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歷史中考模擬階段檢測卷四(世界史)打印版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福建省歷史中考模擬階段檢測卷四(世界史)打印版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福建省歷史中考模擬階段檢測卷四(世界史)打印版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福建省歷史中考模擬階段檢測卷四(世界史)打印版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福建省歷史中考模擬階段檢測卷四(世界史)打印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福建省歷史中考模擬階段檢測卷四(世界史)限時: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胡夫金字塔使用了200多萬塊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左右。據估計,大約84000勞力每年工作80天,耗時20年才能完成這項工程。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A.環(huán)境的優(yōu)越 B.城市的興盛C.王權的強大 D.戰(zhàn)爭的頻繁2.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稱,頒布法典的目的是發(fā)揚正義于世,滅除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該法典用某種文字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這種文字是()A.阿拉伯文 B.兩河流域楔形文字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3.雅利安人在恒河等流域確立統(tǒng)治的過程中,實行了貴賤分明、職業(yè)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種姓制度。該制度發(fā)端于()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臘4.下圖所示法律頒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它是一部成文法,它的頒布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這部法律是()A.《漢謨拉比法典》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D.《羅馬民法大全》5.蘇格拉底曾評價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鬮的辦法來選舉國家的領導人,是將社會的命運置于缺乏真知灼見的人們手中……”這反映出蘇格拉底()A.認識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B.主張實行元首制C.認識到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全民性D.主張實行元老院制6.中世紀西歐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倉庫等設施,而且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莊園的產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由此可見,西歐莊園()A.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相當發(fā)達B.為城市興起奠定了基礎C.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D.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tài)7.“中國經歷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燦爛文明,被日本通過一次革新,盡數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A.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B.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權利D.促進了封建莊園制度形成8.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fā)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貢獻是()A.創(chuàng)造完整的代數學B.創(chuàng)造燦爛的文學成就C.創(chuàng)造輝煌的醫(yī)學成就D.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9.下圖是文藝復興“美術三杰”之一拉斐爾的作品《椅中圣母》。畫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羅馬少婦。拉斐爾在一次宴會上看到她正溫柔地注視著心愛的小寶貝,便立即拾起一塊木炭,將這個動人的情景速寫下來,隨后就創(chuàng)作了這一“神來之作”。該作品()A.宣揚了神權神性,彌漫著宗教神秘色彩B.體現了女性之美,飽含著人文主義精神C.充滿了生活氣息,洋溢著享樂主義情緒D.塑造了母親形象,彰顯著女權主義思想10.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產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甘薯等傳入歐、亞、非等大洲;與此同時,也有很多歐亞作物傳入美洲,如小麥、水稻等。促使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是()A.亞歷山大東征 B.鄭和下西洋C.新航路開辟 D.阿拉伯帝國擴張11.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英國在大西洋進行的“三角貿易”示意圖A.造成了非洲國家的貧窮落后B.阻礙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C.推動了美洲思想文化的繁榮D.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12.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其中規(guī)定:“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庇纱丝芍稒嗬ò浮?)A.削弱了議會權力 B.加強了君主專制C.限制了國王權力 D.確立了民主共和13.代表們既想建立一個有足夠權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護各州已經擁有的重要權力;他們既希望聯邦政府的權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團對政府權力的壟斷……正因為有這些憂慮,這部法律格外注重權力的分割與制約。材料中的“這部法律”是指()A.《人權宣言》 B.1787年憲法C.《權利法案》 D.《拿破侖法典》14.1821年,一位希臘游擊隊首領宣稱:“依我看,法國革命和拿破侖的所作所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認為國王是地球上的神……通過現在這一變化,統(tǒng)治人民更困難了。”該言論表明,法國大革命()A.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B.扼制了歐洲社會主義發(fā)展C.體現了廢除舊制度的不徹底性D.呈現了革命過程的反復性15.1823年,英國第一家勞動技術學校——倫敦技工所創(chuàng)辦,對技術工人進行科學教育,此后各地紛紛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機構。這反映了英國()A.職業(yè)教育體系的完備B.工人地位的提高C.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D.工業(yè)革命的需求16.1880年,恩格斯寫成《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隨后,這一著作陸續(xù)被譯為法文、波蘭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廣泛傳播。這說明當時歐洲()A.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B.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C.各國無產階級已經實現聯合D.科學社會主義理想變成現實17.19世紀60年代,全球范圍內發(fā)生了一系列影響世界發(fā)展進程的重大歷史事件,如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zhàn)、日本明治維新等。這反映了()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B.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C.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D.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18.19世紀60年代初,棉紡織業(yè)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yè),美國也因棉花出口而躍入世界經濟的中心舞臺。但棉花種植卻與自由勞動相沖突,給這個新生國家?guī)砹宋C,導致了美國()A.獨立戰(zhàn)爭的爆發(fā) B.西進運動的開展C.南北戰(zhàn)爭的爆發(fā) D.羅斯福新政的實施19.1868年,日本確立“海軍建設為當今第一急務”;1873年,聘請34名英國海軍教官來日執(zhí)教;1878年,日本自主制造的“清輝號”軍艦訪問歐洲。這些史實說明日本()A.確立民主共和制度B.面臨尖銳社會矛盾C.推行富國強兵政策D.掀起瓜分世界狂潮20.19世紀,石油工業(yè)發(fā)展緩慢,石油主要用作油燈燃料;20世紀初,情況驟變,尤其美國德州、加州發(fā)現油田,導致石油開采的淘金熱。這一變化主要由于人類發(fā)明了()A.發(fā)電機 B.內燃機C.蒸汽機 D.珍妮機21.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用“適者生存”來解釋社會歷史;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發(fā)表了《進化論與倫理學》。這說明進化論()A.打破了“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的神創(chuàng)論B.成為歐洲自然科學的絕對權威C.在社會科學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D.奠定了科學的人類起源說的基礎22.1921年3月27日,糧食人民委員部頒布了《關于在地方范圍內以及國家與公民之間商品交換條例》,規(guī)定在地方范圍內,農民完成農業(yè)稅后的剩余產品可以在公民之間自由交換。這反映出當時蘇俄()A.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B.實施新經濟政策C.開展農業(yè)集體化運動D.進行工業(yè)化建設23.據統(tǒng)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死亡人數是1790—1914年歐洲主要戰(zhàn)爭中死亡人數總和的兩倍以上;戰(zhàn)爭期間,英國國債總額提高了12倍,德國的國家負債增加了30倍。這說明一戰(zhàn)()A.是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戰(zhàn)爭B.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告終C.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災難D.結束后確立了新的國際秩序24.蘇聯在1934—1935年的機器進口只相當于1931年的1/10,從1937年起就不再從國外進口鍋爐、發(fā)電機、化工設備等。這說明()A.經濟大危機阻礙蘇聯發(fā)展B.糧食稅代替了余糧收集制C.農奴制的廢除帶來新氣象D.工業(yè)化建設取得重要成就25.“‘新政’以資產階級民主范圍內的國家干預,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人們對美國國家制度的信心……由于政府通過國會新的立法對美國社會經濟生活實行前所未有的干預,從而大大擴大了聯邦政府和總統(tǒng)的權力?!蓖ㄟ^材料可知,羅斯福新政的主要特點是()A.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B.建立健全社會立法C.恢復對國家制度的信心D.擴大聯邦政府權力26.1942年1月,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zhàn),相互合作,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zhàn)議和?!堵摵蠂倚浴返暮炇鹨馕吨?)A.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B.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27.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納粹主義強調種族優(yōu)越論,違背平等相待,開放包容的理念。下列史實中最能體現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及德國法西斯政權反人類罪行的是()A.殘酷迫害和屠殺大量猶太人B.納粹黨煽動復仇情緒C.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D.1938年吞并了奧地利28.1951年,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及盧森堡六國簽訂《巴黎條約》,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及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1993年,歐盟宣告成立。這一發(fā)展過程反映了()A.歐洲國際影響達到頂峰B.世界政治格局徹底改變C.歐洲實力已經超過美國D.歐洲經濟政治合作加強29.蘇聯認為,馬歇爾計劃中包含這樣一種企圖,即干涉歐洲國家內部事務,使這些國家的經濟從屬于美國的利益。為抗衡馬歇爾計劃,蘇聯加強對東歐各國的經濟援助。這表明()A.“歐共體”建立 B.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C.兩極格局已結束 D.美蘇矛盾不斷升級30.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繼續(xù)在許多地區(qū)進行軍事干預和經濟擴張,而亞非拉國家的自主意識日益增強,不少綜合實力較強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qū)事務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發(fā)展。這反映出,冷戰(zhàn)后()A.歐洲政局劇烈動蕩 B.貿易保護已經不復存在C.不結盟運動剛成立 D.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在維新大體成功的明治二十年之后,很多日本學者傾向于把“文藝復興”的發(fā)生,理解為“古學”即希臘羅馬古典(文學、哲學與藝術)的再發(fā)現和新解釋……他們把明治維新中的帝國集權與推崇古典結合起來,認為這一變化就類似歐洲的“文藝復興”?!拔乃噺团d”的歷史意義,對胡適來說,重點并不是“向后”,即重回古典發(fā)現傳統(tǒng),而是“向前”,即推動啟蒙運動和建設民族國家……陳獨秀也把“文藝復興”看成是“革故更新”,不僅僅是文學藝術,而且應當是政治、宗教、倫理、道德、文學、藝術的全面革命?!幾愿鹫坠狻兑粋€歷史事件的旅行——“文藝復興”在東亞近代思想和學術中的影響》(1)根據材料,概述日本明治維新中“文藝復興”的內涵。(2分)(2)材料中的日本學者、胡適和陳獨秀對“文藝復興”的觀點各有不同,你認同哪一觀點?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4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860年前后,占世界人口2%的英國,卻擁有世界40%—60%的現代工業(yè)能力,占有世界商業(yè)的1/5和世界1/3以上的商船。先進的蒸汽機技術和機制工具,使英國擁有決定性的優(yōu)勢。英國憑借蒸汽機推動的炮艦,不僅可以在公海上稱霸,也能夠沿印度河、長江等大河道向內地擴張。——摘編自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材料二1853年,培里率四艘美國軍艦來到日本,以武力叩關,與此同時,幕府竭力維護舊的統(tǒng)治秩序,結果被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改革派消滅,明治政府建立后,實行改革,從英、美等國引進機器和技術制造火炮,鼓勵建立鐵路網、電報和航運線,投資鐵路和礦山,興辦大部分具有軍事意義的重工業(yè),隨著國力的增強,它對朝鮮和中國東北產生了野心,1894年挑起同中國的戰(zhàn)爭。(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將蒸汽機變?yōu)橹饕獎恿碓吹陌l(fā)明家,并列舉一例說明英國使用“先進的蒸汽機技術和機制工具”。(4分)(2)寫出日本“1894年挑起同中國的戰(zhàn)爭”的名稱。根據材料二,概括明治維新的背景。(4分)(3)綜合以上材料,歸納19世紀中期英國、日本發(fā)展的相似之處。(4分)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國都是戰(zhàn)勝國。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歸還德國在山東侵占的各種權利,但是英、法、美三國操縱會議,竟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轉讓給日本。1945年2月,美、英、蘇簽訂《關于日本的協(xié)定》,其中蘇聯參加對日作戰(zhàn)的條件是中國要承認外蒙古獨立,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等?!幾酝醮毫肌墩搰H關系中的山東、旅大問題》材料二冷戰(zhàn)史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利益競爭和國際關系中的霸權之爭,更具實質性的是兩種對抗性社會制度及其指導性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冷戰(zhàn)格局對于推動世界體系的重構具有正面的歷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體系的瓦解,為原殖民地國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國家走上獨立自主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來自“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持和援助?!幾杂鄠ッ瘛丁袄鋺?zhàn)”的起源與終結》材料三戰(zhàn)后半個多世紀出現了比前半個世紀大得多的具有歷史轉折性的變化,很多變化是出人意料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經濟飛躍;喪失殖民地的戰(zhàn)敗國很快又重新成為世界強國;強大的蘇聯東歐集團突然解體;東亞出現“經濟奇跡”并重新崛起?!幾粤_榮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若干問題的再認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巴黎和會上處理山東問題的條約名稱,分析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中國外交失利的共同原因。(4分)(2)根據材料二,簡述“冷戰(zhàn)”的特征,概括“冷戰(zhàn)”的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zhàn)后世界局勢的變化。(2分)(4)綜合以上材料,簡析導致世界格局變化的因素。(2分)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時間事件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37年9月國民黨公開發(fā)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英國、法國對德國宣戰(zhàn)1940年8月八路軍打響百團大戰(zhàn)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1942年1月26個國家代表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zhàn)1944年6月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zhàn)場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1945年9月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1)根據材料,指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標志性事件。(2分)(2)閱讀上述材料,圍繞材料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關聯的事件,確定觀點,并結合所學近現代史知識加以論述。(8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參考答案1.C2.B3.C4.B5.A6.D7.A8.D9.B10.C11.A12.C13.B14.A15.D點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葉英國進行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機器取代手工生產,需要工人技術水平的提升,D項正確。16.A17.B18.C19.C20.B21.C22.B23.C點撥:根據材料可知,一戰(zhàn)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災難,C項正確;一戰(zhàn)是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戰(zhàn)爭,這是戰(zhàn)爭的性質不是材料所說的影響,排除A項;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告終,這是戰(zhàn)爭的結果,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結束后確立了新的國際秩序,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D項。24.D25.A26.C27.A28.D29.D30.D31.(1)中央集權與推崇古典相結合。(2分)(2)示例一:同意日本學者的觀點。理由:明治維新初期實行了全盤西化的維新運動,從政治體制,到穿西服,日本傳統(tǒng)文化由于遭到外來文化的入侵已經處于支離破碎的狀況,所以日本學者傾向于借助“文藝復興”是對“古學”的再發(fā)現和新解釋,挖掘本國傳統(tǒng)文化,反對盲目歐化的思想。(4分)示例二:同意胡適、陳獨秀的觀點。理由:胡適和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他們借助“文藝復興”的創(chuàng)新精神,推動啟蒙運動和建設民族國家,實行全面的革命,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4分)示例三:同意二者的觀點。理由:“文藝復興”帶來的思想解放意識,沖擊了東亞的傳統(tǒng)思想世界;它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