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愛》教學講解課件_第1頁
《兼愛》教學講解課件_第2頁
《兼愛》教學講解課件_第3頁
《兼愛》教學講解課件_第4頁
《兼愛》教學講解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帶一路”論壇精彩語段1、古絲綢之路綿亙?nèi)f里,延續(xù)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chǎn)。2、這些開拓事業(yè)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zhàn)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3、文明在開放中發(fā)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4、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這段歷史表明,無論相隔多遠,只要我們勇敢邁出第一步,堅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fā)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5、中國古語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阿拉伯諺語說,“金字塔是一塊塊石頭壘成的?!睔W洲也有句話:“偉業(yè)非一日之功”?!耙粠б宦贰苯ㄔO是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實踐。讓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一帶一路”論壇精彩語段1、古絲綢之路綿亙?nèi)f里,延續(xù)千年,積兼愛墨子兼愛墨子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名翟,戰(zhàn)國時魯國人(或說宋國人),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墨子墨子,名翟,戰(zhàn)國時魯國人(或說宋國人),墨作者簡介

返回

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魯國人,一說宋國人,春秋戰(zhàn)國之際著名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曾任宋國大夫。初學儒,后自成學派,廣收門徒,游說諸侯,使墨學成為當時的顯學。其學說以“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為核心,對邏輯學、認識論也有探究。

《墨子》一書是墨子及其后學著述的結(jié)集,據(jù)《漢書·藝文志》所載,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一般認為其中《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篇體現(xiàn)了墨子本人的主要思想。作者簡介返回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背景簡介

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個禮制崩坍、王權(quán)衰敗、諸侯蜂爭的時代,廣大民眾飽受戰(zhàn)亂之苦,極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環(huán)境。墨子對現(xiàn)實生活給予了積極關(guān)注與思考,映現(xiàn)出鮮明的憂患意識、入世風骨及救世精神。堅決無情地揭發(fā)當時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他站在平民立場上為維護民眾與弱小國家的生存,提出了“兼愛”、“非攻”等主張。墨子曾經(jīng)從師于儒者,學習孔子之術(shù),稱道堯舜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來逐漸舍掉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到了漢代,隨著儒學統(tǒng)治地位的確立,墨家學派漸趨式微。但體現(xiàn)墨家思想精華的《墨子》一書得以保存下來,并一直流傳至今?!赌印芬粫蓺v代墨者薪盡火傳,一再加工整理或集體創(chuàng)作而成,時間跨度從戰(zhàn)國初至戰(zhàn)國末,即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時。

返回背景簡介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個禮

他是一位哲學家,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學派不僅是一個思想文化團體,而且還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有綱領的社會團體。墨家集團興盛時人數(shù)多達數(shù)百人,他們不僅是墨子的忠實信徒和墨家學說的傳播者和執(zhí)行者,而且還直接參與社會活動,如楚國欲攻打宋國時,墨子就派學生禽滑厘帶領300多人保衛(wèi)宋國。墨家集團的成員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還踵”,是一支非常能戰(zhàn)斗的隊伍。

他是一位哲學家,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集大成者。

墨子又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史上與孔、孟、老、莊齊名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沒有脫離生產(chǎn)勞動。他和他的弟子們始終過著勤勞儉樸的生活,立足現(xiàn)實,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偉大的社會實踐家,曾周游列國,廣收門徒,施教四方,為了天下勞苦大眾的利益嘔心瀝血。

墨子與魯班還是兩位同時代的著名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

墨子又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史上與孔、孟、老、莊齊

他出身低微,“上無君子之事,下無耕農(nóng)之難”,可能是一個接近手工業(yè)勞動者的讀書人。因而養(yǎng)成了注重節(jié)儉、勞身苦志的作風,“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蹺”。他注重實踐,善于制作,相傳他的木工技術(shù),與魯班齊名。在學術(shù)上,初受孔子影響,“學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shù)”,后逐漸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創(chuàng)建了與儒家相對立的墨家學派。他出身低微,“上無君子之事,下無耕農(nóng)之難”,可

儒和墨兩派互相駁辯,在先秦首先揭開了百家爭鳴的序幕。人們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戰(zhàn)國時代乃是流譽四方、最具影響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為萬民興利除害”為自己使命,并為之孜孜奮斗,游說諸侯,謀求制止戰(zhàn)爭,安定社會,安定民生。

儒和墨兩派互相駁辯,在先秦首先揭開了百家爭鳴的序

墨子“平生足跡所及,則嘗北之齊,西使衛(wèi),又屢游楚,前至郢,后客魯陽,復欲適越而未果?!保▽O詒讓《墨子傳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說的“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主”的精神。兩千多年來一直流傳著他止楚攻宋的傳說。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堅定和見義勇為博得了歷代人民尊敬。

到了漢代,隨著儒學統(tǒng)治地位的確立,墨家學派漸趨式微。但體現(xiàn)墨家思想精華的《墨子》一書得以保存下來,并一直流傳至今。

墨子“平生足跡所及,則嘗北之齊,西使衛(wèi),又屢游墨子的學說思想

①兼愛非攻。所謂“兼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并認為社會上出現(xiàn)強執(zhí)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xiàn)象,是因為天下人不相愛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揚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點。③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認為,國君是國中賢者,百姓應以君上之是非為是非。他還認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尚賢是要求君上任用賢者而廢抑不肖者。④節(jié)用。節(jié)用是墨家非常強調(diào)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欲。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

墨子的學說思想①兼愛非攻。所謂“兼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墨子故居墨子故居

析題

看題目及課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愛,交相利”?

即不分親疏厚薄地互相關(guān)愛、互相使對方得利。析題看題目及課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愛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比粍t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弊幽友栽唬骸叭嗜酥詾槭抡撸嘏d天下之利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耍敲刺煜碌睦鞘裁?,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p>

譯文: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果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蹦诱f:“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然則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苯裰T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獨知愛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

以賊人之身。然則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蹦诱f:“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p>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這些公害又是因何產(chǎn)生的呢?是因不相愛產(chǎn)生的嗎?墨子說:“是因不相愛產(chǎn)生的?!爆F(xiàn)在的諸侯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毫無忌憚地發(fā)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伐別人的國家?,F(xiàn)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愛自己的家族,而不愛別人的家族,因而毫無忌憚地發(fā)動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奪別人的家族。現(xiàn)在的人只知道愛自己,而不愛別人,因而毫無忌憚地運用全身的力量去殘害別人。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zhàn);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zhí)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zhàn);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彼灾T侯不相愛,就必然在郊外作戰(zhàn);家族宗主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掠奪;人與人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殘害;君與臣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與子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慈愛、孝敬;兄與弟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天下的人都不相愛,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人多的就會掠奪人少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尊貴的就必然傲視卑賤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舉凡天下禍患、掠奪、埋怨、憤恨產(chǎn)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愛而產(chǎn)生的。所以仁者認為它不對。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比粍t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耍敲刺煜碌睦鞘裁?,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p>

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么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nèi)枷鄲?、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既然這樣,那么人們?nèi)枷鄲邸⒔换サ美麘撛鯓幼瞿??墨子說道:“看待別人國家就象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別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彼灾T侯之間相愛,就不會在郊外作戰(zhàn);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fā)生掠奪;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人與人之間相愛就不會相互殘害;君臣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相愛,就會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天下的人都相愛,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強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舉凡天下的禍患、掠奪、埋怨、憤恨可以不使它產(chǎn)生的原因,是因為相愛而生產(chǎn)的。所以仁者稱贊它。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茍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況于兼相愛、交相利,則與此異!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耍敲刺煜碌睦鞘裁?,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p>

然而現(xiàn)在天下的統(tǒng)治者說:“對!至于兼愛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難辦而迂闊的事。”墨子說道:“天下的士君子們,只是不能辨明兼愛的益處、辨明兼愛的原故?,F(xiàn)在例如攻城野戰(zhàn),為成名而殺身,這都是天下的百姓難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歡,那么士眾就能做到。而兼相愛、交相利與之相比,則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于他;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特上弗以為政、士不以為行故也?!蔽粽邥x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特上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痹鲪簞e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隨即損害他。實行這種兼愛有什么困難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實之于行的緣故?!睆那皶x文公喜歡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縫的裘,圍著牛皮帶來掛佩劍,頭戴熟絹作的帽子,(這身打扮)進可以君上,出可以往來朝廷。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就這樣做。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jié)食,收著氣然后才系上腰帶,扶著墻然后才站得起來。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和令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耍敲刺煜碌睦鞘裁?,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饑瘦得)面有黃黑之色。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能做到這樣。從前越王句踐喜愛士兵勇猛,訓練他的臣下時,先把他們集合起來,(然后)放火燒船,考驗他的將士說:“越國的財寶全在這船里。”越王親自擂鼓,讓將士前進。將士聽到鼓聲,(爭先恐后),隊伍混亂簇擁了,蹈火而死的人,近臣達一百人有余。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

越王擊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惡衣、殺人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茍君說之,則眾能為之;況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異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越王擊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惡衣、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痹酵跤谑区Q金讓他們退下。所以墨子說道:“象少吃飯、穿壞衣、殺身成名,這都是天下百姓難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歡它,那么士眾就能做到。何況兼相愛、交相利是與此不同的(好事)。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于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損害他。這種兼愛有什么難實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實之于行的緣故。”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1·通假字

既以非之

天下之難物于故也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

教馴其臣

破碎亂行

貴必敖賤

1·通假字

既以非之

天下之難物于故也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1·通假字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難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辯”通“辨”)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要”通“腰”)

教馴其臣(“馴”通“訓”)

破碎亂行(“碎”通“萃”)

貴必敖賤(“敖”通“傲”)

1·通假字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難物于故也2·古今異義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

士聞鼓音,破碎亂行

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2·古今異義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2·古今異義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古義:用來……的,拿來……的;今義: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士聞鼓音,破碎亂行(古義: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亂;碎,通“萃”,聚集;今義:破成碎塊。)

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古義:從,跟從,跟隨。而,連詞“來”;今義:連詞,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結(jié)果、目的等。)

2·古今異義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3·一詞多義

1、以

(1)以不相愛生

(2)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3)人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2、之

(1)是以仁者非之(2)

此何難之有焉

(3)

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3、惡

(1)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動詞,厭惡)

(2)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壞的,不好的)

(3)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名詞,罪惡,邪惡)(4)所惡有甚于死者(動詞,憎惡,討厭)(5)表惡其能而不能用(動詞,嫉妒)(6)惡乎待哉(疑問代詞,哪里,怎么)3·一詞多義

1、以

3、惡

(1)惡人者,人亦從而3·一詞多義

1、以不相愛生(因為)

2、

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3、人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連詞,表并列)

是以仁者非之(代詞\‘它”)

1、

此何難之有焉(助詞,賓語前置標志)

2、

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詞\'的\')

2、

(1)今諸侯獨知愛其國(惟獨,只)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獨自)

(3)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難道)

(4)奇山異水,天下獨特(形容詞,獨特)3·一詞多義

1、以不相愛生(因為)

23.察(1)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童趣》)(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情表》)(3)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4)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離騷》)(5)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6)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國也》)3.(1)動詞,仔細看,觀察;(2)動詞,察舉;(3)動詞,了解,弄清楚;(4)動詞,體察;(5)動詞,明察;(6)動詞,考察;3.察4.用(1)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議也(《赤壁之戰(zhàn)》)(2)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戰(zhàn)》)(3)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隆中對》)(4)木蘭不用尚書郎(《木蘭辭》)(5)至則無可用(《黔之驢》)(6)兵精足用,英勇樂業(yè)(《赤壁之戰(zhàn)》)(7)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8)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獗(《隆中對》)(9)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觸龍說趙太后》)4.(1)動詞,使用,采用;(2)動詞,任用,起用;(3)動詞,用力,效勞;(4)動詞,做;(5)名詞,用處,作用;(6)名詞,資財;(7)動詞,需要;(8)介詞,因為;(9)動詞,主持,執(zhí)掌。4.用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體體現(xiàn)?

問題探究

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體體現(xiàn)?問題探究2、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墨子認為天下的一切災難,人間的一切邪惡,包括盜竊、殺人、戰(zhàn)爭、怨仇、嫉恨、詐騙等等違法犯罪現(xiàn)象都是不相愛帶來的惡果。而要改變社會,包括調(diào)解社會矛盾和由亂變治等,即要“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

2、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3、墨子這種看法是否正確?

墨子因不明了社會治亂的根源,從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與“萬民”的階級差別,都要“兼愛”“同利”的主張。但由于時代的限制,他沒有意識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種主張只是一種善良的幻想。

3、墨子這種看法是否正確?墨子因不明了社會治亂

參考: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時間或安靜學習時大聲談論,有的人為了求快,打飯或看病時喜歡插隊。這些人就屬于那種自愛而不知道相愛的人。人應該從只知道自愛而不知道相愛、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狹中超脫出來,由此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你對“兼相愛,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談談它給你的啟迪。

參考: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時間或安靜學習時大聲談論,有的人為了墨家思想與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從歷史進程看,儒學早于墨學。墨子曾學習于儒門,接受過孔子思想的訓練,后來深感儒家厚葬浪費財物而貧民,服喪時間太久傷害身體而妨礙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門戶,墨子的許多學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業(yè)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來師從墨子,并成為墨家學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見,墨家學派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從儒家學派分化出來并與之相對抗的學術(shù)團體。

墨家思想與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從歷史進程看,儒學寫作特點

1、平實質(zhì)樸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偉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卻是異常震撼人心的。

2、層層深入,邏輯性強,條理井然。

3、善于運用具體事例來說理。如最后一段。

寫作特點

1、平實質(zhì)樸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偉大的智慧和崇孔子說”仁”就是“愛人”,墨子主張“兼相愛”,二者有什么不同?孔子說”仁”就是“愛人”,墨子主張“兼相愛”,二者有什么不同孔子說”仁”就是“愛人”,墨子主張“兼相愛”,二者有什么不同?參考答案:兩種主張都有人要關(guān)愛他人的意思,但是孔子和儒家所主張的愛是有差等的(比如對父親的愛更對他人的愛不同),因此《中庸》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边@意味著在愛他人中,以親近自己的親人最為重要。墨子主張的愛,則是普遍的部分等級不分遠近不分親疏的愛。孔子說”仁”就是“愛人”,墨子主張“兼相愛”,二者有什么不同

墨子認為,人人都只愛自己而“不相愛”是社會混亂動蕩的原因;而孟子認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沒有仁義,必將導致國家敗亡。他們二人的觀點是否有相通之處?墨子認為,人人都只愛自己而“不相愛”是社會混亂動墨子認為,人人都只愛自己而“不相愛”是社會混亂動蕩的原因;而孟子認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沒有仁義,必將導致國家敗亡。他們二人的觀點是否有相通之處?參考答案:墨子認為,人們只知道自愛而不知道相愛,會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種種社會問題由此產(chǎn)生。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意味著超越只知道自愛自利的偏狹,做到愛人利人。孟子把仁義高懸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從追逐私利的偏狹中超越出來,以具備更高的道義層面上的關(guān)懷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著對他人的同情和體貼。在超越自愛自利和關(guān)愛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張顯然是相通的墨子認為,人人都只愛自己而“不相愛”是社會混亂動蕩的原因;而

為宣揚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生徒,尋常親從弟子數(shù)百人,形成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除聚徒講學、組織團體之外,還周游列國。他四處奔走,“上說諸侯,下教民眾”,“迎眾人而說之”。以吃苦為高尚,北游齊,西游衛(wèi)、鄭,南游宋、蔡、楚、越等國。

弟子魏越說:“先生見到各國之君說什么呢?”墨子答道:“每到一國必須選擇那些急需的事先講。國家混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窮則語之節(jié)用、節(jié)葬,國家喜好聲樂沉迷于酒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搶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

作者逸事為宣揚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生徒,尋常親從弟子數(shù)百人

有一次,墨子率弟子到衛(wèi)國游說,車中“載書甚多”,他的弟子弦唐子感到奇怪,問墨子帶書何用。墨子說:“過去周公每天早上要讀一百篇書,晚上還要接見七十個讀書人,所以他知識淵博,政績顯著,我上沒有治理國家的責任,下沒有耕種土地的任務,怎么敢不讀書呢?”齊國將要攻打魯國,墨子聽到消息后急忙勸阻。墨子對大將項子牛說:“攻打魯國,是齊國的大錯。以前吳王矢笠先后攻打越國、楚國、齊國,獲得勝利。后來諸侯報仇,吳王大敗,所以大國攻打小國,是互相殘害,災禍必定反及于本國?!表椬优K炝T兵。返回作者逸事有一次,墨子率弟子到衛(wèi)國游說,車中“載書甚多”,墨子紀念館《兼愛》教學講解課件墨子紀念館《兼愛》教學講解課件

墨子紀念館墨子紀念館

墨子塑像

棗莊返回返回“一帶一路”論壇精彩語段1、古絲綢之路綿亙?nèi)f里,延續(xù)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chǎn)。2、這些開拓事業(yè)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zhàn)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3、文明在開放中發(fā)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4、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這段歷史表明,無論相隔多遠,只要我們勇敢邁出第一步,堅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fā)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5、中國古語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卑⒗V語說,“金字塔是一塊塊石頭壘成的?!睔W洲也有句話:“偉業(yè)非一日之功”?!耙粠б宦贰苯ㄔO是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實踐。讓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一帶一路”論壇精彩語段1、古絲綢之路綿亙?nèi)f里,延續(xù)千年,積兼愛墨子兼愛墨子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名翟,戰(zhàn)國時魯國人(或說宋國人),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墨子墨子,名翟,戰(zhàn)國時魯國人(或說宋國人),墨作者簡介

返回

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魯國人,一說宋國人,春秋戰(zhàn)國之際著名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曾任宋國大夫。初學儒,后自成學派,廣收門徒,游說諸侯,使墨學成為當時的顯學。其學說以“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為核心,對邏輯學、認識論也有探究。

《墨子》一書是墨子及其后學著述的結(jié)集,據(jù)《漢書·藝文志》所載,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一般認為其中《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篇體現(xiàn)了墨子本人的主要思想。作者簡介返回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背景簡介

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個禮制崩坍、王權(quán)衰敗、諸侯蜂爭的時代,廣大民眾飽受戰(zhàn)亂之苦,極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環(huán)境。墨子對現(xiàn)實生活給予了積極關(guān)注與思考,映現(xiàn)出鮮明的憂患意識、入世風骨及救世精神。堅決無情地揭發(fā)當時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他站在平民立場上為維護民眾與弱小國家的生存,提出了“兼愛”、“非攻”等主張。墨子曾經(jīng)從師于儒者,學習孔子之術(shù),稱道堯舜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來逐漸舍掉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到了漢代,隨著儒學統(tǒng)治地位的確立,墨家學派漸趨式微。但體現(xiàn)墨家思想精華的《墨子》一書得以保存下來,并一直流傳至今。《墨子》一書由歷代墨者薪盡火傳,一再加工整理或集體創(chuàng)作而成,時間跨度從戰(zhàn)國初至戰(zhàn)國末,即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時。

返回背景簡介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個禮

他是一位哲學家,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學派不僅是一個思想文化團體,而且還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有綱領的社會團體。墨家集團興盛時人數(shù)多達數(shù)百人,他們不僅是墨子的忠實信徒和墨家學說的傳播者和執(zhí)行者,而且還直接參與社會活動,如楚國欲攻打宋國時,墨子就派學生禽滑厘帶領300多人保衛(wèi)宋國。墨家集團的成員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還踵”,是一支非常能戰(zhàn)斗的隊伍。

他是一位哲學家,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集大成者。

墨子又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史上與孔、孟、老、莊齊名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沒有脫離生產(chǎn)勞動。他和他的弟子們始終過著勤勞儉樸的生活,立足現(xiàn)實,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偉大的社會實踐家,曾周游列國,廣收門徒,施教四方,為了天下勞苦大眾的利益嘔心瀝血。

墨子與魯班還是兩位同時代的著名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

墨子又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史上與孔、孟、老、莊齊

他出身低微,“上無君子之事,下無耕農(nóng)之難”,可能是一個接近手工業(yè)勞動者的讀書人。因而養(yǎng)成了注重節(jié)儉、勞身苦志的作風,“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蹺”。他注重實踐,善于制作,相傳他的木工技術(shù),與魯班齊名。在學術(shù)上,初受孔子影響,“學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shù)”,后逐漸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創(chuàng)建了與儒家相對立的墨家學派。他出身低微,“上無君子之事,下無耕農(nóng)之難”,可

儒和墨兩派互相駁辯,在先秦首先揭開了百家爭鳴的序幕。人們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戰(zhàn)國時代乃是流譽四方、最具影響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為萬民興利除害”為自己使命,并為之孜孜奮斗,游說諸侯,謀求制止戰(zhàn)爭,安定社會,安定民生。

儒和墨兩派互相駁辯,在先秦首先揭開了百家爭鳴的序

墨子“平生足跡所及,則嘗北之齊,西使衛(wèi),又屢游楚,前至郢,后客魯陽,復欲適越而未果?!保▽O詒讓《墨子傳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說的“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主”的精神。兩千多年來一直流傳著他止楚攻宋的傳說。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堅定和見義勇為博得了歷代人民尊敬。

到了漢代,隨著儒學統(tǒng)治地位的確立,墨家學派漸趨式微。但體現(xiàn)墨家思想精華的《墨子》一書得以保存下來,并一直流傳至今。

墨子“平生足跡所及,則嘗北之齊,西使衛(wèi),又屢游墨子的學說思想

①兼愛非攻。所謂“兼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并認為社會上出現(xiàn)強執(zhí)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xiàn)象,是因為天下人不相愛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揚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點。③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認為,國君是國中賢者,百姓應以君上之是非為是非。他還認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尚賢是要求君上任用賢者而廢抑不肖者。④節(jié)用。節(jié)用是墨家非常強調(diào)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欲。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

墨子的學說思想①兼愛非攻。所謂“兼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墨子故居墨子故居

析題

看題目及課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愛,交相利”?

即不分親疏厚薄地互相關(guān)愛、互相使對方得利。析題看題目及課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愛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比粍t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p>

譯文: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果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蹦诱f:“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然則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苯裰T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獨知愛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

以賊人之身。然則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蹦诱f:“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p>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這些公害又是因何產(chǎn)生的呢?是因不相愛產(chǎn)生的嗎?墨子說:“是因不相愛產(chǎn)生的?!爆F(xiàn)在的諸侯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毫無忌憚地發(fā)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伐別人的國家?,F(xiàn)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愛自己的家族,而不愛別人的家族,因而毫無忌憚地發(fā)動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奪別人的家族?,F(xiàn)在的人只知道愛自己,而不愛別人,因而毫無忌憚地運用全身的力量去殘害別人。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zhàn);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zhí)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zhàn);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彼灾T侯不相愛,就必然在郊外作戰(zhàn);家族宗主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掠奪;人與人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殘害;君與臣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與子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慈愛、孝敬;兄與弟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天下的人都不相愛,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人多的就會掠奪人少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尊貴的就必然傲視卑賤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舉凡天下禍患、掠奪、埋怨、憤恨產(chǎn)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愛而產(chǎn)生的。所以仁者認為它不對。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比粍t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p>

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么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nèi)枷鄲?、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既然這樣,那么人們?nèi)枷鄲邸⒔换サ美麘撛鯓幼瞿??墨子說道:“看待別人國家就象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別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彼灾T侯之間相愛,就不會在郊外作戰(zhàn);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fā)生掠奪;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比伺c人之間相愛就不會相互殘害;君臣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相愛,就會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天下的人都相愛,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強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舉凡天下的禍患、掠奪、埋怨、憤恨可以不使它產(chǎn)生的原因,是因為相愛而生產(chǎn)的。所以仁者稱贊它。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弊幽友栽唬骸疤煜轮烤?,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茍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況于兼相愛、交相利,則與此異!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耍敲刺煜碌睦鞘裁?,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p>

然而現(xiàn)在天下的統(tǒng)治者說:“對!至于兼愛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難辦而迂闊的事?!蹦诱f道:“天下的士君子們,只是不能辨明兼愛的益處、辨明兼愛的原故?,F(xiàn)在例如攻城野戰(zhàn),為成名而殺身,這都是天下的百姓難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歡,那么士眾就能做到。而兼相愛、交相利與之相比,則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于他;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特上弗以為政、士不以為行故也?!蔽粽邥x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特上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痹鲪簞e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隨即損害他。實行這種兼愛有什么困難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實之于行的緣故?!睆那皶x文公喜歡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縫的裘,圍著牛皮帶來掛佩劍,頭戴熟絹作的帽子,(這身打扮)進可以君上,出可以往來朝廷。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就這樣做。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jié)食,收著氣然后才系上腰帶,扶著墻然后才站得起來。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和令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钡鹊揭荒辏⒅级迹囀莸茫┟嬗悬S黑之色。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能做到這樣。從前越王句踐喜愛士兵勇猛,訓練他的臣下時,先把他們集合起來,(然后)放火燒船,考驗他的將士說:“越國的財寶全在這船里?!痹酵跤H自擂鼓,讓將士前進。將士聽到鼓聲,(爭先恐后),隊伍混亂簇擁了,蹈火而死的人,近臣達一百人有余。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

越王擊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惡衣、殺人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茍君說之,則眾能為之;況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異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越王擊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惡衣、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越王于是鳴金讓他們退下。所以墨子說道:“象少吃飯、穿壞衣、殺身成名,這都是天下百姓難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歡它,那么士眾就能做到。何況兼相愛、交相利是與此不同的(好事)。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于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損害他。這種兼愛有什么難實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實之于行的緣故?!蹦诱f:“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1·通假字

既以非之

天下之難物于故也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

教馴其臣

破碎亂行

貴必敖賤

1·通假字

既以非之

天下之難物于故也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1·通假字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難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辯”通“辨”)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要”通“腰”)

教馴其臣(“馴”通“訓”)

破碎亂行(“碎”通“萃”)

貴必敖賤(“敖”通“傲”)

1·通假字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難物于故也2·古今異義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

士聞鼓音,破碎亂行

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2·古今異義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2·古今異義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古義:用來……的,拿來……的;今義: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士聞鼓音,破碎亂行(古義: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亂;碎,通“萃”,聚集;今義:破成碎塊。)

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古義:從,跟從,跟隨。而,連詞“來”;今義:連詞,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結(jié)果、目的等。)

2·古今異義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3·一詞多義

1、以

(1)以不相愛生

(2)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3)人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2、之

(1)是以仁者非之(2)

此何難之有焉

(3)

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3、惡

(1)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動詞,厭惡)

(2)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壞的,不好的)

(3)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名詞,罪惡,邪惡)(4)所惡有甚于死者(動詞,憎惡,討厭)(5)表惡其能而不能用(動詞,嫉妒)(6)惡乎待哉(疑問代詞,哪里,怎么)3·一詞多義

1、以

3、惡

(1)惡人者,人亦從而3·一詞多義

1、以不相愛生(因為)

2、

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3、人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連詞,表并列)

是以仁者非之(代詞\‘它”)

1、

此何難之有焉(助詞,賓語前置標志)

2、

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詞\'的\')

2、

(1)今諸侯獨知愛其國(惟獨,只)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獨自)

(3)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難道)

(4)奇山異水,天下獨特(形容詞,獨特)3·一詞多義

1、以不相愛生(因為)

23.察(1)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童趣》)(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情表》)(3)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4)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離騷》)(5)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6)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國也》)3.(1)動詞,仔細看,觀察;(2)動詞,察舉;(3)動詞,了解,弄清楚;(4)動詞,體察;(5)動詞,明察;(6)動詞,考察;3.察4.用(1)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議也(《赤壁之戰(zhàn)》)(2)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戰(zhàn)》)(3)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隆中對》)(4)木蘭不用尚書郎(《木蘭辭》)(5)至則無可用(《黔之驢》)(6)兵精足用,英勇樂業(yè)(《赤壁之戰(zhàn)》)(7)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8)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獗(《隆中對》)(9)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觸龍說趙太后》)4.(1)動詞,使用,采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