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_第1頁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_第2頁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_第3頁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_第4頁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的過程,我們在撰寫教學設計時并不可能把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情況都考慮得那么精準,課堂上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突發(fā)性問題。今天在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最新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1教學目標:1、能結(jié)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shù),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jié)果表示相應的分數(shù),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shù)。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3、體會分數(shù)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教學重點: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教學難點:理解八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教學準備:課件、水彩筆。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開心了,可是他們玩得滿頭大汗,向猴媽媽要水果吃??墒呛飲寢屩挥幸粋€桃子,想一想:把這個桃分給四只猴子,怎樣分才公平呢?猴媽媽把這個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這個桃的幾分之幾?學生:1/4。(電腦出示一個1/4)教師: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因為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個小猴子得到一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西瓜的1/4。教師:那這一份呢?這一份,還有這一份呢?(對,每一份都是這個西瓜的1/4)教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4。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認識分數(shù)。二、教學例題1、教師:桃子吃完了,可小猴們還覺得不解渴,這時猴媽媽又端來一盤桃。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讀題,說說你知道哪些信息?你能幫猴媽媽分一分嗎?(生分)指明交流,展示分法。提問:這盤桃平均分成了幾份?一份在哪里?是幾個?指出:通常把4個桃子看成一個整體。(畫O)問:要怎樣分?(平均分)師:我們用虛線表示平均分。出示:把四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這盤桃的()提問: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總分數(shù))分子1呢?2、8個桃。如果這盤有8個桃子呢,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出示:把8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生獨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說說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這盤桃的()。(齊讀)問: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3、12個桃。如果這盤有12個桃子呢,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出示:把12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4、更多的桃。猴媽媽拿來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齊讀)5、比較。討論: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個整體平均分)6、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問:剛才怎么都是這盤桃的四分之一,而現(xiàn)在怎么變成了這盤桃的二分之一?7、小結(jié):今天學習的分數(shù)和以前學的分數(shù)有什么不一樣?出示: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三、鞏固應用剛才的學習,同學們表現(xiàn)都非常好,小猴給大家?guī)砹艘粋€闖觀游戲,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1、想想做做1。生獨立填,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對后兩個,師:你能看著這兩個圖,提一個問題嗎?小結(jié):只要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說一說:剛才我們分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舉例:你是一個小組的幾分之一,是全班的幾分之一,為什么分數(shù)不一樣?2、想想做做2。生自己填寫12個的四分之一、12個的三分之一、15個的5分之一、15個的三分之一比較:想個問題考考你的同學出示16個,問:其中的一份還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嗎?3、想想做做3。你覺得先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畫虛線表示平均分,再涂色)出示:把()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個。4、游戲: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5、線段圖。出示: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1)取一份。(2)取2份。(3)瘦身。四、自我評價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shù)有了哪些新的認識?最新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2一、結(jié)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周長1、剪一剪,初識一周邊線秋天的樹葉色彩繽紛,形狀各異,每一片葉子都是秋姑娘寫給我們的信。老師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給我的一片樹葉。師:你能幫我剪下來嗎?可以怎么剪?(師引導突出一周邊線)師:一定要從他指的這個點開始剪嗎?小結(jié):從哪里開始剪都可以,只要沿著樹葉一周的邊線,最后回到起點就行了。(請學生剪下樹葉)2、描一描,再識一周邊線老師這兒還有一片樹葉,你能一筆描出它一周的邊線嗎?[板書:一周邊線]3、比一比,初步認識周長師:這兩片樹葉一周的邊線一樣長嗎?對呀,邊線是有長度的,有的邊線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樹葉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完成板書]二、結(jié)合身邊實例,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1、摸一摸,圍一圍,說一說(1)用掌心摸一摸我們坐的課桌的表面。這個課桌面也是有周長的,用手指圍一圍課桌面的周長在哪里。誰能說說什么叫課桌面的周長?(課桌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2)拿出數(shù)學書,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在哪里?比劃給同桌看。什么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數(shù)學書封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2、辯一辯,找一找,深化理解(1)出示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周長在哪里?師:蘋果是個立體物體,不好表示周長。但是如果我們把蘋果切開,就露出了一個切面,像這樣的平面就有周長。誰來指一指蘋果切面的周長?(2)找一找你身邊,哪里還能找到周長?生:黑板面的周長,門表面的周長等(3)小結(jié):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很多平面圖形上也有周長。(設計意圖:對“周長”概念的建立,我設計首先是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進而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其中通過一個立體蘋果實物,讓學生理解,周長是指物體“表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潛移默化中,起到了物體表面與平面圖形這兩方面的紐帶作用。)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圖形的周長1、操作交流中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師: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并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幾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書本62頁)2、變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圖形周長的認識師:你們看,房子圖上開了一扇門,現(xiàn)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一樣嗎?變得怎樣了?學生辯論后明確,周長變了,變長了。師:呀,房子圖上又開了窗,現(xiàn)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開了門的房子圖相比,變了嗎?學生辯論后明確:周長沒變。明確:圖形的周長只和外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有關,與圖形里面的線段無關。師:這也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認識嗎?它有周長嗎?為什么?學生辯論后明確:沒有周長,因為從起點圍,圍不到一周。師: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長了?生:總結(jié):看來,只有怎樣的平面圖形才有周長?(起點和終點手拉手,封閉起來的圖形只有周長)(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在描周長、剪周長的具體活動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長”的概念,它還需要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辨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較為豐富而深刻的“周長”概念呢?我設計了一個逐步遞進的沖突情境——開門的房子、開窗的房子、以前學過的角,讓學生在經(jīng)歷沖突的過程中深化對“周長”含義的理解。)四、自主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周長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周長,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1、探索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計算的方法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辦法?同桌論討商量。(用尺量,再計算)請兩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測量,其它同學在本子上算一算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圖形的周長?為什么?小結(jié):用線段圍起來的圖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計算的方法得到周長。2、探索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要是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可怎么辦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兩位學生上臺操作,得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57厘米。3、在圖形的變化中體驗周長的變化這是一個方格圖,每個方格的邊長是多少?(1)求一個方格的周長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師:在這個方格圖中來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既可以數(shù),也可以算,都是求這個正方形所有邊線的總和。(2)求3個方格的周長這個圖形是由3個方格拼成的,你覺得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預設:12厘米、8厘米、10厘米師:答案不一樣了,你支持哪種答案的說說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可以舉手提問或反駁。師總結(jié):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圖形的周長就是它一周邊線的長度,要求周長,關鍵是找準圖形的一周邊線。(3)求4個方格的周長這個圖形是由4個方格拼成的,你認為它的周長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有不同的答案嗎?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們形狀一樣嗎?那你想到了什么?(設計意圖:由3個方格拼成的圖形并不是3個方格周長的總和。我利用這個“認識易錯點”顯現(xiàn)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正確認識,有效地避免了錯誤。)五、實踐應用周長,積累測量經(jīng)驗今天,我們和周長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長呢?那就讓我們來執(zhí)行幾項任務吧。1、先請4人小組的組長來抽取任務2、在做任務時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軟尺,米尺等)可以由組長到工具角借,請工具管理員介紹工具的用法3、小組合作,教師指導1號任務: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2號任務:測量課桌面的周長。3號任務:小組內(nèi)選一位同學,測量它的腰圍4號任務:沿中間曲線剪開,想辦法弄清楚剪開后兩個圖形的周長①周長②周長()①周長lt;②周長()①周長二②周長()(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圖形剪開來比。)4、匯報交流5、教師評價,評選出“智慧小組”、“團結(jié)小組”、“文明小組”(設計意圖:采用分小組來抽取任務的形式能較好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小組間產(chǎn)生競爭意識,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測量物體和圖形周長的過程中,經(jīng)歷觀察、測量、計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去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經(jīng)歷,在經(jīng)歷中應用數(shù)學知識。)最新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3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師: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用數(shù)學方法去思考、解決。(板書:實際問題)師:為了準備乒乓球比賽,老師去商店買乒乓球了。課件:出示乒乓球和價格。提問:看了屏幕你們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你根據(j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問題來呢?問題: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買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問:哪個問題以前沒有學過?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可以自己先想辦法解決,然后在小組里討論。學生匯報(板書):方法一:5X2=10(元)10X6=60(元)提問: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看圖理解,電腦閃爍表示圖意。提問:5表示什么?2呢?“每袋5個”和“每個乒乓球的價錢是2元”這兩個信息有直接聯(lián)系嗎?根據(jù)這兩個信息可以求出什么?(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X2=10)知道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買6袋要多少元:10X6=60)提問:誰能說說這種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買6袋要多少元)方法二:6X5=30(個)30X2=60(元)提問: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看圖理解,電腦閃爍表示圖意。提問:6表示什么?5呢?“每袋5個”和“買了6袋”這兩個信息有直接聯(lián)系嗎?根據(jù)這兩個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6X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就可以求出什么?(買30個一共要多少元:30X2=60)提問:這種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再算買30個一共要多少元)如果學生提出如下解決方法:2X6=12(元)12X5=60(元)教師應讓學生說明理由。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個乒乓球,買6袋一共要12元,實際每袋有5個,所以再乘5,就是買6袋乒乓球所需的價錢。如果學生說不出理由,可以告訴學生:這樣算出正確的得數(shù),但道理比較難理解,你們可以繼續(xù)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況下不用這種方法。師: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講述:雖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結(jié)果是一樣的,還可以互相檢驗。提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剛才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有什么特征嗎?(板書:兩步連乘)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時要怎樣觀察和思考?(要仔細看圖,認真閱讀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直接關系的兩個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三、練習鞏固,體會解題思路及方法。談話:下面,我們就到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小動物們解決兩個問題,好嗎?1、出示第1題的情景圖,指導學生觀察,收集信息: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幾個已知條件?問題是什么?指名把這題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完整地敘述一遍。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說說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匯報,集體評議,說說解題思路。2、課件出示。師:小茄子告訴我們什么?大家一起讀一下。(學生齊讀)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交流核對。3、課件出示。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學生列式計算,交流核對。4、完成第5題(1)出示第5題的情景圖,指導學生觀察,收集信息: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幾個已知條件?問題是什么?指名把這題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完整地敘述一遍。(2)讓學生各自獨立列式解答。(3)教師組織交流:指名說說解題思路,根據(jù)學生的口述畫出線段圖:通過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蘋果樹是桃樹的6倍,掌握這題的兩種解法。5、對比練習。(1)商店在運進水果,每輛汽車一次可以運4噸,6輛汽車8次能運多少噸水果?(2)商店在運進水果,每輛汽車可以運4噸,第一次來了6輛汽車,第二次來了8輛汽車,兩次次一共運進多少噸水果?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評議,辨析兩道應用題的異同點。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第(2)題的兩種解法:方法一:6+8=14(輛);14X4=56(噸)。方法二:4X6=24(噸);4X8=32(噸);32+24=56(噸)。6、第6題。(1)觀察插圖,你讀懂了什么?(2)要求8次一共運煤多少噸,一定要先知道什么?(3)請你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們。7、第7題。(1)你獲得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2)告訴我們“每人每天組裝8臺電腦”,現(xiàn)在要求幾人幾天?(3)你打算怎么做?說說你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4)小結(jié):這是連乘問題的又一種類型,也有兩種不同的解答。四、回顧反思,全課小結(ji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兩步連乘應用題,你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F(xiàn)在談談你的收獲,好嗎?最新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4教學目標:.結(jié)合電影院的座位問題,經(jīng)歷自主探索乘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會用簡便方法計算乘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在自主探索簡便算法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教學重點:會用簡便方法計算乘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難點:在自主探索簡便算法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課前準備:把電影院的2個問題分別寫在小黑板上。教學過程:一、問題情境.師生談話由學生最近看過什么電影,在哪個電影院看的,電影院每排有多少個座位,有多少排,引出電影院座位問題。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看電影,哪個同學說一說你最近看過什么電影?是在哪個電影院看的?請幾個同學介紹。師:誰仔細觀察過,你去的電影院每排大約有多少個座位?有多少排?生發(fā)言,教師對注意觀察電影院座位的學生給予表揚。師:-同學真不錯,到電影院不光是看電影,還特別注意觀察電影院的座位情況。今天我們就來解決一個電影院的座位問題。用小黑板出示問題(1)。.用小黑板出示問題(1),讓學生讀題,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師:請同學們認真讀題,說說從中你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學生說電影院原來的座位情況和問題。二、解決問題.提出問題(1),師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勵學生自主計算。師:求原來一共有多少個座位,怎樣列式呢?學生說,教師板書:36X30=師:36X30,這個算式你們都會計算,用自己的方法試著算一算吧!學生自主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計算方法。.交流學生個性化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大膽介紹自己的想法和計算過程。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計算的?學生可能會有以下方法(1)先算10排共有多少個座位。36X10=360(個)360X3=1080(個)(2)把30看成3個十,36乘3個十等于108個十,也就是1080。所以,36X3=1080(個)(3)用豎式計算。第(2)種方法如果沒有出現(xiàn),教師可以交流,并接著列出豎式的簡便算法。如果出現(xiàn),教師就結(jié)合學生的算法介紹簡便算法。.介紹豎式計算的簡便算法。師: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個十,這樣寫豎式。邊說邊板書師:計算時,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個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個0。邊說邊完成板書師: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簡便算法,說簡單點就是先乘0前面的數(shù),再在積的后面添0。你們覺得這樣寫怎么樣?生:這樣寫很簡便。師:剛才我們一起求出了原來這個電影院的座位數(shù)?,F(xiàn)在這個電影院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時看電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們一起來算一算現(xiàn)在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位?用小黑板出示問題(2)。.教師談話,并說明要解決的問題。然后,用小黑板出示問題(2),讓學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師:誰來說一說現(xiàn)在這個電影院的座位情況?生:這個電影院現(xiàn)在每排有40個座位,還是有30排。師:誰來說一說怎么列式?生:40X30O師:口算結(jié)果是多少?學生可能會直接說出結(jié)果1200。師: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可能回答把40看成4個十,4個十乘30等于120個十,就是1200。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兩個0,就是1200。教師重點指導口算方法。.教師介紹豎式計算,邊說邊寫出豎式。師: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可以直接利用口訣計算。先把整十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相乘,再在積的后面添兩個0。用豎式可以這樣算。教師介紹豎式的簡便算法。三、嘗試練習.教師在黑板上寫。出試一試中的6道題,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進行交流。師:同學們剛才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電影院的座位問題,而且學會了用豎式計算乘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F(xiàn)在,請同學們計算一下黑板上的幾道題,看誰算得又快又正確。學生自主計算,請兩個人到黑板上板演。64X30和99X9910X10不要求有豎式。全班交流。.提出議一議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根據(jù)三道題的乘數(shù)和積回答問題。師:觀察這幾道題中乘數(shù)和積,想一想,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積最多是幾位數(shù),最少是幾位數(shù)?說一說你判斷的理由。學生可能回答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積最多是四位數(shù)。因為99是的兩位數(shù),99X99=9801,所以兩位數(shù)乘兩位,積最多是四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積最小是三位數(shù)。因為10是最小的兩位數(shù),10X10=100,100是個三位數(shù)。所以,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積最小是三位數(shù)。學生如果有困難,教師啟發(fā)或參與交流。四、課堂鞏固.練一練第1題。(1)師生一起估計積是幾位數(shù)。要給學生充分地表達不同想法的機會。師:看來同學們不但學會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又知道積最多是幾位數(shù),最少是幾位數(shù)。下面看練一練第1題,我們一起估計一下積是幾位數(shù)。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說法。如26X40可能出現(xiàn)兩種意見積最多是三位數(shù),因為十位上的兩個數(shù)2乘4等于8,不進位;積最多是四位數(shù)。把26看成25,40看成4個十,25乘4個十等于100個十,就是1000,所以積一定是四位數(shù)。要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74X36,也可以有兩種算法。因為十位上的兩個數(shù)7乘3等于21,要進位,所以積一定是四位數(shù);因為70X30=2100,所以,70X36的積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數(shù)。(2)鼓勵學生自己計算,檢驗估算的結(jié)果。使學生了解判斷積是幾位數(shù)的一般方法:先看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十位上的兩個數(shù)相乘超過或等于10,積一定是四位數(shù)。師: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計算一下,看看估計的結(jié)果對不對。學生計算后,再總結(jié)估計積是幾位數(shù)的方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兩個數(shù)相乘進位,積一定是四位數(shù)。.練一練第2題,口算比賽。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xiàn)得都非常棒,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口算競賽,看誰是咱們班的“口算能手”!.練一練第3題,先讀題明確圖意后,讓學生獨立解答,再交流解答問題的過程和結(jié)果。師:下面讓我們運用新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吧!請看練一練第3題。你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學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計算,然后交流。.練一練第4題讓學生先讀題,弄懂題意,再計算。交流時,重點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五、課堂小結(jié)同學們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最新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模板5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使學生經(jīng)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xiàn)象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在活動交流中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shù)學學習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求實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學難點: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shù)學學習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求實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教學過程:一、交流名片。1、展示。指名到前面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導其他同學參與交流。師:剛才小朋友們交流的非常熱烈,那你想不想拿上來給大家看看?你先來吧,(一生上來介紹自己的名片),我們仔細看(老師示意其他同學和老師一塊兒認真看),你從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么內(nèi)容?(生說)你看得非常仔細,而且還在用心的記,很好。你是屬牛(鼠)的,我也記住了,請回。誰再來介紹?還有誰想來?2、提問。師:小朋友們,根據(jù)剛才大家的介紹,你想不想了解我們?nèi)嗟囊恍┣闆r?想了解什么呢?學生可能會說①我想知道屬牛的有多少人,屬鼠的有多少人?師:哦,你想了解屬相問題。板書:屬相。②我想知道愛好什么的多?板書:愛好3、統(tǒng)計。師:那怎么能知道?學生可能會說:統(tǒng)計一下師:這個方法不錯,那我們就分組做一下統(tǒng)一下吧。請打開信封,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三個表格,第一個是屬相統(tǒng)計表,請統(tǒng)計出你們小組屬牛的有多少張,屬鼠的有多少張。第二個是愛好統(tǒng)計表,愛好唱歌的有多少張,……如果還有其他愛好,可在后面的里填寫。第三張是性別統(tǒng)計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張?(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向?qū)W生介紹三個表格的使用)屬相統(tǒng)計表愛好統(tǒng)計表性別統(tǒng)計表聽明白了嗎?下面開始統(tǒng)計吧,看哪個小組統(tǒng)計得又快又對。(教師向?qū)W生介紹完統(tǒng)計表后在黑板上貼出三張大的表格,設計成折疊式,只出示左半部分)師:都統(tǒng)計完了嗎,各小組匯報一下吧。各小組匯報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教師記錄在表格中。二、摸名片(一)——體會數(shù)量越多,可能性越大。1、激疑。師:剛才大家統(tǒng)計得不錯,下面呢,我們就來玩這些名片。想玩嗎?想玩得好嗎?那你可得聽好了,看好了。來,先把你的名片翻過來,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塊兒,(教師慢慢說,一定要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不錯,小朋友都跟著做了??蠢蠋?,我從這些名片中隨便摸一張,想知道是屬什么的?(生猜測著說)你告訴大家。(教師向一生出示結(jié)果),繼續(xù)看,把這張放回去,重新打亂了,再摸一次,又是屬什么的呢?你說說。如果這樣重復摸很多次,結(jié)果會怎樣呢?(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究竟結(jié)果會怎樣?想不想摸摸試試?那你會像老師剛才這樣摸嗎?好,聽清老師要求,每人摸一次,小組長做好記錄,并統(tǒng)計出結(jié)果,開始吧。2、游戲。(教師出示黑板上屬相表格的右半部分,然后巡回參與小組的活動)3、匯報。①各小組匯報實驗結(jié)果,教師在表格中記錄數(shù)據(jù),并做出標記。一般事先安排一、二、四組屬同一種類型,如都是牛多鼠少,而三組則正好相反。當三組匯報完后,師可問:怎么你們小組摸到的鼠多?(和前二個小組不一樣)學生可能會說因為他們小組屬鼠的多,別的小組屬牛的多。師:哦,原來是因為數(shù)量多少的問題,咱們一塊兒看看是這樣嗎?一組……二組,哦,果然是這樣,你們說的還真有道理,(教師指著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和學生一塊兒分析,并做標記)來,該四組說說你們的結(jié)果)如果4個小組實驗的結(jié)果都正常,師可問:你從這4個小組的實驗結(jié)果,能得出一個什么結(jié)論?②驗證偶然現(xiàn)象,可能四組出現(xiàn)了張數(shù)少的摸到的次數(shù)反而多這種偶然現(xiàn)象。(因為4組教師安排的兩種屬相數(shù)量相差?。┮部赡茉趧e的小組出現(xiàn)這種偶然現(xiàn)象。師:你們對這個實驗結(jié)果有沒有什么想法?其他同學也可以發(fā)表意見,哦,感覺不大對,不要緊,咱們再來重新做一次實驗,這次咱們每人摸二次,誰到黑板上來做記錄,其他同學仔細看好了,這下結(jié)果怎樣?通過這次摸又能說明什么問題?(摸的次數(shù)越多,結(jié)果越準確,同時再一次說明數(shù)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如果繼續(xù)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③小組之間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師:再仔細比較一下這4個小組實驗的這些數(shù)據(jù),你能不能再發(fā)現(xiàn)點兒什么?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張數(shù)相差多的,摸到的次數(shù)相差也多,也就是摸到的可能性相差大,反之可能性相差小。學生可能會說:某數(shù)和某數(shù)相差那么大,或我們組屬牛(鼠)的一張也沒摸到,因為屬牛的張數(shù)太少了,只有一張……師:你是說你們組摸到屬牛的和屬鼠的次數(shù)相差很大,有相差小的,舉個例子。為什么會有相差大的,也有相差小的,這說明什么?④進行合計,再次說明問題。師:如果把全班同學的名片合到一塊兒來摸,摸到屬什么的可能性大呢?合計一下,看看結(jié)果怎樣?(先合計張數(shù),讓學生預測后,再合計次數(shù))上面的匯報教師要把握好這幾個層次。a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結(jié)果,體會到數(shù)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b引導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