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的傳承與生態(tài)保護_第1頁
古村落的傳承與生態(tài)保護_第2頁
古村落的傳承與生態(tài)保護_第3頁
古村落的傳承與生態(tài)保護_第4頁
古村落的傳承與生態(tài)保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村落的傳承與生態(tài)保護作為玉壁村人,我想大家對本村的古村落【包括村落布局、古樹、古井、古道(大官路)】的來歷及背后的故事肯定知道一些,知道的能不能說一說跟大家分享一下(踴躍回答有獎哦)!謝謝剛才這幾位的回答,但還不夠詳細和準確,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我村古村落的來歷及背后的故事(老祖宗對生態(tài)保護的意識),下面我就將我們調(diào)查的相關(guān)結(jié)果給大家做一個詳細介紹,讓我們玉壁村人跟多的了解我村歷史,讓我們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伴隨我們的古村落永遠傳承下去。一、 玉璧村概況玉璧村隸屬于騰沖縣騰越鎮(zhèn),地處騰沖縣城東面,距騰沖縣城和騰越鎮(zhèn)政府4公里,東與芒棒鄉(xiāng)鄭山村接壤,南臨黃坡村,西臨朝陽村、滿邑社區(qū),北臨尚家寨村,轄玉璧、芹菜塘兩個自然村。玉璧得名取以騰沖老十二景之“玉帶纏腰”“每逢白露時節(jié),早上8、9點鐘,村中炊煙裊裊升起,與山中晨霧連在一起,遠遠望來,如一條玉帶系在山腰”,村子因故而取名“玉璧”騰沖本地人把玉壁村叫做“以北”,又因本地人一起合力完成豎房子等大事時都會喊“預備起,預備起……”我想,這也預示著我們玉壁村必將走向欣欣向榮。二、 古村落布局據(jù)考證,玉璧村在元代以前就有人聚居,較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在明朝正統(tǒng)年間,在三征麓川過程中,白姓,張姓,黃姓,楊姓,番姓等大批征邊將士屯耕駐扎,落籍玉璧,成為到騰一世祖,至今已歷600多年,子孫繁衍到了第二十幾代。勤勞智慧的玉璧人民,最初開發(fā)布局村莊時,由于泉水靈活不滯、疏暢低洼,就把山腳大片肥沃土地留作農(nóng)田耕種,農(nóng)田之上的坡麓邊,辟出一條村道由南向北沿山麓約3里多長一字兒延伸,南邊接通吳邑、黃坡、大董,向北連通尚家寨、董庫,中部從塘房的候節(jié)亭向倪家堡開辟的大官路可通州城。村道之下是廣闊農(nóng)田,村道之上,將風水寶地選建寺觀祠堂,諸如龍華寺、文呂宮、番氏、張氏、黃氏宗祠等,其建筑各具規(guī)模古樸雅致,內(nèi)有古老碑刻珍藏,還在其中開辦塾書義學;其余的緩坡形山麓,600多戶人家,大體按不同姓氏,相對集中于各個大巷道內(nèi),兩邊密密麻麻建蓋民居的巷稱為“單”,依次排列,從頭單排至六單,單與單之間還有橫巷相連。寨子面前有橫的面巷,中間有中橫巷,后面山上有后橫巷。以前玉璧養(yǎng)馬人家多,中橫巷還用來賽馬,現(xiàn)在還叫賽馬道。整個寨子到處轉(zhuǎn)得通,每單大巷向山麓縱深約一里半里不等,巷尾即通東山;巷頭臨大路處,過去幾乎都在巷口建有總大門,有的大門頭還有門樓,門樓上可以彈經(jīng)、唱戲。六單巷口的總大門建于民國二十四年。三單和六單總大門對面有古照璧遙相呼應(yīng)。四單巷口也有一個照璧。古大門和古照璧保留至今,壞了的保持原貌重新翻修了一下。總大門外隔大路建有正對巷口的月臺、石桌、石凳;場院栽植古樹名木之類,培補風水。每個“單”內(nèi),都用火山石精工鑲砌有飲水井、洗菜井、洗衣井。玉璧村的“六單”、“八井”的建筑格局,列崗巒之體勢而因地制宜。既方便各家族的相對集中利于家道鄰舍的生產(chǎn)生活、溝通有無、族規(guī)家教的相互效學,又方便整個村民的團結(jié)互助、學習交流、競秀呂隆、閑逸座談。這種有頭有尾的系統(tǒng)而成一體的單元巷道稱為“單”,也就像北京城內(nèi)有的古老街道單元取名叫“東單”、“西單”和“王府井”等那樣,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住區(qū)命名文化在“極邊第一城”傳承的有力佐證!三、古樹經(jīng)歷時間的洗禮和各種天災人禍的劫難活到如今的古樹,只剩下七株。一株紫薇樹、高山榕和云南樟各三株。他們和頭單門口的一株高山榕(66年種植,尚未達到評定古樹的標準)一起組成了玉璧村的古樹保護對象。通過對文呂宮內(nèi)老人的訪談得知,紫薇樹的歷史已不可考,何時種植、何人種植沒有口頭流傳和文字記載。三單大門口的古樹,通過對村中年紀最大的黃聯(lián)和老人得知,古榕樹是由黃采庭外出經(jīng)商由大理帶回樹種并種植于村內(nèi)三單門口的,古樟樹的歷史已不可考。二單門口古樹(玉璧村委會右側(cè))的古樹為三株,兩株云南樟,一株高山小葉榕(已入省級古樹名木保護目錄)。在樹齡的鑒定上,古榕樹在省級古樹名木保護日錄中的樹齡鑒定為300年,而樹上的掛牌為400,村民的碑刻則顯示為450年說法不一,村民們一致認為該樹是村子里樹齡最老的古樹,其樹齡遠超其他古樹。古樟樹則只有掛牌顯示的340年一處可考。通過走訪中午在樹下納涼的村民和偶然在村衛(wèi)生所采訪的老人得知,村民對于村中有幾百年樹齡的古樹一事是十分自豪和驕傲的。用一個老人家的話來說就是:“在騰沖的寨子里,沒有其他地方能有這么大這么多的古樹了?!贝逯心昙o最大的黃聯(lián)和老人都說,他小時候看著古樹就是那么大,小時候就一直在古樹邊上玩長大的,到現(xiàn)在古樹還是古樹的樣子??梢哉f,古樹見證了村子里一代代人的生命歷程。古樹因為枝葉繁茂,生命力旺盛,所以被村民視為吉祥的象征。在過去,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常有人給古樹掛紅、祭齋飯、燒紙火等。到現(xiàn)在,村民讓自家的小孩子認古樹為“親爹”的習俗依然保留。村民對于活了幾百年的古樹是很崇敬的,從一個村民流傳的故事中可見一斑:相傳古時村中二單的古榕樹枝繁葉茂的形象曾投影于保山某大戶人家的水缸中,這家人就派人帶著貢品到騰沖來祭祀該樹。當?shù)卮迕裾J為保山這戶人家就是得到榕樹的福蔭而家境富貴,村中有嫉妒的年輕人就用麝香熏烤這株榕樹的東南枝,致使該樹東南方的枝椏開始變黃落葉。后保山這戶人家再次來祭祀后才又漸漸恢復。從上面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村民對于陪伴村子幾百年之久的古樹已經(jīng)變得崇敬甚至神化了。有的村民已經(jīng)把古樹視為“鎮(zhèn)寨之寶”加以保護。王美廷老人回憶,據(jù)說在民國的時候?qū)τ诠艠涞谋Wo更加的嚴厲,村中的小孩用石頭砸樹的根莖采漿的行為都是要被教訓的。更有試圖砍伐三單古樹的村民番汝光,不僅被村民發(fā)現(xiàn)并及時制止,同時被村民們拘留看管幾日為懲。20多年前還有人采用祭祀的方法祈禱古樹長得更好。在現(xiàn)階段,村民把古樹視為村寨中的一道特色風景。保護古樹已經(jīng)成為全體村民的共識。村委會已經(jīng)把古樹納入公共財產(chǎn)的名下,修砌石圍臺來圈定保護古樹,在二單古樹邊上還修建了一個巨大的避雷針來防止雷擊對古樹造成威脅。同時,為了就近保護管理古樹,村民還分單管理古樹。我們在個人和古樹的共同成長中,保護古樹的價值觀不斷在加固。但是在整個的古樹保護歷史來看,在過去或許更多的是宗教或者個人信仰的力量來保證的。在近代,較多的是村民中的自治力量來監(jiān)督和保障實施的。由于對村寨古樹的自豪感和從上輩人繼承來的對于古樹的神秘和精神崇拜,現(xiàn)在,村民對于古樹的保護意識已經(jīng)是很深入了。四、古井玉璧村各單里至少有一口古井,其中有兩個單有兩口古井,總共八口古井,所以總稱為“六單八井”。這八口水井分布有序、獨具一格,除便利飲食生活外,亦有益消防、澆灌之需。第三單的古井,碑刻上雕刻著:“大清乾隆五十五年仲夏,合巷士庶同敬立。旁邊對聯(lián)為:“掘井蒙恩大涌出,仗力宏通活水來?!睂β?lián)揭示古井的修建既得益于上方的恩典,又得益于眾志成城。六單古井的正前方碑文,橫排雕刻著“天地生成”幾個字,表達了古對天然清泉的贊美之情,縱行文字是“清田龍神尊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對象,在此祭拜龍神,寄托著人們對水的珍惜和愛護。古井分為兩部分,半圓形的井,水位較高,水草青青,泉水清冽,是飲用水水井,方形的井,水位較低,是洗菜洗衣服的水井。碑文兩側(cè)的對聯(lián):“閣后涌珠泉,祠前流活水”,描寫了古井與周圍建筑物渾然一體的建筑布局。對聯(lián)描寫的古井前閣樓,如今已經(jīng)不復存在,只留下斷壁殘垣,古井后面宗祠就是現(xiàn)在的“文呂宮”。玉璧村古井里水的變化,對于我們經(jīng)歷過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本村人應(yīng)該記憶猶新,80年代中后期,由于村民無知的濫砍濫伐,讓我們的后山幾乎剃了光頭,把我們的天然水庫、天然空調(diào)毀了,以至于每逢干冬季節(jié)我們的古井幾乎成了枯井,半井水都沒有。我們有過血的教訓,醒悟了,知道了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性,再也不會干那種毀滅森林的傻事了,現(xiàn)在山上的樹大了、綠了,村中的井水也滿了、清了。我們玉璧村人也正享受著大自然回饋的青山綠水、人壽年豐的。五、玉璧茶馬古道保騰公路未通車以前,沿西南絲綢之路進入騰沖城,第一站就是玉璧,官員上下都來此接,玉璧有接官匯商之地的說法,曾建有接官廳,而今老人們還能指出官廳的具體位置。五里塘十里哨是古代的軍事設(shè)施,玉璧是一個驛站,距官廳南邊約50米建有哨樓,再向南邊約30米有用石頭砌成的圓形煙囪,有情況時燒野狼狗的糞便,煙子直沖云宵而不被風吹散。穿過高黎貢山、龍川江,經(jīng)上營,過甘露寺、芹菜塘通向玉璧的古道,是當時進入騰越的官馬大道。官道中間鑲?cè)龎K燈芯石,直通寨子背后。古道上濃蔭覆蓋,長有青苔的馬蹄印默默的沉寂著。就在這段古道上還流傳著騰沖風味“大救駕”的由來,傳說明代永歷皇帝朱由榔從京城逃到了滇西一帶,在饑渴交加的時候,找到了玉璧一戶農(nóng)家,農(nóng)家為他做了一大盤炒餌塊。永歷皇帝吃后贊不絕口地說:“真是救了朕的大駕駕?!睆拇?,騰沖炒餌塊得了一個“大救駕”的封號。“大救駕”成了騰沖炒餌塊的代稱,它的名聲也就不脛而走。過玉璧的官道,最初是沿燈掛坡至酒店洼轉(zhuǎn)五單巷道下,后改了三次,都是經(jīng)玉璧通過1.49公里長的大官路進入縣城,這段路一百都叫大官路,路上曾建有土木結(jié)構(gòu)的涼亭。酒店洼挨山就水,曾在洼槽設(shè)有一個酒店。馬幫到此歇稍放馬,趕馬人歇下來喝茶飲酒。玉璧村幾代人流傳著關(guān)于酒店洼的幾句話【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冷水當酒賣,還嫌沒有糟。】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令人神往。后來這塊地劃給六單黃勝和家,他家挖出了許多碎瓦片。由芹菜塘通往玉璧村的五尺官道有馬幫、牛幫通過,就有商人小販來做生意,當年的玉璧人來人往、牛馬叮當,熱鬧非凡,商貿(mào)經(jīng)濟隨之早早發(fā)展起來,村里的塘房街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馬幫沿古道而來,鈴聲遠遠傳來,大家就知道馬幫來了,許多小孩就會跑去等著看。馬店、牛店生意興隆。當?shù)乩先藗冞€記得有近安馬店、富順馬店和發(fā)呂馬店,有劉家開的中意牛店,也還有飯店。玉璧現(xiàn)在叫馬店的地點已開起了農(nóng)家餐館一一古道休閑園??h城趕街天前一天,玉璧比趕街天還熱鬧。當時趕街做生意都是眉挑背摩靠腳走。保山人來趕街,到玉璧歇腳住店,給販運的雞鴨揣揣嗉子,以增加斤兩。騰沖商販也趁涼趕早,天還不亮就趕到玉璧,把貨買下來,有縣城集市上的缺貨就乘機壟斷。就是空街天玉璧也有多少馬幫上下,大路上一天要挑幾擔牛屎馬糞。玉璧村原來人綢地密,繁盛時到了2000多戶,據(jù)說是回子鬧事時燒掉許多房子,現(xiàn)今在房子背后種樹的地方還挖得著老地基、老石腳,隨時挖得著小墜子、小碎玉片等等。以前在玉璧村口,一堵石頭砌成的矮墻上擺著一只小石缸,石缸上刻有“德順祥”,德順祥是一個商號的名字。小石缸里盛滿清泉,陳舊的柱子上掛一個小口缸給行路人喝水解渴。只是現(xiàn)在矮墻已變成了鋼混水泥新房子。說起來,民國元老李根源先生和玉璧還有不解之緣,李根源先生在赴日本留學之前,曾經(jīng)得到番迎春的資助,李根源留學回國,做了大事以后,回到家鄉(xiāng),為感激番迎春的資助,特意拜番迎春為親爹。他在玉璧坡的一塊一人多高的大巨石上題了“玉璧”二字,在“小拐”坡的一塊石碑上題了“巔峻山”。他過玉璧不坐轎,到題字處就下轎。以前村里人也是進村就下馬,民風純樸,村風文明,是一個商義文明之村。六、古寺龍華寺于清朝道光年間,開始在玉璧寨首建蓋,民國三年增建觀音殿。現(xiàn)存的建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箲?zhàn)時期,龍華寺曾經(jīng)作為遠征軍的臨時抗戰(zhàn)醫(yī)院,曾經(jīng)救治過無數(shù)傷兵員,為騰沖抗戰(zhàn)發(fā)揮過作用。文呂宮的一方碑文,記載著文呂宮建造的始末,從碑文記載可以得知,文呂宮的前身土主神廟建筑于明朝年間,后來改造為文呂宮。珍藏在玉璧村文呂宮的“牛場碑記”,記載了清朝嘉慶年間,騰越十三鄉(xiāng)在玉璧村背后的高山草甸建設(shè)大牧場的歷史。文呂宮修建的位置居于玉璧村六單巷與五單巷中間,由于本地方流傳著“寧住廟左廟右,不住廟前廟后”,所以在兩個單之間只有分到各家的菜地,而沒有建蓋任何房屋,這就自然的形成了火源隔離帶,也可當做地震等災難來臨時的應(yīng)急避難所。玉璧村民每年都要在文呂宮調(diào)頌《大洞仙經(jīng)》進行“打保境”等祈?;顒?,從“打保境”活動的對聯(lián)“玉璧村誦仙經(jīng)祈福保境佑萬民,文呂宮論道德修善成真渡人心”可以看出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人壽年豐,莊稼、林木茁壯成長是“打保境”的主要目的。其實,不管是佛家還是道家都主張萬物都有生命,眾生平等,要與他們和諧相處,而不要去破壞或傷害他們,無形中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了保護。但是,我們應(yīng)該清楚的知道,要想風調(diào)雨順,有一個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僅僅靠祈求上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