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4十二月20221化工原理吸收17十二月20221化工原理吸收2、與蒸餾比較1)同為分離均相物系的氣-液傳質(zhì)操作;2)第二個物系蒸餾:產(chǎn)生氣相直接得A、B。吸收:外界引入氣相不能直接得A、B,需二次分離。3)蒸餾:雙向傳質(zhì)吸收:單相傳質(zhì)B、S停滯組份。六、脫吸:當pA>pA*時,進行著吸收逆過程-脫吸。2.1氣體吸收的相平衡關系2.1.1氣體的溶解度一、溶解度:A、BSACA*T、P一定,氣體在液體中的飽和濃度。表明吸收過程可能達到的極限程度。二、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單組份、組分數(shù)C=3、(A、B、S)、相數(shù)Φ=2。相律:F=C-Φ+2=3-2+2=3CA*=f(t、P總、PA)低壓下,t一定CA*=f(PA)2、與蒸餾比較1)同為分離均相物系的氣-液傳質(zhì)操作;2)第二三、不同氣體溶解度差異(同一溶劑)舉例:NH3、SO2、O2在水中的溶解度與pA*之間關系。溶液濃度一定,易溶氣體pA*難溶氣體pA*同種溶質(zhì),T而溶解度結(jié)論:加壓、降溫對吸收有利。三、不同氣體溶解度差異(同一溶劑)舉例:NH3、SO2、O22.1.2亨利定律一、亨利(Henry)定律P總不高,T一定,p*=Ex(2-1)說明:1、p*、x、E(亨利系數(shù),壓強單位)xp*實際濃度平衡分壓2、適用于t一定,理想溶液。E為該t下純?nèi)苜|(zhì)p°;3、用于難溶、較難溶氣體(或易溶稀溶液);4、難溶氣體,E為常數(shù);5、E由實驗測定,查手冊(P78);6、E=f(T),TE(即TCA*),因此,難溶E,而易溶E二、Henry定律的其它形式1、說明:①C為體積摩爾濃度[kmol/m3];②H為溶解度系數(shù)[kmol/kN.m];③H~E關系:推導:1m3:溶質(zhì)[kmol/m3]溶劑則④H=f(T)TH易溶H難溶H2.1.2亨利定律一、亨利(Henry)定律P總不高2、y*=mx(2-5)說明:①m相平衡常數(shù),無因次;②m~E:與y*=mx比較:③m實驗值m=f(T)TP總m(x)不利。3、B、S摩爾量不變(基準)代入y*=mx:低濃度:XYp*=Ex(2-1)y*=mx(2-5)2、y*=mx(2-5)說明:①m相平衡常數(shù)2.1.3吸收劑的選擇1、溶解度;2、選擇性;3、揮發(fā)度;4、粘性;5、其它。2.1.4相平衡關系在吸收過程中的應用1、判斷傳質(zhì)進行的方向傳質(zhì)方向為:氣相液相吸收反之,傳質(zhì)方向為:液相氣相脫收總之,溶質(zhì)傳遞的方向是趨于平衡的方向。2、確定傳質(zhì)的推動力3、指明傳質(zhì)過程進行的極限2.1.3吸收劑的選擇1、溶解度;2、選擇性;3、揮發(fā)2.2吸收機理與吸收速率吸收glA擴散分子擴散渦流擴散:流體分子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而傳遞物質(zhì)。(靜止或滯流):靠流體質(zhì)點的湍動和旋渦而傳遞物質(zhì)的。(湍流)2.2.1分子擴散與菲克(Fick)定律一、分子擴散1、概念在單相內(nèi)部有濃度差的條件下,分子的無規(guī)則熱運動而造成的物質(zhì)傳遞現(xiàn)象。簡稱擴散。2.2吸收機理與吸收速率吸收glA擴散分子擴散渦2、舉例AB傳遞方向:A、B各自沿著濃度降低的方向傳遞。推動力:濃度差。二、菲克(Fick)定律JA-物質(zhì)A在Z方向上的擴散通量,kmol/(m2.s);-A的濃度梯度,kmol/m4;DAB-物質(zhì)A在介質(zhì)B中的分子擴散系數(shù)。負號-表明擴散是沿著物質(zhì)A濃度降低的方向進行的。A、B在Z方向互為相反值:而且,根據(jù)Fick定律:作業(yè):P150-1、22、舉例AB傳遞方向:A、B各自沿著濃度降低的方向傳遞。推動2.2.2氣相中的穩(wěn)定分子擴散一、等分子反向擴散pA1
>pA2,pB2
>pB1兩容器T、P相同。精餾傳遞速率NA:在任意固定的空間位置上,單位時間通過單位面積的物質(zhì)量A[kmol/m2.s]。NA不涉及傳遞形式。推導NA計算式:1、現(xiàn)象2、傳遞速率NA(傳質(zhì)速率)NA=JA穩(wěn)定過程,NA為常數(shù)。因而也是常數(shù),故pA~Z為直線關系。(2-15)0pA1ZpA22.2.2氣相中的穩(wěn)定分子擴散一、等分子反向擴散pA二、一組分通過另一停滯組分的擴散1、過程分析①JA=-JB(分子擴散)②總體流動:A、B兩種物質(zhì)并行的遞補運動。③單向擴散與等分子反向擴散的區(qū)別等分子反向擴散:NA=JA單向擴散:NA=JA+總體流動2、NA計算式N-總體流動的通量,[A、B總物質(zhì)量/m2.s];其中,A、B的通量各為:二、一組分通過另一停滯組分的擴散1、過程分析①JA=-JB若擴散在氣相:積分:0zpB1pB2解得:故則:若擴散在氣相:積分:0zpB1pB2解得:故則:式中:1、2兩截面上物質(zhì)B分壓的對數(shù)平均值,kpa。-漂流因數(shù),無因次。說明:①與(2-16)比較,多P/PBm
,
使NA(pB)③(2-16)式適于精餾;(2-20)式適于吸收。pAP≈pBm總體流動≈0②pA式中:1、2兩截面上物質(zhì)B分壓的對數(shù)平均值,kpa。-漂流因2.2.3液相中的穩(wěn)定分子擴散2.2.4擴散系數(shù)一、D物理意義單位濃度梯度下的擴散通量。反映某組分在介質(zhì)中擴散的快慢。二、復雜之處①至少有兩種物質(zhì),有多種配合方式;②隨溫度變化較大;③與總壓(氣體)或濃度(液體)有關;④文獻中數(shù)據(jù)不全,應用時常估算。三、擴散系數(shù)D(P90)2.2.3液相中的穩(wěn)定分子擴散2.2.42.2.5對流傳質(zhì)1、渦流擴散憑籍流體質(zhì)點的湍動和旋渦來傳遞物質(zhì)的現(xiàn)象。
式中:D—分子擴散系數(shù),m2/s;DE一渦流擴散系數(shù),m2/s;dcA/dz一沿z方向的濃度梯度,kmol/m4;J—擴散通量,kmol/(m2·s)。DE不是物性,與湍動程度有關。2、對流傳質(zhì)氣相:液相:作業(yè):復習所講。2.2.5對流傳質(zhì)1、渦流擴散憑籍流體質(zhì)點的湍動和旋渦2.2.6吸收過程的機理1、雙膜理論(1)目的:建立傳質(zhì)速率方程。(2)雙膜理論①傳質(zhì)過程②雙膜理論基本論點:1)相界面,滯流膜層,分子擴散;2)相界面處達于平衡;3)流體主體為湍流,膜層內(nèi)存在也稱雙阻力理論。吸收為通過兩膜層的傳質(zhì)。2.2.7吸收速率方程式1)吸收速率NA:單位相際傳質(zhì)面積上,單位時間內(nèi)吸收的溶質(zhì)量。2)NA所能解決的問題:1)一定吸收任務,所需設備尺寸;2)核算混合氣體通過指定設備所能達到的吸收程度。2.2.6吸收過程的機理1、雙膜理論(1)目的:建3)吸收速率方程式:濃度差1/吸收系數(shù)吸收速率=吸收系數(shù)×推動力4)膜吸收速率(指單一相)N氣膜N液膜穩(wěn)定操作:N氣膜=N液膜氣膜吸收速率N氣膜=氣膜吸收系數(shù)(k)×推動力液膜吸收速率N液膜=液膜吸收系數(shù)(k)×推動力1、氣膜吸收速率方程式氣相主體相界面一定條件下:故令:(1)3)吸收速率方程式:濃度差1/吸收系數(shù)吸收速率=吸收系kG—氣膜吸收系數(shù),kmol/(m2.s.kpa)1/kG為氣膜阻力,*1/kG與(p-pi)相對應。(2)氣相組成以摩爾分率表示時:y-溶質(zhì)A在氣相主體中的摩爾分率;yi-溶質(zhì)A在相界面處的摩爾分率。(3)kG~ky關系P總壓不高時,p=Py及pi=Pyiky=PkG(2-35)ky-氣膜吸收系數(shù)[kmol/(m2.s)]1/ky為氣膜阻力,*1/ky與(y-yi)相對應。2、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令kL—液膜吸收系數(shù),kmol/(m2.s.kmol/m3)或m/s。1/kL為液膜阻力,*1/kL與(ci-c)相對應。(1)kG—氣膜吸收系數(shù),kmol/(m2.s.kpa)1/kG為(2)液相組成以摩爾分率表示時:(3)kL~kx關系因為kx—液膜吸收系數(shù),kmol/(m2.s)1/kx為液膜阻力,*1/kx與(xi-x)相對應。3、界面濃度(1)界面處氣液濃度符合平衡關系;(2)穩(wěn)定情況下:液相濃度氣相分壓oEpcA斜率Icipi4、總吸收系數(shù)及其相應的吸收速率方程式(3)求出界面濃度(1)為避開界面濃度,仿效間壁傳熱的處理方法。用主體濃度差表示推動力。(2)與傳熱不同點:p與x不能相減,即使y與x也不能相減。(2)液相組成以摩爾分率表示時:(3)kL~kx關系因為kx(3)吸收過程的總推動力=任一相主體濃度與平衡濃度差。1)以(p-p*)表示總推動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p*與c成平衡,p為氣相主體分壓。若系統(tǒng)服從亨利定律:根據(jù)雙膜理論:氣相速率方程式改寫成兩式相加,得:令則說明:①KG氣相總吸收系數(shù)[kmol/m2.s.kpa];②(p-p*)為總推動力;③1/KG為總阻力,由1/kL、1/kG兩部分;④易溶氣體H當kL≈kG時則KG≈kG氣膜控制(3)吸收過程的總推動力=任一相主體濃度與平衡濃度差。1)以氣膜控制(看圖):氣膜控制液膜控制2)以(c*-c)表示總推動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c*與p成平衡,若系統(tǒng)服從亨利定律:將上兩式代入則說明:①KL液相總吸收系數(shù)[kmol/m2.s.kmol/m3];②(p-p*)為總推動力;也稱液相總吸收速率方程式;③1/KL為總阻力,由1/kL、H/kG兩部分;④難溶氣體H當kL≈kG時則KL≈kL⑤液膜控制,(看圖)氣膜控制(看圖):氣膜控制液膜控制2)以(c*-c)表示總中等溶解度的氣體吸收過程,氣膜阻力與液膜阻力均不可忽略。3)以(Y-Y*)表示總推動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若操作總壓P,則p=Py又知故同理(Y*與X成平衡)簡化:令則說明:①KY氣相總吸收系數(shù)[kmol/m2.s];②(Y-Y*)為總推動力;也稱氣相總吸收速率方程式;③1/KY為總阻力,為兩膜總阻力;④當溶質(zhì)在氣相中濃度很小時,Y和Y*都很小,于是KY≈KGP中等溶解度的氣體吸收過程,氣膜阻力與液膜阻力均不可忽略。3)4)以(X*-X)表示總推動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X*與Y成平衡)又知故同理代入簡化:令則說明:①KX液相總吸收系數(shù)[kmol/m2.s];②(X*-X)為總推動力;也稱液相總吸收速率方程式;③1/KX為總阻力,為兩膜總阻力;④當溶質(zhì)在液相中濃度很小時,X*和X都很小,于是KX≈KLC4)以(X*-X)表示總推動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X*與Y成5、小結(jié)1、兩類吸收速率方程式膜系數(shù)相對應的速率式總系數(shù)相對應的速率式膜吸收速率方程式方程式吸收系數(shù)膜系數(shù):kG[kmol/(m2.s.kpa)]推動力kL[kmol/(m2.s.kmol/m3)或m/s。]ky[kmol/(m2.s)]Kx[kmol/(m2.s)]總吸收速率方程式總系數(shù):KG[kmol/m2.s.kpa]KL[kmol/m2.s.kmol/m3];KY[kmol/m2.s]KX[kmol/m2.s]5、小結(jié)1、兩類吸收速率方程式膜系數(shù)相對應的速率式總系數(shù)相2、任何系數(shù)的單位都是[kmol/(m2.s.單位推動力];3、推動力與阻力對應關系:例:表示總推動力時,1/kG為氣膜阻力,1/HkL為液膜阻力。表示總推動力時,1/kL為液膜阻力。H/kG為氣膜阻力,4、膜系數(shù)與總系數(shù)之間關系5、吸收速率方程式適用于,穩(wěn)定吸收的吸收塔內(nèi)任意截面上(不是全塔)。在整個吸收過程所涉及的濃度范圍內(nèi),平衡關系為直線。作業(yè):P151-7、82、任何系數(shù)的單位都是[kmol/(m2.s.單位推動力];2.3吸收塔的計算實現(xiàn)傳質(zhì)過程板式塔填料塔:氣液逐級接觸;:氣液連續(xù)接觸。一、填料塔2.3吸收塔的計算實現(xiàn)傳質(zhì)過程板式塔填料塔:氣液逐級二、填料1、拉西環(huán)2、槽鞍填料3、金屬鮑耳環(huán)4、塑料鮑耳環(huán)5、金屬環(huán)聚鞍6、規(guī)整填料二、填料1、拉西環(huán)2、槽鞍填料3、金屬鮑耳環(huán)4、塑料鮑耳環(huán)5三、塔內(nèi)流體流動方式:1、逆流2、并流三、塔內(nèi)流體流動方式:1、逆流2、并流四、吸收塔工藝計算內(nèi)容吸收劑用量;塔徑;塔有效段高度(填料層高度)。2.3.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線方程1、物料衡算V—惰性氣體量,kmol(B)/s;L—溶劑量,kmol(S)/s;Y1、Y2—溶質(zhì)組分的摩爾比,kmol(A)/kmol(B);X1、X2—液相溶質(zhì)組分的摩爾比,kmol(A)/kmol(S);注意:下標“1”為塔底,下標“2”為塔頂。一般情況下,吸收任務規(guī)定:V、Y1;如果已知L、X2、溶質(zhì)回收率(吸收率)則:因此,可求得吸收液濃度X1。四、吸收塔工藝計算內(nèi)容吸收劑用量;塔徑;塔有效段高度(填料層2、吸收塔的操作線方程與操作線m-n截面與塔底端作A物料衡算:m-n截面與塔頂端作A物料衡算:以上兩式稱為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線方程式。OY2YY1TBAYXXX2X12、并流也用同樣方法推導;3、因p>p*,所以BT線在OE線上方。脫吸在下方。說明:1、B稱之為“濃端”,T稱之為“稀端”;4、操作線方程是由物料衡算而來,與平衡關系無關,與操作條件以及設備結(jié)構無關。E2、吸收塔的操作線方程與操作線m-n截面與塔底端作A物料衡算2.3.2吸收劑用量的決定工藝給定:V、Y1、Y2。X2由工藝條件決定(或設計者選定)。L由設計者決定。一、液氣比操作線斜率稱為“液氣比”。L/V反映單位氣體處理量的溶劑消耗量的大小。LB點右移,X1推動力LB點左移,X1推動力B1二、最小液氣比但操作費用增大。TB*線斜率為因V一定,Lmin1、2、非正常曲線3、符合亨利定律Y*=mX2.3.2吸收劑用量的決定工藝給定:V、Y1、Y三、實際液氣比指出:須保證填料表面充分潤濕,有時可加大倍數(shù)。2.3.3塔徑的計算u-空塔氣速m/s;Vs-操作條件下,混合氣體的體積流量,m3/s。(以塔底為準)。2.3.4填料層高度的計算1、填料層高度的基本計算式(1)分析吸收負荷平衡關系物料衡算傳質(zhì)速率三式的應用。三、實際液氣比指出:須保證填料表面充分潤濕,2.3.3(2)推導Z取微元高度dZ:微元體dY(dX)很小,可認為NA為定值。式中:dA—微元填料層的傳質(zhì)面積,m2;a—單位體積填料層所提供的有效傳質(zhì)面積,m2/m3;
Ω—塔截面積,m2。微元填料層的吸收速率方程式可寫為:及對于穩(wěn)定操作的吸收塔,當Y、X很小時,L、V、a皆不隨時間及位置而改變。KY、KX為常數(shù)。0Y2ZY10ZX2X1(2)推導Z取微元高度dZ:微元體dY(dX)很小,由此得到低濃度氣體吸收計算填料層高度的基本關系式,即:說明:a稱有效比表面積。a=f(填料形狀、尺寸、充填狀況、流體物性、流動狀況等)∴a難于直接測定。KYa-氣相總體積吸收系數(shù)kmol/m3s;KXa-液相總體積吸收系數(shù)kmol/m3s。物理意義:推動力為一個單位時,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吸收的溶質(zhì)量。2、傳質(zhì)單元高度和傳質(zhì)單元數(shù)(1)傳質(zhì)單元高度kmol/skmol/m3s·m2=mHOG稱氣相總傳質(zhì)單元高度HOGZ由此得到低濃度氣體吸收計算填料層高度的基本關系式,即:說明:表示吸收的難易程度。(2)傳質(zhì)單元數(shù)數(shù)值(倍數(shù))。認為它代表所需填料層高度Z相當于氣相總傳質(zhì)單元高度HOG的倍數(shù)。NOG氣相總傳質(zhì)單元數(shù)。NOG=HOG越大(dY大),越難吸收;(3)填料層高度ZZ=HOGNOG或Z=HOLNOL還可用膜系數(shù)與相應推動力表示:Z=HGNGZ=HLNL(4)HOG、NOG意義填料層高度=傳質(zhì)單元高度×傳質(zhì)單元數(shù)若NOG=1則Z=HOGX2X1YY*是過程條件決定的。KYa反映傳質(zhì)阻力的大小、填料性能的優(yōu)劣、潤濕性能的好壞等。表示吸收的難易程度。(2)傳質(zhì)單元數(shù)數(shù)值(倍數(shù))。認為它3、傳質(zhì)單元數(shù)的求法1)圖解積分法適用于平衡關系的各種情況。圖解步驟:(1)(2)找出若干(Y-Y*);(3)計算出1/(Y-Y*);(4)標繪1/(Y-Y*);(5)積分值(計算面積)。YY2Y12)解析法(1)脫吸因數(shù)法:適用于Y*=mX+b令則:3、傳質(zhì)單元數(shù)的求法1)圖解積分法適用于平衡關系的各種情況積分并整理:說明:1、S為脫吸因素;2、右圖1)單對數(shù)坐標;2)吸收程度Y1一定,要求吸收率高(Y2)小,S一定,NOG3)參數(shù),反應推動力大小。S(Y2一定)NOGZ4)S<1。S=0.7~0.85)>20,及S≤0.75時使用。積分并整理:說明:1、S為脫吸因素;2、右圖1)單對數(shù)坐標(2)對數(shù)平均推動力法?Ym-對數(shù)平均推動力液相:當(2)對數(shù)平均推動力法?Ym-對數(shù)平均推動力液相:當3)梯級圖解法(也稱Baker法)適用于:平衡線為直線或彎曲程度不大。OEY2X2TBY1X1T*AS*B*NMFF*S梯級數(shù)=NOG2.3.5理論板層數(shù)的計算(1)理論板nyxy與x互成平衡。(2)塔高塔高=理論板層數(shù)×等板高度填料塔:板式塔:塔高=理論板層數(shù)/全塔效率×板間距A*3)梯級圖解法(也稱Baker法)適用于:平衡線為直線或彎曲1、梯級圖解法求理論板層數(shù)說明:1、可用于高、低濃度氣體吸收,脫吸;2、濃度表示方法:X、Y;p、c。2、解析法求理論板層數(shù)(略)P1261、梯級圖解法求理論板層數(shù)說明:1、可用于高、低濃度氣體吸收2.4吸收系數(shù)獲取途徑:①實驗測定;②經(jīng)驗公式;③準數(shù)關聯(lián)式。2.4.1吸收系數(shù)的測定平衡線為直線時:測:V、L、Y1、Y2、X1、X2。計算:?Ym從而求出:KYa根據(jù)其中一膜系數(shù)(如kGa)求另一膜系數(shù)(kLa)。2.4吸收系數(shù)獲取途徑:①實驗測定;②經(jīng)驗公式2.4.2吸收系數(shù)的經(jīng)驗公式1、用水吸收氨屬易溶氣體吸收,為氣膜控制。2、常壓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屬難溶氣體吸收,為液膜控制。3、用水吸收二氧化硫?qū)僦械热芙舛葰怏w吸收,氣、液膜阻力在總阻力中都占有相當比例。2.4.3吸收系數(shù)的準數(shù)關聯(lián)式(略)P1322.4.2吸收系數(shù)的經(jīng)驗公式1、用水吸收氨屬易溶氣體2.5脫吸及其它條件下的吸收2.5.1脫吸(解吸)1、脫吸液相(A)氣相(A)2、脫吸過程溶液(A+S)惰氣(B)SB+AAB3、脫吸目的1、溶劑再生;2、獲取溶質(zhì)。4、脫吸條件及計算(1)吸收理論和計算方法也適用于脫吸。(2)推動力:p*-p或Y*-YBTX2Y2塔頂為濃端,塔底為稀端。2.5.2高濃度氣體吸收因氣、液兩相濃度變化較大,KY不為常數(shù)。因此,Z須圖解積分計算。2.5.3非等溫吸收高濃度吸收屬非等溫過程。脫吸塔2.5脫吸及其它條件下的吸收2.5.1脫24十二月202243化工原理吸收17十二月20221化工原理吸收2、與蒸餾比較1)同為分離均相物系的氣-液傳質(zhì)操作;2)第二個物系蒸餾:產(chǎn)生氣相直接得A、B。吸收:外界引入氣相不能直接得A、B,需二次分離。3)蒸餾:雙向傳質(zhì)吸收:單相傳質(zhì)B、S停滯組份。六、脫吸:當pA>pA*時,進行著吸收逆過程-脫吸。2.1氣體吸收的相平衡關系2.1.1氣體的溶解度一、溶解度:A、BSACA*T、P一定,氣體在液體中的飽和濃度。表明吸收過程可能達到的極限程度。二、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單組份、組分數(shù)C=3、(A、B、S)、相數(shù)Φ=2。相律:F=C-Φ+2=3-2+2=3CA*=f(t、P總、PA)低壓下,t一定CA*=f(PA)2、與蒸餾比較1)同為分離均相物系的氣-液傳質(zhì)操作;2)第二三、不同氣體溶解度差異(同一溶劑)舉例:NH3、SO2、O2在水中的溶解度與pA*之間關系。溶液濃度一定,易溶氣體pA*難溶氣體pA*同種溶質(zhì),T而溶解度結(jié)論:加壓、降溫對吸收有利。三、不同氣體溶解度差異(同一溶劑)舉例:NH3、SO2、O22.1.2亨利定律一、亨利(Henry)定律P總不高,T一定,p*=Ex(2-1)說明:1、p*、x、E(亨利系數(shù),壓強單位)xp*實際濃度平衡分壓2、適用于t一定,理想溶液。E為該t下純?nèi)苜|(zhì)p°;3、用于難溶、較難溶氣體(或易溶稀溶液);4、難溶氣體,E為常數(shù);5、E由實驗測定,查手冊(P78);6、E=f(T),TE(即TCA*),因此,難溶E,而易溶E二、Henry定律的其它形式1、說明:①C為體積摩爾濃度[kmol/m3];②H為溶解度系數(shù)[kmol/kN.m];③H~E關系:推導:1m3:溶質(zhì)[kmol/m3]溶劑則④H=f(T)TH易溶H難溶H2.1.2亨利定律一、亨利(Henry)定律P總不高2、y*=mx(2-5)說明:①m相平衡常數(shù),無因次;②m~E:與y*=mx比較:③m實驗值m=f(T)TP總m(x)不利。3、B、S摩爾量不變(基準)代入y*=mx:低濃度:XYp*=Ex(2-1)y*=mx(2-5)2、y*=mx(2-5)說明:①m相平衡常數(shù)2.1.3吸收劑的選擇1、溶解度;2、選擇性;3、揮發(fā)度;4、粘性;5、其它。2.1.4相平衡關系在吸收過程中的應用1、判斷傳質(zhì)進行的方向傳質(zhì)方向為:氣相液相吸收反之,傳質(zhì)方向為:液相氣相脫收總之,溶質(zhì)傳遞的方向是趨于平衡的方向。2、確定傳質(zhì)的推動力3、指明傳質(zhì)過程進行的極限2.1.3吸收劑的選擇1、溶解度;2、選擇性;3、揮發(fā)2.2吸收機理與吸收速率吸收glA擴散分子擴散渦流擴散:流體分子無規(guī)則的熱運動而傳遞物質(zhì)。(靜止或滯流):靠流體質(zhì)點的湍動和旋渦而傳遞物質(zhì)的。(湍流)2.2.1分子擴散與菲克(Fick)定律一、分子擴散1、概念在單相內(nèi)部有濃度差的條件下,分子的無規(guī)則熱運動而造成的物質(zhì)傳遞現(xiàn)象。簡稱擴散。2.2吸收機理與吸收速率吸收glA擴散分子擴散渦2、舉例AB傳遞方向:A、B各自沿著濃度降低的方向傳遞。推動力:濃度差。二、菲克(Fick)定律JA-物質(zhì)A在Z方向上的擴散通量,kmol/(m2.s);-A的濃度梯度,kmol/m4;DAB-物質(zhì)A在介質(zhì)B中的分子擴散系數(shù)。負號-表明擴散是沿著物質(zhì)A濃度降低的方向進行的。A、B在Z方向互為相反值:而且,根據(jù)Fick定律:作業(yè):P150-1、22、舉例AB傳遞方向:A、B各自沿著濃度降低的方向傳遞。推動2.2.2氣相中的穩(wěn)定分子擴散一、等分子反向擴散pA1
>pA2,pB2
>pB1兩容器T、P相同。精餾傳遞速率NA:在任意固定的空間位置上,單位時間通過單位面積的物質(zhì)量A[kmol/m2.s]。NA不涉及傳遞形式。推導NA計算式:1、現(xiàn)象2、傳遞速率NA(傳質(zhì)速率)NA=JA穩(wěn)定過程,NA為常數(shù)。因而也是常數(shù),故pA~Z為直線關系。(2-15)0pA1ZpA22.2.2氣相中的穩(wěn)定分子擴散一、等分子反向擴散pA二、一組分通過另一停滯組分的擴散1、過程分析①JA=-JB(分子擴散)②總體流動:A、B兩種物質(zhì)并行的遞補運動。③單向擴散與等分子反向擴散的區(qū)別等分子反向擴散:NA=JA單向擴散:NA=JA+總體流動2、NA計算式N-總體流動的通量,[A、B總物質(zhì)量/m2.s];其中,A、B的通量各為:二、一組分通過另一停滯組分的擴散1、過程分析①JA=-JB若擴散在氣相:積分:0zpB1pB2解得:故則:若擴散在氣相:積分:0zpB1pB2解得:故則:式中:1、2兩截面上物質(zhì)B分壓的對數(shù)平均值,kpa。-漂流因數(shù),無因次。說明:①與(2-16)比較,多P/PBm
,
使NA(pB)③(2-16)式適于精餾;(2-20)式適于吸收。pAP≈pBm總體流動≈0②pA式中:1、2兩截面上物質(zhì)B分壓的對數(shù)平均值,kpa。-漂流因2.2.3液相中的穩(wěn)定分子擴散2.2.4擴散系數(shù)一、D物理意義單位濃度梯度下的擴散通量。反映某組分在介質(zhì)中擴散的快慢。二、復雜之處①至少有兩種物質(zhì),有多種配合方式;②隨溫度變化較大;③與總壓(氣體)或濃度(液體)有關;④文獻中數(shù)據(jù)不全,應用時常估算。三、擴散系數(shù)D(P90)2.2.3液相中的穩(wěn)定分子擴散2.2.42.2.5對流傳質(zhì)1、渦流擴散憑籍流體質(zhì)點的湍動和旋渦來傳遞物質(zhì)的現(xiàn)象。
式中:D—分子擴散系數(shù),m2/s;DE一渦流擴散系數(shù),m2/s;dcA/dz一沿z方向的濃度梯度,kmol/m4;J—擴散通量,kmol/(m2·s)。DE不是物性,與湍動程度有關。2、對流傳質(zhì)氣相:液相:作業(yè):復習所講。2.2.5對流傳質(zhì)1、渦流擴散憑籍流體質(zhì)點的湍動和旋渦2.2.6吸收過程的機理1、雙膜理論(1)目的:建立傳質(zhì)速率方程。(2)雙膜理論①傳質(zhì)過程②雙膜理論基本論點:1)相界面,滯流膜層,分子擴散;2)相界面處達于平衡;3)流體主體為湍流,膜層內(nèi)存在也稱雙阻力理論。吸收為通過兩膜層的傳質(zhì)。2.2.7吸收速率方程式1)吸收速率NA:單位相際傳質(zhì)面積上,單位時間內(nèi)吸收的溶質(zhì)量。2)NA所能解決的問題:1)一定吸收任務,所需設備尺寸;2)核算混合氣體通過指定設備所能達到的吸收程度。2.2.6吸收過程的機理1、雙膜理論(1)目的:建3)吸收速率方程式:濃度差1/吸收系數(shù)吸收速率=吸收系數(shù)×推動力4)膜吸收速率(指單一相)N氣膜N液膜穩(wěn)定操作:N氣膜=N液膜氣膜吸收速率N氣膜=氣膜吸收系數(shù)(k)×推動力液膜吸收速率N液膜=液膜吸收系數(shù)(k)×推動力1、氣膜吸收速率方程式氣相主體相界面一定條件下:故令:(1)3)吸收速率方程式:濃度差1/吸收系數(shù)吸收速率=吸收系kG—氣膜吸收系數(shù),kmol/(m2.s.kpa)1/kG為氣膜阻力,*1/kG與(p-pi)相對應。(2)氣相組成以摩爾分率表示時:y-溶質(zhì)A在氣相主體中的摩爾分率;yi-溶質(zhì)A在相界面處的摩爾分率。(3)kG~ky關系P總壓不高時,p=Py及pi=Pyiky=PkG(2-35)ky-氣膜吸收系數(shù)[kmol/(m2.s)]1/ky為氣膜阻力,*1/ky與(y-yi)相對應。2、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令kL—液膜吸收系數(shù),kmol/(m2.s.kmol/m3)或m/s。1/kL為液膜阻力,*1/kL與(ci-c)相對應。(1)kG—氣膜吸收系數(shù),kmol/(m2.s.kpa)1/kG為(2)液相組成以摩爾分率表示時:(3)kL~kx關系因為kx—液膜吸收系數(shù),kmol/(m2.s)1/kx為液膜阻力,*1/kx與(xi-x)相對應。3、界面濃度(1)界面處氣液濃度符合平衡關系;(2)穩(wěn)定情況下:液相濃度氣相分壓oEpcA斜率Icipi4、總吸收系數(shù)及其相應的吸收速率方程式(3)求出界面濃度(1)為避開界面濃度,仿效間壁傳熱的處理方法。用主體濃度差表示推動力。(2)與傳熱不同點:p與x不能相減,即使y與x也不能相減。(2)液相組成以摩爾分率表示時:(3)kL~kx關系因為kx(3)吸收過程的總推動力=任一相主體濃度與平衡濃度差。1)以(p-p*)表示總推動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p*與c成平衡,p為氣相主體分壓。若系統(tǒng)服從亨利定律:根據(jù)雙膜理論:氣相速率方程式改寫成兩式相加,得:令則說明:①KG氣相總吸收系數(shù)[kmol/m2.s.kpa];②(p-p*)為總推動力;③1/KG為總阻力,由1/kL、1/kG兩部分;④易溶氣體H當kL≈kG時則KG≈kG氣膜控制(3)吸收過程的總推動力=任一相主體濃度與平衡濃度差。1)以氣膜控制(看圖):氣膜控制液膜控制2)以(c*-c)表示總推動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c*與p成平衡,若系統(tǒng)服從亨利定律:將上兩式代入則說明:①KL液相總吸收系數(shù)[kmol/m2.s.kmol/m3];②(p-p*)為總推動力;也稱液相總吸收速率方程式;③1/KL為總阻力,由1/kL、H/kG兩部分;④難溶氣體H當kL≈kG時則KL≈kL⑤液膜控制,(看圖)氣膜控制(看圖):氣膜控制液膜控制2)以(c*-c)表示總中等溶解度的氣體吸收過程,氣膜阻力與液膜阻力均不可忽略。3)以(Y-Y*)表示總推動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若操作總壓P,則p=Py又知故同理(Y*與X成平衡)簡化:令則說明:①KY氣相總吸收系數(shù)[kmol/m2.s];②(Y-Y*)為總推動力;也稱氣相總吸收速率方程式;③1/KY為總阻力,為兩膜總阻力;④當溶質(zhì)在氣相中濃度很小時,Y和Y*都很小,于是KY≈KGP中等溶解度的氣體吸收過程,氣膜阻力與液膜阻力均不可忽略。3)4)以(X*-X)表示總推動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X*與Y成平衡)又知故同理代入簡化:令則說明:①KX液相總吸收系數(shù)[kmol/m2.s];②(X*-X)為總推動力;也稱液相總吸收速率方程式;③1/KX為總阻力,為兩膜總阻力;④當溶質(zhì)在液相中濃度很小時,X*和X都很小,于是KX≈KLC4)以(X*-X)表示總推動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X*與Y成5、小結(jié)1、兩類吸收速率方程式膜系數(shù)相對應的速率式總系數(shù)相對應的速率式膜吸收速率方程式方程式吸收系數(shù)膜系數(shù):kG[kmol/(m2.s.kpa)]推動力kL[kmol/(m2.s.kmol/m3)或m/s。]ky[kmol/(m2.s)]Kx[kmol/(m2.s)]總吸收速率方程式總系數(shù):KG[kmol/m2.s.kpa]KL[kmol/m2.s.kmol/m3];KY[kmol/m2.s]KX[kmol/m2.s]5、小結(jié)1、兩類吸收速率方程式膜系數(shù)相對應的速率式總系數(shù)相2、任何系數(shù)的單位都是[kmol/(m2.s.單位推動力];3、推動力與阻力對應關系:例:表示總推動力時,1/kG為氣膜阻力,1/HkL為液膜阻力。表示總推動力時,1/kL為液膜阻力。H/kG為氣膜阻力,4、膜系數(shù)與總系數(shù)之間關系5、吸收速率方程式適用于,穩(wěn)定吸收的吸收塔內(nèi)任意截面上(不是全塔)。在整個吸收過程所涉及的濃度范圍內(nèi),平衡關系為直線。作業(yè):P151-7、82、任何系數(shù)的單位都是[kmol/(m2.s.單位推動力];2.3吸收塔的計算實現(xiàn)傳質(zhì)過程板式塔填料塔:氣液逐級接觸;:氣液連續(xù)接觸。一、填料塔2.3吸收塔的計算實現(xiàn)傳質(zhì)過程板式塔填料塔:氣液逐級二、填料1、拉西環(huán)2、槽鞍填料3、金屬鮑耳環(huán)4、塑料鮑耳環(huán)5、金屬環(huán)聚鞍6、規(guī)整填料二、填料1、拉西環(huán)2、槽鞍填料3、金屬鮑耳環(huán)4、塑料鮑耳環(huán)5三、塔內(nèi)流體流動方式:1、逆流2、并流三、塔內(nèi)流體流動方式:1、逆流2、并流四、吸收塔工藝計算內(nèi)容吸收劑用量;塔徑;塔有效段高度(填料層高度)。2.3.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線方程1、物料衡算V—惰性氣體量,kmol(B)/s;L—溶劑量,kmol(S)/s;Y1、Y2—溶質(zhì)組分的摩爾比,kmol(A)/kmol(B);X1、X2—液相溶質(zhì)組分的摩爾比,kmol(A)/kmol(S);注意:下標“1”為塔底,下標“2”為塔頂。一般情況下,吸收任務規(guī)定:V、Y1;如果已知L、X2、溶質(zhì)回收率(吸收率)則:因此,可求得吸收液濃度X1。四、吸收塔工藝計算內(nèi)容吸收劑用量;塔徑;塔有效段高度(填料層2、吸收塔的操作線方程與操作線m-n截面與塔底端作A物料衡算:m-n截面與塔頂端作A物料衡算:以上兩式稱為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線方程式。OY2YY1TBAYXXX2X12、并流也用同樣方法推導;3、因p>p*,所以BT線在OE線上方。脫吸在下方。說明:1、B稱之為“濃端”,T稱之為“稀端”;4、操作線方程是由物料衡算而來,與平衡關系無關,與操作條件以及設備結(jié)構無關。E2、吸收塔的操作線方程與操作線m-n截面與塔底端作A物料衡算2.3.2吸收劑用量的決定工藝給定:V、Y1、Y2。X2由工藝條件決定(或設計者選定)。L由設計者決定。一、液氣比操作線斜率稱為“液氣比”。L/V反映單位氣體處理量的溶劑消耗量的大小。LB點右移,X1推動力LB點左移,X1推動力B1二、最小液氣比但操作費用增大。TB*線斜率為因V一定,Lmin1、2、非正常曲線3、符合亨利定律Y*=mX2.3.2吸收劑用量的決定工藝給定:V、Y1、Y三、實際液氣比指出:須保證填料表面充分潤濕,有時可加大倍數(shù)。2.3.3塔徑的計算u-空塔氣速m/s;Vs-操作條件下,混合氣體的體積流量,m3/s。(以塔底為準)。2.3.4填料層高度的計算1、填料層高度的基本計算式(1)分析吸收負荷平衡關系物料衡算傳質(zhì)速率三式的應用。三、實際液氣比指出:須保證填料表面充分潤濕,2.3.3(2)推導Z取微元高度dZ:微元體dY(dX)很小,可認為NA為定值。式中:dA—微元填料層的傳質(zhì)面積,m2;a—單位體積填料層所提供的有效傳質(zhì)面積,m2/m3;
Ω—塔截面積,m2。微元填料層的吸收速率方程式可寫為:及對于穩(wěn)定操作的吸收塔,當Y、X很小時,L、V、a皆不隨時間及位置而改變。KY、KX為常數(shù)。0Y2ZY10ZX2X1(2)推導Z取微元高度dZ:微元體dY(dX)很小,由此得到低濃度氣體吸收計算填料層高度的基本關系式,即:說明:a稱有效比表面積。a=f(填料形狀、尺寸、充填狀況、流體物性、流動狀況等)∴a難于直接測定。KYa-氣相總體積吸收系數(shù)kmol/m3s;KXa-液相總體積吸收系數(shù)kmol/m3s。物理意義:推動力為一個單位時,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吸收的溶質(zhì)量。2、傳質(zhì)單元高度和傳質(zhì)單元數(shù)(1)傳質(zhì)單元高度kmol/skmol/m3s·m2=mHOG稱氣相總傳質(zhì)單元高度HOGZ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學生保險全保障協(xié)議
- 2025標識標牌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與預測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辦公區(qū)域租賃合同(含物業(yè)增值服務)
- 二手住宅交易服務合同(2024年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上市公司專項財務咨詢與輔導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股權分割協(xié)議書模板
- 2025年度礦業(yè)權出讓與地質(zhì)安全監(jiān)管合同
- 2025年度車輛借出免責及車輛使用責任界定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藝術活動派遣協(xié)議范本
- 2025年度城市綜合體物業(yè)保安勞務管理合同
- 小兒甲型流感護理查房
- 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2021年全國高考物理真題試卷及解析(全國已卷)
- 拆遷評估機構選定方案
- 趣味知識問答100道
- 鋼管豎向承載力表
- 2024年新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全冊教學課件(新版教材)
- 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核心素養(yǎng)目標全冊教學設計
- JJG 692-2010無創(chuàng)自動測量血壓計
- 三年級下冊口算天天100題(A4打印版)
- CSSD職業(yè)暴露與防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