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驛路梨花》教學設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1頁
第15課《驛路梨花》教學設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2頁
第15課《驛路梨花》教學設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驛路梨花》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整個單元所選的四篇課文體裁多樣,有散文、小說、議論文、文言文,但都談到了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樹立人生標桿,從文章中汲取精神力量,追求道德修養(yǎng)的更高境界。本單元寫作的主題為“怎樣選材”,教學本課的重點是要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學習代代相傳的雷鋒精神,難點是運用插敘、設懸的手法選材組材,把舊題翻出新意。

教學目標:1、用填表格的方式理清故事情節(jié)。2、欣賞人物形象,明確小說的主人公,學習代代相傳的雷鋒精神。3、學習文中運用插敘、設懸的手法選材組材,把舊題翻出新意。教學重點:欣賞人物形象,明確小說的主人公,學習代代相傳的雷鋒精神。教學難點:學習文中運用插敘、設懸的手法選材組材,把舊題翻出新意。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哀牢山,位于中國云南中部,為云嶺向南的延伸,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嶺。哀牢山走向為西北——東南,北起楚雄市,南抵綠春縣,全長約500公里。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座美麗的大山深處,去看看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1、請快速閱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表格。溫馨提示1:采用默讀方式,要求每分鐘閱讀300字左右。段落人物事件1-12

“我”和老余“我”和老余在哀牢山中行走,天黑了終于在梨樹林邊找到一座小屋,免除了露宿之苦。13-27

“我”和老余瑤族老人“我”和老余在小屋中休息,又來了一位瑤族老人,原以為是主人回來了,通過攀談才聽說主人是一個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28-36

“我”和老余瑤族老人一群哈尼族姑娘第二天,我們修葺小屋時遇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感謝領頭的姑娘時才知道,她是“梨花”的妹妹,小木屋是解放軍蓋的,“梨花”常來照料,“梨花”出嫁后她們接過了這個任務。

2、整個故事由一根紅線貫穿,你能從文中找出它嗎?“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三、人物欣賞:1、找主人“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你從閱讀中找到答案了嗎?說說你的答案和理由。預設:“梨花”

因為是她最先照料了小屋給后來人提供了方便。解放軍

因為他們建造了小屋,才有后來感人的故事發(fā)生。

“梨花”的妹妹和其他小姑娘

她們接過了照顧小屋的任務,才使瑤族老人和我們能在深山中棲身,感到舒適溫暖。2、談喜愛大家說的都有道理,在這些人中你最喜歡的是誰?請結合課文內容寫出你喜歡他(她們)的原因。請用下面的句式來表達:我喜歡的人物是

,因為課文中寫到

,我認為他(她)們

。(精神品質)3、說方法這些人物如果按時間順序出現,課文的順序應該是怎樣的?請在學習導航上填寫他們的出場順序。十多年前解放軍路過這里學雷鋒

建造茅屋——

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梨花”出嫁后,’梨花”的妹妹繼續(xù)照料小屋

——瑤族老人借住小屋后送來大米——我們路過這里住宿,修葺小茅屋

。

比較課文中和現在呈現的人物出場方式,你認為哪個安排更好,好在哪里?預設:課文的安排更好,能充分突出人物形象,把他們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品質表現得很突出。同時這樣安排還使文章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師:文章所用的敘述手法是插敘,除了剛才大家提到的好處,插敘還避免了文章由于時間跨度大而造成的敘述龐雜,使文章完整而又疏密有致,文字少而容量大。同時用問題設懸——釋懸——推出新懸念的寫法,也使文章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構思巧妙而新穎。4、賞“梨花”找找文中的“梨花”,它出現了幾次,分別指什么?這些描寫起什么作用?

(1)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

(4段)(2)老余說:“這里有梨樹,前邊就會有人家?!保?段)(3)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里走著。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6段)(4)多好的梨花?。。?5段)

(5)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夢中恍惚在那香氣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還看見一個身穿著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27段)(6)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37段)前三句是寫自然界的梨花,表現了梨花的淡雅清新,美麗多姿。第四句是寫人,一個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為他人著想,學習雷鋒助人為樂。第五句先寫花后寫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最后一句,一語雙關,“驛路梨花”是自然界盛開的潔白梨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更是象征世代相傳的雷鋒精神的梨花。師小結:在哀牢山那偏遠、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在人跡罕至的一條深山驛路上,一間小茅屋為過路的人們帶來了溫暖。小屋邊盛開的美麗梨花讓人難忘,哈尼族的小姑娘“梨花”讓人欣慰,解放軍的義舉,瑤族老人的感謝和我們對小屋的照料都讓“雷鋒精神”熠熠生輝,發(fā)揚光大。這朵“梨花”揭示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相互關懷的崇高道德風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