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記代理人相關法律-1-3民事權利主體_第1頁
土地登記代理人相關法律-1-3民事權利主體_第2頁
土地登記代理人相關法律-1-3民事權利主體_第3頁
土地登記代理人相關法律-1-3民事權利主體_第4頁
土地登記代理人相關法律-1-3民事權利主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8頁。。。。2010年土地登記代理人考前輔導(精講班)學習。(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民事權利主體。一、內容提要。1.自然人。2.法人。3.非法人組織。4.國家。二、考試基本要求。熟悉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等各種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了解不同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規(guī)定,處理不同主體申請土地登記過程中涉及的各種法律問題。。三、內容輔導。第一節(jié)自然人。一、自然人的概念。民法調整法律地位平等的當事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傳統(tǒng)民法及民法學說普遍使用“自然人”概念,用以表明國民的民事主體資格。《民法通則》第二章標題為“公民(自然人)”。。自然人和公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謂自然人,指一切具有自然的生命形式的人類成員;而公民,則指具有某國國籍,根據該國法律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因此,自然人的內涵與外延均與公民不同。自然人是指生理學上的人,而公民是指具有本國國籍的自然人。在中國,公民僅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然人不僅包括中國公民,還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民法通則》第八條規(guī)定,本法關于公民的規(guī)定,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例題:下列關于自然人,表述不正確的是()。。A.自然人和公民是兩個相同的概念。B.自然人,指一切具有自然的生命形式的人類成員。C.自然人是指生理學上的人。D.在中國,公民僅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然人不僅包括中國公民,還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答案:A。解析:自然人和公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賦予自然人參加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自然人之所以成為法律上的民事主體,就是因為享有民事權利能力。。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權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民事權利能力只是自然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一種資格,它只是一種可能性,是否能確實享有權利,還必須依賴其他條件。。自然人的權利能力主要有以下特征:。1.民事權利能力的平等性《民法通則》第十條規(guī)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無論年齡、性別、職業(yè)、地位等,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2.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的統(tǒng)一性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既包括自然人享受民事權利的資格,也包括其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即他們既可以享受法律賦予的民事權利,同時,也必須承擔法律所要求的義務。。3.民事權利能力范圍、內容的法定性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內容是由法律預先規(guī)定的,與民事主體的個人意志無關,個人意志無權予以變更。。4.民事權利能力的人身性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本人既不能轉讓或者放棄,他人也無權予以限制或者剝奪。。例題:自然人的權利能力主要有()特征。。A.民事權利能力的平等性B.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的統(tǒng)一性。C.民事權利能力的不平等性D.民事權利能力范圍、內容的法定性。E.民事權利能力的人身性。答案:ABDE。解析:自然人的權利能力的特征中,民事權利能力的平等性。。(二)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和終止?!睹穹ㄍ▌t》第九條規(guī)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薄?.出生時間的確認我國民法理論一般認為,應當以胎兒活著脫離母體的時間作為出生時間。關于出生時間的確認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條明確規(guī)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自出生時開始。出生的時間以戶籍證明為準;沒有戶籍證明的,以醫(y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為準;沒有醫(yī)院證明的,參照其他證明認定?!?。2.關于胎兒利益的保護問題按照上述規(guī)定,尚未出生的胎兒自然不具備民事權利能力,不能享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但胎兒畢竟有成為民事主體的現(xiàn)實可能性,故法律上一般均承認并保護其利益。但是這種保護是以胎兒活體出生為條件的。例如我國《繼承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3.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終止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終于死亡,因此,死亡是民事權利能力消滅的唯一原因。自然人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兩種。自然死亡又叫生理死亡或絕對死亡,是指公民生理機能的絕對終止,生命的最終結束。。確定自然死亡的標準,應當以醫(yī)學上公認的標準和醫(yī)學上鑒定的時間為準。我國一般以醫(yī)生簽署的死亡證所記載的時間為推定的死亡時間。當相互有繼承關系的若干人在同一時間中死亡的,若不能確定死亡的先后時間,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分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分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宣告死亡又叫推定死亡或相對死亡,是指公民下落羽明,超過了法律規(guī)定的時間,經利害關系人的申請,由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宣告該公民死亡的一種法律推定。。例題1:下列關于胎兒利益的保護問題,表述正確的是()。。A.尚未出生的胎兒自然不具備民事權利能力,不能享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B.尚未出生的胎兒自然具備部分民事權利能力,能享受民事權利,不能承擔民事義務。C.胎兒畢竟有成為民事主體的現(xiàn)實可能性,故法律上一般均承認并保護其利益。D.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E.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答案:ACDE。解析:尚未出生的胎兒自然不具備民事權利能力,不能享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例題2: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A.可以被法院剝奪B.公民個人可以放棄。C.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D.可因精神疾病而喪失。答案:C。解析:《民法通則》第九條規(guī)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薄H?、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一)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指法律確認自然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從事民事法律活動,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廣義的民事行為能力,不僅包括民事主體實施合法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還包括民事主體因實施違法行為而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狹義的民事行為能力,僅指民事主體以其合法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有如下特征:。1.民事行為能力由國家法律規(guī)定自然人是否以及在何種程度上享有民事行為能力,不取決于自然人的主觀意思,而是由國家法律為維護公民的合法利益和保障社會的正常秩序而確認的。。2.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年齡及智力狀態(tài)相聯(lián)系民事行為能力是自然人以自己的行為進行民事活動并對自己行為和后果承擔責任的能力。要具備這種能力,必須具備正確識別判斷其行為的社會意義的意思能力,而一定的年齡和正常的智力則是具有意思能力的標志。這也是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民事權利能力的主要區(qū)別之一。。3.民事行為能力非依法定條件和程序,他人不得限制或者取消,自然人也不得放棄或者轉讓自己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是法律賦予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資格,它有效地保障著自然人的合法權益。這種規(guī)定是強行的,自然人不得拋棄或轉讓,他人也不得限制或剝奪。。例題: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特征包括()。。A.民事行為能力由個人確定取決于自然人的主觀意思。B.民事行為能力由國家法律規(guī)定。C.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年齡及智力狀態(tài)相聯(lián)系。D.自然人也不得放棄或者轉讓自己的民事行為能力。E.民事行為能力非依法定條件和程序,他人不得限制或者取消。答案:BCDE。解析:自然人是否以及在何種程度上享有民事行為能力,不取決于自然人的主觀意思,而是由國家法律為維護公民的合法利益和保障社會的正常秩序而確認的。。(二)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分類。按照《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依據年齡和智力狀況的不同,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三類: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與無民事行為能力。。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能夠以自己獨立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法律上以年齡和智力狀況作為判斷行為能力的基本依據,因此已經成年且精神狀況完全正常的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睹穹ㄍ▌t》第十一條規(guī)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边@一條規(guī)定包含兩種情況:第一種為普通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即年滿十八周歲,且精神狀態(tài)正常的人。第二種為特殊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但是能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人。所謂“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是指那些“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并能維持當?shù)厝罕娨话闵钏健钡娜??!?.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又稱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或部分民事行為能力,指法律賦予那些已達到一定年齡但尚未成年和雖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后果的自然人所享有的可以從事與自己的年齡、智力和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的能力。?!睹穹ㄍ▌t》第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一般來說,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從事如下方面的活動:①進行滿足其日常生活需要的數(shù)額不大的民事行為;②從事只取得利益而不承擔義務的行為,如接受贈與獎勵;③接受以自己的行為獲得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睹穹ㄍ▌t》第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例題:李某是17周歲的高中生,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打工掙零用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李某()。(2009年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試題)。A.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B.應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C.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D.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答案:B。解析: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3.無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從事民事活動以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睹穹ㄍ▌t》第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民事活動?!辈粷M十周歲的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發(fā)育都沒有成熟,對其行為的性質和相應的后果缺乏認識和判斷能力。為保護他們的利益和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法律只允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必須的民事活動。。民法通則第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民事活動。”法律也規(guī)定他們?yōu)闊o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涉及他們自身利益的必需的民事活動,由他們的法定代理人進行代理。。例題1:根據《民法通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2004年房地產經紀人制度試題)。A.10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B.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C.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能獲得勞動收入的人D.18周歲以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答案:B。解析:18周歲以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例題2:下列五人中,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有()。(2006年房地產經紀人制度試題)。A.張某,17周歲,外出打工,且每月都有工資寄回家補貼家用。B.李某,15周歲,父母雙亡,靠自己在城市賣報紙為生。C.王某,19周歲,一直無工作,待業(yè)在家。D.趙某,20周歲,患有精神病。E.吳某,19周歲,癱瘓在床,生活起居需人照料。答案:ACE。解析:在中國,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例題3:下列自然人中,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是()。(2008年房地產經紀人制度試題)。A.15周歲自己掙錢生活的孤兒B.17周歲生活費來自父母的學生。C.19周歲一直未參加工作的待業(yè)青年D.20周歲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答案:C。解析:在中國,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例題4:下列自然人中,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有()。((2007年房地產經紀人制度試題)。A.以鐘點工收入維持生活的16周歲在校學生。B.由家長供給一切費用的17周歲在校學生。C.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35周歲精神病人。D.正在讀大學二年級的11周歲超常兒童。E.腰椎受損癱瘓在床的65周歲退休老人。答案:BCD。解析:在中國,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辯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或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例題5:下列自然人中,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是()。(2008年房地產經紀人試題)。A.15周歲自己掙錢生活的孤兒B.17周歲生活費來自父母的學生。C.19周歲一直未參加工作的待業(yè)青年D.20周歲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答案:C。解析:在中國,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三)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變更宣告。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由于受其年齡、智力和精神健康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可變性。一是造成自然人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原因已經消滅,使其轉變?yōu)橄拗泼袷滦袨槟芰θ嘶蛘咄耆袷滦袨槟芰θ?;二是出現(xiàn)了法律上規(guī)定的情形,導致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變?yōu)橄拗泼袷滦袨槟芰θ嘶蛘邿o民事行為能力人。。我國民法對未成年人以外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采取宣告制度?!睹穹ㄍ▌t》第十九條規(guī)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例題:《民法通則》規(guī)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A.人民政府B.公證機關C.人民法院D.人民檢察院。答案:C。解析:《民法通則》第十九條規(guī)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四、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一)宣告失蹤。1.宣告失蹤的概念宣告失蹤,指公民下落不明滿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根據法定的程序和條件,宣告其失蹤并對其財產實行代管的法律制度。。2.宣告失蹤的條件《民法通則》第二十條規(guī)定:“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戰(zhàn)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zhàn)爭結束之日起計算?!币虼诵媸й櫛仨毦邆湟韵聴l件:。(1)須受宣告人失蹤。所謂失蹤,即下落不明,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下落不明是指:“公民離開最后居住地后沒有音訊的狀況。”。(2)須失蹤達法定期間。下落不明的起算時間,應該從該公民音訊消失之次日起,持續(xù)兩年;但戰(zhàn)爭期間下落不明的,應自戰(zhàn)爭結束之日的次日起計算。。(3)須經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二十四條:“申請宣告失蹤的利害關系人,包括被申請宣告失蹤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其他與被申請人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逼渲衅渌c被申請人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主要是指被申請人的債權人、合伙人等。。(4)須由法院經法定程序宣告。法院接到宣告失蹤申請后,應當發(fā)出尋找下落不明者的公告,公告期為3個月。公告期滿后,法院根據失蹤事實是否得到確認而作出裁決。宣告失蹤判決中確定的失蹤日期為被宣告人的失蹤日期。。3.宣告失蹤的法律后果宣告失蹤的法律后果,是為失蹤人設立財產代管人并為其追索債權、清償債務。公民被宣告為失蹤人后,財產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代管。代管發(fā)生爭議或者沒有以上代管人的,或者以上規(guī)定的代管人沒有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人代管。無行為能力人失蹤,其監(jiān)護人即為代管人。失蹤人所欠稅款、債務和應付的贍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撫育費及因代管財產而必須支付的管理費等,由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財產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職責的,失蹤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變更代管人。。4.失蹤宣告的撤銷根據《民法通則》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被宣告失蹤的人重新出現(xiàn)或者確知他的下落,經本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失蹤宣告?!薄@}1:公民下落不明滿()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A.1年B.2年C.3年D.4年。答案:B。解析:《民法通則》第二十條規(guī)定:“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例題2:蔡某于2005年離家出走,一直下落不明。下列關系人中,不能申請宣告蔡某失蹤的是其()。(2009年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試題)。A.配偶B.債權人C.鄰居D.合伙人。答案:C。解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二十四條:“申請宣告失蹤的利害關系人,包括被申請宣告失蹤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其他與被申請人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逼渲衅渌c被申請人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主要是指被申請人的債權人、合伙人等。。(二)宣告死亡。1.宣告死亡的概念宣告死亡,指公民下落不明滿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根據法定的程序和條件判決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宣告失蹤并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經程序。公民下落不明,符合申請宣告死亡的條件,利害關系人可以不申請宣告死亡,而申請宣告失蹤。。2.宣告死亡的條件。根據《民法通則》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宣告公民死亡,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受宣告人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間。該法定期間有三種情況:一是一般情況下下落不明滿四年;二是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滿兩年;三是戰(zhàn)爭期間下落不明,從戰(zhàn)爭結束之日起滿四年。。例題: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宣告失蹤公民死亡在期限上的條件是()。。A.下落不明滿四年。B.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fā)生之日起滿兩年。C.戰(zhàn)爭期間下落不明的,從戰(zhàn)爭開始之日起滿兩年。D.戰(zhàn)爭期間下落不明的,從戰(zhàn)爭結束之日起滿四年。E.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fā)生之日起滿四年。答案:ABD。解析:根據《民法通則》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宣告公民死亡,必須具備的條件中,宣告人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間。該法定期間有三種情況:一是一般情況下下落不明滿四年;二是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滿兩年;三是戰(zhàn)爭期間下落不明,從戰(zhàn)爭結束之日起滿四年。。(2)須經利害關系人申請。與宣告失蹤所不同的是,這里的利害關系人是有秩序之分的。利害關系人的范圍及順序為:第一,配偶;第二,父母、子女;第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第四,其他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順序在前的利害關系人宣告死亡,順序在后的利害關系人宣告失蹤,應當宣告死亡。同一順序的利害關系人,有的申請宣告死亡,有的不同意宣告死亡,則應當宣告死亡。。例題:申請宣告甲死亡的利害關系人的正確順序是()。。A.甲父丁、甲妻乙、甲債權人丙、甲子戊。B.甲妻乙、甲父丁、甲子戊、甲債權人戊。C.甲妻乙、甲債權人丙、甲父丁、甲子戊。D.甲父丁、甲子戊、甲妻乙、甲債權人戊。答案:B。解析:利害關系人的范圍及順序為:第一,配偶;第二,父母、子女;第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第四,其他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3)須經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人民法院受理宣告死亡申請后,應當發(fā)出公告尋找失蹤人,公告期為一年。但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不可能生存的,公告期為三個月。公告期屆滿,人民法院根據受宣告人死亡事實的確定與否,作出終結審理的裁定或者宣告死亡的判決。判決書確定的死亡日期即為受宣告人的死亡日期。。例題1:甲于2000年2月1日失蹤,其妻乙于2004年7月3日向法院申請宣告甲死亡,法院發(fā)出一年公告后,于2005年8月4日判決宣告甲死亡。則依法,甲的死亡日期為()。。A.2000年2月1日B.2004年7月3日。C.2005年8月4日D.2006年8月4日。答案:C。解析:公告期屆滿,人民法院根據受宣告人死亡事實的確定與否,作出終結審理的裁定或者宣告死亡的判決。判決書確定的死亡日期即為受宣告人的死亡日期。。例題2:因意外失蹤,利害關系人申請失蹤人為宣告死亡人的,人民法院尋找失蹤人的公告期為()。。A.1個月B.3個月C.6個月D.1年。答案:B。解析:民法院受理宣告死亡申請后,應當發(fā)出公告尋找失蹤人,公告期為一年。但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不可能生存的,公告期為三個月。。3.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宣告死亡發(fā)生的法律后果,具體如下:。(1)被宣告死亡的公民與他人之間現(xiàn)有的法律關系消滅,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終止。。(2)婚姻關系自然解除。。(3)個人合法財產作為遺產按繼承程序處理。。(4)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4.死亡宣告的撤銷《民法通則》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xiàn)或者確知他沒有死亡,經本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死亡宣告。”被宣告死亡人生還并撤銷死亡宣告后,發(fā)生以下法律后果:。(1)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在宣告死亡期間依法進行的民事行為,他人不得主張無效。被宣告死亡時間與自然死亡時間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但自然死亡前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與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行為相抵觸的,則以其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為準。。(2)被宣告死亡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照繼承法取得其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應當予以適當補償。。(3)被撤銷死亡宣告人的配偶沒有再婚的,夫妻關系自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離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不得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4)被宣告死亡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養(yǎng)的,被宣告死亡人不得以未經其同意為由主張收養(yǎng)關系無效,但收養(yǎng)人和被收養(yǎng)人同意的除外。。(5)利害關系人隱瞞真實情況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財產的,除應返還原物和孳息外,還應對給他人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例題: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丙。丙死亡后一年,乙得知甲仍然在世,經聯(lián)系后,遂向法院申請撤銷原死亡宣告,撤銷甲的死亡宣告后,甲與乙的婚姻關系()。。A.自行恢復B.并未自行恢復。C.視為自行恢復D.經甲同意自行恢復。答案:B。解析:被撤銷死亡宣告人的配偶沒有再婚的,夫妻關系自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離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不得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五、監(jiān)護。(一)監(jiān)護的概念。監(jiān)護,是為了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和特定財產權利而由公民或社會組織對其予以監(jiān)督、管理、保護的制度。監(jiān)督和保護的公民或社會組織稱為監(jiān)護人,被監(jiān)督和保護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稱為被監(jiān)護人。。民法上設立監(jiān)護制度的意義在于:它使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權利能力得到真正實現(xiàn);使其民事行為能力得到補充;可以有效地保護他們的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有利于穩(wěn)定正常的社會秩序。。(二)監(jiān)護的設定方式。我國民法規(guī)定了監(jiān)護的兩種設定方式:①法定監(jiān)護,指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監(jiān)護人;②指定監(jiān)護,是指在沒有法定監(jiān)護人或者對擔任監(jiān)護人有爭議的,由人民法院或者其他組織指定監(jiān)護人。。(三)監(jiān)護的具體設定。1.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民法通則》第十六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據此,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當然監(jiān)護人,其監(jiān)護人資格從未成年人出生之日自然取得,不必經任何程序。。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失去監(jiān)護能力,則應按下列順序確定其中有監(jiān)護能力的人擔任監(jiān)護人: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兄、姐;③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jiān)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前兩類任其擔任監(jiān)護人屬于法定義務。在不存在前一順序規(guī)定的監(jiān)護人或者該項監(jiān)護人沒有監(jiān)護能力,或者對被監(jiān)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利于被監(jiān)護人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jiān)護資格的人中擇優(yōu)確定監(jiān)護人。被監(jiān)護人有識別能力的,還應視情況征求被監(jiān)護人意見。監(jiān)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中的數(shù)人。上述人員對擔任監(jiān)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訴,由法院裁決。認定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能力,應當根據監(jiān)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與被監(jiān)護人在生活上的聯(lián)系狀況等因素綜合確定。沒有上述規(guī)定的監(jiān)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jiān)護人。。夫妻離婚后,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無權取消對方對該子女的監(jiān)護權,但下列情況除外:①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對該子女有犯罪、虐待行為或者對該子女明顯不利的;②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取消監(jiān)護權的。。例題1:小明是5周歲的未成年人,下列關于他的監(jiān)護人的論述中,錯誤的是()。。A.如果小明的父母離婚并且都不愿擔任其監(jiān)護人,人民法院應指定他們中的一個為小明的監(jiān)護人。B.如果小明的父母離婚了,他們仍然是小明的法定監(jiān)護人。C.如果小明沒有父母,其祖父母擔任其監(jiān)護人是他們的法定義務。D.如果小明只有叔叔和姑姑,他的叔叔和姑姑可以協(xié)議擔任他的監(jiān)護人。答案:A。解析: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失去監(jiān)護能力,則應按下列順序確定其中有監(jiān)護能力的人擔任監(jiān)護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jiān)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前兩類任其擔任監(jiān)護人屬于法定義務。。例題2:南方某村公民甲12歲,父母雙亡,祖父母年過80歲,無兄姐,其他親屬中僅有堂叔愿意也有能力擔任其監(jiān)護人,依法應取得()同意。。A.甲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B.人民法院。C.甲住所地的村民委員會D.祖父母。答案:C。解析:在不存在前一順序規(guī)定的監(jiān)護人或者該項監(jiān)護人沒有監(jiān)護能力,或者對被監(jiān)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利于被監(jiān)護人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jiān)護資格的人中擇優(yōu)確定監(jiān)護人。。2.精神病人的監(jiān)護人對于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依照《民法通則》第十七條,應當按照下列順序確定監(jiān)護人: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親屬;⑤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jiān)護責任,經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上述前一順序的有監(jiān)護資格的人無監(jiān)護能力或其行使監(jiān)護權對被監(jiān)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據對被監(jiān)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jiān)護資格的人中擇優(yōu)確定。被監(jiān)護人有識別能力的,應視情況征求被監(jiān)護人的意見。。對擔任監(jiān)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以上規(guī)定的監(jiān)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jiān)護人。。例題1:依照我國現(xiàn)行法律,可以擔任精神病人的監(jiān)護人的有關組織包括()。。A.成年子女B.精神病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C.精神病人住所地的村民委員會D.精神病人住所地的民政部門。E.精神病人所在單位。答案:BCDE。解析:對于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依照《民法通則》第十七條,應當按照下列順序確定監(jiān)護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親屬;5)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jiān)護責任,經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對擔任監(jiān)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以上規(guī)定的監(jiān)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jiān)護人。。例題2:有關監(jiān)護人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監(jiān)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B.當被監(jiān)護人已經具備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監(jiān)護關系即應解除。C.解除原為精神病患者的監(jiān)護,應通過民事訴訟特別程序,在撤銷對公民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認定的同時,方可撤銷對其監(jiān)護。D.只有公民才能擔任監(jiān)護人。答案:D。解析:沒有上述規(guī)定的監(jiān)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jiān)護人。。(四)監(jiān)護人的職責和責任。依照《民法通則》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十條的規(guī)定,監(jiān)護人的職責主要有下列方面:。1.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人身權益監(jiān)護人應當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防止被監(jiān)護人受到不法侵害。。2.保護和管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監(jiān)護人必須妥善管理和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除非為了被監(jiān)護人的利益,否則監(jiān)護人不得處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如果監(jiān)護人擅自處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對被監(jiān)護人造成損害的,監(jiān)護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3.代理被監(jiān)護人參加民事活動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jiān)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不能實施的民事行為,均應由監(jiān)護人代理進行或由監(jiān)護人同意后進行。。4.教育和照顧被監(jiān)護人如果監(jiān)護人不履行職責,導致被監(jiān)護人實施了損害國家、集體的財產權利或其他人的人身或財產權利的行為,監(jiān)護人必須對被監(jiān)護人所造成的損害負擔賠償責任。監(jiān)護人能夠證明自己確實盡了監(jiān)護職責的,可以減輕他的責任。。5.代理被監(jiān)護人進行訴訟在被監(jiān)護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fā)生爭議時,法律要求監(jiān)護人代理被監(jiān)護人進行訴訟,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監(jiān)護人可以將監(jiān)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地委托給他人。因被監(jiān)護人的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jiān)護人承擔,但另有約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確有過錯的,負連帶責任。監(jiān)護人不履行監(jiān)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jiān)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jiān)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例題1:關于監(jiān)護人職責的說法,錯誤的是()。(2009年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試題)。A.監(jiān)護人應當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人身安全。B.監(jiān)護人可以將監(jiān)護職責部分地或全部地委托給他人。C.監(jiān)護人應當代理被監(jiān)護人進行訴訟活動以維護其合法權益。D.監(jiān)護人有權自主處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答案:D。解析:監(jiān)護人必須妥善管理和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除非為了被監(jiān)護人的利益,否則監(jiān)護人不得處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例題2:監(jiān)護人的職責主要有()。。A.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人身權益B.保護和管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C.代理被監(jiān)護人參加民事活動D.教育和照顧被監(jiān)護人。E.代理監(jiān)護人進行訴訟。答案:ABCD。解析:監(jiān)護人的職責中,代理被監(jiān)護人進行訴訟。。(五)監(jiān)護的終止。監(jiān)護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和財產權益而設的。監(jiān)護的終止分為自然終止和訴訟終止兩類。。1.自然終止指設定監(jiān)護人的客觀情況自然消失,從而導致監(jiān)護的存在已無必要,監(jiān)護隨之終止。如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死亡,被監(jiān)護的未成年人成年,被監(jiān)護的精神病人恢復精神正常,從而變成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等。。2.訴訟終止指監(jiān)護人不履行監(jiān)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jiān)護人的合法權益時,由被監(jiān)護人的利害關系人或有關單位訴請法院撤銷原來監(jiān)護人的資格,從而導致監(jiān)護終止。通過訴訟撤銷監(jiān)護,并不意味著被監(jiān)護人不再需要監(jiān)護人,而是取消原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資格,依法另行確定監(jiān)護人。。例題:監(jiān)護終止的原因主要有()。。A.被監(jiān)護人獲得完全民事行為能力B.監(jiān)護人或被監(jiān)護人死亡。C.監(jiān)護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D.監(jiān)護人自行辭去監(jiān)護。E.監(jiān)護人不履行監(jiān)護職責。答案:ABCE。解析:監(jiān)護人自行辭去監(jiān)護,是不妥的。。六、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文件和住所。(一)戶籍和居民身份證。戶籍是確定作為民事權利主體的公民的身份和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公民出生后,依照我國戶籍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必須向國家戶籍管理部門進行戶籍登記。戶籍登記可以確立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的起始、終止的時間,可以確定公民的姓名、親屬身份等。居民身份證,記載著公民的姓名、性別、民族、住所、出生時間等,也是個人身份的有效法律證明。。(二)住所。住所是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主要基地和中心場所。在民法上,住所是決定監(jiān)護,決定宣告失蹤、死亡地,決定債務履行地,決定訴訟管轄地,決定涉外法律適用的準據法地的重要因素。此外,住所在公司法、國際法、選舉法、稅法等法律中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睹穹ㄍ▌t》第十五條規(guī)定,公民以其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視經常居住地為住所。公民離開住所地最后連續(xù)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為經常居住地,但住院治病的除外。公民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后至遷入另一地之前,沒有經常居住地的,仍以其戶籍所在地為住所。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其監(jiān)護人的住所為住所。與住所相聯(lián)系的還有居所的概念。凡公民居住的場所均稱為居所。故居所與住所不同,居所可以有多個,而住所只有一個。。例題:甲的戶籍在杭州,1994年起到深圳務工,后患胃病,于1995年去上海治病,1997年3月治愈后回家鄉(xiāng)寧波居住至今。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甲目前的住所地在()。(200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試題)。A.杭州B.上海C.寧波D.深圳。答案:C。解析:《民法通則》第十五條規(guī)定,公民以其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視經常居住地為住所。公民離開住所地最后連續(xù)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為經常居住地,但住院治病的除外。。七、個體工商產及其財產責任?!睹穹ㄍ▌t》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核準登記,從事工商業(yè)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號。”因此,我國法律上的個體工商戶,指公民個人或者家庭依法經核準登記,以個人財產或家庭財產為資本,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從事工商業(yè)經營的一種特殊民事主體。。依照我國有關規(guī)定,個體工商戶對其所苜的合法財產享有所有權;在法律法規(guī)和核準登記的范圍內,享有自主經營的權利;經過批準可以起字號、刻圖章,在銀行開立賬戶和存貸款項。此外,還享有依據法律和合同而得以享有的漢利,如物資供應權、場地使用權、商標權以及法律規(guī)定的稅收咸免權等。?!睹穹ㄍ▌t》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在確定個體工商戶的債務承擔上,應當明確以下幾點:。(1)就責任性質而言,個體工商戶的財產責任是一種無限責任,即責任財產的范圍不以投入使用的財產為限,而應以其所有的全部財產承擔責任。。(2)以個人名義申請登記的個體工商戶,用家庭財產投資經營的,或其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員享有的,其債務應以家庭共有財產清償。。(3)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一方從事個體經營的,其收入為夫妻共有財產,債務也應由夫妻共有財產清償。。(4)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如果以其家庭共有財產承擔責任的,應當保留家庭成員的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產工具。。例題:下列關于個體工商產及其財產責任,表述不正確的是()。。A.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核準登記,從事工商業(yè)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B.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號。C.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D.就責任性質而言,個體工商戶的財產責任是一種有限責任。E.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如果以其家庭共有財產承擔責任的,不能保留家庭成員的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產工具。答案:DE。解析:就責任性質而言,個體工商戶的財產責任是一種無限責任。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如果以其家庭共有財產承擔責任的,應當保留家庭成員的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產工具。。八、農村承包經營產及其財產責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的規(guī)定從事商品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農村承包經營戶也是一類特殊的民事主體。。農村承包經營戶享有財產所有權、所承包經營的土地及其他生產資料的使用權、生產經營計劃權、產品收益分配權、雇工權、土地轉包權等多項權利。同時,農村承包經營戶必須全面地履行合同規(guī)定的各項義務,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否則將依法承擔責任。。農村承包經營戶的財產責任,應當按照以下原則處理:。(1)公民個人出資、獨立經營、收益歸自己的農村承包經營戶,其對外所欠的債務應當以該公民個人的財產承擔責任。。(2)以公民個人名義承包的經營戶,用家庭財產共同投資,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員享用的,其債務由家庭共有財產承擔。。(3)農村承包經營戶由部分家庭成員出資經營和收益的,對外所欠債務由這部分家庭成員負擔連帶清償責任。。(4)全體家庭成員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同收益的農村承包經營戶,其對外所欠債務由家庭共有財產和他們各自的個人財產一同清償。。例題:下列關于農村承包經營產及其財產責任,表述錯誤的是()。。A.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的規(guī)定從事商品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B.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農村承包經營戶不是一類民事主體。C.以公民個人名義承包的經營戶,用家庭財產共同投資,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員享用的,其債務由家庭共有財產承擔。D.農村承包經營戶由部分家庭成員出資經營和收益的,對外所欠債務由這部分家庭成員負擔連帶清償責任。答案:B。解析: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農村承包經營戶也是一類特殊的民事主體。。。第二節(jié)法人。。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睹穹ㄍ▌t》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的特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1.法人是按照一定方式組成的社會組織這是法人與自然人最大的區(qū)別,自然人是單個主體,而法人都是集合的主體,它是人的集合與財產的集合的統(tǒng)一。比如機關法人、企業(yè)法人、事業(yè)單位法人等,都表現(xiàn)為一種社會組織,他們有自己的組織機構,有不同于成員的組織意志,保證法人按一定的方向進行活動。。2.法人是按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成立的法人是社會組織,但不是所有的社會組織都能成為法人,只有那些具備法定條件,得到了國家認可或批準的社會組織才能取得法人資格。法人要具有一定的財產和經費,這是法人具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基礎。法人還要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保證法人以自己的名義從事各項活動并使經營正常進行。另外,法人的成立也要依據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在這方面各國的規(guī)定不同,有的國家要求法人的成立必須經過特定機關的批準,而有的國家法律規(guī)定只要法人經過登記即可宣告成立。。3.法人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法人作為擁有獨立人格的民事主體,擁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不同于其成員的民事能力,表現(xiàn)出法人人格的獨立性。同自然人相比,法人的民事能力也有自己的特點。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同時產生的,都是從法人成立時即具有的。而自然人出生時只有民事權利能力,達到一定年齡后才有民事行為能力,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不完全同一。。4.法人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法人的財產獨立于其成員的財產,因此它的成員僅以投入的財產為限承擔責任。所以,法人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反面解釋,就是法人成員對法人只負有限責任。。例題:下列不屬于法人特征的是()。。A.法人是一種中介組織B.法人具有民事主體資格。C.法人有獨立財產D.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答案:A。解析: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二、法人的分類。(一)公法人和私法人。以法人設立所依據的法律為標準,分為公法人和私法人。凡依據公法規(guī)范設立的法人,為公法人;凡依據私法規(guī)范所設立的法人,為私法人。區(qū)分公法人和私法人的意義在于決定其設立的準據法和不同的訴訟管轄。。(二)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以法人成立的基礎為標準,私法人可以分為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社團法人,為由兩個以上成員的結合而取得權利義務主體資格的組織體,其成立基礎在于人。例如各種公司、協(xié)會、學會等都是社團法人。財團法人,指由一定目的的財產的集合而取得權利義務主體資格的法人,其成立基礎在于財產。例如各種基金會、醫(yī)院、博物館等。區(qū)分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的意義在于兩者的設立程序及設立目的不同。。(三)營利法人和公益法人。以法人的目的為標準,可將法人分為公益法人和營利法人。。營利法人的目的在于營利,所謂營利,指積極的營利并將所得利益分配給其成員,如果僅僅法人自身營利,但不將所得利益分配給其成員,只是作為自身發(fā)展經費,則不屬于營利法人。公益法人的目的在于謀取公益,所謂公益,指社會一般利益,即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且一般是非經濟的利益。慈善機構是典型的公益法人,各種公司則為典型的營利法人。。(四)本國法人與外國法人。依法人的國籍可以將其分為本國法人與外國法人。具有本國國籍的法人為本國法人,不具有本國國籍的法人為外國法人。。關于國籍的確定標準,有不同的學說,如設立人國籍地說、資本控制說、準據法說和住所地說。多數(shù)國家采取準據法說和住所地說。按照這一標準,凡依據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法人,為中國法人;中國法人以外的法人為外國法人。區(qū)分中國法人與外國法人的意義,主要在于對外國法人法律上有專門的認許制度以及外國法人在權利能力上有所限制。。(五)企業(yè)法人與非企業(yè)法人。企業(yè)法人的概念為我國學者的創(chuàng)造。所謂企業(yè),指營利性的經濟組織,尤其是以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企業(yè)法人,指以營利為目的,獨立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yè)。企業(yè)法人以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為標準,可以分為:全民所有制企業(yè)法人、集體所有制企業(yè)法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法人和外資企業(yè)法人。。企業(yè)法人以外的一切法人,均屬于非企業(yè)法人,這些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它們從事非營利性活動。包括機關法人、事業(yè)單位法人、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區(qū)分企業(yè)法人和非企業(yè)法人的意義在于,兩者設立所依據的法律、程序、目的及管理范圍不同。如企業(yè)法人必須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企業(yè)登記機關辦理登記,而社會團體法人應向國家民政部門的社會團體登記機關辦理登記。。(六)機關法人、事業(yè)單位法人、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法人與社會團體法人。這是對非企業(yè)法人進行的再分類。。機關法人是指依照國家法律和行政命令組建的,以從事國家管理活動為主的各級國家機關,它們只有在從事商品交換活動,如購置辦公用品、租用房屋時,才以機關法人的資格出現(xiàn),與其他民事主體處于平等的地位。。事業(yè)單位法人,指從事非營利性和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各類法人,如從事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教育、文藝等事業(yè)的法人。事業(yè)單位法人從事廣泛的社會公益事業(yè)。不以營利為目的。。民辦非企業(yè)法人,指公民私人創(chuàng)辦的非營利性的法人,比如民辦大學、民辦醫(yī)院等。這類民辦非企業(yè)法人,也具有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社會團體法人,是指由其成員自愿組成,從事公益、文藝、學術研究、宗教等活動的各類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包括人民群眾團體,如工會、婦女聯(lián)合會;社會公益團體,如中國福利會、殘疾人基金會;文藝工作者團體,如戲劇工作者協(xié)會、美術工作者協(xié)會;學術研究團體,如中國醫(yī)學會、中國法學會;宗教團體,如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中國佛教協(xié)會等。。例題1:慈善機構是典型的()。。A.營利法人B.公益法人C.社團法人D.財團法人。答案:B。解析:慈善機構是典型的公益法人,各種公司則為典型的營利法人。。例題2:根據法人成立的基礎不同,法人可以分為()。(200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試題)。A.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B.公法人和私法人C.公益法人和營利法人。D.企業(yè)法人、國家機關法人、事業(yè)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答案:A。解析:以法人成立的基礎為標準,私法人可以分為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三、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法人從事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1.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特點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相對于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而言,有以下特點:。(1)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從法人依法成立時開始享有,到法人終止時消滅。法人的主體資格由法律賦予,所以當法人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成立的時候,也就具備了法律賦予其主體資格的條件,法人自然開始享有權利能力。當法人被撤銷、解散或破產時,法人的主體資格消失,其民事權利能力也就終止。。(2)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在范圍方面與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范圍不同。同自然人相比,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受到很多的限制。①自然性質的限制,就是說由于法人與自然人在性質上的差異,某些專屬于自然人的權利,法人不能享有。如自然人基于固有的性別、年齡、親屬關系而產生的權利,法人無從享有。法人不能成為繼承人,但是可以成為受遺贈人。法人只有名稱權、名譽權,但沒有以肉體為前提的人格權。②法律的限制。有些特別法對法人的權利能力的某一方面會予以限制,比如公司法中有公司不得成為其他公司無限責任股東的限制。③法人目的的限制。法人是為了實現(xiàn)一定的目的而設立的組織,其章程規(guī)定的目的構成對其活動的限制,法人只能在其登記的目的范圍內活動。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過于嚴格地以法人目的限制法人的權利能力,會損害其適應市場環(huán)境的能力,因此世界各國現(xiàn)在一般都趨向于對法人的目的作寬泛解釋。根據我國法律的規(guī)定,法人登記的不是目的,而是其經營范圍。我國《民法通則》第42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應當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所以在我國,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受其經營范圍的限制。。(3)法人之間的民事權利能力是不同的,因其性質和設立目的的限制而有所差異。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從出生時產生,人格上平等,因而一般都是相同的。法人則因為設立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經營范圍,因而也就在權利能力上有差別。各個法人受到法律和自己章程的約束,其權利能力的內容也不相同,所以法人的權利能力也被稱為特殊的權利能力。。2.法人民事權利的行使法人民事權利的行使也由不同于目然人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1)法人民事權利的行使,由法人的機關和工作人員或代理人行使。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通常是由自己實現(xiàn)的,法人則不同,法人作為社會組織,其自身不能行為,必須經自然人代其為之。所以法人的權利能力通常是由法人的機關和工作人員或者機關委托的代理人來實現(xiàn)。法人的機關一般由權力機關、執(zhí)行機關和監(jiān)督機關三部分組成。。(2)法人民事權利的行使,必須依法進行不得濫用。。(3)法人民事權利的行使,不得違反法人的目的、性質和章程的規(guī)定,損害相對人的利益。前文已述及,法人的設立目的,構成了對其行為能力的限制。因此法人必須在民事活動中尊奉這一目的,從事與其性質相符合的行為,誠實信用地遵守其章程。法人在與相對人進行交易的時候,應將其可以行使的權利范圍予以公示,以保護相對人的選擇權。。四、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人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以其行為從事民事活動,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法人的行為能力,包括法人從事法律行為和其他合法行為的能力,也包括法人對其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能力。。1.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特點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不同,具有如下特點:。(1)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同時產生,同時消滅。當法人具備相應的條件,并經設立程序取得法人資格后,即開始享有權利能力,也同時具備行為能力。當法人被撤銷或解散而終止的時候,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都隨之終止。所以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具有時間上的同一性,兩者的發(fā)生和消滅一致。而自然人從出生就具有權利能力,但行為能力要達到一定的年齡并且精神健康方可完全具備。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到死亡時終止,行為能力可能在此之前因為精神失常而暫時中止,所以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具有時間上的分離性。。(2)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范圍受其民事行為能力范圍的影響。如同法人的能力范圍構成對其權利能力的限制一樣,由于法人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的一致性,法人的能力范圍同樣構成對其行為能力的限制。法人將其目的范圍進行登記后,一般就只能在這個范圍內從事民事活動。這種限制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與法人進行交易的第三人,使其明確法人能力的大小,而不會同法人進行其能力范圍之外的民事活動,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損失。由于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特殊的,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也就是特殊的,所以各個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因其經營范圍的不同也就各不一樣。。(3)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只能由它的工作機關或工作人員加以實現(xiàn)。如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不能靠其自身實現(xiàn)一樣,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也只有依靠其機關、其工作人員或法人機關委托的代表來實現(xiàn)。法人機關或代表的行為就是法人的行為,法人承擔其法律效果,這是由法人的社會組織的特點決定的。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要由其意志機關形成決策,由其執(zhí)行機關執(zhí)行,并受到其監(jiān)督機關的監(jiān)督,經過這些機關的活動,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才能實現(xiàn)。因此法人機關在其權限內從事行為的后果要由法人承擔。我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钡?21條規(guī)定:“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zhí)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承擔民事責任?!?。2.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不是任意的,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同樣受到法律和社會公益的種種限制,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主要表現(xiàn)為:。(1)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從范圍上受到設立法人目的、性質和章程的限制。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都是在其登記的經營目的的框架之內的,法人在社會上存在,就要奉行其設立所應對社會承諾的宗旨,這就是說法人必須在其公示的目的范圍內活動,否則會造成社會的混亂,如事業(yè)單位和學校設立的目的是從事國家的公共事業(yè)和教育事業(yè),因而不能從事營利性活動,只承擔社會公益事業(yè)任務。我國《民法通則》第42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應該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第49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超出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應對法人和法定代表人追究責任?!笨梢姺ㄈ说拿袷滦袨槟芰κ艿狡湓O立目的的限制。但是現(xiàn)在世界各國立法都不再嚴格按照目的來限制法人的行為,這也是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要求。。另外,法人的性質也決定了它不能從事某些活動,比如專屬于自然人人身的行為,法人不得為之;再有,上文提到的國家機關和學校,在性質上屆于非營利法人,因此從這一角度講,也不得從事經營活動。最后,法人的有效成立都必須有自己的章程,法人的章程體現(xiàn)出設立者的目的,法人必須遵守其章程,如果在章程中有對法人活動范圍的規(guī)定,法人必須遵守這一范圍的限制。。(2)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實現(xiàn)受到法人機關和工作人員活動的限制。由于法人自身不能實現(xiàn)其民事行為能力,而要依靠其機關和工作人員,因此法人機關和工作人員的活動就對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實現(xiàn)有很大的影響。法人代表機關和工作人員對外從事的活動要由法人承擔責任,因此法人民事行為能力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實現(xiàn),主要取決于其機關和代表人的行為。法人機關和代表在其權限范圍內,依照法人章程進行民事行為,法人的行為能力才能變?yōu)楝F(xiàn)實。從這一意義上講,法人的機關是法人維持其人格的要件。。例題: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200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試題)。A.和自然人一樣,各個法人之間具有平等一致的民事權利能力。B.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C.法人的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發(fā)生和消滅的時間是一致的。D.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由它的機關或工作人員來實現(xiàn)。答案:A。解析:盡管法人和自然人一樣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畢竟不同于自然人。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普遍的共同的,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受到各種限制且各不相同。。五、法人的成立。(一)法人成立的概念。法人的成立,是指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和程序創(chuàng)設法人,使其具有民事主體資格的全過程。法人從成立時起,即具有民事主體資格,相當于自然人的出生。法人的設立與法人的成立不是同一概念,法人的設立行為能使法人成立,而法人的成立則是法人得以存在的事實狀態(tài)。設立時尚未成立,而成立必須經過設立。。(二)法人成立的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法人成立應具備的條件是:。1.依法成立法人依法成立由兩層意思。①法人的組織設立必須合法,它的設立目的和宗旨要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要求,它的組織機構、設立方式、經營范圍、經營方式必須符合法律的要求,也就是法人的活動內容必須合法。②法人成立的審核和登記的程序必須符合法律的要求,即法人設立的程序必須合法。。2.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要成為法人的社會組織,需要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法人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也是其成立的必要條件。法人的名稱權是財產行權利,可以轉讓、出賣。法人的名稱包括其所在地、責任形式、經營范圍等內容,以便與交易相對人聯(lián)系和識別。。法人必須具備一定的組織機構,明確其權力機關、執(zhí)行機關和監(jiān)督機關,這是實現(xiàn)法入團體意志,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保證。法人組織機構健全是法人開展正常業(yè)務活動的必要條件,因此,具有完備的組織機構,才司成為法人。。法人的住所是法人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有的法人還可以設有分支機構或在幾個場所設立機構。法人的場所包括法人的住所,也包括法人從事經營活動的其他地點以及分支機構所在地。。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法人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是指法人能以自己的財產作為自己債務的擔保手段,而不以法人成員和其他法人的財產擔保債務。法人的最低資本額保證了在通常情況下,法人能以自己的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而企業(yè)法人的出資者僅以出資為限,承擔民事責任。在一些學說中,把法人的民事責任能力看作是法人民事能力的一種。我國《民法通則》中也有對法人民事責任的規(guī)定,第43條:“企業(yè)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第121條規(guī)定:“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zhí)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承擔民事責任?!薄?三)法人設立的程序。在法人發(fā)展的歷史上,各國對法人的設立采取了不同的原則。①自由設立主義。也稱為放任主義,即國家對法人的設立,不加任何限制,不做干涉,完全聽憑當事人自由處斷。這一原則在中世紀商事公司勃興的時候,曾為各國廣泛采用,但有礙交易安全,近代以來,除了瑞士民法人采用外,已不多見。②特許設立主義。也稱為立法特許主義,即法人之設立,須經特別立法機關或國家元首的許可。此種主義對法人的設立采取禁止遏制的態(tài)度,由于限制過嚴,現(xiàn)在除法國外,也鮮有采用。③行政許可主義。也稱核準設立主義,即法人的設立,須經行政機關的許可。法人在具備了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后,還要由主管的行政官署對其進仃審查,做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④準則設立主義。也稱登記主義,即法律預先規(guī)定法人成立的條件,一旦設立符合這些條件,無須經過主管部門的批準,即可直接辦理登記成為法人。⑤強制設立主義。即國家以法令規(guī)定某種行業(yè)或某種情況下,必須設立一定的法人組織?,F(xiàn)代各國對不同類型的法人分別采取不同的設立原則。。我國法律對法人設立的程序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根據不同的法人分別采取如下規(guī)則:。1.機關法人的成立,采取強制設立主義機關法人的設立,取決于憲法和相關國家機構設置法的規(guī)定,因此采取的是強制設立主義,依照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設立。機關法人則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資格。。2.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采取嚴格準則主義依據我國《公司法》第27條的規(guī)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除法律和法規(guī)規(guī)定須經有關部門審批的,僅需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因此采取的是準則主義。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要有關部門審批的,必須經過審批。因此可以說我國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采取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準則主義,而是嚴格準則主義。。3.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采取行政許可主義根據我國公司法第77條的規(guī)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必須經過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的批準,因此在我國,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采取的是行政許可主義。。4.事業(yè)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的成立,分別采取特許主義和行政許可主義事業(yè)單位法人的設立,須依照國家法律和行政命令的規(guī)定,在設立上采取特許設立主義。事業(yè)單位法人自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主體資格。社會團體法人的設立,有的采取特許設立主義,需要按照國家法律和行政命令的規(guī)定來設立,如婦女聯(lián)合會、工會等;有的采取行政許可主義,即法人的設立需要經過業(yè)務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然后向登記機關申請登記方可成立,如各種協(xié)會、學會等。。例題:在我國,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采取()。。A.強制設立主義B.嚴格準則主義。C.行政許可主義D.采取特許主義和行政許可主義。答案:B。解析: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采取嚴格準則主義。。六、法人的機關。(一)法人的機關概述。法人的機關,是指根據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guī)定,成為法人一部分的集體或者個人,也即法人組織體的組成部分。法人是有獨立意志的民事主體,它的意志的形成、表示與實現(xiàn)是通過其機關而完成的,法人因其機關而存在,因其機關的活動而有自己的活動。。在我國公司企業(yè)法人中,股東(大)會,為公司法人的權力機關和意思機關;董事或者董事會為其執(zhí)行機關和代表機關;監(jiān)事或者監(jiān)事會,為法人監(jiān)察機關。而國有獨資公司的必設機關為董事會,其不設股東會,監(jiān)事會也可以不設立?,F(xiàn)行非公司法人,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依照這一企業(yè)領導體制,廠長(經理)既是法人的權利機關和意思機關,又是法人執(zhí)行機關和代表機關。。我國各類國家機關大抵實行首長制,機關首長就是機關法人的代表機關。我國事業(yè)單位法人大抵實行單位首長負責制,其單位首長就是事業(yè)單位法人的代表機關。我國社會團體法人設有成員大會為權力機關和意思機關,理事會為執(zhí)行機關和代表機關;財團法人中,理事會為執(zhí)行機關和代表機關。。(二)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也是一類法人機關?!睹穹ㄍ▌t》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依照法律或者組織章程規(guī)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梢?,法定代表人,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的章程的規(guī)定,對外以法人的名義代表法人活動的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的代表機關。在企業(yè)法人,法定代表人一般由企業(yè)的董事長擔任。。企業(yè)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法定代表人有權對外行使職權,同時有義務正確地行使職權,代表法人進行活動。如果法定代表人超越法人的目的范圍或者章程活動,則相對人不因重大過失而不知該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的,該行為對法人有效,法人因此而受有損失的,可以向其法定代表人追償。如果法定代表人從事違法活動,由于實施該行為時他本身具有過錯,在追究法人的法律責任的同時,也應根據不同情況,追究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例題:()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的章程的規(guī)定,對外以法人的名義代表法人為活動的人。。A.指定代理人B.委托代理人C.法定代理人D.法定代表人。答案:D。解析:法定代表人,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的章程的規(guī)定,對外以法人的名義代表法人為活動的人。。七、法人的變更。法人的變更,是指在法人存續(xù)期間發(fā)生法人組織的分立、合并或其他重大事項的變化。法人的變更,包括以下類型:。1.法人的分立這是指將一個法人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法人組織的行為。法人分立的形式包括:一是創(chuàng)設式分立,即一個法人分為兩個法人,原法人終止。二是存續(xù)式分立,即原法人繼續(xù)存在,由其分出另一個法人。法人分立后,其原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由分立后的法人按照分立協(xié)議或有關法律規(guī)定享有和分擔。。在我國,法人分立時要經過主管部門審批,分立出來的法人要進行設立登記,消滅的法人要辦理注銷登記,存續(xù)的法人辦理變更登記。法人分立后,消滅或變更原法人,設立新法人。因分立而消滅的法人,其權利義務由分立后的法人概括承受。在存續(xù)式分立中,其權利義務依分立時的約定或章程規(guī)定的方式承受。。2.法人的合并這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法人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協(xié)議約定整合為一個法人的行為。法人合并的形式包括:一是新設合并,即兩個或兩個以上法人合為一個新法人,原法人全部終止。二是吸收合并,即一個或幾個法人被歸并入另一個法人之中,被合并的法人終止,其權利和義務由存續(xù)的法人享有和承擔。法人的合并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階段:①法人的意思機關作出與其他法人合并的決議,或獨資法人的出資人作出與其他法人合并的決定;②合并雙方訂立合并合同(合并后新設法人或存續(xù)法人的成立,應視為該合同終止);③對債權人通知或公告通知;④制定章程,轉移財產,產生機關等;⑤在一定期限內向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或解散登記、設立登記。法人的其他重大事項的變化還表現(xiàn)在法人在組織機構、性質、活動范圍、財產或者名稱、住所、隸屬關系等重要事項上發(fā)生的變動。。為了保護交易安全,《民法通則》第44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分立、合并或者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登記并公告?!彼裕ㄈ说淖兏仨氁婪ń涍^批準,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履行變更登記,并以一定的方式公告。。八、法人的終止。法人的終止,又稱法人的消滅,是指因法定事由的出現(xiàn)而導致法人主體資格的喪失。法人終止后,其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喪失,民事主體資格消滅。法人的終止不同于法人的解散。法人的終止是指法人在實體意義上已消滅,而法人的解散是指法人將要終止,在清算完結并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與公告后,法人才告消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5條的規(guī)定,法人終止的法定事由包括:。1.依法被撤銷它是指法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或因為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而被撤銷的情況。能夠有權撤銷法人許可和登記的主管機關,應該是批準這些法人成立的機關。例如《企業(yè)法人登記管理條例》(1988年6月3日)第30條的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擅自改變經濟性質、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后不從事經營滿法定期限,偽造、涂改、出租、出借、轉讓法人執(zhí)照,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等,登記主管機關可以依法吊銷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強令其解散。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1989年10月25日)第25條的規(guī)定,社會團體法人有在登記中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涂改、轉讓、出借登記證書、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活動、活動違反章程規(guī)定的宗旨、及從事危害國家利益的活動的,登記管理機關可以依法撤銷登記,強令其解散。。2.自行解散它主要是指法人目的事業(yè)完成或無法完成、法人機關的決議、法人章程所規(guī)定的存續(xù)期限屆滿或解散事由的發(fā)生而自動解散的情況。。3.依法宣告破產企業(yè)法人不能清償其到期債務時,法院可根據債權人或債務人的申請,依法宣告其破產。這是因為法人資不抵債時,如果仍允許其繼續(xù)參與民事活動與他人發(fā)生民事法律關系,不僅會損害債權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而且也會影響社會正常經濟秩序。。4.其他原因如法人的合并、分立以及發(fā)生戰(zhàn)爭等。法人的終止,依法必須經過清算。法人的清算是指法人消滅時,由依法成立的清算組織依據其職權清理并消滅法人的全部財產關系。《民法通則》第40條規(guī)定:“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外的活動。”第47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解散,應當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不難看出,清算為法人終止的必經程序。。就企業(yè)法人而言,清算分為破產清算和非破產清算。破產清算是指以破產法規(guī)定的清算程序進行的清算。非破產清算則是不以破產法所規(guī)定程序進行的清算,但在清算時發(fā)現(xiàn)其具備破產原因,即應申請破產,適用破產清算程序。破產清算的清算組織,其成員由法院從企業(yè)上級主管部門、政府財政部門等有關部門和專業(yè)人員中指定。清算組織的主要任務是了結現(xiàn)務、收取債權、清償債務、移交剩余財產。清算終結,應由清算人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并公告。完成注銷登記和公告,法人即歸于消滅。。。第三節(jié)非法人組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