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古詩210首_第1頁
小學(xué)生古詩210首_第2頁
小學(xué)生古詩210首_第3頁
小學(xué)生古詩210首_第4頁
小學(xué)生古詩210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前言古詩詞是華夏民族歷史文化的精髓,許多的傳世佳作意境深遠,韻律優(yōu)美,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教育價值,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它們越來越煥發(fā)出勃勃的生機。小學(xué)語文學(xué)習(xí),能為學(xué)生一生奠基的是什么?一是良好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二是豐富的閱讀積累。多年來,東師附小的語文課程改革,一直把擴大學(xué)生閱讀積累量作為提高學(xué)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為此,學(xué)校實施了學(xué)生古詩詞誦讀工程,為了推動這項工程的深入開展,學(xué)校在原有基礎(chǔ)上,又組織全校語文教師編寫了這本東北師大附小語文校本課程一一《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詞210首》。這本詩詞集共收錄了210首經(jīng)典古詩詞。上至秦漢,下至清末,涉及到83位詩人、詞人;在編寫體例上,每首作品后安排了注釋、大意、賞析、鏈接四個欄目,對重點字句、詩詞意境進行注釋和解讀,并對作者及寫作背景作適當?shù)恼f明和拓展;在編排上,以年級為單位,作品按創(chuàng)作年代先后排序,基本做到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便于學(xué)生學(xué)習(xí)。學(xué)生從今年起,實施彈性化時間制度改革,語文經(jīng)典誦讀工程的開展,為這項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每天晨讀和每周三下午語文興趣活動小組時間,實施長短課時教學(xué),學(xué)生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誦讀經(jīng)典,既積累了詩詞佳句,又陶冶了情操,涵養(yǎng)了性情,營造了書聲瑯瑯的書香校園。這本書既是學(xué)生的學(xué)本,也是教師的教本。手捧著它,眼前仿佛浮現(xiàn)師生沉醉其中的專注,耳畔仿佛傳來學(xué)生動聽的吟哦……愿這本凝聚著全校語文教師智慧與汗水的詩詞集,能伴隨東師附小每一位學(xué)生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熊梅2006年8月目錄一年級雜詩……………………(晉)陶淵明詠鵝……………………(唐)駱賓王登鸛雀樓………………(唐)王之渙春曉……………………(唐)孟浩然鹿柴…………………(唐)王維竹里館…………………(唐)王維鳥鳴澗…………………(唐)王維雜詩(其二)…………(唐)王維相思……………………(唐)王維古朗月行(節(jié)選)……………………(唐)李白靜夜思…………………(唐)李白秋浦歌…………………(唐)李白獨坐敬亭山……………(唐)李白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拜新月…………………(唐)李端池上……………………(唐)白居易憫農(nóng)(其一)……………(唐)李紳憫農(nóng)(其二)……………(唐)李紳江雪……………………(唐)柳宗元幼女詞…………………(唐)施肩吾尋隱者不遇……………(唐)賈島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賀劍客……………………(唐)賈島江上漁者………………(宋)范仲淹山村……………………(宋)邵雍梅花……………………(宋)王安石夏日絕句………………(宋)李清照尋胡隱君………………(明)高啟所見……………………(清)袁枚新安灘…………………(清)黃景仁二年級大風(fēng)歌…………………(漢)劉邦七步詩………………(三國)曹植敕勒歌……………………北朝民歌于易水送人一絕………………………(唐)駱賓王風(fēng)………………………(唐)李嶠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詠柳……………………(唐)賀知章蜀道后期………………(唐)張說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終南望余雪……………(唐)祖詠山中送別………………(唐)王維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早發(fā)白帝城……………(唐)李白江南曲四首(其三)…………………(唐)儲光羲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唐)杜甫漁歌子…………………(唐)張志和小兒垂釣………………(唐)胡令能塞下曲(其二)………………………(唐)盧綸塞下曲(其三)………………………(唐)盧綸秋風(fēng)引…………………(唐)劉禹錫憶江南…………………(唐)白居易馬詩二十三首(其四)………………(唐)李賀山行……………………(唐)杜牧樂游原…………………(唐)李商隱天涯……………………(唐)李商隱雪………………………(唐)羅隱蜂………………………(唐)羅隱冬夜讀書示子聿………………………(宋)陸游小池……………………(宋)楊萬里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三年級從軍行(大漠風(fēng)塵日色昏)…………(唐)王昌齡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贈汪倫………………(唐)李白望天門山………………(唐)李白贈花卿…………………(唐)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節(jié)選)………(唐)岑參晚春…………………(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唐)韓愈竹枝詞(其一)…………(唐)劉禹錫烏衣巷…………………(唐)劉禹錫望洞庭…………………(唐)劉禹錫山亭夏日………………(唐)高駢金縷衣…………………(唐)無名氏春日偶成………………(宋)程顥書湖陰先生壁…………(宋)王安石元日……………………(宋)王安石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蘇軾題西林壁………………(宋)蘇軾春宵……………………(宋)蘇軾三衢道中………………(宋)曾幾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示兒……………………(宋)陸游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鄉(xiāng)村四月………………(宋)翁卷游園不值………………(宋)葉紹翁夜書所見………………(宋)葉紹翁題臨安邸………………(宋)林升石灰吟…………………(明)于謙馬上作…………………(明)戚繼光竹石……………………(清)鄭燮論詩……………………(清)趙翼慈仁寺荷花池…………(清)何紹基對酒……………………(清)秋瑾四年級回鄉(xiāng)偶書………………(唐)賀知章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唐)王之渙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唐)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唐)李白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翰別董大二首(其二)……………………(唐)高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逢入京使………………(唐)岑參楓橋夜泊………………(唐)張繼滁州西澗………………(唐)韋應(yīng)物城東早春………………(唐)楊巨源春雪……………………(唐)韓愈望夫山…………………(唐)劉禹錫秋詞二首(其一)……………………(唐)劉禹錫浪淘沙…………………(唐)劉禹錫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暮江吟…………………(唐)白居易離思五首(其四)………………………(唐)元稹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唐)杜牧江南春…………………(唐)杜牧清明……………………(唐)杜牧夜雨寄北………………(唐)李商隱嫦娥……………………(唐)李商隱泊船瓜洲………………(宋)王安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宋)蘇軾春日……………………(宋)朱熹墨梅……………………(元)王冕白梅……………………(元)王冕村居……………………(清)高鼎五年級長歌行………………………漢樂府江南…………………………漢樂府歸園田居………………(晉)陶淵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唐)孟浩然隴西行…………………(唐)王維送別……………………(唐)王維山居秋暝………………(唐)王維關(guān)山月…………………(唐)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三首(其一)………………(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唐)李白贈孟浩然………………(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唐)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唐)李白飲中八仙歌……………(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春望……………………(唐)杜甫春夜喜雨………………(唐)杜甫登高……………………(唐)杜甫游子吟…………………(唐)孟郊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南園十三首(其五)…………………(唐)李賀咸陽城西樓晚眺………………………(唐)許渾赤壁……………………(唐)杜牧泊秦淮…………………(唐)杜牧題烏江亭………………(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唐)杜牧無題二首(其一)……………………(唐)李商隱無題四首(其一)……………………(唐)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兼呈畏之員外(其一)…………………(唐)李商隱題菊花…………………(唐)黃巢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宋)李之儀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宋)朱熹明日歌…………………(明)文嘉六年級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將進酒…………………(唐)李白行路難三首(其一)…………………(唐)李白黃鶴樓…………………(唐)崔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唐)杜牧贈別二首(其二)……………………(唐)杜牧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南唐)李煜蘇幕遮(碧云天)……………………(宋)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宋)范仲淹雨霖鈴(寒蟬凄切)…………………(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宋)柳永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宋)晏殊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宋)蘇軾

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宋)蘇軾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宋)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宋)蘇軾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宋)蘇軾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李清照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宋)李清照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李清照

聲聲慢(尋尋覓覓)…………………(宋)李清照小重山(昨夜寒蛩)…………………(宋)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宋)岳飛釵頭鳳(紅酥手)……………………(宋)陸游

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宋)陸游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宋)陸游

游山西村………………(宋)陸游

書憤……………………(宋)陸游

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二首(其二)…………………(宋)陸游過零丁洋………………(宋)文天祥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宋)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宋)辛棄疾

永遇樂(千古江山)………………(宋)辛棄疾朝天子·詠喇叭………………………(明)王磐已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清)龔自珍一年級雜詩[晉]陶淵明盛年①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②當勉勵③,歲月不待④人?!咀⑨尅竣偈⒛辏耗贻p的時候,美好的年華。②及時:在適合學(xué)習(xí)的年齡。③勉勵:鼓勵自己發(fā)奮圖強,努力學(xué)習(xí)。④待:等待?!敬笠狻亢玫哪耆A總是一去不復(fù)返,就像一天的早上過去了就永遠也不會回來一樣。在適合學(xué)習(xí)的時候就要抓緊時間發(fā)奮圖強,努力學(xué)習(xí)。歲月匆匆,是不會因為人們而改變的?!举p析】時間在生命面前匆匆流過,它不可逆轉(zhuǎn),不可重復(fù),永恒地向前方奔去。抓住有限,勉勵發(fā)奮,增加生命的密度和質(zhì)量?!笆⒛瓴恢貋?一日難再晨?!敝猩挠嬃繂挝挥伞澳辍?盛年)到“日”(一日)到“晨”(再晨)到“時”(及時)……愈來愈有限、短暫。生命的偶然、無常、有限與時間行進的必然、永恒和無限構(gòu)成尖銳的對立。保持這對立雙方平衡的力量是“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炬溄印刻諟Y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世號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晉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陶淵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元勛,但到陶淵明出生時,家道已衰落。他所生活的東晉時代,舉賢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權(quán)貴,門閥制度極其嚴酷,使他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

陶淵明二十九歲時,為謀出路,開始走上仕途。后來,辭官而歸,同黑暗官場徹底決裂,拋棄功名利祿,歸隱田園。他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詩人。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形式主義風(fēng)盛行之時,詩壇上充斥著談玄悟禪、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綺語浮詞、鋪錦列繡。陶淵明卻以嶄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的詩作卓立于詩壇,表現(xiàn)出革新精神。陶淵明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詩一百二十多首,另有文、賦等十余篇。田園詩是他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主要成就,也是我國詩歌史上的創(chuàng)舉。著名的田園詩有《歸園田居》《和郭主簿》《于西獲早稻》《懷古田舍》等。由于他以全部身心熱愛著大自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注入筆端,所以他筆下的農(nóng)村田園風(fēng)光和諧自然,別開生面,后代的評論家、詩人曾給以很高的稱譽。陶淵明在田園詩中,還歌詠了勞動生活,這些詩感情樸素而真摯,散發(fā)著濃厚的生活氣息。詠鵝①[唐]駱賓王鵝,鵝,鵝,曲②項③向天歌④。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⑤清波?!咀⑨尅竣僭侚Z:用詩詞來贊美鵝。②曲:彎彎的。③項:頸的后部。這里代指脖子。④歌:鳴叫。⑤撥:劃。【大意】鵝呀鵝,彎著脖子仰天高歌。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綠水上,紅色的腳掌撥動起清清的水波。【賞析】據(jù)說這首小詩是駱賓王七歲時所作。第一句三個“鵝”字,寫出了孩子們剛見到鵝時的驚喜。接下來的三句,寫活了鵝的神態(tài)?!扒棥眱蓚€字十分確切地形容了鵝仰天高歌的樣子,因為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案 ?、“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鵝悠閑自在地游水嬉戲的姿態(tài),讓人仿佛看到了白鵝的紅掌有節(jié)奏地劃水的優(yōu)美動作?!鞍酌薄凹t掌”“綠水”三種對比鮮艷的色彩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短短幾行詩,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孩子們眼中的大白鵝形象,寫出了童心、童趣,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鏈接】駱賓王,(約638~?)唐代文學(xué)家。婺(wù)州義烏(今屬浙江)人。七歲能寫文章,尤其擅長寫五言詩,嘗作《帝京篇》,當時以為絕唱。他文才過人,多有長作,文辭清麗,意象生動;意蘊豐富,有感人肺腑之力。代表作有《鵝》《在江南贈宋五之問》《疇昔篇》《在獄詠蟬》等。有《駱丞集》四卷。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登鸛雀樓①[唐]王之渙白日依②山盡③,黃河入海流。欲窮④千里目⑤,更⑥上一層樓?!咀⑨尅竣冫X:像鶴一樣的鳥。鸛雀樓,舊址在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縣,唐時為河中府)很多鸛雀經(jīng)常棲息于樓上而得名。后被黃河浸沒,是古代登臨勝地。②依:靠著,順著。③盡:落日沒入山中。

④欲窮:想盡。⑤千里目:眺望極遠的地方。⑥更:再?!敬笠狻刻栆腊綆n漸漸下落,黃河向著茫茫大海滔滔奔流。要想極目遍覽更遠的景色,還要登上一層高樓?!举p析】這是一首登高望遠詩。寥寥數(shù)語,把景色寫得浩瀚壯闊,氣魄雄渾,放眼宇宙之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詩的兩聯(lián)皆用對仗,而且對得順乎自然,氣勢充沛,浩大無邊,渾然天成?!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被作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銘,遺芳千古。詩的開頭是一對偶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對仗純樸自然,工整流暢,真是天衣無縫。白日依山,黃河入海,視野開闊,胸懷寬廣,詩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氣質(zhì),一開始便不同凡響。自然,這暗中也寫出了登樓本身,只有登臨縱目,眼光和胸襟才會如此高遠寬闊。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diào)。落日銜山,云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黃河”。當然也是寫實。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于層巒疊嶂之間。詩人眼前所呈現(xiàn)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于瞬息多變的動態(tài)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恒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本。我們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但是,詩人并不是俗手丹青,還兼有哲人的氣質(zhì)。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語極平直,但蘊蓄深遠,余韻無窮。登高望遠,這是一般常識。而登高者惟愿其愈高,望遠者惟求其更遠,這種細膩入微的心理卻只有哲人才能賦予它以重大意義。這其中隱含著人的無限的進取與探索精神。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又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都是對現(xiàn)狀的不滿足,都是進取精神的直接反映。不同的是,純粹的哲人以說教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可以使人膜拜,而詩人似的哲人則善于以朋友的身份說話,足以使人感奮與追求。【鏈接】王之渙(668-742),唐代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后遷居絳郡(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縣主簿,后辭官。他性格豪放,有俠氣,常擊劍悲歌。他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都以描寫邊疆風(fēng)光著稱。他的詩意境開闊,感情奔放,并多被當時樂工傳唱。代表作有《涼州詞》《登鸛鵲樓》等。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載:“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丙X雀樓曾是一方登臨勝地,唐人于樓上憑高望遠,即興賦詩,故《夢溪筆談》謂其上“唐人留詩者甚多?!毕Ш醮罄颂陨?,歷史無情。鸛雀樓本身既已淹沒在歲月的洪流之中,那些可能很精采的唐人題詠也隨之蕩然無存。然而,其中王之渙所作的這一首《登鸛雀樓》詩卻有幸越過了一千余年的歷史長河,直到今天還傳誦于千家萬戶。這不能不證明它本身具備了強大的藝術(shù)魅力。今天我們重讀這首短詩,仍然強烈地感受到那種力量的存在。這首詩具有超越時空的力量,這種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統(tǒng)一,是客觀與主觀的和諧,是偉大的藝術(shù)再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春曉①[唐]孟浩然春眠②不覺曉③,處處聞④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注釋】春曉:春天的早晨。眠:睡覺。曉:天亮。聞:聽見?!敬笠狻看禾斓脑绯克谜嫦?,不知不覺天已經(jīng)亮了,到處都可以聽到鳥叫的聲音。想起昨夜里外面有風(fēng)吹雨打的聲音,不知道要吹落多少美麗的花兒啊!【賞析】這首詩,給人的印象是語言清麗自然,流動宛轉(zhuǎn),自如歡暢。面對姹紫嫣紅的春天,詩人沒有寫它迷人的色彩,也沒有寫它醉人的芬芳,而是從聽覺入手,寫春天之聲——鳥啼和風(fēng)雨聲。細讀細品,陽光明媚,天氣晴好,百鳥鳴叫,多么令人心曠神怡!可以說“處處聞啼鳥”一句為我們描畫了一幅生意盎然的群鳥鳴春圖。清早起來,回想起夜里瀟瀟風(fēng)雨,擔(dān)心雨打花落,不免萌生惋惜之意。詩人雖然寫了夜來風(fēng)雨,落花紛飛,但并沒有給讀者帶來傷春的哀嘆,相反,是通過雨過天晴,眾鳥喧鬧,紅花遍地,給人一種春光似海,春意正濃的美的感受?!盎渲嗌佟币痪錇槲覀兞粝聭夷?,更給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洞簳浴愤@首詩正是通過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春天的秀麗景色,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萌發(fā)的深厚春意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墨淡而意濃,景美而情切,并且給人留下鳥啼無意,而落花有情的不盡韻味?!炬溄印棵虾迫?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長安,沒有考取進士。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往密切。后漫游吳越,在乘船的水途中,孟浩然不時地翹首遙望,寫下了《舟中曉望》的名篇;到達天臺后,在尋訪道友太乙子的同時,游覽了大好河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孟浩然的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nèi)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他和王維并稱“王孟”,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shù)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后,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者。他的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鹿柴①[唐]王維空②山不見人,但③聞④人語響⑤。

返景⑥入深林,復(fù)⑦照青苔⑧上。【注釋】①鹿柴(zhài):地名,在今陜西藍田縣西南的終南山下。柴,同“寨”,用于防護的柵欄、籬笆等。行軍時在山上扎營,立木為區(qū)落,叫柴;別墅有籬落的,也叫柴,②空:詩中為空寂、幽靜之意。③但:只,僅。④聞:聽見。⑤響:回聲。⑥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這里“景”同“影”。⑦復(fù):又。⑧青苔:深綠色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潮濕的地面上?!敬笠狻靠諘缬撵o的深山中看不見一個人,只是偶爾能聽見林中有人說話的聲音。夕陽的余輝返射入樹林深處,一抹余輝又映照到青青的苔蘚上?!举p析】這首詩是王維后期山水詩的代表作——《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輞川的地名。詩中描繪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夕陽返照下的幽靜景色。通過描寫山林的“靜”,來表達詩人心境的“靜”,情景交融,意味深長。第一句“空山不見人”直接描寫空山的寂靜。山之所以“空”,是因為杳無人跡。“不見人”三個字,將“空”具體化。第二句“但聞人語響”,以局部的有聲反襯整體的寂靜。通常情況下,山中盡管無人,但不會沒有一點聲響。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fēng)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豐富多彩的。而“但聞”二字將這些統(tǒng)統(tǒng)排除開,只聽見偶爾傳來的幾聲“人語響”。表面上看,這幾聲“人語響”似乎打破了寂靜,其實,一陣人語響過后,空山又回到了萬籟俱寂的境界之中。由于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第三、四兩句“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用夕陽返照來反襯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說,要描寫幽暗的境界應(yīng)回避光亮,詩人卻偏偏寫“返景入深林”。猛一看,這一抹微弱的斜暉似乎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了一絲光亮,其實恰恰相反。當“返景”的余暉透過斑駁的樹影照在青苔上時,那一小塊光亮與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況且,那“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zhuǎn)瞬逝去之后,接踵而來的便是更漫長的幽暗。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xiàn)出詩、畫、樂的結(jié)合。無聲的靜寂,無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察覺;但有聲的靜寂,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為人所注意。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返景入深林”的一剎那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而這種敏感,又和他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分不開?!炬溄印客蹙S(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省祁縣),遷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西)。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攻陷長安時曾接受官職,動亂平定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王維早年在政治上頗有進取精神,寫過一些游俠、邊塞題材的詩篇,對黑暗現(xiàn)實有所揭露。晚年意志漸趨消沉,一邊在朝為官,一邊求隱皈佛,從山水景物中尋找生活樂趣。他的詩今存四百多首,題材、風(fēng)格多樣,而以描繪山水田園風(fēng)光的作品成就最突出,充溢著詩情畫意之美,有時也滲透著佛理禪機。有《王右丞集》。王維出生于一個佛教氣息濃厚的官僚地主家庭,其母崔氏是虔誠的佛教徒。這樣的家庭使王維自幼便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他的名字也與佛教有關(guān)。維摩詰是佛經(jīng)中一位有名的居士,王維的名和字合起來就是這位大師的名字。王維年輕時就很有才華,詩書琴畫樣樣精通。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李白、杜甫之外,王維的詩是盛唐詩歌的另一大宗。竹里館①[唐]王維獨坐幽篁②里,彈琴復(fù)長嘯③。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注釋】①竹里館:建造在竹林深處的亭館。②幽篁(huánɡ):竹林。③長嘯:從口中發(fā)出清越悠長的聲音,古代文人喜歡在幽谷山林之間長嘯,以抒情調(diào)氣?!敬笠狻开氉砸蝗藖淼街窳稚钐帲厪椙龠叿怕曇鞒?。竹林深深,沒有人知道有人在這里,只有皎潔的月亮為我作伴?!举p析】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的詩。詩的用字、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diào),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美的藝術(shù)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炬溄印客蹙S曾在淇山、嵩山一帶隱居。他早年曾有進取之心,寫過一些意氣慷慨的詩歌。但思想里消極成分較多,三十歲喪妻后,過著獨身生活,即喜參禪,張九齡罷相后,他政治上灰心,故寄情山水田園和佛教禪理,在輞川別墅過亦官亦隱的生活。晚年更趨消極。他是詩人,又是畫師,成為南派潑墨山水的宗師。他還精通音樂。這些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積極的影響。鳥鳴澗①[唐]王維人閑②桂花③落,夜靜春山空④,月出驚山鳥,時鳴⑤春澗中?!咀⑨尅竣贊荆╦iàn):兩山之間流水的溝。②人閑:人跡稀少,寂靜。③桂花: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當指春桂。④空:空曠幽靜。⑤時鳴:時而鳴叫?!敬笠狻咳僳E稀少的山中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寂靜使人覺得春夜里的大山更加空曠。月亮出來了,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小鳥,它們時時發(fā)出的鳴叫在山澗中回響。【賞析】這首五言小詩主要描繪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動襯靜,寓靜于動?!叭碎e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兩句寫出了一種靜謐恬美的意境:寂靜的山谷中,人跡罕至,只有桂花在無聲地飄落;夜半更深,萬籟俱寂,空空蕩蕩的,好像什么都沒有。接下詩人又寫出了更有詩意的一幕:“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由于山中太幽靜了,因此,當一輪明月突然升起,皎潔的月光灑向這夜幕籠罩的空谷時,竟然驚動了山中的鳥兒,于是它們在幽谷溪邊鳴叫起來。這叫聲似乎一下子打破了山中的寧靜,但它又讓人感到空曠的山中更加幽靜沉寂。詩中雖然寫的花落、月出、鳥鳴,但是“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唐詩鑒賞辭典》),以動襯靜,韻味無窮。雜詩①(其二)[唐]王維君②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來日③綺窗④前,寒梅著花⑤未⑥?【注釋】①王維《雜詩》共三首,這是其中第二首。②君:你,對別人的尊稱。這里是指從故鄉(xiāng)來的人。③來日:來的時候。④綺窗:鏤刻花紋的窗子。⑤著(zhuó)花:開花。⑥未:疑問詞。有沒有的意思?!敬笠狻颗笥寻。闶菑奈业墓枢l(xiāng)來的,應(yīng)該能了解故鄉(xiāng)的情況吧。你來的時候,家里那雕花窗子前面,寒梅是不是已經(jīng)開花了?【賞析】這首詩寫游子在遇到家鄉(xiāng)故人時,詢問窗前寒梅是否開花一事,含蓄深沉地表達了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詩中“寒梅”已不是一般的自然之物,而是故鄉(xiāng)和親人的象征。千種關(guān)心,萬種思念,只寄于“寒梅”一問,有“悠揚不盡之致”,引人深思。相思①[唐]王維紅豆②生南國③,春來④發(fā)幾枝?愿君⑤多采擷⑥,此物⑦最相思?!咀⑨尅竣傧嗨迹簭V東、福建有相思木,歲歲結(jié)子,紅色,如大豆,名相思子。②紅豆:指紅豆樹。③南國:南方。④春來:《王右丞集》作“秋來”。⑤君:你,你們(指朋友)。⑥擷(xié):摘下,取下。⑦此物:指紅豆?!敬笠狻考t豆樹生長于南方,春天到了,又有幾條新枝長出來了?愿遠方的朋友多采下幾顆又紅又圓的果實,因為它最能引起人相思之情?!举p析】“南國”(南方)即是紅豆產(chǎn)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來發(fā)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shè)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fā)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于情味的事物來寄托情思。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多采摘植物來寄托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手法?!霸妇嗖蓴X”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了吧?!卑凳具h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里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于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岸嗖蓴X”猶言“勿忘我”。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yīng),既是切“相思子”之名,有關(guān)合相思之情,有一語雙關(guān)之妙用?!按宋镒钕嗨肌本拖裾f:“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边@是補充解釋何以“愿君多采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一個副詞“最”,意味深長,更增加了雙關(guān)語中的蘊涵?!炬溄印刻拼^句名篇經(jīng)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的很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jù)說天寶之亂后,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jīng)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紅豆產(chǎn)于南方,結(jié)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女子,因丈夫死在邊關(guān),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引喻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之情的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zé)o華。王維很擅于提煉這種樸素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古朗月行①(節(jié)選)[唐]李白小時不識月,呼②作白玉盤。又疑③瑤臺④鏡,飛在青云端?!咀⑨尅竣倮试滦校簽闃犯蓬}。

②呼:稱呼。

③疑:懷疑。

④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敬笠狻啃r候不認識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举p析】這里只節(jié)選了樂府古題《古朗月行》的前四句。詩人用浪漫主義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傳說,表現(xiàn)出兒童時期對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認識。以“白玉盤”和“瑤臺鏡”作比,不僅描繪出月亮的形狀,更寫出了月光的皎潔可愛,在新穎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嘆的稚氣。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兒童的天真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四句詩,恰似一首完美的絕句,語言質(zhì)樸,比喻有趣,耐人回味?!炬溄印坷畎祝?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托克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李白少年時代的學(xué)習(xí)范圍很廣,除儒家經(jīng)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并喜歡劍術(shù)。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后10年內(nèi),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xué)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時期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趨于成熟。此后11年內(nèi),繼續(xù)在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qū)漫游,“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他仍然關(guān)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業(yè),為國效勞,但他并不羨慕榮華富貴,而是認為在建樹功業(yè)以后,他要以戰(zhàn)國時代高士魯仲連為榜樣,不受爵祿,飄然引退。其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影響。李白的不少詩篇,表現(xiàn)了對人民生活的關(guān)心和同情。這種內(nèi)容常常結(jié)合著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fēng)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將進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類詩篇,正像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xiàn)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cè)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豆爬试滦小肥且皇讟犯??!袄试滦小?,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南朝宋有鮑照的《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nèi)容。全文如下: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fā)的。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quán)奸、宦官、邊將擅權(quán),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一昏暗局面。然而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xiàn)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xiàn)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詩中一個又一個新穎奇妙的想象,展現(xiàn)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辭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發(fā)人深思,體現(xiàn)出李白詩歌的奔放、清新的風(fēng)格。靜夜思①[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②是地上霜。舉頭③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注釋】①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②疑:懷疑,以為。③舉頭:抬頭?!敬笠狻看睬盀M一片明亮的月光,使人以為是地上鋪了一層白霜,抬頭望著皎潔的明月,不禁低頭思念起自己遙遠的家鄉(xiāng)?!举p析】這是一首寫游子思念家鄉(xiāng)的名篇。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意,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詩的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蒙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xiāng)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但構(gòu)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nèi)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這首《靜夜思》可以說是李白詩歌的“自然”和“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藝術(shù)特色的極好說明。秋浦①歌[唐]李白白發(fā)三千丈,緣②愁似個長③?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④!【注釋】①秋浦:在今安徽貴池縣西,李白曾漫游到此,寫下了一組17首《秋浦歌》詩,這是第15首。②緣:因為。③似個長:像這樣長。④秋霜:這里比喻白發(fā)。【大意】白發(fā)飄飄有三千丈,因為憂愁才有這樣長。不知明亮鏡子中的我啊,哪里來的滿頭秋霜!【賞析】首句“白發(fā)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fā),根本不可能。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熬墶?,因為;“似個”,像這樣。白發(fā)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發(fā),是內(nèi)心愁緒的象征。詩中有形的白發(fā)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于是這三千丈的白發(fā)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shù)的夸張。

后兩句“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是說: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fā),簡直沒法知道自己的頭發(fā)怎么會變得這樣的白。通過向自己的提問,進一步加強對“愁”字的刻畫,抒寫了詩人愁腸百結(jié)難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發(fā),具有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炬溄印窟@是一首作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寶末年的抒憤詩。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人已衰老,可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詩人采用浪漫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以奔放的激情,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積蘊極深的怨憤和抑郁宣泄出來,發(fā)揮了強烈感人的藝術(shù)力量。李白早年在蜀中就學(xué)漫游。青年時期,開始漫游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yīng)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quán)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游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后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潯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于武昌、潯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處。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之后,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yǎng),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fēng)貌。他具有超乎尋常的藝術(shù)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shù)力量。一切驚嘆、高興、令人興奮、發(fā)人深思的現(xiàn)象,他無一不能用筆描述出來。人們評價杜甫有“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之說,而李白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有《李太白集》獨坐敬亭山①[唐]李白眾鳥高飛盡②,孤云獨去閑③。相④看兩不厭⑤,只有敬亭山。【注釋】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原名昭亭山,風(fēng)景幽靜秀麗。山上舊有敬亭,為南齊謝眺吟詠處。②高飛盡: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③閑:獨自悠閑地飄去。④相:“相”與“兩”二字同義重復(fù),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感情。⑤厭:厭倦、厭煩?!敬笠狻垦鐾炜眨扇旱镍B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我靜靜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举p析】這是李白于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tài)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寞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fā)了因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寫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獨之感。天上眾多的鳥兒高飛遠去,無影無蹤了;連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駐片刻,獨自遠遠地飄走了,山中顯得格外幽靜。在詩人看來,世間萬物都厭棄他,離他而去?!氨M”“孤”“獨”“閑”等詞,表現(xiàn)了詩人強烈的孤獨感。這正是當時社會中許許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皟刹粎挕保憩F(xiàn)了詩人與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爸挥小?,并不意味著太少,而是一種“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驕傲與滿足?!炬溄印靠v觀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較復(fù)雜的。儒家、道家、縱橫家、游俠思想對他都有影響。他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又不愿走科舉的道路。他想通過隱居,求仙獲取聲望,從而在名人薦舉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實現(xiàn)“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詩人就是在這一思想指導(dǎo)下度過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

李白存詩九百九十多首。這些詩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筆鋒揭露政治集團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畫筆點染祖國壯麗的山河。他的詩篇,無論五言七言,無論古體近體,無不別具風(fēng)格,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逢雪宿①芙蓉山②主人[唐]劉長卿日暮蒼山③遠,天寒白屋④貧。柴門⑤聞犬吠⑥,風(fēng)雪夜歸人。【注釋】①宿:借宿。②芙蓉山:山名。③蒼山:青山。④白屋:貧家的住所。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⑤柴門:用樹枝、荊條等做成的門。⑥犬吠:狗叫?!敬笠狻肯﹃栍痴障碌那嗌斤@得更加遙遠,寒冷的天氣中簡陋的茅屋更顯出這戶人家的貧窮。我躺在床山聽見外面的狗叫了起來,原來是主人冒著風(fēng)雪回來了?!举p析】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fēng)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吧n山遠”,是詩人風(fēng)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鞍孜荨?,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昂薄鞍住薄柏殹比只ハ嘤骋r,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安耖T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犬吠聲不止?!帮L(fēng)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fēng)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這首詩歷來解釋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對“歸”的理解上。一種意見認為“歸”是詩人的來到,詩人在迷漫風(fēng)雪中忽然找到投宿處,如“賓至如歸”一般。另一種意見是芙蓉山主人風(fēng)雪夜歸。關(guān)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里。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fēng)雪途中;后者,詩人在“白屋”內(nèi)。題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畫面上出現(xiàn),而是從“風(fēng)雪夜歸人”的畫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詩人就是通過“夜歸人”剎那間的感觸,來寫主人的美好心靈。旅途的艱難,仕途的坎坷,風(fēng)雪嚴寒,世態(tài)炎涼,而在蕭條的山村,白屋人家卻保留著這美好的情誼,這才是詩人的“興”之所在,整篇飽含著含蓄蘊藉的不盡韻味。【鏈接】劉長卿(709~780)唐代詩人。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玄宗開元二十一年進士。性情剛直,負氣敢言,為權(quán)貴誣謅,下獄很久,一生仁途很不得志。他的詩多寫宦途失意之感,別恨閑適之情。少數(shù)詩也反映出他不忘國家關(guān)心人民的思想感情。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五百余首詩歌,五律寫得最多,佳作屢現(xiàn),造詣很高。被權(quán)德輿推為“五言長城”。拜新月[唐]李端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語①人不聞②,北風(fēng)吹羅帶?!窘忉尅竣偌氄Z:細聲細語。指少女對月輕聲傾訴。②不聞:聽不到?!敬笠狻坷_窗簾看到了新月,就立即在階前下拜。細聲細語的低訴別人聽不到,只見北風(fēng)吹動了她的裙帶?!举p析】古詩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盡。詩人駕馭文字,舉重若輕,而形往神留,藝術(shù)造詣極深。李端的《拜新月》即其一例。唐代拜月的風(fēng)俗流行,不僅宮廷及貴族間有,民間也有。這首描寫拜月的小詩,清新秀美,類似于樂府民歌。詩中既未明標人物身份,就詩論詩,也無須非查明所指不可。以詩中情感與細節(jié)論,宮廷可,民間也無不可?!伴_簾”一句,揣摩語氣,開簾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開簾一見新月,即便于階前隨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長期以來積有許多心事,許多言語,無可訴說之人,無奈而托之明月。以此無奈之情,正見其拜月之誠;因誠,固也無須興師動眾講究什么拜月儀式?!凹幢恪倍?,于虛處傳神,為語氣、神態(tài)、感情之轉(zhuǎn)折處,是欣賞全詩的關(guān)鍵所在:一以見人物的急切神態(tài),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凹氄Z”二字,惟妙惟肖地描繪出少女嬌嫩含羞的神態(tài)。少女內(nèi)心隱秘,本不欲人聞,故于無人處,以細聲細語出之,詩人亦不聞也。表面看,似即寫作者之所見所聞,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線條勾勒輪廓:隱秘處仍歸隱秘,細節(jié)處只寫細節(jié)。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誠純真的高尚情感躍然紙上,沁人肌髓。這正是詩人高超藝術(shù)功力所在?!炬溄印坷疃耍鹤终海w州(治今河北趙縣)人。大歷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官終杭州司馬。曾隱居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為“大歷十才子”之一。其詩或為應(yīng)酬所作,或表現(xiàn)避世思想,多為律體。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撐小艇①,偷采白蓮②回。不解③藏蹤跡④,浮萍⑤一道開?!咀⑨尅竣贀危╟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進。②蓮:詩中指白荷花結(jié)的蓮蓬。③解:明白,懂得。④蹤跡:行動所留下的痕跡。⑤浮萍: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植物?!敬笠狻恳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樣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賞析】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么誘人??!一個小孩兒偷偷地撐著小船去摘了幾個又趕緊劃了回來。他還不懂得隱藏自己偷摘蓮蓬的蹤跡,自以為誰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駛過,水面原來平輔著的密密的綠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顯的水線,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鏈接】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曾祖父白溫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遂為下邽人。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合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xué)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其詩語言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聽懂。與元稹常唱和,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白居易詩歌創(chuàng)作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他的諷諭詩,其中包括《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這些詩篇廣泛反映了中唐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xiàn)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憫①農(nóng)(其一)[唐]李紳春種一粒粟②,秋收萬顆子③。四海④無閑田⑤,農(nóng)夫猶⑥餓死?!咀⑨尅竣賾懀簯z憫。②粟:谷子。這里指代所有糧食作物。③子:植物的籽實。④四海:指普天之下。⑤閑田:荒廢閑置不種的土地。⑥猶:還,仍然?!敬笠狻看禾旆N下一顆種子,秋收時可以收獲萬顆子粒。四海之內(nèi)無閑置荒蕪的田地,可是仍有農(nóng)夫餓死?!举p析】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nóng)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nóng)民所受的殘酷剝削。春種秋收,農(nóng)民們四季忙碌。然而四海的田地都結(jié)滿了果實,那些勞動者還是兩手空空。強烈的對比帶給了人們沉重的思考,這一切究竟是為什么呢?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nóng)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xiàn)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jié)句卻是“農(nóng)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fā)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nóng)民于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詩人選擇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刻畫了一個不平等的社會所帶來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聲。詩文親切感人,概括卻不抽象。詩中虛實結(jié)合、相互對比,前后映襯,增強了詩的表現(xiàn)力。所以,這首詩雖然通俗明白,卻不單調(diào)淺薄,讓人常讀常新?!炬溄印坷罴潱ü?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元和元年(806)進士,官翰林學(xué)士,武宗時做過宰相。他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之一。與元稹、白居易交往很密切?!度圃姟蜂浧湓娝木怼戅r(nóng)(其二)[唐]李紳鋤禾①日當午②,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③,粒粒皆辛苦?!咀⑨尅竣黉z禾:在田里鋤草、松土。②日當午:正當中午的太陽。③餐:飯?!敬笠狻吭谔柈旑^的正中午農(nóng)民鋤地,汗珠兒一串一串滴進苗下的泥土中。有誰知道盤里香噴噴的米飯,每一粒都飽含著農(nóng)民的千辛萬苦!【賞析】這首詩和上一首《憫農(nóng)》都是作者早期的作品。詩的前兩句以農(nóng)民在烈日下灑汗鋤地的情景,概括而形象地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的辛苦。后兩句緊接著由此直接發(fā)出感嘆:有誰知道這盤中餐,一粒一粒都是農(nóng)民千辛萬苦的勞動換來的呢!勸戒人民要珍惜糧食,表現(xiàn)了作者對農(nóng)民的深深同情、憐憫的感情。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成員能夠這樣關(guān)心農(nóng)民疾苦,發(fā)出同情的呼聲,是難能可貴的。這首詩至今對人們也還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①,萬徑②人蹤③滅。

孤舟④蓑笠⑤翁,獨釣寒江⑥雪?!咀⑨尅竣俳^:盡,消失。②徑:小路。③蹤:指腳印。④孤舟:孤單的一條小船。⑤蓑笠:用草編成的雨衣和帽子。⑥寒江:寒冷的江水?!敬笠狻克械纳缴隙伎床灰娨恢圾B飛的影子,所有的小路上也看不到一個行人的蹤跡。一只孤單的小船上有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漁夫,獨自一人在寒冷雪天的江面上垂釣?!举p析】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nèi)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來很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墒牵瑸榱送怀鲋饕拿鑼憣ο?,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墒?,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tài),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于靜態(tài)的描寫,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像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于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夸張。而后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jié)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chǎn)生的效果。【鏈接】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xùn)|解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zhèn))人,世稱柳河?xùn)|。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xué)問業(yè)者。柳宗元是能看到人民疾苦的政治家,著名的散文家與詩人。他重視文章的內(nèi)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yīng)于國于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xué)的社會功能,強調(diào)文須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強調(diào)作家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jīng)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xué)習(xí)借鑒,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tǒng)。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guān)于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xué)運動的進步傾向。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章的成就大于詩歌。幼女詞[唐]施肩吾幼女才六歲,未知①巧與拙②。向夜在堂前,學(xué)人拜新月③?!咀⑨尅竣傥粗恢?。②拙——笨,不靈活。③拜新月——向月亮跪拜。【大意】我的小女兒才六歲,還不知道什么叫“巧”,什么叫“笨”??稍谠聮熘刑斓臅r候,她也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跪在廳堂里給月亮叩頭?!举p析】這是一首以歌頌童真為主題的作品。寫的就是作者天真可愛的小女兒。一開始就著力寫幼女之“幼”,先就年齡說,“才六歲”,說“才”不說“已”,意謂還小著呢。再就智力說,尚“未知巧與拙”。這話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說它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這類較為抽象的概念;其實,也意味著因幼稚常常弄“巧”成“拙”,會干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前兩句刻畫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事情。時間是七夕,因前面已有“巧”字作暗示,三句只簡作一“夜”字。地點是“堂前”,這是能見“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別的孩子一樣去尋找螢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卻鄭重其事地在堂前學(xué)著大人“拜新月”呢。讀到這里,令人忍俊不禁。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內(nèi)容卻幼稚的,這形成一個沖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產(chǎn)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學(xué)人,便越發(fā)不能藏“拙”。這個“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純真而可愛?!炬溄印渴┘缥?,字希圣,號東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廬西北)人。元和進士。后隱居洪州西山,世稱“華陽真人”。詩奇麗。有“西山集”十卷?!度圃姟反嫫湓娨痪?。尋①隱者②不遇③[唐]賈島松下問童子④,言⑤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⑥不知處⑦?!咀⑨尅竣賹ぃ簩ぴL。②隱者:古代指隱居在山林中的人。③不遇:沒有見到。④童子:指隱者的弟子。⑤言:回答說。⑥云深:指山中云霧彌漫的深處。⑦處:去處,地方?!敬笠狻课以谒蓸湎略儐柾?,他說他的師傅已上山采藥去了。只知道師傅在這座山中,可山高云深,不知道他現(xiàn)在身在何處?!举p析】詩人去拜訪一位隱士,卻沒有遇上,于是他就記下了在走訪過程中的對話場面。詩中雖然沒有直接寫出詩人的問話,但可以從童子的回答中想象出當時的問話:“你師傅在家嗎?”“師傅去哪里啦?”“師傅在哪里采藥?”也讓讀者從中感受到詩人的心情是由“希望——失望——一線希望——無可奈何”的起伏變化?!八上聠柾印秉c明地點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