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毛性疾病課件_第1頁
藏毛性疾病課件_第2頁
藏毛性疾病課件_第3頁
藏毛性疾病課件_第4頁
藏毛性疾病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藏毛性疾病大頭醫(yī)生編輯整理英文名稱pilonidaldisease別名pilonidalsinusandpilonidalcyst;藏毛??;藏毛竇和藏毛囊腫;吉普車?。晃膊坎孛]ICD號K62.8概述藏毛性疾病又稱藏毛竇(pilonidalsinus)是一種少見的皮膚上含有毛發(fā)的竇道。這類竇道最常見于肛門后部尾骨處背側,故亦尾部藏毛竇(coccygealpilonidalsinus)。早在1847年Anderson就曾報道過這一疾患。1880年Hodges正式采用現(xiàn)在的名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美英軍人中本病發(fā)病率顯著增高。這些患者都有長時間乘坐吉普車的經歷,人們推想這種屈腿距坐、長期顛簸可能與本病有關,故有“吉普車病”之稱。流行病學本病多見于青壯年,發(fā)病年齡平均21歲左右。17歲以下者少見。19歲以后漸增,到25歲時達最高峰,以后發(fā)病率陡然下降,患者以男性為主,據統(tǒng)計男患者占全部病例的73.7%。女性患者發(fā)病較早,在20歲以前多已顯現(xiàn)癥狀。而男性在20歲以前發(fā)病者只有19%。病因本病病因學說很多,大致可分為2類:發(fā)育上的原因和損傷。19世紀后半期由于胚胎學的發(fā)展,對于本病特定的發(fā)病部位發(fā)生的特定病變,自然就懷疑是因為發(fā)育上的原因所引起的。歸納大量著述提出的假說大致有3種:

1.骶尾部髓管囊性殘留物學說1887年法國學者Tourneaux和Herrman提出,一直到1942年美國學者Kooistra仍然支持此說。

2.骶尾區(qū)中央縫畸形發(fā)育學說Fere(1878)提出骶尾區(qū)中央縫畸形發(fā)育導致皮膚內涵物形成囊腫,1935年Fox擁護這一理論。病因這一假說似乎可以解釋已經知道的一些臨床現(xiàn)象和歷史事實。例如本病以男性為主,多發(fā)生在那些體毛多而硬的人群或種族。發(fā)生部位是多毛區(qū),并且是經常遭受揉搓、摩擦的部位等。Bearley說吉普車乘員中之所以發(fā)病率高,就是因為這些軍人乘坐低矮硬韌的吉普車在崎嶇的道路上長途顛簸,經常扭動和摩擦臀部有關。他曾測量臀溝開張時局部壓力的變化。當臀部向兩側分開時,局部壓力可以驟然降低80mmH2O。說明該局部可以產生的吸引力。病因Rord的報道表明,傳統(tǒng)的病因學說還存在著許多等待解釋的問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本病在竇道發(fā)生感染之前很少出現(xiàn)癥狀。典型病例是在尾部中線有細小凹坑但無任何感覺。凹坑有細孔,有的用淚囊探子也難以探入。這是原發(fā)竇道,距肛門5~6cm。感染后局部形成表淺膿腫,自行破潰或手術切開后流出膿液。膿腫排放稀薄膿液數日后漸愈,遺留一硬結(圖3)。再次細菌感染可以出現(xiàn)另一膿腫。上述癥狀重復出現(xiàn)。如此反復出現(xiàn),以致局部可出現(xiàn)幾個竇道口(圖4)。這些竇道口可以非常接近,也可能有2~3cm距離。臨床表現(xiàn)多數竇道口可容細探針通過。竇道深淺不一,最深可達數厘米。繼發(fā)的竇道多在原發(fā)竇道口的上方即“顱側”。據觀察常略偏向一側,尤以偏向左側者最多。在竇道區(qū)的“干燥期”可以在此處觸知一長橢圓形硬結或囊性腫物。

并發(fā)癥有報道藏毛竇可發(fā)生癌腫,Philpshen(1981)復習文獻僅有32例。病變多為分化良好鱗狀細胞癌。藏毛竇發(fā)生傷口樣改變,如潰瘍易破、生長很快、出血及真菌樣邊緣等,應疑有癌變。實驗室檢查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診斷藏毛竇或藏毛囊腫的主要診斷標志是尾部急性膿腫或有分泌的慢性竇道,局部表現(xiàn)有疼痛、壓痛和炎癥浸潤,檢查時在中線位見到藏毛腔。鑒別診斷治療治療方法很簡單,即在局麻下十字切開引流,切口選在波動或壓痛最明顯處,避開正中線??股夭荒芴娲饪埔鳌δ撃[伴有蜂窩織炎,或患者伴有糖尿病、血管性心臟病或免疫缺陷等時,可加用抗生素治療。術后經常檢查創(chuàng)口是否愈合,剃去周圍的毛發(fā),用探針輕柔地探查竇腔,或有可能把一簇毛拉出,這簇毛作為異物而使感染永存。經過以上治療,有些病人創(chuàng)面可能一期愈合,但多數在1~2個月后仍不愈合,呈慢性反復發(fā)作,這樣就需要進行藏毛竇的根治性手術治療。治療對慢性藏毛竇的根治性手術,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證實是完全成功的。過去曾有用過廣泛切除手術進行治療,實踐證明創(chuàng)口愈合緩慢,使病人蒙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損失。目前多采用比較保守的手術,僅切除病變組織而盡量保留正常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手術方法有下列幾種。

1.切除病灶一期縫合手術切除全部病變組織、游離肌肉和皮膚,完全縫合傷口,使一期愈合。為了消除深的臀間裂及其負壓力,減少傷口裂開、血腫和膿腫,可行Z形成形術。治療

4.切除病灶傷口開放適用于傷口過大不能縫合和手術后復發(fā)的病例。手術簡單,但愈合期長,形成的瘢痕廣泛,只有一薄層上皮,黏于骶骨,如有損傷,瘢痕容易破裂。

5.袋形縫合術切除竇道壁的表面部分和上蓋皮膚,用腸線或可吸收的人造縫線縫合竇道殘腔與皮膚的切緣,這樣可以縮小創(chuàng)口以促進愈合。仔細的術后護理,??傻玫綕M意的結果。多用于不能切除的病例或復發(fā)性藏毛竇。

6.廣泛切除藏毛竇發(fā)生癌腫時,應予廣泛切除,然后用植皮或皮瓣治療。治療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者應做活檢以除外有無轉移。預后各種治療方法均有一定的復發(fā)率。Keighley(1993)分析文獻報道的7種治療方法的復發(fā)率:僅開放治療為7%~24%;切除病灶及開放為0%~22%;切除病灶及袋形縫合為7%~13%;切除病灶及一期縫合為1%~46%;切除病灶及Z形整形為0%~10%;切除病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