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濕湯-女科百問卷上-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滲濕湯-女科百問卷上-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滲濕湯-女科百問卷上-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滲濕湯-女科百問卷上-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滲濕湯-女科百問卷上-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39滲濕湯_女科百問卷上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滲濕湯_女科百問卷上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71.1. 組成: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171.2. 功效:婦人濕勝濡泄,經(jīng)水反斷者。 171.3. 來源:《女科百問》卷上。 17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72. 相似度62%:補(bǔ)脾散 172.1. 組成:肉豆蔻1兩,肉桂1兩,白術(shù)1兩,訶子1兩,人參1兩,附子1兩,白茯苓1兩,厚樸1兩,干姜半兩,丁香半兩,沉香半兩,甘草半兩,藿香葉半兩。 172.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172.3. 加:訶子、人參、沉香、甘草、藿香葉 172.4. 減:蒼術(shù)、陳皮、細(xì)辛、砂仁 172.5. 功效: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心胸滿悶,多倦乏力,肌膚羸瘦。 172.6. 來源:《雞峰》卷十二。 173. 相似度58%:姜合丸 173.1. 組成:丁香(不見火)1兩,木香(不見火)1兩,人參1兩,白術(shù)(焙)2兩,青皮(去白)2兩,陳皮(去白)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半,厚樸(去粗皮,姜汁炙)2兩,肉豆蔻(炮)2兩,干姜(炮)3兩。 173.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183.3. 加:木香、人參、青皮 183.4. 減:蒼術(shù)、肉桂、細(xì)辛、白茯苓、砂仁 183.5. 功效:男子、婦人氣血虛弱,久積陰冷,留滯不化,結(jié)聚成形,心腹膨脹,刺痛成陣,上連胸脅;或脾胃久虛,內(nèi)傷冷物,泄瀉注下,腹痛腸鳴;或久痢純白,時下青黑,腸滑不禁。又治胃脘停痰,嘔吐吞酸,痞塞不通,不思飲食,身體沉重,面色痿黃,或久患心脾疼痛。 183.6. 來源:《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184. 相似度58%:建胃丸 184.1. 組成: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香)1兩,細(xì)辛(去葉土)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吳茱萸(湯洗7遍,微炒)1兩,肉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制)2兩。 184.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184.3. 加:甘草、吳茱萸 184.4. 減:白術(shù)、蒼術(shù)、陳皮、白茯苓、砂仁 184.5. 功效:脾胃久虛,心腹疼痛,脅肋脹滿,臟腑溏泄,停飲不消,惡心嘔逆,咳嗽上氣,干噦涎沫,口苦無味,肢體羸困,全不思食。 184.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六。 185. 相似度58%:虛脾丸 195.1. 組成:干姜2兩半,附子2兩半,桂2兩半,厚樸2兩半,丁香2兩半,白茯苓2錢,肉豆蔻2錢,訶子皮2錢,白術(shù)2錢半。 195.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195.3. 加:桂、訶子皮 195.4. 減:蒼術(shù)、肉桂、陳皮、細(xì)辛、砂仁 195.5. 來源:《雞峰》卷十二。 196. 相似度58%:辛術(shù)散 196.1. 組成:蒼術(shù)5兩,陳橘皮2兩,細(xì)辛2兩,厚樸2兩,縮砂仁2兩,附子2兩,桂2兩,肉豆蔻2兩,干姜2兩,丁香1兩,甘草1兩。 196.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196.3. 加:陳橘皮、縮砂仁、桂、甘草 196.4. 減:白術(shù)、肉桂、陳皮、白茯苓、砂仁 196.5. 功效:風(fēng)濕寒濕,身疼自汗。 196.6. 來源:《雞峰》卷十四。 197. 相似度58%:大四神煎 197.1. 組成:肉豆蔻1兩,丁香1兩,厚樸1兩,白術(shù)1兩,半夏1兩,陳皮1兩,硫黃1兩,附子1兩,干姜1兩,桂1兩。 207.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07.3. 加:半夏、硫黃、桂 207.4. 減:蒼術(shù)、肉桂、細(xì)辛、白茯苓、砂仁 207.5. 功效:痼冷。 207.6. 來源:《雞峰》卷十三。 208. 相似度54%:香砂養(yǎng)胃丸 208.1. 組成:人參1兩,木香1兩,砂仁1兩6錢,香附(醋制,炒)1兩6錢,白術(shù)(土炒)2兩,甘草(炙)1兩6錢,白茯苓1兩6錢,白蔻仁1兩4錢,陳皮1兩6錢,干姜1兩,官桂1兩,厚樸1兩6錢,蒼術(shù)。 208.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08.3. 加:人參、木香、香附、甘草、白蔻仁、官桂 208.4. 減:肉桂、丁香、細(xì)辛、肉豆蔻、附子 208.5. 功效:胃氣虛寒,胸膈飽悶寒痛。 208.6. 來源:《集驗良方》卷三。 209. 相似度54%:溫中補(bǔ)脾湯 209.1. 組成:人參、黃耆(蜜炙)、白術(shù)(土炒)、干姜、附子(制)、半夏(姜制)、陳皮、茯苓、砂仁、肉桂(去粗皮,研)、白芍(炒焦)、甘草(炙)、丁香。 219.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19.3. 加:人參、黃耆、半夏、茯苓、白芍、甘草 219.4. 減:蒼術(shù)、厚樸、細(xì)辛、白茯苓、肉豆蔻 219.5. 功效:慢脾風(fēng)。緣吐瀉既久,脾氣大傷,以致土虛不能生金,金弱不能制木,肝木強(qiáng)盛,惟脾是克,故曰脾風(fēng)。其證閉目搖頭,面唇青暗,額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聲啞,頻嘔清水。 219.6. 來源:《金鑒》卷五十一。 2110. 相似度54%:溫脾散 2110.1. 組成:訶黎勒2兩(煨,用皮),肉桂2兩(去皺皮),木香1兩,肉豆蔻1兩(去殼),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銼),白茯苓1兩,丁香半兩,沉香半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灸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藿香半兩。 2110.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110.3. 加:訶黎勒、木香、人參、沉香、甘草、藿香 2110.4. 減:白術(shù)、蒼術(shù)、陳皮、細(xì)辛、砂仁 2110.5. 功效:脾胃虛冷,不思飲食。 2210.6. 來源:《圣惠》卷二十八。 2211. 相似度50%:大養(yǎng)脾丸 2211.1. 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白術(shù)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蓽茇1兩,紅豆1兩,胡椒1兩,訶子(煨,去核)1兩,縮砂仁1兩,白豆蔻仁1兩,肉豆蔻(面裹煨熟)1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丁香半兩,干姜(炮)2兩,肉桂(去粗皮)2兩,厚樸(去皮,姜制)1兩半,甘草(炙)1兩半。 2211.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211.3. 加:人參、蓽茇、紅豆、胡椒、訶子、縮砂仁、白豆蔻仁、甘草 2211.4. 減:蒼術(shù)、陳皮、細(xì)辛、砂仁 2211.5. 功效:脾胃久虛,不進(jìn)飲食,胸膈痞悶,腹脅膨脹,嘔吐不止,倦怠嗜臥;及大病之后氣血虛羸,胃弱少食。 2211.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六。 2212. 相似度50%:加味治中湯 2212.1. 組成:陳皮1錢,枳實1錢,青皮1錢,厚樸1錢,白術(shù)8分,甘草5分,蒼術(shù)1錢5分,干姜5分,草果1錢2分,砂仁1錢2分。 2212.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212.3. 加:枳實、青皮、甘草、草果 2312.4. 減:肉桂、丁香、細(xì)辛、白茯苓、肉豆蔻、附子 2312.5. 功效:挾食傷寒,頭痛身亦痛。 2312.6. 來源:《玉案》卷二。 2313. 相似度50%:加味調(diào)中飲 2313.1. 組成:陳皮、枳實、青皮、厚樸、干姜、白術(shù)、砂仁、蒼術(shù)、草果、甘草、生姜、炒蘿卜子1撮。 2313.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313.3. 加:枳實、青皮、草果、甘草、生姜、炒蘿卜子 2313.4. 減:肉桂、丁香、細(xì)辛、白茯苓、肉豆蔻、附子 2313.5. 功效:傷寒夾食停滯,頭痛身熱,不惡寒,氣口脈緊盛。 2313.6. 來源:《魯府禁方》卷一。 2314. 相似度50%:加味二陳湯 2314.1. 組成:陳皮、法夏、白術(shù)、白茯苓、蒼術(shù)、厚樸、砂仁、車前、木通、淮藥、甘草。 2314.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314.3. 加:法夏、車前、木通、淮藥、甘草 2414.4. 減:肉桂、丁香、干姜、細(xì)辛、肉豆蔻、附子 2414.5. 功效:痰泄或多或少,時泄時止。 2414.6. 來源:《醫(yī)鈔類編》卷十。 2415. 相似度50%:附子理中湯 2415.1. 組成:白術(shù)1錢5分,干姜8分,人參2錢,白茯苓(去皮)3錢,砂仁1錢,厚樸(姜汁炒)8分,蒼術(shù)1錢5分(米泔浸,炒),熟附子8分,甘草(炙)8分。 2415.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415.3. 加:人參、熟附子、甘草 2415.4. 減:肉桂、丁香、陳皮、細(xì)辛、肉豆蔻、附子 2415.5. 功效:泄瀉,肚腹疼痛,四肢厥冷。 2415.6. 來源:《壽世保元》卷三。 2416. 相似度50%:附子建中湯 2416.1. 組成:肉豆蔻(面裹煨)1兩,白豆蔻1兩,附子(炮,去皮)1兩,厚樸(去皮,炒)1兩,白術(shù)1兩,干姜(炮)1兩,神曲(炒)1兩,紅豆1兩,丁香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甘草(炙)半兩,胡椒半兩。 2416.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516.3. 加:白豆蔻、神曲、紅豆、木香、甘草、胡椒 2516.4. 減:蒼術(shù)、肉桂、陳皮、細(xì)辛、白茯苓、砂仁 2516.5. 功效:脾氣虛寒,腹脅脹滿,身體沉重,面色萎黃,嘔吐不食。 2516.6. 來源:《醫(yī)方大成》卷三引《濟(jì)生》。 2517. 相似度50%:木香人參散 2517.1. 組成:木香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茯苓(去黑皮)1分,白術(shù)半兩(微炒),肉豆蔻(去皮)1分,枇杷葉(去毛)1分,厚樸(去粗皮,用姜汁制),丁香半兩,藿香葉1分,甘草半兩(炙),干姜半兩(炮),陳皮半兩(湯浸,去瓤)。 2517.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517.3. 加:木香、人參、茯苓、枇杷葉、藿香葉、甘草 2517.4. 減:蒼術(shù)、肉桂、細(xì)辛、白茯苓、砂仁、附子 2517.5. 來源:《養(yǎng)老奉親》。 2518. 相似度50%:丁香散 2518.1. 組成:肉豆蔻(去皮)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皮)3分,蒼術(shù)3分,青木香半兩,吳茱萸1分,丁香1分,厚樸(去皮,姜汁炙香)半兩,荊三棱(炮)半兩,干姜(炮,銼)半兩,芍藥半兩(炙),甘草1分。 2618.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618.3. 加:人參、青木香、吳茱萸、荊三棱、芍藥、甘草 2618.4. 減:白術(shù)、肉桂、陳皮、細(xì)辛、砂仁、附子 2618.5. 功效:脾胃虛冷,心腹切痛,不思飲食,嘔逆瀉痢。 2618.6. 來源:《博濟(jì)》卷二。 2619. 相似度50%:十二味異功散 2619.1. 組成:木香3錢半,官桂2錢(去粗皮),當(dāng)歸3錢半,人參2錢半,茯苓1錢,陳皮2錢半,厚樸2錢半(姜制),白術(shù)2錢,半夏(姜制)1錢,丁香2錢半,肉豆蔻2錢半,附子(泡去皮)1錢半。 2619.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619.3. 加:木香、官桂、當(dāng)歸、人參、茯苓、半夏 2619.4. 減:蒼術(shù)、肉桂、干姜、細(xì)辛、白茯苓、砂仁 2619.5. 功效:痘出不光澤,不起脹,根窠不紅,表虛癢塌。潰瘍陰盛陽虛,發(fā)熱作渴,手足并冷,脈虛無力,大便自利,至飲沸湯而不知其熱者。 2619.6. 來源:《陳氏小兒痘疹方論》。 2720. 相似度50%:大固腸丸 2720.1. 組成:附子2兩(炮),丁香2兩,良姜半斤,干姜半斤(灰炮),肉豆蔻2兩,白術(shù)4兩,茯苓4兩(白者),訶子肉2兩,厚樸4兩(去皮、姜制),赤石脂4兩。 2720.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720.3. 加:良姜、茯苓、訶子肉、赤石脂 2720.4. 減:蒼術(shù)、肉桂、陳皮、細(xì)辛、白茯苓、砂仁 2720.5. 功效:諸虛。 2720.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五三引《經(jīng)驗秘方》。 2721. 相似度50%:補(bǔ)中行濕湯 2721.1. 組成:陳皮、人參、茯苓、白術(shù)、、豬苓、肉桂、澤瀉、蒼術(shù)、厚樸、甘草。 2721.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721.3. 加:人參、茯苓、豬苓、澤瀉、甘草 2721.4. 減:丁香、干姜、細(xì)辛、白茯苓、肉豆蔻、砂仁、附子 2721.5. 功效:小兒諸般虛腫,小水不利者。 2721.6. 來源:《幼科證治大全》引《幼幼集》。 2822. 相似度50%:蓽茇丸 2822.1. 組成:蓽茇3分,白術(shù)3分,肉豆蔻3分(去殼),丁香半兩,訶黎勒2兩(煨,用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胡椒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 2822.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822.3. 加:蓽茇、訶黎勒、桂心、胡椒、陳橘皮、木香 2822.4. 減:蒼術(shù)、肉桂、陳皮、細(xì)辛、白茯苓、砂仁 2822.5. 功效:氣勞。大腸時泄,不欲飲食,四肢厥冷,面色青黃。 2822.6. 來源:《圣惠》卷二十八。 2823. 相似度50%:白芷丸 2823.1. 組成:白芷1兩半,石斛1兩半,干姜1兩半,細(xì)辛1兩,五味子1兩,厚樸1兩,肉桂1兩,防風(fēng)1兩,茯苓1兩,甘草1兩,陳皮1兩,白術(shù)1兩1分。 2823.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823.3. 加:白芷、石斛、五味子、防風(fēng)、茯苓、甘草 2823.4. 減:蒼術(shù)、丁香、白茯苓、肉豆蔻、砂仁、附子 2823.5. 功效:老人氣虛頭暈。 2923.6. 來源:《壽親養(yǎng)老》卷四。 2924. 相似度50%:附子茴香散 2924.1. 組成:肉豆蔻(煨)1兩,茴香(炒)1兩,白術(shù)(炒)1兩,木香1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干姜(炮)1兩,附子1枚(大者,炮,去皮臍),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 2924.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924.3. 加:茴香、木香、人參、甘草 2924.4. 減:蒼術(shù)、厚樸、肉桂、陳皮、細(xì)辛、砂仁 2924.5. 功效:氣虛積冷,心腹絞痛,泄瀉食少。 2924.6. 來源:《醫(yī)方大成》卷七引《澹寮》。 2925. 相似度50%:吳茱萸散 2925.1. 組成: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麻黃1兩(去根節(jié)),肉桂1兩(去粗皮),干姜3分(炮裂,銼),白術(shù)半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細(xì)辛半兩,天南星半兩(炮裂),木香半兩。 2925.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2925.3. 加:吳茱萸、半夏、麻黃、天南星、木香 3025.4. 減:蒼術(shù)、丁香、陳皮、白茯苓、肉豆蔻、砂仁 3025.5. 功效:陰毒傷寒。 3025.6. 來源:《圣惠》卷十一。 3026. 相似度50%:壯脾湯 3026.1. 組成:附子1兩(炮,去皮臍),白術(shù)半兩(炒),人參2錢半,干姜半兩,縮砂仁2錢,肉豆蔻(面裹煨)2錢,丁香2錢,厚樸(生姜汁制1宿,炒)半兩。 3026.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026.3. 加:人參、縮砂仁 3026.4. 減:蒼術(shù)、肉桂、陳皮、細(xì)辛、白茯苓、砂仁 3026.5. 功效:脾胃虛弱,臟腑泄瀉,胸膈停寒,不喜飲食。 3026.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五。 3027. 相似度50%:豬肚丸 3027.1. 組成:川烏(炮)4兩,附子(炮)4兩,干姜(炮)1兩半,白術(shù)1兩半,厚樸1兩半,良姜(炒)1兩,肉豆蔻(煨)1兩,蓽茇1兩,禹余糧(火煅,醋淬)1兩,縮砂仁1兩,丁香1兩,桂心1兩。 3027.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127.3. 加:川烏、良姜、蓽茇、禹余糧、縮砂仁、桂心 3127.4. 減:蒼術(shù)、肉桂、陳皮、細(xì)辛、白茯苓、砂仁 3127.5. 功效:臟寒泄瀉。 3127.6.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六。 3128. 相似度50%:育神湯 3128.1. 組成: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丁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術(shù)1兩,木香半兩,當(dāng)歸(切,焙)1兩半,人參1兩半,訶黎勒(煨,去核)1兩,干姜(炮)3分,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3128.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128.3. 加:木香、當(dāng)歸、人參、訶黎勒、桂、甘草 3128.4. 減:蒼術(shù)、肉桂、陳皮、細(xì)辛、肉豆蔻、砂仁 3128.5. 功效:脾氣虛弱,腹脅膨脹,吃食不消,面色萎黃,四肢劣弱。 3128.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六。 3129. 相似度50%:益氣健脾湯 3129.1. 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1錢5分(去蘆,土炒),白茯苓(去皮)3錢,陳皮2錢,白芍(炒)3錢,蒼術(shù)1錢5分(米泔浸),干姜(炒黑)8分,訶子(煨)2錢,肉桂(面裹煨)6分,升麻(酒洗)4分,甘草(炙)8分。 3229.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229.3. 加:人參、白芍、訶子、升麻、甘草 3229.4. 減:厚樸、丁香、細(xì)辛、肉豆蔻、砂仁、附子 3229.5. 功效:氣虛泄瀉,飲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 3229.6. 來源:《壽世保元》卷三。 3230. 相似度50%:養(yǎng)脾進(jìn)食丸 3230.1. 組成:人參3兩,白術(shù)(土炒)3兩,白茯苓3兩,甘草1兩半,陳皮2兩,半夏曲2兩,厚樸(姜汁炒)2兩,蒼術(shù)(麩炒)3兩,砂仁(炒)1兩半,神曲(炒)2兩半,麥芽(炒)2兩半,木香5錢。 3230.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230.3. 加:人參、甘草、半夏曲、神曲、麥芽、木香 3230.4. 減:肉桂、丁香、干姜、細(xì)辛、肉豆蔻、附子 3230.5. 功效:瀉痢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 3230.6. 來源:《醫(yī)便》卷二。 3231. 相似度50%:香砂平胃散 3331.1. 組成:木香、砂仁、蒼術(shù)、厚樸、白茯苓、山楂肉、陳皮、炙草、麥芽、人參、白術(shù)。 3331.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331.3. 加:木香、山楂肉、炙草、麥芽、人參 3331.4. 減:肉桂、丁香、干姜、細(xì)辛、肉豆蔻、附子 3331.5. 功效:痘瘡收靨,兼有食積,腹痛,屎臭,泄瀉。 3331.6. 來源:《片玉痘疹》卷三。 3332. 相似度50%:人參散 3332.1. 組成:人參1兩(去蘆頭),細(xì)辛半兩,白術(shù)3分,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肉桂3分(去皺皮),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紫菀3分(洗,去苗土)五味子半兩,白茯苓3分,干姜3分(炮裂,銼),桔梗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3332.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332.3. 加:人參、陳橘皮、紫菀、五味子、桔梗、甘草 3332.4. 減:蒼術(shù)、丁香、陳皮、肉豆蔻、砂仁、附子 3332.5. 功效:婦人肺臟虛冷,時有咳嗽,不思飲食。 3332.6. 來源:《圣惠》卷七十。 3433. 相似度50%:香陸胃苓丸 3433.1. 組成:丁香(去梗)2兩,商陸2兩,赤小豆2兩,陳皮(去白)2兩,甘草(炙)2兩,蒼術(shù)(制)3兩,澤瀉(去粗皮)2兩半,赤茯苓(去皮)1兩半,豬苓(去皮)1兩半,白術(shù)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厚樸(制)2兩。 3433.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433.3. 加:商陸、赤小豆、甘草、澤瀉、赤茯苓、豬苓 3433.4. 減:干姜、細(xì)辛、白茯苓、肉豆蔻、砂仁、附子 3433.5. 功效:小兒腫疾日久不愈。 3433.6. 來源:《活幼心書》卷下。 3434. 相似度50%:木香散 3434.1. 組成:木香(磨)1錢,前胡1錢,黃耆1錢,白茯苓(去皮)1錢,白術(shù)1錢,厚樸(姜汁炒)1錢,訶子(煨,取肉)1錢,陳皮1錢,肉桂8分,人參8分,丁香(雄者)5粒。 3434.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434.3. 加:木香、前胡、黃耆、訶子、人參 3434.4. 減:蒼術(shù)、干姜、細(xì)辛、肉豆蔻、砂仁、附子 3434.5. 功效:小兒痘瘡表虛,灰陷黑陷,嘔吐白沫。 3534.6. 來源:《回春》卷七。 3535. 相似度50%:胃苓丸 3535.1. 組成:蒼術(shù)(米泔浸,炒)1兩,陳皮1兩,厚樸(姜汁炒)1兩,白術(shù)(去蘆,土炒)1兩,白茯苓(去皮)2兩,肉桂5錢,豬苓1兩,澤瀉1兩,人參5錢,黃連(姜汁炒)1兩,白芍(炒)1兩,甘草(炙)5錢。 3535.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535.3. 加:豬苓、澤瀉、人參、黃連、白芍、甘草 3535.4. 減:丁香、干姜、細(xì)辛、肉豆蔻、砂仁、附子 3535.5. 功效:途中傷暑而作水瀉、腹痛煩渴者;行人不服水土。 3535.6. 來源:《壽世保元》卷二。 3536. 相似度50%:衛(wèi)經(jīng)丹 3536.1. 組成:砂仁1兩,丁香(不見火)1兩,蓽茇1兩,厚樸(姜汁制1宿,炒)半兩,白豆蔻仁半兩,人參(去蘆)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神曲(炒)半兩,半夏曲(炒)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蓽澄茄半兩,陳皮(去瓤)半兩,干姜(炮、洗)半兩,白術(shù)(炒)半兩,鹿茸1兩(去毛,酥炙),麝香1錢(別研)。 3536.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536.3. 加:蓽茇、白豆蔻仁、人參、神曲、半夏曲、蓽澄茄、鹿茸、麝香 3636.4. 減:蒼術(shù)、肉桂、細(xì)辛、白茯苓 3636.5. 功效:脾胃怯弱,久受虛寒,腰腹疼痛,泄瀉無時,面無顏色,精神不爽,腰膝酸重,胸膈痞塞,嘔吐惡心,痰唾稠粘。 3636.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五。 3637. 相似度50%:順逆丹 3637.1. 組成:白術(shù)(去油蘆,土炒)1兩,白茯苓(去皮)1兩,陳皮1兩,厚樸(去皮,姜炒)1兩,澤瀉1兩,豬苓8錢,蒼術(shù)(米泔浸,炒)1兩5錢,神曲(炒)7錢,麥芽(炒)7錢,砂仁3錢,木香2錢,甘草(炙)5錢。 3637.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637.3. 加:澤瀉、豬苓、神曲、麥芽、木香、甘草 3637.4. 減:肉桂、丁香、干姜、細(xì)辛、肉豆蔻、附子 3637.5. 功效:霍亂轉(zhuǎn)筋,吐瀉不止,傷食停飲,胃腸失和,腹中絞痛,氣滯不舒。 3637.6. 來源:《魯府禁方》卷一。 3638. 相似度50%:十正湯 3638.1. 組成:白豆蔻仁、附子(炮,去皮臍)、陳橘皮(去瓤)、丁香(不見火)、白茯苓(去皮)、干姜(炮,洗)、人參(去蘆)、白術(shù)(炒)、肉豆蔻(面裹煨)、藿香葉(去土)各等分。 3638.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1兩,干姜1兩,陳皮1兩,細(xì)辛1兩,白茯苓1兩,肉豆蔻半兩,砂仁2兩,附子8錢(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3738.3. 加:白豆蔻仁、陳橘皮、人參、藿香葉 3738.4. 減:蒼術(shù)、厚樸、肉桂、陳皮、細(xì)辛、砂仁 3738.5. 功效:氣短,四肢倦怠。 3738.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五。 3739. 相似度50%:補(bǔ)元飲 3739.1. 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1錢5分(去蘆,土炒),白茯苓(去皮)3錢,陳皮2錢,白芍(炒)3錢,蒼術(shù)1錢5分(米泔浸),干姜(炒黑)8分,訶子(煨)2錢,肉桂(面裹煨)6分,升麻(酒洗)4分,甘草(炙)8分。 3739.2. 原方對照:白術(shù)1兩半,蒼術(shù)半兩(炒),厚樸1兩,肉桂1兩,丁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