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社會學的歷史和理論實用_第1頁
CH社會學的歷史和理論實用_第2頁
CH社會學的歷史和理論實用_第3頁
CH社會學的歷史和理論實用_第4頁
CH社會學的歷史和理論實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學1CH社會學的歷史和理論實用第一節(jié)社會學學科發(fā)展的基本歷程一、社會學的誕生及其背景1、社會學產(chǎn)生的標志:

1830年-1842年,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孔德出版了六卷本名著《實證哲學教程》。

1838年,出版的《實證哲學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會學”這個名詞,以及建立這個新學科的設想,這標志著社會學學科的產(chǎn)生。(實證:現(xiàn)實的、有用的、可靠的、確切的、肯定的)

孔德--社會學的鼻祖Comte,Auguste(1798~1857)第1頁/共39頁第一節(jié)社會學學科發(fā)展的基本歷程2、社會學產(chǎn)生的條件(1)社會歷史背景發(fā)生在18世紀和19世紀歐洲的“兩次偉大的革命”引領了一系列聲勢浩大的變革。它們成為社會學產(chǎn)生的背景。社會學是社會生活復雜化,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尖銳化的產(chǎn)物。(2)思想條件第一,歷代思想家在其哲學、政治和倫理觀點中包含的社會思想,這些社會思想盡管屬于作為學科的社會學的史前階段,但也給社會學產(chǎn)生與發(fā)展以影響和啟示。第二,從康德到黑格爾的德國古典哲學以及亞當·斯密和大衛(wèi)·李嘉圖為代表的英國古典經(jīng)濟學,以傅立葉特別是圣西門為代表的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對孔德的社會學思想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第2頁/共39頁第一節(jié)社會學學科發(fā)展的基本歷程2、社會學產(chǎn)生的條件(3)方法論條件歐洲文藝復興以來自然科學取得的豐碩成果啟發(fā)社會思想家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去研究社會。從17世紀在英國發(fā)源至19世紀的早期社會統(tǒng)計調查和定量分析,既為社會學積累了有關人口、商業(yè)、男女性別比例、自殺率等經(jīng)驗觀察材料,也為形成社會學的調查研究方法,特別是為社會學成為一門不同于過去思辯的社會哲學的實證社會科學起了推動作用。第3頁/共39頁第一節(jié)社會學學科發(fā)展的基本歷程二、社會學學科的發(fā)展階段1、創(chuàng)立階段(19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末)代表人物:孔德和斯賓塞2、形成階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代表人物:涂爾干、韋伯、齊美爾3、廣泛發(fā)展階段(20世紀40年代以來)流派多元化,視野逐漸擴大第4頁/共39頁第一節(jié)社會學學科發(fā)展的基本歷程三、社會學在世界范圍的早期傳播1、美國:芝加哥學派2、歐洲3、亞洲第5頁/共39頁第二節(jié)創(chuàng)立和形成時期的社會學觀點一、奧古斯都·孔德(AugusteComte,1798-1857)孔德作為社會學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了社會學的概念和學科的基本框架(社會靜力學研究社會結構和社會秩序,社會動力學研究社會過程和社會進步),指出了用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的基本想法。人類精神發(fā)展的“三階段律”:神學階段、形而上學階段和實證階段。第6頁/共39頁孔德的社會學學說:

第一,關于人類知識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三階段法則。第二,科學等級體系??椎抡J為科學是一個等級體系,整個宇宙現(xiàn)象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按其性質可具體分作五類:天體現(xiàn)象、物理現(xiàn)象、化學現(xiàn)象、生物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第三,社會靜力學和社會動力學。社會靜力學是在人類自發(fā)秩序的一般理論指導下,研究社會有機體的組織和結構及其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核心為社會秩序??椎碌纳鐣恿W,就是研究社會體系發(fā)展和變化的規(guī)律,其核心是社會進步.第四,實證研究方法。在孔德看來,社會學是科學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實證階段的科學,因此社會學必須借助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這些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和歷史法。第7頁/共39頁二、赫伯特·斯賓塞(1820—1903年)英國實證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社會學創(chuàng)立時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社會靜力學》、《進化的假設》、《社會學研究》、《社會學原理》等。斯賓塞的社會學理論主要有兩個:社會有機論社會進化論

斯賓塞強調結構、功能,并以功能為出發(fā)點分析社會,這對后來的結構功能主義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第8頁/共39頁三、愛米爾·涂爾干(EmileDurkeim,1858-1917)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于1896年在法國創(chuàng)辦《社會學年刊》,并在法國大學里第一個開設了社會學課程,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社會學教授職位的人,被西方譽為“第一個對日常生活的特定現(xiàn)象進行社會學研究并系統(tǒng)形成一套富有生命力的方法的學者?!蓖繝柛赏ㄟ^規(guī)定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而使社會學獲得了獨立的學科地位。第9頁/共39頁涂爾干的主要理論觀點

社會事實論:社會事實具有外在性、強制性和普遍性。進一步確定了實證主義社會學的方法論原則。社會團結論:用“社會團結”來論述社會秩序,社會團結的基礎是集體意識,集體意識與分工之間有復雜關系,真正對社會團結起破壞作用的不是分工本身,而是反常的分工。自殺論:他將自殺的類型分為了利己型、利他型、失范型、宿命型四類,他以研究社會反?,F(xiàn)象著稱。第10頁/共39頁四、馬克斯·韋伯(1864—1920年)德國早期杰出的社會學家,與迪爾凱姆一道被公認為西方現(xiàn)代社會學的奠基人。韋伯的研究興趣十分廣泛,早年主要從事歷史和法學的研究,后來才涉足社會學。其主要著作有《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經(jīng)濟與社會》、《社會與經(jīng)濟組織理論》等。韋伯不僅確立了人本主義社會學的理論傳統(tǒng),而且創(chuàng)立了政治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等分支社會學。

第11頁/共39頁韋伯的主要理論觀點

理解社會學,把社會學研究對象確定為“社會行動”,提出了社會行動的四種“理想類型”,即目標合理的行動,價值合理的行動,情感行動,傳統(tǒng)的行動。政治社會學,劃分了三種統(tǒng)治權威類型,即個人魅力型權威(克里斯馬型權威Charisma)、傳統(tǒng)型權威、法理型權威。第12頁/共39頁五、喬治·齊美爾

齊美爾是與韋伯同時代的德國社會學家。1881年獲得柏林大學的博士學位,而后留校。1908年,出版了《社會學:社會形態(tài)研究》,1917年,其《社會學的基本問題》又相繼出版。第13頁/共39頁齊美爾的主要理論觀點

齊美爾認為,社會純粹是一個名稱。它標示著由互動而聯(lián)系在一起的許多個人,社會是由人們有格式的互動構成的網(wǎng)絡。但是,與經(jīng)濟學、倫理學、心理學等研究互動關系的學科相比,社會學只研究互動的形式,從具體內容中抽象出形式,但是不研究具體的內容,例如,贏利和戰(zhàn)爭都涉及到合作,工廠和家庭都含有上下級關系,社會學只是抽象地研究其中的合作過程和上下級關系,而不管是誰與誰合作及誰與誰的關系。齊美爾的形式社會學對以后的結構重要影響,互動說則是后期美國社會學的符號互動學派的淵源之一。第14頁/共39頁第三節(jié)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的重要流派結構功能理論社會沖突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符號互動理論第15頁/共39頁

一、結構功能理論或稱功能主義、功能論,根植于古典社會學理論(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論)。結構功能主義初步形成于20世紀30一40年代,鼎盛于60年代,至今仍是西方社會學中的主要流派之一。到七八十年代,結構功能的分析方法已被廣泛地應用于西方社會研究,并不斷地被西方社會學者改進與發(fā)展。代表人物是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和默頓。第16頁/共39頁結構功能論認為:

1、社會系統(tǒng)是由許多相互依存的部分所組成的;

2、這些組成部分在功能上共同發(fā)揮作用,致使社會系統(tǒng)處于一種均衡狀態(tài);

3、如果一部分出現(xiàn)功能失調,必然會影響到其他部分以至社會整體結構;

4、社會具有自恢復能力,能通過自我調節(jié)恢復社會結構的平衡;

5、社會結構的協(xié)調與平衡是是社會良性運行的前提。第17頁/共39頁二、社會沖突理論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方社會開始出現(xiàn)多種解釋社會沖突的理論,反對帕森斯關于社會的價值一致、均衡與整合的觀點。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功能沖突論者科塞和德國的辯證沖突論者達倫多夫。第18頁/共39頁社會沖突的理論認為:(1)社會沖突是社會本身的產(chǎn)物,是社會生活的普遍現(xiàn)象;(2)引起沖突的原因是社會的不平等(特別是財富、權力分配的不平等),是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理想與現(xiàn)實的不相符合;(3)社會沖突既是社會的破壞因素,又是社會變遷的促進因素;(4)社會應當建立“安全閥機制”以控制社會沖突的危機發(fā)生。第19頁/共39頁資料:社會沖突理論

足球是圓的,這似乎誰都知道。當足球運動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的時候,誰能把它和“安全閥”制度聯(lián)想起來呢。社會學家就有這樣的一份好奇心促使他對各種各樣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深入思考,去找出現(xiàn)象背后的故事。足球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受到政府的特別關注,部分國家甚至玩起了“足球政治游戲”,這僅僅是因為足球的欣賞性強,給人青春與活力嗎?沖突理論的解釋是,足球的重要在于它的欣賞性加強了各群體間的溝通與互動,那種近乎暴力的運動也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情緒宣泄的途徑,從而減少了對社會造成破壞性沖突的可能性。第20頁/共39頁三、社會交換理論交換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它依據(jù)心理學的行為主義和經(jīng)濟學的功利主義理論而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視為一種計算得失的理性行為的理論。美國社會學家喬治·霍曼斯1961年出版的《社會行為:它的基本形式》和彼得·布勞1964年出版的《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成為社會交換理論在西方興起的標志。第21頁/共39頁第22頁/共39頁四、符號互動理論美國社會學家布魯默——“符號互動論”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表演互動論”(擬劇理論)美國社會學家加芬克爾——“常人方法論”(本土方法論)第23頁/共39頁四、符號互動理論1、理論淵源德國的社會學家齊美爾被認為是歐洲第一位互動理論家,他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應是與互動內容相對應的互動形式,并對社交、統(tǒng)治與服從、沖突與凝聚等具體互動形式做了詳細的分析。第24頁/共39頁四、符號互動理論2、互動論的一般觀點互動論者傾向于認為人們具有行動的自由,社會結構不全是一種控制力量。他們強調人們總是處在創(chuàng)造、改變他們的生活世界的過程之中。不僅關注人們如何行動,而且對人們的思想和感覺感興趣。第25頁/共39頁四、符號互動理論3、互動論的三個流派(1)戈夫曼的擬劇論認為人賦予社會秩序或特定行為意義。社會行為就是社會表演,社會成員在社會舞臺上扮演多種角色,使自己的形象服務于欲達目的。他還提出“污記說”,認為先賦的或自致的污記貶低了個人或群體的價值,限定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人們一旦給異常行為者標上污記,他們就走入了“越軌生涯”,結果是異常行為被強化。第26頁/共39頁(2)庫恩、布魯默的符號互動論符號互動論的基本假定①人對事物所采取的行動是以這些事物對人的意義為基礎的;②這些事物的意義來源于個體與其同伴的互動,而不存于這些事物本身之中;③當個體在應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時,他通過自己的解釋去運用和修改這些意義。第27頁/共39頁(3)舒茨的常人方法學(本土方法論)舒茨等認為,人們有意無意地建構、維持、轉變他們對于外部社會現(xiàn)實“感受”的復雜方式。將社會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不是價值、規(guī)范、共同定義和互通有無,更多的是建構社會秩序預設的明顯和不明顯的方法。第28頁/共39頁四大理論的比較20世紀中期的這四大理論流派各有自己的理論特色,然而歸結起來,這四大流派仍然沿續(xù)了實證主義社會學與人本主義社會學的理論傳統(tǒng)。結構功能論與沖突論更多地關注社會的結構,表現(xiàn)為實證主義社會學傳統(tǒng),而互動論和交換論則更注重人的行為在社會形成與發(fā)展中的作用,表現(xiàn)為人本主義社會學或理解社會學。這兩大傳統(tǒng)到20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了融合的趨勢。第29頁/共39頁第四節(jié)社會學在中國一、社會學在中國的發(fā)展社會學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中國,分為五個時期:傳入時期(1891—1911年)成長時期(1912—1927年)建設時期(1928—1951年)中斷時期(1952—1978年)恢復時期(1979年—至今)第30頁/共39頁傳入時期(1891—1911年)特點是以“口傳”的非原型的社會學到出版翻譯社會學原著。1891年,康有為在教學大綱分類學科中提出了“群學”之名。1896年,譚嗣同(1865—1898)在《仁學》一書中提出了“社會學”名稱。1903年,嚴復翻譯了斯賓塞

《社會學研究》,以《群學肄言》

的譯名出版。京師法政學院在1906年,上海圣約翰大學在1908年開設了社會學課程。第31頁/共39頁成長時期(1912—1927年)在1926—1927年國內60所大學開設的社會學課程有308門。1913年,美籍教授在教會學校——上海浸洗學校(后稱上海滬江大學)設立了社會學系。1921年后,中國自辦的大學廈門大學、燕京大學、上海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十余所大學建立了社會學系。1922年北京建立了中國社會學會。中國社會學界最早的社會調查是1914—1915年間,北京社會實進會對305個洋車夫生活情況的調查。

第32頁/共39頁建設時期(1928—1951年)1928年前后,出國學習社會學的青年學者學成歸國,成為中國社會學教學和研究的骨干力量。1928年上海和南京等地的社會學教授在上海成立東南社會學會,出版《社會學刊》。1930年,中國南北學者聯(lián)合,改組東南社會學會,建立中國社會學社,其宗旨是聯(lián)絡全國社會學者共同研究。這一時期,許多學者胸懷教育救國的理想,用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開展了各種類型的社會研究,如許仕廉、張鴻鈞主持的清河鎮(zhèn)實驗區(qū)調查,晏陽初、李景漢主持的河北定縣調查,費孝通的江村調查,陳達的人口現(xiàn)象和華僑現(xiàn)象調查。費孝通第33頁/共39頁中斷時期(1952—1978年)全國解放后,1951年11月—1953年政府對高等教育及其體制進行改革,在院系調整中,20

個社會學系被取消,社會學教師改行。

第34頁/共39頁恢復時期(1979年—至今)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同志在《堅持四項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