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五官(上崗培訓二)課件_第1頁
腦五官(上崗培訓二)課件_第2頁
腦五官(上崗培訓二)課件_第3頁
腦五官(上崗培訓二)課件_第4頁
腦五官(上崗培訓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MRI醫(yī)師上崗證考試

輔導材料(二)顱腦疾病的MRI診斷㈠大腦的主要結構1、顱腦外向內結構:端腦、間腦、中腦、后腦(橋腦與小腦)、延腦、腦干、區(qū)分端腦各葉的主要溝和裂。2、深部腦結構:丘腦、內囊、基底節(jié)。3、白質結構:胼胝體、放射冠、內、外囊。4、灰白質兼有結構:丘腦、松果體、四疊體、各腦室導水管、蛛網(wǎng)膜下腔、腦脊液循環(huán)。5、嗅腦和邊緣系統(tǒng):額顳葉下部腦回、嗅器官、海馬結構、穹隆。6、蝶鞍和鞍旁區(qū):垂體、垂體柄、海綿竇。*循環(huán)通路:脈絡叢(側腦室為主)—分泌——→CSF(側腦室)—室間孔——→第三腦室—中腦導水管——→第四腦室—正中孔、外側孔——→小腦延髓池(少量入脊髓中央管)—入——→蛛網(wǎng)膜下腔—蛛網(wǎng)膜顆?!鲜笭罡]㈡腦室系統(tǒng)及腦脊液循環(huán)㈡腦室系統(tǒng)及腦脊液循環(huán)*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受阻,造成腦積水,梗阻在腦室內,為梗阻性腦積水;梗阻部位在腦室外或腦脊液分泌過多,為交通性腦積水。腦腫瘤的MRI診斷一、診斷要點㈠定位確定腦內外腫瘤,及其具體位置腦外腫瘤特點:⒈寬基底緊貼顱骨內側面⒉鄰近蛛網(wǎng)膜下腔增寬,或腦溝、裂、池內見異常信號⒊鄰近白質受壓(白質擠壓征)⒋假包膜征㈢腫瘤的邊緣良性腫瘤邊緣清楚,惡性腫瘤無明顯邊界。部分腫瘤有假包膜,如:腦膜瘤(70%)假包膜成分:受壓之血管、腦實質、纖維化粘連的環(huán)狀結構或硬腦膜㈤腫瘤的增強情況※其前提是具有異常增多的血管及血液供應,血腦屏障破壞表現(xiàn)對比增強?!话阏J為,腫瘤強化程度代表腫瘤的惡性度,惡性度越高,強化越明顯,但實際情況并非完全如此。㈥腫瘤周圍水腫為血管源性水腫室管膜瘤膠質母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髓母細胞瘤腦膜瘤

+C↓三叉神經(jīng)瘤垂體腺瘤血管母細胞瘤顱咽管瘤膽脂瘤+C

↓頸靜脈球瘤腦轉移瘤

腦部炎癥MRI特點多為細菌病毒霉菌寄生蟲等引起按病變部位:分腦炎、腦膜炎、腦膜腦炎按病變性質:腦膿腫、肉牙腫、囊腫腦炎表現(xiàn)特點:㈠發(fā)生部位:腦炎多為血源性感染,多發(fā)生于皮髓交界處,但單純皰疹腦炎常累及顳葉,霉菌常在深部基底節(jié)區(qū)。部分感染為鄰近結構炎癥侵犯所致。㈡信號特點:常表現(xiàn)為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出血鈣化時,信號隨之發(fā)生變化,炎癥后期,纖維化、膠原成分等使T2WI信號減低。㈢周圍水腫常表現(xiàn)為血管源性水腫,需增強掃描區(qū)別炎癥、水腫的分界㈣增強對區(qū)別炎癥、周圍水腫有很大幫助。腦炎+C

↓腦膿腫結核性腦膜炎+C

↓病毒性腦炎腦囊蟲病腦包蟲病霉菌(念球菌)感染腦血管病的MRI診斷一、腦梗死二、靜脈竇血栓形成三、煙霧病四、顱內出血軟組織五、顱內動脈瘤六、腦血管畸形腦梗塞腦干

梗塞煙霧?。∕oya-Moya)Moya-MoyaMRA腦出血動脈瘤動脈瘤MRA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先天性腦發(fā)育不全腦灰質異位腦裂畸形腦穿通畸形胼胝體畸形Dandy-Walker綜合征顱內脂肪瘤Chiari畸形腦胼胝體缺如灰質異位腦胼胝體缺如灰質異位

+c→無腦回畸形胼胝體發(fā)育不全Dandy-Walker綜合征顱內脂肪瘤→小腦扁桃體下疝腦變性病和腦白質病MRI腎上腺白質營養(yǎng)不良多發(fā)性硬化一氧化碳中毒肝竇狀核變性中心性橋腦溶解橄欖橋小腦萎縮多發(fā)性硬化(MS)CO中毒肝豆狀核變性顱腦損傷MR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彌漫性軸索損傷硬膜外血腫彌漫性軸索損傷(DAI)※也叫剪切傷,是嚴重腦外傷的常見并發(fā)損傷,占腦外傷后腦損傷的50%?;颊叱3霈F(xiàn)昏迷?!鶛C制:腦外傷突然出現(xiàn)加速、減速或旋轉,損傷主要累及軸索,穿支動脈的損傷可出現(xiàn)小出血灶。病變常對稱彌漫性分布DAIMRI表現(xiàn):1.在好發(fā)部位(大腦白質區(qū),尤其皮髓交界區(qū),約占60%-70%)胼胝體后部、壓部(20%)以及上部腦干背外側出現(xiàn)多發(fā)小出血灶,呈T1WI高信號2.T2WI呈多發(fā)高信號3.出血后期表現(xiàn)含鐵血黃素沉著改變五官疾病的MRI眼眶正常解剖1.眶骨7塊,包括額骨、蝶骨、上頜骨、顴骨、篩骨、淚骨、腭骨2.淚腺位于眶外上象限,內囊位于淚囊窩內,鼻內管為淚囊的延伸,入鼻腔開口于下鼻道。3.眼外肌7條,上、下、內、外直肌,上、下斜肌,提上瞼肌4.視神經(jīng)分四段,顱內段、管內段、眶內段、球內段,眶內段最長。視神經(jīng)為特殊的顱神經(jīng),包鞘為腦膜。

5.眼動脈、眼靜脈眼動脈發(fā)自頸內動脈海綿竇段,經(jīng)視神經(jīng)管入眶,走行于上斜肌、內直肌之間。眼靜脈分眼上、下靜脈,分別在上、下直肌下、上方走行,自眶上、下裂入海綿竇。6.眼球分三層,纖維層(鞏膜、角膜),富血管層(脈絡膜、睫狀體、虹膜),神經(jīng)性被膜(視網(wǎng)膜)眶疾患的MRI分類1.眶隔前病變(眶隔:源于骨膜,界于眶前軟組織與眼眶其余部分之間,附著于瞼板。其分眶前間隙、眶后間隙)2.肌錐外病變3.肌錐內病變4.眼外肌病變5.視神經(jīng)及神經(jīng)鞘病變6.眼球病變鼻咽部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