075?2002)勘探點、線間距的確定。對于土質地基,勘探點、線間距的確定3)勘探孔深度的確定。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下表確定??碧娇装ㄣ@孔、探井和原位測試孔等
初步勘察勘探孔深度勘探孔類型工程重要性等級一般性勘探孔/m控制性勘探孔/m一級(重要工程)≥15≥30二級(一般工程)10~1515?30三級(次要工程)6~1010?203)勘探孔深度的確定。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下表確定??碧饺雍驮粶y試1)采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的勘探點應結合地貌單元、地層結構和土的工程性質布置,其數(shù)量可占勘探點總數(shù)的1/4?1/2。2)采取土試樣的數(shù)量和孔內原位測試的豎向間距,應按地層特點和土的均勾程度確定;每層土均應采取土試樣或進行原位測試,其數(shù)量不宜少于6個。取樣和原位測試1)采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的勘探點應結合地貌水文地質工作為初步查明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應進行下列水文地質工作:1)調查含水層的埋藏條件,地下水類型、補給排泄條件,各層地下水位,調查其變化幅度,必要時應設置長期觀測孔,監(jiān)測水位變化。2)當需繪制地下水等水位線圖時,應根據(jù)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和層位,統(tǒng)一量測地下水位。3)當?shù)叵滤赡芙窕A時,應采取水試樣進行腐蝕性評價。水文地質工作為初步查明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應進行下列水文地質詳細勘察(1)任務與要求。詳細勘察一般是在工程平面位置,地面整平標高,工程的性質、規(guī)模、結構特點已經(jīng)確定,基礎形式和埋深已有初步方案的情況下進行的,是各勘察階段中最重要的一次勘察。詳細勘察應按單體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詳細的巖土工程資料和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shù);對建筑地基做出巖土工程評價,并對地基類型、基礎形式、地基處理、基坑支護、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議。主要應進行下列工作:詳細勘察(1)任務與要求。詳細勘察一般是在工程平面位置,地1)搜集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筑總平面圖,場區(qū)的地面整平標高,建筑物的性質、規(guī)模、荷載、結構特點,基礎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許變形等資料。2)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fā)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3)查明建筑范圍內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wěn)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4)對需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變形計算參數(shù),預測建筑物的變形特征。1)搜集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筑總平面圖,場區(qū)的地面整平標高,建5)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7)在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提供場地土的標準凍結深度。8)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5)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勘探工作詳細勘察勘探點布置和勘探孔深度,應根據(jù)建筑物特性和巖土工程條件確定。對于巖質地基,應根據(jù)地質構造、巖體特性、風化情況等,結合建筑物對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標準或當?shù)亟?jīng)驗確定;對于土質地基,詳細勘察的勘探點間距可按下表確定。
詳細勘察勘探點的間距間距地基復雜程度等級勘探點間距/m一級(復雜)10?15二級(中等復雜)15?30三級(簡單)30?50勘探工作詳細勘察勘探點布置和勘探孔深度,應根據(jù)建筑物特性和巖對于高層建筑,根據(jù)其勘察等級,勘探點間距應控制在15?35m范圍內,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i)甲級宜取較小值,乙級可取較大值。ii)在暗溝、塘、浜、湖泊沉積地帶和沖溝地區(qū);在巖性差異顯著或基巖面起伏很大的基巖地區(qū);在斷裂破碎帶、地裂縫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勘探點間距宜取小值并可適當加密。iii)在淺層巖溶發(fā)育地區(qū),宜采用物探與鉆探相配合進行,采用淺層地震勘探和孔間地震CT或孔間電磁波CT測試,查明溶洞和土洞發(fā)育程度、范圍和連通性。鉆孔間距宜取小值或適當加密,溶洞、土洞密集時宜在每個柱基下布設勘探點。對于高層建筑,根據(jù)其勘察等級,勘探點間距應控制在15?35m1)勘探點的布置要求。詳細勘察的勘探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i)勘探點宜按建筑物周邊線和角點布置,對無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圍布置。ii)同一建筑范圍內的主要受力層或有影響的下臥層起伏較大時,應加密勘探點,查明其變化。iii)重大設備基礎應單獨布置勘探點;重大的動力機器基礎和高聳構筑物,勘探點不宜少于3個。1)勘探點的布置要求。詳細勘察的勘探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iv)勘探手段宜采用鉆探與觸探相配合,在復雜地質條件、濕陷性土、膨脹巖土、風化巖和殘積土地區(qū),宜布置適量探井。V)詳細勘察高層建筑勘探點的平面布設,應根據(jù)高層建筑平面形狀、荷載的分布情況進行,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iv)勘探手段宜采用鉆探與觸探相配合,在復雜地質條件、濕陷性當高層建筑平面為矩形時應按雙排布設,為不規(guī)則形狀時,應在凸出部位的角點和凹進的陰角布設勘探點;在高層建筑層數(shù)、荷載和建筑體形變異較大位置處,應布設勘探點;對勘察等級為甲級的高層建筑應在中心點或電梯井、核心筒部位布設勘探點;當高層建筑平面為矩形時應按雙排布設,為不規(guī)則形狀時,應在凸出單棟高層建筑的勘探點數(shù)量,對勘察等級為甲級的不應少于5個,乙級不應少于4個。控制性勘探點的數(shù)量不應少于勘探點總數(shù)的1/3且不少于2個;高層建筑群可按建筑物并結合方格網(wǎng)布設勘探點。相鄰的高層建筑,勘探點可互相共用。單棟高層建筑的勘探點數(shù)量,對勘察等級為甲級的不應少于5個,乙勘探深度的要求詳細勘察階段勘探孔深度應按照地基設計原則確定。地基設計原則一般有按承載力計算的地基設計和按變形驗算進行的地基設計。因此,勘探深度也應分別考慮。詳細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礎底面算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勘探深度的要求詳細勘察階段勘探孔深度應按照地基設計原則確定。i)勘探孔深度應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層,當基礎底面寬度不大于5m時,勘探孔的深度對條形基礎不應小于基礎底面寬度的3倍,對單獨柱基不應小于1.5倍,且不應小于5m。ii)對高層建筑和需作變形計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高層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應達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礎寬度,并深入穩(wěn)定分布的地層。iii)對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層建筑的裙房,當不能滿足抗浮設計要求,需設置抗浮樁或錨桿時,勘探孔深度應滿足抗拔承載力評價的要求。i)勘探孔深度應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層,當基礎底面寬度不大于5iv)當有大面積地面堆載或軟弱下臥層時,應適當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V)在上述規(guī)定深度內當遇基巖或厚層碎石土等穩(wěn)定地層時,勘探孔深度應根據(jù)情況進行調整。iv)當有大面積地面堆載或軟弱下臥層時,應適當加深控制性勘探除此以外,詳細勘察的勘探深度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i)地基變形計算深度,對中、低壓縮性土可取附加壓力等于上覆土層有效自重壓力20%的深度;對于高壓縮性土層可取附加壓力等于上覆土層有效自重壓力10%的深度。ii)建筑總平面內的裙房或僅有地下室部分(或當基底附加壓力<0時)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適當減小,但應深入穩(wěn)定分布地層,且根據(jù)荷載和土質條件不宜少于基底下0.5?1.0倍基礎寬度。iii)當需進行地基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時,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應根據(jù)具體條件滿足驗算要求。除此以外,詳細勘察的勘探深度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iv)當需確定場地抗震類別而臨近無可靠的覆蓋層厚度資料時,應布置波速測試孔,其深度應滿足覆蓋層厚度的要求。V)大型設備基礎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礎底面寬度的2倍。VI)當需要進行地基處理時,勘探孔的深度應滿足地基處理設計與施工要求;當采用樁基時,勘探孔的深度應滿足下臥層驗算要求;對需驗算沉降的樁基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iv)當需確定場地抗震類別而臨近無可靠的覆蓋層厚度資料時,應取樣與測試詳細勘察時,取試樣和原位測試工作應符合下列要求:1)采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的勘探點數(shù)量,應根據(jù)地層結構、地基土的均勻性和設計要求確定,對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物每棟不應少于3個。2)每個場地每一主要土層的原狀土試樣或原位測試數(shù)據(jù)不應少于6件(組)。3)在地基主要受力層內,對厚度大于0.5m的夾層或透鏡體,應采取土試樣或進行原位測試。4)當土質不均勻時,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 5 We're family (說課稿)-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1《學習伴我成長》(說課稿)-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
- 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 Part B Let's talk(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用水計量時間》說課稿-2024-2025學年科學五年級上冊教科版
- 2025產(chǎn)品購銷合同樣書
- 2023九年級數(shù)學下冊 第25章 投影與視圖25.1 投影第2課時 正投影說課稿 (新版)滬科版001
- 2025城市民用戶燃氣工程實施合同書范本范文
- 2025婦女發(fā)展監(jiān)測評估項目工程合同管理
- 2025合同模板合伙人利潤分配協(xié)議范本
-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 第3單元 第6課 第1框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說課稿 新人教版必修3001
- 2025年上半年中煤科工集團北京華宇工程限公司中層干部公開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學小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 北京市海淀區(qū)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有答案)
- 《亞太經(jīng)合組織》課件
- 2024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疾牧项}考點梳理匯編
- 《會展概述》課件
- 《郴州市總體規(guī)劃》課件
- 完整版金屬學與熱處理課件
- T∕CSTM 00640-2022 烤爐用耐高溫粉末涂料
- 心腦血管病的危害教學課件
- 民用機場不停航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