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和現(xiàn)實意義課件_第1頁
第七講-《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和現(xiàn)實意義課件_第2頁
第七講-《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和現(xiàn)實意義課件_第3頁
第七講-《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和現(xiàn)實意義課件_第4頁
第七講-《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和現(xiàn)實意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七講《史記》及其蘊含之民族精神

第七講《史記》及其蘊含之民族精神1一、司馬遷和《史記》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86?)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縣南)人。家學和師承:司馬談、孔安國、董仲舒青年漫游:20歲時,為了“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在父親的主持下進行了一次壯游。仕宦履歷:郎中、太史令忍辱著書:李陵之禍一、司馬遷和《史記》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86?)2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起訖:黃帝——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內(nèi)容: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八書、十表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3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十二本紀:專門敘述一個王朝或一個帝王的政治大事。其中除《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年月難考外,其余皆用編年體,皆有明確的時間線索,可作為全書的綱紀,具有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故有人提出“本紀”是在一個歷史階段內(nèi)“本之以紀事”,確實不無道理。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4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三十世家:記載各諸侯國的興衰,包括漢代的諸侯王。列在世家中的人,其子孫世系相傳,取“開國承家,世代相傳”之意。三十世家中,寫的最具特色的是《孔子世家》和《陳涉世家》。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5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七十列傳:主要記載諸侯以下各階層歷史人物的活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記人物事跡,無論是一人獨傳,如《孟嘗君列傳》,還是多人合傳,如《老子申韓列傳》,還是以類相從的類傳,如《刺客列傳》、《循吏列傳》,都是專記人物活動的。另一類是專記國或族的傳,如《朝鮮列傳》、《大宛列傳》、《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6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十表:以時間為中心,用表格的方式綜合記錄同時發(fā)生的事件,在紀傳體中,是對本紀、列傳、志的補充,有些用文字不易表達的內(nèi)容,用表排列,一目了然,觀感清晰,極便使用。十表可分為世表、年表、月表三種。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7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八書:著重于敘述上古至漢代的各種制度演變,包括經(jīng)濟概況、文物制度、天文歷數(shù)、風俗習尚、山川水利等等。每一篇“書”都是一個類別的專題論述。自《漢書》開始,正史中專講典章制度的部分改為“志”,蓋因《漢書》書名中有“書”字,故改用“志”字以區(qū)別之。后世除《新五代史》稱“考”外,其余皆以“志”名。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8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史記》的五大組成部分,具有三種不同的性質(zhì):①以時間為綱的“本紀”和“年表”。②以事類為綱的“書”。③以人物為綱的“世家”和“列傳”。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9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1.《史記》是第一部真正的通史。《史記》之前雖有《春秋》、《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獻,但是這些著作只是記載著某個時期,或是某些地方的歷史,還不是從古至今、包容全面的歷史。《史記》敘述了自黃帝至漢武帝時期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共52萬余字,內(nèi)容既有系統(tǒng),又極為豐富。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10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2.《史記》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的新體裁。趙翼《廿二史札記》:“司馬遷參酌古今,發(fā)凡起例,創(chuàng)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政事,賢否得失,總匯于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圍,信史家之極則也?!币弧⑺抉R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11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3.實事求是的闕疑態(tài)度,詳近略遠的編撰原則。實事求是:“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薄吧褶r(nóng)以前吾不知已?!痹斀赃h:在本紀中,五帝合為一紀;夏、商、周三代也只各成一紀;到了秦代,既有《秦本紀》,又有《秦始皇本紀》;到了漢代,從高祖至武帝,每人各為一紀。在十表中,三代稱世表,十二諸侯稱年表,秦楚之際,便稱月表。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12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4.《史記》具有相當?shù)娜嗣裥浴S涊d游俠、刺客、貨殖等下層社會的人物。歌頌統(tǒng)治階級的叛逆,譬如把陳勝列入世家,并且把陳勝起義比之于湯武革命。為楚漢爭雄敗北的項羽寫下本紀,并給以極高的評價:“分裂天下而封王開創(chuàng)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苯野l(fā)和抨擊強暴的統(tǒng)治者及其大小爪牙的各種罪行。例如在《平準書》中指責漢武帝窮兵黷武、賣官鬻爵,在《封禪書》中指責漢武帝迷信神仙、勞民傷財,在《蒙恬列傳》中指責蒙恬“阿意興功”之罪。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13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5.《史記》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司馬遷在撰寫人物傳記時,根據(jù)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認識,善于選擇素材,加以剪裁和組織,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簡潔的語言,深刻刻畫出人物的性格。譬如在《淮陰侯列傳》中寫韓信少時忍辱胯下,在《留侯世家》里,寫張良亡匿下邳,為圯上老人進履等等,都是在一些小事件上給以細致的描寫。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14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①《史記》上限起于黃帝,旨在突出黃帝統(tǒng)一各部落的進步,宣傳黃帝是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太史公自序》:“維昔黃帝,法天則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堯遜位,虞舜不臺,厥美帝功,萬世載之。作《五帝本紀》第一。”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15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②司馬遷雖然反對秦政的暴虐,有的史家認為《史記》有“抑秦”之旨,但是司馬遷還是高度評價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貢獻,并以秦年號紀年,作《六國年表》,肯定了秦王朝的歷史地位?!妒酚洝ち鶉瓯硇颉罚骸扒厝√煜露啾?,然世異變,成功大?!倍?、《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16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③司馬遷雖然遭受漢統(tǒng)治者宮刑之辱,也抨擊漢代社會的黑暗現(xiàn)象,但總的來說,他對漢興至武帝之世國家的統(tǒng)一、政治的穩(wěn)定、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是大加贊頌的。他頌揚景帝平諸侯國之亂,使“天下安然,大安殷富”。稱贊武帝推恩分削諸侯,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慶,天下賴之?!彼d奮地描述了西漢統(tǒng)一國家為社會帶來的繁榮景象:“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17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在《史記》的人物傳記中,司馬遷為我們生動地描寫了許多屬于不同歷史時期的愛國主義英雄形象,反映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

例如: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人?!倍ⅰ妒酚洝访褡寰竦臍v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18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在《史記》的人物傳記中,司馬遷為我們生動地描寫了許多屬于不同歷史時期的愛國主義英雄形象,反映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

例如:②《史記》寫齊國名將田穰苴“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桴鼓之急則忘其身”。在國難當頭之際,穰苴挺身而出,怒斬莊賈,率兵出戰(zhàn),挽救齊國于危亡。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19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在《史記》的人物傳記中,司馬遷為我們生動地描寫了許多屬于不同歷史時期的愛國主義英雄形象,反映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

例如:③《史記》寫齊國畫邑名賢王蠋,在燕軍威逼勸降面前,大義凜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國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為君將,是助桀為暴也。與其生而無義,固不如烹!”于是自殺,“經(jīng)其頸于樹枝,自奮絕脰而死”。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20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整體至上的胸懷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以重視整體利益、鄙棄個人主義而著稱于世。司馬遷在《史記》中塑造的趙相藺相如,就是一個以整體利益為重,忍辱負重的生動形象。

司馬遷贊曰:“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整體至上的胸懷21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司馬遷所贊頌并以此自勵的。①司馬遷曾舉“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等事例,激勵自己在受刑后極端痛苦的環(huán)境中,不屈不撓,發(fā)憤著作,終成《史記》巨編。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22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司馬遷所贊頌并以此自勵的。

②在《史記》中,司馬遷還塑造了其他一些身處逆境,不怕困難,奮斗崛起的人物形象,如蘇秦、范雎等人。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23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司馬遷所贊頌并以此自勵的。

③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不僅表現(xiàn)在對于困難的斗爭,也表現(xiàn)在對強敵、暴政的反抗。如:荊軻刺秦王是失敗了,但是司馬遷贊曰:“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24三、《史記》民族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毛澤東:“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fā)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jié),承繼這—份珍貴的遺產(chǎn)。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比?、《史記》民族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毛澤東:“今天的中國是歷25三、《史記》民族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史記》中反映的歷久彌堅的大一統(tǒng)觀念,歷代以來,已成為全民族團結(jié)的凝聚力量。例如:《史記》中提出的“黃帝子孫”的概念,至今仍是一個神圣的概念,具有無限的號召力?!包S帝子孫”或者“炎黃子孫”的口號,有助于從情感心理和中國文化價值和認同方面促進海峽兩岸的相互交流,加快統(tǒng)一步伐。三、《史記》民族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史記》中反映的歷久彌堅26三、《史記》民族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其次,《史記》中反映的愛國主義精神,當今仍然是我們必須大力弘揚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例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碑斀窈霌P愛國主義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意義,就在于把愛國主義的情感轉(zhuǎn)化為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際行動,轉(zhuǎn)化為維護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jié)的實際行動,旗幟鮮明地反對分裂主義的言行,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作出無私的奉獻。三、《史記》民族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其次,《史記》中反映的愛國主義27三、《史記》民族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第三,《史記》中反映的整體至上的觀念與當今集體主義的思想有著相通的聯(lián)系。注意:當代集體主義思想,在于堅持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一致性,在強調(diào)一切以國家的整體發(fā)展為重,個人服從集體、局部服從全局的情況下,尊重個人的價值,注意發(fā)揮個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促進整體與個人同步發(fā)展。三、《史記》民族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第三,《史記》中反映的整體至上28三、《史記》民族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第四,《史記》中所歌頌的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例如:近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斗爭中,無數(shù)革命先輩,弘揚這種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不論是在戰(zhàn)爭的艱苦歲月里,還是在身陷囹圄的險惡環(huán)境中,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克服困難,不怕犧牲,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三、《史記》民族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第四,《史記》中所歌頌的英勇頑29第七講《史記》及其蘊含之民族精神

第七講《史記》及其蘊含之民族精神30一、司馬遷和《史記》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86?)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縣南)人。家學和師承:司馬談、孔安國、董仲舒青年漫游:20歲時,為了“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在父親的主持下進行了一次壯游。仕宦履歷:郎中、太史令忍辱著書:李陵之禍一、司馬遷和《史記》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86?)31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起訖:黃帝——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內(nèi)容: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八書、十表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32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十二本紀:專門敘述一個王朝或一個帝王的政治大事。其中除《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年月難考外,其余皆用編年體,皆有明確的時間線索,可作為全書的綱紀,具有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故有人提出“本紀”是在一個歷史階段內(nèi)“本之以紀事”,確實不無道理。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33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三十世家:記載各諸侯國的興衰,包括漢代的諸侯王。列在世家中的人,其子孫世系相傳,取“開國承家,世代相傳”之意。三十世家中,寫的最具特色的是《孔子世家》和《陳涉世家》。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34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七十列傳:主要記載諸侯以下各階層歷史人物的活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記人物事跡,無論是一人獨傳,如《孟嘗君列傳》,還是多人合傳,如《老子申韓列傳》,還是以類相從的類傳,如《刺客列傳》、《循吏列傳》,都是專記人物活動的。另一類是專記國或族的傳,如《朝鮮列傳》、《大宛列傳》、《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35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十表:以時間為中心,用表格的方式綜合記錄同時發(fā)生的事件,在紀傳體中,是對本紀、列傳、志的補充,有些用文字不易表達的內(nèi)容,用表排列,一目了然,觀感清晰,極便使用。十表可分為世表、年表、月表三種。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36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八書:著重于敘述上古至漢代的各種制度演變,包括經(jīng)濟概況、文物制度、天文歷數(shù)、風俗習尚、山川水利等等。每一篇“書”都是一個類別的專題論述。自《漢書》開始,正史中專講典章制度的部分改為“志”,蓋因《漢書》書名中有“書”字,故改用“志”字以區(qū)別之。后世除《新五代史》稱“考”外,其余皆以“志”名。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37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史記》的五大組成部分,具有三種不同的性質(zhì):①以時間為綱的“本紀”和“年表”。②以事類為綱的“書”。③以人物為綱的“世家”和“列傳”。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內(nèi)容38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1.《史記》是第一部真正的通史?!妒酚洝分半m有《春秋》、《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獻,但是這些著作只是記載著某個時期,或是某些地方的歷史,還不是從古至今、包容全面的歷史?!妒酚洝窋⑹隽俗渣S帝至漢武帝時期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共52萬余字,內(nèi)容既有系統(tǒng),又極為豐富。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39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2.《史記》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的新體裁。趙翼《廿二史札記》:“司馬遷參酌古今,發(fā)凡起例,創(chuàng)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政事,賢否得失,總匯于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圍,信史家之極則也?!币弧⑺抉R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40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3.實事求是的闕疑態(tài)度,詳近略遠的編撰原則。實事求是:“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薄吧褶r(nóng)以前吾不知已。”詳近略遠:在本紀中,五帝合為一紀;夏、商、周三代也只各成一紀;到了秦代,既有《秦本紀》,又有《秦始皇本紀》;到了漢代,從高祖至武帝,每人各為一紀。在十表中,三代稱世表,十二諸侯稱年表,秦楚之際,便稱月表。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41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4.《史記》具有相當?shù)娜嗣裥?。記載游俠、刺客、貨殖等下層社會的人物。歌頌統(tǒng)治階級的叛逆,譬如把陳勝列入世家,并且把陳勝起義比之于湯武革命。為楚漢爭雄敗北的項羽寫下本紀,并給以極高的評價:“分裂天下而封王開創(chuàng)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揭發(fā)和抨擊強暴的統(tǒng)治者及其大小爪牙的各種罪行。例如在《平準書》中指責漢武帝窮兵黷武、賣官鬻爵,在《封禪書》中指責漢武帝迷信神仙、勞民傷財,在《蒙恬列傳》中指責蒙恬“阿意興功”之罪。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42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5.《史記》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司馬遷在撰寫人物傳記時,根據(jù)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認識,善于選擇素材,加以剪裁和組織,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簡潔的語言,深刻刻畫出人物的性格。譬如在《淮陰侯列傳》中寫韓信少時忍辱胯下,在《留侯世家》里,寫張良亡匿下邳,為圯上老人進履等等,都是在一些小事件上給以細致的描寫。一、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特點43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①《史記》上限起于黃帝,旨在突出黃帝統(tǒng)一各部落的進步,宣傳黃帝是各民族的共同祖先?!短饭孕颉罚骸熬S昔黃帝,法天則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堯遜位,虞舜不臺,厥美帝功,萬世載之。作《五帝本紀》第一。”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44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②司馬遷雖然反對秦政的暴虐,有的史家認為《史記》有“抑秦”之旨,但是司馬遷還是高度評價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貢獻,并以秦年號紀年,作《六國年表》,肯定了秦王朝的歷史地位?!妒酚洝ち鶉瓯硇颉罚骸扒厝√煜露啾?,然世異變,成功大?!倍ⅰ妒酚洝访褡寰竦臍v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45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③司馬遷雖然遭受漢統(tǒng)治者宮刑之辱,也抨擊漢代社會的黑暗現(xiàn)象,但總的來說,他對漢興至武帝之世國家的統(tǒng)一、政治的穩(wěn)定、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是大加贊頌的。他頌揚景帝平諸侯國之亂,使“天下安然,大安殷富”。稱贊武帝推恩分削諸侯,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慶,天下賴之?!彼d奮地描述了西漢統(tǒng)一國家為社會帶來的繁榮景象:“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大一統(tǒng)觀念46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在《史記》的人物傳記中,司馬遷為我們生動地描寫了許多屬于不同歷史時期的愛國主義英雄形象,反映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

例如: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人?!倍?、《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47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在《史記》的人物傳記中,司馬遷為我們生動地描寫了許多屬于不同歷史時期的愛國主義英雄形象,反映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

例如:②《史記》寫齊國名將田穰苴“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桴鼓之急則忘其身”。在國難當頭之際,穰苴挺身而出,怒斬莊賈,率兵出戰(zhàn),挽救齊國于危亡。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48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在《史記》的人物傳記中,司馬遷為我們生動地描寫了許多屬于不同歷史時期的愛國主義英雄形象,反映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

例如:③《史記》寫齊國畫邑名賢王蠋,在燕軍威逼勸降面前,大義凜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國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為君將,是助桀為暴也。與其生而無義,固不如烹!”于是自殺,“經(jīng)其頸于樹枝,自奮絕脰而死”。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49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整體至上的胸懷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以重視整體利益、鄙棄個人主義而著稱于世。司馬遷在《史記》中塑造的趙相藺相如,就是一個以整體利益為重,忍辱負重的生動形象。

司馬遷贊曰:“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整體至上的胸懷50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司馬遷所贊頌并以此自勵的。①司馬遷曾舉“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等事例,激勵自己在受刑后極端痛苦的環(huán)境中,不屈不撓,發(fā)憤著作,終成《史記》巨編。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51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司馬遷所贊頌并以此自勵的。

②在《史記》中,司馬遷還塑造了其他一些身處逆境,不怕困難,奮斗崛起的人物形象,如蘇秦、范雎等人。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52二、《史記》民族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司馬遷所贊頌并以此自勵的。

③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不僅表現(xiàn)在對于困難的斗爭,也表現(xiàn)在對強敵、暴政的反抗。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