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_第1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_第2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_第3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_第4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請問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折柳”寓惜別懷遠之意。楊柳在古詩詞中多寫離別情景,表達離愁別緒。如“渭城朝雨……柳色新?!薄扒嫉选耖T關?!逼湓蛞皇枪湃擞信R別折柳相贈的習俗;二是“柳”與“留”諧音。這樣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覺地影響著人們,感染著人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林庚先生的《說“木葉”》看看作者又是如何來分析“木葉”的暗示意思的。春夜洛城聞笛李白“折說“木葉”林庚(1910—2006)說“木葉”林庚(1910—2006)一、預習情況檢測1、關于作者2、知識積累3、意象意境一、預習情況檢測1、關于作者

生于北京?,F(xiàn)代詩人、古代文學學者、文學史家。北大教授。在唐詩楚辭的研究中卓有建樹,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氣象”。著有《春夜與窗》、《問路集》等詩集及《中國文學史》、《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詩人李白》、《唐詩綜論》等十一部文集。

林庚(1910—2006)

生于北京?,F(xiàn)代詩人、古代文學學者、文學史家。北大教識詞釋義1.詞語認讀裊裊()照浦()褒()獎灼灼()亭皋()寒砧()

涔()陽萬應錠()言筌()

窸窣()迢()遠庾()信橘徠()冉冉()陸厥()

柳惲()桅()桿潛力()niǎopǔzhuócénxīsūláijuétiáorǎndìnggāoyùnzhēnwéiquánbāoyǔ

qián識詞釋義1.詞語認讀niǎopǔzhuócénxī2.詞語理解裊裊——

皎皎——

灼灼——

寒砧——

迢遠——

亭皋——

①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②形容煙氣繚繞上升。

③形容聲音延長不絕。潔白明亮的樣子。明亮鮮艷的樣子。秋后的搗衣聲。詩詞中常用來象征凄涼蕭瑟的景象。砧,搗衣石。遙遠。水邊平地。亭,平;皋,水旁地①形容細長柔軟的東

蕭蕭——

窸窣——

歧路——

冉冉——

纏綿——

翩翩——

綿密——此處形容草木搖落的聲音。象聲詞。此處指葉落的細小的聲音。岔路。形容枝條柔弱下垂的樣子。文中形容葉對枝情深意厚,難以解脫,是活化的擬人辭格的運用。飛舞的樣子。原指言行、思慮細密周到。文中指柔和緊密的樣子。

蕭蕭——此處形容草木搖落的聲音。象聲詞。此處指葉落的

詩歌的意象與意境

意象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意象一般是對文字所描寫的物象的感受和體會,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圍中達到的一種境界,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象與意境是中國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受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

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他們?nèi)纭澳救~”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如楊柳、月、燕、草、梅花等。詩歌的意象與意境意象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

二、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進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了解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相對穩(wěn)定性特點,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3、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詩歌同類現(xiàn)象。二、教學目標1、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高考考試大綱(新課標)——語文

必考內(nèi)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一)現(xiàn)代文閱讀之

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綜合C(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3)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想一想:考場上允許我們閱讀一篇現(xiàn)代文的時間最多有多長?高考考試大綱(新課標)——語文必考內(nèi)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三、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

1、文章結構思路如何?(概括歸納)1、(1-3)“木葉”為詩人所鐘愛。

2、(4-6)“木”被人喜歡的原因,分析木的兩個藝術特征。

3、(7)總結:“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差無幾,藝術形象上的差別幾乎是一字千里。

(發(fā)現(xiàn)問題)

(分析問題)(總結全文)

三、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1、(1-3)“木葉”為詩人所鐘愛。發(fā)現(xiàn)問題(1—3)分析問題(4—6)分析“木”的兩個藝術特征總結全文(7)藝術領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葉”為古代詩人所鐘愛發(fā)現(xiàn)問題(1—3)分析問題分析“木”的兩個藝術特征總結全文藝2、閱讀1-3段,思考:

作者談了一個怎樣的文學現(xiàn)象?

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細讀、思考)2、閱讀1-3段,思考:作者談了一個怎樣的文學現(xiàn)象?問

1、‘‘木葉’’是歷代詩人筆下鐘愛的對象。

2、“木葉”一用再用,且有所發(fā)展(落木)產(chǎn)生過許多精彩的詩句;

3、“樹葉”“落葉”卻無人過問。1、‘‘木葉’’是歷代詩人筆下鐘愛的對象。2、“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篩選信息)3、閱讀4、5、6段,文中闡釋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木”的這兩個特征體現(xiàn)了詩歌語言中___的問題。暗示性

“木”在形象上有兩個藝術特征:其一,“木”比“樹”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其二,“木”不但容易讓我們想起樹干;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篩選信息)3、閱讀4、5、6段,文中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篩選詞語)4、比較“木”和“樹”各有什么特征?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篩選詞語)4、比較“木”和“樹”各有什么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飽滿)(空闊)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飽滿)(空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樹葉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

——無名氏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

——陶淵明《擬古》

葉密鳥飛得,風輕花落遲。

——蕭綱《折楊柳》濃密繁華枝繁葉茂,濃陰匝地樹葉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窸窣飄零透些微黃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窸窣飄零透些微黃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九歌》疏朗綿密木:暗示微黃與干燥整個秋天的疏朗的氣息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疏朗綿密木:暗示微黃與干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何冉冉,落葉何翩翩?!苤病睹琅反合闹伙柡值姆泵艿娜~子。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微黃而不飄零,因雨而濕潤著。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何冉冉,落葉何翩翩。春夏之交飽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蕭條空闊無邊落木蕭蕭下蕭條空闊樹木滿樹的葉子濃陰水分很充足濃綠木頭木料、木板樹干落葉秋天微黃干燥樹木滿樹的葉子濃陰水分很充足濃綠木頭木料、木板樹干落葉秋天微木

的特征本身含有落葉的因素微黃、干燥單純、空闊、疏朗的清秋氣息。場合:

秋天葉落情感:離人的嘆息、游子的漂泊木葉的特征本身含有落葉的因素單

總結:

樹(葉)——繁茂的枝葉密密層層濃陰飽滿無飄零之意

落葉——繁密濕潤飄零之意

木葉——落葉的因素木質(zhì)的樹干微黃干燥空闊疏朗

落木——無“綿密”之意空闊

總結:1、“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明確: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風葉落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而“樹”則要借助樹葉的多來表達飽滿的情感。研究討論1、“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明確:在意味上,“木”一2、說說“樹葉”與“木葉”、“落木”與“落葉”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樹葉”:“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他們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因此“樹葉”可簡化為“葉”。“木葉”:“木”具有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樹干,很少會想到葉子?!叭~”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與“葉”的想象之間是不一致的。

“落木”與“落葉”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為例,“落葉”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而“落木”比“木葉”還進一層,不僅觸覺上有干燥之感,而且連“葉”字所保留的清秋氣息和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2、說說“樹葉”與“木葉”、“落木”與“落葉”5、本文僅僅是為了介紹“木葉”的藝術特征嗎?寫“木葉”的真正目的何在?不是。是為了闡述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5、本文僅僅是為了介紹“木葉”的藝術特征嗎?寫“木葉”的真正6、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作者通過說“木葉”,告訴人們詩歌語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詞,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nèi)涵和意境?!斑@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為一種“潛在的力量”。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作者通過說“7、

課文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而標題卻擬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認為如何?7、課文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而標題

1、標題若擬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整個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變,它可能就要從理論的角度來論述,成為理論性很強的學術論文。

2、把深奧的文學理論附著并滲透于有關“木葉”的詩句中品讀玩味,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簡單,并逐層深入,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科學態(tài)度,也契合了讀者的閱讀心理。題目應是本文的一個亮點。1、標題若擬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整個

詩歌的語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諸言外。

鑒賞詩歌,不僅要品嘗言內(nèi)的意思,而且要品嘗言外意味。得到的啟示詩歌的語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

讀詩,要讀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語言的暗示性,從概念領域進入到藝術形象領域,才能讀出詩歌豐富的內(nèi)涵。學習本文之后,我們在讀古詩時見到“木葉”大家就會想到在瑟瑟秋風中凋零的樹木,進而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感傷情懷。以此類推,很多意象在長期的文化進程中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nèi)纭澳救~”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四、課堂訓練與檢測讀詩,要讀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語言的暗示性,從概1、閱讀下列詩句,說說它們的特定文化意味。1、閱讀下列詩句,說說1、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3、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懷人思鄉(xiāng)1、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懷人思鄉(xiāng)

6、月落烏啼霜滿天7、楊柳岸曉風殘月8、波心蕩,冷月無聲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11、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6、月落烏啼霜滿天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月1、月的邊塞意象

2、月的愁緒意象。

3、月的時間意象。

4、月的思鄉(xiāng)意象。

5、月的情愛意象。

征人思家、思婦懷遠。蘊涵情感的無奈蘊涵時空的永恒月是故鄉(xiāng)明

是愛的見證月1、月的邊塞意象征人思家、思婦懷遠。蘊涵情感的無奈蘊涵柳1、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離別之情思念之苦柳1、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離別之情

王安石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

卜算子·詠梅

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比較“梅”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分析三種“梅”的不同形象,賦予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比較“梅”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分析三種“梅”的

王安石《梅花》,表現(xiàn)了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高貴品格。我國古代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是高貴圣潔的象征,這首《梅花》的意象表現(xiàn)的就是我國這種傳統(tǒng)文化精神。

陸游《卜算子·詠梅》表達的是“寂寞開無主”的無奈、“黃昏獨自愁”的凄涼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王安石《梅花》,表現(xiàn)了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高貴品

毛澤東的詞與陸游的詞題、調(diào)相同,意境卻截然不同,毛詞巧妙地把陸游詞中對梅花不幸遭遇的傾訴和孤芳自賞的表露化為對她達觀堅定的描述和高貴純潔的贊頌,毛詞中有一種超越時空的壯美和豪放樂觀,振奮人心。

毛澤東的詞與陸游的詞題、調(diào)相同,意境卻截然不同

一朵忽先變,

百花皆后香。

——(宋)陳亮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高貴圣潔堅貞一朵忽先變,不怕挫折打擊高貴圣潔堅貞燕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晏幾道《臨江仙》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望長安,前程渺渺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

抒發(fā)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表現(xiàn)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冤怨恨思鄉(xiāng)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冤怨恨思鄉(xiāng)其間旦暮聞何物?酒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2、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3、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4、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5、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李清照《聲聲慢》)在很多傳統(tǒng)詩歌中,酒是愁的象征。酒在很多傳統(tǒng)詩歌中,酒是愁的象征。雨寒雨連江夜入?yún)求E雨初歇夜來風雨聲渭城朝雨浥輕塵紅雨隨心翻作浪空山新雨后葉上初陽新宿雨山色空濛雨亦奇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江雨霏霏江草齊天街小雨潤如酥一是清新可愛的,還有一個是憂愁的

雨寒雨連江夜入?yún)且皇乔逍驴蓯鄣模€有一個是憂愁的當堂訓練與檢測

2、體味下列詩句中各意象潛在暗含的意義,把它們各自表達的情感連線起來。當堂訓練與檢測2、體味下列詩句中各意象潛在暗含的意義,把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憂愁情緒離別之情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期間旦暮為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怨恨之情思念之情脫俗之境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圣潔堅貞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3、閱讀下面兩首唐詩,試分析詩人寫柳的用意。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①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垂柳

唐彥謙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②學不成。

【注釋】①樂游苑:長安東南名勝,地勢很高,可俯瞰長安全城,是當時仕女節(jié)日游賞之處。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即銷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搖。

②“餓損纖腰”:暗含“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典故。3、閱讀下面兩首唐詩,試分析詩人寫柳的用意。

李商隱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用春日之柳的繁茂襯秋日之柳的枯凋。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

垂柳唐彥謙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纖柔輕盈,妖媚多情。反襯邀寵取媚的小人的無恥和朝政的腐敗。垂柳纖柔輕盈,妖媚多情。五、課堂小結:1、意象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意象與意境需要作者與讀者共同完成,意象與意境是中國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2、作者通過說“木葉”,告訴人們詩歌語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詞,更好的把握詩歌的內(nèi)涵和意境。五、課堂小結:1、意象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3、很多意象在長期的文化進程中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nèi)纭澳救~”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如月、燕、柳、梅、杜鵑等。4、讀詩,要讀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語言的暗示性,從概念領域進入到藝術形象領域,才能讀出詩歌豐富的內(nèi)涵。3、很多意象在長期的文化進程中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風雅頌是詩,古樂府是詩;三閭大夫的狂放是詩,詩仙太白的神游是詩;大江東去是詩,把酒臨風也是詩;詩,可以靜靜地坐下傾聽;也可以在微雨街頭溫柔吟唱……

愛詩,其實是愛我們的生活!

同學們,我們生長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更是我們的驕傲。希望同學們在今天品味詩句的審美體驗之后,能更加熱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讀詩,學詩,愛詩,成為一個個有激情、有修養(yǎng)的人。風雅頌是詩,古樂府是詩;謝謝觀看!謝謝觀看!六、布置作業(yè)1、完成《金榜》的習題2、預習《談中國詩》六、布置作業(yè)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請問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折柳”寓惜別懷遠之意。楊柳在古詩詞中多寫離別情景,表達離愁別緒。如“渭城朝雨……柳色新?!薄扒嫉选耖T關?!逼湓蛞皇枪湃擞信R別折柳相贈的習俗;二是“柳”與“留”諧音。這樣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覺地影響著人們,感染著人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林庚先生的《說“木葉”》看看作者又是如何來分析“木葉”的暗示意思的。春夜洛城聞笛李白“折說“木葉”林庚(1910—2006)說“木葉”林庚(1910—2006)一、預習情況檢測1、關于作者2、知識積累3、意象意境一、預習情況檢測1、關于作者

生于北京?,F(xiàn)代詩人、古代文學學者、文學史家。北大教授。在唐詩楚辭的研究中卓有建樹,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氣象”。著有《春夜與窗》、《問路集》等詩集及《中國文學史》、《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詩人李白》、《唐詩綜論》等十一部文集。

林庚(1910—2006)

生于北京?,F(xiàn)代詩人、古代文學學者、文學史家。北大教識詞釋義1.詞語認讀裊裊()照浦()褒()獎灼灼()亭皋()寒砧()

涔()陽萬應錠()言筌()

窸窣()迢()遠庾()信橘徠()冉冉()陸厥()

柳惲()桅()桿潛力()niǎopǔzhuócénxīsūláijuétiáorǎndìnggāoyùnzhēnwéiquánbāoyǔ

qián識詞釋義1.詞語認讀niǎopǔzhuócénxī2.詞語理解裊裊——

皎皎——

灼灼——

寒砧——

迢遠——

亭皋——

①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②形容煙氣繚繞上升。

③形容聲音延長不絕。潔白明亮的樣子。明亮鮮艷的樣子。秋后的搗衣聲。詩詞中常用來象征凄涼蕭瑟的景象。砧,搗衣石。遙遠。水邊平地。亭,平;皋,水旁地①形容細長柔軟的東

蕭蕭——

窸窣——

歧路——

冉冉——

纏綿——

翩翩——

綿密——此處形容草木搖落的聲音。象聲詞。此處指葉落的細小的聲音。岔路。形容枝條柔弱下垂的樣子。文中形容葉對枝情深意厚,難以解脫,是活化的擬人辭格的運用。飛舞的樣子。原指言行、思慮細密周到。文中指柔和緊密的樣子。

蕭蕭——此處形容草木搖落的聲音。象聲詞。此處指葉落的

詩歌的意象與意境

意象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意象一般是對文字所描寫的物象的感受和體會,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圍中達到的一種境界,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象與意境是中國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受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

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他們?nèi)纭澳救~”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如楊柳、月、燕、草、梅花等。詩歌的意象與意境意象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

二、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進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了解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相對穩(wěn)定性特點,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3、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詩歌同類現(xiàn)象。二、教學目標1、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高考考試大綱(新課標)——語文

必考內(nèi)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一)現(xiàn)代文閱讀之

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綜合C(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3)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想一想:考場上允許我們閱讀一篇現(xiàn)代文的時間最多有多長?高考考試大綱(新課標)——語文必考內(nèi)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三、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

1、文章結構思路如何?(概括歸納)1、(1-3)“木葉”為詩人所鐘愛。

2、(4-6)“木”被人喜歡的原因,分析木的兩個藝術特征。

3、(7)總結:“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差無幾,藝術形象上的差別幾乎是一字千里。

(發(fā)現(xiàn)問題)

(分析問題)(總結全文)

三、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1、(1-3)“木葉”為詩人所鐘愛。發(fā)現(xiàn)問題(1—3)分析問題(4—6)分析“木”的兩個藝術特征總結全文(7)藝術領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葉”為古代詩人所鐘愛發(fā)現(xiàn)問題(1—3)分析問題分析“木”的兩個藝術特征總結全文藝2、閱讀1-3段,思考:

作者談了一個怎樣的文學現(xiàn)象?

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細讀、思考)2、閱讀1-3段,思考:作者談了一個怎樣的文學現(xiàn)象?問

1、‘‘木葉’’是歷代詩人筆下鐘愛的對象。

2、“木葉”一用再用,且有所發(fā)展(落木)產(chǎn)生過許多精彩的詩句;

3、“樹葉”“落葉”卻無人過問。1、‘‘木葉’’是歷代詩人筆下鐘愛的對象。2、“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篩選信息)3、閱讀4、5、6段,文中闡釋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木”的這兩個特征體現(xiàn)了詩歌語言中___的問題。暗示性

“木”在形象上有兩個藝術特征:其一,“木”比“樹”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其二,“木”不但容易讓我們想起樹干;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篩選信息)3、閱讀4、5、6段,文中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篩選詞語)4、比較“木”和“樹”各有什么特征?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篩選詞語)4、比較“木”和“樹”各有什么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飽滿)(空闊)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飽滿)(空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樹葉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

——無名氏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

——陶淵明《擬古》

葉密鳥飛得,風輕花落遲。

——蕭綱《折楊柳》濃密繁華枝繁葉茂,濃陰匝地樹葉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窸窣飄零透些微黃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窸窣飄零透些微黃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九歌》疏朗綿密木:暗示微黃與干燥整個秋天的疏朗的氣息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疏朗綿密木:暗示微黃與干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木葉》課件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何冉冉,落葉何翩翩?!苤病睹琅反合闹伙柡值姆泵艿娜~子。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微黃而不飄零,因雨而濕潤著。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何冉冉,落葉何翩翩。春夏之交飽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蕭條空闊無邊落木蕭蕭下蕭條空闊樹木滿樹的葉子濃陰水分很充足濃綠木頭木料、木板樹干落葉秋天微黃干燥樹木滿樹的葉子濃陰水分很充足濃綠木頭木料、木板樹干落葉秋天微木

的特征本身含有落葉的因素微黃、干燥單純、空闊、疏朗的清秋氣息。場合:

秋天葉落情感:離人的嘆息、游子的漂泊木葉的特征本身含有落葉的因素單

總結:

樹(葉)——繁茂的枝葉密密層層濃陰飽滿無飄零之意

落葉——繁密濕潤飄零之意

木葉——落葉的因素木質(zhì)的樹干微黃干燥空闊疏朗

落木——無“綿密”之意空闊

總結:1、“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明確: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風葉落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而“樹”則要借助樹葉的多來表達飽滿的情感。研究討論1、“木”與“樹”的意味有什么異同?明確:在意味上,“木”一2、說說“樹葉”與“木葉”、“落木”與“落葉”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樹葉”:“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他們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因此“樹葉”可簡化為“葉”?!澳救~”:“木”具有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樹干,很少會想到葉子?!叭~”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澳尽迸c“葉”的想象之間是不一致的。

“落木”與“落葉”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為例,“落葉”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而“落木”比“木葉”還進一層,不僅觸覺上有干燥之感,而且連“葉”字所保留的清秋氣息和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2、說說“樹葉”與“木葉”、“落木”與“落葉”5、本文僅僅是為了介紹“木葉”的藝術特征嗎?寫“木葉”的真正目的何在?不是。是為了闡述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問題引導下的再學習5、本文僅僅是為了介紹“木葉”的藝術特征嗎?寫“木葉”的真正6、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作者通過說“木葉”,告訴人們詩歌語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詞,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nèi)涵和意境?!斑@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為一種“潛在的力量”。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作者通過說“7、

課文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而標題卻擬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認為如何?7、課文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而標題

1、標題若擬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整個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變,它可能就要從理論的角度來論述,成為理論性很強的學術論文。

2、把深奧的文學理論附著并滲透于有關“木葉”的詩句中品讀玩味,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簡單,并逐層深入,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科學態(tài)度,也契合了讀者的閱讀心理。題目應是本文的一個亮點。1、標題若擬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整個

詩歌的語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諸言外。

鑒賞詩歌,不僅要品嘗言內(nèi)的意思,而且要品嘗言外意味。得到的啟示詩歌的語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

讀詩,要讀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語言的暗示性,從概念領域進入到藝術形象領域,才能讀出詩歌豐富的內(nèi)涵。學習本文之后,我們在讀古詩時見到“木葉”大家就會想到在瑟瑟秋風中凋零的樹木,進而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感傷情懷。以此類推,很多意象在長期的文化進程中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nèi)纭澳救~”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四、課堂訓練與檢測讀詩,要讀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語言的暗示性,從概1、閱讀下列詩句,說說它們的特定文化意味。1、閱讀下列詩句,說說1、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3、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懷人思鄉(xiāng)1、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懷人思鄉(xiāng)

6、月落烏啼霜滿天7、楊柳岸曉風殘月8、波心蕩,冷月無聲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11、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6、月落烏啼霜滿天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月1、月的邊塞意象

2、月的愁緒意象。

3、月的時間意象。

4、月的思鄉(xiāng)意象。

5、月的情愛意象。

征人思家、思婦懷遠。蘊涵情感的無奈蘊涵時空的永恒月是故鄉(xiāng)明

是愛的見證月1、月的邊塞意象征人思家、思婦懷遠。蘊涵情感的無奈蘊涵柳1、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離別之情思念之苦柳1、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離別之情

王安石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

卜算子·詠梅

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比較“梅”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分析三種“梅”的不同形象,賦予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比較“梅”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分析三種“梅”的

王安石《梅花》,表現(xiàn)了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高貴品格。我國古代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是高貴圣潔的象征,這首《梅花》的意象表現(xiàn)的就是我國這種傳統(tǒng)文化精神。

陸游《卜算子·詠梅》表達的是“寂寞開無主”的無奈、“黃昏獨自愁”的凄涼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王安石《梅花》,表現(xiàn)了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高貴品

毛澤東的詞與陸游的詞題、調(diào)相同,意境卻截然不同,毛詞巧妙地把陸游詞中對梅花不幸遭遇的傾訴和孤芳自賞的表露化為對她達觀堅定的描述和高貴純潔的贊頌,毛詞中有一種超越時空的壯美和豪放樂觀,振奮人心。

毛澤東的詞與陸游的詞題、調(diào)相同,意境卻截然不同

一朵忽先變,

百花皆后香。

——(宋)陳亮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高貴圣潔堅貞一朵忽先變,不怕挫折打擊高貴圣潔堅貞燕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晏幾道《臨江仙》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望長安,前程渺渺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

抒發(fā)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表現(xiàn)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冤怨恨思鄉(xiāng)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冤怨恨思鄉(xiāng)其間旦暮聞何物?酒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2、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