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上課版課件_第1頁
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上課版課件_第2頁
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上課版課件_第3頁
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上課版課件_第4頁
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上課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提示五:2007年在大連,溫家寶總理提出作為全球性的領導者,要有他“三不足”的改革精神。提示一:郭沫若稱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在中國歷史上很難找到和他比配的人。提示二:列寧稱他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提示三: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惟一不愿讓人抬、不坐轎的宰相,拒奢華、拒納妾的宰相。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作者。請根據提示指出“他”是誰?王安石提示五:2007年在大連,溫家寶總理提出作為全球性的領導者,1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2五代十國形勢圖五代十國形勢圖3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4

問題1:宋太祖問:“天下自唐季以來,兵戈不息,蒼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其道如何?”趙普曰:“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也,節(jié)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論從史出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宋太祖趙匡胤問題1:宋太祖問:“天下自唐季以來,兵戈不息,蒼生涂地,其5皇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樞密院中書門下軍政行政財政宋代:隋唐三省六部不參與政事不參與政事二府三司相權再被分割三衙三司12/23/20226皇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吏戶禮兵刑工樞密院中書門下軍政1.文臣出任州郡長官2.收精兵(強干弱枝)州郡直屬中央,設置通判設轉運使(地方財賦自留小部分,其余運往中央)(二)集中軍權(一)集中政權-(三)集中財權—北宋:加強中央集權1.文臣出任州郡長官2.收精兵(強干弱枝)州郡直屬中央,設置7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1萬1.7萬2.4萬北宋官員人數增長示意圖91萬126萬北宋士兵人數增長示意圖116萬12677萬所出無余13186萬北宋財政支出增長示意圖宋代形勢圖

“冗官”“冗兵”“冗費”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邊患危機”(外患)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1萬1.7萬2.4萬北宋官員8階級矛盾激化王小波、李順起義“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薄耙荒甓嘤谝荒?,一伙強于一伙”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起義,隊伍發(fā)展到數萬人。仁宗慶歷年間,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fā)。“政治危機”(內憂)階級矛盾激化王小波、李順起義“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薄?

材料說明了北宋中期面臨怎樣的局面?這一狀況的根源在那里?積貧積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造成的。財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驕于內,制度不可為萬世法而日益叢雜,一切茍且,不異五代之時?!獨W陽修材料說明了北宋中期面臨怎樣的局面?這一狀況的根源10增設官僚機構擴充軍隊養(yǎng)兵養(yǎng)官分散軍權冗官冗兵冗費軍隊戰(zhàn)斗力弱戰(zhàn)遼西夏多敗積貧局面積弱局面一、變法的歷史背景權錢兵加強中央集權1、三冗兩積引發(fā)嚴重的社會危機(財政危機、邊疆危機、政治危機)戰(zhàn)爭賠款——必要性增設官擴充軍隊養(yǎng)兵養(yǎng)官分散軍權冗官冗兵冗費軍隊戰(zhàn)斗力弱積貧局11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王安石變法的前奏2、慶歷新政提供經驗教訓曇花一現的慶歷新政目的:人物:中心:措施:

結果:緩和矛盾,挽救封建統治危機宋仁宗、范仲淹整頓吏治改革文官升遷辦法嚴格恩蔭制度和貢舉制慎選地方官減輕徭役、重視農桑改革失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王安石變法的前奏212“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薄醢彩白兏锾煜轮追ā薄醢彩堆允聲焚v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豐年不飽食,水旱尚何有?雖無剽盜起,萬一且不久。特愁吏之為,十室災八九。——王安石《感事》人言不足恤:對流言蜚語無需顧慮。天變不足畏:自然界的災異不必畏懼(這是對當時有人用各種所謂“天生異象”的奇談怪論來攻擊新法的回應)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適應當前的需要甚至阻礙社會進步,就要修改甚至廢除,不能盲目繼承效法;3、王安石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和“三不足”的大無畏精神“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薄白兏锾煜轮追?3一、變法的歷史背景和目的

2、“慶歷新政”為變法提供了經驗教訓3、王安石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和“三不足”的大無畏精神4、宋神宗繼位,任用王安石為宰相,推行變法??赡苄?、三冗兩積引發(fā)嚴重的社會危機(財政危機、邊疆危機、政治危機)——必要性變法目的:

富國強兵,挽救封建統治的危機。一、變法的歷史背景和目的2、“慶14想一想:假如你是王安石,你會重點解決哪些問題?增加財政收入以富國積貧變法核心積弱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以強兵王安石變法主要在哪幾個方面進行?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想一想:假如你是王安石,你會重點解決哪些問題?增加財政收入以15二、變法的內容富國強兵核心內容:1.富國之法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農田水利法④均輸法⑤方田均稅法⑥市易法二、變法的內容富國強兵核心內容:1.富國之法①青苗法②募役161、富國:措施內容作用“理財為方今先急”、“理財以農事為先”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

均輸法

方田均稅法

市易法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政府征收免役錢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錢)政府在青黃不接時向農民提供低息貸借(錢或糧食)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場,穩(wěn)定物價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增加政府的收入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增加了政府收入促進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減輕農民賦稅負擔設市易務,收滯銷貨,短缺時賣出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級收稅政府采購物資實行就近采購,節(jié)省貨款等原則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場,減輕百姓負擔1、富國:措施內容作用“理財為方今先急”、“理財以農事為先”17均輸法均輸法此法已久,早在西漢桑弘羊時試行,唐代以后各郡置均輸官,達到“斂不及民而用度足”。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七月,在淮、浙、江、湖六路設置發(fā)運使,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從便變易蓄買,以待上令”的原則,負責督運各地“上供”物質。均輸法18市易法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三月,頒行市易法。在京師開封設立市易務,管理市場,物價賤時增價收購,物價貴時減價出售,并要商人以產業(yè)作抵押,向市易務貸款,年利二分(20%)。以后在幾十個大城市均設立市易務,并將開封市易務升格為都提舉市易司,作為市易務的總機構。第6課_北宋王安石變法上課版課件19材料二蘇轍認為,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O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辈牧先紊褡凇扒嗝绶ǎ拚\為眾論所惑,寒食假中靜思此事,一無所害,極不過失陷少錢物爾,何足恤”。材料一韓琦說:“鄉(xiāng)村上戶并坊郭有物業(yè)人戶,乃是從來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錢。每借一貫,令納一貫三百文,則是官放息錢也?!苯Y合材料回答,富國之法中引起爭議最大的措施是什么?并簡要說明每則材料的觀點?材料二蘇轍認為,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設青苗法202、強兵之法①省兵:精減軍隊,減少軍隊數量和軍費開支②強兵: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A.保甲法:政府把農民編為保甲。農戶十家一保閑時練兵戰(zhàn)時入軍B.保馬法:官馬由農戶保養(yǎng)作用:減少政府支出C.將兵法:設“將”為軍隊編制的基本單位,

由固定將官帶軍隊作用: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作用:加強對人民控制,節(jié)省軍費,確保兵源和提高戰(zhàn)斗力.2、強兵之法①省兵:精減軍隊,減少軍隊數量和軍費開支②強兵:213、取士之法:科舉與選官制度改革①改革(內容上)科舉制度:廢詩賦取士,注重能力的經義策論考試②選官制度改革:貫徹擇優(yōu)錄用,惟才用人的原則,克服恩蔭弊?、蹖W校教育改革:整頓太學,優(yōu)異者不經科考可直接為官。設置武學、醫(yī)學、律學等專門學校,培養(yǎng)專門人才。重視發(fā)展地方教育.作用:學校成為變法造輿論、育人才的地方,為政府培養(yǎng)實用人才武學習武圖恩澤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藝,官司不考問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義,而朝廷輒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醢彩稳丝婆e考試圖經義考試:以儒家經典中的文句為題,由應試者圍繞此文句展開議論,闡發(fā)義理.策論考試:以發(fā)表政治見解的時務策論作為考試的主要內容,要求考生就一些政治問題展開論述,即論證某項國家政策或對策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側重于考查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婆e改革目的:選拔一些通經致用的人才,為變法服務。3、取士之法:科舉與選官制度改革①改革(內容上)科舉制度:廢22三、變法的結果和認識①變法取得一定成效1.變法的結果: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局面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廢及變質(失?。┤⒆兎ǖ慕Y果和認識①變法取得一定成效1.變法的結果:一定程23變法期間,黃河流域發(fā)生蝗災和旱災,一些守舊官僚乘機大作文章。有個叫鄭俠的小官,令人畫了一幅“流民圖”,描繪災民的疾苦狀況。他將這幅畫呈送神宗,攻擊新法造成民不聊生。朝廷的守舊官僚也群起誣蔑王安石。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著要求宋神宗廢除新法。保守派的反對皇室成員的反對神宗堅持新法北宋《流民圖》變法期間,黃河流域發(fā)生蝗災和旱災,一些守舊官僚乘機大242.失敗原因:①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對.(阻力大)主要原因②執(zhí)行過程中用人不當,出現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引起民間不滿④變法后期宋神宗的動搖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勢.③推行新法操之過急。材料: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參知政事。七月行均輸法。九月行青苗法。閏十一月行農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舉。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學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馬法。八月行方田均稅法。六年六月置軍器監(jiān)。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將兵法。

司馬光說:“臣與王安石,猶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時?!辈牧希簠位萸涫峭醢彩ε囵B(yǎng)提拔的人……后來,為了能夠大權獨攬,居然誣陷王安石參與謀反。王安石恢復相位后賊心不死,又將王安石寫給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拋出。

⑤王安石變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財政危機、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根本原因2.失敗原因:①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對.(阻力25封建(挽救統治危機)改革3.對變法的評價:性質:進步性(歷史作用):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局限性:變法沒有、也不可能觸動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的危機。封建(挽救統治危機)改革3.對變法的評價:性質:進步性(歷史26(1)從改革的原因來看:

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2)從改革的目的和結果來看:

改革是促進國家強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3)從改革的過程來看:

改革會有阻力、充滿艱險你從王安石變法得到些什么啟示?(1)從改革的原因來看:你從王安石變法得到些什么啟示?27課堂小結一、背景:1、北宋中期嚴重的社會危機。(必要性)2、慶歷新政揭開了王安石變法的序幕。3、王安石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和“三不足”的改革精神。4、宋神宗的支持。二、措施:1.目的:2.核心措施:3.主要措施:三、評價:1、性質:2、進步性:3、局限性:四、啟示:(可能性)課堂小結一、背景:(可能性)28鞏固練習1.王安石變法措施中,兼有打擊官僚貴族特權,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農民生產時間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稅法2.王安石說:“保甲之法成,則寇亂息而威勢強矣”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A.抵抗遼國的進攻B.加強對農民階級反抗的鎮(zhèn)壓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D.增強與大地主斗爭的力量3.王安石變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賦稅之人最激烈反對的是()A.均輸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稅法D.青苗法BBC鞏固練習1.王安石變法措施中,兼有打擊官僚貴族特權,增加政府294.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農業(yè)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是()

A.農田水利法B.方田均稅法C.募役法D.青苗法5、王安石變法中的“募役法”反映了A、封建制度由強盛轉衰B、中國經濟重心轉移C、商品貨幣關系的發(fā)展D、封建剝削的加重6.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處有()

①加強對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政府財政收入④減輕地主對農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③ADC4.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農業(yè)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是(307.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貸者,又能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稅法D.農田水利法8.王安石認為“公私常以困窮為患者,殆以理財未得其道”,下列變法措施中,與解決這一問題有關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將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王安石變法中,為了解決北宋初期以來實行的“更戍法”帶來的弊端是()A.保甲法B.保馬法C.將兵法D.設軍器監(jiān)ADC7.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貸者,又能增加政府財政3110、北宋中期社會危機的關鍵問題是()A.遼、夏的威脅B.官僚地主隱瞞田產,逃避稅收C.國家財政入不敷出D.土地荒蕪、水利廢毀11、在王安石的理財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爭議最大,主要原因是()A.嚴重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對農民剝削過重C.方便了不法官員從中牟利D.政府財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證CB10、北宋中期社會危機的關鍵問題是()A.遼、夏32作業(yè)1.背誦基礎知識,完成練習冊。2.做好本周1——2單元考試準備。3.閱讀第9課,并結合必修三第13課查缺補漏的完成學案。作業(yè)331.簡述王安石變法中富國、取士之法的內容及作用。2.閱讀下列材料:王安石變法在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人們對此卻評價不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介甫為政……士吏兵農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司馬光《家傳集》材料二司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則不更造也?!报D―《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荊國王文公安石,適應于時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傳諸今日莫之能廢……――梁啟超《王安石評傳》(1)王安石針對“士、兵、農、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項各舉一條)?(4分)(2)結合王安石變法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二、三中“非大壞則不更造”和“適應于時代”的理解。(6分)1.簡述王安石變法中富國、取士之法的內容及作用。34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环蜿P中土沃物豐……帝王之都每以為居,未聞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tài).不與華同……戎晉不雜。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敘之義,下為盛世永久之規(guī)??v有猾夏之心,風塵之警,別絕遠中國,隔閡山河,雖為寇暴,所害不廣?!訹西晉]江統《徙戎論)材料二自晉宋以來。視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楊銜之《洛陽伽藍記》材料三北朝的強盛來自體制的力量……變替的“胡化”和“漢化”……扭轉了魏晉以來的帝國頹勢,并構成了走出門閥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國的歷史出口?!詤亲趪骶帯吨袊糯倭耪沃贫妊芯俊?/p>

(1)據材料一,指出作者關于民族問題的主張,概括其理由。(6分)(2)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進步作用。談談你對當時民族關系的認識。(9分)理由:儒家的傳統觀念;夷夏風俗習性不同;可以減輕對中原的危害。夷夏有別,少數民族應遠離中原。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理由:儒家的傳統觀念;夷夏風俗習35(2)作用:促進洛陽的繁榮;推動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促進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國家統一的基礎認識: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給中原文明帶來了鮮活的元素;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交融、互補,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避免民族對立,消除民族隔閡,是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重要保證。(2)作用:促進洛陽的繁榮;推動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促進民36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唐前期,繼續(xù)推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在此基礎上,實行租庸調制,“有田則有租(田租),有家則有調(納絹布等),有身則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則納布帛等代替)”。庸和調在整個國家財政中占據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隨著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劇,均田制急劇崩壞,租庸調制難以維持?!坝杏孜闯啥?,而承襲世資,家累千金者,乃薄賦之;又有年齒已壯,而身居窮約,家無置錐者,乃厚賦之,豈不背謬!”百姓舉家逃亡,規(guī)避賦稅,被稱為“客戶”。(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兩稅法改革的背景。(6分)土地兼并嚴重,戶口不實,貧富兩極分化,國家財政緊張。(6分)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土地兼并嚴重,戶口不實,貧富兩極37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公元780年,唐朝推行兩稅法:以國家財政開支所需為總額,所謂“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戶在現居地登記,根據財產情況定戶等,按戶等高低交納賦稅,“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分夏秋兩季征收,“不居處而行商者,在所郡縣稅三十之一”。結果“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貪吏不誠而奸無所取,自是輕重之權,始歸于朝廷”。每戶負擔并未增加,但國家財政總收入增加,對戶口的掌握也更為準確,“天下便之”?!幾园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返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稅法與唐前期的賦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積極作用。(9分)簡化了稅制,擴大了納稅面;朝廷收入增加;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從以人丁為主到以財產為主,稅賦負擔相對公平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簡化了稅制,擴大了納稅面;朝廷收383.材料一(范仲淹)國家專以詞賦取進士,……求有才有識者,十無一二。況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當教以經濟之業(yè),取以經濟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蘇軾)自唐至今,以詩賦為名臣不可勝數,何負于天下,而必欲廢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學術不一,……朝廷欲有所為,異論紛然,莫肯承聽,此蓋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則修學校,欲修學校,則貢舉法不可不變?!褚陨賶褧r正當講求天下正理,乃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習,此乃科法敗壞人才。(司馬光)神宗罷賦、詩及諸科,專用經、義、論、策,此乃復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學,欲蓋掩先儒,令天下學官講解。及科場程式,同己者取,異己者黜?!猍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三十一(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范仲淹、蘇軾、王安石、司馬光對科舉考試內容分別提出了怎樣的主張?(4分)范仲淹:主張考經邦濟國之術;蘇軾:主張考詩賦;王安石:主張考經義(時務策);司馬光:主張考經義,論、策。3.材料一(范仲淹)國家專以詞賦取進士,……求有才有識者39(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王安石興學校、變科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統一思想;為改革培養(yǎng)人才。(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王安石興學校、變科舉的主要目的40提示五:2007年在大連,溫家寶總理提出作為全球性的領導者,要有他“三不足”的改革精神。提示一:郭沫若稱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在中國歷史上很難找到和他比配的人。提示二:列寧稱他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碧崾救核侵袊饨ㄉ鐣┮徊辉缸屓颂А⒉蛔I的宰相,拒奢華、拒納妾的宰相。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作者。請根據提示指出“他”是誰?王安石提示五:2007年在大連,溫家寶總理提出作為全球性的領導者,41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第6課北宋王安石變法42五代十國形勢圖五代十國形勢圖43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44

問題1:宋太祖問:“天下自唐季以來,兵戈不息,蒼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其道如何?”趙普曰:“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也,節(jié)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p>

“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論從史出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宋太祖趙匡胤問題1:宋太祖問:“天下自唐季以來,兵戈不息,蒼生涂地,其45皇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樞密院中書門下軍政行政財政宋代:隋唐三省六部不參與政事不參與政事二府三司相權再被分割三衙三司12/23/202246皇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吏戶禮兵刑工樞密院中書門下軍政1.文臣出任州郡長官2.收精兵(強干弱枝)州郡直屬中央,設置通判設轉運使(地方財賦自留小部分,其余運往中央)(二)集中軍權(一)集中政權-(三)集中財權—北宋:加強中央集權1.文臣出任州郡長官2.收精兵(強干弱枝)州郡直屬中央,設置47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1萬1.7萬2.4萬北宋官員人數增長示意圖91萬126萬北宋士兵人數增長示意圖116萬12677萬所出無余13186萬北宋財政支出增長示意圖宋代形勢圖

“冗官”“冗兵”“冗費”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邊患危機”(外患)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1萬1.7萬2.4萬北宋官員48階級矛盾激化王小波、李順起義“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薄耙荒甓嘤谝荒辏换飶娪谝换铩?/p>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起義,隊伍發(fā)展到數萬人。仁宗慶歷年間,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fā)?!罢挝C”(內憂)階級矛盾激化王小波、李順起義“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49

材料說明了北宋中期面臨怎樣的局面?這一狀況的根源在那里?積貧積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造成的。財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驕于內,制度不可為萬世法而日益叢雜,一切茍且,不異五代之時?!獨W陽修材料說明了北宋中期面臨怎樣的局面?這一狀況的根源50增設官僚機構擴充軍隊養(yǎng)兵養(yǎng)官分散軍權冗官冗兵冗費軍隊戰(zhàn)斗力弱戰(zhàn)遼西夏多敗積貧局面積弱局面一、變法的歷史背景權錢兵加強中央集權1、三冗兩積引發(fā)嚴重的社會危機(財政危機、邊疆危機、政治危機)戰(zhàn)爭賠款——必要性增設官擴充軍隊養(yǎng)兵養(yǎng)官分散軍權冗官冗兵冗費軍隊戰(zhàn)斗力弱積貧局51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王安石變法的前奏2、慶歷新政提供經驗教訓曇花一現的慶歷新政目的:人物:中心:措施:

結果:緩和矛盾,挽救封建統治危機宋仁宗、范仲淹整頓吏治改革文官升遷辦法嚴格恩蔭制度和貢舉制慎選地方官減輕徭役、重視農桑改革失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王安石變法的前奏252“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薄醢彩白兏锾煜轮追ā薄醢彩堆允聲焚v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豐年不飽食,水旱尚何有?雖無剽盜起,萬一且不久。特愁吏之為,十室災八九?!醢彩陡惺隆啡搜圆蛔阈簦簩α餮则阏Z無需顧慮。天變不足畏:自然界的災異不必畏懼(這是對當時有人用各種所謂“天生異象”的奇談怪論來攻擊新法的回應)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適應當前的需要甚至阻礙社會進步,就要修改甚至廢除,不能盲目繼承效法;3、王安石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和“三不足”的大無畏精神“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薄白兏锾煜轮追?3一、變法的歷史背景和目的

2、“慶歷新政”為變法提供了經驗教訓3、王安石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和“三不足”的大無畏精神4、宋神宗繼位,任用王安石為宰相,推行變法??赡苄?、三冗兩積引發(fā)嚴重的社會危機(財政危機、邊疆危機、政治危機)——必要性變法目的:

富國強兵,挽救封建統治的危機。一、變法的歷史背景和目的2、“慶54想一想:假如你是王安石,你會重點解決哪些問題?增加財政收入以富國積貧變法核心積弱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以強兵王安石變法主要在哪幾個方面進行?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想一想:假如你是王安石,你會重點解決哪些問題?增加財政收入以55二、變法的內容富國強兵核心內容:1.富國之法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農田水利法④均輸法⑤方田均稅法⑥市易法二、變法的內容富國強兵核心內容:1.富國之法①青苗法②募役561、富國:措施內容作用“理財為方今先急”、“理財以農事為先”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

均輸法

方田均稅法

市易法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政府征收免役錢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錢)政府在青黃不接時向農民提供低息貸借(錢或糧食)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場,穩(wěn)定物價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增加政府的收入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增加了政府收入促進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減輕農民賦稅負擔設市易務,收滯銷貨,短缺時賣出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級收稅政府采購物資實行就近采購,節(jié)省貨款等原則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場,減輕百姓負擔1、富國:措施內容作用“理財為方今先急”、“理財以農事為先”57均輸法均輸法此法已久,早在西漢桑弘羊時試行,唐代以后各郡置均輸官,達到“斂不及民而用度足”。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七月,在淮、浙、江、湖六路設置發(fā)運使,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從便變易蓄買,以待上令”的原則,負責督運各地“上供”物質。均輸法58市易法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三月,頒行市易法。在京師開封設立市易務,管理市場,物價賤時增價收購,物價貴時減價出售,并要商人以產業(yè)作抵押,向市易務貸款,年利二分(20%)。以后在幾十個大城市均設立市易務,并將開封市易務升格為都提舉市易司,作為市易務的總機構。第6課_北宋王安石變法上課版課件59材料二蘇轍認為,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O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材料三宋神宗“青苗法,朕誠為眾論所惑,寒食假中靜思此事,一無所害,極不過失陷少錢物爾,何足恤”。材料一韓琦說:“鄉(xiāng)村上戶并坊郭有物業(yè)人戶,乃是從來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錢。每借一貫,令納一貫三百文,則是官放息錢也?!苯Y合材料回答,富國之法中引起爭議最大的措施是什么?并簡要說明每則材料的觀點?材料二蘇轍認為,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O青苗法602、強兵之法①省兵:精減軍隊,減少軍隊數量和軍費開支②強兵: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A.保甲法:政府把農民編為保甲。農戶十家一保閑時練兵戰(zhàn)時入軍B.保馬法:官馬由農戶保養(yǎng)作用:減少政府支出C.將兵法:設“將”為軍隊編制的基本單位,

由固定將官帶軍隊作用: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作用:加強對人民控制,節(jié)省軍費,確保兵源和提高戰(zhàn)斗力.2、強兵之法①省兵:精減軍隊,減少軍隊數量和軍費開支②強兵:613、取士之法:科舉與選官制度改革①改革(內容上)科舉制度:廢詩賦取士,注重能力的經義策論考試②選官制度改革:貫徹擇優(yōu)錄用,惟才用人的原則,克服恩蔭弊?、蹖W校教育改革:整頓太學,優(yōu)異者不經科考可直接為官。設置武學、醫(yī)學、律學等專門學校,培養(yǎng)專門人才。重視發(fā)展地方教育.作用:學校成為變法造輿論、育人才的地方,為政府培養(yǎng)實用人才武學習武圖恩澤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藝,官司不考問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義,而朝廷輒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醢彩稳丝婆e考試圖經義考試:以儒家經典中的文句為題,由應試者圍繞此文句展開議論,闡發(fā)義理.策論考試:以發(fā)表政治見解的時務策論作為考試的主要內容,要求考生就一些政治問題展開論述,即論證某項國家政策或對策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側重于考查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婆e改革目的:選拔一些通經致用的人才,為變法服務。3、取士之法:科舉與選官制度改革①改革(內容上)科舉制度:廢62三、變法的結果和認識①變法取得一定成效1.變法的結果: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局面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廢及變質(失?。┤⒆兎ǖ慕Y果和認識①變法取得一定成效1.變法的結果:一定程63變法期間,黃河流域發(fā)生蝗災和旱災,一些守舊官僚乘機大作文章。有個叫鄭俠的小官,令人畫了一幅“流民圖”,描繪災民的疾苦狀況。他將這幅畫呈送神宗,攻擊新法造成民不聊生。朝廷的守舊官僚也群起誣蔑王安石。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著要求宋神宗廢除新法。保守派的反對皇室成員的反對神宗堅持新法北宋《流民圖》變法期間,黃河流域發(fā)生蝗災和旱災,一些守舊官僚乘機大642.失敗原因:①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對.(阻力大)主要原因②執(zhí)行過程中用人不當,出現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引起民間不滿④變法后期宋神宗的動搖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勢.③推行新法操之過急。材料: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參知政事。七月行均輸法。九月行青苗法。閏十一月行農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舉。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學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馬法。八月行方田均稅法。六年六月置軍器監(jiān)。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將兵法。

司馬光說:“臣與王安石,猶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時?!辈牧希簠位萸涫峭醢彩ε囵B(yǎng)提拔的人……后來,為了能夠大權獨攬,居然誣陷王安石參與謀反。王安石恢復相位后賊心不死,又將王安石寫給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拋出。

⑤王安石變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財政危機、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根本原因2.失敗原因:①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對.(阻力65封建(挽救統治危機)改革3.對變法的評價:性質:進步性(歷史作用):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局限性:變法沒有、也不可能觸動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的危機。封建(挽救統治危機)改革3.對變法的評價:性質:進步性(歷史66(1)從改革的原因來看:

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2)從改革的目的和結果來看:

改革是促進國家強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3)從改革的過程來看:

改革會有阻力、充滿艱險你從王安石變法得到些什么啟示?(1)從改革的原因來看:你從王安石變法得到些什么啟示?67課堂小結一、背景:1、北宋中期嚴重的社會危機。(必要性)2、慶歷新政揭開了王安石變法的序幕。3、王安石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和“三不足”的改革精神。4、宋神宗的支持。二、措施:1.目的:2.核心措施:3.主要措施:三、評價:1、性質:2、進步性:3、局限性:四、啟示:(可能性)課堂小結一、背景:(可能性)68鞏固練習1.王安石變法措施中,兼有打擊官僚貴族特權,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農民生產時間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稅法2.王安石說:“保甲之法成,則寇亂息而威勢強矣”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A.抵抗遼國的進攻B.加強對農民階級反抗的鎮(zhèn)壓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D.增強與大地主斗爭的力量3.王安石變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賦稅之人最激烈反對的是()A.均輸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稅法D.青苗法BBC鞏固練習1.王安石變法措施中,兼有打擊官僚貴族特權,增加政府694.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農業(yè)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是()

A.農田水利法B.方田均稅法C.募役法D.青苗法5、王安石變法中的“募役法”反映了A、封建制度由強盛轉衰B、中國經濟重心轉移C、商品貨幣關系的發(fā)展D、封建剝削的加重6.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處有()

①加強對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政府財政收入④減輕地主對農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③ADC4.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農業(yè)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是(707.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貸者,又能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稅法D.農田水利法8.王安石認為“公私常以困窮為患者,殆以理財未得其道”,下列變法措施中,與解決這一問題有關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將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王安石變法中,為了解決北宋初期以來實行的“更戍法”帶來的弊端是()A.保甲法B.保馬法C.將兵法D.設軍器監(jiān)ADC7.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貸者,又能增加政府財政7110、北宋中期社會危機的關鍵問題是()A.遼、夏的威脅B.官僚地主隱瞞田產,逃避稅收C.國家財政入不敷出D.土地荒蕪、水利廢毀11、在王安石的理財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爭議最大,主要原因是()A.嚴重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對農民剝削過重C.方便了不法官員從中牟利D.政府財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證CB10、北宋中期社會危機的關鍵問題是()A.遼、夏72作業(yè)1.背誦基礎知識,完成練習冊。2.做好本周1——2單元考試準備。3.閱讀第9課,并結合必修三第13課查缺補漏的完成學案。作業(yè)731.簡述王安石變法中富國、取士之法的內容及作用。2.閱讀下列材料:王安石變法在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人們對此卻評價不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介甫為政……士吏兵農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司馬光《家傳集》材料二司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則不更造也?!报D―《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荊國王文公安石,適應于時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傳諸今日莫之能廢……――梁啟超《王安石評傳》(1)王安石針對“士、兵、農、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項各舉一條)?(4分)(2)結合王安石變法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二、三中“非大壞則不更造”和“適應于時代”的理解。(6分)1.簡述王安石變法中富國、取士之法的內容及作用。74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一夫關中土沃物豐……帝王之都每以為居,未聞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tài).不與華同……戎晉不雜。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敘之義,下為盛世永久之規(guī)??v有猾夏之心,風塵之警,別絕遠中國,隔閡山河,雖為寇暴,所害不廣?!訹西晉]江統《徙戎論)材料二自晉宋以來。視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訹北魏]楊銜之《洛陽伽藍記》材料三北朝的強盛來自體制的力量……變替的“胡化”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