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課文的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d974e3cded9e45e3a1953e96114848/a0d974e3cded9e45e3a1953e961148481.gif)
![司馬遷課文的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d974e3cded9e45e3a1953e96114848/a0d974e3cded9e45e3a1953e961148482.gif)
![司馬遷課文的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d974e3cded9e45e3a1953e96114848/a0d974e3cded9e45e3a1953e961148483.gif)
![司馬遷課文的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d974e3cded9e45e3a1953e96114848/a0d974e3cded9e45e3a1953e961148484.gif)
![司馬遷課文的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d974e3cded9e45e3a1953e96114848/a0d974e3cded9e45e3a1953e96114848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11《史記》與人生——人生就是選擇2015.11.9為什么選擇這個題目?認真吸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精髓,有助于我們今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作為個體的人如何處理自我與錢物的關(guān)系,人與人的關(guān)系,《史記》與人生的話題里可以找到一些借鑒和啟示。
法國哲學家薩特(1905—1980)有個觀點:人生就是選擇,見于他的著作《存在與虛無》,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版。他認為,人的一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無論我們的存在是什么,都是一種選擇,甚至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即你選擇了不選擇。薩特的理論我沒有研究,這里只借用來討論《史記》與人生三個問題:一、司馬遷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1、司馬遷的簡要生平;2、司馬遷人生三次重要選擇;二、《史記》里的人物怎樣選擇人生?1、司馬遷對寫《史記》目的、體例、人物的選擇.2、什么是人性?《史記》告訴我們怎樣做人?3、什么是命運?《史記》告訴我們?nèi)绾蚊鎸γ\?
三、我們選擇讀《史記》對語文教學有什么幫助?1988年5月,我去西安陜西師大參加第一次全國性的《史記》討論會,到司馬遷家鄉(xiāng)陜西韓城訪問。當?shù)厝罕妼λ抉R遷的熱愛,給我印象很深。司馬遷的后代有兩大姓,分別姓同和姓馮。為什么?據(jù)老鄉(xiāng)說,司馬遷后人為避免受漢代統(tǒng)治者的迫害,他們有意把雙姓“司馬”改姓同與馮,這兩姓到現(xiàn)在每年都會聯(lián)合祭祀司馬遷。(司馬遷的祖先曾經(jīng)做過司馬的官,掌兵馬,后以官為姓。)這個信息告訴我們:一是司馬遷曾經(jīng)受過漢朝統(tǒng)治者的嚴重迫害;二是2000多年后,后人仍紀念他。他真正活在子孫心里。也可以說,他任然活在中國人的心里,甚至世界人民的心里。司馬遷的思想和他的《史記》有許多方面都值得研究。今天我只就他對人生的選擇以及《史記》里的人物對人生的選擇對我們的人生的借鑒和啟示,說說我的體會,和大家交流。一、司馬遷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1、司馬遷的簡要生平:司馬遷(前145—前87?),(漢景帝中元五年——,大抵在漢武帝末年),西漢韓城(今陜西韓城)人。司馬遷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今年是他誕生2160周年。他是漢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是僅次于孔子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人物。1956年司馬遷被尊譽為世界文化名人。(郭維森《中國思想家評傳·司馬遷》,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司馬遷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這是西漢建立大約70年后,國家大統(tǒng)一,國力最強盛的輝煌時代,也是社會矛盾激烈發(fā)展的時代。他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朝的太史令,是史官。父親對他的家教、思想、仕途、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2、司馬遷人生關(guān)鍵時刻三次重要選擇:(依據(jù)《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班固《漢書﹒司馬遷傳》。)第一次,20歲,進入青年時期,他選擇了全國性的游歷,推測得到父親的支持?!短饭孕颉罚骸岸嫌谓?、淮,上會籍,探禹穴,窺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這次游歷是大規(guī)模的社會調(diào)查,對于積累素材,為以后寫《史記》作了重要準備。22歲,游歷后始仕為郎中(帝王侍從官)。又一次游歷:“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還報命?!钡诙?,
36歲,接受父命,他選擇了以寫《史記》為歷史使命。這年,武帝欲至泰山封禪,太史令司馬談隨行,行至周南(今河南洛陽)病危滯留。司馬遷自西南歸,見父于洛陽。司馬談事業(yè)未竟而卒,臨終囑司馬遷繼孔子而續(xù)《春秋》,承圣人而撰巨著。《自序》描述:太史公執(zhí)遷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陱蜑樘?,則續(xù)吾祖矣。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贝撕螅冀K沒有違背父親的遺愿。
38歲,繼父職為太史令。《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柜之書?!钡靡员橛^宮廷史籍典冊?!鞍倌曛g,天下遺聞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武帝前的書大部分他看到了。這為寫《史記》作了充分知識準備。42歲,為太史令。是年,司馬遷開始著述《史記》。第三次,47歲,發(fā)生李陵事件,他選擇了開口,為李陵說公道話,向武帝表達自己看法。他與當時其他朝臣不同。這是他攤上大事,惹禍的原因,是人生一個分界線。當時,他是太史令。五月,騎都尉李陵率步兵不滿五千人出居延北,與單于戰(zhàn),斬匈奴一萬餘,陵兵敗降匈奴。《報任安書》:“夫仆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余歡。然仆觀其為人,自守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蓄積也,仆以為有國士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一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仆誠私心痛之。……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后數(shù)日,陵敗書聞,主上為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仆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慘凄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也。身雖陷敗,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于漢。事已無可奈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懷欲陳之,而未有路,適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未能盡明,明主不曉,以為仆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遂下于理?!崩盍晔录?,第一,司馬遷認為,“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于漢?!迸c那些自私的大臣不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睘槔盍暾f公道話,表現(xiàn)了司馬遷的正直。第二,司馬遷的話是在武帝召問下說的?!斑m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北憩F(xiàn)了司馬遷對武帝的忠心。第三,武帝出于私心,迫害司馬遷?!懊髦鞑粫裕詾槠途谫E師,而為李陵游說,遂下于理?!闭f明武帝是昏君,是專制的暴君。48歲,李陵事件惹禍,被判處死刑,他選擇接受宮刑。死是容易的事,是很誘惑人的事,是解脫痛苦的事。但他選擇了比自殺難,更痛苦的宮刑。為什么不自殺?第一,對生死的意義作了衡量?!秷笕伟矔罚骸叭斯逃幸凰溃蛑赜谔┥剑蜉p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因為他們追求的不同。)?!钡诙x擇宮刑,需要忍受肉體的精神的巨大痛苦,原因是為了完成《史記》。《報任安書》“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钡谌?,為后來人著想?!短饭孕颉罚毫信e古代《詩》《書》《春秋》《離騷》《國語》《兵法》《呂覽》《說難、孤憤》等書,“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薄安輨?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為了完成《史記》,他沒有選擇自殺。在監(jiān)獄三年,后為中書令。一般這是太監(jiān)的職務(wù)。約55歲,寫成《史記》,他選擇了把書藏之名山,此后不知其確切下落?!秷笕伟矔罚骸捌驼\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師?!薄短饭珪吩姓⒏眱杀?。正本“藏之名山”,秘而不宣;“副(本)在京師”,以俟“傳之其人”?!懊健?,指他曾供職的太史公府,《太史公書》正本所“藏之名山”實為國家書府——太史公府。漢宣帝時,司馬遷的外甥楊惲“宣布”了《史記》。該本既已傳至楊惲,又由他公諸于世。他的結(jié)局不知所終,是隱居?是被害而死?至今仍是個迷。有待大家繼續(xù)研究,揭示謎底。他人生的三次重要選擇,是艱難的選擇,是人生成功的選擇,是實現(xiàn)其人生最大價值的選擇。正是這四次重要選擇,使他成為偉人,留下了不朽之作《史記》。二、《史記》里的人物怎樣選擇人生?1、《史記》寫作目的、體例和人物的選擇:寫《史記》目的:是要給后世人提供治國做人的借鑒,不是專門給統(tǒng)治者用來加強統(tǒng)治用的。他為什么要寫《史記》?原因之一,父親臨終前的囑托,要兒子繼承他的遺志,寫一部《春秋》式的史書。(《太史公自序》)原因之二,適應(yīng)時代需要,對武帝以前的中國文化進行一次歷史的總結(jié)。《太史公自序》說:寫《史記》“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意思是想要研究天道和人事的關(guān)系,貫通從古以來的演變,成為一家的言論。)這三句話與先秦時代的巫文化、史官文化、諸子文化相對應(yīng),他從三個層面對武帝以前的中國文化進行一次歷史的總結(jié)。原因之三,他寫《史記》還有自己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后世所有的人看的。他自己在給朋友任安的信里說“述往事,思來者”。(《報任安書》)意思是“我敘述歷史往事,想著是為后世人提供借鑒?!蔽依斫猓囊馑季褪菫楹笫浪腥丝吹?。那么給后人看什么呢?司馬遷說:“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保ā妒酚洝じ咦婀Τ己钅瓯怼罚?意思是:生活在現(xiàn)代的人,應(yīng)該記住以前的道理,用它來做借鑒。)司馬遷寫書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后來的人們,如何治國,如何做人。概括說,治國做人就是《史記》的最主要的內(nèi)容。不論你是政治家,或只是普通人,都可以從他的書里得到啟示和教益。治國主要是政治家的事,而做人與各人的切身前途緊密相關(guān),是每個人都看重的?!妒酚洝凡恢皇且徊總鞑v史知識的教科書,還是一部教人怎樣做人的人生讀本。五種體例:全書130篇,分為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本紀記述帝王的生平事跡,世家記述諸侯的生平事跡,列傳記述包括將相在內(nèi)一般人的生平事跡。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記載歷史大事。書是記述各文化制度。共52萬多字。它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本紀、世家、列傳三種體例112篇都是寫人的,只是等級不同?!妒酚洝肥侵袊糯?4部正史的第一部,后世的正史都保持了本紀和列傳兩種體例。因此把這種寫史的體例叫紀傳體。司馬遷開創(chuàng)了寫歷史的紀傳體。人物選擇:全書寫的人約有4000人,重要的有100余人,并非都看官位,而選擇對歷史有影響的人物?!稄堌┫嗔袀鳌罚▽懳牡蹠r張蒼附記)(自景帝至今上的一些丞相)“為丞相備員而已,無所能發(fā)明功名有著于當世者”,不記載。但事關(guān)治道的下層人物,醫(yī)卜星相,刺客游俠卻立傳?!妒酚洝肥且詫懭藶橹鞯模@與文學是人學一致。魯迅評《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保斞浮稘h文學史之綱要》)(意思是指歷史學家的最高造詣,文學上可以與屈原的《離騷》媲美。)所以《史記》是古代文史結(jié)合的典范。2、《史記》在人性上,選擇寫了主要的三種常見的矛盾,告訴我們怎樣做人。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人類的本性,本能。人性分兩個成分:一是自然屬性,即生物屬性,都要吃喝,要生殖等。在自然屬性中,人性本無善惡之分;二是社會屬性,心理學研究表明,驅(qū)動人類行為的所有心理動機,最初都源于自己的欲望,只是在追求利益的方式上,會有善惡之別,從而形成可相互轉(zhuǎn)化的善人與惡人??梢哉f,人都有追求利益的欲望,但是否都應(yīng)該滿足欲望,怎樣滿足欲望,各人就有善與惡的不同程度的區(qū)別。人性善惡的區(qū)別,司馬遷在《史記》所寫的人物身上集中體現(xiàn)為“義”與“利”的基本矛盾。(人性有兩種含義,一種含義是作為中性詞,在中國文化中,對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論的觀點,以儒家孟子為代表,也有人性本惡論的觀點,以儒家荀子為代表;一種含義是指作為人應(yīng)有的正面、積極的品性,比如慈愛、善良。通常所說的人性,以后一種涵義居多。)《史記》70篇列傳都是寫臣子將相和普通平民的,最能體現(xiàn)他對做人的看法。
第一,對“義”與“利”的基本矛盾,贊揚人性要講“義”,同時肯定人性求富求利的合理。什么是“義”?中國古代是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yīng)當做的?!傲x”體現(xiàn)群體的道德價值。什么是“利”?指利益,古代多與個人利益聯(lián)系。所以成語有“自私自利”,即把私與利相聯(lián)。第一篇列傳《伯夷列傳》側(cè)重寫伯夷、叔齊兩人的求“義”,而第六十九篇《貨值列傳》是寫商人的求富求“利”。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是自傳,也是序文。而其中從第二篇到第六十八篇,各篇分別寫歷史人物不同的人性表現(xiàn)。
《伯夷列傳》,以議論為主,是70篇《列傳》的總論,表明是論人事的。《太史公自序》說本篇寫作意圖:“末世爭利,維彼奔義;讓國餓死,天下稱之?!笨梢娭黝}是頌揚“奔義”,譴責“爭利”。即寫人應(yīng)有的道義。傳記寫殷末周初兩位高士伯夷和叔齊,他們是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因激于道義而互相爭讓君位,都不想繼承君王的位置;周武王伐紂時他們扣馬而諫;周朝建立他們又恥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他們的行為都是為了一個“義”字,堅守精神上的一種道德信仰。對他們的守“義”行為,司馬遷是贊揚他們、同情他們的。當然,今天看,他們的“義”是不合時宜的。
列傳的第69篇,《貨殖列傳》是寫商人的。貨殖,即經(jīng)商,所以貨殖列傳就是商人列傳。指出求富是人的本性:“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鄙鐣细鞣N人都在求富。他引用民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闭f明各種人為利奔走。同時,該篇記敘了自秦漢以來的一批富商大賈的言行,如范蠡、計然,孔子的學生子貢,還有商人之祖的白圭,做鹽鐵生意的猗頓、郭縱,富比王侯的烏氏倮(luǒ)(搞畜牧業(yè))、寡婦清(開礦)等,他們或因畜牧,或因采礦致富,都得到秦始皇的獎勵,當時他們都是體面的人。司馬遷對他們正當致富都加以肯定和贊賞。
這里司馬遷比孔子似有進步了?!墩撜Z·里仁》記載,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子的意思,只君子懂得義,小人只懂得利。從道德上說,君子與小人顯然是不同的,孔子肯定君子,而貶低小人。但司馬遷既肯定伯夷和叔齊的高尚的道義,也肯定商人們正當?shù)闹赂磺罄?。求富也是人的一般本性,并非只是小人要求利,君子也會求利。司馬遷看來,人性從“喻于利”追求物質(zhì)開始,進一步要提升到“喻于義”的精神境界,即人性的最高境界。第二,在“義”與“利”的關(guān)系上,司馬遷對從政者贊揚“廉”,反對“貪”。從政者是否廉潔,關(guān)系國家的存亡興衰?!对酵豕篡`世家》和《吳太伯世家》提供了答案。春秋時代,吳越相爭,起初互有勝負,但最后吳亡越存,吳王夫差自殺。吳王不聽伍子胥勸諫,聽從內(nèi)奸太宰嚭意見,與越談和。吳君臣貪財受賄,失去警惕。越王為政廉潔,生活節(jié)儉,取得民眾支持。最后越勝吳敗。從政者是否廉潔,關(guān)系到個人的成敗?!俄椨鸨炯o》和《高祖本紀》寫了楚漢戰(zhàn)爭雙方主角項羽和劉邦對財物的態(tài)度。劉邦本來貪財,入關(guān)后,“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其志不在小?!保ā俄椨鸨炯o》范增語)有了更大奮斗目標,抑制了私欲。項羽攻下咸陽,就想東歸,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項羽無統(tǒng)一全國的愿望,只想富貴還鄉(xiāng)。在廉潔態(tài)度上,各向相反轉(zhuǎn)化,志向變化,預(yù)示日后雙方成敗結(jié)局。劉邦是在聽了張良勸說轉(zhuǎn)變的。項羽不聽范增。成敗已定。官員廉潔得人心,否則失敗。《李將軍列傳》寫漢代李廣廉潔得民心?!皬V廉,得賞賜,則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無余財,終不言家產(chǎn)事?!薄凹八乐?,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薄读H藺相如列傳》附傳寫了因“紙上談兵”著名的趙括為將的故事。趙括代廉頗為將,趙母上書趙王,反對兒子為將。趙母將兒子與丈夫作了對比。丈夫為將,賞賜分給部下,受命后不問家事。趙括為將,君王所賜金帛藏于家,買進便宜田宅,一心為己,一點不廉。兒子為將后果不堪設(shè)想。結(jié)果趙括慘敗。司馬遷筆下的貪官污吏多無好下場。如鄧通餓死(《佞幸列傳》),伯嚭被勾踐命武士斬首(《吳太伯世家》)。
第三,在人際關(guān)系的矛盾中,司馬遷選擇善良的人性,反對邪惡的人性。
在中國戰(zhàn)國時期,學者們對人性展開廣泛的討論。孟子主張性善說,荀子主張性惡說。這種爭論雖無定論,但促進了人們對人的本性的重視。到了漢代,司馬遷對人性的認識就是在戰(zhàn)國士林的認識基礎(chǔ)上的發(fā)展。他在《史記》中對人性的善與惡都有描寫。他高揚與人為善的人性,鞭撻與人為惡的人性。
如漢代名臣韓安國與人為善?!俄n長孺列傳》:其后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nèi)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nèi)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奔滓蛉馓恢x。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韓安國本人曾經(jīng)因過失違法犯罪,獄吏田甲侮辱他。韓安國說:“滅了的灰燼難道不會再燃燒了嗎?”田甲說:“如果燃燒了,就用小便澆滅它?!辈痪?,韓安國被起用為諸侯國梁國的主民政之官。田甲聽到韓安國又做官就逃走了。安國說:“田甲如果不回到官府,我消滅你宗族。”田甲因而脫衣露胸前去謝罪。安國對他笑著說:“你現(xiàn)在可以撒尿了,你這種人值得我懲治、較量嗎?”韓安國到底都善待田甲。)此事可見韓安國與人為善,以德報怨,胸襟寬廣,人性之善。
再如漢文帝時的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張釋之,按法辦案,執(zhí)法不阿?!稄堘屩袀鳌酚涊d了“縣人犯蹕”(縣里的人冒犯皇帝車駕)的故事。有一次文帝出行,經(jīng)長安的中渭橋,無意跑出一個行人驚了皇帝大駕,文帝發(fā)怒要殺此行人,交張釋之法辦,張只判其罰金,沒有殺他。文帝不滿,張仍說服文帝,按法辦案。司馬遷在傳末贊揚張釋之是“長者”。即是忠厚善良有德的人。張釋之確實當之無愧。他的善良表現(xiàn)為依法執(zhí)法。
人性惡的例子,如秦相李斯?!独钏沽袀鳌烽_頭寫了一個李斯與老鼠的小故事?!袄钏拐?,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最后一句意思: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在于自己如何處世。是由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的。賢,有才能。不肖,不成材。處:處理。)他把糧倉的老鼠當成人生追求的目標,志向低下,人性可惡。他后來雖然幫助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有功,但其人格低下,人性可惡?!俄n非列傳》載李斯在秦王前毀謗韓非,陷害同學韓非至死。秦始皇死后,為保住自己祿位,聽信宦官趙高立胡亥為秦二世,最后自己被腰斬咸陽。《李斯列傳》寫李斯有五次感嘆,非常精彩。第一次感嘆,得意;第三次感嘆,長子“李由為三川守,置酒于家,百官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shù)。李斯喟然而嘆曰: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無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庇蓄A(yù)感,但不收手。第五次感嘆,二世二年七月……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平常的生活再不可得。張大可評:但(李斯)咎由自取,罪有應(yīng)得,其死雖慘,固不足惜也?!妒酚浾撡澼嬦尅返?86頁。
又再如《酷吏列傳》寫漢代酷吏義縱和王溫舒等人,濫殺無辜,兇惡之極,最后他們也不得好死。義縱被棄市,王溫舒畏罪自殺。為惡者,最后也害死自己,這對為惡者不是警戒嗎?司馬遷在他們的傳記中勸善懲惡,揭示了人性中善良與兇惡的區(qū)別,高揚善良的人性,鞭撻兇惡的人性。
司馬遷對善與惡的人性的矛盾,表現(xiàn)在歷史人物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在對上司、對下屬和對朋友最常見三類交往中,選擇正直真誠的人性,反對虛偽冷酷的人性。
其一,下級如何對上級?看是否正直敢言。在司馬遷生活的社會里臣下對皇上是最典型的上下級關(guān)系?!都橱隽袀鳌穼憹h武帝時被授予中大夫(掌議論)官職汲黯,他的為人、為官鮮明的特點是直言敢諫,對上從不奉承阿諛,突出地表現(xiàn)了正直的人性。傳記說他喜歡直言規(guī)諫,屢次冒犯皇帝的面子。有一次對武帝說:“陛下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大意:“皇帝好聲色狗馬、求長生不老之類,想建文德武功,怎么能效法堯舜的政治呢!”武帝聽了,雖然不響,但很氣怒,變了臉色而罷朝。)
其二,上級如何對下屬?是否愛護和關(guān)心?!独顚④娏袀鳌穼懳涞蹠r抗匈名將李廣治軍廉潔愛兵出名。他得到朝廷的賞賜就分給部下,飲食與士兵一樣。李廣帶兵,遇到缺水斷糧的時候,士兵沒有全部喝到水,他自己不走近飲水的地方;士兵沒有全部吃飯,李廣就不吃。所以他受委屈自殺時,司馬遷在傳末寫道: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逼淅顚④娭^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贝搜噪m小,可以諭大也。(《論語》說,“本身行為正,不下命令,人們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們也不奉行?!边@是說的李將軍啊。我見到李將軍,樸樸實實象個鄉(xiāng)下人,口不善于言辭。他死的時時候天下無論認識他的或不認識他的,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心地實在使士大夫崇敬,諺語說:“桃李不能言語,可樹下踩出小路來?!边@話雖小,卻可以喻大啊!)
當時同樣是抗匈名將的衛(wèi)青、霍去病功大位高,但至死并未得到百姓的口碑。他們因外戚而尊貴,帶兵打仗不關(guān)心士卒,所以雖有軍功,司馬遷仍譏刺他們。
其三,如何對待朋友?往往表現(xiàn)出一個人的人性是否真誠和虛偽。司馬遷向往朋友之間的真情的人性,憎恨虛偽的人性。他寫的春秋時代齊國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的友情故事很有名?!豆荜塘袀鳌罚苤僭唬骸拔崾祭r,嘗與鮑叔牙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牙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牙謀事而更窮困,鮑叔牙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牙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牙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牙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惫苤僖蝓U叔對自己的深刻了解,五次真誠地幫助自己,使自己成就事業(yè),所以管仲感慨地說:“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但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鮑叔朋友啊?!彼抉R遷寫管仲實際贊揚了鮑叔對朋友感情真誠的人性,鮑叔把幫助朋友成功看得比自己成功重要,這是朋友間友情的至高境界。從上面《史記》傳記所寫的幾種人性表現(xiàn)看,司馬遷認為求富求利是人的本性,主要是人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但人還要講“義”,講人與人相處中應(yīng)該有的道義,是人性中道德升華的高尚境界。在求利和講義之間,人性又有各種具體的表現(xiàn),如善良與邪惡,正直與阿諛,真誠與虛偽等,這些具體的人性表現(xiàn)實際與義利關(guān)系分不開。在求利的同時必須考慮道義的制約和提升,這樣社會才能和諧,人們才能幸福而避禍。3、《史記》選擇寫了三種對待命運的態(tài)度,教我們怎樣對待命運。什么是命運?什么是天命?古代把天當作神,稱天神的意旨為天命。而所謂命運,古人指人的生死、貧富、壽夭等是生來就已決定的,人是無可奈何的。因天命、命運都可指支配人的生死、禍福的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所以兩者有一致性。只是天命偏重指天的意志,命運則主要指影響人的前途、結(jié)局的一種盲目必然性?!妒酚洝肥侵袊鴼v史上第一部寫人的命運的大書。司馬遷在《史記》中探討的命運哲理,是每個人都關(guān)心的,但又大都感到會很茫然,不好事先把握。而對數(shù)千年來各色真實歷史人物命運全過程進行觀照審視的書,在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只此《史記》一部!司馬遷對命運的態(tài)度大致有以下三點:第一,對天道、天命、命運,司馬遷選擇了懷疑甚至否定的態(tài)度。
司馬遷怎樣看待天命和命運對歷史人物的影響呢?人物的命運大致與人物所處的三種關(guān)系分不開,即人與天的關(guān)系,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人與自身的關(guān)系。下面分別加以討論:
司馬遷對天道表示懷疑,甚至傾向于否定。《伯夷列傳》以伯夷、叔齊為例,他們是商朝孤竹國的兩個王子,先是拒絕接受王位,讓國出逃;武王伐紂的時候,又以仁義叩馬而諫;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恥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最后餓死在首陽山上。司馬遷對這樣的“義人”感到非常疑惑: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假如有所謂天道,天道常應(yīng)該幫助善人。天是善的,這是一種天善論。但司馬遷眼見的殘酷現(xiàn)實與天善論發(fā)生了矛盾,因此懷疑天善論,這實即對社會不合理現(xiàn)象表示了懷疑與不滿。又孔子的學生子夏聽人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保ā墩撜Z﹒顏淵》)意思是一個人的死與生,富貴與貧窮,都是上天和命運決定的。司馬遷在他寫的部分人物傳記中卻采取了否定的態(tài)度?!蛾惿媸兰摇穼懬爻┠觋惿?、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起義,
對抗不合理的秦朝統(tǒng)治,改變了“法皆斬”的命運,否定了“死生有命”的說法。陳勝在動員群眾起義時鼓動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的話也否定了“富貴在天”的說法。起義后,陳勝自立為王,他以自己的行動給自己提出的問題作了回答。王侯將相沒有種,富貴不是天決定的?!敦浿盗袀鳌穼懥艘幌盗幸陨讨赂坏母蝗?他們的富貴也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各人自己努力經(jīng)營的結(jié)果。說明死生不在天,富貴不在命,這種哲理意蘊在《史記》中。司馬遷對一些自認為獲罪于天而死的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如眾所周知的在《項羽本紀贊》中批評項羽“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大意:結(jié)果五年之間終于丟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這句話來自我解脫,難道不荒謬嗎?)在《蒙恬列傳贊》中批評蒙恬“阿意興功,此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這些傳記均可說明司馬遷否定天命的傾向。但司馬遷在另一些人物傳記中又承認了天和命運。顯著的例子,如《外戚世家序》中說“人能弘道,無如命何??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非通幽明之變,焉能識乎性命哉!”又如《留侯世家贊》說“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高祖離困者數(shù)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這說明司馬遷對于天和命運的認識抱老實的態(tài)度,遇到對一些無法解釋的人事現(xiàn)象仍歸之于天和命。所以《史記》人物傳記己中,司馬遷既有否定天命、又有承認天命或命運兩種矛盾的觀點,顯示了他的探求精神。
第二,對待悲劇命運,司馬遷考察其形成的內(nèi)外原因?!妒酚洝啡珪?30篇,其中112篇寫人物傳記,此中57篇以悲劇人物姓字為標題,另20篇也多些悲劇人物。大小悲劇人物120多個。項羽自刎,陳涉被車夫所殺,周亞夫餓死,商鞅變法被車裂,屈原自沉,李將軍李廣自殺,韓信被呂后謀害,什么原因使他們非正常死亡?外部原因:社會原因。命運與時勢、機遇有密切關(guān)系。時勢和機遇不是命運,它們只是一種個人不易認識與改易的外力,一種外在的歷史條件。它們對人物命運有制約作用。
“時”,就是時機,
是人物活動的時間背景?!独顚④娏袀鳌穼懳鳚h“飛將軍”李廣的機智勇敢、廉潔寬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漢文帝評李廣說“可惜?。∧闵环陼r。假如讓你生在高帝時,封個萬戶侯也是容易的!”)意思是時機的不同,
李廣沒有了立功封侯的機會。但李廣的不遇時,實與封建帝王對功臣的不公正態(tài)度直接有關(guān)?!镀浇蚝盍袀鳌穼憹h武帝時喜歡對皇帝奉迎吹拍的公孫弘,就是遇到了好時機。因公孫弘善投武帝所好,以至升為丞相,封為平津侯。李廣的“不遇時”
和公孫弘的“遇時”,可見時機對他們?nèi)松闹匾?。但司馬遷這兩處指出的“時”都含有諷刺意義,
很值得玩味?!敦伊袀鳌穼懙弁跎磉厡櫺业娜耍玎囃?,文帝時可以自己鑄錢,景帝時不名一錢,寄死人家。皇帝愛憎決定了鄧通的命運。悲劇命運個人原因:人性之惡造成某些人悲劇命運。人性之惡造成某些人悲劇命運?!俄n非列傳》寫李斯出于自私、妒忌,害死老同學韓非?!秾O臏列傳》寫龐涓也是出于自私、妒忌害老同學孫臏成殘疾人。但為惡者不少以害人始,而害己終。李斯被腰斬,龐涓自剄。告誡為惡者無好下場?!段浩湮浒埠盍袀鳌穼懳鳚h外戚竇嬰、田蚡與將軍灌三人之間的矛盾,田蚡害死竇、灌。個人的人性和品德不好,如李斯、龐涓。性格決定命運。見《榮格的智慧:榮格性格哲學解讀》第一章性格決定命運。編譯:劉燁,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出版。榮格(1875~1961),瑞士著名哲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漢初三杰張良、蕭何、韓信,同為劉邦手下開過功臣,但個性不同結(jié)局不同。張良“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能功成身退,保全自己。蕭何“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深謀遠慮,公忠體國,鎮(zhèn)后方,為前線送兵員軍糧,是“功人”,又知權(quán)善變,委屈事上,保住名位。韓信是“連百萬之軍,攻必勝,戰(zhàn)必取”的大將,通觀全局,智能雙全,但貪戀爵位,矜功自傲,不為自己謀,最后被呂后謀害。引語見《高祖本紀》劉邦的話。三杰見《淮陰侯列傳》、《蕭相國世家》、《留侯世家》。第三,司馬遷對命運總的是選擇積極的態(tài)度。個人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司馬遷突出地寫了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的兩種人:
面對際遇敢于抓住不放的人。有成功的希望。大家熟知的一個成語叫“毛遂自薦”?!镀皆袀鳌穼憫?zhàn)國時候有個人叫毛遂。當時趙國的平原君要挑選20個食客出使楚國而尚缺一人,毛遂就主動自薦了,終于脫穎而出。還有《廉頗藺相如列傳》寫戰(zhàn)國時趙國人廉頗和藺相如,他們是“將相和”故事的主角,也是主動向君王自薦而成功的。藺相如原來的地位很低,只是趙國宦者令繆賢手下的人,他主動向趙王要求出使秦國,打破秦國的威脅與要挾,做到完璧歸趙。廉頗是趙之良將,但后來居魏國,又不被信用。廉頗為了表示自己尚可用,一餐飯,
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被甲上馬。雖然后來趙王以為廉頗年老而不用,但廉頗積極爭取再用于趙的精神是可嘉的。這些人面對際遇,都能努力抓住不放,從而改變原有的境遇,也就是向命運作了勇敢的挑戰(zhàn)?!端抉R相如列傳》保存了漢代一個真實的郎才女貌的愛情故事。司馬相如“家貧,無以自業(yè)?!钡c臨邛(成都市邛崍市)令王吉相善。后到富人卓王孫家赴宴,琴挑新寡卓王孫女卓文君,主動出擊,終于成功。也是敢于抓住機會,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的人。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講《史記》,認為“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原來竟是一個先劫色后劫財?shù)尿_局。”(以上節(jié)選自王立群新浪博客《欺騙世人兩千多年的愛情神話》)。王立群的觀點離開司馬遷原著自己亂發(fā)揮是錯誤的。面對挫折敢于發(fā)奮圖強的人。有改變命運的希望?!斗饿虏虧闪袀鳌穼憫?zhàn)國時范雎、蔡澤兩人因為機會好,在秦取得卿相的高位。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后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見秦昭王之后,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范遂被拜為客卿,之后,秦昭王,拜范雎為相。范雎掌權(quán)后先羞辱魏使須賈,之后又迫使魏齊自盡。但是司馬遷還指出“如果他們兩人不遭到困厄,怎么能激發(fā)出他們的奮斗精神呢?”正是因為他們遭遇困厄后,能激勵奮發(fā),才能取得成功。類似范、蔡曾經(jīng)遭遇不幸而發(fā)奮圖強的,《史記》中還寫了伍子胥、虞卿、孫臏、季布、欒布等一批人,他們都經(jīng)受各種嚴重挫折,甚至差點失去自己生命。但在挫折面前,冷靜面對,經(jīng)過自己的奮斗,終于改變命運?!段樽玉懔袀鳌穼懘呵锬┢诘奈樽玉?,他本是楚國人。因楚平王懷疑太子作亂,于是遷怒于伍子胥之父伍奢和兄長伍尚,將他們騙到郢都殺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吳國。伍子胥到吳國后受到闔閭重用,發(fā)兵擊敗楚國,破楚首都郢;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報父兄之仇。司馬遷對這些人物都傾注了同情,給予高度的贊賞,并寄寓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司馬遷本人和上述這些人都曾遇到挫折,那么這些人也正是勇于與命運挑戰(zhàn),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另外,司馬遷在《史記》里,譏刺迷信妄為的人。秦始皇(見《秦始皇本紀》)派遣齊人方士徐市發(fā)動童男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又使人求仙人不死之藥。漢武帝(見《今上本紀》)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方士之欺騙,也當屬迷信妄為無疑。小結(jié):司馬遷和《史記》對我們?nèi)松膯⑹?。了解司馬遷的人生價值取向,開拓我們做人的胸襟。人生就是選擇,正確或錯誤,都影響人生。1、司馬遷三次重要的人生選擇,成就他偉大的一生,留下不朽巨著《史記》。2、司馬遷選擇寫三種人性矛盾,教我們做有道德的人、體面的人。3、司馬遷選擇寫三種對命運的態(tài)度,教我們積極面對命運。
三、我們選擇讀《史記》,1、怎樣讀《史記》?2、對語文教學有什么幫助?第一、先讀《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也可以參讀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知其人,近其心。了解他的人生經(jīng)歷。時代與家庭背景。)第二、選讀與泛讀結(jié)合。泛讀,通讀最好。選讀,最少閱讀10篇左右。如項羽本紀、高祖本紀、越王勾踐世家、陳涉世家、管晏列傳、淮陰侯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李將軍列傳、游俠列傳、貨殖列傳。以增加興趣為主。了解《史記》的五體結(jié)構(gòu)內(nèi)部12本紀、30世家、70列傳、8書、10表各體互相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內(nèi)在含義;了解他在寫法上用“互見法”,即在一個人物的傳記中著重表現(xiàn)他的主要特征,而在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則放到別人的傳記中顯示。從欣賞中獲得啟示。選讀《史記》人物故事,可以獲得看小說、觀戲劇類似藝術(shù)感受。其中先秦故事、楚漢相爭故事都有精彩篇章?!端抉R相如列傳》第一次寫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美籍華人數(shù)學家丘成桐酷愛《史記》。對《史記》愛不釋卷,每晚睡前看點《史記》,能背誦一些名篇的片段。讀《史記》,如聽歌劇。《史記》的宏觀結(jié)構(gòu)啟發(fā)了自己從宏觀研究數(shù)學的方向,并取得成果。他在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節(jié)目做過兩期,播出上述內(nèi)容。第三、研究性閱讀研究性閱讀,帶著某專題思考,與寫作結(jié)合?,F(xiàn)在《史記》研究著作多達250種以上??梢詤⒖碒YPERLINK"/vie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隱形滲透性密封劑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山東省日照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會議 展覽合同
- 2025機動車買賣合同模板
- 運輸類合同范本
- 南寧房屋租賃服務(wù)合同模板
- 2025建筑施工物資租賃合同示范文本無擔保方
- 雞蛋供貨采購合同
- 借款用于投資合同
- 技能培訓中的表達技巧訓練
- 2024年資格考試-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2382管理信息系統(tǒng)答案及評分參考
- (蘇版)初三化學上冊:第2單元課題1空氣
- 2023年12月廣東珠海市軌道交通局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人筆試近6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shù)查房護理課件
- 燃氣罩式爐應(yīng)急預(yù)案
- 專題23平拋運動臨界問題相遇問題類平拋運和斜拋運動
- 超聲科醫(yī)德醫(yī)風制度內(nèi)容
- 高三開學收心班會課件
- 蒸汽換算計算表
- 四年級計算題大全(列豎式計算,可打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